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小学数学总复习数与代数练习题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17826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8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小学数学总复习数与代数练习题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推荐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小学数学总复习数与代数练习题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推荐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小学数学总复习数与代数练习题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推荐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小学数学总复习数与代数练习题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推荐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小学数学总复习数与代数练习题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推荐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小学数学总复习数与代数练习题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推荐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小学数学总复习数与代数练习题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推荐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小学数学总复习数与代数练习题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推荐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小学数学总复习数与代数练习题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推荐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小学数学总复习数与代数练习题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推荐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小学数学总复习数与代数练习题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推荐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小学数学总复习数与代数练习题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推荐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小学数学总复习数与代数练习题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推荐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小学数学总复习数与代数练习题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推荐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小学数学总复习数与代数练习题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推荐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小学数学总复习数与代数练习题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推荐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小学数学总复习数与代数练习题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推荐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小学数学总复习数与代数练习题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推荐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小学数学总复习数与代数练习题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推荐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小学数学总复习数与代数练习题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小学数学总复习数与代数练习题试题.docx

《推荐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小学数学总复习数与代数练习题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小学数学总复习数与代数练习题试题.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推荐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小学数学总复习数与代数练习题试题.docx

推荐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小学数学总复习数与代数练习题试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数与代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整数、小数、百分数的含义等。

(课文第76、77页的有关内容,练习十三的相应练习)

教参: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整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

2.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和整数、小数数位顺序表,并能正确地熟练地读、写整数与小数,会比较熟的大小。

3.能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教学重难点:

掌握整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

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和整数、小数数位顺序表,并能正确地熟练地读、写整数与小数,会比较熟的大小。

能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学情分析:

 

问题聚焦:

1、你学过那些数?

说一说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什么是整数?

3、什么是数位?

数位与位数相同吗?

4、什么是计数单位?

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5、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教学流程:

一、回顾与交流

1.复习数的意义。

(1)你学过那些数?

说一说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①学生说出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如:

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负数等等。

②联系课文情境图,说明各种数的具体含义。

(2)什么是整数?

①学生说一说什么是整数,整数包括哪些数。

②师生共同概括说明。

③完成教科书第77页上部分“做一做”。

2.数的读、写。

(1)出示数位数序表。

①填一填,读一读。

②什么是数位?

数位与位数相同吗?

③什么是计数单位?

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④完成教科书第77页下部分的“做一做”。

(2)读法和写法。

①读出下面各数。

1060000000.00625.08

A、读一读。

B、说一说读数的方法、要点。

②写出下面各数。

九千万三千二十亿五千零十八零点二零零八

A、写一写。

B、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3)改写。

①把540000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②把24940000000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

3.数的大小。

(1)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完成练习十三第6题。

4.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

(1)填一填。

小数分数百分数

0.25

12.5%

(2)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二、巩固练习:

完成教科书练习十三第1—5题。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请和同学交流。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数的认识

(一)

1.数的意义

2.数的读、写。

数的认识3.数的大小

4.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

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数与代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分数、小数基本性质,倍数和因数等。

(课文第77页有关内容,练习十三相应的练习)

教参: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意义,能熟练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公倍数等。

3.熟练掌握2、3、5倍数的特征,并正确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理解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意义,能熟练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公倍数等。

熟练掌握2、3、5倍数的特征,并正确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学情分析:

 

问题聚焦:

1、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分数的大小不变,但什么变了?

2、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小数大小不变,但什么变了?

3、小数的基本性质与分数基本性质有什么关系?

小数点移动位置,小数的大小会发生什么变化?

4、什么是倍数?

什么是因数?

谁是谁的倍数?

谁是谁的因数?

20的因数还有哪些?

一共有多少个?

4的倍数还有哪些?

一共有几个?

5、2的倍数特征是什么?

举例说明。

什么是偶数?

什么是奇数?

6、什么是质数?

什么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什么?

最小的合数是什么?

1是什么数?

教学流程

一、回顾与交流

1.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小数的基本性质。

(1)分数的基本性质。

①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②填一填。

③分数的大小不变,但什么变了?

(2)小数的基本性质。

①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②把下面的小数改写成两位小数。

0.3002.54.3000

③小数大小不变,但什么变了?

(3)小数的基本性质与分数基本性质有什么关系?

(4)小数点移动位置,小数的大小会发生什么变化?

2.倍数和因数。

(1)什么是倍数?

什么是因数?

举例说明。

①4×5=20

谁是谁的倍数?

谁是谁的因数?

②20的因数还有哪些?

一共有多少个?

③4的倍数还有哪些?

一共有几个?

④着重说明:

最小

最大

个数

因数

1

本身

有限

倍数

本身

无限

(2)2、3、5倍数的特征。

①2的倍数特征是什么?

举例说明。

什么是偶数?

什么是奇数?

②5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

举例说明。

③3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

举例说明。

(3)什么是质数?

什么是合数?

①什么是质数?

最小的质数是什么?

②什么是合数?

最小的合数是什么?

③1是什么数?

(4)公因数与公倍数。

12的因数

20的因数

50以内6的倍数

50以内8的倍数

12和20的公因数

50以内6和8的倍数

(5)对于“倍数和因数”这一单元,你还知道哪些知识?

还有什么疑问?

二、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三第7—9题。

三、课堂小结

1.说一说本节课你巩固了哪些知识。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数的知识?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数的认识

(二)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小数的基本性质

什么是倍数?

什么是因数?

2、3、5倍数的特征

什么是质数?

什么是合数?

公因数与公倍数。

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数与代数●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方法等。

(课文第80页的内容,练习十四相应的练习)

教参: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系统地理解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概括能力与计算能力。

2.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系统地理解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学情分析:

 

问题聚焦:

1、什么叫加法?

小数加法、分数加法的意义相同吗?

2、什么叫减法?

小数减法、分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吗?

3、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小数、分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吗?

4、什么叫除法?

小数除法、分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

5、整数、小数加法、减法的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

6、分数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7、整数、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教学流程

一、回顾与交流

1.四则运算的意义。

(1)创设情境,(出示六一儿童节的情境图)让学生结合情境图提问题。

问:

你能提出哪些用计算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说明解决方法。

(2)结合算式说明每一种运算的含义:

①什么叫加法?

小数加法、分数加法的意义相同吗?

②什么叫减法?

小数减法、分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吗?

③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小数、分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吗?

④什么叫除法?

小数除法、分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

小结:

2.四则运算的方法。

(1)整数、小数加法、减法的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

(2)分数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3)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4)整数、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5)说一说整数、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6)说一说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

3.在四则运算中,应注意一些特殊情况。

a+0=()a×0=()0÷a=()

a-0=()a×1=()a÷a=()

a-a=()a÷1=()1÷a=()

注意:

当a作除数时不能为0.

在以上交流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归纳。

教师出示相应表格,让学生进行填写。

4.四则运算的关系。

四则运算的关系可概如下:

(以提问方式完成下面关系网)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差=被减数

加法减法

互为逆运算

求相同数求相同减

和的简便数个数的

运算简便运算

互为逆运算

乘法除法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商×除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二、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做一做”;2.完成课文练习十四第1、2题。

三、课堂小结

1.说一说加、减、乘、除运算的意义。

2.说一说四则运算的注意点。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数的运算

(一)

1.四则运算的意义。

2.四则运算的方法。

数的运算3.在四则运算中,应注意一些特殊情况。

4.四则运算的关系。

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数与代数●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四则混合运算,简便运算。

(课文第81页的例题,“做一做”,练习十四相应练习)

教参: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并能根据题目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使计算简便。

2.使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学情分析:

 

问题聚焦:

1、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

2、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一样吗?

3、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4、说一说你的思路。

5、说一说算式每一步的意义。

教学流程

一、回顾与交流

1.运算定律。

问:

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

(1)学生回顾曾经学过的运算性质,并与同学交流。

(2)根据表格,填一填。

名称

举例

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家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了

(3)算一算。

计算下面各题。

①2.5×12.5×4×8②4×+4×

③(21-

)×

④5.03-2.14-1.86

2.混合运算。

(1)说一说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计算:

(710-18×4)÷2

(2)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一样吗?

算一算:

×〔

-(

)〕

二、巩固练习

1.过程要求: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检查。

(2)请两位选手上台板演。

(3)师生共同评价。

2.完成课文练习十四第3~7题。

第3、4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课堂,了解情况,记录存在的问题。

(2)提问: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3)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评讲。

第5题。

(1)说一说你的思路。

(2)列式解决问题。

第6、7题。

(1)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2)说一说算式每一步的意义。

三、课堂小结

1.说一说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你对简便运算有什么体会?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数的运算

(二)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

数的运算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率

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数与代数●第五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四则混合运算及文字题

教参:

教学目标

1.通过综合复习时学生能牢固地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选择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

2.能理解四则运算中的数学术语,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牢固地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选择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学情分析:

 

问题聚焦:

1、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2、这里的“结果”是表示什么?

3、什么数与什么数的差?

4、那么商是多少?

怎么算?

5、这里“的商”“的积”为什么可以不添上括号?

6、这里“的差”为什么要添上括号?

教学流程

一、选择合理的算法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1.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铜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

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在算中括号里面的。

2.练习。

(让学生先练习并讲出算法,然后讲评)

(1)(

)÷(

×42)

(2)

÷〔(

)×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的数,后算中括号的。

二、文字题的列式计算

1.例:

去除3与2.25的差,所得的商再减去0.9,结果是多少?

(先让学生列综合算式,然后讲解)

(1)这里的“结果”是表示什么?

(2)什么数与什么数的差?

(3)那么商是多少?

怎么算?

(4)在教师引导下列出综合算式:

(3-2.25)÷

-0.9

=0.75÷

-0.9

=1-0.9

=0.1

0.75除以

,虽然是小数与分数混合运算,但是像这样情况还是要让学生掌握,以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2.练习。

(1)25.16除以3.7的商,减去

乘20的积,结果是多少?

25.16÷3.7-

×20

问:

这里“的商”“的积”为什么可以不添上括号?

(2)174.8减去74.7,所得的差除以0.91,得出的商再减去100.95,结果是多少?

(174.8-74.7)÷0.91-100.95

问:

这里“的差”为什么要添上括号?

从上面练习中可以看出,在文字题中数学术语的理解非常重要,特别是在除法中有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要着重掌握。

例如:

a÷b可以读着:

(1)a除以b

(2)b除a(3)a被b除(4)b去除a

可以看出:

“a被b除”与“a除以b”是一样的;“b去除a”与“b除a”是一样的。

3.总结:

四则混合运算要认真审题,观察题目里的运算符号决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简捷算法。

对于文字题列综合算式,审题时要注意最后一步球的是什么?

在列式是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就要合理地使用括号,以及注意题目中的叙述,如“除”与“除以”等。

三、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四则混合运算及文字题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铜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

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在算中括号里面的。

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数与代数●第六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运用分数乘、除法计算解决问题。

(课文第82页的例题、做一做,练习十四中有关练习)

教参: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运用分数乘、除法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重难点:

理解、掌握运用分数乘、除法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学情分析:

 

问题聚焦:

1、说一说计算的过程、方法。

2、说一说题中分率表示的意义。

3、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4、说一说解决问题时,有哪些主要步骤。

5、a.这里的表示什么?

b.画线段图表示。

c.六

(2)班作品是六

(1)班的几分之几?

d.求六

(2)交了多少件作品,实际是求什么?

e.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

教学流程

一、基础练习

1.算一算。

出示算式:

20×

100×

450×

×

12×(1+

)540×(1-

)630×(1+

过程要求:

(1)利用计算卡片逐一出示算式。

(2)学生口算,直接输出计算结果。

(3)选择部分算式,说一说计算的过程、方法。

2.列式计算。

(1)200的

是多少?

(2)200减少

后是多少?

(3)甲数是500,乙数是甲数的

,乙数是多少?

(4)甲数是500,乙数比甲数多

,乙数是多少?

(5)甲数是500,乙数比甲数多

,乙数比甲数多多少?

过程要求:

(1)利用电脑课件逐一出示以上题目。

(2)认真读题,说一说题中分率表示的意义。

(3)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4)列式计算。

二、知识梳理

1.说一说解决问题时,有哪些主要步骤。

(1)认真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3)判断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4)计算;(5)验算。

2.说一说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3.举例说明。

(1)出示例题。

六年级举行“小发明”比赛,六

(1)班同学上交32件作品,六

(2)班比六

(1)班多交。

(2)班交了多少件作品?

(2)解决问题。

①认真读题,弄清题意。

②分析数量关系。

a.这里的表示什么?

b.画线段图表示。

c.六

(2)班作品是六

(1)班的几分之几?

d.求六

(2)交了多少件作品,实际是求什么?

e.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

请列出算式,并计算结果。

③引导学生还可以怎样分析。

三、课堂练习:

完成课本“做一做”、练习十四第6、7题。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1)认真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解决问题的步骤(3)判断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

(4)计算。

(5)验算。

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数与代数●第七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用字母表示数,解方程等。

(课文第84、85页的例题,“做一做”,练习十五)

教参: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发,能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用定律,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等公式。

2.能根据字母所取的数值,算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较熟练地解简易方程,能通过列方程和解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发,能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用定律,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等公式能根据字母所取的数值,算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学情分析:

 

问题聚焦:

1、请同学说一说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意义。

2、说一说你会用字母表示是什么?

3、说一说,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书写数字与字母、字母相乘时,应注意什么?

4、你还知道哪些用字母表示的数量或计算公式。

5、什么叫做方程?

6、什么叫做解方程?

什么叫做方程的解?

7、结合例题说一说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步骤

教学流程

一、回顾与交流

1.用字母表示数。

(1)请同学说一说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意义。

(2)教师说明。

(3)说一说你会用字母表示是什么?

①说一说,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书写数字与字母、字母相乘时,应注意什么?

②你还知道哪些用字母表示的数量或计算公式。

A.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B.用字母表示公式。

(4)做一做。

完成课本“做一做”。

(学生独立思考,并连线,教师巡视。

2.简易方程。

(1)什么叫做方程?

(2)什么叫做解方程?

什么叫做方程的解?

(3)解方程。

X-6.2=4.8

3.用方程解决问题。

(1)出示例题

学校组织远足活动。

原计划每小时行走3.8㎞,3小时到达目的地。

实际2.5小时走完了原定路程,平均每小时走了多少千米?

(2)结合例题说一说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步骤。

①认真审题,找出等量关系。

②设未知数为X。

(用字母表示未知数)

③列方程。

④解方程。

⑤检验。

(3)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

(4)全班反馈、交流。

(5)完成课本“做一做”

二、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十五的第1~5题。

三、课堂小结

1.什么是方程?

在解方程中你用到了哪些知识?

2.用方程解决问题有哪几个步骤?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式与方程

①认真审题,找出等量关系。

未知数②设未知数为X。

方程的两个要求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③列方程。

等式④解方程。

⑤检验。

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数与代数●第八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长度、面积、体积单位,时间单位等。

(课本第87页内容,练习十六)教参: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长度单位、面积、体积的计量单位,质量单位,

时间单位等。

能正确使用学过的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熟练掌握有关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并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教学重难点:

能熟练掌握长度单位、面积、体积的计量单位,质量单位,

时间单位等。

能正确使用学过的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学情分析:

 

问题聚焦:

1、我们学过哪些量?

它们各有哪些计量单位?

2、什么是长度?

什么是面积?

什么是体积?

3、1厘米有多长?

1分米有多长?

1米呢?

1平方厘米有多大?

1平方分米有多大?

1平方米呢?

1立方厘米有多大?

1立方分米有多大?

1立方米呢?

4、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有什么联系?

5、你还知道哪些长度、面积或体积单位?

6、如何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

如何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名数?

教学流程

一、常见的量与计量单位

宣布课题:

常见的量

问:

我们学过哪些量?

它们各有哪些计量单位?

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分类整理如下:

1.长度、面积、体积单位。

(1)板书:

长度单位

毫米厘米分米米

(㎜)(㎝)(dm)(m)

面积单位

平方毫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2)(dm2)(m2)

体积单位

立方毫米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3)(㎝3)(dm3)(m3)

容积单位

毫升升

(mL)(L)

(2)说一说。

①什么是长度?

什么是面积?

什么是体积?

②1厘米有多长?

1分米有多长?

1米呢?

③1平方厘米有多大?

1平方分米有多大?

1平方米呢?

④1立方厘米有多大?

1立方分米有多大?

1立方米呢?

要求:

学生用手比划或举例说明。

(3)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有什么联系?

(4)你还知道哪些长度、面积或体积单位?

①学生回顾曾经学过的有关单位。

②与同学交流,说一说你对这些计量单位的理解。

2.质量单位

(1)常见单位:

克(g)千克(kg)吨

(2)进率。

(3)估一估。

3.时间单位。

(1)常见单位:

年、月、日、时、分、秒。

(2)进率。

(3)说一说。

4.人民币单位。

(1)人民币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