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17199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6.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docx

《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docx

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学科带头人现状与需求

现有人员

目前学科方向

陆熙炎院士

金属有机,有机合成

戴立信院士

不对称催化,有机合成

麻生明院士

金属有机,有机合成

侯雪龙研究员

不对称催化,有机合成

唐勇研究员

金属有机,高分子化学

丁奎玲研究员

金属有机,有机合成

姜标研究员

不对称合成,有机合成

施敏研究员

金属有机,有机合成

刘元红研究员

金属络合物化学

陈耀峰研究员

稀土金属络合物化学

游书力研究员

不对称催化,有机合成

李玉学副研究员

金属计算化学

发展学科方向

需求计划人数

金属催化的小分子活化

1

金属络合物及反应化学

1

后过渡金属有机化学

1

导向高分子的金属有机化学

1

金属有机计算化学

1

前过渡金属有机化学

1

稀土金属有机化学

1

主族元素金属有机化学

1

2OO6年重大记事

一.完成2006-2007年基金项目申请

共资助了30个项目,其中有机所12个,外单位18个,资助总额113.35万。

二.中科院创新团队

7月10~14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均相催化研究”国际合作伙伴计划团队在成都召开了团队2006年的工作研讨会,会议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高技术与发展局化工处白路娜同志和综合处崔丽娟同志参加。

团队海外成员:

美国ThePennsylvaniaStateUniversity的张绪穆教授、美国UniversityofVirginia的蒲林教授、美国TheOhioStateUniversity的王鹏教授、美国TexasTechUniversity的李桂根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的谢作伟教授、香港科技大学的贾国成教授和团队有机所成员:

麻生明、侯雪龙、唐勇、丁奎岭、施敏、刘元红全体共12位成员在会上分别作了20分钟学术报告,主要交流团队近一年来的工作进展及将来的工作打算。

大家一致认为我们团队现在的合作形式非常好,交叉效果明显,无论是在基础研究方面还是面向国家需求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所以一定要争取更多的支持,保证团队长久地开展合作研究,以期取得更好地结果。

三.组织召开China-GermanyBilaterialSymposiumonOrganocatalysisandCertainAspectsofGreenChemistry和The2ndInternationalForumonHomogeneousCatalysisandTheFirstChina-SwitzerlandBilateralSymposiumonCatalysis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德科学研究中心主办,德国Max-Planck-InstitutfürKohlenforschung的BenjaminList教授和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麻生明教授共同组织的China-GermanyBilaterialSymposiumonOrganocatalysisandCertainAspectsofGreenChemistry于2006年4月2日~6日在杭州金溪山庄召开。

中德科学研究中心德方常务副主任赵妙根和中方常务副主任陈乐生,上海市科委国际合作处处长傅国庆和基础处副处长胡睦,中国科学院高技术局化工处白路娜老师以及上海有机所科研处处长傅克洪应邀参加了会议。

会议邀请了25名中德科学家参加(德方13名,中方12名),会上24名报告人各作了30分钟的学术报告,并安排了5分钟的讨论。

在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就有机催化及绿色化学的一些关键领域如:

有机小分子催化、金属催化,不对称催化、超临界液体、离子液体、绿色化学过程等方面进行了充分地交流,并将向中德科学中心提交双方在这一领域的合作项目的课题申请。

在中瑞双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上海有机所资助下,由瑞士ETH的AntonioTogni教授和我所麻生明研究员共同组织的The2ndInternationalForumonHomogeneousCatalysisandTheFirstChina-SwitzerlandBilateralSymposiumonCatalysis于2006年9月25日~29日在苏州市苏州饭店召开,会议邀请到了20名科学家分别作30分钟的学术报告,每个报告安排了5分钟的讨论。

其中中方代表分别是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陆熙炎、林国强、唐勇和侯雪龙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的范青华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的谢作伟教授,苏州大学的沈琪教授,北京大学的席振峰教授,安徽煤炭师范大学的王磊教授,以及四川大学的冯小明教授;瑞士方面代表分别是UniversityofGeneva的AlexandreAlexakis和PeterKündig教授,UniversityofBasel的Hans-UlrichBlaser博士和AndreasPfaltz教授,UniversityofNeuchâtel的ThomasR.Ward教授,ETH的RoelPrins教授和EPFL的AlbertRenken教授;还有日本KyotoUniversity的TamejiroHiyama教授,西班牙UniversidaddeOviedo的JoséBarluenga教授和荷兰UniversiteitUtrecht的GerardvanKoten教授;瑞士ETH的AntonioTogni教授由于身体原因临时取消了报告。

在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讨论了均相催化中的若干重要问题,包括配体的设计、筛选,催化剂的负载以及工业化的过程及应用前景,代表们还就反应试剂的设计、反应过程的控制,利用新技术对反应机理及过程的研究,以及人工修饰的金属酶的不对称催化反应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浙江大学和苏州大学的40余名老师和研究生也参加了本次会议。

四.实验室承担的科研项目运行正常

由吉林大学裘式纶教授和我室麻生明研究员作为首席科学家的973项目“创造新物质的分子工程学研究”去年通过了结题验收,今年在此基础上我们和吉林大学等单位又共同申请新的973项目“物质创造与化学转化过程中的若干前沿科学问题研究”,已经获得批准,我们实验室主持了两个子课题“手性分子的构筑及相关规律研究”和“手性分子的构筑及相关规律研究”。

丁奎岭主持申请的基金委重点项目“手性催化剂负载化中若干新方法研究”和国际合作交流重大项目“不对称催化反应研究”以及中科院方向性项目“手性诱导、传递与放大中的科学问题研究”今年已经获得批准,明年开始执行。

以我室学术带头人为主的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导向有机合成的金属有机化学”和国家基金委优秀实验室重点项目“金属催化的有机合成方法学研究”进展良好,后者还通过了基金委组织的项目中期检查;麻生明、唐勇和侯雪龙研究员分别主持的基金委重点项目“过渡金属催化的含碳化学键的活化和反应性控制”、“导向有机合成的杂原子化学”和“有机化学反应中的选择性控制”以及麻生明研究员主持的基金委国际合作交流重大项目“金属催化的化学键形成和断裂的调节和控制”今年均进展顺利。

 

实验室固定人员通过上述等项目的研究,共发表93篇论文,其中SCI收录91篇,I区论文有14篇。

同时实验室客座人员在实验室基金资助下共发表78篇论文,其中SCI收录74篇,I区论文有2篇。

五.对外交流

在基金委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合作项目资助下,实验室今年按计划邀请了美国UniversityofTexasatAustin的MichaelJ.Krische教授来室作短期工作访问,不仅作了相关的学术报告,还分别与我室科研人员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

实验室还分别接待了美国、日本、法国和瑞士等国的15位科学家来室访问,并作了13个学术报告。

六.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工作

实验室今年10月17-19日在苏州召开了2006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会上荣幸地邀请到了科学院基础局黄勇副局长和高技术局化工处白路娜老师的参加,他们为实验室的发展提了不少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本届学术会上很高兴地邀请到苏州大学的沈琪教授和复旦大学的赵东元教授分别作了题为“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催化内酯开环聚合的研究”和“有序介孔高分子碳的合成与结构”的学术报告。

会议就实验室今后的学术发展方向、优秀人才的引进尤其是金属络合物化学方面的人才引进工作和实验室如何保持并发展研究特色及优势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

七.获奖情况

麻生明研究员等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题目:

金属参与的联烯化学中的选择性调控

陈家碧研究员等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题目:

过渡金属卡宾和卡拜络合物化学研究

丁奎岭研究员上海市第三届青年科技英才

唐勇研究员获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钱长涛研究员获中国化学会“黄耀曾金属有机化学奖”

姜标研究员获EliLillyResearchExcellenceAwardinChina(ELSEA)

丁奎岭研究员获中科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

丁奎岭、麻生明和唐勇3位研究员获中科院研究生院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王兴旺博士获中科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陆梁华博士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

沈增明、邓贤明和荆庆3位博士获中科院研究生院优秀毕业生

陆梁华博士获中科院研究生院三好学生标兵称号

实验室6名学生获中科院研究生院三好学生称号

(叶龙武、舒伟,陈敬金、王庆刚、李跃辉、陆梁华)

郑君成和顾振华2位博士获罗氏创新化学奖

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

第二届第一次会议简报

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今年10月17-19日在苏州召开,十八位学术委员中有十五位出席会议,中科院基础局黄勇局长和高技术局化工处白路娜老师与会指导。

会议由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丁奎岭研究员主持。

这次会议的议程是1)室主任作实验室年度工作报告,2)专家学术报告和交流,3)部分课题组工作进展情况汇报,4)国际学术会议介绍,5)实验室今后工作讨论。

一.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唐勇研究员汇报了实验室一年来的工作

唐勇常务副主任首先欢迎并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到会,并感谢大家在过去一年中对我们实验室工作的大力指导和支持。

然后他汇报了实验室一年来的工作,主要是研究工作及其水平(包括基础研究、国家需求和研究成果),实验室建设和人才培养(包括科研梯队、研究生培养和创新文化建设),项目申请及执行,课题管理,学术活动,存在的问题等六个方面的工作。

主要对实验室一年来的重要科研进展作了较为详尽的报告。

二.专家学术报告和交流

会上由苏州大学沈琪教授和复旦大学赵东元教授分别作了题为“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催化内酯开环聚合的研究”和“有序介孔高分子碳的合成与结构”两个精彩的学术报告,与会代表对每一个报告都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

三.课题组工作进展汇报和讨论

这次会上共有六个课题组进行科研工作进展汇报,分别由上海有机所施敏研究员(基于联萘胺手性配体的设计合成及应用)、上海有机所陈耀峰研究员(硼杂苯稀土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上海有机所游书力研究员(布朗酸催化的不对称傅克反应)、上海有机所唐勇研究员([O-NX]钛配合物在烯烃聚合中的应用)、大化所余正坤研究员(利用过渡金属卡宾化合物的有机合成与催化研究)和上海有机所李玉学副研究员(计算化学在金属有机中的应用)到会汇报交流工作。

委员们认真听取了他们的进展情况和今后工作设想,并就研究工作中的问题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

四.国际学术会议介绍和讨论

本次会上共介绍了三个国际会议和两个双边会议的内容:

1、南开大学的王佰全教授介绍了今年7月在西班牙召开的XXII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OrganometallicChemistry会议的情况,重点介绍了大会报告的相关内容,我室的麻生明研究员在会上做了邀请报告。

2、上海有机所的麻生明研究员介绍今年6月在墨西哥召开的16thIUPAC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OrganicSynthesis会议的情况,重点介绍了和金属有机化学相关的一些大会报告,我室麻生明研究员在会上做了邀请报告。

3、上海有机所的丁奎岭研究员介绍今年7月在日本召开的12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PolymersandOrganicChemistry会议的情况。

4、上海有机所的侯雪龙研究员介绍了今年在法国召开的2006年中法双边会议和在中国苏州召开的2006年中瑞双边会议的具体情况。

通过这些介绍和讨论,使到会代表及时了解国际上金属有机化学研究的热点和掌握目前文献还来不及报道的热门学科前沿资料,对拓宽工作思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五.今后工作讨论

会上委员们就实验室今后的学术发展方向、优秀人才的引进尤其是金属络合物化学方面的人才引进工作和实验室如何保持并发展研究特色及优势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作为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学术研究方向,要坚持自己的特色,才能保持并增加实验室在国内国际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而目前国内从事络合物研究的学科带头人比较少,大家都不太愿意做,因为这方面的研究出成果比较慢,经费难以申请,在当前国内的研究大环境下生存不太容易,因此实验室要创造条件招聘并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保持实验室在这方面原有的研究特色。

同时大家意识到金属有机中没有研究到的金属还很多,研究范围需拓展。

2006~2007资助课题一览表

序号姓名单位题目

2006-01陆熙炎上海有机所二价钯催化的芳基对碳-杂原子重键的

加成反应

2006-02麻生明上海有机所金属参与的偶联反应研究

2006-03侯雪龙上海有机所钯催化烯丙基取代的选择性研究

2006-04陈家碧上海有机所从双金属端羰基化合物合成金属桥卡宾和

桥卡拜络合物的研究

2006-06姜标上海有机所基于环芳烷骨架的配体合成及其在不对称

合成中的应用

2006-07施敏上海有机所有机功能小分子在Baylis-Hillman反应中的

立体选择性控制研究

2006-08丁奎岭上海有机所手性催化剂负载化的新方法研究:

手性催化

剂的自负载

2006-09唐勇上海有机所一些新型的叶立德成环反应研究

2006-10刘元红上海有机所基于共轭双炔与多炔的金属有机化合物的

形成及反应化学研究

2006-11陈耀峰上海有机所硼杂苯稀土烷基和胺基化合物的合成及

催化性能研究

2006-12李玉学上海有机所Au和Pd非对称催化加氢机理的对比理论研究

2006-13黄宪浙江大学过渡金属参与下亚烃基环丙烷和亚烃基苯并

环丙烯的高选择性反应

2006-14沈琪苏州大学氮杂环卡宾稀土衍生物的合成、结构及反应性能

2006-15席振峰北京大学双铜有机合成试剂的合成与应用

2006-16周锡庚复旦大学稀土引发的硅自由基催化反应研究

2006-17王佰全南开大学侧链官能取代的环戊二烯或茚与金属羰基

化合物的反应研究

2006-18王绍武安徽师范大学稀土金属化合物引发的芳香醛新型歧化

反应研究

2006-19秦金贵武汉大学金属络合物强双光子吸收材料的设计、合成

与性能

2006-20甘良兵北京大学由富勒烯过氧化物制备富勒醇的研究

2006-21朱成建南京大学手性金属配合物诱导的不对称多组分

合成反应

2006-22陈忠宁福建物构所金属有机炔分子光电功能材料

2006-23王磊淮北煤炭过渡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在有机合成

师范学院中的应用

2006-24周永贵大化所钯和镍催化的不对称氢化研究

2006-25苏成勇中山大学线性和三角架氮杂环金属配位光分子

材料的控制合成

2006-26郎建平苏州大学具有胺基稀土含硫醇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和

性能研究

2006-27施章杰北京大学过渡金属催化的氧气作为氧化剂的氧化研究

2006-28吴劼复旦大学铑催化的芳基磺酸酯偶联反应研究

2006-29张兆国交通大学富电子、大位阻膦配体的合成及其在催化

反应中的应用

2006-3O余正坤大化所利用1-炔基Fischer卡宾化合物的含氮

功能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研究

2006-31游书力上海有机所金属杂环卡宾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反应

化学研究

2006年全室专利申请、授权一览表

2006年申请专利

编号

专利名称

申请日

专利号

发明人

1

一类2-氮杂的甾体骨架化合物和合成方法

2005.04.14分案提交日2006.08.31

200610126074.5

麻生明、

陆平、

侯海荣、

韦捷敏、

何绮雯、

陆梁华、

顾振华、

姜雪峰、

金鑫

2

高对映体选择性制备2-二苯甲基亚磺酰基-乙酰胺单一对映体的方法

2006.02.17

200610023954.X

姜标、

赵小龙、

王万军、

徐向亚

3

高对映选择性制备(S)-奥美拉唑的方法

2006.02.17

200610023955.4

姜标、

赵小龙、

王万军、

董佳佳、

徐向亚

4

[(取代的吡啶基)甲基]亚磺酰基-1H-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及其对映体的锌盐的制备方法

2006.02.17

200610023956.9

姜标、

赵小龙、

王万军

5

4,4-二取代的-3,4-二氢-2(1H)-喹啉酮类化合物、合成方法和应用

2006.04.07

200610025525.6

姜标、

董佳家

6

制备光学纯阿巴卡韦的方法

2006.06.13

200610027649.8

姜标、

赵小龙、

王万军

7

酸和丙酮水溶液一步法制备酸性棉酚衍生物的方法

2006.07.14

200610028960.4

黄浩、

曹星欣、

姜海霞、

姜标

8

乙氰菊酯的光活异构体、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2006.12.01

200610118966.0

姜标、

汪桦

9

Zr化合物在催化水杨酸类化合物的清洁硝化方法中的应用

2006.05.26

200610026933.3

高骏、

郭英文、

施敏

10

蒙脱土催化合成萘和茚衍生物的环境友好方法

2006.10.13

200610117098.4

陆建梅、

施敏

11

手性膦硫脲化合物、合成方法及其应用

2006.11.10

200610118184.7

时永灵、

施敏

12

联萘酚骨架的取代双齿亚邻酰胺配体在烯烃氢甲酰化反应中的应用

2005.06.09

200610027493.3

丁奎岭、

赵宝国

13

一种丙烯氢甲酰化催化体系和方法

2006.12.22

200610147735.2

丁奎岭、

侯雪龙、

李欣、

朱霞珍、

吴良泉、

蒋文、

赖春波、

陈建伟

14

烯烃聚合催化剂

2006.04.21

200610025918.7

唐勇、

高明丽、

王聪、

孙秀丽、

谢作伟、

高原、

马志

15

一类单活性中心齐革勒-纳塔烯烃聚合催化剂

2006.05.22

200610026765.8

唐勇、

孙秀丽、

刘博、

马志、

王聪、

高原、

杨小红

16

一类含杂原子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中的应用

2006.05.22

200610026766.2

唐勇、

马志、

杨小红、

刘博、

孙秀丽、

高原、

王聪

17

一种非茂金属聚烯烃催化剂在合成乙烯/极性单体的共聚物中的用途

2006.07.14

200610028958.7

唐勇、

王聪、

郭阳辉、

孙秀丽、

刘博、

高原

18

一种非茂金属聚烯烃催化剂在合成乙烯/环状烯烃共聚物中的用途

2006.07.14

200610028959.1

唐勇、

高明丽、

王聪、

谢作伟、

孙秀丽、

刘博

19

3-位取代中氮茚类化合物和高效合成方法

2006.11.06

200610117996.X

刘元红、

宋智泉、

闫彬

20

一种制备2-酰基-4-烷基苯酚的合成方法

2006.03.24

200610025048.3

邓敏智、

严政军、

李超忠

 

2006年授权专利

编号

专利名称

专利号

发明人

1

4位含有芳基取代基的γ-丁烯酸内酯及其固相合成法

ZL01131977.1

麻生明、

段德慧、

王意中

2

1,2-二烯丁酸甲酯的生产方法物

ZL200410024931.1

麻生明

金鑫

蔡杨君

3

E-α-氯代亚烷基-β-内酰胺化合物、合成方法及其用途

ZL200410066280.2

麻生明、

吴滨

4

碘酸盐类组合物及其在环境消毒中的应用

ZL03117027.7

姜标、

储惠兰

5

苯酚类化合物的绿色硝化方法

ZL02145268.7

施敏、

崔世聪

6

铃木偶联反应合成1,1,2-三芳基-1,3-丁二烯类化合物

ZL200410016927.0

施敏、

邵黎雄

7

香豆素二聚体的光学拆分方法

ZL01126762.3

丁奎岭、

赵东波

8

含手性四元环骨架的新型膦配体、合成方法及其用途

ZL03115826.9

丁奎岭、

赵东波

9

烯烃聚合及共聚合催化剂、合成方法及其用途

ZL01126323.7

唐勇、

孙秀丽、

胡蔚秋

10

乙烯齐聚催化剂、合成方法及其用途

ZL200310122715.6

唐勇、

张玉良

11

手性膦配体、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ZL200410017438.7

万小兵、

孙延晖、

罗云飞、

张兆国

12

一种多取代苯并杂芳环及一步合成多取代苯并杂芳环的方法

ZL200410054342.8

张兆国、

王峰、

童晓峰

 

2006年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来访人员名单

冯小明教授四川大学2006,2,28

Prof.GregoryR.Cook美国NorthKakotaStateUniv.2006,3,20

Prof.A.Berkessel德国ChemiederUniv.ZuKoeln2006,3,29

Prof.ThorstenBach德国TechnischeUniv.München2006,4,7

Prof.MichaelJ.Krische美国Univ.ofTexasatAustin2006,5,18

周绍满博士日本理化研究所2006,5,24

Dr.BopingLiu日本JapanAdvancedInstituteof

ScienceandTechnology2006,6,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