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19.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10728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1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1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1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1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1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19.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19.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19.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19.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19.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19.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19.docx

《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1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19.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19.docx

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历史试题19

2020年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1.下列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有:

①罗马帝国

②阿拉伯帝国

③亚历山大帝国

④拜占庭帝国

⑤查理曼帝国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

2.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总序中说:

“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

但也许横贯于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和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等诸海航路的船只,对古代世界各地生产技术、文化知识的传播更为重要。

”材料中概述了世界古代史上三大帝国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B.为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

C.造成了各地区纷争不断D.有利于三大宗教的发展

3.从希腊半岛兴起,征服了波斯帝国,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的亚历山大帝国的前身是

A.马其顿

B.雅典

C.斯巴达

D.阿拉伯

4.有同学搜集了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日本大化改新、马可·波罗来到中国等相关书籍,他研究的课题最可能是

A.西方文明之源B.城市的兴起C.走进近代D.古代文明的冲撞与交融

5.2019遂宁国际马拉松于2019年10月20日星期日上午8:

00在遂宁市体育中心开赛。

作为奥运会项目的马拉松赛起源于希波战争中的

A.古埃及

B.古中国

C.古希腊

D.古印度

6.如下图所示扑克牌中人物首先征服并统一希腊,后灭亡了埃及、波斯帝国,足迹远达印度,建立起以“他”名字命名的大帝国。

“他”是( )

A.汉谟拉比B.亚历山大C.释迦牟尼D.穆罕默德

7.下列图片共同反映了()

A.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B.古代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文化交流

C.罗马对外扩张的影响D.希腊罗马文化对西方文明的影响

8.“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这句西方谚语可以转译为“入乡随俗”。

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该西方谚语的形成说明

A.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B.罗马为了向外扩张修建了许多道路

C.当时有很多外国人在罗马生活、学习

D.罗马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

9.“在这以前,对罗马艺术说来,实际上是来自希腊化东方的输入品。

征服者军队将一车车塑像、浮雕和大理石柱作为部分战利品,从希腊和小亚细亚运回意大利。

这些东西成了富有的包税人和银行家们的财产,并被用来装潢他们的豪华大厦。

随着这种要求的日益强烈,数以千计的复制品被造出来了。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罗马的建筑艺术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

B.罗马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了文明的融合发展

C.罗马文化是古代希腊文化的复制品

D.西方文化自古希腊至古罗马一脉相承

10.《十二铜表法》沉重地打击了古代罗马奴隶主贵族,具有“一定程度上维护平民利益的特点”可以称之为“平民的胜利”。

这主要是因为《十二铜表法》( )

A.使罗马的司法审判有法可依B.剥夺了贵族解释法律的权力

C.使平民成为解释法律的主体D.解除贵族与平民的隶属关系

11.《十二铜表法》基本上仍是按旧有习惯法制定,它对奴隶主私有制、家长制、继承、债务和刑法、诉讼程序等方面都做了规定,限制了贵族法官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的权力。

由此可见,这一法律维护的是()

A.地主的利益B.奴隶主的利益C.平民的利益D.封建贵族的利益

12.九年级3班在探究活动中搜集了以下素材,由此推测他们探究的共同主题是

A.国家的侵略与扩张B.民族间友好交往

C.文化的交流与传播D.中世纪国家交往

13.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理查德・迈尔斯(R1chardM1les)在《古代世界》一书中“追寻西方文明之源”,他认为,贸易是文明传播和社会进步的引擎。

下列史实能支撑这一观点的是( )

A.阿拉伯数字的传播B.亚历山大东征C.鉴真东渡D.玄奘西行

14.历史上对从0到9这个计数法的改造和传播,做出独特贡献的是

A.印度人B.中国人C.阿拉伯人D.罗马人

15.巴格达的学者们翻译了欧几里得等人的作品,因为种种原因,后来的西欧人甚至长期不知道它的存在,因此,穆斯林这一学术成就在西欧准备重新恢复他们的研究之前,起到了保存希腊古典著作的作用。

这段话强调了阿拉伯人在人类文明传承中有( )

A.连贯东西的意义B.开放包容的态度C.融会创新的优点D.承前启后的作用

16.蒙古对亚欧大陆的征服成就了一个伟大的世界帝国,日本学者杉山正明称这一时期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交流”。

下列史实可以说明此观点的是

A.蒙古帝国分成四大汗国B.阿拉伯商人在蒙古帝国境内经商

C.元朝境内实行四等人制D.忽必烈派军队跨海远征日本

17.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史实和观点,下列属于观点的是( )

A.1271年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和叔叔前往中国

B.马可•波罗一行得到元世祖的赏识任用

C.马可•波罗口述形成《马可•波罗行纪》

D.《马可•波罗行纪》激起西欧对东方的憧憬

18.人类先祖创造这些文字主要是为了()

A.生产生活的需要B.对外交流的需要

C.祭祀祖先的需要D.记录战争的需要

19.卢浮宫博物馆收藏的《汉谟拉比法典》镌刻着楔形文字的石柱,这种楔形文字比甲骨文更早。

楔形文字诞生于

A.尼罗河流域B.两河流域C.印度河流域D.黄河流域

20.世界三大宗教诞生的先后顺序为()

A.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B.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

C.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D.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21.关于古代社会的情况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基督教

B.苏格拉底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

C.金字塔是古印度国王的陵墓,也是国王权利的象征

D.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应该是用象形文字写成的

22.即将毕业的木明同学准备写一篇关于中古时代中东国家状况的毕业论文,他可以参考的古典文学著作是( )

A.《荷马史诗》B.《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C.《俄底浦斯王》D.《天方夜潭》

23.哥特式建筑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最明显的是高耸入云的尖顶,最典型的是巴黎圣母院(如图一)。

15﹣19世纪,这种建筑风格发生了变化,在造型上排斥象征神权至上的尖顶,提倡复兴古罗马时期的古典柱式比例,半圆形拱券,以穹隆为中心的建筑形体等,如维琴察圆厅别墅(如图二)。

这种建筑风格的变化表明( )

A.人们彻底摒弃了宗教神学B.市民阶层追求世俗化的生活体验

C.罗马古典文明的真正回归D.美学发展改变了设计理念

24.体现希腊建筑艺术的是( )

A.索菲亚大教堂B.帕特农神庙

C.麦加清真寺D.罗马万神殿

25.“他知识广博,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

”“他”是

A.荷马B.德谟克利特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阿拉伯人有句著名的格言:

“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

”穆罕默德曾经说过:

“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阿巴斯王朝时期,哈里发在巴格达建立了一所规模宏大的翻译和研究机构,称为智慧之宫。

材料二阿拉伯学者翻译了许多古希腊著作,把古代文化的光辉重新展现在西欧人眼前。

阿拉伯人还创立了完整的代数学。

世界名著《一千零一夜》(即《天方夜谭》)是由阿拉伯人根据各民族的民间故事汇集整理而成的。

阿拉伯的建筑也十分著名,他们制造了比较精密的测天仪,在很多大城市中设立天文台,专门观测天象。

材料三阿拉伯商人奔波于亚、非、欧三大洲之间。

中国的罗盘针、造纸术、火药和火器,以及数学、化学、医学等知识,由阿拉伯人传到西方。

他们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知识,也带来了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阿拉伯文化有什么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请你概括中古时代的阿拉伯人取得了哪些重要的文化成就。

(3)根据材料三,请你说说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什么作用。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材料二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陆游《病起书怀》

材料三特洛伊人正在集会,在普里阿摩斯的门前,汇聚在一个地方,年轻的和上了年纪的男子。

腿脚飞快的伊墨丝说道:

“老人家,你总爱没完没了地唠叨,就像在从前和平时期那样知道,我们正进行着杳无终期的战斗。

我经常出入人们拼斗的战场,却从未见过如此庞大的军伍,人海般的阵容,就像成堆的树叶或滩沿上的沙子,他们正越过平原,将在我们的城下战斗。

——《荷马史诗》选段

材料四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胜。

无论是鲜血换来的光荣,无论是充满了高傲的虔信的宁静,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的神圣的传言,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藉的幻梦。

——莱蒙托夫《祖国》选段

(1)材料一和材料三,对研究历史有什么作用?

(2)材料二和材料四共同体现了什么精神?

(3)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外诗歌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4)综合上述探究,请你总结中外优秀诗歌的共同作用。

28.一个帝国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扩张史。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经10年征战,他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

——统编《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当时除巴尔干半岛外,帝国囊括了整个欧洲大陆。

拿破仑统治的区域包括两部分:

其核心是法兰西帝国;然后是一层层的附庸国。

往北和往东是几个在其传统政府治理下的盟国:

普鲁士、奥地利、俄罗斯、丹麦和瑞典。

——《大国崛起》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的是哪两个帝国?

建立者分别是谁?

(2)材料一中帝国发源于哪一文明?

该帝国的东征和建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二帝国覆亡于哪一年?

该帝国的扩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依据两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如何看待这些帝国的扩张的?

29.思想文化的传播促进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因此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才能达到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人人都是平等的。

救世主不久就要下凡,拯救人类进入幸福的“千年之国”,因人有罪,信仰上帝并虔诚悔罪的人才能进入天国,否则就要下地狱。

宇宙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大家都应该信仰真主,不要再信仰本部落的神。

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三则材料反映的观点分别属于哪种宗教?

其中,哪一种宗教对我国的影响最大?

现在国际上通用的纪年方式跟宗教上的哪一个人物有关?

(2)从材料二中图片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这些信息得益于日本的那一次改革?

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3)材料三这些数字是由谁发明的?

又是怎样传到西方的?

参考答案

1.A

2.A

3.A

4.D

5.C

6.B

7.B

8.A

9.C

10.A

11.B

12.C

13.A

14.C

15.D

16.B

17.D

18.A

19.B

20.D

21.B

22.D

23.A

24.B

25.D

26.

(1)阿拉伯文化在当时具有领先的地位和融合的精神。

(2)翻译了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典籍;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阿拉伯数字”;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医学集成》和《医典》两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也为世界留下了许多壮观的建筑;等等。

(3)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27.

(1)都反映了一定的历史。

(2)爱国主义精神。

(3)中国:

对仗工整,押韵;外国:

文字相对自由。

(或中国:

诗歌篇幅相对短小:

外国:

有长篇的英雄史诗。

(4)传承历史文化;弘扬爱国主义;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等。

28.

(1)亚历山大帝国;法兰西第一帝国或拿破仑帝国;亚历山大;拿破仑。

(2)希腊文明;给东方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流。

(3)1815年;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扩大了革命影响;对当地人民进行了压榨、掠夺,损害了他们的利益,激起了他们反抗,最终导致拿破仑帝国失败。

(4)帝国的扩张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文化;但帝国的扩张也是不义之举,给人类带来灾难,我们要反对侵略扩张,珍爱和平

29.

(1)依次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对我国影响最大:

佛教;人物:

耶稣。

(2)信息:

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国学习,吸纳其他民族先进文化的国家。

日本的服饰、建筑和书法深受中国的影响。

日本传统文化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改革:

大化改新;

经验:

①坚持改革开放,广泛吸收世界先进文明成果。

②积极引进科学技术,大胆创新。

③重视发展教育,大力培养人才等。

(言之有理即可)

(3)古印度人,阿拉伯人学会使用并加以改造,将这种数字传播到了西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