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七 第二节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测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492270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七 第二节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七 第二节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七 第二节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七 第二节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七 第二节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七 第二节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七 第二节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七 第二节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七 第二节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七 第二节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七 第二节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七 第二节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七 第二节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七 第二节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七 第二节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测试.docx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七 第二节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七 第二节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测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七 第二节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测试.docx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第二节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测试

第2节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选择题

1.下表为1930﹣1940年《苏联对外贸易进出口统计表》(单位:

百万卢布)

年代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外贸总额

1643

1502

1002

661.8

510.3

477.4

485.4

523.7

475.1

271.4

485.2

表中外贸总额发生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大危机的影响B.两大阵营的对峙

C.世界局势的紧张D.新的经济体制的确立

2.据《苏联真相》记载,1928年7月,斯大林指出:

“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是第一;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国家)要少付一些钱,这是第二。

这是一种类似“贡税”的东西,是一种类似超额税的东西。

”苏联的这一做法(  )

A.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B.维护计划经济体制

C.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D.为工业化积累资金

3.如图漫画题为《片面的经济》,反映了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的国民经济状况。

该状况是(  )

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B.军事工业遥遥领先

C.民众衣食住行先进D.经济体制健康发展

4.刘继峰《斯大林模式的几点思考》:

“斯大林模式是一种普遍有效的“后发先进”的现代化模式,它的产生有历史必然性,改革斯大林模式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应该区分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层面下斯大林模式的不同”。

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

A.斯大林模式是适应苏联当时生产力水平的产物B.斯大林模式后期阻碍苏联经济发展

C.斯大林模式是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模式D.斯大林模式不符合社会主义制度

5.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趋于崩溃,而苏联经济发展迅速,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

”“它”是指苏联的(  )

A.农业集体化道路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社会主义制度D.利用五年计划发展经济的做法

6.“国家情况不妙。

我们什么都有:

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

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越来越落后到他们的后面……”这是戈尔巴乔夫辞职时发表的电视演说词。

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A.戈尔巴乔大的“民主社会主义”的改革失败B.美苏冷战

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D.片面强调重工业发展的恶果

7.苏联制定“二五”计划时,规定重工业、轻工业、农业投资分别增长0.97倍、1.4倍、1倍。

而实际执行过程中,重、轻、农投资分别增长了1.4倍、l倍、0.54倍。

这说明( )

A.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愿望强烈

C.经济危机严重影响苏联经济D.个人崇拜左右国家经济体制

8.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中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800人,其中约有1700名是美国工程师。

同年,苏联向英美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

这说明( )

A.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帮助B.苏联社会制度吸引了大批西方专业人才

C.国际环境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机遇D.美英为缓解经济危机向苏联输出资本

9.1925年苏联确定工业化的方针后,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粮食供应越来越困难,工业资金也愈发紧张。

为了保障战略的实施,苏联采取的主要政策是( )

A.实行农业集体化B.提高出口创汇额度

C.大力发展轻工业D.追求提高农业产量

10.20世纪30年代,当人质疑在五年计划的指导下,苏联却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利用美国的先进技术建成,会造成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依赖时,斯大林表示:

“以为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一种绝对闭关自守,绝对不依赖周围各国,这就是愚蠢之至”。

据此可知,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重视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11.据统计,苏联制定“二五”计划时,规定重工业、轻工业、农业投资分别增长0.97倍、1.4倍、1倍。

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重工业、轻工业、农业投资分别增长了1.4倍、1倍、0.54倍。

这说明()

A.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愿望强烈

C.经济危机严重影响苏联经济D.个人崇拜左右国家经济体制

12.杰里•本特利认为:

“苏维埃国家没收了私人拥有的土地,建立了集体或合作的农业单位,……愤怒的农民以屠杀牲畜、烧毁庄稼等手段来反抗政府的计划。

”它反映的是(  )

A.作者对苏联农业集体化的诬陷

B.苏维埃政权高速发展工业计划

C.农业集体化违背了农民的利益

D.列宁等领导人对政策抱有幻想

13.捷克前总统哈维尔曾说:

“整个工业部门生产着人们不感兴趣的东西,而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却十分匮乏.…我们的前政权,以其狂妄自大和偏狭的意识形态,将人缩减成一种生产力和相当于一个生产工具.”在此,他抨击的是(  )

A.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社会化大生产B.机器大工业时代的流水线生产方式

C.政府掌控经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计划经济体制

14.苏联经济学家布哈林认为,苏联实现工业化首先取决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如果片面强调发展速度不顾实际的可能,反而延缓和妨碍社会主义建设。

与斯大林的工业化理论相比,两者的区别在于( )

A.工业化资金是否来源于国内B.苏联是否有必要进行工业化

C.工业化建设是否应保持高速D.工业与农业是否应协调发展

15.据统计,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占50%,而且是择优、低价购买;1931年苏联购买的美国机器设备约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

这反映了(  )

A.新经济政策实际上并未停止实行B.斯大林模式下苏联机械工业落后

C.经济危机促使美苏从对立到和解D.苏联利用西方经济危机发展工业

二、非选择题

16.20世纪30年代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各国经济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

材料一

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上写道:

“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化的主要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罗斯福把赞同和反对的两派代表请到白宫开会,就条文(引者按:

指《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措辞取得了协议。

企业家们和他们在国会里的代言人之所以同意,是因为他们当中有些人认为,一切自由竞争都应该停止。

正如琼斯﹣拉姆森机械公司当时的经理拉尔夫•弗兰德斯所说,他们“完全相信,要复兴和繁荣,就非限制竞争不可”。

(2)材料二中“要复兴和繁荣,就非限制竞争不可”在罗斯福新政在工业中有何体现?

材料三

1937年7月抗战爆发后……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民族工业在战火中被迫大规模西迁,这一举动被称为中国工业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这次内迁的工矿企业,基本上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骨干企业,它们带去了大批的机器设备和技术力量,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并带动了整个后方工矿业的发展,奠定了后方近代工业的基础,使大后方第一次建立了带有独立性的工业体系

﹣﹣摘编自刘国武《抗战时期内迁民族工业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抗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17.近现代农业发展呈现出共同的特征和不一样的结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00年,(新)贵族拥有的土地达15%~20%,1780年则达20%~25%,1851年,英国的10个郡中,100~299英亩的农场数有15900个,300~499英亩的农场数有3200个,500~999英亩的农场数有1529个,1000英亩以上的农场数有323个。

﹣﹣沈汉《晚近英国农业史研究综述》材料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公有私耕”的传统村社农民反而比具有一盘散沙特征的“小私有者”更难集体化,与斯大林的设想相反,传统村社的自治功能与“集体主义”纽带恰恰成了农民拥有的组织资源,使其更能抵制来自外部的强制。

从宰杀大半牲畜的消极抗拒,直到出现70万农民卷入的“斯大林的农民战争”。

﹣﹣卞悟《公社之谜一一农村集体化再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农业经营的特征及其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推行农业集体化带来的影响。

 

试卷答案

1.考点:

C9:

斯大林模式.

分析:

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逐渐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取消新经济政策,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

解答:

根据表格数据可见20世纪30年代苏联外贸总额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经济危机时期苏联对外贸易形势较好,故A项错误;

B项时间点不对,故B错误;

C项与材料无关,故C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苏联的工业化推进过程中,国家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故D项正确.

故选D.

2.考点:

C9:

斯大林模式.

分析:

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逐渐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取消新经济政策,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

解答:

由“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是第_;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国家)要少付一些钱,这是第二.”结合所学可知这是苏联要实行农业集体化,政府高度集中地计划,牺牲农业来为工业的发展准备资金,是有利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的,故D正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规定的是余粮收集制,与材料所述不符,故A错误;

B材料未体现,故B错误;

新经济政策中农业是实行固定的农业税,1928年被斯大林废除,故C错误.

故选D.

3.考点:

C9:

斯大林模式.

分析:

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具体考查斯大林模式造成的苏联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解答:

观察材料中漫画《片面的经济》,图片中人物身体畸形,两条腿粗细不一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讽刺的是斯大林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发展不平衡,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排除B、C、D三项.

故选A.

4.考点:

C9:

斯大林模式.

分析:

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高度集中的经济文化体制存在的弊端:

1.经济上忽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否定市场机制的作用,造成经济效益低下;经济计划统得过死,妨碍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的发挥;

2.政治上权力过于集中,民主法制被忽视,最后形成了个人的高度集权.

解答:

20世纪20、30年代,苏联仍然是小农经济为主体的、落后的生产力,为了抵御外敌、迅速发展生产力,采取斯大林模式是符合当时实际的,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斯大林模式发展到后来日益僵化,阻碍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西方现代化是从轻工业到重工业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是从重工业开始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在社会主义发展的特定阶段,斯大林模式起到了迅速发展生产力的作用,不能一言以蔽之全面否定斯大林模式,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考点:

C9:

斯大林模式.

分析:

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逐渐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取消新经济政策,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

解答:

“20世纪30年代”“苏联经济发展迅速,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指的是计划经济,即利用五年计划发展经济的做法,故D正确;

A是在1929年,排除;

B是一五计划的特点,排除;

C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D.

6.考点:

CA:

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分析:

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斯大林模式的消极影响:

在经济建设中,由于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由于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长期僵化的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解答:

苏联解体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根本原因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故C正确;

ABD均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故选C.

7.B

本题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材料中苏联在实际执行“二五”计划时,重、轻、农投资相对于制定时数据,重工业大增而轻工业、农业大减,可见苏联仍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表明其实现工业化的强烈愿望,故选B。

A、D项在材料中无体现,C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8.C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援助”说法明显错误,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苏联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故B项错误;1931年正式苏联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而同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在经历经济危机,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为苏联的工业化提供了人才、技术设备和资金,故C项正确;材料比较的不仅有设备,还有人才,故D项错误。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信息点是“1932年”,可以得出当时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正在大危机中,联系当时西方社会的经济危机的相关知识来分析得出答案。

要求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纵向的联系能力,认识国家的经济发展要抓住有利机遇。

9.A

解析:

为了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解决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粮食、资金困难,1929年苏联开始实行农业集体化,故A正确,BCD错误。

【名师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城市粮食供应越来越困难,工业资金也愈发紧张”,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决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粮食、资金困难,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

10.考点:

苏联模式的探索过程.

分析:

本题考查苏联模式的探索过程,苏联模式就是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

解答:

“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利用美国的先进技术建成”表明苏联的工业化建设重视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故D正确;

ABC均不体现材料的主旨,排除.

故选D.

11.B

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

题干强调的是苏联“二五”计划实际执行过程与原有计划之间出现差异,而A项只是苏联制订“二五”计划的原因,可排除;材料表明,苏联制订“二五”计划时,对轻工业、农业相对倾斜,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重工业发展较快,B项正确;苏联“二五”计划发生在1933—1937年,到1937年,苏联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二位,C项错误;D项错在“个人崇拜”,材料并未体现这一点。

12.考点:

苏联模式的探索过程.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的评价.全盘工业化违背了列宁提出的改造农民的自愿原则和逐步原则,使千百万农民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牧民在这场变革中遭受许多本可以避免的苦难和死亡.

解答:

从题干材料“愤怒的农民以屠杀牲畜、烧毁庄稼等手段来反抗政府的计划”可知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遭到农民的抵制,故C项正确;

A项表述错误;B项体感材料不能反映;D项表述错误,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时期推行的,列宁已经逝世.

故选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的正确评价.

13.答案: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模式,认识斯大林模式下,排斥市场经济,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但同时它对社会主义国家初期探索中发挥过积极作用.

解答:

材料中:

“整个工业部门生产着人们不感兴趣的东西,而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却十分匮乏”表明工业生产没有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前政权,以其狂妄自大和偏狭的意识形态,将人缩减成一种生产力和相当于一个生产工具”,联系所学知识,说明是捷克政权性质发生改变前实行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故D项符合;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是典型的市场经济时期,不存在工业生产导致民众需要的东西匮乏,同样,机器大工业时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都不会出现“整个工业部门生产着人们不感兴趣的东西,而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却十分匮乏”现象,故排除AB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史实记忆与史料解读能力,注意对斯大林模式进行客观评价.

14.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斯大林时期的工业化。

布哈林和斯大林都认为苏联有必要进行工业化,都认为工业化的资金要依靠国内来积累,都认为工业化应该有一定的速度,主要的区别在是否应该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布哈林主张在发展农业的前提下开展工业化。

故选D项。

15.材料不能说明新经济政策并未停止,且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斯大林模式尚未建立,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经济危机促使美苏从对立到和解,且史实错误,故C项错误;据材料“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占比的变化”和“择优、低价购买”可知苏联利用西方经济危机发展工业,故D项正确。

D

16.考点:

C9:

斯大林模式;A5: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D4:

罗斯福新政.

分析:

本题考查20世纪30年代世界的经济发展.考查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化的主要成就及其原因;“要复兴和繁荣,就非限制竞争不可”在罗斯福新政在工业中的体现;抗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需要掌握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工业化;罗斯福新政;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发展.

解答:

(1)第一小问的成就,结合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化的史实可知,主要成就有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第二小问的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苏联政府对重工业的高度重视和巨额投资;苏联人民的爱国建设热情;抓住西方经济危机的有利时机,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专家.

(2)本小问的体现,结合所学可知,“要复兴和繁荣,就非限制竞争不可”是指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结合罗斯福新政内容中的工业方面的措施可知,体现是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成立全国工业复兴署,建立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方面的规则,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

(3)第一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三“1937年7月抗战爆发后…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民族工业在战火中被迫大规模西迁”可以得出特点是沿海工业遭受巨大破坏,民族工业大规模内迁.第二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三“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并带动了整个后方工矿业的发展,奠定了后方近代工业的基础,使大后方第一次建立了带有独立性的工业体系”,结合所学可知,影响是内地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内地近代工业的基础;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答案:

(1)主要成就:

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或者1937年工业总产值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基本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原因: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苏联政府对重工业的高度重视和巨额投资;苏联人民的爱国建设热情;抓住西方经济危机的有利时机,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专家.

(2)体现: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成立全国工业复兴署,建立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方面的规则,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

(3)特点:

沿海工业遭受巨大破坏,民族工业大规模内迁.

影响:

内地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内地近代工业的基础(或“促进了西南、西北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也可);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17.考点:

英国工业革命;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分析:

本题考查英国和苏联的农业发展.考查英国农业经营的特征及其原因;斯大林推行农业集体化带来的影响.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1)第一小问的特征,依据材料一“100~299英亩的农场数有15900个,300~499英亩的农场数有3200个,500~999英亩的农场数有1529个,1000英亩以上的农场数有323个”可以得出特征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数量多,规模大,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高.第二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一“1700年”,结合所学可知,原因是政府颁布“圈地令”迫使农民与土地分离,土地落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手中;工业革命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

(2)本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二“从宰杀大半牲畜的消极抗拒,直到出现70万农民卷入的‘斯大林的农民战争’”,结合所学可知,影响是集中农业资源和资金加快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但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长期落后,制约了工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故答案为:

(1)特征:

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数量多,规模大,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高.

原因:

政府颁布“圈地令”迫使农民与土地分离,土地落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手中;工业革命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

影响:

集中农业资源和资金加快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但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长期落后,制约了工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