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思维障碍及其突破.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484930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思维障碍及其突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4思维障碍及其突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4思维障碍及其突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4思维障碍及其突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4思维障碍及其突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4思维障碍及其突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4思维障碍及其突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4思维障碍及其突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4思维障碍及其突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4思维障碍及其突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4思维障碍及其突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4思维障碍及其突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思维障碍及其突破.docx

《4思维障碍及其突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思维障碍及其突破.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4思维障碍及其突破.docx

4思维障碍及其突破

第四讲思维障碍及其突破

◆课前复习

创新思维的特点

●流畅性:

又称单一性。

是思维对外界刺激做出反映的能力,它是以思维的量来衡量的,要求思维活动畅通无阻、灵敏迅速,能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概念。

●变通性:

又称灵活性。

是指思路开阔,善于根据条件的变化,迅速灵活地从一个思路跳跃到另一个思路,从一个意境进入另一个意境,从多角度、多方位地探索、解决问题。

●独特性:

又称相异性。

即同样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讲主要内容:

一、思维障碍及其原因

二、思维障碍的类型

三、如何突破思维障碍

一、思维障碍及其原因

(一)思维障碍

【测试】鲁钦斯量水试验

一共9个问题,用给定的量杯A、B、C,量出要求的水量D。

通过这个测试我们发现大部分的人存在一定的思维定式或思维障碍。

思:

思考,维:

方向、次序。

思维即沿着一定的方向,按一定的次序去思考。

客观事物是复杂的,而人的大脑思维有一个特点,一旦沿着一定的方向、按一定的次序去思考,久而久之,在我们的大脑里就形成一种惯性,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或表面看起来相同的问题,就会不由自主地按着原来的方向或次序去思考,这就是思维惯性。

比如熟能生巧,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

但是,多次以这种思维惯性来对待客观事物,就形成了非常固定的思维模式---思维定式。

思维惯性+思维定势=思维障碍

思维障碍阻碍了我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对于创新是非常不利的。

(二)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

1.知识贫乏

知识越广泛,思考所用的元素也就越多,是不是知识越广泛越好?

有用的知识。

【案例】福尔摩斯的知识结构(柯南道尔)

(1)文学知识——无

(2)哲学知识——无

(3)天文学知识——无

(4)政治学知识——浅薄

(5)植物学知识——不全面,对莨菪(làngdàng)、鸦片和一切毒性植物很有研究,而对于实用园艺学却一无所知

(6)地质学知识——偏于实用,但很有限,他在一眼之中就能分辩出是哪里的泥土

(7)化学知识——精深

(8)解剖学知识——很准,但无系统

(9)惊险文学——很广博,对近一个世纪中发生的一切恐怖事件都深知底细

(10)提琴拉得很棒

(11)善使棍棒,也精于刀剑拳术

(12)具有充分实用的英国法律知识

这些知识构成,对他作为一个侦探来说足够了,但是做医生不行,做医生华生比他强。

所以说这是他从事这个职业或事业所需要的知识构成。

知识不仅是书本上的,有很多是生活中的。

如福尔摩斯的知识,有很多是实用性的,这些实用性的知识有很多在书本上不一定可以找得到。

所以说,知识的构成一方面要有用,要与职业相关,要有用;另一方面,知识的来源不一定是书本,很多是现实生活中经验的总结。

所以如果知识贫乏,对于从事任何一项工作都是不可以的。

2.无批判的学习

现在的知识很杂,对于一些伪科学的东西,要有批判,否则,就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学习是要有主见性的,有自己的观点,尤其是对于年轻人。

3.迷信

不仅指封建迷信,陈云:

“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迷信权威、迷信书本都是迷信,会使自己的耳朵、眼睛闭起来,对周围事物不敏感。

“防碍人们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

-法国生物学家贝尔纳”

4.固执与偏见

对于成功人士来说,容易犯固执,到了一定的程序就形成偏见。

以上四种原因,如果经过自己的努力,可能会克服。

5.习惯性思维

习惯性思维是怎么形成的?

最重要的是过去的经验.

二、思维障碍的类型

基于以上原因,就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思维障碍。

(一)直线型思维障碍

推理过程很简单,A=B,B=C,则A=C,不懂得变通,适用于解决简单问题。

(二)权威型思维障碍

指人们对权威人士的言行的一种不自觉的认同和盲从。

权威定势的形成主要有两种途径

1.儿童在走向成年的过程中所接受的“教育权威”;

2.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和专业技能的差异所导致的“专业权威”。

【案例】世界著名指挥家日本的小泽征尔敢于挑战权威

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音乐指挥家。

一次他去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在进行前三名决赛时,他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参赛,评判委员会交给他一张乐谱。

小泽征尔以世界一流指挥家的风度,全神贯注地挥动着他的指挥棒,指挥一支世界一流的乐队,演奏具有国际水平的乐章。

正演奏中,小泽征尔突然发现乐曲中出现不和谐的地方。

开始,他以为是演奏家们演奏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一次,但仍觉得不自然。

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判委员会权威人士都郑重声明乐谱没问题,而是小泽征尔的错觉。

他被大家弄得十分难堪。

在这庄严的音乐厅内,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大师和权威,他不免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动摇,但是,他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大吼一声:

“不!

一定是乐谱错了!

”他的喊声一落,评判台上那些高傲的评委们立即站立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

提示:

挑战权威的后果,你可能战胜了权威,但却面临牺牲个人利益,权威在中国是一个难以打破的心结。

(三)从众型思维障碍

人们不加思索的盲从众人的认知与行为。

【案例】毛虫试验

法国心理学家约翰·法伯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称之为“毛毛虫实验”:

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在花盆周围不远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叶。

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这些毛毛虫还是夜以继日地绕着花盆的边缘在转圈,一连走了七天七夜,它们最终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相继死去。

约翰.法伯在做这个实验前曾经设想:

毛毛虫会很快厌倦这种毫无意义的绕圈而转向它们比较爱吃的食物,遗憾的是毛毛虫并没有这样做。

导致这种悲剧的原因就在于毛毛虫的盲从。

【现实生活中的从众思维定势】

跟着别人闯红灯:

你一向是个遵守交通规则的人,遇到红灯时肯定会停下来,过马路时肯定要走斑马线。

但是很多次,当你过马路的时候,看到大家都不走斑马线,而且闯红灯的人越来越多,于是,你也就跟着大家一起,而不遵守交通规则了。

抢购商品:

你到某商场购物,本来你看好了自己喜欢的某个物品,但在你刚打算购买的时候,却发现相邻的另一品牌商店前集聚的顾客更多。

于是,你会情不自禁地怀疑起自己的选择。

当听到顾客们说另一品牌的物品好时,你会不由自主地改变当初的主意,跟大家一起拥向另一品牌商店,而放弃你开始的选择。

(四)习惯型思维障碍

人们不自觉的用某种习惯了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已经变化的问题。

【笑话】有位警察到森林中打猎,他靠近野兽经常出没的地方隐蔽了起来。

忽然,一只鹿跑了出来,这位警察立即跳过灌木丛,朝天开了一枪,叫道:

“站住,我是警察。

简析:

警察在追捕罪犯时,会鸣枪示警,这显然已在他的头脑中形成了极其牢固的思维定式,以至于对象发生明显变化时,大脑仍受这种思维定式的束缚,结果闹出了笑话。

【训练】交叉手动作

将左右十个手指头交叉在一起,你发现你的左手大姆指在上还是右手大姆指在上?

事实上,有的人是左手大姆指在上,有的人是右手大姆指在上。

而且这和你习惯用右手或习惯用左手是没有关系的,但是不管你左在上还是右在上,现在请大家第二次重新交叉双手的十个手指,但要做一下改变,如果你刚才是左手在上,那么现在请你右手在上;如果你刚才是右手在上,那么现在请你左手在上。

有什么感觉?

绝大多数人会觉得不舒服,很别扭,不快活。

为什么呢?

人的左右手是对称的,怎么交叉没有任何生理学的根据,那么为什么反过来交叉手会觉得不舒服呢?

就是因为习惯!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创新首先不是表现为什么高深的理论,而是要求我们要改变许多老的思维习惯而建立新的思维习惯。

并不是所有的习惯都是不好的,也不是说对任何习惯都要创新、改变。

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我们用习惯的思维、习惯的方式去解决可以提高效率,比如每天早晨起来是先洗脸还是先刷牙,完全是个人的习惯,没有必要在这些小事上纠结。

【讨论】

(1)你是否能够定期检查自己固有的习惯?

(2)当某种习惯影响到你的学习时,你能否加以改正?

(五)书本型思维障碍

人对书本知识的完全认同与盲从。

有了书本,我们可以从前代获得知识和经验;有了书本,我们可以将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传递给下一代;有了书本,我们可以在方寸之间向全世界古往今来的伟人和名人求教;有了书本,我们可以从中体悟人生的真谛,陶冶自己的情操。

不过,由于书本反映的是一般性的东西,表示的是大众化和理想化的状态,与客观现实之间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视频】赵括纸上谈兵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案例】马谡失街亭的故事

刘备死后,诸葛亮北伐。

司马懿军逼祁山,诸葛亮不知派谁去守,马谡欣然愿往,可诸葛亮怕他没有作战经验,不让他去,马谡苦苦相求,诸葛亮拨给他2万军马,任他调度,派王平为副将,马谡想在高山上扎地,可王平却认为在平地上,马谡不听,给了王平五千人马,自领大军往山上驻扎,司马懿原以为街亭难攻,一听马谡在山上驻扎,大喜,便派人围住此山,截断水粮,山上士兵一冲下来,就用弓箭挡回。

士兵们不耐饥渴,打了一阵子都下山投降,马谡惨败,只有王平还坚持了一阵子

【笑话】秀才买肉,被狗叼走… 秀才说:

菜谱还在我这儿呢,看你怎么吃?

结论:

知识不等于智慧,学历不等于能力。

书是人写的,而人无完人。

所以书本知识不是绝对的。

读书的目的在于反思,在于应用,在于创新知识。

(六)经验型思维障碍

人们不自觉的用已经获得的经验去思考已经变化的问题。

【测试】一位公安局长在茶馆里与一位老头下棋。

正下到难分难解之时,跑来了一位小孩,小孩着急地对公安局长说:

“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

”老头问:

“这孩子是你的什么人?

”公安局长答道:

“是我的儿子。

请问:

这两个吵架的人与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

解析:

公安局长是女的,吵架的一个是她的丈夫即小孩的爸爸;另一个是她的爸爸即小孩的外公。

为什么我们刚才把他们之间的关系想得很复杂呢?

因为“公安局长”、“茶馆”、“与老头下棋”这些描述,使我们从以往的经验判断出发,为公安局长预先设定一个男性身份,这样就把简单的问题想的很复杂了。

所以说有时我们依赖过去的经验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尤其在当今社会,世界变化非常快,科学进步也非常快,以前很多不可能的事情都变成了可能,所以我们不能完全依照过去的经验去判断未来,依照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来判断尚未发生的事情,所以思维障碍最大的敌人是习惯性思维。

所以有一句话:

“过去的经验即是我们的财富,在某种程度上又是我们的包袱。

【故事】美国一位科学家在海洋馆里做了一个实验。

他用玻璃板把一条具有攻击性的大鲨鱼和一条小鱼隔开。

刚开始,这条大鲨鱼不断撞击玻璃,企图捕食隔壁的小鱼。

无奈,玻璃隔板太坚硬,无论怎么发威,玻璃隔板丝毫未损。

攻击了一段时间之后,它便放弃了。

于是,科学家便把隔板悄悄地移开。

意想不到的是,大鲨鱼再也没有攻击过小鱼。

它们都温和地在各自的领域活动,互不侵犯。

解析:

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长期处于某个环境,多次重复某一活动或反复思考同类问题时,人们根据以往的知识和经验积累,逐渐形成一种判断事物的思维方式和固定倾向,从而形成“经验型思维障碍”。

【案例】一只驴子背盐渡河,在河边滑了一跤,跌在水里,那盐溶化了。

驴子站起来时,感到身体轻松了许多。

驴子非常高兴,获得了经验。

后来有一回,它背了棉花,以为再跌倒,可以同上次一样,于是走到河边的时候,便故意跌倒在水中。

可是棉花吸收了水,驴子非但不能再站起来,而且一直向下沉,直到淹死。

评议:

我们的生活缺不了经验,经验可使我们少走弯路。

但我们又不能拘泥于经验,不能过分依赖经验,单纯从狭隘的经验出发思考问题,不顾事物间的差异,将一时一地的成功经验盲目推广,往往会事与愿违。

(七)其它类型的思维障碍

1.自卑型:

不自信,不敢去做没有把握的事

2.麻木型:

对关键问题不能够及时捕捉

3.偏执型:

颇为自信,不知道及时绕弯子

三、如何突破思维障碍

思维障碍是我们进行创新的拦路虎,突破思维障碍最好的办法就是转换思维视角。

什么是思维视角

【案例】转换思维视角

一位缺衣少食、无依无靠的妇女,无意间救了一个妖怪,妖怪要报答她,让她提三个愿望,但有一个条件,无论她提什么要求,她的仇人得到的要比她所要的多一倍。

首先,她向妖怪要了一笔钱,然后是一栋房子,第三个愿望要什么?

通常我们会想什么对妇女有利而对她的仇人不利。

人都有这种想法:

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将仇人的利益最小化。

实际上这是互相矛盾的,如果我们稍微转换一下思考,比如从得到某种坏处出发。

比如让她吓得半死,仇人吓得全死。

从三个方面去转换思维视角:

1.改变万事顺着想的思路

顺着想可以使我们比较容易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提高效率,但我们说客观事物是千变万化的,顺着想不能提示事物的内部矛盾。

这时就需要改变顺着想的思路。

(1)变顺着想为倒着想

【案例】强光照射下的进攻

二战后期,苏联军队向柏林发动总攻的前夜,苏联军队想趁着天黑发动突然袭击,可是这天夜晚星光灿烂,部队难以隐蔽。

朱可夫元帅下令将所有的探照灯集中起来,用最强的光照射敌军的阵地。

苏军在明晃晃的灯光下突然发动进攻,打得德军措手不及,苏军取得了胜利。

天黑发动袭击,这是顺着想,天亮发动进攻,就是倒着想。

(2)从对立面去想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改变这一方不行,那么改变另一方可能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案例】锅炉的改进

过去,工业锅炉和生活用锅炉,都是在锅炉里安装了许多水管,用给水管加热的方法,使水温升高,产生蒸汽,热效率不高。

日本科学家熊田长吉想到,冷和热是相对的,不能只考虑热的方面,也要考虑冷的方面。

他在粗的热水管里又加了一根装冷水的细管,这样,热水上升,冷水下降,加快了锅炉中热水和蒸汽的循环,热效率提高了10%。

(3)思考者改变自己的位置

换位思考或易位思考,

【案例】冰箱的改进

最初的冰箱冷冻室在上面,冷藏室在下面,这样的目的,是为了将上面的冷空气引入到下面的冷藏室内。

日本夏普公司的研究人员进行了换位思考,假设自己是用户,发现人们对冷藏室用的较多,应该将冷冻室放在下面,冷藏室放在上面较方便。

在冰箱内安上排风扇和通风管,将下面的冷空气提升到上面的冷藏室。

2.转换问题,获得新视角

问题是多种多样的,但彼此之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与其死死盯住不放,不如把问题转换一下。

(1)复杂问题简单化

聪明的人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不聪明的人把简单的问题越搞越复杂。

事实上,在解决复杂问题的时候能够化繁为简,就是一种思维视角的转换。

【案例】于振善测土地面积

很早以前,各国的数学家们都一直在思考,看如何计算出不规则地图的面积?

我国的一位木匠,于振善,听到这样的问题后,他专心致志地研究起来,经过多次实验,终于找到了一种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称法”。

先精选一块重量、密度均匀的木板,把各种不规则的地图剪贴在木板上;然后,分别把这些图锯下来,用秆称出每块图板的重量;最后再根据比例尺算出1平方厘米的重量,用这样的方法,就不难求出每块图板所表示的实际面积了。

也就是说,图板的总重量中含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重量,就表示多少平方厘米,再扩大一定的倍数(这个倍数是指比例尺中的后项),就可以算出实际面积是多大了。

这就是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巧妙应用。

(2)把生疏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

对于从未接触过的生疏问题,可能一时无法下手,找不到切入点,但不要望而却步,试着把它转化成你熟悉的问题,可能就会有新的视角,也许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成果诞生。

【案例】钢筋混凝土的发明

钢筋混凝土的发明者,既不是工程师,也不是建筑材料专家,而是法国的一位园艺师,名叫约琴夫·莫里埃。

莫里埃经营一个很大的花园,由于他技术高超而且勤劳,一年四季,五颜六色的鲜花开得满园都是。

游客慕名前往,纷至沓来,从赏花得到美的享受。

莫里埃也因此感到快慰。

但游客中免不了会有不守规矩的人。

有时一天过后,漂漂亮亮的花园,被弄得一团糟,花坛也被踏碎了。

尽管莫里埃挂了“请勿摘花”、“请勿踏花坛”等牌子,但根本不管用,观赏者为了一饱眼福,照踏不误。

但怎样才能使人们既踏上花坛又踩不碎它呢?

为此莫里埃琢磨了好久,始终找不到一种上策。

有一天,他在花园里劳动,将用瓦盆培育的木本花移栽到花坛中去,搬动的时候,不慎失手打破了花盆,发现花根四周的土没有散,而是包成一团,连松都未松。

他感到奇怪,蹲下去仔细一看,原来花木发达的根系纵横交错,把松软的泥土牢牢地连在一起。

他重新搬起来有意地又摔了一下,土仍然没有散。

这件事令他一下子想到如果制作水泥花坛的时候,放些花根在中间不就难得踏碎了吗?

但他仔细一想又不对,花根与水泥一起用不大合适。

经过一番思索,他想,将铁丝仿照花木的根系编成网状,然后和水泥、沙石一起浇铸,做成新的花坛果然踏不碎。

由此,莫里埃想到了做房子,并将铁丝换成粗钢筋,这样浇灌出来的就是钢筋混凝土。

(3)把不能办到的事情转化成可以办到的事情

【案例】南水北调工程

自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3.把直接变为间接

(1)先退后进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得到了巧妙应用。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方针,取得反围剿的伟大胜利。

(2)迂回前进

有时为了前进,也可绕弯、兜圈子,“退一步海阔天空”。

【案例】土豆在法国的传播

法国有个农学家叫安瑞,他在德国当过俘虏,吃过土豆,感觉非常好,回到法国之后,一心想在自己的家乡种植。

可是法国不少人坚决反对,后来安瑞终于得到国王的许可,在一块非常低产的土地上面试种土豆,为了引起人们对土豆的兴趣,他想出了一个很好的推广方法。

土豆既然不好,不能吃,一定要看守好,不能让人偷了去,他请求国王派卫队来把守,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心,趁晚上卫队不在的时候,偷偷地来挖,回去吃了以后觉得很美味,于是就偷去种植,土豆得以在法国传播。

(3)先做铺垫,创造条件

在面对一个不易解决的问题的时候,有时要设定一个新的问题做铺垫,为解决问题创造条件。

【案例】老汉分牛

一个老汉有17头牛,分给三个儿子。

大儿子得1/2,二儿子得1/3,三儿子得1/9,怎样分?

(借一头,分完了剩一头再还回去。

总结: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转换思维视角,突破思维障碍,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