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同轴连接器射频电缆组件工程设计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11563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射频同轴连接器射频电缆组件工程设计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射频同轴连接器射频电缆组件工程设计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射频同轴连接器射频电缆组件工程设计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射频同轴连接器射频电缆组件工程设计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射频同轴连接器射频电缆组件工程设计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射频同轴连接器射频电缆组件工程设计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射频同轴连接器射频电缆组件工程设计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射频同轴连接器射频电缆组件工程设计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射频同轴连接器射频电缆组件工程设计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射频同轴连接器射频电缆组件工程设计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射频同轴连接器射频电缆组件工程设计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射频同轴连接器射频电缆组件工程设计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射频同轴连接器射频电缆组件工程设计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射频同轴连接器射频电缆组件工程设计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射频同轴连接器射频电缆组件工程设计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射频同轴连接器射频电缆组件工程设计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射频同轴连接器射频电缆组件工程设计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射频同轴连接器射频电缆组件工程设计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射频同轴连接器射频电缆组件工程设计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射频同轴连接器射频电缆组件工程设计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射频同轴连接器射频电缆组件工程设计资料.docx

《射频同轴连接器射频电缆组件工程设计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射频同轴连接器射频电缆组件工程设计资料.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射频同轴连接器射频电缆组件工程设计资料.docx

射频同轴连接器射频电缆组件工程设计资料

同轴传输线、同轴连接器、射频电缆组件

工程设计参考资料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研究所马乃祉

D:

外导体内径

d:

内导体外径

εr:

介质相对介电常数

μr:

介质相对导磁系数

图1

表1常用介质材料的电性能参数(25℃、标准大气压)

介质材料

常用标记

介电强度(伏/密耳)

相对介电常数εr(103Hz)

正切损耗角tgδ(100MHZ)

空气

air

80

1

0

聚乙烯

PE

480

2.3

5×10-3

交联聚乙烯

IMP

700

2.3

5×10-3

聚四氟乙烯

TFE

480

2.05

1×10-4

氟化乙烯丙烯

FEP

500

2.05

2×10-4

聚酰亚胺(改性)

PI

560

3.42

2×10-3

聚丙烯(共聚)

500~660

2.25~2.30

5×10-4

聚苯乙烯

POLY

500

2.55

5×10-4

苯乙烯聚苯撑氧

MPPO

500

2.7

3×10-3

聚苯撑硫/聚苯撑氧

PPS/PPO

600

3.3

3×10-3

改性聚苯醚

500

2.64

3×10-3

1、特性阻抗,Z0(殴姆)

精确计算:

2、单位长度电容C、电感L

(pF/英呎)

(μH/英呎)1英呎=0.3048米

3、理论截止频率fc

(GHZ)

λc:

截止波长

C0:

真空中的光速,精确值为299792458±1.2(米/秒)

精确计算:

表2同轴传输线截止频率与相近连接器对照表(50Ω)

公称尺寸同轴传输线外导体内径(Dmm)

截止频率(GHZ)

相近的通用连接器

连接器使用上限频率(GHZ)

εr=1

εr=1.5

εr=2

εr=2.05

16

8.48

7.30

6.58

6.52

7/16

6

12

11.31

9.74

8.78

8.69

UHF

4

11

12.34

10.75

9.57

9.49

HN

6

10

13.57

11.68

10.53

10.44

SC

11

8

16.97

14.612

13.16

13.04

BNC

4

7

19.39

16.69

15.04

14.9

N

APC-7

18

6.5

20.89

18.20

16.20

16.06

TNC

11

6

22.62

19.48

17.55

17.40

ATNC

18

5

27.15

23.37

21.06

20.88

4

33.94

29.22

26.32

26.10

SMA

BMA

26.5

3.5

38.78

33.39

30.08

29.82

APC-3.5

33

3

45.25

38.96

35.1

34.79

SSMA

35

2.92

46.49

40.03

36.06

35.75

2.9、SMK(K)

40

2.4

56.56

48.70

43.88

43.49

2.4

50

2

67.88

58.44

52.65

52.16

1.85

73.38

63.18

56.92

56.42

1.85(V)

65

1

135.76

116.89

105.31

104.38

1.0(M)

110

D/d

2.301

2.775

3.2495

3.29

4、传播速率VP

5、延时Tns

(ns/英吋)

6、驻波参数

反射系数ReflectionCoefficient(Γ)

反射损耗ReturnLoss(dB)

电压驻波比VSWR(ROS)

表3VSWR、Γ、Loss换算表

VSWR

Γ

Loss(dB)

VSWR

Γ

Loss(dB)

17.3910

0.8913

1

1.0850

0.0282

31

8.7242

0.7943

2

1.0515

0.0251

32

5.8480

0.7079

3

1.0458

0.0224

33

4.4194

0.6310

4

1.0407

0.0200

34

3.5698

0.5623

5

1.0362

0.0178

35

3.0095

0.5012

6

1.0322

0.0158

36

2.6146

0.4467

7

1.0287

0.0141

37

2.3229

0.3981

8

1.0255

0.0126

38

2.0999

0.3548

9

1.0227

0.0112

39

1.9250

0.3162

10

1.0202

0.0100

40

1.7849

0.2818

11

1.0180

0.0089

41

1.6709

0.2512

12

1.0160

0.0079

42

1.5769

0.2239

13

1.0143

0.0071

43

1.4985

0.1995

14

1.0127

0.0063

44

1.4326

0.1778

15

1.0113

0.0056

45

1.3767

0.1585

16

1.0101

0.0050

46

1.3290

0.1413

17

1.0090

0.0045

47

1.2880

0.1259

18

1.0080

0.0040

48

1.2528

0.1122

19

1.0071

0.0035

49

1.2222

0.1000

20

1.0063

0.0032

50

1.1957

0.0891

21

1.0057

0.0028

51

1.1726

0.0794

22

1.0050

0.0025

52

1.1524

0.0708

23

1.0045

0.0022

53

1.1347

0.0631

24

1.0040

0.0020

54

1.1192

0.0562

25

1.0036

0.0018

55

1.1055

0.0501

26

1.0032

0.0016

56

1.0935

0.0447

27

1.0028

0.0014

57

1.0829

0.0398

28

1.0025

0.0013

58

1.0736

0.0355

29

1.0022

0.0011

59

1.0653

0.0316

30

1.0020

0.0010

60

7、电流的趋肤深度δ

(μm)

电阻率:

ρ(Ω·cm)-1

电导率:

(Ω·cm)

波长:

λ(cm)

表4部分金属的电导率

金属

电导率

渗透深度(100MHZ)

6.27×105

6.3

5.8×105

6.6

4.1×105

7.2

3.47×105

8.5

黄铜

≈1.5×105

≈13

黄铜或铍铜

≈1.3×105

≈14

8、同轴线的衰减β

β=β1+β2(dB/cm)

β1(电阻损耗)=

(dB/cm)

ρ1、ρ2分别为外、内导体的电阻率(Ω·cm)-1

f:

频率(MHZ)

β2(介质损耗)=

(dB/cm)

9、驻波系数对衰减的影响

传输线端的负载的驻波系数本身增加了传输线的衰减

Γ2:

传输线输入端的反射系数

Γ1:

负载的反射系数

βL:

传输线长度为L时的衰减

10、传输线内外导体间的电场Ea(V/cm)

同轴传输线内外导体间,内导体外表面的电场为最大

(V/cm)

Um:

内外导体间的峰值电压

11、传输线的最大工作电压U(单位:

伏特,50HZ有效值)

E的值由绝缘材料的特性确定,单位(伏特/cm)

表5

绝缘材料

E(V/cm)

空气

30000

空气+聚四氟乙烯

5000

空气+聚乙烯

5000

单层聚四氟乙烯

40000

单层聚乙烯

50000

12、同轴传输线的最大电晕强度Pc

式中:

U:

最大工作电压(V,50HZ有效值)

P1:

同轴线内空气压力

P0:

正常大气压

P1/P0:

只有一部分介质是由干燥空气时才考虑,否则为1

13、同轴传输线允许传输的平均功率Pm

(瓦)

式中:

ρ0:

外导体的热扩散系数(W/cm2)

D′:

外导体(壳体)的外径(cm)

β:

总衰减,最大可考虑乘1.08系数(dB/cm)

k:

反射的系数

(频率大于500MHZ时)

ρ0的值:

表6

D′(mm)

ρ0(W/cm2)

10

0.17

20

≈0.17

40

≈0.12

80

≈0.11

14、传输功率P

(μr设为1)

同轴线的电压驻波比(VSWR)为S时,传输最大平均功率Pmax

15、介质支撑设计公式

(1)等效介电常数(εe)的计算公式

当有2种或2种以上的介质构成的支撑件,则其等效介电常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a.同轴分布的非单一介质

图2

b.

基本对称分布的二种介质

ε1、ε2:

二种介质的介电常数

V2:

对应ε2介质的体积之和

V总:

二种介质的总体积之和图3

若ε2为空气(即去除部分固体介质材料)则

(2)介质支撑件的设计公式(见图4)

当在均匀介质的同轴线中,有限长度的非相同介质的支撑件会引起TEM波的激励(高次模),影响同轴传输线的截止频率和传输性能,但在射频同轴连接器设计中,基本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有限长度非相同介质支撑件(除半硬电缆直通型自由端连接器)。

因此,设计、制造出优良的介质支撑件是保障连接器高性能的基础。

①支撑件的厚度(B)

a、B<D1-dB≥2DD1是支撑件的外径

b、B引起高次模的关系式为

λg:

工作波长;f:

工作频率

②支撑件外径、内孔径计算(D1、d1)

D1=2h+D

注:

h为支撑件外镶槽的深度

图4

h0是设内导体不变,则支撑件外镶槽的深度

③支撑件端面补偿的计算(Δ、d2、D2)(共面补偿)

d2=1~1.2d选取

D2=0.85~1D选取

计算Δ:

a、计算A-A截面等效介电常数εe

b、计算等位参考面直径D′

c、计算外导体直径变化引起的不连续电容Cd1

内导体直径变化引起的不连续电容Cd2

不连续电容

k为修正系数,k=0.91

d、

注:

具体计算应注意量纲的统一

Δ的计算值是一个参考值、应进行实测修正,也可直接用实验方法确定。

制造公差应尽可能小,但可在保证D1、d1和B的尺寸精度下,控制重量一致的方法。

16、同轴变截面补偿设计

(1)台阶式变截面(错位补偿)

①介质相同εr=1

Z0=50Ωk=3.09

Z0=60Ωk=2.90

Z0=75Ωk=3.04

(2)锥形变截面

介质相同εr=1

θ1(°)

θ2(°)

a

b

c

d

①θ2采用小于12~16°

②θ2大于16°后,应采取θ锥顶的错位,(虚线中的Δ)。

③大直径比的过渡时采用锥形过渡。

优于台阶式过渡。

1

15

6.6

4.30d1

1.86D1

4.30d2

1.86D2

2

20

6.8

3.22d1

1.37D1

3.22d2

1.37D2

3

25

11

2.58d1

1.07D1

2.58d2

1.07D2

4

30

13.3

2.12d1

0.865D1

2.12d2

0.865D2

 

(3)其它轴向过渡补偿

 

Z0=50Ω

Z0=50Ω

(4)直角弯式过渡补偿(Δ值仅供参考、应通过实验或CAD进行优化)

Z0=50Ω

εr=1

Z0=50Ω

εr=1

 

Z0=50Ω

17、同轴传输线的电长度φ

式中:

f:

工作频率(MHZ)

L:

传输线长度(英呎)

18、相位温度系数PTC(PPM/℃)

式中:

△T:

温度变化值(℃)

△φ:

以25℃为基准的相位(电长度)变化值(度)

φ0:

绝对(总)相位(电长度)

19、射频连接器的耐功率

射频连接器的耐功率(平均功率),在标准大气压和25℃、VSWR=1,可参照表7。

频率(GHz)

(HT)=耐高温介质支撑垫圈

(FLH)=法国圣迭戈班公司注册商标:

氟塑料

(HF)=高频

(EF)=扩频(展宽频率)

20、影响射频连接器传输功率的因素

射频连接器在实际使用中传输功率的大小,首先与传输波(连续波或脉冲波)有关,同时和使用频率、环境温度、大气压力以及系统的匹配状况;零件制造中的表面质量、组装中的洁净、无污染等等因素有关。

表8为部分连接器最大传输平均功率的实际使用参照表。

P′=PREF·Kf·Kc·Ks·Kh

PREF:

表7中选取的参考值

Kf:

使用频率相关修正系数

Kc:

环境温度相关修正系数

Ks:

反射匹配相关修正系数

Kh:

使用高度(气压)相关修正系数

表8

Kf

Kc

Ks

Kh

MCX

0.96×F-0.36

Kfmax=20

SMB

SMA

3.55×F-0.44

Kfmax=20

BMA

QMA

1.5×F-0.44

Kfmax=13

TNC

3.47×F-0.5

Kfmax=20

ATNC

3.55×F-0.44

Kfmax=20

N

3.47×F-0.5

Kfmax=20

HN

4.47×F-0.52

Kfmax=20

SC

3.47×F-0.5

Kfmax=20

7/16

2.51×F-0.46

Kfmax=15

MCX、SMBPREF=100W(0.9GHZ时)

 

参考资料

1.《同轴式TEM模通用无源器件》郑兆翁1983年人民邮电出版社

2.《同轴连接器设计参考(汇集)》高频插头座集中设计组1972年

3.《RADIALL》资料2003年

4.《Astrolab》资料2003年

5.《微波工程手册》微波工程手册编译组1972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