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 C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499366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70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 C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 C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 C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 C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 C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 C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 C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 C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 C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 C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 C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 C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 C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 C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 C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 C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 C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 C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 C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 C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 C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docx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 C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 C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 C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docx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C单元地球上的大气

C单元地球上的大气

C1大气的受热过程

2.C1[2015·广东卷]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

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2.D [解析]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这被称为“阳伞效应”,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导致全球变暖的“温室效应”相对。

“阳伞效应”的主要原因在于火山爆发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对太阳短波辐射有很大的削弱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

而高纬度地区的极光现象多少与火山爆发无关;火山爆发不会导致地面长波辐射增强。

7.C2 8.C1[2015·四川卷]图4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7~8题。

图4

7.该城市可能位于(  )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B.40°N附近大陆西岸

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D.40°N附近大陆东岸

7.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从图中不难看出,区域内冬季气温在0℃以下,直接排除A、B、C项,因为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西两岸基本属于热带或亚热带气候,其最低月均温都在0℃以上;40°N附近大陆西岸应该是地中海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其最低月均温都在0℃以上。

8.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

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

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

8.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的热岛效应。

题中的C、D项可以直接排除,在A、B项中进行选择。

从图中等温线的分布特征不难看出,城市中心区的气温较郊区的气温高,结合图中的等值距为0.5这一信息可以推断,市中心的气温在-0.1~-0.6℃之间,有降雪的可能,但市中心降雪的可能性并不比郊区的大,不过出现降水的可能性较降雪的可能性大。

9.C1 10.C1[2015·浙江卷]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

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10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

图6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

完成9~10题。

图6

9.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9.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逆温的时空分布特征。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出现强逆温层上界,高空出现逆温层上界,故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从逆温层上界可以看出逆温强度最大值出现在4时、5时左右,即日出前后;图中显示16时前、8时后到10时都存在逆温层,故逆温现象不是日落前出现,更不是日出前消失;强逆温层前半夜曲线较陡,故增速快,后半夜曲线较平缓,故降速慢。

10.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10.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图中近地面强逆温层上界峰值出现较早,高空逆温层上界峰值出现较晚,主要是由于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升温,热量自下而上的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1.C12.C1[2015·河南三门峡、信阳联考]通常对流层的气温是近地面较高,且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气温状况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会有差异,有时甚至出现高层气温反而高于低层气温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图K52为同一地点在某日清晨、上午、午后及夜间四个不同时段的近地面大气垂直气温分布曲线图。

读图完成1~2题。

图K52

1.图中丁曲线越接近地面气温越高的主要原因是(  )

A.越接近地面风速越小,大气热量不易散失

B.越接近地面空气尘埃越多,尘埃能吸收太阳辐射

C.越接近地面空气密度越大,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越多

D.越接近地面,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多

2.如果该日形成大雾,则表示水平能见度最低时段的曲线是(  )

A.甲曲线B.乙曲线C.丙曲线D.丁曲线

1.D 2.A [解析]第1题,根据大气增温的基本原理可知,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越接近地面,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越多,气温越高。

第2题,一般情况下,在近地面气温低且风力弱的条件下容易形成大雾;在四条曲线表示的时段中,甲曲线所示时段温度最低,空气中的水汽饱和度高,而且出现逆温现象,说明大气稳定,无风,形成的大雾不易被吹散。

[2015·绍兴一中期中]图K53中图甲为北半球某地区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图乙为该地区近地面与600米高空的气压差垂直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图K53

3.有关图示时刻气压和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压:

②处高于①处

B.气压差:

②③两处的小于①④两处的

C.近地面气温:

M地高于N地

D.气温:

③处低于④处

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处风向为西北风B.b处盛行下沉气流

C.c处风向为西南风D.d处盛行上升气流

3.B 4.A [解析]第3题,读图乙可知,M地近地面(①处)气压高于高空气压120百帕,N地近地面(②处)气压与高空(③处)气压相接近,由此推断①处气压高于②处气压,①处气温低于②处的;②③两处气压差接近0,小于①④两处的120百帕;气温②处高于①处,高空中②处对应的③处气温高于①处对应的④处气温。

第4题,①处气压高于②处的,a处气流由西向东运动,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北风;②处气温较高,b处形成上升气流;高空中气压与近地面的相反,③处气压高于④处的,气压梯度力由东指向西,不可能形成西南风;①处气温较低,d处形成下沉气流。

[2015·淮南二模]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与气温密切相关。

读非洲赤道低气压带1月和7月平均位置示意图(图K51),完成5~6题。

图K51

5.图中1月赤道低气压带西段位于赤道以北,最主要影响因素可能是(  )

A.海陆分布B.地形

C.太阳辐射D.植被

6.M地(  )

A.1月盛行东北风,少雨B.1月盛行西南风,多雨

C.7月盛行西南风,少雨D.7月盛行东北风,多雨

5.A 6.A [解析]第5题,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与气温高低密切相关,在相应纬度范围内,1月份,西段对应的是海洋,升温慢,东段是陆地,升温快,所以赤道低气压带西段分布在赤道以北。

第6题,读图可知,M地1月受东北信风带控制,盛行东北风,少雨。

[2015·湖南岳阳一中、湘阴一中联考]图K54是某月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

读图分析回答7~8题。

图K54

7.该月最可能是(  )

A.1月B.4月

C.7月D.10月

8.①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该季节的盛行风为(  )

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

7.C 8.B [解析]第7题,据图中曲线的气压变化可知,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分布的纬度范围内,高压仅保留在海洋上,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低压切断。

故该月可能是7月。

第8题,据图中的经纬度分析,①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主要为南亚地区,该季节北半球是夏季,南亚是季风气候,夏季受西南季风控制,盛行风为西南风。

 

C2 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

                   

27.C2 28.E2 29.J2[2015·安徽卷]图6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完成27~29题。

图6

27.图示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主要是由于(  )

A.反气旋频繁过境

B.受沿岸寒流影响

C.东北季风受到地形抬升

D.西南季风带来丰沛水汽

27.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定位以及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成因。

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是西南季风带来的降水,所以D项正确。

28.甲地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风力堆积B.风力侵蚀

C.流水堆积D.流水侵蚀

28.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定位与外力作用。

该地位于湄公河下游,因此流水的堆积作用显著,所以C项正确。

29.下列选项中,符合乙地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是(  )

A.机械化水平高

B.水利工程量大

C.经营方式粗放

D.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低

29.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

据图判断乙地农业地域类型应为季风水田农业,水利工程量大是其特点,所以B项正确。

36.

(1)K1 

(2)L1 (3)C2 (4)G2、K2、L6[2015·北京卷]北京与河北张家口相邻,地域联系密切。

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图10

(1)说明百余年来北京至张家口之间交通运输的变化,并分析此变化对聚落兴衰的影响。

2014年7月,在北京市延庆县召开的第十一届世界葡萄大会上,延庆与张家口市怀来县签订了葡萄产区合作协议,打造“延怀河谷·葡萄酒乡”品牌,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2)简述“延怀河谷”协同发展葡萄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北京市与张家口市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

(3)概述崇礼作为雪上项目主赛场的气候条件。

为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张家口市积极推进能源生产结构调整。

(4)举例说明张家口市能源生产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地理条件。

36.

(1)运输方式变化大;出现铁路、公路、高速公路;交通线路增多,路网密度变大。

古驿站衰落,部分聚落(张家口、崇礼等)等级提升。

(2)利用各自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助于扩大生产规模,延长产业链;增加劳动力就业,提高收入;缩小区域差异。

(3)与周边地区相比较,崇礼冬季积雪时间较长,在75天以上;平均风速较小,在2米/秒以下。

(4)推进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如风速较大,开发风能;日照较充足,开发太阳能;生物质能资源较丰富,开发生物能。

[解析]第

(1)题,本题主要考查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本题以时间为线索,考查了区域交通线的变化,通过对比1905年交通示意图和现代交通示意图,从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路网密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描述。

通过对比两幅图,针对问题中的“聚落兴衰”进行回答,说出哪些聚落兴,哪些聚落衰。

(2)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协调发展。

通过对两个区域位置的对比,并通过材料中提出的两地协调发展的政策支持,可以推断出两地必然要发挥各自优势,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且进行协同发展,从而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共同繁荣。

此外,葡萄产业的发展,必然使原来单纯的葡萄种植业得到进一步深化发展,利于资源深加工,延长产业链,进而推动就业和提高居民收入,对区域经济具有积极影响。

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以及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图中给了年积雪日数等值线,可以看到崇礼正好在75天等值线上,故可以知道其积雪日数多。

通过图中年平均风速等值线可知崇礼位于2米/秒等值线圈内部,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等值线判读规律可知,崇礼年平均风速应为1~2米/秒,这两项气候条件都是适合开展雪上项目的条件。

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等等。

无论什么区域,对于能源结构调整都是需要在发展中思考的问题,而且方向基本是一致的,即推进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的发展,减小非可再生能源及高污染能源的使用比例。

通过地形图可以看到,张家口地区的地势比较高,故日照较为充足,可以开发太阳能;通过风速图可以看到,张家口地区的年平均风速较大,为2~3米/秒,同时根据常识可知张家口地区的风电发展比较迅速,故可以开发风能;可以利用当地的农作物秸秆等发展沼气能源。

1.C2 2.M2 3.B3[2015·重庆卷]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

据此回答1~3题。

1.“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

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

A.蒙古高压B.印度低压

C.阿留申低压D.夏威夷高压

1.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受海陆分布影响的气压带、风带的变化。

寒露时节即10月8日前后,此时北半球已经进入深秋,全球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已经南移,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欧大陆上的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切断,保留在太平洋上的是阿留申低压;受亚洲高压影响,我国天气寒冷程度增强。

2.“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间描述寒露时节农事活动的谚语。

在下列地区中,该谚语描述的农事活动场景最可能出现在(  )

A.珠江三角洲B.柴达木盆地

C.藏南谷地D.渭河平原

2.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渭河平原既是我国的小麦主产区之一,也是我国五大商品棉产地之一。

其他三地均不是我国的棉花产地。

3.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为360°,以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0°,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  )

A.15°B.105°

C.195°D.285°

3.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绕日公转运动的基本规律。

从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到秋分日(9月23日前后),时间正好半年,地球绕日公转角度在180°左右;再到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地球绕日公转角度在270°左右。

因此寒露节气(10月8日前后)地球绕日公转的度数为180°~270°,故选C项。

1.C2 2.B3[2015·四川卷]2013年4月5日,我国帆船手驾驶“青岛号”帆船荣归青岛港,实现了中国人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的壮举。

图1为此次航行的航线图。

据材料回答1~2题。

图1

1.此次航行中,最能利用盛行风和洋流的航程是(  )

A.南美洲以南→非洲以南

B.非洲以南→南海

C.南海→台湾海峡

D.台湾海峡→青岛

1.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与洋流的分布状况。

图示南美洲以南→非洲以南区域正是南半球的西风带所在的位置,属于西风漂流所在的区域,故在此按图示航行方向航行,最能利用盛行风和洋流。

2.帆船返回青岛港当日,青岛(  )

A.日出东南方向

B.于地方时6时前日出

C.昼长较广州短

D.正午物影较春分日长

2.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绕日公转的地理意义。

帆船返回青岛的时间是4月5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各地都昼长夜短,越往北昼越长,极昼地区昼长为24小时;在非极昼极夜的区域范围内,当地日出均为东北方向;对于北半球而言,昼长夜短,日出均在当地地方时6时以前。

此日青岛距太阳直射点的距离较春分日时近,正午太阳高度大,物影较短。

7.C2 8.C1[2015·四川卷]图4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7~8题。

图4

7.该城市可能位于(  )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B.40°N附近大陆西岸

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D.40°N附近大陆东岸

7.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从图中不难看出,区域内冬季气温在0℃以下,直接排除A、B、C项,因为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西两岸基本属于热带或亚热带气候,其最低月均温都在0℃以上;40°N附近大陆西岸应该是地中海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其最低月均温都在0℃以上。

8.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

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

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

8.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的热岛效应。

题中的C、D项可以直接排除,在A、B项中进行选择。

从图中等温线的分布特征不难看出,城市中心区的气温较郊区的气温高,结合图中的等值距为0.5这一信息可以推断,市中心的气温在-0.1~-0.6℃之间,有降雪的可能,但市中心降雪的可能性并不比郊区的大,不过出现降水的可能性较降雪的可能性大。

14.

(1)C2 

(2)J3[2015·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10

T岛所在国家为发展中国家。

该岛东北部年降水量大于2000毫米。

(1)结合图10所示信息,说明T岛东北部年降水量丰富的三条原因。

T岛盛产甘蔗,并建立了制糖厂,所产蔗糖多远销国外。

(2)制糖厂建在本岛而不是国外消费市场,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为什么?

请答出两条。

14.

(1)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为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受暖流影响,大气增温、增湿。

(2)节省运输成本,减少原料损耗(劳动力成本较低,地租较低)。

[解析]第

(1)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区域降水的主要因素。

由图示纬度可知,T岛东北部位于12°N附近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气流上升,降水丰富;受东北信风带控制时,处在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该处有暖流经过,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作用。

(2)题,本题主要考查工业生产成本分析。

T岛盛产甘蔗,适宜建制糖厂,靠近原料地,节省运输成本,减少原料损耗。

1.C22.C2[2015·淮南二模]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与气温密切相关。

读非洲赤道低气压带1月和7月平均位置示意图(图K51),完成1~2题。

图K51

1.图中1月赤道低气压带西段位于赤道以北,最主要影响因素可能是(  )

A.海陆分布B.地形

C.太阳辐射D.植被

2.M地(  )

A.1月盛行东北风,少雨B.1月盛行西南风,多雨

C.7月盛行西南风,少雨D.7月盛行东北风,多雨

1.A 2.A [解析]第1题,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与气温高低密切相关,在相应纬度范围内,1月份,西段对应的是海洋,升温慢,东段是陆地,升温快,所以赤道低气压带西段分布在赤道以北。

第2题,读图可知,M地1月受东北信风带控制,盛行东北风,少雨。

[2015·湖南岳阳一中、湘阴一中联考]图K54是某月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

读图分析回答3~4题。

图K54

3.该月最可能是(  )

A.1月B.4月

C.7月D.10月

4.①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该季节的盛行风为(  )

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

3.C 4.B [解析]第3题,据图中曲线的气压变化可知,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分布的纬度范围内,高压仅保留在海洋上,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低压切断。

故该月可能是7月。

第4题,据图中的经纬度分析,①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主要为南亚地区,该季节北半球是夏季,南亚是季风气候,夏季受西南季风控制,盛行风为西南风。

[2015·绍兴一中期中]图K53中图甲为北半球某地区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图乙为该地区近地面与600米高空的气压差垂直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5~6题。

图K53

5.有关图示时刻气压和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压:

②处高于①处

B.气压差:

②③两处的小于①④两处的

C.近地面气温:

M地高于N地

D.气温:

③处低于④处

6.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处风向为西北风B.b处盛行下沉气流

C.c处风向为西南风D.d处盛行上升气流

5.B 6.A [解析]第5题,读图乙可知,M地近地面(①处)气压高于高空气压120百帕,N地近地面(②处)气压与高空(③处)气压相接近,由此推断①处气压高于②处气压,①处气温低于②处的;②③两处气压差接近0,小于①④两处的120百帕;气温②处高于①处,高空中②处对应的③处气温高于①处对应的④处气温。

第6题,①处气压高于②处的,a处气流由西向东运动,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北风;②处气温较高,b处形成上升气流;高空中气压与近地面的相反,③处气压高于④处的,气压梯度力由东指向西,不可能形成西南风;①处气温较低,d处形成下沉气流。

[2015·贵州七校联盟联考]图K314示意某岛国地形,读图完成7~9题。

图K314

7.该国东侧冬季降水较多的原因是(  )

A.位于西南季风迎风坡B.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C.位于冬季风迎风坡D.位于地中海气候区

8.该国(  )

A.位于我国东南方B.南北长200多千米

C.位于板块生长边界D.盛产茶叶

9.甲海峡表层海水(  )

A.1月向偏北方向流B.7月向偏北方向流

C.全年向偏北方向流D.全年向偏南方向流

7.C 8.D 9.B [解析]第7题,据图可知,该岛屿中部为山地,周围为平原,岛屿东侧位于冬季风(东北季风)的迎风地带,冬季气流沿山坡上升,易形成降水。

第8题,根据该国经纬度可知,该国位于我国西南方;该国南北约跨4个纬度,南北长400多千米;该国为斯里兰卡,位于印度半岛南部,在印度洋板块内部;该国地形多山地,气候湿润,土壤酸性强,盛产茶叶。

第9题,1月,该地盛行东北风,甲海峡表层海水向偏南方向流;7月,该地盛行西南风,甲海峡表层海水向偏北方向流。

[2015·重庆一中月考]图K312为沿23°26′S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0~12题。

图K312

10.与图中⑤地气候形成无关的是(  )

A.地形B.东南信风

C.暖流D.东北信风

11.下列有关图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⑤地位于②地的正东方向

B.该剖面线穿过的地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

C.④地所在国家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其北部的平原地区

D.甲、乙、丙三海域依次为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12.图中剖面线没有穿过的板块是(  )

A.亚欧板块B.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D.美洲板块

10.D 11B 12.A [解析]第10题,根据“23°26′S”可知,该剖面位于南半球,再根据图中经度可知,⑤地为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其成因是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东北信风位于北半球。

第11题,读图可知,②地和⑤地都为东经,则⑤地位于②地的正西方向;该剖面线经过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穿过地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④地位于巴西,该国人口集中分布在该国东南沿海地区;甲海域为太平洋,乙海域为大西洋,丙海域为印度洋。

第12题,亚欧板块主要位于北半球,该剖面线是沿南回归线所作的,故没有经过亚欧板块。

C3 常见的天气系统

                   

9.C3 10.G3 [2015·北京卷]图3示意2015年3月9日—22日气旋“帕姆”的移动路径。

读图,回答9~10题。

图3

9.“帕姆”(  )

A.生成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

B.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C.移动路径受控于西风漂流

D.自东向西穿过日界线

9.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地球运动知识,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等。

从图中可以看到该气旋生成于10°S附近,故A项错误;气旋的移动路径主要受地转偏向力、风向、风带等的影响,与洋流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该气旋应是自西向东穿过日界线,故D项错误。

南半球气旋的气流呈顺时针方向向中心辐合,故B项正确。

10.该气旋(  )

A.标志当地进入台风多发季节

B.引发滑坡、赤潮等次生灾害

C.造成的灾情可以用GPS监测

D.对瓦努阿图的危害最大

10.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台风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等等。

一个气旋的发生无法标志台风多发季节的到来,故A项错误;气旋导致的大量降水可能诱发滑坡,但是赤潮的发生与气旋无关,故B项错误;自然灾害灾情的监测主要依靠R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