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尾市.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495536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5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汕尾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广东省汕尾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广东省汕尾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广东省汕尾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广东省汕尾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广东省汕尾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广东省汕尾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广东省汕尾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广东省汕尾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广东省汕尾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广东省汕尾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广东省汕尾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广东省汕尾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广东省汕尾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广东省汕尾市.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广东省汕尾市.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广东省汕尾市.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广东省汕尾市.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广东省汕尾市.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广东省汕尾市.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汕尾市.docx

《广东省汕尾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汕尾市.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汕尾市.docx

广东省汕尾市

广东省汕尾市2015年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5汕尾1.俗话说:

“五谷杂粮壮身体,青菜萝卜胞平安”,其中“青菜萝卜”富含的营养素是(  )

 

A.

糖类

B.

脂肪

C.

蛋白质

D.

维生素

考点:

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青菜萝卜”中富含维生素,不是富含糖类,故选项错误.

B、“青菜萝卜”中富含维生素,不是富含脂肪,故选项错误.

C、“青菜萝卜”中富含维生素,不是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D、“青菜萝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分)(2015•汕尾)加油站内必须张贴的图标是(  )

 

A.

B.

C.

D.

考点:

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专题:

公共标志型.

分析:

根据图标所表示的含义来考虑,并结合加油站应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加油站内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汽油蒸气,要防止引燃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A.是节水标志,故错误;

B.是严禁烟火标志,故正确;

C.是塑料制品循环利用标志,故错误;

D.是腐蚀品标志,故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标签所代表的含义、加油站应注意事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2分)(2015•汕尾)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氧气用于气焊

B.

浓硫酸用作干燥剂

 

C.

铜用于制导线

D.

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异味

考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了氧气的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浓硫酸用作干燥剂,是利用了浓硫酸的吸水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铜用于制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和延展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异味,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4.(2分)(2015•汕尾)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B.

C.

金刚石

D.

氯化钠

考点:

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B、铝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铝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2分)(2015•汕尾)下列净化水的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

吸附

B.

沉降

C.

过滤

D.

蒸馏

考点:

水的净化..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A、根据吸附会除去异味和杂质解答;

B、根据沉降会除去颗粒较大的杂质解答;

C、根据过滤操作的原理进行分析;

D、根据蒸馏可以将水转化成水蒸气,然后再液化得到纯净的水解答.

解答:

解:

A、吸附只会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不会除去其他可溶性的杂质;

B、沉降只会除去颗粒较大的杂质,不会除去其他的杂质;

C、过滤可以除去不溶性颗粒较小的杂质,不会除去细菌和可溶性的杂质;

D、蒸馏可以将水转化成水蒸气,然后再液化的一种操作,得到纯净的水;

综上所述,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是蒸馏;

故选:

D.

点评:

首先分析各种操作的净水效果,然后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解答.

 

6.(2分)(2015•汕尾)环境保护是我国是一项基本国策.下列行为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

焚烧废弃塑料

B.

深埋处理废旧电池

 

C.

控制企业排污

D.

丢弃实验剩余药品

考点: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

A、根据焚烧塑料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污染环境进行分析;

B、根据电池中的重金属会污染水资源进行分析;

C、根据控制企业排污,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进行分析;

D、根据随意丢弃实验药品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进行分析.

解答:

解:

A、焚烧塑料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污染环境,故A错误;

B、电池中的重金属会污染水资源,故B错误;

C、控制企业排污,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故C正确;

D、随意丢弃实验药品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防止空气污染的方法和途径,真正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7.(2分)(2015•汕尾)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和俗名对应不相符的是(  )

 

A.

Hg﹣水银

B.

NaHCO3﹣苏打

C.

NaOH﹣苛性钠

D.

C2H3OH﹣酒精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

A.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化学式为Hg,故正确;

B.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

NaHCO3,故正确;

C.火碱、烧碱、苛性钠是指氢氧化钠,化学式为:

NaOH,故正确;

D.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2H5OH,故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2分)(2015•汕尾)溶液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

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C.

稀溶液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D.

溶液的上层浓度小,下层浓度大

考点: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根据溶液的特点考虑;

B、根据溶液的特点分析解答;

C、根据溶液的饱和和浓稀没有必然的联系分析解答;

D、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考虑.

解答:

解:

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一定无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A错;

B、面粉与水混合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B错;

C、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较小其饱和溶液是稀溶液,故C正确;

D、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上层和下层浓度一样大,故D错.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溶液特征方面的内容,同时要对溶液的颜色、溶剂种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9.(2分)(2015•汕尾)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滴加液体

B.

塞紧橡胶塞

 

C.

测量溶液的pH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考点:

液体药品的取用;仪器的装配或连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注意事项解答;

B、根据把试管放入桌面,用手拿橡皮塞硬往试管口按,易使试管压破解答;

C、根据测定溶液pH的方法解答.

D、根据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解答.

解答:

解:

A、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应垂直悬空,故错误;

B、把试管放入桌面,用手拿橡皮塞硬往试管口按,易使试管压破,应左手拿试管,离开桌面,右手拿橡皮塞稍稍用力转动塞入;故错误;

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直接进入溶液会污染试剂,故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是,关闭止水夹,从长颈漏斗注入水,长颈漏斗下端形成一段水柱,不再下降,说明装置气密性好,故正确.

答案:

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溶液酸碱度与酸碱性的区别、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记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熟悉实验基本操作.

 

10.(2分)(2015•汕尾)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

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氦气和二氧化碳

 

B.

用氯化钡溶液区分稀盐酸和稀硫酸

 

C.

用水区分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D.

用点燃闻气味的方法区分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碱、盐的鉴别;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

A、根据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具有助燃性进行分析;

B、根据氯化钡和稀硫酸会生成硫酸钡沉淀进行分析;

C、根据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固体溶液水,溶液温度升高进行分析;

D、根据羊毛燃烧会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进行分析.

解答:

解:

A、取样品,用燃着的木条检验,都会熄灭,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A错误;

B、取样品,加入氯化钡,会生成白色沉淀的是稀硫酸,没有明显现象的是稀盐酸,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

C、取样品,加水溶解,溶液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

D、取样品,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产生的是羊毛纤维,没有此气味的气体产生的是合成纤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

A.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1.(2分)(2015•汕尾)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食用加碘盐可以预防人体贫血

 

B.

用细沙灭火降低了可燃物着火点

 

C.

洗洁精清除油污利用了乳化作用

 

D.

施用大量的化肥农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考点:

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A.根据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B.根据灭火的原理来分析;C.根据洗洁精的乳化作用来分析;D.根据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资源的污染进行解答.

解答:

解:

A.食用加碘盐是为了预防甲状腺肿大,缺铁易患贫血,故错误;

B.用细沙灭火是隔绝和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故错误;

C.洗洁精中含有乳化剂,能将油污转化为小油滴,从而随着水流掉,故正确;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资源的污染,故错误.

故选C.

点评:

此题是对生活中化学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这些知识的了解与记忆,属一般性基础知识考查题.

 

12.(2分)(2015•汕尾)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错误的是(  )

 

A.

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B.

桂花开放是满园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

气体可以压缩储存与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D.

酸碱中和反应都能生成水﹣﹣实质是H+与OH﹣结合生成了H2O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

“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

A、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属于物理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B、桂花开放是满园飘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气体可以压缩储存与钢瓶,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D、酸碱中和反应都能生成水,实质是H+与OH﹣结合生成了H2O,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

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

“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2分)(2015•汕尾)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相互反应且反应前后溶液总质量增加的是(  )

 

A.

铁和硫酸铜溶液

B.

氧化铁固体和稀硫酸

 

C.

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D.

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考点:

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如果是置换反应关键看置换出来的是什么,根据进入溶液中的质量与置换出来的质量之差考虑,如果不是置换反应就看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变化,反应后生成气体和沉淀的溶液质量减轻.

解答:

解:

A.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物是铜和硫酸亚铁,进入溶液中的是铁相对原子质量为56,置换出来的是铜,相对原子质量为64,则进入的少,出来得多,所以溶液质量减少了.

B.氧化铁固体和硫酸反应中,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溶液质量增加;

C.盐酸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钙溶液和水,溶液质量不变;

D.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钾溶液不反应,故溶液质量不变.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的主要方法是看进入溶液中的物质是什么,被置换出来的物质是什么,根据二者的差值来分析溶液的质量变化情况.

 

14.(2分)(2015•汕尾)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实验室制取CO2

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

B

鉴别硬水和软水

观察液体是否浑浊

C

鉴别H2O、KCl溶液

AgNO3溶液

D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通入O2,点燃

 

A.

A

B.

B

C.

C

D.

D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硬水与软水;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根据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进行分析判断;

B、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可溶性的钙镁离子的多少,与是否浑浊无关;

C、根据氯化钾会和硝酸银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一氧化碳的含量也较低,不能将其点燃进行解答.

解答:

解:

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CO2,故选项实验方案不合理;

B、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与是否浑浊无关,观察是否浑浊无法进行判断,故选项实验方案不合理;

C、氯化钾会和硝酸银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而水和硝酸银混合无明显现象,因此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合理;

D、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一氧化碳的含量也较低,不能将其点燃,所以不能用通入氧气,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故选项实验方案不合理;

故选项为:

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1分.请把各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5.(4分)(2015•汕尾)应化学用语填空: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N2 ;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 

2O3 ;硝酸铵中的阳离子 NH4+ ;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Ca .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硝酸铵中的阳离子是铵根离子,写出其离子符号即可.

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写出其元素符号即可.

解答:

解: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其化学式为:

N2.

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可表示为:

2O3.

硝酸铵中的阳离子是铵根离子,其离子符号为NH4+.

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其元素符号为:

Ca.

故答案为:

N2;

2O3;NH4+;C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6.(5分)(2015•汕尾)请根据右图中的信息回答问题.

(1)硫属于 非金属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16 ;

(2)图乙所表示粒子的化学符号是 S2﹣ ;

(3)硫在空气里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S+O2

SO2 .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

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

(2)根据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因此为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写出离子符号;

(3)根据硫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解答:

解:

(1)硫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6,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

(2)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其离子符号为:

S2﹣.

(3)硫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方程式为:

S+O2

SO2;

故答案为:

(1)非金属;16;

(2)S2﹣;(3)S+O2

SO2.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并熟练书写化学符号是解题的关键.

 

17.(4分)(2015•汕尾)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1)图中的氧化物有 2 种;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O+C

CO+H2 ,属于 置换反应 (填基本反应类型).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

根据微观模拟图,结合图例的说明,判断反应中各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并根据判断结果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及反应的方程式,并根据反应的特点判断反应的基本类型.

解答:

解:

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中,反应物是H2O分子和C原子;生成物是CO分子和H2分子;反应为高温条件下,单质碳和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H2O+C

CO+H2;该反应属于单质与化合物生成单质与化合的置换反应;方程式中的H2O和CO都是氧化物;

故答案为:

(1)2;

(2)H2O+C

CO+H2;置换反应.

点评:

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与粒子个数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4分)(2015•汕尾)为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目前在燃料使用核汽车制造技术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

(1)有些城市的部分汽车改用压缩天然气(CNG),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甲烷 ;

(2)氢化镁(化学式:

MgH2)固体可作为请动力汽车的能源提供剂,提供能源时氢化镁与水反应生成一种碱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H2+2H2O═Mg(OH)2+2H2↑ .选用氢气作为能源的一个优点是 生成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

考点:

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1)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解答;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解答.

解答:

解: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填:

甲烷.

(2)MgH2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H2+2H2O═Mg(OH)2+2H2↑.氢气作为能源的优点是生成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放热量高,来源广发;

答案:

(1)甲烷

(2)MgH2+2H2O═Mg(OH)2+2H2↑.生成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点评: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9.(4分)(2015•汕尾)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16 g;乙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 减小 (填“增大“或“减小”);

(2)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0% ;将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甲 > (填“<”、“=”或“>”)乙.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②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特点,③根据溶解度大小确定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据此解答.

解答:

解:

(1)据图可以看出,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16g;乙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填:

16,减小;

(2)t2℃时甲物质的溶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