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国民航安全文化建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90951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中国民航安全文化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加强中国民航安全文化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加强中国民航安全文化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加强中国民航安全文化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加强中国民航安全文化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加强中国民航安全文化建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加强中国民航安全文化建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强中国民航安全文化建设.docx

《加强中国民航安全文化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中国民航安全文化建设.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加强中国民航安全文化建设.docx

加强中国民航安全文化建设

加强中国民航安全文化建设

在最近召开的全国民航局长总经理会议上,杨元元局长指出:

“我们不仅要继承在实践中创造出的经验和民航特有的安全文化,而且随着民航的不断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要赋予它新的内涵。

这再一次表明,建设安全文化对于提升行业的安全形象、创造并保持行业竞争优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那么,怎样认识并建设富有竞争力的中国民航安全文化呢?

一、安全文化的提出

管理作为一种社会职能,必然植根于一定的文化、价值传统、习惯和信念之中。

从世界现代企业走过的200多年历程来看,企业管理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和文化管理三个阶段。

其中,文化管理把企业人当作“自我实现的现代社会文化人”来看待,以开发企业人的潜能,实现企业人的价值为管理宗旨,这是现代管理最深刻的革命。

许多成功的企业在管理实践中都很重视企业的文化工作,尤其在战略重组时,更是将文化的整合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1986年,“国际核安全检查咨询组”(INSAG)首先提出安全文化的概念。

两年后,INSAG在其“核安全的基本原则”中把“安全文化”(safetyculture)的概念作为一种基本的管理原则,提出安全的目标必须渗透到核电厂发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中。

1991年国际安全咨询组编写的75-INSAG-4报告《安全文化》面世,标志安全文化正式在世界各国传播和实践。

1994年3月国务院核应急办公室与中国核能学会联合召开安全文化研讨会,把安全文化的研究推进一步。

此后,在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的推动下,我国在核电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石油化工业、冶金业等领域逐步引入并推广这一概念。

目前,研究和建设安全文化的热潮正在我国勃然兴起。

二、中国民航安全文化架构

民航是一个最能体现国家综合国力和时代科技发展水平的行业,具有技术装备程度高、资金密集程度高、运营风险程度高等特点。

中国民航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积累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经验,努力探索现代化管理的客观规律,在安全、效益、服务、改革等许多领域,逐渐形成了包括行业发展和企业经营管理的思想、精神,以及反映社会心理、劳动技能、管理方法和企业自我成长的特殊方式的认识和规则。

其中,积极的文化因子就是全行业累积的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是构成行业文化的重要内容。

将这些重要的精神文化财富进行科学、合理的概括,就会上升为行业精神或企业精神,用以指导、规范、激励行业员工的言行,推进民航事业的发展。

其中,有关安全工作的价值观念、行业准则、道德规范、管理制度、经验总结等精神因素和保证安全所需的各类设备、设施等物质形态,就构成了民航富有竞争力的安全文化。

“安全第一”是民航安全文化的灵魂

安全是民航永恒的主题。

就国家大局来说,航空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事关社会稳定,事关国家安全,事关全国经济建设的大局。

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重视民航的安全生产工作,做过许多重要指示。

其中,周恩来总理的重要指示“保证安全第一”已经成为民航总体工作的指导方针。

就民航整个行业来说,安全工作是民航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民航健康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多少代民航人用血的代价换来的经验教训。

安全形势好,其他工作就能有条不紊地开展。

安全出了问题,全行业的正常的工作、尤其是行业形象和整体效益就会受到影响。

对航空运输企业来说,安全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其永远追求的信誉和努力锻造的战略品牌。

就从业人员来说,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础,个人的利益必须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之上。

如果一个航空公司安全出了问题,企业所有员工的物质和精神利益必然会受到影响。

就社会公众来说,保证安全是消费者首要的生理、心理需求和消费前提。

“出门在外,安全第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民航管理理论的发展和航空运输企业经营的实践中,作为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已经成为指导全局工作、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重要的思想基础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诚信严实是民航安全文化的精髓

回顾我国民航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安全工作的实践,我们就会发现,作为一个极其宝贵的经验,“诚信”、“严实”已经在我国航空安全管理体系之中得到全面的体现;作为一种优良的作风,“诚信”、“严实”已经在民航安全生产实践中得以广泛的传承。

民航安全工作技术性、系统性、风险性非常强,是一项实打实、硬碰硬的工作,强调“诚”,就是要求在抓安全工作时,一定要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照章办事,有错即改,坚决反对不求甚解、盲目蛮干,反对摆花架子、弄虚作假。

在安全工作方面,老一辈民航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验,譬如“三老四严”。

“三老”提倡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这其实是在倡导科学精神,发扬诚实品质。

但是,受不良的社会风气的影响,近年来“三老”传统受到削弱,甚至有失传的可能。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信,就是“守信”。

对民航的安全工作来说,“信”就是有关航空安全的客观规律、规章制度和法律意义上的合同、约定。

提倡守信,就是要求在安全工作中一定要尊重客观规律,遵守规章制度,恪守商业道德,认真履行合同,在实践中养成一种遵纪守法的作风,坚决反对违反规律、违背道德,反对违规运行、违章操作、破坏合同。

组织和实施飞行,要严格依照法规规章和运行手册;进行机务维护,要严格执行工作单卡制度;空中交通管制,要尊重规律、规范程序。

调查表明,当前对航空安全危害最大的是有章不循、有法不依。

严,就是坚持严字当头。

在民航,“严”具有丰富的内涵。

严,可以理解为严格、严密、严明、严谨、严肃(“五严”)。

准确地说,就是在安全工作中,制度一定要严格,组织一定要严密,纪律一定要严明,作风一定要严谨,处罚一定要严肃,坚决反对执行规章打折扣、落实制度不规范,反对组织松弛、纪律散漫、作风稀落,反对送人情,反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实,就是务实、扎实、塌实。

安全工作,重在落实,这个“实”就是思想上的务实、作风上的扎实和工作上的塌实,最终体现为合乎规范和效率较高的工作质量(达到并超过飞行、维护、管制、安检的法定安全标准)。

强调“实”,就是要求安全生产工作一定要务实求真,一丝不苟,不留死角,安全管理人员和执法监察人员要深入基层,严格管理,严格执法,反对工作松懈、要求不高、作风飘忽,反对形式主义和本本主义,反对靠嘴巴、文件和会议落实安全工作。

[NextPage]

“安全就是效益”是民航安全文化的价值反映

最近,民航总局领导非常强调一个重要的理念--“民航有了安全不等于有了一切,但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

”笔者认为,这是民航几十年实践的总结,是“安全第一”指导思想的深化,将“安全是最大的效益”的思想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从本质上说,航空安全与经济效益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安全就是效益”,这个效益不仅包含社会效益,也包括经济效益,而它们又是互相转化、相得益彰的。

航空安全是运输生产的前提,是航空运输企业最佳的促销广告,是对企业成本的直接节约,是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

这种理念一方面反映了安全在整个行业和航空运输企业的价值定位,另一方面还揭示了社会公众对航空运输方式的价值判断。

这个理念强调,要正确处理好安全生产与效益、改革的关系,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扩大生产、深化改革。

要正确处理好安全这个“最大效益”与局部效益、个人利益的关系,将“最大效益”放在各种效益、各种利益的首位。

法规规章是民航安全文化的制度保障

与其他运输方式比较,民航的系统性、专业性和国际性很强。

为了规范航空活动,保障安全生产,世界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法规规章。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民航也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安全法规规章,许多法规规章已经与国际标准接轨。

经验和教训证明,法规规章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是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

只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安全就有了基本的保证。

只要自觉、认真、严格地遵守规章制度,就能很好地保证飞行安全和空防安全,延长安全生产周期,在全行业形成遵章守纪的良好氛围。

如果一个行业和企业不重视规章制度建设,不重视规章制度的执行,尤其是不重视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有章不循,违章不纠,有法不依,违法不究,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必将因为安全生产失去制度保障而受到严重的侵犯和损失。

分析民航发生的事故征候和不安全事件,人为因素占有相当的比例。

其中,大多数是违章操作的结果。

设施设备是民航安全文化的物质基础

安全文化既包含精神产品,也包含保证安全生产必需的设施设备以及一切与安全相关联的物品。

对民航来说,这些设施设备主要指航空器(飞机)、航材、燃油和机场、空管保障系统,以及维护必需的工具等等。

强调安全文化的物质内涵,最终的目的是强调航空运输产品(服务)在使用或者消费过程中的安全效用和服务效用。

对民航来说,由于航空运输企业始终是主体,所以强调设施设备归根到底就是要强调保证投入运行的航空器(飞机)达到必须的技术标准。

“9•11”事件以后,各国相继加强了对航空安全、尤其是空防安全的投入,我国也在空防安全方面投入了相当的资金。

但是,夯实航空安全的物质基础仅靠航空运输企业和保障部门是不够的,更需要政府、社会和消费者共同的理解和支持。

与时俱进是民航安全文化的时代特征

在安全文化的概念没有明确提出来之前,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早就存在于我们这个行业。

在民航高速发展的今天,民航总局提出组织研究和大力推动行业安全文化建设,本身就是观念上的拓展和管理上的创新。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我们在建设民航安全文化时,更要关注国际形势,跟踪管理科学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丰富行业安全文化,营造安全生产的积极氛围。

三、加强民航安全文化建设

当前,企业管理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突出的特征是科学管理的观念深入人心,文化管理的理念方兴未艾。

安全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特有的亲和力和预防功能受到社会和企业的重视。

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尽管中国民航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安全文化,但目前还处于初建阶段,建设富有竞争力的安全文化是中国民航面临的艰巨任务。

营造安全文化舆论环境

民航安全文化建设是行业预防事故的基础性工程。

建设安全文化,一定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人的生命、健康价值和精神、情感意识,一定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工作,营造积极向上的安全生产环境。

要加强行业内部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规则意识和法制观念,使“诚信”、“严实”成为从业人员的基本素养和中国民航的行业精神。

要继续宣传安全文化理念,使员工在心理、思想和行为上形成安全生产的自我意识和安全环境氛围。

要重视行业外部民航安全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和消费者宣传航空安全知识,让旅客和货主了解民航,理解民航,配合民航,在社会层面构筑起一道保障安全的坚固防线。

加强职业规范培训工作

当前民航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员工规范意识较差,管理程序不规范,落实规章不规范,工作中存在随意性现象。

民航的技术性、系统性和风险性特征要求行业必须有一个统一的“职业规范”,通过科学、有效的规范保证安全生产。

“职业规范”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职业培训工作。

通过规范化培训,一方面使员工形成一种统一的行为准则、思维方式和对安全工作的共同看法,使员工在按照同一目标前进时,沟通、协作更有效率。

另一方面使每个员工都有明确的岗位规范,每个岗位都有标准的岗位职责。

其中,职业技能鉴定就是行业进行规范化培训和认证的主要方式。

职业培训既要注重生产一线人员的专业技能的提高,还要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心理素质和道德素养的培养。

当前,各生产单位要按照行业标准和生产实际,加强职业规范教育,规范操作程序,强调规范生产。

安全执法监察的重点是纠正安全生产中存在违章行为,完善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安全文化评价体系

建设安全文化,既要有定性的要求,还要有定量的指标,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建立健全安全文化评价体系。

笔者以为,可以将安全文化建设的指标分为四个层次。

一是衡量行业安全水平的宏观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全行业的年航空事故率、安全周期、飞行总量、与其他运输方式同比运输增长率、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安全生产法制建设情况、基础建设情况等等。

二是衡量航空运输企业安全水平的微观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航空公司的安全业绩、品牌认知率、旅客忠诚度、机队更新情况、运输增长率、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等等。

三是衡量航空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控制指标,主要包括安全意识、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规章制度、专业技术、队伍作风、工作环境、设施设备、思想政治工作等等。

四是衡量航空运输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技术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事故(运输飞行事故、空防安全事故和地面安全事故)、事故征候万时率、事故征候万架次率、飞机延误千次率,尤其是人为原因事故征候万时率、事故征候万架次率、延误千次率。

其中,前两类指标可以理解为社会对行业安全形势和航空运输企业安全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后两类可以理解为行业内部评价航空运输企业安全水平的技术指标体系。

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

从宏观层次看,依法行政和依法监督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工作的主要方式,也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职责所在。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本质是依法行政,即依照国家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行政规章对安全生产主体实施监督管理和监察的行政行为。

法律、法规是安全生产监督的依据和准绳。

要使民航安全生产管理走向法治化的轨道,就应该以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为重点,推进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创新。

一是要以《民用航空法》为依据,抓紧清理、修改和完善过去各有关部门制定的行政法规、条例,同时废止不适合现实生活的现行法规和条例,并根据形势研究制定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条例。

二是要深化改革,理顺关系,建立健全统一、集中、规范的安全生产执法、监管和监察主体。

要切实改变安全管理政出多门、职能交叉、职能分属几个部门的状况,使其权利到位,责任到位,管理到位。

三是要依法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监察机构,落实人员编制,使安全生产有组织制度保障。

四是要根据航空运输的新形势和安全生产的新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研究和制定民航安全生产的产业政策和中长期规划。

五是要依法强化安全生产监察,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戒力度,维护生产秩序。

赋予安全文化时代特色

作为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的代表,民航在建设安全文化时,一定要坚持使整个行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要不断探索政府职能转变中和转变后安全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促使安全管理工作尽快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要研究新形势下航空安全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尤其要研究针对航空安全的恐怖行为,寻求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

要跟踪世界先进的科技手段,更新机队和安检、航管设施设备,提高安全设施设备的科技水平和安全管理的科技含量。

要摸索市场经济形势下民航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手段,适时通过收入杠杆影响其价值取向。

要创新机制,结合民航体制改革后企业规模、组织结构、经营机制的变化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安全管理机制,要积极实践,探索机场下放地方政府管理后出现的新思路、新机制,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要从政治、技术、作风等方面入手,努力提高安全员队伍和安检队伍的整体素质,使这两支队伍成为保证航空安全坚不可摧的防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