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十次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考试单选题题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13501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4.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十次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考试单选题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最新十次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考试单选题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最新十次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考试单选题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最新十次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考试单选题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最新十次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考试单选题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最新十次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考试单选题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最新十次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考试单选题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最新十次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考试单选题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最新十次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考试单选题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最新十次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考试单选题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最新十次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考试单选题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最新十次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考试单选题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最新十次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考试单选题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最新十次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考试单选题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最新十次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考试单选题题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最新十次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考试单选题题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最新十次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考试单选题题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最新十次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考试单选题题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最新十次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考试单选题题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最新十次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考试单选题题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十次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考试单选题题库.docx

《最新十次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考试单选题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十次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考试单选题题库.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十次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考试单选题题库.docx

最新十次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考试单选题题库

最新十次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考试单选题题库

(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试题)

说明:

试卷号:

2094

课程代码:

00364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

法学;专科

考试:

形考(纸考、比例30%);终考(纸考、比例70%)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1.以下关于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法是人的意识的产物,属于精神范畴

B.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

C.法不一定体现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正义观

D.法的内容取决于社会生活,特别是经济生活的客观需要

2.我国《宪法》规定:

“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

”对该条文的如下理解,正确的是(D)。

A.该条文体现了国家政策,也是保护性法律规范

B.该条文只是政策性规定,并不具有法律效力

C.该条文是授权性规则,规定了国家机关的职权

D.该条文是法律原则,也体现国家的基本政策

3.以下关于法制的说法正确的是(B)。

A.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制与其政治基础相适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B.法制变革的最根本原因是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C.法制的稳定与法制的变革不是矛盾的

D.就法制而言,法律规则最不容易移植,法律意识和法律文化最容易移植

4.关于法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大陆法系在世界上的影响不大B.英美法系在世界上的影响不大

C.大陆法系不是以民法典最为典型D.英美法系不是以民法典最为典型

5.在我国的立法体制中,有权公布法律的主体是(A)。

A.国家主席B.国务院总理

C.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D.全国政协主席

6.法的基本构成要素有法律概念、法律规范和法律原则,其中最主要的是(B)。

A.法律概念B.法律规范

C.法律原则D.法律逻辑

7.关于法与宗教之间关系的如下说法,正确的是(D)。

A.政教分离原则要求法律涉及任何宗教问题

B.法与宗教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反映人的世界观

C.法与宗教在一定意义上不属于社会文化现象

D.法与宗教不仅能约束人的行为、也影响人的思想

8.法律调整过程有多个阶段组成,其中初始阶段是(A)。

A.法律法规开始生效阶段B.产生法律关系阶段

C.法律权利义务的实现阶段D.法的适用阶段

9.在我国,有权制定宪法的国家机关是(A)。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D.国务院

10.在司法适用的基本原则中,体现“执政为民”理念的是(A)。

A.司法为民原则B.法律适用人人平等原则

C.严格法律监督原则D.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1.按照马克恩主义法学观,关于法的起源的如下说法,正确的是(C)。

A.原始习惯和禁忌即是最早的法B.有社会就有法,无法不成社会

C.法律与国家是相伴随而产生的D.法律先予社会阶级的形成而产生

2.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必须具有的要素是(A)。

A.假定一处理一制裁B.假定一处理

C.假定一制裁D.处理一制裁

3.我国《物权法》规定:

“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

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这一规范属于(C)。

A.授权性规范B.任意性规范

C.义务性规范D.逻辑性规范

4.下列有关判例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B)。

A.判例法就是法院所作的规范性司法解释

B.判例法奉行“遵循先例”原则

C.判例法是大陆法系国家的基本法律渊源

D.我国的案例指导制度是一种判例法制度

5.李某在大街上寻衅滋事,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被公安机关予以拘留15日的处分。

李某所受到的制裁属于(B)。

A.刑事制裁B.行政制裁

C.民事制裁D.司法制裁

6.我国《刑法》规定:

“组织他人卖淫或者强迫他人卖淫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某地检察机关在办理一起涉嫌组织同性恋卖淫案时,将法律规定的“他人”理解为既指女性,也包括男性。

这一解释属于(C)。

A.扩大解释B.限制解释

C.字面解释D.自由解释

7.有关科技发展与法律之间关系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科技作为生产力,其发展变化能够直接改变法律

B.法律的发展和变化能够直接改变科技的发展方向

C.科技立法具有国际性和普适性,必须向西方发达国家看齐

D.法律既能促进科技进步,也能抑制科技所导致的负面影响

8.在我国的立法体制下,属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是(B)。

A.本行政区内各级政府的产生、组织和职权的规定

B.本行政区内文化及公共事业建设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私人财产征收制度

9.有关法的实施的如下陈述,错误的是(A)。

A.法的实施只能依靠有力的国家强制

B.法可以不通过具体的法律关系而得以实施

C.守法和执法都是法的实施方式

D.立法质量直接影响法的实施状况

10.关于“三个至上”中“宪法法律至上”的如下理解,正确的是(C)。

A.“宪法法律至上”是指宪法和法律具有相同的至高效力,

B.“宪法法律至上”重在强调普通公民要懂法守法

C.肯定“宪法法律至上”是执政党在治国理念上的重大突破

D.“宪法法律至上”重在强调法律与政策的一致性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

1.以下关于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法是人的意识的产物,属于精神范畴

B.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

C.法不一定体现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正义观

D.法的内容取决于社会生活,特别是经济生活的客观需要

2.我国《宪法》规定:

“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

”对该条文的如下理解,正确的是(D)。

A.该条文体现了国家政策,也是保护性法律规范

B.该条文只是政策性规定,并不具有法律效力

C.该条文是授权性规则,规定了国家机关的职权

D.该条文是法律原则,也体现国家的基本政策

3.以下关于法制的说法正确的是(B)。

A.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制与其政治基础相适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B.法制变革的最根本原因是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C.法制的稳定与法制的变革不是矛盾的

D.就法制而言,法律规则最不容易移植,法律意识和法律文化最容易移植

4.关于法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大陆法系在世界上的影响不是最大

B.英美法律在世界上的影响不是最大

C.大陆法律不是以民法典最为典型

D.英美法系不是以民法典最为典型

5.在我国的立法体制中,有权公布法律的主体是(A)。

A.国家主席B.国务院总理

C.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D.全国政协主席

6.法的基本构成要素有法律概念、法律规范和法律原则,其中最主要的是(B)。

A.法律概念B.法律规范

C.法律原则D.法律逻辑

7.关于法与宗教之间关系的如下说法,正确的是(D)。

A.政教分离原则要求法律涉及任何宗教问题

B.法与宗教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反映着人的世界观

C.法与宗教在一定意义上不属于社会文化现象

D.法与宗教不仅能约束人的行为、也影响人的思想

8.法律调整过程有多个阶段组成,其中初始阶段是(A)。

A.法律法规开始生效阶段B.产生法律关系阶段

C.法律权利义务的实现阶段D.法的适用阶段

9.在我国,有权制定宪法的国家机关是(A)。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D.国务院

10.在司法适用的基本原则中,体现“执政为民”理念的是(A)。

A.司法为民原则B.法律适用人人平等原则

C.严格法律监督原则D.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

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

1.最终决定法律中所体现的国家意志的社会因素是(D)。

A.国家的历史传统B.国家的阶级结构

C.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D.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2.《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关于这个条文,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C)。

A.该条规定不属于法律原则B.该条规定是相对确定性规范

C.该条规定属于授权性规范D.该条规定是调整性规范

3.下列关于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B)。

A.并非所有的法律条文都规定法律规则

B.法律原则充分体现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

C.法律原则的适用范围更具有弹性

D.法律原则可以克服法律规则的僵硬性缺陷,弥补法律漏洞

4.某法院法官就某案件推理如下:

《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张某殴打他人造成轻伤,所以对其判处二年有期徒刑。

这位法官所用的推理是(C)。

A.类比法律推理B.归纳法律推理

C.演绎法律推理D.设证法律推理

5.通过对法律文本中的文字涵义和语法的分析来确定和阐明法律的意思,这种解释方法被称为(C)。

A.字面解释B.正式解释

C.文义解释D.法律解释

6.张某购买了一张北京到上海的火车票,并乘坐票面指定的车次顺利到达上海,由此形成了客运合同法律关系。

该法律关系的客体是(D)。

A.张某的人身利益B.张某为购买火车票而支付的价款

C.张某购买的火车票D.铁路部门运送张某的行为

7.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C)。

A.某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B.某自治县的自治条例

C.某直辖市的自治条例D.某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

8.下列有关人权的理解中,正确的是(B)。

A.人权是每个人所享有的权利,没有阶级性

B.人权必须法律化才能获得更大程度的保障

C.人权归根结底来源于国家的承认

D.宪法基本权利体系等同于人权体系

9.下列有关法的实施的陈述中,不正确的是(B)。

A.法的实施的直接目的是法的实现

B.法只能通过具体的法律关系而得以实施

C.守法和执法都是法的实施方式

D.立法的质量直接影响法的实施状况

10.下列有关行政法律部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

A.行政法部门不属于私法部门群

B.行政法部门属于社会法部门群

C.有些行政法规范包含在民法部门中

D.行政法可划分为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

2017年7月试题及答案

1.最终决定法律中所体现的国家意志的社会因素是(D)。

A.国家的历史传统B.国家的阶级结构

C.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D.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2.《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关于这个条文,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C)。

A.该条规定不属于法律原则B.该条规定是相对确定性规范

C.该条规定属于授权性规范D.该条规定是调整性规范

3.下列关于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B)。

A.并非所有的法律条文都规定法律规则

B.法律原则充分体现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

C.法律原则的适用范围更具有弹性

D.法律原则可以克服法律规则的僵硬性缺陷,弥补法律漏洞

4.某法院法官就某案件推理如下:

《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张某殴打他人造成轻伤,所以对其判处二年有期徒刑。

这位法官所用的推理是(C)。

A.类比法律推理B.归纳法律推理

C.演绎法律推理D.设证法律推理

5.通过对法律文本中的文字涵义和语法的分析来确定和阐明法律的意思,这种解释方法被称为(C)。

A.字面解释B.正式解释

C.文义解释D.法律解释

6.张某购买了一张北京到上海的火车票,并乘坐票面指定的车次顺利到达上海,由此形成了客运合同法律关系。

该法律关系的客体是(D)。

A.张某的人身利益

B.张某为购买火车票而支付的价款

C.张某购买的火车票

D.铁路部门运送张某的行为

7.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C)。

A.某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B.某自治县的自治条例

C.某直辖市的自治条例D.某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

8.下列有关人权的理解中,正确的是(B)。

A.人权是每个人所享有的权利,没有阶级性

B.人权必须法律化才能获得更大程度的保障

C.人权归根结底来源于国家的承认

D.宪法基本权利体系等同于人权体系

9.下列有关法的实施的陈述中,不正确的是(B)。

A.法的实施的直接目的是法的实现

B.法只能通过具体的法律关系而得以实施

C.守法和执法都是法的实施方式

D.立法的质量直接影响法的实施状况

10.下列有关行政法律部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

A.行政法部门不属于私法部门群

B.行政法部门属于社会法部门群

C.有些行政法规范包含在民法部门中

D.行政法可划分为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

2017年1月试题及答案

1.马克思曾说:

“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那是法学家的幻想。

相反,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

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二定的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人的恣意横行。

”这段话中所体现的法学基本原理是(D)。

A.只有马克思主义法学才强调法律以社会为基础

B.法律在本质上是社会共同体意志的体现

C.法在本质上体现着社会的共同利益

D.法律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2.亚里士多德曾经对正义作了一个著名的区分。

他将正义区分为(B)。

A.程序正义与自然正义B.分配正义与矫正正义

C.自然正义与社会正义D.制度正义与个人正义

3.某市《禁止食用野生动物若干规定》第4条规定:

“餐饮业经营者不得以禁止食用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名称、别称、图案制作招牌、菜谱招徕、诱导顾客”。

这一规范属于(C)。

A.授权性规范B.任意性规范

C.确定性规范D.逻辑性规范

4.下列有关判例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B)。

A.判例法就是法院所作的法律解释

B.判例法奉行“遵循先例”原则

C.在大陆法系,判例法是一种基本的法律渊源

D.我国最高法院通过案例指导制度引进了判例法制度

5.区分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的标准是,看一定的后果(B)。

A.是否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B.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

C.是否产生或变更法律关系

D.是否有法律意义

6.我国《刑法》第358条规定“组织他人卖淫或者强迫他人卖淫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某地检察机关在办理一起涉嫌组织同性恋卖淫案时,将法律规定的“他人”理解为既指女性,也包括男性。

这一解释属于(C)。

A.扩大解释B.限制解释

C.字面解释D.自由解释

7.下列关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法制发展特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

A.法制发展呈现渐进性

B.法制发展呈现不平衡性

C.法制改革以立法为龙头

D.政策依然是主要的社会调整方式

8.在我国的立法体制下,属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是(B)。

A.本行政区内各级政府的产生、组织和职权的规定

B.本行政区内文化及公共事业建设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私人财产征收制度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正式法律渊源的是(D)。

A.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B.经济特区的地方规章

C.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普通法D.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案例

10.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C)。

A.该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本质区别,它与后者之间不存在继承关系

B.该理念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

C.该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理论指引

D.该理念是中国的独创之举,与西方政治法律治理的经验无关

2016年7月试题及答案

1.按照马克恩主义法学观,关于法的起源的如下说法,正确的是(C)。

A.原始习惯和禁忌即是最早的法

B.有社会就有法,无法不成社会

C.法律与国家是相伴随而产生的

D.法律先于社会阶级的形成而产生

2.社会法是新兴的法律部门群。

下列诸项中,不属于社会法特点的是(D)。

A.对社会弱者倾斜保护

B.社会权的兴起

C.综合运用自治性调整和强制性调整方法

D.注重运用意思自治和过错责任原则

3.我国《物权法》第一百零九条规定:

“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

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这一规范属于(C)。

A.授权性规范B.任意性规范

C.义务性规范D.逻辑性规范

4.下列有关判例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B)。

A.判例法就是法院所作的规范性司法解释

B.判例法奉行“遵循先例”原则

C.判例法是大陆法系国家的基本法律渊源

D.我国的案例指导制度是一种判例法制度

5.李某在大街上寻衅滋事,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被公安机关予以拘留15日的处分。

李某所受到的制裁属于(B)。

A.刑事制裁B.行政制裁

C.民事制裁D.司法制裁

6.我国《刑法>第三百五十八条中规定:

“组织他人卖淫或者强迫他人卖淫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某地检察机关在办理一起涉嫌组织同性恋卖淫案时,将法律规定的“他人”理解为既指女性,也包括男性。

这一解释属于(C)。

A.扩大解释B.限制解释

C.字面解释D.自由解释

7.有关科技发展与法律之间关系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科技作为生产力,其发展变化能够直接改变法律

B.法律的发展和变化能够直接改变科技的发展方向

C.科技立法具有国际性和普适性,必须向西方发达国家看齐

D.法律既能促进科技进步,也能抑制科技所导致的负面影响

8.在我国的立法体制下,属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是(B)。

A.本行政区内各级政府的产生、组织和职权的规定

B.本行政区内文化及公共事业建设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私人财产征收制度

9.有关法的实施的如下陈述,错误的是(A)。

A.法的实施只能依靠有力的国家强制

B.法可以不通过具体的法律关系而得以实施

C.守法和执法都是法的实施方式

D.立法质量直接影响法的实施状况

10.关于“三个至上”中“宪法法律至上”的如下理解,正确的是(C)。

A.“宪法法律至上”是指宪法和法律具有相同的至高效力

B.“宪法法律至上”重在强调普通公民要懂法守法

C.肯定“宪法法律至上”是执政党在治国理念上的重大突破

D.“宪法法律至上”重在强调法律与政策的一致性

2016年1月试题及答案

1.最终决定法所体现的国家意志的社会因素是该国的(D)。

A.文化历史传统B.阶级力量对比

C.政权组织形式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2.我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

“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

”对该条文的如下理解,正确的是(D)。

A.该条文体现了国家政策,也是保护性法律规范

B.该条文只是政策性规定,并不具有法律效力

C.该条文是授权性规则,规定了国家机关的职权

D.该条文是法律原则,也体现国家的基本政策

3.区分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的标准是:

查看相应后果是否(B)。

A.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B.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

C.产生或变更法律关系D.具有法律上的意义

4.关于法系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大陆法系在世界上的影响最大B.英美法系在世界上的影响最大

C.大陆法系以民法典最为典型D.英美法系以民法典最为典型

5.在我国的立法体制中,有权公布法律的主体是(A)。

A.国家主席B.国务院总理

C.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D.全国政协主席

6.在我国,狭义的法律是指(A)。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所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所制定的法律文件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制定的法律和发布的决定

D.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所制定和发布的所有决定

7.法与宗教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可能有的情形是(D)。

A.二者相互协调,相互支持B.二者各行其是,并行不悖

C.二者相互冲突,相互抵触D.二者相互融合,合为一体

8.法律调整过程有多个阶段组成,其中的机动性阶段是(D)。

A.法律法规开始生效阶段B.产生法律关系阶段

C.法律权利义务的实现阶段D.法的适用阶段

9.在我国,各级民族自治地方都有权制定(B)。

A.地方性法规B.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C.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D.地方规章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司法适用之基本原则的是(C)。

A.司法为民原则B.法律适用人人平等原则

C.严格法律监督原则D.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

2015年7月试题及答案

1.按照马克思主义法学观,关于法的起源的如下说法,正确的是(C)。

A.原始习惯和禁忌即是最早的法

B.有社会就有法,无法不成社会

C.法律与国家是相伴随而产生的

D.法律先于社会阶级形成而产生

2.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条规定:

“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关于该原则的如下理解,正确的是(D)。

A.该原则是道德性的要求,不具有法律效力

B.该原则的要求不具体,法官可以自由选择是否适用

C.该原则充分体现法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

D.该原则有助于克服具体规则的僵硬性缺陷

3.我国《婚姻法》第十九条中规定:

“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

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

”从法律规则的分类看来,该条款规定是属于(A)。

A.任意性规范B.保护性规范

C.义务性规范D.禁止性规范

4.某法院张法官就某案件推理如下;《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王某殴打他人造成轻伤,所以对其判处二年有期徒刑。

张法官所用的基本推理形式是(C)。

A.类比法律推理B.归纳法律推理

C.演绎法律推理D.辩证法律推理

5.某商场所售的牛肉已经过保质期,仍然出售给了王某。

王某食用后身体不适送医治疗。

商场对王某的医疗费等予以相应赔偿。

在此法律关系中,该商场的行为属于(C)。

A.刑事违法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D.经济违法行为

6.我国《刑法》第三百五十八条中规定:

“组织他人卖淫或者强迫他人卖淫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某地检察机关在办理一起涉嫌组织同性恋卖淫案时,将法律规定的“他人”理解为既指女性,也包括男性。

这一解释属于(C)。

A.扩大解释B.限制解释

C.字面解释D.自由解释

7.有关科技发展与法律之间关系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科技作为生产力,其发展变化能够直接改变法律

B.法律的发展和变化能够直接改变科技的发展方向

C.科技立法具有国际性和普适性,必须向西方发达国家看齐

D.法律既能促进科技发展,也能抑制其发展所导致的负面影响

8.在我国的立法体制下,属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是(C)。

A.私人财产征收制度

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C.本行政区内文化及公共事业建设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