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导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13651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导学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导学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导学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导学案

松山五中生本教育“三、五”高效教学模式

初二物理导学案

课题

4.1光的直线传播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主备人

宋玉琴

辅备人

王少辉、朱海明、赵丽君

教研组长

宋玉琴

学习

目标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知道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c=3×108m/s。

3、会用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途径

4、通过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概括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特征。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和概括能力。

6、通过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成因的了解和分析,加深对的光的直线传播的理解。

进行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

学习

重点

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常见现象、及应用

学习过程

自主

预习

交流预习情况

 

 

全班交流精讲点拨

 

预习要求:

请同学们根据“预习目标”,仔细阅读课本完成以下内容

光源:

叫光源

列举人造光源的例子:

列举天然光源的例子:

注意,月亮不是光源

 

学习任务一:

探究光的传播路径

1、进行课本70页的实验演示,

(1)光在哪些物质中能传播?

这些物质叫什么?

光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

2、你认为如何形象简单地在本上能将光的传播路径表示出来?

学习任务二:

光直线传播应用

学生读课本70页的图后回答:

1、你知道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吗?

2、按照“想想做做”亲自做一做,画一画,说出小孔成像的原理、特点、及成像的性质和规律

 

3、你认为生活中还有哪些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请写出来

 

学习任务三光的传播速度

学习课本71页内容后回答:

1、光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3、雷雨天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1.影的形成:

手影游戏

太阳下的人影早晚长,中午短。

人走过路灯时,影子先变短后变长。

2.日食、月食的成因(用三球仪演示)

日食:

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的中间时,并且三球在同一条直线上,太阳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月球的影子落在地球上,就形成了日食。

月食:

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亮的中间时,太阳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地球的影子落在月球上,就形成了月食。

3.打靶喵准,排直队要向前看齐。

 

 

学习小结

反思

 

 

 

巩固练习

1、光年是   的单位,激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       m/s.

2、2010年1月15日,我国迎来了大范围的日环食天象.这是本世纪我国首次出现日环食,也是未来千年内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环食天象.美丽的日环食像一个金环挂在空中,发生这种现象时,       月球(选填“太阳”、“地球”或“月球”)位于中间位置。

3、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___。

4、大伟同学在课外按如图6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小孔是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

A.蜡烛的正立像   B.蜡烛的倒立像  C.三角形光斑   D.圆形光斑

5、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蜡烛的正立像   B.蜡烛的倒立像

C.三角形光斑    D.圆形光斑

 

松山五中生本教育“三、五”高效教学模式

初二物理导学案

课题

4.2光的反射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主备人

朱海明,

辅备人

宋玉琴王少辉赵丽君

教研组长

宋玉琴

学习

目标

1、知道光在任何物体表面都会反射。

认识光的反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反射角、入射角等的含义,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2、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3、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科学态度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

重点

光的反射定律及应用,反射的分类

学习过程

复习

引课

 

自主

学习

 

合作

探究

 

全班交流精讲点拨

  【温故知新】

  1.在同一均匀介质中光沿传播。

  2.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的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叫做。

  3.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为。

一、自主学习,交流预习情况

自己看书自学,自学后小组交流,并找出不理解的问题,准备合作探究

  二、合作探究

  提出问题,进行猜想

谈一谈:

①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发光的物体?

②许多物体本身并不发光,我们为什么也可以看的见?

  学生实验:

让太阳光射到平面镜上,从墙上找到光斑,改变光射向平面镜的角度,看看墙上光斑的位置是否改变。

  猜想:

以上现象遵循一个什么规律呢?

  任务一.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学生自学课本73页的“实验探究”内容:

  1、实验器材:

  2、弄清基本概念: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点、法线、入射角、反射角.

  3、学生按照课本73页的内容进行实验探究并填好表格,归纳出结论:

  

4、光路的可逆性

实验中你有哪些解决不了的问题?

  任务二.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学生实验:

太阳光射到平面镜上,观察到墙上有光斑,若射到课桌上能在墙上找到光斑吗?

为什么?

  学生自学:

课本75页“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镜面反射

  漫反射

  学生讨论: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吗?

  知识应用:

(1)我们为什么能从不同方向看到这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2)黑板为什么会“反光”导致看不清黑板上的字?

    

  1、由小组出代表对探究和自学的收获向大家展示,并由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纠正。

2、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和交流进行重点点拨

  

学习

小结

巩固

练习

1、有一种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反射到光电屏上的光斑位置来判断液面高低的,如图11所示.当一光束与液面的夹角为40°,则入射角的大小为        ;当液面升高时,光电屏上的光斑S将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2、能够从不同方向看到一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发生_       _的缘故,且每一条反射光线都_      _反射规律(填“遵守”或“不遵守”)

3、 教室里的每一位同学都能看到投影在幕布上的画面,这是由于光在投影幕布上发生了

  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平面镜成像画出图4中从A点出发,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B点的光线。

5、如图12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情景。

(1)将平面镜M水平放置,然后把一块标有刻度的白色硬

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上,硬纸板由A、B两部分组成,可沿接缝ON折叠。

为了在白色硬纸板上显示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正确的操作是:

                   ,从硬纸板上读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

(2)改变入射光的方向,多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

这样做的目的是                   。

得到的结论是                             。

(3)以法线ON为轴,将硬纸板的B面向后旋转,这时在B面上不能观察到反射光。

由此可知: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

平面内。

(4)平面镜的应用之一是改变光路。

请写出一个实例         。

松山五中生本教育“三、五”高效教学模式

初二物理导学案

课题

4、3平面镜成像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主备人

王少辉

辅备人

宋玉琴朱海明赵丽君

教研组长

宋玉琴

学习

目标

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会用平面镜成像特点来解释简单的现象。

2.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3.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4.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虚像。

学习过程

 

复习

引课

自主

学习

 

合作

探究

 

全班交流

精讲点拨

 

合作

探究

 

课堂练习

第一部分(课前预习)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主要探究的是像与物的哪两方面内容?

2、日常生活照镜子的经验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在平面镜的________(选填“上方”、“下方”、“前面”或“后面”),你是怎样找到像在平面镜里的具体位置的?

(点拨:

替代法)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你是如何判断出来的?

4、说一说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

第二部分(课内探究)

一、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一)平面镜成像特点

探究一:

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1、提出问题:

平面镜成像时,物体的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当物体离平面镜越来越远(越来越近)时,物体的像的大小是如何变化的?

2、大胆猜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1)把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的中间画一条直线,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竖立在这条直线上。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固定,并记录下此蜡烛的位置。

(3)找到蜡烛的像的具体位置,并记录下蜡烛的像的位置。

(4)比较蜡烛与蜡烛的像的大小关系,将其填入位置1的相应表格中。

(5)将蜡烛向远离平面镜的方向移动2次(或是靠近平面镜的方向移动2次),然后重复2、3、4步的实验过程,并将其结果填入位置2、3的相应表格中。

 

位置1

位置2

位置3

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4、分析与验证

由以上表格所记录的内容,你可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交流与合作:

(1)实验中,我们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来做实验,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2)我们用_______方法找到像的具体位置,从而更有利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学以致用:

一个1.6米高的同学,站在距平面镜2米远的地方,像高        。

当他向平面镜靠近1米,这位同学的像高变为________。

探究二:

物与像的位置关系

1、大胆猜想:

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如何?

像与物的连线跟平面镜什么关系?

2、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1)把蜡烛熄灭和玻璃板移开,撤出压在下面的白纸。

(2)把在纸上记下的每次蜡烛和像的位置连线,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到玻璃板(平面镜)的距离,再用量角器量一下这条线与平面镜镜面之间的夹角。

将其结果记录在如下表格中。

 

实验次数

1

2

3

物到镜面距离/cm,夹角

 

 

 

 

 

 

像到镜面距离/cm,夹角

 

 

 

 

 

 

3、分析与验证:

由以上数据我们知道,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相等”或“不相等”),像和物的连线跟平面镜______(“垂直”或“平行”)。

4、交流与合作:

(1)实验中,玻璃板(平面镜)如果不竖直放置,对实验有何影响?

(2)以上实验都是收集了3次数据,一次可不可以?

简单的说说你的理由。

5、教师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说明为什么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课堂典型练习

1、根据光的反射画平面镜改变光路的问题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画图

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画图

学习

小结

巩固练习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

竖立的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从而确定          

        

    ,此时成像的清晰度比日常使用的平面镜          (选填“好一些”或“差一些”).

(3)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4)解决以上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此时若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则像将        (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移动,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实验中,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撤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与玻璃板平行的光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显示蜡烛A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6)如图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接着就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     ,再分别测量                    的距离,判断像与物是否关于平面镜对称.

松山五中生本教育“三、五”高效教学模式

初二物理导学案

课题

4.4光的折射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主备人

赵丽君

辅备人

宋玉琴王少辉赵丽君

教研组长

宋玉琴

学习

目标

1.知道光发生折射的条件,能列举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

2.经历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过程,并了解折射的初步规律。

3.关注周围生活中的折射现象,用已有的知识解释生活中因光的折射原因所发生的现象。

学习

重点

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

用光的折射知识解释一些周围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复习

引课

 

自主

学习

 

合作

探究

 

全班

交流

 

精讲

点拨

学习过程

一.课前复习,引出新课

1、光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的反射规律是:

3、实验演示,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和传播的速度是否发生改变?

二.学习新知识

1、阅读课本完成下面的问题

(1)光在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如果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是否还沿直线传播?

光如果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是否还沿直线传播?

(2)在物理学中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

(3)请指出法线,界面,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角,折射角,反射角。

【动手实验】把铅笔插入桌上盛有水的玻璃杯中

(1)只从水面上方的不同角度观察,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水中的铅笔向______方向弯折?

(2)从烧杯的不同角度观察插入水中的铅笔,你又观察到哪些现象?

为什么呢?

【总结】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光的折射现象:

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⑵折射角是与的夹角

【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1.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

⑴课件实验演示,让激光束先后以不同的入射角射向O点,观察并记录激光束的偏折方向。

⑵测量出每次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填入下面的表格。

 

实验次数

1

2

3

入射角

折射角

⑶根据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

2.光从玻璃射入空气

⑴实验演示,让激光束先后以不同的入射角射向O点,观察并记录激光束的偏折方向。

⑵测量出每次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填入下面的表格

实验次数

1

2

3

入射角

折射角

⑶根据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

⑷将光具盘的右半部分沿法线向后折转一个角度,右半部分的光具盘上还有折射光线吗?

由此,你得出的结论是:

(5)观察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同法线的位置,并写出结论:

从以上实验现象中,归纳光的折射规律:

 

自学眼睛受骗了,用画图的方法说明看到水中的鱼是虚像,比实际的鱼要浅。

教师讲解相关的实例,如:

看到的池底变浅了,筷子弯折了,看到硬币了,从水中看岸上的树变高了等。

 

学习

小结

学习

反思

1、如图2所示,OA、OB和OC是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上的入射线、反射线和折射线三条光线,则     XX’是法线,反射角为    30度,折射角为     60度.界面的     右边是玻璃。

2、光从空气射入水中,若折射角为60°,则入射角:

                          (     )

 

 A、大于60°       B、等于60°     C、小于60°     D、均有可能

3、下列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 

A.

日环食   B.水中笔“折断”  C.在镜子中看到自己   D.水中的“倒影”

4、如图6是一张令人惊讶的照片,茶色玻璃板后面有一支蜡烛,它竟然能在水中燃烧!

关于玻璃板后面的水和烛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虚像,烛焰是实物    B.烛焰是虚像,水是实物

C.水和烛焰都是虚像           D.水和烛焰都是实物

 

松山四中初二物理导学案

课题

4.5光的色散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主备人

朱海明

辅备人

朱海明刘金钟王淑芝

教研组长

张立强

学习

目标

1、了解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知道色光的三原色。

2、了解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分别由什么决定。

学习

重点

了解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知道色光的三原色。

 

 

自主

学习

 

合作

探究

 

全班

交流

自主学习

1、光的色散:

年,国物理学家用使太阳光发生了色散。

2、白光是由组成的;

3、彩虹的形成原因:

太阳光在空中传播时被空中的水滴而形成的,

4、色光的三原色是、、;

5、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决定。

6、颜料的三原色是、、。

课堂导学

1、演示实验:

用玻璃三棱镜对准太阳光,折射到教室的墙壁上,观察现象。

色散:

2、讨论分析色散的原因:

在同种介质中,入射角相同时,各种色光在折射时的不同造成的;

3、演示:

色光的三原色为;并演示他们混合后可以得到不同的其它颜色。

4、光照到物体上时,一部分光被物体,一部分光被物体,如果物体是透明的,还有一部分光物体。

5、演示实验: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决定;

一透明物体透过的是红光,则它是的,若透过的是黄光,则它是的。

若一个物体能透过所有色光,那它是色的。

6、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决定的。

不透明的绿色树叶因为只反射光,所以才是色的。

7、若一个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那它是色,若一个物体吸收所有色光,那它是色。

8、经过实验知道颜料的三原色是、、。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学习

小结

巩固练习

1、雨后的天空,有时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关于“彩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是光的折射现象B、是光的色散现象

C、是光的反射现象D、是由于空气中悬浮有大量的小水珠而形成的

2、商场里的花布的图案是有无数种的颜色拼排而成,各种颜色均是由三种原颜料调和而成,这三种原颜料的颜色是()

A、红橙黄B、红绿蓝C、黄红蓝D、红白蓝

3、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

A.桃花自己能发出红光;B.桃花吸收红光C.桃花反射红光D.以上说法都不对

4、在无其他任何光源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上衣、绿裙子的演员身上,则观众看到她的上衣是色,裙子是色。

5、看电影时,因为电影布发生,所以各个方向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人们能够看到彩色的电影画面是因为白银幕能够反射;看话剧时,一位演员穿红色上衣,在蓝色灯光的照射下,观众看到她的上衣是色。

6、在一张白纸上用绿颜料写一个“光”字;把它拿到暗室,当只用红光照射时,你看到的现象是:

红纸上面有一个色“光”字。

7、2013年11月1日,松山四中的同学惊奇的发现刚升起的太阳的周围出现了多个“小太阳”,太阳的上方还有一道美丽的彩虹,出现这种天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特殊的天气下,云中竖直挂着许多小冰晶(小冰晶相当于三棱镜)

(1)天空中出现的彩虹,说明太阳光是一种(填“单色光”或“复色光”)。

(2)人们看到多个“小太阳”,是由于太阳光经小冰晶反射和后形成的虚像。

8、某同学对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

将不同颜色的光照射到不同颜色的纸上,观察纸的颜色,得出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照射光的颜色

绿色

红色

蓝色

红色

白色

纸的颜色

绿色

红色

红色

绿色

黄色

观察到的颜色

绿色

红色

黑色

黑色

黄色

(1)由表可得出: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决定的;

(2)水果店卖西瓜(红瓤)时,总喜欢撑一顶红色的遮阳伞,你知道只是为什么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