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494111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由于生产力不发达,古代交通工具一般只有两类:

一类是陆路的车马,一类是水路的舟船。

正如南朝梁江淹在《别赋》中所写:

“船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

”古代送别诗词中出现的“长亭”和“南浦”意象,就与运用这两类交通工具出行密切相关。

秦汉时期,自两京始,在车马所行的官道两旁,已经开始设置邮亭与驿站。

邮、亭、驿的设置在功能上是有区别的。

唐代颜师古为《汉书》作注时说“邮,行书舍也”,可见邮是负责递送文书的机构;而《汉官旧仪》中记载“亭长持三尺板以劾贼,索绳以收执盗”之语,可见亭的职能是抓捕奸盗。

驿站的设置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个古代制度,驿的功能主要是递送朝廷文书或为朝廷任命的使者和官僚提供上任与出使的旅行服务。

邮、亭、驿三者有区别也是有联系的,功能上有太多的重合,故有邮亭、邮驿、驿亭等复称。

北周庾信在《哀江南赋》中说“十里五里,长亭短亭”,大多是文学家夸张之词,而非实录。

《汉官旧仪》所载“十里一亭”“五里一邮”,并言邮亭相去“仅二里半”,汉代也未曾付之实施,这么密集的邮亭,得有多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朝廷与民间的负担又是多少,可想而知。

但长亭短驿,在中国古代交通体制中确实长期存在。

《说郛》中记载了宋人一首打油诗:

“白塔桥边卖地经,长亭短驿甚分明。

如何只说临安路,不数中原有几程?

”这首打油诗就道出了中原地带有“长亭短驿”这样一个事实。

古代诗人们在南方写的诗词和在北方写的诗词,其所选用的意象形成的意象群显示出明显的差异。

在古代送别诗词中,这种差异同样存在。

南方作家所写的送别诗词,长亭、短亭、阳关、古道等意象,相对较少。

如《楚辞》中,“长亭”“短亭”等意象的用例几乎没有;相反,与河流相关的“浦”或“南浦”的意象却极为常见。

这种现象,与中国南北不同的地理特征紧密相连。

屈原是南方诗人的代表,其赋中多见“浦”字,《九歌》中有“望涔阳之极浦”之语,《离骚》中也有“送美人兮南浦”之句。

对于“浦”,《说文解字》解释说:

“浦,水滨也。

”《风土记》说:

“大水小口别通为浦。

”这里有大小河道分流处,理所当然成为舟船停泊之所。

“南浦”是什么时候开始演变为水路送别诗中比较固定的意象,据初步考察,或与屈原的“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言有很大关系。

但使“南浦”这一意象和送别情怀形成比较固定联系的,完全得力于南北朝诗人。

如江淹《别赋》中说“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谢朓《送远曲》诗中也有“北梁辞欢宴,南浦送佳人”的诗句。

唐诗宋词中,“南浦”意象俯拾皆是,王维《送别》诗曰“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李白《赠汉阳辅录事二首》诗曰“南浦登楼不见君,君今罢官在何处”,柳永《倾杯》词曰“离宴殷勤,兰舟凝滞,看看送行南浦”。

就这样,一代一代的诗人承继屈原这一手法,不断将离愁别绪的文化因子,添加到“南浦”之上,以致使“南浦”这一意象成为送别之地的代名词。

李贺《黄头郎》诗曰:

“黄头郎,捞拢去不归。

南浦芙蓉影,愁红独自垂。

”清人王琦注曰:

“南浦,送别之地。

”叶葱奇也注曰:

“古人送别之地多称南浦。

         (节选自2015《古典文学

常识》第1期)

1.下列关于原文一、二两段内容的理解与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送别诗中经常出现“长亭”和“南浦”意象,与古代运用车马、舟船这两类交通工具出行有密切关系。

B.汉制规定,十里一亭,五里一邮,邮亭相距要近,实际上汉朝没有能力完成如此密集的交通设置。

C.《说郛》中记载的宋代人写的打油诗,提及宋代在很多地方设置了长亭短驿的事实,说明这种交通体制确实长期存在。

D.邮、亭、驿功能有别,邮负责传递文书,亭主司奸盗,驿则兼有传递朝廷文书或保障官员出行之责。

2.下列关于“南浦”这一意象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南方作家所写的送别诗中经常出现与河流有关的“浦”或“南浦”等意象,这与南方交通多走水路、多用舟船有关。

B.“南浦”从一个地理名称升华为文学意象,历代文人的文学创作活动起到了关键作用,赋予它以离情别绪的文化因子。

C.屈原的《九歌》和《离骚》中有关“浦”的诗句赋予“浦”以文学的内涵,而《说文解字》和《风土记》则赋予它以地理的意义。

  

D.“南浦”与送别产生固定联系,源于屈原,得力于南北朝诗人,在唐诗宋词中已经成为极其普遍的文学现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们在南方写的送别诗多选取“南浦”一类的意象,在北方写的送别诗则多选取“长亭”“短亭”等意象。

B.南朝梁江淹《别赋》中的文句,引发了人们对“长亭”和“南浦”等意象的文化联想,生发了与“别”相关的情愫。

C.文中多处选取屈原的诗句,来论证“南浦”的文学内涵,缘于屈原是南方诗人的代表,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D.唐代李贺的《黄头郎》中的诗句“南浦芙蓉影”中的“南浦”意象已经定位为送别之地,后人对这种理解也多认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

少举进士。

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

“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

”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

“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

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

上书举季弟纁自代,时议不以为私。

转右补阙,而纁代为御史。

元和元年,宰相杜佑子从郁为补阙,贯之持不可,寻降为左拾遗。

复奏:

“拾遗、补阙虽品不同,皆是谏官。

父为宰相,子为谏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子论父。

”改为秘书丞。

新罗人金忠义以机巧进,至少府监,荫其子为两馆生。

贯之持其籍不与,曰:

“工商之子,不当仕。

”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讨吴元济也,贯之请释镇州,专力淮西,且言:

“陛下岂不知建中事乎?

始于蔡急而魏应也,齐、赵同起,德宗引天下兵诛之,物力殚屈,故朱泚乘以为乱。

此非它,速于扑灭也。

今陛下独不能少忍,俟蔡平而诛镇邪?

”时帝业已讨镇,不从。

终之,蔡平,镇乃服。

初,讨蔡,以宣武韩弘为都统,又诏河阳乌重胤、忠武李光颜合兵以进。

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速进取,今若置都统,又令二帅连营,则各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

亦不从。

后四年乃克蔡,皆如贯之策云。

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

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

贯之曰:

“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

”其事遂寝。

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

不涉旬,出为湖南观察使。

后罢为太子詹事,分司东都。

穆宗立,即拜河南尹,以工部尚书召。

未行,卒,年六十二,诏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贞。

                                                          (据《旧唐书》《新唐书》,略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B.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C.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D.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课本中的

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语言禁忌现象。

韦贯之,名纯,因避唐宪宗李纯讳,别人只能用字称呼他,自己可以用名来称呼自己。

B.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唐朝的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都属于谏官。

C.先大母,已去世的祖母。

在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在称谓前加“先”表已死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或年长者。

D.“永和九年,岁在癸丑”,这两句说的是同一时间,只是前者用的是年号纪年法,后者用的是天干地支纪年法。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韦贯之刚强正派,不阿权贵。

有人把他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表示愿意结识他并把他推荐给皇上。

韦贯之并没在意,几年没有去拜访李实,失去了通过李实推荐而升迁的机会。

B.韦贯之洞察力强,料事如神。

讨伐吴元济的时候,韦贯之建议先放下镇州,全力对付淮西;不赞成设置都统的同时又令二帅连营,这些德宗都没采纳。

事后证明韦贯之是正确的。

C.韦贯之坚持原则,不徇私情。

上书推荐弟弟韦纁代替自己做监察御史,当时人们并不认为他偏私;宰相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致使杜从郁的官职一降再降,做了秘书丞。

D.韦贯之为官敢言,坚守正义。

皇帝宠臣张宿出使外地,宰相裴度为他请求章服,韦贯之坚决反对。

因此事得罪了做谏官的张宿,张宿后来“诬以朋党”报复韦贯之。

7.把文中画横线及课本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其事遂寝。

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

(5分)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8~9题。

赤津岭

(清)贝青乔

日落无人境,停鞭借一椽。

滩明流月碎,峰黑裹松圆。

凄绝猿声里,凉生虎气边。

残黎家荡尽,何处哭苍烟。

【注】本诗写于作者参加抗英失败后。

由杜甫“恸哭苍烟恨,山门万重闭”化用而来。

8.颔联“滩明流月碎”中的“流”与“碎”一直为人称赞,试分析其妙处。

(5分)

9.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在《诗经·氓》中女子对自己的命运进行了诉说,反思自己嫁到男子家中后的生活经历,其中写自己从早到晚,终日操劳的两句诗是:

,。

2)在《离骚》中,屈原对自己的理想有着执着的追求,并不因此感到后悔。

最能表现

这一品质的两句诗是:

,。

(3)庄子《逍遥游》中,作者对鹏迁徙到南冥时的情形进行了夸张性的描写,展示出鹏飞翔时的气势。

其中描写其击水和上升时的两句是:

,。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医生的职责

[澳大利亚]斯蒂芬·凯伦 

诺顿将新来的病人领进诊室,对索勒大夫说:

“大夫,这个病人好像受到了惊吓,总是惶恐不安。

他是保加利亚人,英语说得不好。

因为你也是保加利亚人,院长让我把他带到你这儿。

“交给我吧。

”索勒大夫点点头,诺顿便离开了诊室。

新来的病人白发苍苍,他佝偻着身子站在那里,不一会儿全身就哆嗦起来,然后他颤巍巍地举起左臂遮住了自己的脸。

索勒医生操着保加利亚语对他说:

“请坐,你不用害怕。

我叫索勒·格鲍尔,你的主治医生。

熟悉的乡音使病人感到宽慰,他坐下来,探过身子低声地问道:

“真高兴听到我们自己的语言,大夫,你是我们的同胞吗?

“我也是保加利亚人。

”索勒医生点点头。

“谢天谢地!

”病人舒了口气。

紧接着他又变得惊慌起来:

“索勒大夫,他们穷追不舍,想杀死我。

我吃不下、睡不着。

昨天有人跟踪了我一整天,他们也许会对我下毒。

索勒大夫,救救我,我不想死……”

“你在这里很安全,没人想杀死你!

”索勒大夫平静地告诉他。

“他们会的,他们一定会杀死我!

”病人坚持说道。

索勒知道要想解开病人的心结,就应该了解问题的实质:

“他们是谁?

“是那些犹太人!

我是科洛内尔·扎卡洛夫,当年曾是索菲亚一个集中营的司令官,这些犹太人一直追踪我来到了澳大利亚,他们要杀死我……”

索勒大夫默默地坐在那里倾听着病人近似呻吟的诉说,过了一会儿,他大声地对病人说道:

“好了,科洛内尔·扎卡洛夫,你可以走了!

“谢谢,谢谢!

”扎卡洛夫很感激。

索勒大夫起身按铃,诺顿进来领走病人。

病人刚一离开,索勒大夫便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全身上下情不自禁地颤抖了起来。

当年他和家人在集中营里惨遭迫害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

他趴在桌子上哭了起来,就像当年在科洛内尔·扎卡洛夫的集中营里目睹亲人惨死时那样无声地抽泣着。

那个时候他还是个十四五岁的孩

子,亲眼看到了爸爸、妈妈和姐姐被处死的情景。

也不知哭了多久,索勒慢慢地抬起头来,咬牙切齿地说道:

“苍天有眼,这个该死的恶魔终于落到我的手上,我要亲手杀死他,为死去的亲人报仇!

”说着,他打开一个上了锁的柜子,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小药瓶,把它和一管注射器放进一个小盒子里。

可是他抬头看到了挂在墙上的那幅《希波克拉底誓言》,不禁愣住了,脑中又闪出了在医科大学宣誓的那个场景,他想:

“我是一名医生,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

他现在是我的病人,我怎么能害死我的病人呢?

”索勒医生痛苦地揪着自己的头发。

整个下午,索勒大夫一直坐在那里没动,内心深处,医生的职责和复仇的欲望交织在一起,让他不能自拔。

临近下班,索勒医生叹了一口气,站起身来取出盒子里的药瓶和注射器,把它们放回原处,然后收拾东西回家。

这天晚上索勒大夫彻夜未眠,少年时代在集中营里遭受的苦难像演电影一样出现在脑海里。

天快亮的时候,他才迷迷糊糊地闭上眼。

忽然一阵猛烈的敲门声把他惊醒。

索勒大夫打开门,看到诺顿站在那里。

“不好了,新来的病人出事了!

”诺顿惊慌失措地说道。

“他怎么啦?

”“我想可能是我的话刺激了他!

”诺顿说。

“到底

怎么回事?

”索勒大夫很着急。

“昨天下午我送他回病房,曾经比划着告诉他,你当年曾在索菲亚的集中营里呆过。

他似乎听懂了我的话,问我你为什么被关进集中营。

我告诉他是保加利亚的纳粹分子把你一家投入了集中营,因为你是犹太人。

“他听后什么反应?

”索勒大夫问。

“他一声不吭,不过脸色非常难看,当时我也没在意。

今天早上我去他病房,发现他倒在血泊中。

他割断了自己的静脉,身边还留着一张纸条。

索勒大夫接过纸条,只见上面用保加利亚文写着:

“假如有来生,我再也不会做过去的那些事情了,医生,对不起,请饶恕我们这些罪人吧!

”尽管索勒大夫有一种解脱感,可他却高兴不起来,内心深处多少也感到了一些内疚,他赶紧对诺顿说:

“快带我去他那儿,我们要救活他,绝不能让他死!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通过言行、外貌、心理描写,刻画了索勒医生这一典型的战争受害者的形象,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的心理创伤。

B.临近下班,索勒医生取出盒子里的药瓶和注射器并把它们放回原处,这一细节表明医生的职责暂时占了上风,但他对扎卡洛夫的罪行耿耿于怀。

C.科洛内尔·扎卡洛夫用“近似呻吟”的语气诉说自己的身份和经历,表明他年老体衰、惊恐万分并对自己曾经的罪行感到羞愧。

D.诺顿告诉科洛内尔·扎卡洛夫,索勒医生是犹太人而且是集中营幸存者,是为了让科洛内尔·扎卡洛夫感到内疚,并作出反省。

E.小说擅长在平淡的叙述中为下文埋下伏笔,索勒医生在听完病人扎卡洛夫自叙身世后大声让他离开,表明他已经下定决心要除掉仇人。

(2)小说主人公索勒医生具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3)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情节。

(6分)

 

(4)作为曾经的战犯,科洛内尔·扎卡洛夫是否值得原谅?

说说你的观点,并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题。

(25分)

说说黄胄先生

韩天衡

与黄胄先生相识是在1963年。

彼时我才二十出头,黄胄大我15岁,也就三十六七岁的样子。

一位出色的画家,天赋与勤奋缺一不可。

黄胄先生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他的勤奋。

我曾开玩笑说,他除了睡觉之外,

手里永远离不开竹子,吃饭时是一双筷子,其余的时间是抓着一支毛笔。

手不离笔,是他日常的状态。

无论什么朋友来看望他,甚至是他的长辈画家、领导来看望他,他都只顾画画,头也不抬,只是说:

“你好啊!

来啦!

”从不放下画笔,更不起身倒茶。

黄胄先生画毛驴堪称一绝。

一个大的清水笔洗,一支干净的大羊毫笔,就这么在水里蘸几下,饱含清水以后,濡一点淡墨,然后或轻或重,或急或缓,或大或小地一个块面一个块面地往宣纸上垛。

这个过程,黄胄先生熟练到不需要看画面,可以随心地和你相视聊天。

而宣纸的特点使每一块面间按下之后会产生水痕,当那些大大小小的块面堆垛得差不多了的时候,他才把目光移回纸上,根据画面上种种形态的浅墨块面,用焦墨点上驴眼,驴嘴上牵的绳子,再将驴蹄一勾,简单几笔,匹匹生动的毛驴跃然纸上,站着的、躺着的、跪着的,一群栩栩如生的毛驴就呈现了出来。

画毛驴,他像个魔术师,实在是神奇得很!

上世纪60年代初,黄胄先生已成为中国画坛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当时在北京荣宝斋出售的在世画家的作品中,齐白石先生的扇面5元一张,溥雪斋先生的大册页5角一张,李可染先生的山水画60元一张,而黄胄先生的人物画则标价在60元至90元,且人见人爱,需求旺盛。

即便当时在画坛有如此地位和声誉,黄胄先生依旧不自负、不自矜,没有一点儿架子,对我这个晚辈也是尽心指导和提携。

每每跟先生去到荣宝斋,他总会让荣宝斋经理将收藏的名家印章尽数拿出,给我观摩。

我拿个放大镜,一方一方地仔细研究,做好笔记。

有这样的机会能看到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家的印章,在当时,实属福从天降,难得!

但我往往得寸进尺,询问能不能

让我打一套印蜕,以供我日后研究,黄胄先生一句话就使我如愿以偿,现在想起依旧铭感肺腑。

黄胄先生还常带我去故宫,忘情而真挚地为我讲解书画馆里陈列的历代书画精品,我如小民暴富,倏地提升、领悟了对高妙书画艺术的认知,足我一生受用。

画风,是画家精神世界的一种外溢。

黄胄先生的画风,大气、豪迈、激情,笔墨好、色彩好,造型也好,这其实都是他人格的反映。

黄胄先生是个朴实且幽默的人,他的平易近人不会让人感到和他有距离,对上对下、对权贵对小民都一视同仁、言行合一。

这种天生的质朴,这种不染缁尘的平民气质是很少有人学得到、做得到的。

黄胄先生的绘画创作除了对传统的吸收借鉴以外,很大部分来自于他对生活的热爱。

黄胄先生是真正懂得生活意义的人,生活是他艺术生命中的空气、阳光和水,生活与艺术,在他身上是融会为一的。

所以他能那么强烈精准地提炼出那个时代的精神。

生活与画、画与生活,生机勃勃、活力四溢,古往今来,能有几家!

由于“文革”期间受到无情摧残,苦难的生活使其情绪低落,加上先生嗜酒,到后期,他的十个手指关节僵硬,已经不能正常地握着毛笔作画。

我去北京看望他,病榻上的他咬紧牙关,痛得头上冒出豆大的汗。

然后,用手指关节夹起画笔,看到旁边《人民画报》上有好的图片,就像写真一样画起来,依旧是当年那个手不离笔的黄胄。

对绘画的热爱,黄胄先生是深入骨髓的,画可说是他与生俱来的唯一。

后来,黄胄先生筹建中国画研究院,并出任常务副院长,为此,他付出了极大的心血。

对于艺术及艺术品的情有独钟,使黄胄先生始终将传承文化视为己任,最终创办了中国第一座大型民办艺术馆——炎黄艺术馆。

如此可爱、可敬的艺术家,无论他对于这个时代的意义如何,他留给我的都是无比丰饶的精神财富,让我知道,做人要真诚,搞艺术要勤奋!

(选自《文汇报·笔会》2016年6月21日,有删节)

【相关衔接】

①黄胄,著名中国画画家、收藏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

曾任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原轻工业部工艺美术公司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②黄胄自我解嘲,作画是镇痛良药。

他就这样以生命之力在艺术创作中去进攻,不知疲倦地去笔耕。

每年画上百幅作品,平均每月要画两刀宣纸。

(黄胄夫人郑闻慧)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我”和黄胄先生属于忘年交,相差15岁,他留给“我”的是丰富的精神财富,既有做人方面的,也有艺术方面的,“我”受益匪浅。

B.手不离画笔是黄胄先生的常态,无论是长辈画家还是领导来看望他,他不抬头也不停笔,由此可以看出他不懂人情世故。

C.黄胄先生在中国画坛是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他在北京荣宝斋出售的作品价格要远远高于其他的画家,齐白石画作价格也跟他没法比。

D.为筹建中国画研究院,黄胄倾注一生的心血;为传承传统文化,他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创办了中国第一座大型民办艺术馆——炎黄艺术馆。

E.作者选取了黄胄先生一些能够突出他品质的事件,再加上一些抒情或议论,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可亲、可敬、可爱的艺术家的形象。

(2)文章第三段作者为什么要用更多的笔墨写黄胄先生画驴?

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6分)

 

(3)除了勤奋和天赋之外,黄胄在绘画方面能够取得较大成就的因素还有哪些?

请简要分析。

(6分)

 

(4)黄胄是一个可爱、可敬的艺术家,他的可爱、可敬体现在哪些方面?

他给你的人生带来了什么启示?

请结合自身简要分析。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外交部长王毅指出,中方在驻守的南沙岛礁上部署有限、必要的防卫设施,是行使国际法赋予的主权国家的自保权和自卫权,这无可厚非,与军事化无关。

  ②作为厦门地区重要的猪肉供应地,同安区的生猪养殖产业具有相当规模。

但随着养猪规模的扩大,一些生态环境问题,诸如空气、水源问题也络绎不绝。

  

③读书需要在淡泊的氛围中,上溯远古、下及未来,含英咀华,沉思遐想,思绪跟随古色古香的书味尽情飞翔,内心就会进入一种幸福的境界。

  ④网购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如假货泛滥、支付环节存在安全隐患、投诉处理效率低等问题,有了电子商务法,这些问题是否可以迎刃而解?

  ⑤第一届北京肖邦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在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落下帷幕,全球有近60名选手参赛,经过半个月三轮激烈的角逐,中国选手脱颖而出。

  

  ⑥现在医生的工作其实是非常辛苦的,有些医生一天要工作20小时,手术一台接着一台,真是间不容发,所以我们应该给予医生更多理解和支持。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1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有一些青少年可能遭遇过或正在遭遇校园欺凌,身体因此受到伤害,心灵或许会留下难以抹去的阴影,为避免类似的事情不再发生,社会、学校应该做些什么?

B.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工作,可以使我们的雾霾天减少。

因此我们要制定2017到

2021年五年冬季清洁取暖的工作,力争使清洁取暖方式替代散烧煤的方式。

C.村上春树首部自传性作品《我的职业是小说家》将于本月由新经典文化推出。

在书中,他讲述自己作为一名普通人如何通过不懈努力,成为一名小说家的经历。

D.中科大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在河南贾湖遗址发现的蚕丝蛋白残留物,将中国丝绸出现的考古学证据提前了近4000年,证实了首个中国是发明和利用蚕丝的国家。

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王蒙曾呼吁“作家要学者化”。

陈振濂曾提出书法①是“书写技术”的比拼,②做到“书写内容”的切己,更应做到两者水乳交融。

中国艺术传统历来强调“诗外功”“画外功”“书外功”“戏外功”等等。

这些都意在表明:

真正的文艺家③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