高考一轮中图版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84374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1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一轮中图版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考一轮中图版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考一轮中图版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考一轮中图版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考一轮中图版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高考一轮中图版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高考一轮中图版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高考一轮中图版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高考一轮中图版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高考一轮中图版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高考一轮中图版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高考一轮中图版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高考一轮中图版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高考一轮中图版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高考一轮中图版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高考一轮中图版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高考一轮中图版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高考一轮中图版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高考一轮中图版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高考一轮中图版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一轮中图版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docx

《高考一轮中图版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轮中图版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一轮中图版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docx

高考一轮中图版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本讲复习脉络:

考点分层突破:

考点一|环境污染问题

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

1.水污染及其防治

类型

水体富营养化

重金属污染

海洋石油污染

污染

过程

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大量进入水体引起的水质恶化现象

各类重金属(汞、镉、铅、铬等)进入水体经生物链逐渐积累造成人、畜伤害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范围极广的污染现象

污染

来源

生产和生活污水中所含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工业生产中含重金属的污水排放和固体垃圾中重金属的淋溶污水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

表现

陆地水体:

称为“水花”“(水华)”,又称“藻花”;海洋水体:

称为“赤潮”

各种重金属引起的人、畜病症

海洋上漂浮大量油膜和油块

危害

①水体中植物死亡;②鱼类死亡;③湖泊演变为沼泽

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放大,最终危害人、畜身体健康

①油污染直接导致海洋生物的毛、皮丧失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死亡;②油膜和油块粘住大量鱼卵和幼鱼,阻碍海藻光合作用;③沉降至海底的石油影响海洋底栖动物;④石油氧化分解会消耗溶解氧,间接危害生物

防治

措施

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发展生态农业,加强氮、磷污染防治;工业生产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推行清洁生产和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防止石油泄漏

2.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1)可吸入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是空气质量播报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指空气中悬浮的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固体颗粒。

其主要来源及影响见下表:

污染物

来源

自然渠道

降水量较少,植被覆盖率低,土地荒漠化加剧

人为渠道

建筑工地多、汽车尾气排放量大且排放缺乏标准或不达标

对人类的

影响

有利影响

少量吸入可刺激并锻炼人的免疫机能

不利影响

吸入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就可能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如传染病、“尘肺病”、恶性病变等

(2)酸雨

形成

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化,生成H2SO4、HNO3和HCl,并随雨雪降落到地面

主要污染物

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自然污

染源

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活动放出的酸性气体

人为

污染源

固定

污染源

生活污染源:

人们为满足生活需要,燃烧化石燃料排出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

工业污染源:

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和燃料燃烧过程中排放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移动

污染源

交通工具在行驶过程中排放的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

硫酸型

酸雨

由硫氧化物缓慢氧化形成硫酸,随降水落到地面而形成的

硝酸型

酸雨

由氮氧化物缓慢氧化形成硝酸,随降水落到地面而形成的

对环境的

影响

使河湖水酸化,危害水生生物;使土壤酸化,危害土壤生态,导致农作物减产;腐蚀树叶、毁坏森林;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的损坏

酸雨的主要

分布地区

欧洲;北美洲东部和加拿大南部;亚洲的印度、日本、中国、东南亚地区

(3)大气污染的防治

①调整能源战略

能源生产和消费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因而解决大气污染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就是调整能源战略。

主要途径有:

②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3.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危害及治理

(1)固体废弃物的危害

影响方面

主要影响

对大气环

境的影响

细微颗粒随风飘逸,造成大气污染;垃圾分解,释放有害气体;垃圾填埋处理中逸出沼气;焚烧法处理时造成大气二次污染

对水环境

的影响

垃圾倾倒污染水体,危害水生生物生存,缩减水面有效面积,降低排洪、灌溉能力;露天堆放和简单填埋,渗滤液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

对土壤环

境的影响

风化、淋溶、径流侵蚀,破坏土壤生态环境;有害成分通过土壤在动植物体内积聚,最终危及人体健康

其他影

响方面

占用耕地,加剧耕地短缺;影响环境卫生,传播疾病;有害废弃物危害人类健康

(2)垃圾处理

①垃圾处理方法

垃圾的处理应坚持“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几种主要处理方法比较如下:

处理方法

优点

缺点

填埋法

投资少,处理量大,技术要求不高

永久性占地面积大,造成污染的潜力大

堆肥法

通过微生物发酵,可将病原菌杀死,使垃圾变成有机肥

无法处理不可降解垃圾,露天堆放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

焚烧法

回收热能和垃圾减量最彻底,消灭各种病原菌体

耗资巨大,焚烧后所剩10%的灰烬是难以处理的部分;大气污染严重

目前,世界上应用较普遍的是填埋法。

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是垃圾填埋和焚烧两种方法。

②垃圾填埋场选址的原则

a.远离生活区和水源地。

b.避开城市上风向和水源上游。

c.自然地理条件要不适宜污染物飘浮、扩散。

d.填埋场必须进行严格的防渗漏处理。

③垃圾越境转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废弃物数量,尤其是有毒危害废弃物的数量、种类在日益增多,而人类对它们的处理技术水平和能力却非常有限。

因此,在一些国家,累积的废弃物已失去控制,大量运往发展中国家。

4.土壤污染及防治

(1)土壤污染的成因与危害

(2)土壤污染物的来源

主要有工业和城市废水及固体废弃物、农药和化肥、牲畜排泄物和生物残体、大气沉降物等。

(3)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①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②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

③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④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考向1 水体污染及其治理

1.(2013·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

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优而著称。

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泉的水源补给区。

近年来,泉水受到污染,部分污染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

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原因。

[解析] 水污染造成的危害要从生产和生活两方面分析。

生活方面:

危害人体健康;生产方面:

污染土壤和影响农产品的质量。

治理难度方面,一般更新速度快的水体,治理见效快,而泉水属于地下水,更新速度慢,人类施加的治理措施见效慢,效果差。

[答案] 危害:

泉水(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人饮用受污染的泉水会危害身体健康;引用泉水(地下水)灌溉,会污染土壤,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污染物超标)。

原因:

泉水(地下水)(更新速度慢,)自然净化周期长;(深埋地下,)人工净化困难;涉及地区广,需区域联动共同治理。

●考向2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治理

2.(2016·全国甲卷)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

201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比增长48%,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760亿元。

与此同时,由快递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说明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解析] 本题结合电子商务热点考查固体废弃物的类型、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日常生活实际,了解快递外包装的主要材料及其特点,其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措施包括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和加强废弃物的再利用两方面。

[答案] 环境污染问题:

快递外包装会产生大量的包装盒(袋)、胶带等固体废弃物;不可降解的包装塑料袋和胶带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解决措施:

推广使用环保的外包装材料,实行绿色包装;在确保货物不受损坏的情况下,实行适度包装;对外包装中的纸张(纸盒)等可利用废品,实行分类回收。

●考向3 大气污染及其治理

3.下表示意某区域生产、生活过程中能源燃烧产生的污染物比例(%)。

污染物来源

烟尘

硫氧化物

氮氧化物

一氧化碳

碳氢化合物

锅炉及窑炉

42.0

73.4

43.2

2.2

2.4

运输工具

5.5

1.3

47.2

68.2

60.0

工业过程

34.8

23.0

1.3

11.3

12.0

固体废弃物

4.5

0.3

5.1

8.1

5.2

其他

13.2

2

3.2

10.2

20.4

阅读材料,简述造成该区域酸雨问题严重的主要污染物来源,并分析防治酸雨的基本措施。

[解析] 酸雨主要是由人类大量排放硫氧化物与氮氧化物造成的,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锅炉及窑炉、运输工具、工业过程都有大量的硫氧化物与氮氧化物的排放,而这些都容易造成酸雨。

防治酸雨主要是减少硫氧化物与氮氧化物的排放。

[答案] 来源:

锅炉及窑炉、工业过程中燃烧燃料产生的污染物是硫氧化物的主要来源,形成硫酸型酸雨。

锅炉及窑炉、运输工具还会产生氮氧化物,形成硝酸型酸雨。

措施:

集中供暖,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生产中氮、硫的综合利用率;采用清洁能源;推广新能源,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

●考向4 土壤污染的危害及治理

4.(2014·江苏高考)我国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表明:

我国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镉、汞、铅3种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

下图为甲城市不同功能区土壤中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及用此4种元素计算出的综合污染指数。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土壤中镉、汞、铅3种重金属污染物分布特点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城市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情况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城市矿冶区明显高于其他功能区的两种重金属元素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土壤污染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的主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防止我国土壤污染加剧并修复已污染的土壤,需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

(1)题,由材料可知,镉、汞、铅3种重金属污染物的分布规律为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逐渐升高。

主要是因为我国东南地区经济活动强度大,产生的土壤污染物多,而西南地区有色冶金工业分布较多。

(2)题,由图中的折线可知,矿冶区和居民区污染严重,开发区和风景区污染较轻。

第(3)题,由图可知,甲城市矿冶区明显高于其他功能区的两种重金属元素是铅、镉。

主要原因是矿冶区工业比较多,污染严重。

第(4)题,土壤污染会降低土壤生产能力,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措施主要从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治理、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环保意识等方面分析。

[答案] 

(1)东南地区经济活动强度大于西北地区,产生的土壤污染物多;西南地区有色冶金工业分布较多

(2)矿冶区和居民区污染最严重;开发区和风景区污染较轻

(3)铅、镉 矿冶区工业污染严重

(4)降低土地生产力(破坏土壤资源);影响农产品质量和数量 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加快修复已污染的土壤;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环保意识

规律总结

环境污染的原因及治理措施分析

(1)不同环境污染的形成原因各不相同,要结合其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例如,赤潮产生的原因:

沿海地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和过度海水养殖,造成海水富营养化,促使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适宜的水温、盐度等环境有利于赤潮生物的繁殖;水体交换不良的港湾和沿岸海域容易发生赤潮。

(2)同一环境污染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带来的危害也不相同。

下面以我国长江南、北地区的酸雨危害为例进行比较:

地区

危害

形成原因

长江

以南

①降水多,有利于酸雨的形成;②多丘陵、盆地地形,且风速小,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③土壤呈酸性,因而大气中的灰尘也呈酸性,无法中和酸性气体

长江

以北

①降水少,不利于酸雨的形成;②地形平坦,风力较强,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③土壤呈碱性,大气中的灰尘也呈碱性,可以中和部分酸性气体

(3)针对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采取相应措施

环境污染的成因有多种,但都是因为污染物的浓度与数量超过了环境承载力而造成的,因此环境污染的整治应重点从降低污染物的浓度、减少污染物的数量两方面着手。

此外,再好的措施也需要人来实施,因此需要政府、公众的参与。

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区域特点补充针对性的措施。

考点二|生态环境问题

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

1.主要生态环境资源及其保护

(1)森林的生态效益及毁林的危害

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能为人类提供各种生态服务,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带来生态灾难。

(2)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①草地退化的原因:

a.自然原因:

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和干旱频繁发生等。

b.人为原因:

是最主要原因,包括超载放牧、盲目开垦、规划利用管理不当、滥采滥挖等。

在我国,鼠害和虫害也是重要原因。

②危害:

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使当地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

③保护草地:

a.主要措施:

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强经济发展。

b.我国保护牧场的措施:

(3)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①湿地的功能:

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②湿地减少的原因:

湿地的减少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具体如下图所示:

③保护湿地:

签署《湿地公约》,恢复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

(4)物种灭绝及保护

①灭绝的原因:

a.自然原因:

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

b.人为原因:

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的灭绝。

②保护措施:

a.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b.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适当环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

2.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

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它们的分布、形成及防治措施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生态

问题

主要分布区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防治措施

森林

破坏

东北、西南、华南林区

森林火灾等

滥垦、滥伐,超出了森林抚育更新的能力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

草原

退化

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

气候干旱,降水减少

过度放牧、过度垦殖

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

湿地

萎缩

三江低

地、湖滨、海滨

沉积物充满湖沼

土壤侵蚀、环境污染、围湖造田、引水灌溉、河流改道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

生物多

样性

锐减

林区、草原、近海海域

物种都有

一定的寿命

人类的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土壤

侵蚀

黄土高

原、东南丘陵

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多暴雨

人口稠密,过度开垦严重

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

荒漠化

西北、华北半干旱区

降水少、气候干旱

过度放牧严重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

●考向1 土壤侵蚀及其治理

5.(2014·全国卷Ⅰ)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

下图为切沟景观。

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解析] 材料中指出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说明切沟会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减少;图示切沟景观显示了切沟不断分割耕地,因此其不但破坏耕地,还会妨碍耕作。

切沟的防治要从耕作方式调整、工程措施填埋等方面考虑,切沟一旦形成,如果不采取治理措施会导致切沟不断加宽加深,修建排水沟和拦水坝等能有效防治切沟的形成。

[答案] 危害:

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防治措施:

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

●考向2 湿地萎缩及其治理

6.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和耕地、湿地面积的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区域湿地面积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该区域保护湿地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 对比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和耕地、湿地面积的变化特点可以看出,三者变化存在如下因果关系:

人口增加——开垦湿地——湿地减少、耕地增加。

保护湿地的主要措施包括退耕还湿、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法规建设和宣传教育等。

[答案] 

(1)特点:

湿地面积减少。

原因:

由于人口增长,耕地需求增加;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大,促使人类大幅度开垦湿地。

(2)退耕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应重视湿地保护;提高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

●考向3 荒漠化及其治理

7.(2015·全国卷Ⅱ)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

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

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解析] 喀斯特地貌区的治理措施涉及多个方面,可从恢复自然植被、调整产业结构、控制人口增长、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等方面回答;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措施主要从经济补贴方面回答即可。

[答案] 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

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地方;不适宜的地方实行严格保护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动土层,以逐步恢复自然植被。

产业结构调整:

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改牲畜放养为圈养等,以避免农业活动过多扰动山地很薄的土壤层。

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

按环境承载能力规划人口,将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的人口转移到较适宜的地区。

经济补贴措施:

给农民适当经济补贴(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问题,帮助农民开辟新的生计(如手工业、第三产业等),或以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主动保护和恢复植被。

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

通过实际情况的对比,使农民认识保护山坡、石间土层的重要性,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吸引社会力量:

以优惠政策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

客土移植:

将土壤资源丰富地区的土壤转移至该地区。

规律总结

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

每一种生态环境问题都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针对不同地区的区域特征可以判断该地区容易出现什么样的生态环境问题。

产生生态问题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多与区域特征有关),也有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造成的)。

现对我国主要生态问题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做具体分析:

(1)水土流失的原因、治理措施(黄土高原、江南丘陵红色荒漠化、西南地区石漠化、南亚、东南亚地区)

自然原因

①气候(降水);②地形(坡度);③土质;④植被

人为原因

破坏植被(乱砍滥伐;修路;开矿)

治理措施

禁止乱砍滥伐;大力植树造林;禁止陡坡开荒;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水电、风能、太阳能、沼气等);制定法律法规;提高环保意识

(2)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治理措施(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

自然原因

①气候(降水、蒸发、风力);②植被

人为原因

破坏植被(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采、修路、开矿)

治理措施

制定合理的载畜量;人工种草;实行轮牧;退耕还牧还草;生态移民;解决牧区能源问题(风能、太阳能等);制定法律法规;提高环保意识

(3)土壤盐碱化的原因、治理措施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治理措施

华北

地区

地形低洼;春秋季节干旱,蒸发旺盛;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

不合理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

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西北

地区

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不合理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

减少种植业比例;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考点三|区域资源开发问题

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

1.能源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煤炭、石油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方面

危害

对土地造成

的直接破坏

露天采矿,直接破坏地表土层和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地下开采形成地下采空区,会导致岩层断裂、塌陷、下沉

产生大量的

废弃物和污染

占用大面积的土地,造成土壤污染、水污染和大气污染

运输过程对

环境的影响

煤炭:

发生自燃或扬尘,污染大气环境,会由于水的浸泡流失而污染水源。

石油:

污染海洋,破坏海洋生态、危害渔业生产、使整个海洋环境退化

加工过程对

环境的影响

排出大量洗煤水,产生大量的灰尘、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烃类、氨气和废渣。

石油加工会排出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

利用过程对

环境的影响

全球变暖;酸雨的形成;水体富营养化

(2)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

(3)可再生新能源的利用

随着化石燃料濒临耗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优缺点如下表所示:

优点

缺点

利用形式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太阳能

能量巨大、不会产生空气污染、可再生

较分散,受天气、季节影响大

光热转换、光电转换

降水较少、光照充足的地区;西北青藏高原等地区

风能

发电成本较低,不会产生空气污染

风速不稳且风力丰富地区与能源消费区不匹配

风力发电

青藏高原、西北部、东部沿海地区

水能

发电成本较低,不会产生空气污染

可能对库区及其周围地区的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水力发电

水量丰富、落差大的地区

2.淡水资源短缺问题及解决对策

(1)世界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对策

①原因

分类

具体表现

自然原因

地球淡水资源总量有限,且可直接利用的比重较小;淡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

人为原因

水资源不合理的开发与管理,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水体污染;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使世界总需水量增长很快

②解决对策

a.开源。

修筑水库、开渠引水、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废水处理再利用、海水淡化、人工降雨等。

b.节流。

农业:

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工业:

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水资源化。

(2)中国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对策

①原因

分类

具体表现

自然原因

时间上:

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空间上:

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水资源与耕地资源分布不协调

人为原因

人口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小;工业、农业和生活需水量急剧增长;污染、浪费严重

②解决对策

a.开发水源:

修坝蓄水、修渠调水、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

b.进行生态环境建设:

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

c.采取全面节水措施:

推行生态农业和清洁生产,遵守《水法》,节约生活用水。

3.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