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专题片解说词.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85466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docx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专题片解说词.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docx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小康之路

---勃利县通乡公路建设纪实

金秋时节捷报频传,

勃利大地气象万千。

伴着春的足音,和着秋的旋律,我县农村公路建设锦上添花:

“勃长”、“勃抢”两条通乡公路交工通车了!

这是一幅包含激情和梦想的斑斓画卷,

这是一张浸透辛勤和汗水的壮丽蓝图,

这是一条助推广大农民快速致富的小康之路。

[推出题目《小康之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002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抢抓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给农村高等级公路建设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共建和谐社会,在“大吉路”即将交工的同时,开工建设了“勃长”、“勃抢”两条通乡公路,使我县在不足三年的时间里,争取国家和省市投资5500多万元,建设了三条90公里通乡路和三条7.5公里通村路高等级路面工程,总里程近百公里,开创了全省农村高等级公路建设的先河。

全长35.1公里的“勃长路”起点于勃利镇通天水库,途经青山乡和青龙山矿区,终点于长兴乡201国道七台河支线,贯穿三个乡镇10多个村屯,是我县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走廊。

这条宽敞、平坦的通乡路是“勃抢路”,从亚麻厂下交桥出发,经抢垦乡,于桦林路桦勃段交界和罗泉林场处终点,全长25公里,是连接桦南、勃利、林口三个县份的黄金通道。

“勃长路”和“勃抢路”都是三级白色路面,路基宽7.5米、路面宽6米、面板厚22公分,于2004年8月11日开工,今年10月初交工。

现在映入你眼帘的是大四站镇2公里的通村路,三级水泥路面,是大四站镇通往吉兴乡的主要枢纽。

双河镇通村路从308省道接口处开始,三级白色路面,3.5公里长,是“腹部路”的起点和西部乡镇的轴线。

这些通乡、通村公路的建成,不仅构筑起了全县农村高等级路面的主框架,而且还为文明村镇建设铺设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简直让人不敢相信;

这,仿佛是在一夜之间。

一位伟人说过: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支起来。

”是的,我县农村公路高等级路面建设之所以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和跨世纪的飞跃,其动力源泉在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

从2003年开始,县政府连续三年把通乡公路建设列为每年的“便民利民实事”之一,作为造福农民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来抓。

县委书记赵恒太、县长刘宏兴、副县长耿宝忠等县领导,经常深入施工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并解决征地、拆迁、料场、备料、施工等方面的实际难题20多件,确保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搞好通乡公路建设,资金保障是关键。

我县三条90公里通乡公路总造价8100多万元,除了上级投资的4500万元之外,县财政需配套3500多万元,这对于我县这样一个“吃饭财政”来讲,压力之大是前所未有的。

为了解决资金供应问题,县政府把通乡公路建设配套资金列入了财政预算,2004年到位500万元,2005年至2007年连续三年每年列支1000万元,四年连续配套3500万元,这在全省同类县份中是绝无仅有的。

同时,县政府还优化资源配置,活化工程资金,将地产“大龙”水泥作为通乡公路的主原料,以水泥款顶配套款,既增加了税收,又减轻了资金调度困难,一举多得。

通乡公路是一项造价非常低的工程。

为了降低成本,县政府从开工之初就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免予收取国土资源、水务、财政、林业等部门的地方性收费,简化土地报批、水土保持、环评等相关审批手续。

施工队可以无偿在荒山、荒地取料用料,无偿使用原“北旺”化肥股份公司的煤球灰。

施工车辆除交通肇事外,公安交警一律不检、不罚、不扣。

供电、电业管理部门对有碍通乡公路工程建设的电力设施在开工前进行了迁移,并及时为公路施工提供临时用电服务。

广电、通信、联通、移动公司等单位,对影响公路建设的光缆、通信线路等设施都进行了拆迁。

这些举措不仅有效降低了工程造价,而且还使工程建设一路“绿灯”。

[现场采访项目经理]

他们以星辰和月亮为伴,朝霞是他们的胭脂,月亮是他

们的脸庞,轻风是他们的悄悄话,雨水为他们俏打梳妆;他们以抢前抓早和只争朝夕的精神同时间赛跑,把心血和汗水洒向工地,把成功与赞扬锁进记忆。

地处三江平原腹地的公路工程建设,每年有效的施工时间也就百十来天,这为公路建设者们安排工期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为了按时交工,公路建设指挥部根据施工进展度和天气变化情况,采取倒排工期的方式,将施工计划一调再调,步步紧逼,节节推进。

他们从抓主要原材料备料入手,对砂砾石、碎石、中沙等在冬季就基本完成备料,春节后水泥陆续入场,开工前主要材料入场量达90%。

市质检站和监理办对入场材料跟踪检验,抽检频率和质量验证均达到了规范要求。

施工中采取两套拌和设备、两班人马、两个工作面同时推进的办法,24小时交叉作业,人换机不停,大大提高了面层施工效率,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在工程管理上,他们认真执行早班会和生产例会制度,施工期间每两天一个早班会,每月召开一次生产例会,沟通情况,研究问题,部署下步工作。

同时,凡遇有牵涉工期的重要技术问题,都要召开部务会议,集体“诊断”,民主决策,形成科学周密的施工方案,从而保证了工程的高效运行。

质量是公路的生命,质量重于泰山。

指挥部坚持“质量优先、质量第一”的原则,严把工程质量关,全力打造精品路。

他们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严格招投标,选用了哈尔滨广通、大庆筑安、牡丹江路桥和东北林业大学监理公司等一批技术过硬、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的工程和监理队伍参与工程建设。

他们咬定质量不放松,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工程质量终身制,严把工程备料、路基压实、路面铺装和工程验收“四道关口”,做到了质量不合格的材料不入场、工程技术人员不到位的不开工、工序达不到质量要求的不验收。

监理人员对每一道关口,特别是材料质量、摊铺厚度、压实度、平整度等重点环节,采取全过程旁站,路面施工时前台和后台各安排一名监理,严格按施工技术规范和质量验收评定标准进行监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全线软土路基换填深度平均在80公分以上,个别路段超过了1米。

先后拆换不合格的模板500多延米,推掉已打完的基层520平方米,铲除不达标的路面63平方米。

某一标段在面层后期施工中,为了赶工期,路面平整度有些跑粗,指挥部和监理办对其坚决实行了停工,整顿三天后才开工,之后路面质量达到了优良。

施工中他们还实行质量预控和质量过程控制,对下步工程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提前研究,在基层和路面开工前,都先做试验段,合格后才正式开工。

上道工序不达优,绝不进入下道工序。

省通乡办驻地推进组和市交通局、市通乡办的领导同志,经常深入生产一线,进行“零距离”指导,坚持设计标准,狠抓工程质量,突破关键环节,为项目的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的精品通乡路,就是这样从一点一滴中打造出来的。

“以民为本,福荫百姓,共建和谐社会”是修建通乡公路的主要目的。

在施工中,指挥部坚持把农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让利于民,为沿线群众创造了许多便利。

抢垦乡三兴村原来道路翻浆严重,年年春季到处坑辙,夏季一片汪洋,冬季一堆冰湖。

对此,施工队将这一路段的路基进行了大量的换填处理,平均换填深度达1.2米,同时还砌筑了标准的石砌边沟,彻底根治了翻浆、排水等问题。

他们把青龙山矿区过境段的面板加厚,保证了煤炭运输车辆的通行。

去年,在三条通乡公路同时施工,工期、原材料和资金都异常紧张的情况下,他们为了促进焦化企业发展和方便市民出行,把东岗段的1.8公里和通天段的4.5公里实现了当年立项、当年开工、当年交工,既为鲁龙、永恒两个焦化企业和市民晨练出行提供了极大方便利,又创造了勃利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

他们把过境村屯临街主要道口的水泥涵管进行了更新,对农田道口和施工便道实施了科学处理,保证了农民生产生活方便。

据统计,两条通乡公路共维修小桥10座,新增涵洞36道,更换多年失修的涵管230多节。

[现场采访农民群众]

一项优良的工程,背后必有一支甘于奉献的团队和一段段感人的故事。

公路建设指挥部的同志们,把通乡公路建设当成自己家的工程来抓,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充分展现了交通人与时俱进、勇于奉献的光辉形象。

他们从项目的前期运作开始,就从没休息过。

在他们的时间表上,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没有早午晚之分。

他们有的天天行程上百公里,往返于各个工地之间,认真检查指导施工;有的带病坚持工作,积劳成疾,病倒在工地;有的一心扑在工地上,牺牲了许多与家人和亲朋好友相聚的时光;还有的连自己的老人有病和孩子上学都顾不上。

常务指挥宋修璞,为了工程建设不知付出了多少辛苦。

他长年奔波于省城,往返于各部门请示汇报,争取项目、争取资金,落实政策。

回到家中,他又不顾旅途的疲劳,迎着朝阳,披着晚霞,深入工地。

料场边、拌站旁、路面上,到处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脚印。

过度的工作经常使他疲惫不堪,而看见辛勤换来的丰收果,他却乐此不疲。

这里是施工现场,一张张晒黑的脸蛋记载着劳动者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在夏季施工中,施工人员冒者30多度的高温,在刺耳的割缝机、发电机轰鸣中,一块块浇铸、一段段摊铺,汗流浃背。

临街的百姓看在眼上,感动在心里,主动回家舀上凉水,送去一片温情,送去一片体贴。

在秋季施工中,由于昼夜温差大,民工们早晚都要穿上厚厚的衣服。

到了中午太阳直射近30度,一些机械手和施工人员晒的直迷糊,就用刚抽出的地下凉水往头上浇,困极了就倦缩在草帘上打个盹。

正是这些不怕苦累、勇于拼搏的建设者们,用辛勤和汗水,书写了通乡公路建设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路就是碑。

这路,是百姓心目中站立着的碑;这碑,是延伸在大地上的通乡路。

“勃长”、“勃抢”两条通乡公路绵延60公里,路经4个乡镇20个村屯,直接受益人口达8万多人。

它的建成通车,收到了搞活一片流通、打开一个窗口、带动一线产业、繁荣一带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效果。

通乡公路对旧路、旧城进行改造,实现了路畅镇兴。

不仅过境公路两侧的房屋全面增值、旧房换颜一新,而且还增加了商业网点。

通乡公路建设拉动了水泥、中沙、沙砾、碎石等建材行业和运输、餐饮、机械修理等相关行业的加快发展,同时还引导乡镇企业的合理聚集,促进了剩余劳动力转移。

高等级通乡公路的建成,拉近了农村与城市的距离,改变了农民的命运。

过去去县城要小半天,如今村民上街“一袋烟”,孩子上学“一溜烟”。

面对铺到家门口的水泥路,农民们高兴地说:

“当年通电给我们带来第一次革命,现如今通乡公路给俺带来了第二次革命”。

依靠路缘优势,“路边经济”迅速崛起。

绿色水稻基地、万寿菊药材基地、瓜菜基地、养殖基地等新一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优势产业纷纷落户通乡公路边,农村经济大发展的明天不是梦!

“雄关漫道金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在流金淌玉、人杰地灵的勃利大地上,全面构筑小康社会公路交通大格局的奋战,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勃利交通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正夜以继日地描绘着新的蓝图。

[现场采访宋修璞局长]

回首过去,令人欢欣鼓舞;展望未来,催人奋发向上。

明年,在勃利4455平方公里土地上,又将有桦林公路勃林段17公里三级百色路面和9条50多公里通村公路项目陆续开工。

对于勃利公路建设来说:

2006年的春天,将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

2006年的秋天,将是一个硕果累累的秋天!

 

[片尾字幕]:

撰稿:

文军武

策划:

高岩

摄像:

播音:

李文魁

张雪晶

编辑:

刘伟忻

监制:

宋修璞

曲江

胡广君

勃利县交通局

勃利县广播电视局

联合录制

2005年10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