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化学总复习《创新设计》配套练习第7章 基础课时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16429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化学总复习《创新设计》配套练习第7章 基础课时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版高考化学总复习《创新设计》配套练习第7章 基础课时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版高考化学总复习《创新设计》配套练习第7章 基础课时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版高考化学总复习《创新设计》配套练习第7章 基础课时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版高考化学总复习《创新设计》配套练习第7章 基础课时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版高考化学总复习《创新设计》配套练习第7章 基础课时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版高考化学总复习《创新设计》配套练习第7章 基础课时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版高考化学总复习《创新设计》配套练习第7章 基础课时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版高考化学总复习《创新设计》配套练习第7章 基础课时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版高考化学总复习《创新设计》配套练习第7章 基础课时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版高考化学总复习《创新设计》配套练习第7章 基础课时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版高考化学总复习《创新设计》配套练习第7章 基础课时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版高考化学总复习《创新设计》配套练习第7章 基础课时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化学总复习《创新设计》配套练习第7章 基础课时1.docx

《版高考化学总复习《创新设计》配套练习第7章 基础课时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化学总复习《创新设计》配套练习第7章 基础课时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考化学总复习《创新设计》配套练习第7章 基础课时1.docx

版高考化学总复习《创新设计》配套练习第7章基础课时1

基础课时1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时间:

45分钟)

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可逆反应,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或等于逆反应速率

B.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是用反应物来表示的,逆反应速率是用生成物来表示的

C.可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变化时,化学平衡并不一定移动

D.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反应限度时,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不变

解析 如果可逆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A错;正、逆反应速率均可以用反应物或生成物来表示,B错;如果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则加压后反应速率加快,但平衡不移动,正确;加入催化剂,虽然平衡不移动,但反应速率增大,D错。

答案 C

2.(2015·浙江温州八校联考)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00mL2mol·L-1的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气的速率不变

B.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铁片和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C.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D.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

解析 A项,加入氯化钠溶液,相当于对盐酸稀释,盐酸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B项,改用铁片和浓硫酸反应时,如常温则发生钝化,如加热则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得不到氢气;C项,不论该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升温,化学反应速率必然加快;D项,对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减小压强,气体的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

答案 D

3.对于化学反应3W(g)+2X(g)===4Y(g)+3Z(g),下列反应速率关系中,正确的是(  )。

A.v(W)=3v(Z) B.2v(X)=3v(Z)

C.2v(X)=v(Y) D.3v(W)=2v(X)

解析 根据同一反应中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W)∶v(Z)=3∶3,则v(W)=v(Z),A项错误;v(X)∶v(Z)=2∶3,则3v(X)=2v(Z),B项错误;v(X)∶v(Y)=2∶4,则2v(X)=v(Y),C项正确;v(W)∶v(X)=3∶2,则2v(W)=3v(X),D项错误。

答案 C

4.(2014·锦州高三检测)一定条件下,分别对反应C(s)+CO2(g)2CO(g)(ΔH>0)进行如下操作(只改变一个条件);①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②增加反应物C的用量;③缩小反应体系的体积;④减少体系中CO的量。

上述措施中一定能使反应速率显著变大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③

解析 无论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时反应速率一定变大;因反应物C为固态,其浓度为常数,故增加C的用量对化学反应速率无影响;缩小反应体系的体积,使CO、CO2气体的浓度变大,反应速率变大;减少CO的量,其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变小。

答案 D

5.(2014·山西太原调研)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X和Y时,每隔半分钟分别测定放出气体的体积。

下列选项中可正确表示实验X和Y的结果是(  )。

解析 由镁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两者反应时镁均过量,因此两者产生等量的氢气,排除了选项C和D。

根据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的事实可知实验X产生氢气的速率快,体现在图像上即曲线的斜率大,结合以上两点可知选项A符合题意。

答案 A

6.(2014·长沙期中)据新华网报道,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两位研究者柯蒂斯和西蒙发明了一种新型“电催化剂”,能够非常高效且廉价地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该新型“电催化剂”是一种多孔金属氧化物固体,用于在电解器中催化水分解为氢气与氧气的一种特殊催化剂。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使用电催化剂,加快了水的分解速率

B.金属氧化物固体的量越多,水分解速率越快

C.反应一段时间,过滤、洗涤、干燥后发现金属氧化物固体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

D.金属氧化物固体的多孔结构利于提高催化剂的效率

解析 催化剂的用量对化学反应速率有影响,在一定用量范围内,随着用量增加,反应时间缩短,反应速率加快;但催化剂的用量增加到一定值后,反应时间和反应速率不再改变,故B项错误。

答案 B

7.(2014·杭州质检)某探究小组利用丙酮的溴代反应(CH3COCH3+Br2

CH3COCH2Br+HBr)来研究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反应速率v(Br2)通过测定溴的颜色消失所需的时间来确定。

在一定温度下,获得如下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初始浓度c/(mol·L-1)

溴颜色消失

所需时间t/s

CH3COCH3

HCl

Br2

0.80

0.20

0.0010

290

1.60

0.20

0.0010

145

0.80

0.40

0.0010

145

0.80

0.20

0.0020

580

分析实验数据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增大c(CH3COCH3),v(Br2)增大

B.实验②和③的v(Br2)相等

C.增大c(HCl),v(Br2)增大

D.增大c(Br2),v(Br2)增大

解析 ①、②中HCl的初始浓度相同,而②中CH3COCH3的初始浓度大,且计算所得②的v(Br2)大,故A正确;②、③两组数据中Br2的初始浓度相同,溴颜色消失[即c(Br2)为0时]所用的时间相同,故v(Br2)相同;①、③两组数据中CH3COCH3的初始浓度相同,而③中HCl的初始浓度大,且③中溴颜色消失所用的时间少,故实验③的v(Br2)大,C正确;①、④两组数据中CH3COCH3、HCl的初始浓度均相同,而①中v(Br2)=0.0010mol·L-1÷290s=3.45×10-6mol·L-1·s-1,④中v(Br2)=0.0020mol·L-1÷580s=3.45×10-6mol·L-1·s-1,可见v(Br2)是相同的,故D错误。

答案 D

8.(2014·青岛调研)将等物质的量的A、B混合于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3A(g)+B(g)xC(g)+2D(g),经5min后,测得D的量为1mol,C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1mol·L-1·min-1。

则x的值为(  )。

A.1 B.2 

C.3 D.4

解析 先计算出用D表示的反应速率:

v(D)=1mol÷2L÷5min=0.1mol

·L-1·min-1,根据C与D的速率关系有x∶2=0.1mol·L-1·min-1∶0.1mol

·L-1·min-1,则x=2。

答案 B

9.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对该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3D6A+2C

B.反应进行到1s时,v(A)=v(D)

C.反应进行到6s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mol·L-1·s-1

D.反应进行到6s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相等

解析 由图像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3B+4C6A+2D,故A项不正确;反应进行至任一时间,都有v(A)=3v(D),故B项不正确;0~6s内,B的平均反应速率v(B)=

=0.05mol·L-1·s-1,故C项正确;任一时间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都等于各自对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故D项不正确。

答案 C

10.(2014·石家庄检测)向一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X、Y,发生化学反应X(g)+Y(g)2Z(g) ΔH<0。

如图所示是容器中X、Z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下列关于在第7min时和第13min时曲线变化的可能原因推测正确的是(  )。

A.第7min时升高温度、第13min时降低温度

B.第7min时使用催化剂、第13min时升高温度

C.第7min时降低温度、第13min时增大压强

D.第7min时减小压强、第13min时升高温度

解析 7min以前反应没有达到平衡,7~10min时间内,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更快,Z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加更快,均是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因此C、D不正确;13~18min时间内,Z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X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加均是平衡逆向移动的结果,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

答案 B

11.加入0.1mol的MnO2粉末于50mL过氧化氢的溶液中(密度为1.1g·mL-1),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的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A、B、C、D四点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反应速率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计算过氧化氢的初始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

(4)求反应进行到2分钟时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曲线斜率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2)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H2O2的浓度逐渐减小,因此反应速率逐渐减小。

(3)根据图像可以看出H2O2完全反应放出O260mL,H2O2的分解反应为2H2O2

2H2O+O2↑,则

n(H2O2)=

×2≈0.00536mol,

c(H2O2)=

≈0.107mol·L-1。

(4)反应进行到2分钟时,放出O245mL,则反应生成O2的物质的量为

≈0.00201mol,质量为0.00201mol×32g·mol-1≈0.0643g,反应消耗的H2O2物质的量为0.00201mol×2=0.00402mol,剩余的H2O2物质的量为0.00536mol-0.00402mol=0.00134mol,则2分钟时H2O2的质量分数为

×100%≈0.083%。

答案 

(1)D>C>B>A

(2)随着反应的进行,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越来越小,反应速率越来越小

(3)0.107mol·L-1 (4)0.083%

12.(2014·昆明六校联考)一定温度下,在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从反应开始到10s时,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________,Y的转化率为______。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0s后的某一时刻(t1)改变了外界条件,其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符合该图像的是________。

A.t1时刻,增大了X的浓度

B.t1时刻,升高了体系温度

C.t1时刻,缩小了容器体积

D.t1时刻,使用了催化剂

解析 

(1)分析图像知:

Δc(Z)=

=0.79mol·L-1

v(Z)=

=0.079mol·L-1·s-1;

Δc(X)=

=0.395mol·L-1;

Y的转化率α(Y)=

×100%=79.0%。

(2)由各物质转化的量:

X为0.79mol,Y为0.79mol,Z为1.58mol可知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2,则化学方程式为X(g)+Y(g)2Z(g)。

(3)由图像可知,外界条件同等程度地增大了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

增大X的浓度、升高体系温度均不会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A、B错误;由

(2)中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缩小容器体积或增大压强,均可同等程度地增大正、逆反应速率,C正确;使用催化剂可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D正确。

答案 

(1)0.079mol·L-1·s-1 0.395mol·L-1 79.0%

(2)X(g)+Y(g)2Z(g)

(3)CD

13.(2014·江南十校高三联考)一定温度下,向1.0L密闭容器中加入0.60molX(g),发生反应X(g)Y(s)+2Z(g) ΔH>0,测得反应物X浓度与反应时间的数据如下表:

反应时间

t/min

0

1

2

3

4

6

8

c(X)/

(mol·L-1)

0.60

0.42

0.30

0.21

0.15

a

0.0375

(1)3min时用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Z)=________。

(2)分析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浓度与时间的规律,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规律推出反应在6min时反应物的浓度a为______mol·L-1。

(3)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t2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填写两项)。

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影响速率的因素、平衡的特征等相关知识。

(1)3min时Δc(X)=0.39mol·L-1,v(X)=

=0.13mol·L-1·min-1,而v(Z)=2v(X)=0.26mol·L-1·min-1。

(2)根据题中数据,可知每间隔2min,X的浓度减少为原来的一半;由此规律推出反应在6min时反应物的浓度a为0.075mol·L-1。

(3)t2时刻,v(逆)瞬间增大,可能的因素为加入生成物Z或增大体系的压强。

答案 

(1)0.26mol·L-1·min-1 

(2)每间隔2min,X的浓度减少为原来的一半 0.075 (3)加入Z 增大体系的压强

14.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用下列仪器组装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定量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为达到本实验的目的,其装置连接顺序为a连________,________连________。

(2)连接好装置后的下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套装置的分液漏斗所装的试剂分别为1mol·L-1硫酸和4mol·L-1硫酸,该小组同学要测定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加入的试剂

H2的体积

(相同条件下)

反应

时间

反应

速率

1mol·L-1硫酸

10mL

t1

v1

4mol·L-1硫酸

10mL

t2

v2

该小组同学通过实验得到的结果是:

v1小于v2,其定量依据是________。

(5)另有一组同学测定了每隔一分钟,锥形瓶中硫酸的浓度,记录结果如下: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硫酸浓度

(mol·L-1)

4.0

3.8

3.5

3.1

2.6

2.2

1.9

1.8

请在给定的坐标图中作出v(H2)-t的图像。

请解释0到4min时该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除上述实验方案可定量测定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外,还可能有的实验测定方法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写一种)

答案 

(1)c b d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Zn+2H+===Zn2++H2↑ (4)t1>t2

(5)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不断升高,所以反应速率不断加快

(6)相同时间内测定生成H2的体积;相同时间内测定Zn的质量(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