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11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附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06920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11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校11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校11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校11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校11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校11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校11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校11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校11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校11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校11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校11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校11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校11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校11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附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11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附答案.docx

《校11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11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附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校11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附答案.docx

校11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附答案

浙江省宁波万里国际学校11-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

答卷时间:

90min满分:

100命题人:

张晓爽校对人:

陈建如

导试简表

本试卷考查要点

校本纲要目标

相关题号

化学用语

能依据守恒思想写出常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及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4,20,21

化学平衡

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焓变、熵变与反应的方向及化学平衡理论。

2,6,7,10

化学平衡理论的应用。

能用化学平衡理论解释常见的、典型的化学事实与现象。

8,,18,19,22

电离平衡和溶解平衡

理解电离理论,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与溶解平衡。

3,5,9,11,12,14,15,16

电化学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的基本原理。

1,17,21[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Na-23Al-27Cl-35.5Fe-56Cu-64

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

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在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原电池中,物质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在原电池中,电子由正极流向负极

C.在电解池中,物质在阴极发生氧化反应

D,在电解池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是阴极

2.已知化学反应2A(?

)+B(g)

2C(?

)达到平衡,当通过改变容器体积的方法增大压强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下列情况可能的是

A.A是气体,C是固体B.A、C均为气体

C.A、C均为固体D.A是固体,C是气体

3.为了除去氯化镁酸性溶液中的铁离子,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一种过量的试剂,过滤后再加入适量盐酸,这种试剂是

A.氨水B.氢氧化钠C.碳酸钠D.碱式碳酸镁

4.下列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A.H2CO3+H2O

H3O++HCO3-

B.HCO3-+H2O

OH-+H2CO3

C.HCO3-+OH-

H2O+CO32-

D.HCO3-+H2O

H3O++CO32-

5.在0.1mol·L-1氨水中加入少量的氯化铵晶体,则NH3·H2O的电离常数

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确定

6..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

P(g)+Q(g)

R(g)+S(g),下列说法中可以充分说明这一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P、Q、R、S的浓度相等

B.P、Q、R、S在密闭容器中共存

C.P、Q、R、S的浓度不再变化

D.用P的浓度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与用Q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相等

7.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增大压强能缩短碘化氢分解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B。

配制硫酸铁溶液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硫酸

C.往醋酸溶液中加碱溶液,使c(CH3COO-)增大

D.向水中加入酸可抑制水的电离

8.下列各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后,加压或降温都能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2NO2(g)

N2O4(g)ΔH<0

B.C(s)+CO2(g)

2CO(g)ΔH>0

C.N2(g)+3H2(g)

2NH3(g)ΔH<0

D.H2S(g)

H2(g)+S(s)ΔH>0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硫酸钡的水溶液几乎不导电,所以硫酸钡是弱电解质

B.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水溶液都能导电,所以二者都是电解质

C.氨气的水溶液可以导电,所以氨是电解质

D.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但它溶解的部分完全电离,所以氢氧化钙是强电解质

10.在t℃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

恒容时,温度升高,NO浓度减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K表达式中,c(SO3)指反应在该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浓度

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NO+SO3

NO2+SO2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Ksp(AgCl)=1.77×10-10,Ksp(Ag2CrO4)=1.12×10-12,可以推知AgCl的溶解度比Ag2CrO4的溶解度大

B.0.1mol·L-1的ZnCl2溶液中通入足量硫化氢气体,最终得不到ZnS沉淀。

是因为溶液中c(Zn2+)·c(S2-)<Ksp(ZnS)

C.向硫酸钡沉淀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沉淀发生转化,据此可推知碳酸钡的Ksp比硫酸钡的小

D.AgCl在10mL0.01mol·L-1的KCl溶液中比在20mL0.05mol·L-1的AgNO3溶液中溶解的质量少

12.常温下,若HA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后pH=7,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反应后HA溶液可能有剩余

B.生成物NaA的水溶液的pH可能小于7

C.HA溶液和NaOH溶液的体积可能不相等

D.HA溶液的c(H+)和NaOH溶液的c(OH-)可能不相等

13.关于下列各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表示H2与O2发生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则H2的燃烧热为483.6kJ·mol-l

B.乙表示恒温恒容条件下发生的可逆反应2NO2N2O4(g)中,各物质的浓度与其消耗速率之间的关系,其中交点A对应的状态为化学平衡状态

C.丙表示A、B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将A、B饱和溶液分别由t1℃升温至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B>A

D.丁表示常温下,稀释HA、HB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随加水量的变化,则同浓度的NaA溶液的pH小于NaB溶液

14.常温下,甲溶液由50mL0.1mol·L-1氨水(pH=11)和50mL水混合而成,乙溶液由50mL0.1mol·L-1氨水和50mL0.1mol·L-1NH4Cl溶液混合而成。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甲溶液的pH:

10<pH(甲)<11

B.乙溶液的pH:

7<pH(乙)<11

C.乙溶液中:

c(NH4+)+c(NH3·H2O)=c(Cl-)

D.甲、乙两溶液中分别加入0.2gNaOH后:

pH(甲)>pH(乙)

15.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关系正确的是

A。

将等物质的量的KHC2O4和H2C2O4溶于水配成溶液:

2c(K+)=c(HC2O4-)+c(H2C2O4)

B.pH相等的①NH4Cl、②(NH4)2SO4、③NH4HSO4三种溶液中,c(NH4+)大小:

①=②>③

C.0.1mol/LCH3COONa溶液与0.15mol·L-1HCl等体积混合:

c(Cl-)>c(H+)>c(Na+)>c(CH3COO-)>c(OH-)

D。

0.1mol·L-1的KHA溶液,其pH=10,c(K+)>c(A2-)>c(HA-)>c(OH-)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lmol·L-1醋酸钙溶液中,c(Ca2+)>c(CH3COO-)>c(OH-)>c(H+)

B.等体积等pH的NH4Cl溶液、盐酸,完全溶解少量且等同的锌粉,前者用时少

C.将nmolH2(g)、nmolI2(g)和2nmolH2(g)、2nmolI2(g)分别充入两个恒温恒容的容器中,平衡时H2的转化率前者小于后者

D.某物质的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10-amol·L-1,若a>7时,则该溶液的pH一定为14-a

17.1L某溶液中含有的离子如下表:

离子

Cu2+

Al3+

NO3—

Cl—

物质的量浓度(mol·L-1)

1

0.1

a

1

用惰性电极电解该溶液,当电路中有3mole-通过时(忽略电解时溶液体积的变化及电极产物可能存在的溶解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后溶液的pH=14B.a=0.3

C.阳极生成1.5molCl2D.阴极滴加酚酞会变红

18.对于可逆反应N2(g)+3H2(g)

2NH3(g);△H<0,下列研究目的和示意图相符的是

A

B

C

D

研究

目的

压强对反应的影响(P2>P1)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平衡体系增加N2的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图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6分)

19.(每空2分,共6分)现有可逆反应A(g)+B(g)

3C(g),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在不同的条件下,生成物C在反应混和物中的百分含量(C%)和反应时间的关系:

 

(1)若甲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有催化剂和无催化剂时的情况,则______曲线(填a或b)是表示有催化剂时的情况。

(2)若乙图中的a曲线表示200℃、b曲线表示100℃时的情况,则此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_______反应。

(填“放热”或“吸热”)

(3)若丙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不同压强下的情况,则____曲线(填a或b)是表示压强较大的情况。

20.(每空2分,共14分)工业合成氨与制备硝酸一般可连续生产,流程如下:

(1)工业生产时,制取氢气的一个反应为:

CO+H2O(g)CO2+H2。

t℃时,往1L密闭容器中充入0.2molCO和0.3mol水蒸气。

反应建立平衡后,体系中c(H2)=0.12mol·L-1。

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填计算结果)。

(2)合成塔中发生反应N2(g)+3H2(g)2NH3(g)△H<0。

下表为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由此可推知,表中T1300℃(填“>”、“<”或“=”)。

T/℃

T1

300

T2

K

1.00×107

2.45×105

1.88×103

(3)N2和H2在铁作催化剂作用下从145℃就开始反应,

不同温度下NH3的产率如图所示。

温度高于900℃时,

NH3产率下降的原因是。

(4)硝酸厂的尾气含有氮的氧化物,如果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将污染空气。

目前科学家探索利用燃料气体中的甲烷等将氮的氧化物还原为氮气和水,反应机理为:

CH4(g)+4NO2(g)=4NO(g)+CO2(g)+2H2O(g)△H=-574kJ·mol-1

CH4(g)+4NO(g)=2N2(g)+CO2(g)+2H2O(g)△H=-1160kJ·mol-1

则甲烷直接将NO2还原为N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5)氨气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一种单质和水,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科学家利用该反应的原理,设计成氨气--氧气燃料电池,则通入氨气的电极是:

(填“正极”或“负极”);

碱性条件下,该电极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21.(每空2分,共18分)铁及铁的化合物应用广泛,如FeCl3可用作催化剂、印刷电路铜板腐蚀剂和外伤止血剂等。

(1)写出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铜板的离子方程式          。

(2)若将

(1)中的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请在方框中画出原电池的装置图,标出正、负极,并写出电极反应式。

 

正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极反应          。

(3)腐蚀铜板后的混合溶液中,若Cu2+、Fe3+和Fe2+的浓度均为0.10mol·L-1,请参照下表给出的数据和药品,完成除去CuCl2溶液中Fe3+和Fe2+的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加入_________调节溶液的pH至3.2~4.7;

③过滤[除去Fe(OH)3]。

氢氧化物开始沉淀时的pH

氢氧化物沉淀完全时的pH

Fe3+

Fe2+

Cu2+

1.9

7.0

4.7

3.2

9.0

6.7

提供的药品:

Cl2  浓H2SO4  NaOH溶液  CuO   Cu

(4)某科研人员发现劣质不锈钢在酸中腐蚀缓慢,但在某些盐溶液中腐蚀现象明显。

请从上表提供的药品中选择两种(水可任选),设计最佳实验,验证劣质不锈钢易被腐蚀。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

劣质不锈钢腐蚀的实验现象:

                       。

22.(每空2分,共8分)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及含CrO42-的废水是常见的污染物,综合治理其污染是环境化学当前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1)硫酸生产中,SO2催化氧化生成SO3:

2SO2(g)+O2(g)

2SO3(g)。

某温度下,SO2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

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

K(A)K(B)(填“>”、“<”或“=”)

(2)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例如:

CH4(g)+4NO2(g)=4NO(g)+CO2(g)+2H2O(l);H=-574kJ/mol

CH4(g)+4NO(g)=2N2(g)+CO2(g)+2H2O(l);H=-1160kJ/mol

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________(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用NA表示),放出的热量为kJ。

(3)根据有关国家标准,含CrO42-的废水要经化学处理,使其浓度降至5.0×10-7mol·L-1以下才能排放。

含CrO42-的废水通常用沉淀法处理:

第一步:

加入可溶性钡盐生成BaCrO4沉淀[Ksp(BaCrO4)=1.2×10-10],

第二步:

再加入可溶性硫酸盐处理多余的Ba2+。

则加入可溶性钡盐后的废水中Ba2+的浓度应不小于mol·L-1,然后再进行后续处理方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座位号

班级姓名学号.

◎◎◎◎◎◎◎◎◎◎◎◎◎◎◎◎◎◎◎◎◎◎◎◎◎◎◎◎◎◎◎◎◎◎◎◎◎◎◎◎◎◎◎◎◎◎◎◎◎◎◎◎◎◎◎◎◎◎◎◎◎◎◎◎◎◎◎◎◎◎◎◎◎◎◎◎◎◎◎◎◎◎◎◎◎◎◎◎◎◎◎◎◎◎◎◎◎◎◎◎◎◎◎◎◎◎◎◎◎◎◎◎◎◎◎◎◎◎◎◎◎◎◎◎◎◎◎◎◎◎

……………………………密………………………………………封……………………………………线………………………………………………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化学答题卷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得分

答案

19.(每空2分,共6分)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

20.(每空2分,共14分)

(1)1

(2)<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每空2分,共1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图:

 

正极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极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每空2分,共8分)

(1)K(A)K(B)(填“>”、“<”或“=”);

(2)电子总数为______________,放出的热量为kJ;

(3)Ba2+的浓度应不小于mol·L-1。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化学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