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上语文1《观潮》优质精品课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07844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四上语文1《观潮》优质精品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版四上语文1《观潮》优质精品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版四上语文1《观潮》优质精品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部编版四上语文1《观潮》优质精品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部编版四上语文1《观潮》优质精品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部编版四上语文1《观潮》优质精品课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部编版四上语文1《观潮》优质精品课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部编版四上语文1《观潮》优质精品课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部编版四上语文1《观潮》优质精品课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四上语文1《观潮》优质精品课教案.docx

《部编版四上语文1《观潮》优质精品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上语文1《观潮》优质精品课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四上语文1《观潮》优质精品课教案.docx

部编版四上语文1《观潮》优质精品课教案

1观潮

 

[教材分析]

《观潮》这篇文章是国家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文。

作者向我们描绘了浙江省海宁盐官镇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课文结构清楚,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和潮过后的顺序和大潮声、形由远及近的变化介绍了钱塘江大潮气势磅礴的景象,使人读后不禁发出感叹“钱塘江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

作者还介绍了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从侧面表现了钱塘江大潮之奇。

选编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奇妙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是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通过重点语句段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会写“奇观、农历”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4.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5.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的描写顺序。

2.能边读边想象画面,想象江潮的声音、样子,从而感受钱塘江的壮美。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重点)

4.初步了解诗歌《浪淘沙》(其七)的意思。

一、激趣导入,释题,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出示任务:

默读单元导读的两段话,借助背景图,思考:

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课文?

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

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2.课件出示单元导读,反馈指导。

3.师小结: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自然之美的课文,这些课文写到自然的现象、景象,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不一样的美。

学习时,要一边读描写的句段一边在脑海中展开想象,把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这些描写表现出的意境,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

习作是“推荐一个好地方”,要把“好”,即推荐的理由写清楚,让同学有去游玩的兴趣。

(二)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1.导语:

那么,我们就进入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的学习,看看课文向我们展现的是一个什么自然景象,好吗?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释题。

提问:

题目“观潮”是什么意思?

[“观潮”是观看潮水(或大潮)的意思]。

根据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课文要表现的是哪种自然现象的美呢?

[课文要表现的是潮水(或大潮)这种自然现象的美。

3.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通过课题,我们知道课文写的是作者观看潮水的事情,那么,作者观看的是哪里的潮水?

向我们展现的是怎样的潮水?

表现了这潮水的什么美呢?

等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课文内容,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品读有关的语句就能知道了。

二、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大意

(一)指导预习

1.出示预习任务。

(1)读课文,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2)思考以下问题:

课文写了谁观潮?

什么时候,在哪里观潮?

观的是什么潮?

然后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2.反馈指导:

字词。

(1)课件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

先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再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精准指导。

预设:

“昂”“鼎”“崩”。

(2)课件出示会写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词,复习认读。

3.反馈指导:

朗读。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确、读通顺了。

4.反馈预习指导:

粗知课文大意。

(采用理解中读,读中理解的策略进行。

预设:

问题1:

课文写了我们观潮。

问题2:

农历八月十八这天,在海宁市盐官镇海塘大堤上观潮。

问题3:

观的是钱塘江大潮。

课文大意:

农历八月十八这天,我们在海宁市盐官镇海塘大堤上观钱塘江大潮。

5.师小结:

同学们做得真好。

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学习,通过梳理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看看“我们”观看到的是怎样的钱塘江大潮。

三、梳理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揣摩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一)梳理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任务:

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从哪里到哪里是具体写“我们”观潮的,做上记号。

2.反馈指导。

预设:

从“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到结尾是具体写“我们”观潮的。

3.导语:

那么,课文的第1自然段就是一个部分了。

这个部分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呢?

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

出示任务:

有感情地朗读这个部分,想一想,“奇观”是什么意思?

“天下奇观”又是什么意思?

这个部分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

预设:

奇观:

奇特的、难见到的事物或景象;天下奇观:

世界上奇特的、难见到的事物或景象。

作用:

(1)总括了钱塘江大潮的特点;

(2)点明“我们”所观的潮是钱塘江大潮,同时说明吸引“我们”观潮的原因。

(板书:

天下奇观)

5.导语:

那么,课文接着写了哪些内容来说明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呢?

出示任务:

默读课文具体写“我们”观潮的部分,想一想,这个部分的内容具体写了哪三个主要意思,用“‖”把它划分为三个部分,并概括出它们的主要意思。

6.反馈指导。

(采用读中汇报、汇报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部分1:

第2自然段。

大意:

农历八月十八一早,我们来到海塘大堤观潮。

那时江面很平静。

(板书:

江面平静)

部分2:

第3、4自然段。

大意:

午后一点左右,两丈多高的潮头随着山崩地裂的声响飞奔而来。

(板书:

两丈多高山崩地裂)

部分3:

第5自然段。

大意:

潮头过后,江水涨了两丈来高。

(板书:

两丈来高)

(二)揣摩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1.导语:

那么,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呢?

2.出示任务:

借助板书,同桌讨论: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预设:

课文先写“潮来前”,接着写“潮来时”,最后写“潮去后”,课文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四、了解《浪淘沙》意思

(一)自学质疑

1.导语:

钱塘江大潮天下之奇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七),就用了28个字的一首七绝,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潮涨潮落的壮美景象。

我们一起来学学。

出示任务:

借助拼音朗读诗歌《浪淘沙》(其七);结合生活体验和课文,想一想每个诗句的意思,有不理解的词语在下面做个记号,然后向同学或老师提问解决。

2.反馈指导。

(1)检查朗读,以通顺、流利为标准评价指导。

(2)质疑。

先汇报同桌互助解决的词语,再提出还没能解决的词语。

预设:

吼地:

惊天吼地;触:

撞击;须臾:

一会儿,很快的意思;海门:

江海汇合之处。

(二)说说诗句意思

1.出示任务:

朗读《浪淘沙》(其七),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反馈指导。

(农历八月的钱塘江潮水涌来,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数丈高的浪头拍向岸边的山石,又反弹回来。

片刻之间,潮水便向大海退去,但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却留了下来,就像雪堆一样洁白无瑕。

3.师小结:

我们读懂诗句的意思,也就了解了诗的内容。

那么,我们的课文中有哪些句子是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呢?

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重点)

2.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难点)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2.提问:

[出示《浪淘沙》(其七)]谁能说说每个诗句的意思呢。

二、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熟读成诵,想象说话,交流感悟

(一)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1.出示任务:

[课件出示《浪淘沙》(其七)]朗读课文,然后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与诗第一、二句内容相关的句子: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第4自然段全部句子;第5自然段全部句子。

(二)熟读成诵,想象说话

1.出示任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3~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看看这三个自然段给我们描绘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几个画面,各是什么画面,分别是哪些句子描绘的?

(个体学习,四人小组交流。

2.反馈指导。

(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1)这三个自然段给我们描绘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四个画面。

(2)这四个画面分别是:

①潮头将来的画面;句子:

午后一点左右,……好像闷雷滚动。

过了一会儿,……出现了一条白线。

(指导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②潮头涌来的画面;句子:

第4自然段的内容。

(指导感情朗读。

③潮头过后余波涌来的画面;句子:

第5自然段第1句的内容。

(指导感情朗读。

④潮水完全过后的画面;句子:

第5自然段第2、3句的内容。

(指导感情朗读。

3.出示任务:

在这四个画面里,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画面?

用自己的话和课文的句子说说你想象到的这个画面。

注意内容符合原意,语句通顺连贯。

4.反馈指导。

指名两三个学生说,用以上两个标准以及有没有用上自己的话评议;评议后个体根据评议再练说,再反馈指导。

(三)交流感悟。

1.出示任务:

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想一想:

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什么样深刻的印象?

这个自然段写了钱塘江大潮的什么给你留下了这样深刻的印象?

尝试用有关的句子说一说。

(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

2.反馈指导。

(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深刻印象:

气势宏伟非凡,景象雄伟壮丽;写了钱塘江大潮潮头的样子和潮水山崩地裂的声音;样子的句子:

再近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声音的句子:

那声音如同……震得颤动起来。

3.出示任务:

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想一想,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气势宏伟非凡、景象雄伟壮丽的,用实心圆点标记出来。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

词语:

“横贯江面”的“横贯”;“白浪翻滚”的“翻滚”;“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的“两丈多高”(提示:

一丈约等于3.33米);“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山崩地裂”;“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5.出示任务:

同桌互相检查背诵第4自然段。

教师再进行反馈指导。

三、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成因

1.出示任务:

默读“资料袋”,结合“资料袋”的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钱塘江大潮形成气势宏伟非凡、景象雄伟壮丽的原因。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出示“资料袋”,学生读插图说话)能把“资料袋”的意思说清楚便可。

四、写字教学

(一)字形教学

1.课件出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察字形,思考容易与学过的哪个字混淆,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

指名说并板书,然后读一读,如“潮”与“朝”,“据”与“剧”,“堤”与“提”。

4.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

点拨:

“滚”,右边的“衣”字中间是个“公”字,但第二笔是点;“顿”,第四笔是竖提。

(二)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的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

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再写两个。

[教学板书]

1观潮

一、天下奇观

二、江面平静(潮来前)

三、两丈多高(潮来时)

山崩地裂的声音

四、两丈来高样子:

横贯翻滚(潮去后)

出现白线

飞奔而来

风号浪吼

[教学反思]

《观潮》一文是本册书中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我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语,明确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

紧接着,我以指导学生预习的方式,了解课文大意,揣摩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顺应新部编教材的编排,我以课后习题中的古诗《浪淘沙》(其七)为切入点,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想象说话,落实本课“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的语文要素,顺利完成了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的双线教学要求,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美中不足的是,由于学生地理知识储备不足,在结合“资料袋”说钱塘江大潮的成因时,只有少数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