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06136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高2016届高三上期第四次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

刘兆军审题:

蒋真理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33分)

1、(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肄业凋蔽破天荒起承转合急风知劲草

B.磐石绮丽万户候丰华正茂可望不可即

C.罪孽谛听水龙头舞榭歌台防患于未然

D.文谍神彩缔造者砥砺德行快刀斩乱麻

1、【答案】C【解析】

试题分析:

用比较排除法。

可以先排除固定词语、常用词语,然后,结合着词语意思来辨别词语搭配是否正确。

A凋蔽—凋敝,急风--疾风;B丰华正茂--风华正茂,万户候--万户侯;D文谍—文牒,神彩—神采。

所以选C。

考点: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据阅卷老师反馈,学生答诗歌鉴赏题时常现言不由衷的情况。

解决此难题的关键是要掌握一定的鉴赏术语。

B.人人都说人言可畏?

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毁谤,积累下来的力量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那是一种铄石流金的力量。

C.作为军中指挥员,就应时时想着“执干戈以卫社稷”,永远谨记:

虎气血性是军人的图腾,文恬武嬉是胜战的克星。

D.广药集团本就具有产业优势,此次收回“红罐王老吉”的生产经营权更是为虎添翼,这将确保其市场领先地位。

2.C【解析】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分辨,做出判断。

A项,不合语境。

“言不由衷”指说的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指心口不一致。

此处应为“词不达意”。

B项,望文生义。

“铄石流金”指能使金石熔化,形容天气极热。

有别于“众口铄金”。

C项,使用恰当。

“文恬武嬉”指文官图安逸,武官贪玩乐,文武官吏一味贪图享乐,不关心国事的腐败现象。

贬义词。

D项,褒贬失当。

“为虎添翼”比喻帮助恶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有别于“如虎添翼”。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蛟龙号深潜实验的成功,尤其是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成功研造展现出我国高精尖技术力量的发展水平是有目共睹的。

B.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迅速掀起学习热潮,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C.随着央视“中国成语大会”的热播,激发了大家学习成语的兴趣,不少观众一边观看选手比赛,一边通过手机积极参与节目互动。

D.乔布斯将互联网装进了我们的口袋里,他不仅让我们享受到信息革命的成果,而且改变了我们了解世界的方式。

3、【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A句式杂糅,在“展现出”后加上“的”;B概念不清,“各地教育部门”应为“各地教育主管部门”;C成分残缺,“激发了大家学习成语的兴趣”一句没有主语,可去掉“随着”。

所以选D。

考点:

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读书日”不是一个节日,只是一个命名日。

点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好多日子都有了人为的界定。

    。

    。

    。

    。

    。

    。

它提醒我们:

阅读遇到了危机,这是对人类文明最大的挑战!

 

①此类命名最大的共性,就是人类在一些事情上遇到了危机,故而命名某日,以示提醒

②“读书日”显然归于其中

③在这一层意义上,读书日不是一个盛会,不是一个庆典,而是一个危机的警示

④它们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节日、纪念日和“以一些需要人类注意的事情”命名的日子

⑤对于后者,被命名的日子最多:

水日、森林日、粮食日、防治结核日、防治艾滋病日、安全教育日等等

⑥比如地球缺水,就有了水日;结核病、艾滋病危害人类生存,就有了相应的命名云云

A.②③①④⑤⑥  B.②⑥⑤④③①  C.④⑤②①⑥③  D.④⑥⑤①③②

4、解析:

解题关键是要抓住语段中的诸多代词及它们的照应关系。

答案:

C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

7题。

①在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文体坚持“四分法”,即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

与诗歌和小说比较,散文这一文体颇似平淡之水,没有酸、甜、苦、辣、咸五味,却几近于道,而真正的“道”包含在无色之色、无声之声和无味之味中。

同理,我们在散文理论的建构中,也应避开各种干扰,去体悟其中的“道”。

②散文是中国最大的一笔文学遗产。

如果说,小说是民族历史的再现,诗歌是民族精神的写照,散文则是民族智慧和情感的结晶。

从先秦散文到“唐宋八大家”、晚明小品、“五四”白话散文,再到20世纪90年代的“散文热”,散文创作成绩辉煌,不容忽视。

古人有言:

“读诸葛孔明《出师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这意味着散文这种文体蕴藏着民族情感的密码。

③散文还是文化传承、传播的纽带。

当今的港台散文、东南亚和欧美华语散文蓬勃发展,都得益于中国传统散文的滋养。

如果回溯文学和文化历史,就可以发现散文是“文体之母”,中国文化的原典许多是由散文呈现的,“散文是中华民族精神之源的基本载体”。

④诗歌、小说分别是意象和故事的审美,而散文主要是感觉的审美。

诗歌的沉思给予人们更为梦想的生活感觉,小说的虚构给予人们更为想象的生活感觉,而散文的亲和给予人们更为实际的生活感觉。

这个时代的人们普遍倾向于简单易懂,而散文将生活的简单转化为文学的简洁,更直接流畅地进入生活世界,以更贴近身边的方式表达生活感觉。

⑤新时期以来,散文创作热闹异常,却不乏平庸狭隘之作,这是因为散文作者缺乏高雅精致、大气开阔的诗性情趣追求。

中国古代散文辉煌,是因为其中常有恢宏之气与壮阔情怀,有为国家、历史、思想、天地而写的情趣,所以有像先秦散文那样汪洋恣肆的气魄,而现在的散文常偏于个人生活一隅,为个人玩味和自我情致而写。

⑥但这并不意味着写“高大上”题材就是好散文。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人们对文学审美的实际需求,已不再是单一性的“载道”或“言志”,更趋于精神生活的趣味提升。

现在的读者之所以喜欢散文,就是因为它没有什么历史负载,更没有什么“救亡图存’’的宏大志向,它将人们带入到一种恬静而安详的审美世界,去感悟历史、咀嚼人生,以及品味生活,更能够体现出文学审美的基本宗旨:

娱乐与享受。

⑦但散文创作不可止步于简单的“娱乐与享受”。

要写好散文,作者需要具备卓异的审美素养、从容有致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需要具备有襟怀、有情怀、有高品质和高品位的情思理趣。

散文的后面站着一个人,一个成熟、健旺的人,他在思想、在行动,并通过一种朴素的话语来见证这个思想着、行动着的人,这便是散文写作之所以感人的真实原因。

而要成为一个真正的散文读者,与这个“人”顺畅地交流,则须放弃分析和阐释,更多地去阅读、感受、体悟。

只有会读散文了,才能了悟、阐释散文的精微和妙处。

(选自王国平、吴春燕《散文如水何以悟“道”》,有删改)

5.联系全文,下列关于散文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散文是民族智慧和情感的结晶,蕴藏着民族情感的密码,成为中国最大的一笔文学遗产。

B.散文是文化传承、传播的纽带,是民族精神的基本载体,也滋养着蓬勃发展的华语散文。

C.散文将生活的简单转化为文学的简洁,以更贴近身边的方式表达作者对生活世界的感觉。

D.散文的发展离不开人们对文学审美的实际需求,而这种需求又与时代前进的步伐相联系。

6.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①段遵照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文体划分,将散文与其他各种文体一一进行比较,从而引出散文文体平淡而几近于道的基本特征。

B.②至④段紧承上文,分别从精神载体、文化传承、传播纽带等三个不同角度,论述了散文文体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主要特征。

C.⑤⑥段首先对新时期散文创作实践进行评价,然后指出现在读者之所以喜欢散文,在于其更能够体现出文学审美的基本宗旨。

D.⑦段分别从创作与阅读的角度进行阐述,指出新时期散文繁荣的原因,在于既拥有优秀的散文作者,也拥有真正的散文读者。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散文这一文体看似平淡如水,但我们的散文创作有着悠久的传统,取得了辉煌成就,是不容忽视的。

B.从文学和文化历史来看,传统四大文体中的散文是“文体之母”,所以中国文化的原典许多都是散文。

C.散文既可以“宏大”,有恢宏之气与壮阔情怀;也可以“简单’’,将人们带入恬静而安详的审美世界。

D.创作散文至少需要具备思想能力和表达能力,而阅读散文则需要放弃分析和阐释,多些感受与体悟。

5.B【解析】原文说的是“散文是中华民族精神之源的基本载体”。

另外“华语散文”也扩大了范围。

【思路点拨】此类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可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到与这个重要概念相关的语段,然后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要对该词语(概念)的内涵、外延准确把握,做出判断取舍,与原文有关语句逐项比对备选项,以免出现偷换概念、以偏概全、范围失当等问题。

6.C【解析】A第①段并没有“与其他各种文体一一进行比较”;B“分别从精神载体、文化传承、传播纽带等三个不同角度”错,在文中“文化传承、传播纽带”是一个角度;D前后的因果关系不成立。

另外,作者并没有说“新时期散文繁荣”,作者只是说“热闹”。

【举一反三】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

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7.B【解析】B项把因果关系说倒了。

应该是中国文化的原典许多都是散文,所以散文是“文体之母”。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王浚,字士治,弘农湖人也。

家世二千石。

浚博坟典,美姿貌,不修名行,不为乡曲所称。

晚乃变节,疏通亮达,恢廓有大志。

尝起宅,开门前路广数十步。

人或谓之何太过,浚曰:

“吾欲使容长戟幡旗。

”众咸笑之,浚曰:

“陈胜有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州郡辟河东从事。

守令有不廉洁者,皆望风自引而去。

刺史燕国徐邈有女才淑,择夫未嫁。

邈乃大会佐吏,令女于内观之。

女指浚告母,邈遂妻之。

后参征南军事,羊祜深知待之。

祜兄子暨白祜:

“浚为人志太,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

”祜曰:

“浚有大才,将欲济其所欲,必可用也。

”转车骑从事中郎,识者谓祜可谓能举善焉。

除巴郡太守。

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转广汉太守垂惠布政百姓赖之。

及贼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迁浚为益州刺史。

浚设方略,悉诛弘等,以勋封关内侯。

怀安殊俗,待以威信,蛮夷徼外,多来归降。

征拜右卫将军,除大司农。

车骑将军羊祜雅知浚有奇略,乃密表留浚,于是重拜益州刺史。

武帝谋伐吴,诏浚修舟舰。

浚乃作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

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来往。

又画鹢首怪兽于船首,以惧江神。

舟楫之盛,自古未有。

浚造船于蜀,其木柿蔽江而下。

寻拜浚为龙骧将军、监梁益诸军事。

时朝议咸谏伐吴,浚乃上疏曰:

“臣数参访吴楚同异,孙皓荒淫凶逆,荆扬贤愚无不嗟怨。

且观时运,宜速征伐。

若今不伐,天变难预。

令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

臣作船七年,日有朽败,又臣年已七十,死亡无日。

三者一乖,则难图也,诚愿陛下无失事机。

”帝深纳焉。

(选自《晋书·列传十二》,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浚博坟典            坟:

典籍

B.皆望风自引而去去:

离开

C.邈遂妻之妻:

男子的配偶

D.寻拜浚为龙骧将军寻:

不久

8、答案:

C解析:

妻:

嫁给。

9.下列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以勋封关内侯以勇气闻于诸侯

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D.不赂者以赂者丧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9、答案B,解析A用,介词;表并列,连词。

B均为介词,凭借。

C表修饰或承接,连词;表目的,连词。

D因为,介词;表修饰,连词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浚志向远大。

曾在盖房时,在自家大门前留有几十步宽以备容下长戟幡旗,受到众人的嘲笑。

B.王浚严明法令。

王浚任巴郡太守时,因张弘杀害益州刺史皇甫晏,被调任广汉。

他将张弘绳之以法,深得百姓爱戴。

C.王浚工作得力。

武帝谋伐吴时,他受命大造连舫大船,巨船用木材建城,树起高台,开通向四方大门,城上可以骑马往来。

D.王浚敢于进谏。

武帝谋划伐吴之事,但朝廷百官却都劝阻皇帝讨伐吴国,王浚力排众议,上书皇帝分析利弊得失,力主伐吴。

10、解析:

根据“迁浚为益州刺史。

浚设方略,悉诛弘等”,将张弘绳之以法,是在益州任职时所为,而非在广汉任职时。

答案:

B

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转广汉太守垂惠布政/百姓赖之

B.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转广汉太守/垂惠布政/百姓赖之

C.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转广汉太守/垂惠布政/百姓赖之

D.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转广汉/太守垂惠/布政百姓赖之

11、解析:

原文标点:

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

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

转广汉太守,垂惠布政,百姓赖之。

答案:

B

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共117分)

4、(22分)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怀安殊俗,待以威信,蛮夷徼外,多来归降。

(4分)

译文:

(2)令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

(4分)

译文:

12、答案:

(1)怀柔安抚不同风俗的人,用威严信用对待他们,异族以及边境以外,大多前来归顺投降。

(关键词:

怀、安、威信、徼,“待以威信”的句式)

(2)假如孙皓突然死了,更换了贤明的国君,文官武将各自有了合适的位置,那么吴就变成强敌了。

(关键词:

令、卒、更、所、强)

参考译文:

王浚字士治,弘农湖地人。

家世中有人做过太守。

王浚博览古籍,姿容相貌俊美,不注重名声品行,不被乡里人称道。

后来才改变了节操,开通豁达,很有大志向。

曾盖房,大门前留有几十步宽。

有人问他为什么留下太多地方,王浚说:

“我想使门前容下长戟幡旗。

”众人都笑他,王浚说:

“陈胜说过,燕雀哪知道鸿鹄的志向。

”州郡征召他为河东从事。

官吏中不廉洁的人,都听到消息自行离去。

刺史燕国人徐邈有个女儿淑贤有才,挑选丈夫尚未出嫁。

徐邈于是广泛地召集下属官吏,让女儿在里面观看他们。

女儿指着王浚告诉母亲,徐邈于是把女儿嫁给他。

后来参征南军事,羊祜深深理解厚待他。

羊祜兄长的儿子羊暨对羊祜说:

“王浚做人的志向太过分,奢侈不节制,不能过于信任,应该对他有所限制。

”羊祜说:

“王浚有大才,我将要帮他实现愿望,必定可以任用。

”转任车骑从事中郎,有见识的人说羊祜能推举有良才的人。

被任命为巴郡太守。

巴郡与吴国边境相邻,兵士们以劳役为苦,生男孩大多不养活。

王浚于是使条令严厉,使徭役宽松,那些生育的人,都让他们休整并免除徭役,这样活下来的有几千人。

转任广汉太守,实施恩惠仁政,百姓依赖他。

等到贼人张弘杀了益州刺史皇甫晏,朝廷调王浚任益州刺史。

王浚设计谋划,全部诛杀了张弘等人,因为有功被封为关内侯。

怀柔安抚招来的不同风俗的人,用威严信用待人,异族境外,大多前来归顺投降。

征召授职为右卫将军,授官大司农。

车骑将军羊祜很知道王浚有奇谋,于是暗中上表留王浚,于是又任益州刺史。

武帝谋划伐吴,下诏令王浚修造舟船。

王浚于是建造大船相连的船,一百二十步见方,载两千多人。

用木材建城,树起高台,开通向四方的大门,城上都可以骑马往来。

又在船头上画上鹢鸟的头及怪兽,用来恫吓江神。

舟船的规模之大,自古没有过。

王浚在蜀造船,砍削下的木片遮盖了江面向下游漂流。

不久授王浚为龙骧将军、监梁益诸军事。

当时朝廷的议论都劝阻伐吴,王浚就上书说:

“我多次查访吴楚的异同,孙皓荒淫凶暴,荆扬的人不论贤愚没有不抱怨的。

况且观察时机运数,应该迅速征伐。

如果现在不讨伐,天意的变化难以预料。

假如孙皓突然死了,更换了贤明的国君,文官武将各自有了合适的位置,那么吴就变成强敌了。

我造船七年,逐渐会有腐朽败坏的,再说我已七十岁,离死已不远。

这三条有一项不顺,就难于图谋了,诚恳地希望陛下不失时机。

”皇帝深深接受他的看法。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初冬夜饮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淮阳多病:

用汉代汲黯自喻。

《汉书·汲黯传》:

汲黯因屡谏而出为东海太守,“多病,卧阁内不出”。

后徙为淮阳太守。

(1)诗题为“初冬夜饮”,结合前三句分析诗人是如何扣题的。

(3分)

(2)请简要概括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分)

(1)第一句“偶求欢”的“欢”指代酒;第二句“侵霜”与“初冬”暗合,“烛盘”点出了冬夜秉烛独饮;第三句“一堆雪”写窗外飞雪,又点出了冬天的天气。

(答出一点得1分。

(2)仕途失意的悲愤;客居他乡的凄清孤寂;漂泊无依的愁苦;疾病缠身的痛苦;(答出任意三点得满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6个小题)(每空1分,共6分)

(1)野芳发而幽香,         。

(欧阳修《醉翁亭记》)

(2)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

(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

(贾谊《过秦论》)

(4)          ,犹抱琵琶半遮面。

(白居易《琵琶行》)

(5)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        。

  (《诗经·氓》)

(6)        ,孤舟一系故园心。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7)闲来垂钓碧溪上,          。

”  (李白《行路难》)

(8)      ,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14、【答案】

(1)佳木秀而繁阴

(2)积善成德(3)士不敢弯弓而报怨(4)千呼万唤始出来(5)秋以为期(6)丛菊两开他日泪(7)忽复乘舟梦日边(8)沧海月明珠有泪

五、(22分)

在沈从文先生墓前

龙良骅

(1)天空飘着小雨。

早春的雨,带着寒意,若雾,若烟,轻轻地来,像几声嫩嫩的鸟鸣,像几朵怯怯的蓓蕾。

(2)凤凰城的喧嚣留在了身后,沿着沱江边窄窄的石板路,按着路标的指引,我和妻子虔诚地前往听涛山寻找心中的圣地。

拜谒沈从文墓,这是萦绕在心中多年的愿望,现在终于有机会走近这位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大师灵魂栖息的地方了。

(3)听涛山既不高,也不陡,平平缓缓,多像沈从文先生平和的性格。

八十六级之字形的石级,湿漉漉的,象征先生走过的八十六个岁月。

路旁有一株红梅,正在寒风中悄然绽放,透露着春天的讯息。

而更多的树木,叶片凋谢,不免在料峭春寒中有一丝瑟缩。

但几丛翠竹挺拔着,几丛杂树斜生着,绿绿的枝叶,显示着盎然生机。

游人稀少,在我们的前面,只有一对年轻的情侣,手牵着手,静静地走着。

我们也尽量放轻脚步,怕打扰沈从文先生的安息。

(4)墓在山腰。

这应该是世界上最奇特的坟茔了吧?

坟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坟,沈从文先生的骨灰直接撒入山上的泥土中,这位自然之子最后彻底回归自然,与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了一起。

就如石级边的一块石碑上写的:

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

这是沈从文的表侄,大画家黄永玉送给他的。

从凤凰出发,沿着沅水流域,然后北京、上海、昆明,复又回到北京,这是他的人生轨迹,现在他回家了。

听涛山是幸运的,它容纳了蜚声海内外的一位士兵,一位作家,一位学者,一位“乡下人”。

(5)墓碑也是奇特的,一块粗糙的五彩石,正面写着几行小字: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这应该是先生自拟的墓志铭吧?

墓碑顶上,放置着一个小小的花环,花瓣上凝着水珠,有一点儿落寞。

而墓碑下,插着三炷香,香早燃尽,剩着几截竹签和一点点灰烬。

传统的和新潮的祭奠方式就这么巧妙地汇聚在一起了。

碑的后面,刻着沈从文小姨子张充和题的一句话:

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算是对其姐夫最深刻的理解,最恰当的评价。

走在我们前面的那位女孩儿,低头读着碑上的文字,她忽然一回头,乌黑的眸子一闪一闪,我的思维触电似地拼接起一些记忆的碎片:

渡船上的翠翠,守着碾房的三三,做着“女学生梦”的萧萧,橘子园里的夭夭……沈从文的作品明媚而忧伤,在现代作家行列里,他是独特的一位,他笔下的人物,特别是跟他一样的那些乡下人,都是自然之子,秉承着天命,在原野里花开花落,像水一样,按着命定的流向流淌。

(6)水,是理解沈从文的最佳途径。

他自己就曾经说过:

“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印象实在不少。

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

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

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

”沈从文是顽皮的逃学大王,枯燥的私塾和新式的学校都吸引不了他,他总是逃学去看河中的行船,船上的水手;看河岸的树木,林中的小鸟;看河边的小城,城中的针铺、伞铺、皮靴店、染坊、豆腐坊、冥器铺。

总之,想尽一切办法逃避书本,去和自然亲近,去日光下认识大千世界微妙的光、稀奇的色,以及万汇百物的动静。

哪怕是因逃学而被罚在孔夫子牌位前跪着,他脑中呈现出的,仍是河中的鳜鱼被钓起、风筝飞满天、黄鹂在山中歌呼、树上果实累累的情形。

他就这样读着一本小书,同时读着一本大书。

十四岁多一点,他就到地方的部队里当兵,那是当地大多数青年人的首选出路。

辗转在沅水流域,又从水里认识了船家、水手、兵士、妓女、商人。

直至二十岁,才脱下军装上岸,背着一卷小小的行李,孤身一人出现在北京车站的站台上,来读那本永远也读不尽的大书。

中国现代文学从此多了难得的水的灵气。

水的滋润,让沈从文的作品永远水气盈盈,他笔下的人物永远都那么健康丰满,处处闪耀着人性的美丽光辉。

(7)美国学者金介甫说,如果要为中国现代作家排座次,鲁迅是当然的第一,沈从文是名副其实的第二!

(8)想当年那些红极一时的作家都淹没在历史的风烟中,孤独的沈从文却成为了常青树,这莫非也是自然的法则?

沈从文曾说,他和他的读者都将老去。

其实,沈从文的读者确实在一批批老去,但他的作品则永葆生命力,新的读者也在不断涌现。

我相信,刚才和我们同来的那对年轻的情侣也一定是沈从文的崇拜者。

因为,他的作品有丰沛的水,源头是鲜活的。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第

(1)自然段以雨起笔,用嫩嫩的鸟鸣、怯怯的蓓蕾等生动地写出了早春细雨的特点,渲染了一种静谧的氛围。

B.沈从文的坟茔和墓碑都是奇特的,这说明他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其创作之路是一条异于常人的艰难探索之路。

C.文章写拜谒沈从文墓的那对年轻情侣并非闲笔,意在表明沈从文的作品在年轻一代的读者中也具有影响力。

D.作者从沈从文墓的特点联想到他的作品及其人生经历,坚信沈从文的作品会永恒,表达了心中的崇敬之情。

E.文中多处使用反问、借代、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精练准确,清新自然,具有诗情画意,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

15、答案:

BE(B、前后无因果关系,且“极富传奇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