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专业技术设计书内容及实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08215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绘专业技术设计书内容及实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测绘专业技术设计书内容及实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测绘专业技术设计书内容及实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测绘专业技术设计书内容及实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测绘专业技术设计书内容及实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测绘专业技术设计书内容及实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测绘专业技术设计书内容及实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测绘专业技术设计书内容及实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测绘专业技术设计书内容及实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测绘专业技术设计书内容及实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测绘专业技术设计书内容及实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测绘专业技术设计书内容及实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测绘专业技术设计书内容及实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绘专业技术设计书内容及实例.docx

《测绘专业技术设计书内容及实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绘专业技术设计书内容及实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测绘专业技术设计书内容及实例.docx

测绘专业技术设计书内容及实例

测绘专业技术设计书内容及实例

根据测绘行业标准《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要求,为测绘项目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保证测绘成果(或产品)符合技术标准和满足顾客要求,并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每个测绘项目作业前都应进行技术设计。

一、测绘技术设计分类

测绘技术设计分为项目设计和专业技术设计。

项目设计是对测绘项目进行的综合性整体设计,一般由承担项目的法人单位负责编写。

专业技术设计是对测绘专业活动的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它是在项目设计基础上,按照测绘活动内容进行的具体设计,是指导测绘生产的主要技术依据,专业技术设计一般由具体承担相应测绘专业任务的法人单位负责编写。

对于工作量较小的项目,可根据需要将项目设计和专业技术设计合并为项目设计。

二、测绘专业技术设计内容

专业技术设计书的内容通常包括概述、测区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情况、引用文件、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技术设计方案等部分。

1、概述

主要说明任务的来源、目的、任务量、测区范围和作业内容、行政隶属以及完成期限等任务基本情况。

2、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情况

1)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应根据不同专业测绘任务的具体内容和特别,特别需要说明与测绘作业有关的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2)已有资料情况

主要说明已有资料的数量、形式、主要质量情况(包括已有资料的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等)和评价、说明已有资料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

3、引用文件

说明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过程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者其他技术文件,文件一经引用,例构成专业技术设计书设计内容的一部分。

4、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根据具体成果(或产品),规定其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一般包括成果(或产品)类型及形式、坐标系统、高程基准、时间系统、比例尺、分带、投影方法、分幅编号及其空间单元,数据基本内容、数据格式、数据精度以及其他技术指标等。

5、设计方案

具体内容应根据各专业测绘活动的内容和特点确定。

设计方案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硬件、软件环境及其要求:

规定作业所需的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对作业所需的数据处理、存储、传输等设备的要求;规定对专业应用软件的要求和其他软、硬件配置方面需特别规定的要求。

(2)作业的技术路线或流程。

(3)各工序的作业方法、技术指标和要求。

(4)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环节和产品质量检查的主要要求。

(5)数据安全、备份或者其他特殊的技术要求。

(6)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

(7)有关附录,包括设计附图、附表和其他有关内容。

案例范本:

注:

1.本案例所涉及省市县区、街道及地块名均为虚构。

2.本案例仅供学习参考,不作其他用途。

 

XXXXXXX1:

500数字化地形图

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

 

审批意见:

总工程师:

年月日

审批人(签章):

主要负责人:

年月日

批准单位:

申报单位:

 

XX市XXXXXXX勘测研究院

201X年XX月

XX省XX市XXX1:

500数字化地形图

测绘技术设计书

为满足XXXXXX规划建设的需要,受XXXX(委托单位名称)的委托,我院承担了XXXXX(具体项目地块名称)1:

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任务。

为保质保量按期完成该项目,特制定本设计书,望在作业过程中认真执行。

一、概述

1.1测区概况

XXXXX位于XX市XXXXX及其周围区域,隶属XX市XX区。

测区位于东经110°20′~110°25′和北纬19°50′~19°52′之间。

测区内主要有XXXXX、XXXXX、XXXXX等住宅小区,测区地势平坦,平均海拔为XX米,交通便利,通视良好。

本次作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由甲方指定范围内约XXX平方公里的1:

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

1.2测区已有成果资料的分析与利用

1.2.1控制资料

测区内有XX市XXXX局于XXXX年XX月测量的XX个一级图根导线点,其点名为E002、E015、E007,其坐标系为:

XXXXXX坐标系;高程系为:

1985国家高程基准。

成果如下:

点号

纵坐标(X)

横坐标(Y)

高程(H)

备注

E002

214205.123

40199901.491

3.638

钢钉

E015

214210.456

40200002.911

3.978

钢钉

E007

214250.789

41314521.517

3.726

钢钉

注:

上表单位为米。

经实地踏勘,上述3个一级图根导线点标志均完好,经检测其成果可靠。

鉴于本次测绘面积较小,因此将上述三点作为起算点发展二级图根用于测图。

1.2.2地形资料

有甲方提供的覆盖测区的1:

500航片,可用于图根选点和安排生产;有XX市XXXX局提供的XXXXX,按照其提供坐标准确标绘在本次所测绘地形图上。

1.3作业依据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2)《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2010)

(3)《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4)《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2010)

(5)《1:

5001:

10001:

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14912-2005);

(6)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式《第1部分:

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7)《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

(8)《XX市XXXXX1:

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1.4坐标和高程系统

1.4.1坐标系统

坐标系统采用XXXXX坐标系。

1.4.2高程系统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1.4.3基本等高距

基本等高距为1.0米。

1.5拟投入设备及人员:

本次作业计划拟投入四个作业组,人员包括:

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2人,助理工程师5人,技术工人7人。

计划投入的设备有:

天宝GPS(R6)卫星接收机4台套,拓普康全站仪4台套;联想笔记本电脑4台;数据备份硬盘1个;佳能打印机1台。

所有仪器设备均经过湖南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鉴定且在检定有效期内,各项精度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技术总结中必须附上所有仪器的仪器检定证书。

1.6质量目标

依据《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之规定,本项目成果质量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方式进行控制。

质量目标如下:

(1)数据成果:

控制点布设要合理、观测要正确、记录要齐全规范、计算要正确。

(2)图件成果:

地形图内容要完整、表示要合理、注记要标准。

(3)文字成果:

报告格式要规范,结构要清晰,内容要完整。

(4)存储介质:

成果光盘存储的数据成果要完整,存储介质要完好。

(5)总体质量:

最终成果质量要求达到优良级。

二、地形测绘

2.1基本要求

2.1.1成图方法

本测区地形图测绘采用全野外数字化成图方法;内业编图采用南方CASS7.0成图软件。

2.1.2测图比例尺

本测区成图比例尺为1:

500。

2.1.3图幅分幅与编号

本测区地形图依照XX市地形图分幅标准和图幅整饰标准,采用正方形分幅图幅尺寸为50cm×50cm(实地为东西长500米,南北宽500米);取图内较大单位或小区名做为图名,编号采用图幅左下角纵、横坐标公里数表示(保留两位整数和两位小数),中间用“-”连接,纵坐标在前,横坐标在后,如:

25.00-31.00。

2.2图根控制测量

采用GPS(RTK)平滑测设图根控制点,即自动观测个数不少于10个观测值并取平均值作为定位结果。

2.2.1图根点的布设

在3个一级图根导线点的基础上,采用GPS(RTK)技术,在测区范围内布设两两通视的图根点以满足测图需要。

为方便以后施工放样和修测的需要,应按照《规范》要求在水泥路面打入钢钉作为埋石点,以便长期保存。

2.2.2图根点编号

为了和一级图根导线点编号保持一致,本次RTK所测的二级图根点亦按照顺序号编号,前面加字母“TG”表示,如:

TG001。

但需在控制点成果表中区分。

2.2.3图根点的测量

由于3个一级图根导线点均位于星光大道上,且分布较均匀,因此本次图根控制点采用GPS(RTK)测量方法进行测量。

测量时,采用3个一级导线点进行RTK测量模型的拟合建模,求取平面四参数和高程曲面拟合参数,残差其达到规范要求后,直接进行加密控制点采集测量。

拟合建模要采用GPS随机软件进行。

2.2.4基准站的建立

RTK基准站点设置的要求:

该点周围应无高大的树木及高层建筑物或构筑物阻挡,远离大功率的无线电发射源和高压输电线,无强烈干扰接受卫星信号的物体,交通便利,观测方便、安全,与作业点间亦无成片的建(构)筑物,离最远作业点不超过1km。

每次架设基准站后,要利用接收机专用功能键和选择菜单,查看并记录测站信息:

接收卫星数、卫星号、卫星健康状况、各卫星信噪比、相位测量残差实时定位的结果及收敛值。

2.2.5GPS(RTK)测量

为了便于观测,在解算转换参数时,可在本测区适当位置联测3~4个点,作为后续控制加密的检核点。

测量起算点和图根点时,流动站应架设对中杆,并丈量、输入仪器高度(以便对转换参数进行检核)。

每个图根点应在不同时段测量两测回,两次测量点位坐标较差≤±3cm取平均值。

每次架设基准站后,均要利用测区附近已知点(包括起算点和检核点)进行坐标检测,坐标较差在3cm以下方可进行后续测量。

2.3地形图测绘

2.3.1基本要求

a)地形图碎部点高程注记至0.01m。

b)地形要素测绘与表示,要按规范与图式执行。

c)地形图测绘完成后,作业员应详细地进行自我检查与整理,测区要统一对所测图幅进行检查。

d)地形图内容表示要合理、齐全、综合取舍要恰当,主次分明。

e)地貌测绘要正确,表示要合理,微貌显示要逼真。

2.3.2数据采集方法

a)在空旷地区且能满足RTK测量条件的地方,直接采用RTK技术采集碎部点三维坐标数据,并将采集的碎部点按编码存入电子手簙。

b)在居民区或RTK信号较差的地方采用全站仪采集数据。

使用全站仪在各级控制点上设站、定向、检查,采用极坐标法采集地形、地物点三维坐标,利用全站仪内部存储器记录地形、地物点观测顺序号、三维坐标和编码,在野外现场绘制草图,并标注观测顺序号。

测站上要记录观测错误的数据的顺序号,以便内业进行数据删除。

数据采集时,地物点、地形点测距的最大长度应不超过200米,应遵守“看不清不测”的原则。

2.3.3仪器设置及测站检查

地形测图时仪器的设置及测站上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a)仪器对中误差不应大于5mm;

b)照准一图根点标定方向,观测另一图根点作为检核,算得检核点的平面位置误差不应大于0.05m,高程误差不应大于0.05m;

c)仪器高、棱镜高应量记至毫米。

2.3.4数据处理

将RTK手簙或全站仪记录数据传输至计算机,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检查,删除错误数据后,将数据格式转换为CASS7.0软件数据格式,利用软件展绘野外采集数据点号(即观测顺序号)(或编码)。

2.3.5图形编辑

对照野外绘制的草图,利用展绘到计算机软件上的点号(或编码)进行地形图的编辑,根据相应图式、规范和设计书要求对地物进行分层、编码。

2.3.6地形图测绘内容及取舍

本测区地形图测绘内容应表示:

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

并着重显示与测图用途有关的各项要素。

地物、地貌的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地形图图式执行外,还应符合如下有关规定。

a)测量控制点测绘

测量控制点是测绘地形图和工程测量施工放样的主要依据,在图上应精确表示。

将测区范围内的所有图根点,按图式规定的符号,准确的展绘到地形图上。

b)居民地和垣栅的测绘

1)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和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

2)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并按建筑材料和性质分类,注记层数。

房屋应逐个表示,临时性房屋可舍去。

3)建筑物和围墙轮廓凸凹在图上小于0.4mm,简单房屋小于0.6mm时,可用直线连接。

4)1:

500比例尺测图,房屋内部天井宜区分表示。

5)测绘垣栅应类别清楚,取舍得当。

围墙、栅栏、栏杆等可根据其永久性、规整性、重要性等综合考虑取舍。

6)台阶和室外楼梯长度大于3M毫米,宽度大于1M毫米的应在图中表示。

7)永久性门墩、支柱大于1M毫米的依比例实测,小于1M毫米的测量其中心位置,用符号表示。

8)建筑物上突出的悬空部分应测量最外范围的投影位置,主要的支柱也要实测。

c)工矿建筑物及其他设施测绘

1)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的测绘,图上应准确表示其位置、形状和性质特征。

2)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依比例尺表示的,应实测其外部轮廓,并配置符号或按图式规定用依比例尺符号;不依比例尺表示的,应准确测定其定位点或定位线,用不依比例尺符号表示。

d)交通及附属设施测绘

1)交通及附属设施的测绘,图上应准确反映陆地道路的类别和等级,附属设施的结构和关系;正确处理道路的相交关系及与其它要素的关系。

2)双线道路在图上均应按实际宽度依比例尺表示。

道路交叉处、桥面等应测注高程,隧道、涵洞应测注底面高程。

3)凡正规的内部道路,按比例实测上图,长度在图上小于10毫米时,不表示。

e)管线及附属设施测绘

1)永久性的电力线、电信线均应准确表示,电杆、铁塔位置应实测。

当多种线路在同一杆架上时,只表示主要的。

建筑区内电力线、电信线可不连线,但应在杆架处绘出线路方向。

各种线路应做到线类分明,走向连贯。

2)架空的、地面上的、有管堤的管道均应实测,分别用相应符号表示。

并注明传输物质的名称。

3)污水篦子、消防栓、阀门、水龙头、电线箱、电话亭、路灯、检修井均应实测中心位置,以相应符号表示。

根据甲方要求,必须测绘主要道路交叉口附近的下水检修井之井底标高,并标注在地形图上。

f)地貌和土质的测绘

1)地貌和土质的测绘,图上应正确表示其形态、类别和分布特征。

2)各种天然形成和人工修筑的坡、坎,其坡度在70°以上时表示为陡坎,70°以下时表示为斜坡。

斜坡在图上投影宽度小于2mm,以陡坎符号表示。

3)各种土质按图式规定的相应符号表示。

g)植被的测绘

地形图上应正确反映出植被的类别特征。

实测范围,以相应的符号表示。

对于大面积分布的草地,加注“草坪”二字。

h)注记

1)要求对各种名称、说明注记和数字注记准确注出。

图上所有居民地、道路、以及主要单位等名称,均应调查核实,有法定名称的应以法定名称为准,并应正确注记。

2)由于本测区地势平坦,大部分为建筑区,故不绘等高线,只需标注高程点。

高程注记点应分布均匀,其间距应以12米为宜;

测区建筑区高程注记点应测设建筑物墙基脚和相应的地面、桥面中心、空地上以及其他地面倾斜变换处;高程注记点注记至厘米。

2.3.7精度要求

a)平面精度

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

不应大于5cm;

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

不超过±0.25m;

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

不超过±0.20m;

b)高程精度

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高程中误差:

不应大于0.05m;

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

不应大于0.17m;

2.3.8图廓整饰规定

图廓整饰严格按照《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GB/T720257.1-2007)要求执行。

 

三、成果检查验收及资料提交

3.1成果检查与验收

3.1.1检查验收内容

检查验收内容包括:

控制成果、地形图图件、文字报告。

3.1.2检查与验收方式

本项目成果质量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方式进行控制。

即质检办对测绘产品进行全面的过程检查,在过程检查合格的基础上,由我院总工室对测绘产品进行最终检查。

测绘产品经最终检查合格后,交甲方验收或由甲方委托具有资质的质量检验机构进行质量验收。

项目组的过程检查比例为100%,院最终检查的比例为30%。

各级检查工作应独立按顺序进行,不得省略、代替或颠倒顺序。

3.2资料提交

经最终检查合格或验收合格后,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修改完善后,整理装订资料,由我院总工程师批准后向甲方提交全部测绘成果资料。

提交成果资料内容包括:

3.2.1文字报告

1、技术设计书1份;

2、技术总结1份;

3.2.2控制测量成果

1.控制点观测记录1份;

2.控制点平差报告1份;

3.控制点分布图1份;

4.控制点点之记1份;

5.控制点成果表1份;

3.2.3图形资料

1、1:

500地形图分幅图纸质图8套;

2、地形图电子版光盘4套。

3.2.4其他资料

1.仪器鉴定资料1份

2.文字报告、控制测量成果数据光盘1张

 

XX市XXXXX勘察研究院

201X年XX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