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07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青岛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东省青岛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东省青岛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东省青岛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东省青岛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山东省青岛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山东省青岛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山东省青岛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山东省青岛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山东省青岛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山东省青岛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山东省青岛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山东省青岛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山东省青岛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山东省青岛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山东省青岛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山东省青岛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青岛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山东省青岛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青岛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青岛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②从“嫦娥工程”2004年立项至今仅3年多,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就以自己的勤劳、智

慧和严谨为中国航天事业了又一座新的里程碑。

③千里瀚海、万顷荒原、巍巍高山、茫茫苍穹,这样一些在时间上、在空间上浩

大的景物,往往可以成为与之直接对话的生命之灵。

A.勾画树起悠远B.勾勒竖起悠远

C.勾画竖起幽远D.勾勒树起幽远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来青旅游的人们走在滨海大道上,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街市和一片片拔地而起、气贯长虹的摩天大楼。

B.电视剧《闯关东》得到观众认可的重要原因是演员在表演中发挥了创造性,各行其是,出色地展示了老一辈山东人闯关东的血泪史。

C.这支股票自上市以来一路狂跌,势如破竹,近期股价虽有所反弹,但严峻的形势仍使股民备受煎熬。

D.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家长责无旁贷,教师纵然有三头六臂,也不能单独承担起这一关乎民族未来的重任。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当前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

价制度等,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B.中国经济已经保持了近30年的高速增长,今后一段时间还将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不

会减弱,仍将是全球投资者向往的地方。

C.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对政府机关的基本要求,不仅要在行为上落实更

要在理念上贯彻。

D.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

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

20世纪70年代,美国地质工作者在海洋中钻探时,发现了一种看上去像普通干冰的东西,当它从海底被捞上来后,那些“冰”很快就成为冒着气泡的泥水,而那些气泡却意外地被点着了,这些气泡就是甲烷。

据研究测试,这些像干冰一样的灰白色物质,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结晶形成的固态混合物。

目前的科研考察结果表明,它仅存在于海底或陆地冻土带内。

纯净的天然气水合物外观呈白色,形似冰雪,可以像固体酒精一样直接点燃,因此,人们通俗、形象地称其为“可燃冰”。

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可燃冰的能量密度非常高,一立方米可燃冰可以释放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

目前地球上可供人类开采的石油、煤炭等能源正在不断减少,许多国家正在寻找新的替代能源,可燃冰的发现立即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些国家相继把可燃冰作为后续能源进行开发研究,对可燃冰的科学考察取得可喜成绩。

美国、日本等国家先后在海底获得了可燃冰实物样品,而加拿大在冻土带内找到了可燃冰。

综合考察表明,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巨大。

据保守估算,世界上天然气水合物所含的有机碳的总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的2倍。

特别是天然气水合物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后几乎没有污染,是一种绿色的新型能源。

从其储量之大、分布范围之广和应用前景之好来看,它是石油、天然气、煤等传统能源之后最佳的接替能源。

可燃冰点燃了人类21世纪能源利用的希望之光。

但是要触到这束希望之光并不容易。

有关研究成果表明,可燃冰形成的必要条件是低温和高压,因而它主要存在于冻土层和海底大陆坡中,需要特殊温度和压力条件。

这使人们采集可燃冰的实物样品十分困难,不仅需要高投资,还需要游泳航海、地质钻探、样品取存等方面的高技术和先进设备。

可燃冰的开发利用更是世界性难题。

科学家指出,开发可燃冰非常危险。

由于气水合物是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80%、二氧化碳20%,一旦脱离地下和海底,气化造成的“温室效应”十分严重;

且开采时还有可能导致海床崩塌使甲烷大量释放,释放过程中一旦失控,难免酿成灾难。

因此有人认为可燃冰成为新能源只是人类的一个希望,在今后几十年内,它还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选自《新华文摘》2007年第16期)

6.从原文看,下列对“可燃冰”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燃冰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地质工作者在海洋中钻探时发现的。

B.可燃冰是一种固态混合物,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结晶形成的。

C.可燃冰仅存在于海底大陆坡或陆地冻土带内,其他地方不可能存在。

D.可燃冰的外观呈白色,形似冰雪,含有甲烷,可以直接点燃。

7.下列不能作为“可燃冰点燃了人类21世纪能源利用的希望之光”根据的一项是

A.可燃冰的能量密度非常高,一立方米可燃冰可以释放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

B.地球上可供人类使用的能源不断减少,引起人们对可燃冰的关注。

C.世界上可燃冰中的有机碳的总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的2倍。

D.可燃冰储量大,分布广,应用前景好,它是传统能源之后最佳的接替能源。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目前,很多国家已开始对可燃冰进行开发研究,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先后在海底、冻土带内获得了可燃冰实物样品。

B.因为采集可燃冰需要高投资,还需要游泳航海、地质钻探、样品取存等方面的高技术和先进设备,所以人们得到实物样品十分困难。

C.可燃冰的开采是世界性的难题,如果可燃冰脱离地下和海底,气化造成的“温室效应”就会十分严重。

D.开采可燃冰会导致海床崩塌使甲烷大量释放,释放过程中一旦失控,难免酿成灾难,由此可见,在海底开采可燃冰是十分危险的。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永乐二年选宫僚,以士奇为左中允。

五年进左谕德。

士奇奉职甚谨,私居不言公事,虽至亲厚不得闻。

在帝前举止恭慎,善应对,言事辄中。

时藩司守令来朝,尚书李庆建议发军伍余马给有司,岁课其驹。

士奇曰:

“朝廷擢贤授官,乃使牧马,是贵畜而贱士也,何以示天下后世?

”帝许中旨罢之,已而寂然。

士奇复力言,又不报。

有顷,帝御思善门,召士奇谓曰:

“朕向者岂真忘之?

闻吕震、李庆辈皆不喜卿,朕念卿孤立,恐为所伤,不欲因言罢耳,今有辞矣。

”手出陕西按察使陈智言养马不便疏,使草敕行之。

士奇顿首谢。

群臣习朝正旦仪,吕震请用乐。

士奇与黄淮疏止,未报。

士奇复奏,待庭中至夜漏十刻,报可。

越日,帝召谓曰:

“震每事误朕,非卿等言,悔无及。

”命兼兵部尚书,并食三禄。

士奇辞尚书禄。

或有言大理卿虞谦言事不密,帝怒,降一官。

士奇为白其罔,得复秩。

又大理少卿弋谦以言事得罪,士奇曰:

“谦应诏陈言,若加之罪,则群臣自此结舌矣。

”帝立进谦副都御史,而下敕引过。

帝以四方屡水旱,召士奇议下诏宽恤,免灾伤租税及官马亏额者。

士奇因请并免逋赋、薪刍钱,减官田额,理冤滞,汰工役,以广德意。

民大悦。

逾二年,帝谓士奇曰:

“恤民诏下已久,今更有可恤者乎?

”士奇曰:

“前诏减官田租,户部征如故。

”帝怫然曰:

“今首行之。

废格者论如法。

”士奇复请抚逃民,察墨吏,举文学武勇之士,令极刑家子孙皆得仕进。

又请廷臣三品以上及二司官,各举所知,备方面郡守选,皆报可。

当时是,帝励精图治,士奇等同心辅佐,海内号为治平。

(节选自《明史·

杨士奇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岁课其驹课:

征收

B.今有辞矣辞:

推辞

C.士奇与黄淮疏止,未报报:

给回信,答复

D.帝怫然曰怫:

愤怒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恐为所伤/海内号为治平

B.朕向者岂真忘之/废格者论如法

C.帝许中旨罢之/今首行之

D.不欲因言罢耳/士奇因请并免逋赋、薪刍钱

11.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体现杨士奇“正直”品格的一组是

①在帝前举止恭慎,善应对②群臣习朝正旦仪,吕震请用乐。

士奇与黄淮疏止 

③士奇为白其罔④前诏减官田租,户部征如故

⑤士奇顿首谢⑥帝励精图治,士奇等同心辅佐

A.①③⑤B.②③④C.②④⑥D.①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士奇为官严谨,在家中从不言公事,公私分明,界限清楚,这是他自我约束的一种表现,也是作为良吏好官的一种修养。

B.皇上没有当场采纳杨士奇提出的反对地方官养马的建议,后来有人提出同样的建议后,才起草实行,这是为了保护杨士奇不受伤害。

C.杨士奇为江山社稷着想,对不利于朝廷的事情坚决反对,却遭到了很多人的诬陷中伤,还受到了降一级官职的处罚。

D.杨士奇在治理国家方面也显示了不凡的才能,他提议从多渠道为国家选拔人才,并辅佐皇上使国家长治久安。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朝廷擢贤授官,乃使牧马,是贵畜而贱士也,何以示天下后世?

(4分)

②帝以四方屡水旱,召士奇议下诏宽恤,免灾伤租税及官马亏额者。

(3分)

③士奇复请抚逃民,察墨吏,举文学武勇之士,令极刑家子孙皆得仕进。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

多景楼

曾巩

欲收嘉景此楼中,徙倚阑干四望通。

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

一川钟呗淮南月,万里帆樯海外风。

老去衣襟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

【注】冥鸿,指飞入远天的鸿雁。

①这首诗的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一幅图景?

请简要分析。

②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个小题)(6分)

①,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

呜呼!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苏洵《六国论》)

②不以规矩,。

(《孟子》)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

③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④此去经年,。

(柳永《雨霖铃》)

梅须逊雪三分白,。

(卢梅坡《雪梅》)

五、(12分)

16.下面这则新闻报道向读者披露了两条重要的信息。

请概括出这两条信息。

(每条不超过20个字)(4分)

据介绍,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正在共同拟定有关塑料袋有偿使用的办法,但有偿使用理论上并不会给消费者增加新的费用负担。

因为现在商场和超市的塑料袋收费实际上已经计入商品的成本里面去了,如果把它变隐性的为显性的,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由消费者来付这个费用。

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现在我国每年用于商品包装的塑料袋总量约为160万吨。

据测算,生产1吨塑料需要耗3吨石油,那么一年仅塑料袋就需要将近480万吨石油,相当于我国去年石油消费量近1.5%。

限制超薄塑料袋生产使用以后,塑料袋使用总量将会大大减少。

17.请你为下面的两条新闻之间设计一段承上启下的话,要求衔接自然,转换巧妙。

(不超过40个字)(4分)

中新社香港10月5日电英国《泰晤士报》刊登最新全球百所大学榜,亚洲排名最高的是北京大学,全球排名第十四位,香港大学则排名第三十三,上升了八位。

中新网l0月6日电据《齐鲁晚报》报道,4日15:

20,济宁市区正在建设的兴唐金茂大厦建筑工地发生火灾,到当天17时大火被全部扑灭。

根据济宁有关部门通报,目前,这起事故已造成1人死亡,35人受伤,其中严重烧伤的有l0人左右。

18.下面一段文字中部分短语和句子语序不当,请作调整。

(字数不得增减)(4分)

辛弃疾,名弃疾,但从他使枪舞剑的勃勃英姿和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看,是没有什么疾病的。

辛弃疾在《摸鱼儿》中写春色,写相思,写美人,但古往今来没有谁能像他这样借美人反映现实,委婉地将春色化入政治,从而深刻贴近地寓意国事,评论正邪。

六、(18分)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

(一)

(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

(18分)

高原与民歌

刘志成

①没有葱葱茏茏的山,没有清清澈澈的河,也没有啁啾的鸟鸣和自由自在的牧马,只有那荒原,茫茫苍苍,散漫而无度。

唯一有生机的是那些点缀在苍凉中零星的枯柳、疏落的人家,还有经年少水的内流河了。

②这就是我的陕北高原,赋予我坚强、痴气、真性情与灵泉涌动的生命厚土。

那座座光秃而苦焦的丘梁,那令人心酸眼涩的苦难的生存环境,激起了高原人发自心底的吼喊,那宛若军帐中的巾帼花木兰般美且刚烈的酒曲和荡人心魂的野不溜溜的山曲,构成了陕北人精神的根基和陕北的浩瀚史诗。

如果没有这些质朴无华的“音乐文学”,陕北高原浑厚的生命况味就会顿失光色,陕北人在精神田园里的耕耘就会付出更多的眼泪和心血。

③陕北民歌用它们史诗般的思索和记忆,在高亢而又飘逸的乐音中化作高原风,世世代代、年年月月、时时刻刻,搂抱着陕北破碎的山梁,梳理着陕北的沟沟岔岔,把陕北的叹惜与陕北的雄沉,刻在了陕北人的额头和心里。

④但当我又一次走向陕北的山山峁峁,我发现陕北人的苦难在商品经济的炽热气焰中已走向了冷落。

历经了大艰难与大悲凉的陕北民歌最自由的飘弋和最响亮的吼唱也同这个世界越来越格格不入。

面对现实的物欲横流,它作着最后的挣扎,它当初随苦难滋生,现在也正悲哀无奈地随苦难远去,渐渐荒落。

⑤面对陕北民歌里的爱情和理想风一样的远逝,我在疼痛中作出决定——抢救那些已临消逝的音符。

在三年多痴迷的搜集中,那望不到头的山梁,时常令我热泪盈眶地看不够。

但是而今疲于捞钱的人群中,还有谁向陕北民歌这朵艺术之花做最后的瞩望和持守呢?

⑥几年后的一个春天,我去了陕北红碱淖湖。

我的目光和那静静地躺在毛乌素沙漠怀抱里的幽蓝的湖水,和那湖畔沙梁上鸡蛋清一样嫩的绿相遇的一瞬间,我的灵魂里涌起了一股难言的感动。

风中一缕激情悠远的歌声也袅袅飘来,事前毫无准备的我一下子陷入了那种好久找不到的激动:

“郎在丘上放牛羊,姐在河边洗衣裳。

郎望姐,姐望郎,牛羊跑上打麦场,搓板打在脸盆上。

⑦歌声是沙丘中植树造林的人唱的,在明净的天底下,显得那样地悠远,明快,那样地深情、激越。

我的心波动在歌声里,眼前的湖水也在宁静中悠然颤动起来。

⑧我一下子拔开了一直困扰着我的陕北民歌在历史与现实里的迷雾:

在陕北的民族交融中,在陕北的驻军移民中,为了生存的陕北人,贪婪的眼睛对准了这块远古时期曾是“气候温和湿润、森林茂密、河流湖泊星罗棋布”的土地,肆意盲目地伐林、开荒。

在远古疼痛的信息里,山荒秃了,河流干涸了,气候也干燥少雨了。

恶劣的环境渗进了陕北民歌的骨骼,它凝重、悲怆、荒凉的基因,从此在压抑、贫困的陕北人心头扎下了根,顺着时间的甬道,在陕北人的悲欢离合里蔓延、荡漾了下来。

而今,当陕北人挺起腰杆,告别了“苦难”时,陕北的土窑洞逐渐成为历史的经典,搬进了宽畅明亮高楼的他们心情舒畅,流淌着凄美、哀怨、痛楚的陕北民歌随风远逝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认识到祖先破坏了生存环境的同时也为自已酿制了充满血色的荒凉人生的陕北后辈们,把一株株树带进了春天,开始营造一个绿色的梦。

梦在民歌中飞翔。

我们不难想到,当陕北在子息们的手中还原了远古时的林密草茂、水沛土肥时,陕北定会成为世界的一个经济腾飞的窗口,陕北民歌也定会发生质的变化。

尽管内容我们猜测不出,但调子准像“江南可采莲”那种走进历史的经典一样明朗起来。

⑨眺望着目力所及的地方,大地与蓝天融汇成绿意茫茫的一片,行走在高原的我,幸福在一束明净辽远的光芒里…… 

 

(节选自2007年第2期《散文选刊》,有删改)

19.解释下列语句在文中的含义。

①浑厚的生命况味②梦在民歌中飞翔

20.文章中的陕北高原和陕北民歌有着怎样的关系?

(6分)

21.最后一段中,作者感到“幸福”的原因有哪些?

22.近年来许多人呼吁抢救传统民间艺术并付诸行动,本文作者就曾抢救过陕北民歌。

你认为这种行动有必要吗?

请简述理由。

(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

中国民间组织员工福利状况调查

2006年12月,我国正式注册的民间组织接近32万家,从业人员300万。

到今年10月31日,民间组织专职人员已达425万。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基金会工作人员使用的都是国家行政或事业编制,经费由政府下发。

1991年后,才开始逐步使用社会团体编制。

现在有的基金会尽管使用事业编制,但其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福利也全部由基金会自行承担,如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有21名专职工作人员,虽然工作人员的编制问题即将申请下来,但管理上依然采用劳动合同制,所有员工福利均由基金会自己承担。

民间组织的特点是民间性、自愿性、公益性和非盈利性,我国民间组织有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等。

按照国际规则,国际上的民间组织(NGO)工作人员一般都是由志愿者发展而来的,慢慢过渡到全职人员,从业人员的福利和保险一般是社会统一负担,其本身参与NGO工作的志愿特点比较明显,不存在经济上的后顾之忧,也就是说,并不把在NGO从业当成“饭碗”来看待。

国内的民间组织发展与国际NGO有很大不同,社会各层面都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到民间组织就业,并称这为“非主流就业”,从业者也把这种就业当成谋求自身利益和发展的途径,这就有悖于公益组织的志愿特性。

尽管一些基金会希望人们不要把志愿工作作为谋生的手段,但客观上,许多人还是把为基金会工作作为谋生的手段,为基金会工作获得的补贴是他们惟一经济来源。

在现在劳动力相对过剩的情况下,许多人为了找到一份工作,无奈之下放弃应有的权利。

他们为民间组织工作,却没有正式的编制、没有社会保险和公积金,甚至一部分人没有劳动合同。

根据北京市社团编制处处长殷邯雪向《公益时报》提供的数据计算,北京平均每个社团仅有0.62个编制,也就是说北京的大部分民间组织工作人员没有编制。

有一个助学项目办公室,有工作人员13个。

这13人中,正式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只有5人,一半以上的工作人员都是非正式员工。

  殷邯雪表示,民间组织不为员工申请编制的主要原因是出于成本的考虑:

给员工申请编制,就得为他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这样机构本来紧张的经费支出就更高了。

我国民间组织尚处于发展的起始阶段,国家层面对于民间组织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政策也并不明确。

民间组织工作人员管理不规范的现状,与民间组织自身发展程度紧密相连,特别是该机构的经济状况。

“当然也不排除一些组织,自身有能力承担相关费用,但就是不给工作人员应有的待遇。

”殷邯雪说。

给正式编制就要付出相应成本,而与此对应的是,民间组织又是大量需要工作人员的。

正如殷邯雪所说,非营利组织的生命力就是做活动和项目,人员充足,项目活动做得好,社会效益好,才能吸引更多的捐赠。

“公益组织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险成本不应该由公益组织自己来承担。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绩效评估研究室副主任袁娟在接受《公益时报》采访时说。

而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刘培锋则认为,如果一个人与一个机构,形成事实劳动关系,那么该机构就应该为这个人缴纳相应的保险。

  袁娟表示,民间组织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有赖于全民保障制度的建立,社会保障的全覆盖不应该遗漏民间组织工作领域。

政府已经看到了公益性民间组织的特殊性,民政部已经设立了促进民间组织发展的专项基金,部分地方政府更是走在培育民间组织发展的前沿,主动用政府财政补贴民间组织在现有人力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全力保障从业人员利益。

“这是一个好的方向。

”袁娟说,“民间组织从业人员的社保问题也应该纳入政府采购服务的资金中,毕竟,尽可能减少民间组织善款的内耗,充分发挥公益性特点,才是民间组织走向壮大的出路。

(节选自2007年12月18日《公益时报》)

19.国内与国外民间组织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0.国内民间组织员工福利得不到保障的原因有哪些?

21.举例法是新闻调查常用的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几个例子?

其作用是什么?

22.对于“民间组织员工社会保险是否应该由民间组织自己承担”这个问题,袁娟和刘培锋有不同的观点。

你支持谁的观点?

请说明理由。

七、(60分)

23.请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作文。

(60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名年轻人到智慧老人的城堡那里寻找“幸福”的秘诀。

智慧老人叫他拿起一个汤匙,盛两滴油,然后到城堡各处走动。

他嘱咐年轻人绝不能漏掉一滴油。

年轻人回来后,老人一看,果然一滴油都没有漏掉。

但是,他问年轻人都看到了些什么,年轻人却说什么印象都没有。

老人叫他再走一遍,这次留意城堡内的一草一木。

年轻人回来后,对四处所见汇报得很详细,可匙中的油却一滴不剩。

这时智慧老人对他说:

“真正的幸福在于你可以看遍全世界,但却永远不能忘记你手上的两滴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作任何事情或作任何决定,要考虑到在不同方面求取平衡,千万别让自己陷于盲目的追逐潮流之中,以至于迷失自己,错过人生美好的事物。

要求:

①自拟题目。

②自定立意。

③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

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二)请以“情感是一种财富”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青岛市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一、(每题3分,15分)1.B2.C3.A4.D5.D

二、(每题3分,9分)6.C7.B8.C

三、(每题3分,12分)9.B10.C11.B12.C

四、(24分)13.(10分)

①朝廷选举贤能的人授给官职,却让他们养马,是看重畜生而轻视士人,这怎么能够向天下和后世交待呢?

(4分,每一句1分,翻译错误一处,该句不得分)

②皇帝因为各地屡遭水旱灾害,召杨士奇讨论下达诏令宽免体恤百姓,免除遭受灾害损失地区的租税和养官马亏欠的钱额。

(3分,每一句1分,翻译错误一处,该句不得分)

③杨士奇又请求安抚逃亡的百姓,查处贪官污吏,推举有文才、精通武艺而又勇敢的士人,让被判死罪的人家的子孙可以做官。

14.(8分)

①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山川掩映的壮丽图景。

(2分)云气和水光弥漫(交汇)之处,浮现出碧瓦红楼(1分);

红色的晚霞、青色的山峦相互映照(映衬),浸染远处的天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