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涵台背回填.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05737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涵台背回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桥涵台背回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桥涵台背回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桥涵台背回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桥涵台背回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桥涵台背回填.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桥涵台背回填.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桥涵台背回填.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桥涵台背回填.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桥涵台背回填.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桥涵台背回填.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桥涵台背回填.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桥涵台背回填.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桥涵台背回填.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桥涵台背回填.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桥涵台背回填.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桥涵台背回填.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桥涵台背回填.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桥涵台背回填.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桥涵台背回填.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桥涵台背回填.docx

《桥涵台背回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涵台背回填.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桥涵台背回填.docx

桥涵台背回填

 

渝(北)广(安)高速公路(段)土建二标工程

YG/TJ-2

 

桥(涵)台背回填

专项施工方案

 

批准:

审核:

校核:

编制:

 

中国水电建设集团路桥工程

渝广高速公路总承包部

二○一三年六月

 

一、编制依据2

二、工程概况2

2.1工程概况2

2.2主要工程量2

三、施工组织方案4

3.1施工组织机构设置4

五、桥(涵)台背路基施工5

5.1施工方案5

5.2施工工艺流程5

5.3施工方法6

六、施工计划10

七、资源配置10

1、人力资源配置10

2、主要材料配置11

3、主要设备配置11

4、技术准备12

六、质量保证体系及控制措施12

1、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12

2、质量控制措施13

七、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17

1、建立安全保证体系17

2、安全保证措施18

八、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18

1、环境保护18

2、文明施工19

 

桥(涵)台背回填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本方案编制依据渝北至高速公路(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市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指南(试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JTG∕TF10-2006)、《公路桥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2004)、本项目的合同、招投标文件、设计图纸等。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为渝北至高速公路(段)土建工程第2合同段,起讫里程为主线K22+500~K34+538.626,全长12.038公里,本项目按市三环高速以采用设计速度100km/h,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路基宽度33.5m的技术标准,三环高速以外采用设计速度80km/h,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路基宽度24.5m的技术标准建设。

本合同段挖方共计145.6万方,填方73.7万方,弃方42.4万方。

路堤边坡高度小于8m时,边坡点处不设平台,边坡采用1:

1.5;填土高度大于8m时,上部边坡采用1:

1.5,下部边坡采用1:

1.75。

本标段路基桥头(涵背)处理共有43处;处理长度2m,最小处理高度1.2m,最大处理高度9.6m。

2.2主要工程量

本段路线有多处桥台、涵背等结构物,为控制桥(涵)台背两侧填土的不均匀沉降,路堤与桥(涵)台背连接处设置过渡段,进行路基加固措施。

涵台背路基处理详见下表。

序号

桥涵中心桩号

桥涵名称

处理长度

(m)

处理高度

(m)

1

2

3

4

5

 

一、涵洞及通道台背路基加固处理

 

 

 

1

K28+675.0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3.00

2.00

2

K30+820.0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3.00

1.50

3

K32+241.0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3.00

1.50

4

K32+437.0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3.00

2.50

5

K32+707.0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3.00

2.50

6

K22+720.0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3.00

3.00

7

K23+422.0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3.00

3.00

8

K28+570.0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3.00

3.00

9

K29+800.0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3.00

3.00

10

K29+870.0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3.00

3.00

11

K31+070.0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3.00

4.00

 

涵洞及通道台背路基加固处理合计

 

 

 

 

 

 

 

 

 

二、桥头台背路基加固处理

 

 

 

1

左线Z2K22+950.000

庄子上大桥

5.00

6.38

2

右线K22+954.5

庄子上大桥

5.00

3.34

3

左线Z2K23+099.500

庄子上大桥

 

 

4

右线K23+099.5

庄子上大桥

 

 

5

左线Z2K29+087.720

圈门沟大桥

5.00

5.20

6

右线K28+968.500

圈门沟大桥

5.00

2.30

7

左线Z2K29+669.720

圈门沟大桥

5.00

1.20

8

右线K29+633.5

圈门沟大桥

 

 

9

左幅K30+004.500

毛沟湾大桥

5.00

3.10

10

右幅K30+007.500

毛沟湾大桥

5.00

3.20

11

左幅K30+109.500

毛沟湾大桥

5.00

1.30

12

右幅K30+107.500

毛沟湾大桥

5.00

1.40

13

左幅K30+230.000

龙家沟大桥

 

 

14

右幅K30+225.000

龙家沟大桥

5.00

3.40

15

左幅K30+756.500

龙家沟大桥

5.00

4.40

16

右幅K30+736.500

龙家沟大桥

5.00

3.60

17

左幅K31+937.000

马家沟大桥

5.00

9.60

18

右幅K31+939.000

马家沟大桥

5.00

9.50

19

左幅K32+121.000

马家沟大桥

5.00

7.60

20

右幅K32+120.500

马家沟大桥

5.00

7.57

21

左幅K32+842.000

铺家林大桥

 

 

22

右幅K32+842.000

铺家林大桥

 

 

23

左幅K32+991.000

铺家林大桥

5.00

3.84

24

右幅K32+991.000

铺家林大桥

5.00

3.85

25

左幅K33+255.500

福林村大桥

 

 

26

右幅K33+255.500

福林村大桥

 

 

27

左幅K33+381.650

福林村大桥

5.00

3.40

28

右幅K33+383.500

福林村大桥

5.00

2.10

29

左幅K33+950.000

黄家湾大桥

5.00

3.10

30

右幅K33+948.000

黄家湾大桥

5.00

2.90

31

左幅K34+170.000

黄家湾大桥

5.00

2.70

32

右幅K34+172.000

黄家湾大桥

5.00

2.70

 

桥头台背路基加固处理合计

 

 

 

 

桥头(涵背)路基处理合计

 

 

 

三、施工组织方案

3.1施工组织机构设置

项目部施工组织机构职能是依据合同规定容对承担的全部工程项目按计划进行有序的施工组织,对工程中的各施工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充分保证质量目标、成本目标和进度目标顺利完成。

3.2施工布置

(1)生产、生活房屋

生活办公房屋统一采用彩钢板房,生产房屋采用砖混、砖瓦结构。

生活区统一规划、集中布置,营区周围设围护,围护采用专用塑料挡板及砖砌围墙,涂以明显色彩及标志。

各作业队租用当地民房或新建彩钢板房作为办公生活驻地。

(2)施工便道

施工便道由既有乡村水泥道路引入施工区域,便道结构为:

原地面排水挖淤后进行片石换填50cm和10cm厚泥结碎石路面。

五、桥(涵)台背路基施工

5.1施工方案

桥(涵)台背过渡段的围进行路基加固处理,涵洞台背回填过渡段顺路线方向施工长度为距翼墙尾端不小于台高加2m,底部距基础缘不小于2m,拱桥台背回填长度不应小于台高的3-4倍,涵洞填土长度每侧不小于2倍孔径长且开挖宽度大于2m的台阶确保路基填筑与台背回填有效搭接。

回填材料采用碎石类土或砂类土等透水性材料。

台背回填按分层对称填筑、分层压实,分层厚度不宜大于50mm,在涵洞墙身上用红油漆标识出每层的填筑位置,并写上层数。

路基压实度检测实行“一层一检制”,每填筑一层后进行压实度检查,压实度从基底至路床顶面台背回填及过渡段应不小于96%。

5.2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原地面处理—回填透水性材料—分层碾压—检测

 

报验

进行下道工序

分层碾压

自检

合格

不合格

合格

不合格

 

5.3施工方法

(1)施工准备

施工前,对设计文件进行审核,对设计文件中存在的问题提请设计单位解决,按合同文件要求完成导线、水准点的复测和加密测量工作;复测公路沿线的纵横断面图,对于地形变化复杂地段,应加密纵横断面图的测量。

对所测量的结果进行记录、整理,绘制横断面测量图,由测绘技术人员鉴字后,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批;熟悉路基工程质量控制要点,按施工技术规的要求进行组织施工,对相关施工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对施工设备进行检查维护。

(2)测量放样

开工前,测量人员按设计图纸进行现场测量放线,放出路基填筑坡脚线,并洒灰线。

(3)原地面处理

根据回填围进行开挖,开挖采用挖掘机配合人工的方式,结构物50cm围使用人工进行开挖,避免机械对结构物造成破坏。

将台背回填施工围的杂物及地表有机土等非适用性材料清理干净。

并开挖好临时排水沟,将地表水引至施工围外。

场地清理完后,对原地面进行碾压,压实度要求为不小于93%。

当地形坡率陡于1:

5时,清除原地面植被后,用推土机或人工挖台阶,顺路线方向施工长度为距翼墙尾端不小于台高加2m,底部距基础缘不小于2m,拱桥台背回填长度不应小于台高的3-4倍,涵洞填土长度每侧不小于2倍孔径长台阶宽度不小于2m,并能给机械作业提供充分工作面,做成2%~4%的向倾斜坡,且开挖台阶、压实与路堤填筑应同步进行,以确保台阶稳定。

台阶开挖如下图:

对于涵台基础施工开挖的基坑,应使用透水性材料回填至涵台结构物基础顶面高程,其压实度不得小于96%。

(3)回填渗水性材料

桥(涵)台背过渡段回填所用材料必须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

所有结构物背后填筑,应与路基填土协调进行,桥(涵)台背过渡段回填时,桥(涵)台背砼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以上,并且在结构物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妥善的措施保证基底不被水浸泡。

台背回填施工的围应符合设计图纸的尺寸要求,如设计图纸没有明确要求时,则应符合技术规的要求:

过渡段填料围顺路线方向施工长度为距翼墙尾端不小于台高加2m,底部距基础缘不小于2m,拱桥台背回填长度不应小于台高的3~4倍,涵洞填土长度每侧不小于2倍孔径长。

台背回填的顺序应满足设计图纸要求,梁式桥的轻型桥台台背填土,宜在梁体安装完成后进行;柱、肋式桥台台背填土,宜在台帽施工前,柱、肋侧对称、平衡地进行。

桥台背和锥坡的回填施工宜同步进行,一次填足,并保证压实整修后能达到设计宽度。

台背回填部分的路床宜与路堤路床同步填筑。

对于拱涵和盖板涵,拱圈砂浆强度或强度达设计强度的75%时方可拆除支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方可回填土;在支架未拆除的情况下,拱圈砂浆强度或砼强度达设计强度的75%时,可进行拱顶回填,但必须在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方可拆除支架。

涵洞应在盖板安装或浇筑后,在洞身两侧对称分层回填压实。

顶面填土压实厚度大于50cm时,方可通过重型机械和汽车。

台背回填分层压实厚度控制为15cm一层,结构物回填前,应在台背用油漆画好每一层的松铺厚度标志线,每层最大松铺厚度不大于20cm,使用油漆在涵洞墙面画出水平横线,每20cm一道,并在横线上标注出填筑层次。

分层刻度如下图所示:

结构物台背回填应采用有级配的透水性材料分层填筑并夯压密实。

台背回填采用透水性较好的碎石类碎石土(粒径大于60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尖棱状为主〉,且细颗粒〈粒径小于0.075mm〉的质量不得大于总质量的15%,包含碎石和含土碎石)、砾石土类粗角砾土(粒径大于20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尖棱状为主〉,且细颗粒〈粒径小于0.075mm〉的质量不得大于总质量的15%,包含粗角砾土和含土粗角砾)、砾石土类细角砾土(粒径大于20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尖棱状为主〉,且细颗粒〈粒径小于0.075mm〉的质量不得大于总质量的15%,砾石土类细角砾土),本标段台背回填所需填料为隧道洞渣中选取,母岩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不得小于15Mpa。

所有材料使用前应进行严格的检验,不合格的填料坚决不予使用,严禁使用风化岩、软岩、或者水溶性岩作为填料。

涵洞缺口填土,应在两侧对称均匀分层回填压实。

如使用机械回填,则涵、台胸腔部分及检查井周围应先用小型压实机械压实后,方可用机械进行大面积回填。

在填土过程中,应防止水的浸害。

回填结束后,顶部应及时封闭。

在涵洞两侧缺口填土未完成前,不得进行涵顶高程以上的填方施工。

构造物基坑回填,地质良好地段回填时,可采用小型振动机械达到要求的压实度,软土地基段,应将基地积水排出,并将松软土清理干净,铺筑砂砾夯实。

(4)分层碾压

采用机械辅以人工进行摊铺,不平的部位人工进行找平,个别粗粒料集中处要人工加铺细料拌和均匀。

整平过程中露出的超过规定的粒径石块要及时挖除,大石块挖除后留下的坑洞,要填补至略高于整平层的表面。

使用压路机进行碾压,

压实机械宜选用自重20t的振动压路机,采用先静压,后振动碾压的施工方法,碾压顺序从路基两边向中间进行,行间(横向)应重叠0.4m~0.5m,碾压区段间(纵向)应重叠1.5m~2.0m。

做到无漏压、无死角、压实均匀。

先慢后快,逐步提高。

振动压路机运行速度3.5km/h。

静压开始后,如有凸凹不平现象,必须配合人工找平处理,保证压实均匀。

尽量采用多遍静压至碾压密实,特殊情况或者距台背结构物较远的部位可采用微震碾压,严禁使用强震碾压。

台背结构物1m围应使用小型夯实机具进行夯实,严禁使用压路机压实,避免对结构物造成影响。

施工时应注意,涵台结构物周边围应首先进行小型机具的夯实,然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机械压实施工。

使用小型夯机夯实时,其压实厚度应小于15cm,以确保其压实度符合设计及规要求。

使用小型机具夯实时注意要夯实均匀,密实,避免出现死角。

小型夯实设备压实如下图:

(5)检测

碾压完成后试验员测其压实度并记录,压实度采用灌砂法检测,并实行“一层一检”制,涵台背回填的压实度要求为从构造物基础顶面至涵洞顶面的压实度不小于96%。

每层施工完成后报监理工程师一同进行检验,压实度达到设计及规要求进行下一层填筑。

六、施工计划

本分项工程计划于2013年6月15日开工,2014年7月20日完工。

七、资源配置

1、人力资源配置

本分部桥(涵)台背过渡段路基工程投入施工作业人员如下:

序号

工种

责任人

人数

1

项目总工

袁坤

1

2

路基工程师

班章雨 

1

3

测量工程师

裴超君、昌昌

2

4

实验工程师

师毓强

1

5

自检工程师

黄新涛

1

6

安全负责人

二虎

1

7

施工技术员

丁雨

1

8

机械操作手

 

6

9

汽车运输车驾驶员

 

8

所有人员在项目经理部统一领导安排协调下进行工作。

2、主要材料配置

本标段桥(涵)台背过渡段路基施工材料均已进场且进行抽检检测实验,满足施工需要。

3、主要设备配置

本分部桥(涵)台背过渡段路基施工拟投入机械设备均已进场。

进场设备清单如下:

序号

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1

挖掘机

卡特320

1

2

推土机

红岩

1

3

装载机

柳工856

1

4

压路机

20T

2

5

平地机

 

1

6

洒水车

10m3

1

7

小型夯实机具

LB-T18

2

8

汽车运输车

红岩16T

8

9

全站仪

徕卡802

1

10

水准仪

徕卡DNA03

2

4、技术准备

施工控制导线点已加密,满足施工现场测量需要。

组织技术人员全面熟悉图纸理解设计要求,对合同交底,了解现场实际情况等。

实验室出具特殊路基所需材料的试验、检测报告。

六、质量保证体系及控制措施

1、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为实现本标段桥(涵)台背过渡段路基施工的质量目标,结合工程特点和合同文件质量要求,强化质量意识,健全规章制度,做好职工岗前培训工作,建立、健全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制度,建立、健全技术复核、隐蔽工程验收制度,建立、健全技术、质量交底制度,制定治理质量通病的实施细则,建立、健全二级验收及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制度,由管理层对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进行分解,执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建立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成立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副经理、总工任副组长,其他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质量领导小组负责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做到质量管理机构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健全,落实工作质量保证措施有力制定严格的质控制度,在技术交底中明确质量标准、质量目标、质量要求。

建立并认真执行自检、互检和交接检的质量检查“三检制度”,填写施工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分析质量、工期、安全、管理成本存在问题,制定对策,采取措施不断提高工程质量。

针对工程技术难点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优化施工工艺,确保工序质量全部达标,确保工程整体质量目标合格。

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2、质量控制措施

(1)桥(涵)台背过渡段基底质量控制

为了避免由于地基情况引起的“三背”不均匀沉降,必须从地基处理着手。

①基底清淤必须彻底,严禁有杂物、浮土、腐殖土等存在。

②基底围由于地表水或地下水影响其稳定时,应在基底顶面或其它适当位置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如横向排水沟或盲沟),或换填不易风化的片石、块石、砂砾等透水性材料,严禁积水浸泡基底。

③基底土必须密实,若基底为耕地或土质松散时,应在填筑前进行压实,压实度一般不得低于93%。

路堤基底处理压实质量检测频次

检测指标

压实系数K

地基系数K30

路堤基底检测频次和取样部位

每100m检测6点,距路基边1m处左右各2点,中间2点。

当进行翻挖回填或换填时,应分层检测。

每100m围检测4点,距路基边2m处左右各1 点,中间2点。

④水田、湖塘等地段的基底应视具体情况采取排水、清淤、晾晒、换填、掺灰及其它的土加固措施进行处理。

对软土、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等适用于各自特点的特殊地基处理方法治理,如采取换土、强夯、固结、轻质路堤和粉喷等方法以改善地基,提高承载力,减少工后沉降。

⑤对软土地基,由于现行地基处理方法一般未考虑台背的过渡,往往构筑物的处理与路基处理是分开的,从而导致沉降无法避免。

建议:

在有基底处理时,适当加大涵台背基础处理的围,适当将处理措施变化的位置往填土路基部放,最好有大于5米的距离。

⑥做好桥头涵台背路基的排水工作,避免路基水流对基底的浸泡和冲刷。

(2)桥(涵)台背过渡段填料质量控制

①本部试验人员和现场监理对特殊路基填料现场取样实验检测,检查集料粒径大小、压碎值、含水量等情况。

经检验合格符合设计及规要求的原材料才能允许使用。

②“三背回填”材料质量的优劣是路面沉陷发生大小的因。

在施工中要严格控制填料,本技术交底“三背回填”材料为透水性材料,非透水性材料不得直接用于回填。

③对于非片石或非砂砾石的轻质材料、无机结合料等回填材料,要求用料粒径为小于5cm的匀细材料,填筑层厚按5cm分层填筑压实;选择透水性好、易压实、固结完成快、后期压缩变形小的砂性土和砂砾土。

④在高填方的拱涵及涵洞与侧墙相接部位,应尽量使用摩擦较大的填料进行填筑,而且施工时应注意填料土压力的平衡,尽量减少回填土的单向推力,不得发生偏压,以免造成工程事故。

这对于管涵、轻型桥台等尤为重要。

总之,不同的填筑材料各自特性是不同的,填筑时要正确选择,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证填筑质量。

(3)桥(涵)台背过渡段填筑围质量控制

①“三背回填”填筑的围直接影响“三背”填料刚度和变形的平稳过渡,围太长,成本增加;围太短,达不到过渡要求。

缩短“三背回填”围、节约成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控制:

一、有足够的长度实现过渡段的技术要求;第二,要从施工作业的方便、压路机的压实宽度进行控制;第三,要控制好“三背回填”填土与已填路堤的良好结合所需长度。

根据施工图设计和公路工程施工经验:

填料要求级配得当,沿路基纵向的填筑长度在基底处不少于2米(便于压路机碾压),以2米为基准,对于“三背回填”填土与路基原状土相接处采用1:

1的坡度相接,。

为确保良好结合,宜采用挖台阶形式与路堤相接,每级台阶台阶宽度≥2米且呈坡度为4%的反坡开挖。

构造物台后路基填土处理围

构造物

类型

底部处理长度

(米)

上部处理长度(米)

备注

桥梁

每侧≥3.0

每侧≥(3.0+1.0H)

1、处理围含台前溜坡及锥坡,且需超长0.5米压实;

2、H为路基填土高度减去路面结构厚度;

3、当桥台位于陡坡或挖方中时,过渡段长度及纵向坡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涵洞

每侧≥2.0

每侧≥(2.0+1.0H)

通道

每侧≥2.0

每侧≥(2.0+1.0H)

(4)桥(涵)台背过渡段填筑厚度质量控制

填筑厚度与压实机具有关,根据压实机具采用相应的压实厚度及压实工艺。

用20t压路机碾压时,每层压实厚度不宜超过5厘米。

当“三背回填”路基压实作业面狭小,作业空间受到限制时,为了保证不损坏构筑物,不能使用大型机械,必须选择小型振动压路机和振动夯实机相结合进行压实,压实厚度不宜超过15cm,分层碾压密实。

(5)桥(涵)台背过渡段填筑压实质量控制

压实机械宜选用自重20t的振动压路机,采用先静压,后振动碾压的施工方法,碾压顺序从路基两边向中间进行,行间(横向)应重叠0.4m~0.5m,碾压区段间(纵向)应重叠1.5m~2.0m。

做到无漏压、无死角、压实均匀。

先慢后快,逐步提高。

振动压路机运行速度3.5km/h。

静压开始后,如有凸凹不平现象,必须配合人工找平处理,保证压实均匀。

受场地限制时,大型压实机械的使用,可采用横向碾压法,以便使压路机尽量靠近台背进行碾压。

对于大型压路机不能靠近台背时,可采用以小型压路机为主,蛙式打夯机、手扶振动压路机、冲击夯为辅进行碾压,确保不留死角区。

渗水性材料填筑的压实质量标准

分区

路床顶面以下深度(m)

硬质石料孔隙率(%)

中硬质石料孔隙(%)

软硬质石料孔隙(%)

上路堤

0.8~1.50

≤23

≤22

≤20

下路堤

>1.50

≤25

≤24

≤22

④渗水性材料填筑施工质量应符合设计及规要求。

渗水性材料填筑施工质量标准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高速路

1

压实

层厚和碾压遍数符合要求

查施工记录

2

纵断高程(mm)

+10,-20

水准仪:

每200m测4断面

3

中线偏位(mm)

50

全站仪:

每200m测4点,弯道加HY、YH两点

4

宽度(mm)

符合设计要求

米尺:

每200m测4处

5

平整度(mm)

20

3m直尺:

每200m测2处×10尺

6

横坡(mm)

±0.3

水准仪:

每200m测4断面

7

边坡

坡度

符合设计要求

尺量:

每200m测4处

平顺度

符合设计要求

(6)桥(涵)台背过渡段排水质量控制

排水措施对“三背回填”的稳定极为重要,特别是靠近构筑物背后的填料,在施工过程中及施工后易积水下陷。

因此,“三背回填”填筑路基应比区间路基更加注重排水处理,施工时应保证施工中的排水坡度,设置必要的地下排水设施。

填筑横坡为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