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楚雄州学年七年级期末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494671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楚雄州学年七年级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云南楚雄州学年七年级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云南楚雄州学年七年级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云南楚雄州学年七年级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云南楚雄州学年七年级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云南楚雄州学年七年级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云南楚雄州学年七年级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云南楚雄州学年七年级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云南楚雄州学年七年级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云南楚雄州学年七年级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云南楚雄州学年七年级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云南楚雄州学年七年级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云南楚雄州学年七年级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云南楚雄州学年七年级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云南楚雄州学年七年级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云南楚雄州学年七年级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云南楚雄州学年七年级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云南楚雄州学年七年级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云南楚雄州学年七年级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云南楚雄州学年七年级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楚雄州学年七年级期末历史试题.docx

《云南楚雄州学年七年级期末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楚雄州学年七年级期末历史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楚雄州学年七年级期末历史试题.docx

云南楚雄州学年七年级期末历史试题

云南楚雄州2018—2019学年七年级期末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寒假期间,小明和家人去参观某历史博物馆时,发现了以下两幅图片。

据图片推断,小明及其家人参观的博物馆应与哪一古人类有关

某遗址出土的稻谷干栏式房屋复原图

A.北京人

B.元谋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2.据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其中,重要封国有齐国、鲁国、宋国、燕国、晋国。

以上封国的出现与中国古代哪一制度有关

A.世袭制

B.宗法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

3.据传,清朝末年,河南安阳某农民将挖掘出的刻有符号的龟甲、兽骨,当作“龙骨”卖给中药店作药材。

后来据考证发现,这些“符号”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这种文字是

A.甲骨文

B.金文

C.铭文

D.钟鼎文

4.春秋时期,有一位诸侯王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同时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并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这位诸侯王是

A.秦穆公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5.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该水利工程修建后,“水旱从之,不知饥懂。

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尤其是在2021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中,处于震区的该工程局部的地表仅出现裂缝而分洪功能正常,足以看出它的坚固。

该水利工程是

A.大运河

B.灵渠

C.都江堰

D.郑国渠

6.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

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非正义战争的人是

A.孔子

B.老子

C.韩非

D.墨子

7.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者与朝代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A.大禹—夏朝

B.秦始皇一秦朝

C.光武帝一东汉

D.汉武帝一西汉

8.西汉初年,统治者们都把“无为而治”学说作为治国思想,到了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提倡“百家争鸣”

C.实行博采众长的政策

D.焚书坑儒

9.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在很多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

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A.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的纸被称为“蔡侯纸”

B.东汉张仲景被称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

C.北朝贾思编写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D.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其代表作是《牡丹亭》

10.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农民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

这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指的是

A.黄巢起义

B.黄巾起义

C.陈胜、吴广起义

D.“国人暴动”

11.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写道: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诗句中的“此河”指的是

A.大运河

B.淮河

C.钱塘江

D.海河

12.唐太宗知人善用,虚心纳谏,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等措施,同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民族风俗,稳固边疆,开创了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

这种“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被称为

A.“开元盛世”

B.“文景之治”

C.“贞观之治”

D.“光武中兴”

13.科举制是中国历史上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在国内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如下图,创立该选官制度的人是

A.唐太宗

B.隋炀帝

C.秦始皇

D.武则天

14.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的爆发导致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A.隋炀帝三征辽东

B.八王之乱

C.七国之乱

D.安史之乱

15.下框中是某同学整理的七年级下册的历史复习笔记,据笔记可知,该同学正在复习的历史事件是

A.签订澶渊之盟

B.戚继光抗倭

C.陈桥驿兵变

D.岳飞抗金

16.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千古名句的是

A.岳飞

B.苏轼

C.文天祥

D.辛弃疾

17.铁木真又名成吉思汗,他的事迹一直被后人所称赞。

毛泽东曾用“一代天骄”来形容他。

下列事迹属于成吉思汗的是

A.建立元朝

B.灭亡南宋建立元朝

C.建立蒙古政权

D.建立八旗制度

18.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封建王朝。

它创立的许多制度对中国后世影响巨大。

根据下图分析,为了更好地管理地方,元朝的统治者创立了一项什么制度

A.行省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八旗制

19.在我国文学发展过程中,不同朝代形成了不同的主流文学形式。

宋代的主流文学形式是

A.戏剧

B.词

C.曲

D.小说

20.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

下列诗人被称为“诗仙”的是

A.白居易

B.杜甫

C.元稹

D.李白

21.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

“泥活字为庆历年间一平民所发明。

方法是用胶泥刻字,每字一印,经火烧硬而成泥活字,并用它们在两块铁板上交替排版和印刷。

”并评论此法“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这一技术的发明者是

A.蔡伦

B.郭守敬

C.毕昇

D.祖冲之

22.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一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面对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时,认为国家利益才是压倒一切的。

这句诗是下列哪一历史人物心迹的写照

A.岳飞

B.文天祥

C.陆秀夫

D.戚继光

23.该书创作于明代,主要研究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状况,被西方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该书是

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几何原本》

24.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

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达成协议,签订条约。

该条约是

A.澶渊之盟

B.《尼布楚条约》

C.绍兴和议

D.宋夏和议

25.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是维持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社会的组带,是封建帝王统治辽阔帝国的政治保障。

下列图片能够说明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的是

A.大理寺

B.驻藏大臣

C.军机处

D.金瓶掣签

二、综合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上出现的革新。

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患王车裂商君以殉,遂灭商君之家。

材料三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某次著名改革的内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有代表性的新的农业工具和耕作技术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商君”指的是谁?

其变法对秦国的影响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著名的改革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

除了材料所记载的内容之外,这次改革中还实行了哪些措施?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加上自然条件的变化,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得到推广。

材料三如下图

材料四西汉至北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

万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所示的农业工具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归纳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该纸币出现的时间及名称。

(4)根据材料四中的表格数据,你可以得到什么历史信息?

表格中数据的变化说明从西汉到北宋经济的发展呈现什么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发展趋势是何时完成的?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白骨岭前。

在白骨岭白骨洞内,住着一个凶残、狡猾、善于伪装的尸魔白骨精。

为了吃唐僧肉,白骨精先后变幻为上山送斋的村姑和朝山进香的老妪,全被孙悟空识破。

白骨精心有不甘,第三次变成老丈又被孙悟空识破。

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他盛怒之下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

材料二该历史著作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

作者的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

该著作的书名,就是北宋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的。

材料三下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繁华景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故事源于四大名著中的哪一部?

请写出其他三部名著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历史著作”的名称是什么?

该著作的体裁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作品的名称。

(4)综上所述,说说作为青年学生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造船业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指南针的运用,为两宋海外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两宋造船业是在隋唐造船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时的船工曾被誉为“世界最进步的造船匠”。

市舶制度的完善,海外贸易管理的加强,是两宋海外贸易发展的主要标志。

所谓市舶制度,是指对外国前来中国进行合法贸易船舶(对非法进口的外国商船则称为“商舶”或“寇舶”)的管理办法。

材料三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材料四英国马戛尔使团(1793年)来到中国时的日志记载:

经过广州时他们了解到虽有指南针,但中国船的构造根本不适用于航海,光在广州港一个口岸,每年海上遇难人数达1万至1.2万人。

马戛尔写道:

“他们毫不掩饰对我们航海技术的赞赏,然而,他们从未模仿我们的造船工艺或航海技术。

他们顽固地沿用他们祖先的方法。

(1)材料一中图二所示建筑是由图一所示人物在日本时主持修建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历史事件被称为什么?

这反映了唐朝怎样的对外政策?

(2)根据材料二,归纳宋朝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郑和的远洋航行最远到达了哪里?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清朝的对外政策是什么?

该政策给中国带来的消极影响是什么?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北京人、元谋人过着群居生活不会耕种也不会建造房屋;半坡居民种植的作物是粟,住半地穴式房屋,因此ABD均不符合题意。

河姆渡居民生活在距今七八年前的长江流域,他们住干栏式房屋,水稻是当时这一带的主要农作物,因此,C正确,故选C。

【点睛】

知道原始农耕文明的主要特征,能够区分河姆渡居民与半坡居民。

2.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稳固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各诸侯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

因此材料中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指的应该是分封制,ABC均不正确,齐国、鲁国、宋国、燕国、晋国等封国的出现与D分封制有关,故选D。

【点睛】

知道分封制的内容特点。

3.A

【解析】

【详解】

通过材料中“刻有符号的龟甲、兽骨”可知,这种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文、铭文、钟鼎文都是同一种文字,这种文字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因此,BCD均不符合题意。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所以,材料中所说的文字指的是甲骨文,A正确,故选A。

【点睛】

本题可用排除法,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所刻写的物品材质不同来区分甲骨文和金文。

4.B

【详解】

通过材料中“任用管仲为相”、“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位诸侯王是齐桓公,齐桓公之后,又有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相继称霸。

因此,ACD均不正确,B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要求学生知道齐桓公的作为及其历史地位。

5.C

【解析】

【详解】

通过“蜀志”、“天府”、“汶川”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该水利工程应该在今四川盆地成都附近。

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发挥了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大运河、灵渠和郑国渠都不是在成都平原兴建的水利工程,ABD均可排除。

该水利工程指的是C都江堰,故选C。

【点睛】

本题通过地理位置进行判断,需要学生了解我国古代重大水利工程的地区。

6.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孔子、老子都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与题中“战国时期”不符,AB排除。

韩非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这与“兼爱”、“非攻”的主张不符,故C排除。

战国时期的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

因此,题中人物应为D墨子,故选D。

【点睛】

要求学生知道百家争鸣中各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7.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秦王嬴政改称始皇帝,即秦始皇,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始皇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因此,题中建立者应为秦始皇,朝代为秦朝。

ACD均不正确,B符合题意,故选B。

8.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建立以后,历朝历代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采取专制统治,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则采纳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确立了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

因此,BC不能体现思想专制的特点,不符合史实,D是秦始皇的做法,均可排除。

A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注意“为加强中央集权”的信息,可知是思想文化的专制措施。

9.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ABC均符合史实,东晋王羲之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代表作《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被誉为“书圣”,而D选项中《牡丹亭》并非书法作品,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因此D不正确,故选D。

【点睛】

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要能够区分记忆。

10.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秦朝末年,为反抗秦的暴政,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掀起了农民起义运动,此次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运动。

AB都不是第一次农民起义,D“国人暴动”是国都的平民阶层发起的暴动,并非农民阶级,因此ABD均可排除。

题中这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指的是C陈胜、吴广起义,故选C。

【点睛】

要求学生知道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地位。

11.A

【解析】

【详解】

根据诗词可知“此河”开通于隋朝,有着航运的功能,推动了隋朝灭亡,但是对后世有深远意义,BCD都不符合题意。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巩固统治,隋炀帝下令开通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但当时为开凿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这也成为隋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诗中的“此河”指的是A大运河,故选A。

12.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开元盛世”出现在唐玄宗统治时期,“文景之治”是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光武中兴”是东汉光武帝统治时期出现的,因此ABD均不符合题意。

唐太宗统治时期,采取恰当措施,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加强,文教昌盛的局面,由于这一时期年号为“贞观”,所以,这一局面被称为“贞观之治”。

因此,C正确,故选C。

【点睛】

要求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治世局面,知道其对应的统治者分别是谁。

13.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因此,创立科举制度的人是隋炀帝,ACD均不正确,B正确,故选B。

14.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隋炀帝三征辽东发生在隋朝,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七国之乱发生在西汉,都与唐朝无关,因此ABC均不符合题意。

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腐败;各地节度使集各种大权于一身,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安禄山兼任三地节度使,担负东北防御,逐渐扩张势力,755年,安禄山率部下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唐朝从此由盛转衰。

因此,该历史事件应为D安史之乱,故选D。

【点睛】

要求学生知道安史之乱的影响。

本题也可用排除法,用“唐朝”这一时间信息排除其他选项。

15.D

【解析】

【详解】

通过笔记中信息可以知道,该事件发生在南宋初年,当时皇帝为赵构;事件的参与者有岳家军;郾城大捷是事件的重要部分。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初年,岳飞率领岳家军进行抗金斗争,收复建康,并在郾城大败金军,但是宋高宗赵构与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和地位,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ABC中事件均非南宋时期,可以排除。

该事件应为D岳飞抗金,故选D。

【点睛】

要求学生了解岳飞抗金的事件、经过、结果等。

16.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南宋爱国将领文天祥组织义军进行抗元斗争,被俘后在押解途中经过零丁洋时写下了《过零丁洋》这首诗,诗中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写出了他宁死不屈的气节。

因此,ABD不符合题意,这一名句的作者是C文天祥,故选C。

17.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建立元朝的是忽必烈,忽必烈即元世祖,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1276年攻占临安,南宋灭亡;建立八旗制度的是后金领袖努尔哈赤,因此,ABD均不正确。

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1206年,建立蒙古国,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因此C建立蒙古政权是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故选C。

【点睛】

要求学生知道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以及元朝建立、统一的过程。

18.A

【解析】

【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对全国的管辖,元朝统治者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这种管理地方的制度即行省制度,进一步巩固了空前辽阔的疆土,

促进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疆域。

郡县制是秦朝开创的制度,分封制是西周开创的,八旗制是努尔哈赤所创立,后来成为清代的根本政治制度,因此,BCD均不是元朝所开创的政治制度,A行省制度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要求学生对我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历程有一定了解,知道行省制的作用。

19.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些分别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比较兴盛的文学形式,词在唐朝时已出现,经过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由此可以看出,宋代的主流文学形式是词,ACD不正确,B正确,故选B.

20.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李白是我国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以奇特的想象、恢宏的气势引人入胜,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后世誉为“诗仙”。

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正确,故选D。

21.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技术指的是活字印刷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时期的匠人毕昇发明的,他用胶泥刻字火烧后,使字模变硬,字模在铁板上排成版印书,可反复排版,大大便利了书籍的印刷。

这些都与《梦溪笔谈》中的记载相符,因此,ABD均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22.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戚继光是我国明朝时期的抗倭英雄,他不仅是著名的军事家,还是一位诗人,题中“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句诗正是摘自他的诗文集《止止堂集》,这句诗抒发了戚继光淡泊名利、一心报国的爱国情操。

因此,ABC均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了解戚继光的事迹以及名言。

23.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本草纲目》是明代药学家李时珍所著的一本药物学著作,《农政全书》是明代农学家徐光启写的一部农业科学巨著,《几何原本》是徐光启与意大利人利玛窦共同翻译的数学著作,因此,BCD都不符合题意。

明朝宋应星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坚持不懈的探究,整理各地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经验,写出了科技巨著《天工开物》,这本书技术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后来传到国外,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因此,A正确,故选A。

【点睛】

要求学生了解明朝的科技著作。

24.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议和签订的盟约,绍兴和议指的是南宋与金朝达成的和议,宋夏和议是北宋与西夏和谈的成果,ACD都不符合题意。

17世纪中期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康熙帝下令进行了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打败了沙俄侵略者,1689年,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因此,该条约是B《尼布楚条约》,故选B。

25.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大理寺是古代负责审理案件的司法刑讯机构;清朝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政务,还确立了“金瓶掣签”的制度等,因此,ABD均不能体现君主专制的强化。

清雍正年间,朝廷设立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军机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跪听笔录,这一机构的建立便于皇帝独断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点睛】

要能够理解“君主专制”指的是君主权利的加强。

26.

(1)铁制农具、牛耕技术。

(2)商鞅,增强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国家,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北魏孝文帝改革。

讲汉语,穿汉服,提倡胡汉通婚。

【解析】

【详解】

(1)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促进了农业的深耕细作,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战国时期,它们的使用得到了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2)通过材料中“后五月而秦孝公卒”、“秦患王车裂商君以殉”可知,“商君”指的是辅佐秦孝公进行变法,后被秦惠王车裂处死的商鞅。

结合所学可知,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国力大大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国家,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通过“鲜卑姓氏改为汉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改革为北魏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在迁都中原后,进一步推行汉化改革,除表格中改鲜卑姓氏为汉姓的措施外,还规定讲汉语,穿汉服,提倡胡汉通婚等。

27.

(1)图一:

曲辕犁,图二:

秧马。

(2)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自然条件优越;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

(3)北宋时期;交子。

(4)北方人口逐渐减少,南方人口在逐渐增加,到宋代,南方人口数量超过北方。

经济重心南移。

南宋。

【解析】

【详解】

(1)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为唐朝发明并推广的耕作工具曲辕犁,图二为用于水稻种植中插秧拔秧的农具秧马。

(2)根据材料可知,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是:

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自然条件优越;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

(3)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为我国北宋时期出现的最早的纸币——交子。

(4)根据材料中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从西汉到北宋时期,北方人口逐渐减少,南方人口在逐渐增加,到宋代,南方人口数量超过北方。

这种变化说明了从西汉至北宋呈现出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