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电子备课教学设计精品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19589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7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电子备课教学设计精品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电子备课教学设计精品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电子备课教学设计精品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电子备课教学设计精品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电子备课教学设计精品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电子备课教学设计精品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6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电子备课教学设计精品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6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电子备课教学设计精品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6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电子备课教学设计精品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6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电子备课教学设计精品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6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电子备课教学设计精品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6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电子备课教学设计精品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6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电子备课教学设计精品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6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电子备课教学设计精品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6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电子备课教学设计精品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6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电子备课教学设计精品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6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电子备课教学设计精品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6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电子备课教学设计精品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6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电子备课教学设计精品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6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电子备课教学设计精品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电子备课教学设计精品doc.docx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电子备课教学设计精品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电子备课教学设计精品doc.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电子备课教学设计精品doc.docx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电子备课教学设计精品doc

 

张星完小电子备课

 

科目:

科学

年级:

杜琳平

 

张星完全小学

ZhangxingWanquanXiaoxue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科学备课

_三_年级(下册)学期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

三年级现有一个教学班,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

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喜欢或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

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本学期达到的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二册。

全册教材包括了“游戏里的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我们吃什么”、“阳光与生活”、“电的本领”5个单元,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

第一单元主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有关里的现象进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

第二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资料对地球、太阳的概况有初步了解。

第三单元单元主要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资料土壤的,从而使同学们意识到保护陆地物质的重要性。

第四单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试验

第五单元以学生对常见的几种动物的人是为基础,层层展开,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体验探究够成功的乐趣。

4、教学重点、难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5、进度安排

1、小车的运动 鞋底花纹的启示2.20---3.8

2、跷跷板   弹簧力的学问3.9---3.16

3、有趣的磁铁 空气在哪里3.16---3.23

4、热空气风的形成3.23----3.29

5、地球的大气层土壤里有什么3.30---4.5

6、土壤的种类土壤与植物4.6----4.12

7、认识岩石 做个岩石百宝箱4.13---4.19

8、蚂蚁它们都是鸟4.25---5.6

9、猫和兔多样的动物5.9----5.17

10、灯泡亮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5.18---5.25

12.研究探究6.13----7.1

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七、教学中采取的方法及措施

1、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2、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3、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4、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5、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八、本学期业务学习内容及其有关教学活动的安排:

时间

学习形式

主题

主讲人

主持人

2.24

集中培训

《烟台市小学培养目标和评价体系》

王雪梅

王仁香

3.2

分散学习

针对培训内容进行分散学习

 

 

3.9

学习体会

针对本阶段学习内容与情况书写学习体会

 

 

3.16

读书交流

交流上周书写的学习体会

王仁香

3.23

集中培训

《关于加强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指导意见》

谢淑锋

王仁香

3.30

分散学习

针对培训内容进行分散学习

 

 

4.6

学习体会

针对本阶段学习内容与情况书写学习体会

 

 

4.13

读书交流

交流上周书写的学习体会

王仁香

4.20

集中培训

《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王仁香

王仁香

4.27

分散学习

针对讲座内容进行分散学习

 

 

5.4

学习体会

针对本阶段学习内容与情况书写学习体会

 

 

5.11

读书交流

交流上周书写的学习体会

王仁香

5.18

集中培训

《合作达标教学模式》

王仁香

王仁香

5.25

分散学习

针对讲座内容进行分散学习

 

 

6.1

学习体会

针对本阶段学习内容与情况书写学习体会

 

 

6.8

读书交流

交流上周书写的学习体会

王仁香

6.15

集中培训

《烟台市“班班通”背景下小学教学指导意见》

李颖

王仁香

6.22

分散学习

针对培训内容进行分散学习

 

 

6.28

学习体会

针对本阶段学习内容与情况书写学习体会

 

 

6.29

读书交流

交流上周书写的学习体会

王仁香

7.6

个人总结

教师个人对本学期业务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各教研组长

王仁香

九、课题研究内容

《依托班班通环境建立学校教学资源库》的实践研究

《依托地方课程资源进行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

第_一_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__常见的力__

1、本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本册科学教科书的第一单元,学生在第一册《科学》学习的基础上,转承到本册教学内容上。

小学生经历了第一册《科学》学习,对科学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

本单元在“制作能力”、“猜想与假设”、“表达与交流”等科学探究方面,延续了第一册教科书的培养要素,进行了有效的深入。

在“利用证据、逻辑推理及想象建立假设”、“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等科学探究方面,本单元给学生搭建一个操作的平台,在科学探究的构建逻辑上,体现了一个上升的趋势。

因此本单元的总体地位体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目的使学生逐步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2、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学习,让学生明白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它存在于我们周围,有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万有引力;有物体之间相互接触而形成的摩擦力;有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弹力;有基本粒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核力……这些无处不在的力,每时每刻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关注。

2、让学生能根据自己日常生活的经验,对各种力的现象进行解释,但是他们还不能通过比较科学地、积极地探究各种力的现象来认识力。

3、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物质世界中的具体内容标准:

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力有大小和方向;知道弹力、摩擦力等生活中常见的力;探究怎样才能让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磁铁的两极,以及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进行探究,让他们对力的各种现象有一个亲历的活动,探究科学的秘密,体验成功的乐趣。

2、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3、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本单元的科学探究主要侧重于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制作简易科学模型;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侧重于养成想知道、爱提问的好习惯,培养乐于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情感。

本单元课与课之间存在着紧密地联系,《小车的运动》主要让学生通过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体会生活中的推力和拉力,理解力的大小和方向,以此为生发点和生长基演化出探究摩擦力的《鞋底花纹的启示》,探究弹力的《弹簧的学问》,探究磁力的《有趣的磁铁》等课题。

同时,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根据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把本单元的各课活动内容定位在“游戏”的范畴之内,因此又衍化出《跷跷板》、,引导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发现各种力的显著特征,通过设计改变变量的探究实验寻找各种力规律性的变化。

五、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小车的运动》

第二课时《鞋底花纹的启示》

第三课时《跷跷板》

第四课时《弹簧的学问》

第五课时《有趣的磁铁》

 

_小车的运动_备课

课型:

_新授__时间:

2012__年_2_月_20_日

教学内容:

小车的运动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在观察周围事物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解释假设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独立设计控制变量实验的能力。

2、引导学生体验证据对于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乐于搜集证据,勇于搜集证据的意识,在搜集的过程中,建立团队合作交流的概念,体会到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3、探究力的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了解生活中推力和拉力的应用,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

教学重点:

探究发现拉力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速度的实验设计。

知道推和拉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推和拉都是力,推力和拉力都有大小和方向的,能够独立设计实验,探究力的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了解生活中推力和拉力的应用,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

学法:

演示实践法

教法:

创设情境,提示法,提问法。

教学准备:

玩具小车、木块、线绳、米尺、秒表、易拉罐、小桥模型、测力计、乒乓球、足球、篮球。

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

(1)组织游戏:

老师组织学生做游戏:

让同学甲蹲在地板上,分别找几个同学想办法让他离开原来的位置。

师生交流游戏规则。

(2)交流反思:

谈话:

你在游戏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

使劲儿地推他拉他都能使他离开。

谈话:

推和拉都使劲儿说明我们用了力,离开原来的位置我们也可以说它运动起来。

(3)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推力和拉力。

2.探究活动

活动一:

探究推和拉都是力

(1)提出问题:

推力和拉力除了能使静止的同学运动起来,还能不能使其它静止的物体也运动起来?

小组交流、讨论。

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教师主要针对推、拉怎样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及物体受力后怎样运动进行引导。

引导的过程中,教师应以鼓励性的语言,引导者的身份适时给学生以适当的评价,使活动的开展更加的有效。

全班交流。

教师谈话:

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介绍给大家?

(2)探究推力和拉力都是力

谈话:

大家的讨论结果只是大家的猜想,真实的结果到底是不是这样还需要我们亲自动手验证一下。

学生分组进行活动。

谈话:

同学们来交流一下,在动手操作中你发现了什么?

你的发现与原来的猜想一致吗?

学生汇报交流,汇报时尽量让学生把他们的发现都讲出来,重点引导学生讲清楚:

他们的发现与推力、拉力之间的关系,以便于学生在汇报结束后自己总结各组发现的相同之处,即上述物体运动状态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被施加了推力和拉力。

活动二:

我们来玩小车

(1)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的。

提出问题:

小车运动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学生预测:

教师谈话:

小车在受到推力和拉力时会运动起来,那么小车的运动快慢与什么有关系呢?

我们不妨预测一下。

教师小结:

同学们提出的这些条件都可能影响小车的运动快慢,但是这些专题我们不可能都研究,我们要选择一下。

设计探究思路: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钩码当成小车的拉力,改变小车所挂钩码的数量,可以改变小车受到不同的拉力。

“探究影响小车运动快慢因素”

实验记录

小车受到的拉力

小车运动时间

我们的发现

学生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2)拉力和推力是有方向的

引出活动内容:

教师谈话:

我们现在都是小司机了,能驾驶好你的车吗?

下面咱们做个小游戏看谁的小车能顺利通过所有的障碍物。

既然是游戏,就要有游戏规则,小组先讨论游戏规则。

学生制定游戏规则。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教师交待“这个游戏可以重复做,关键要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小司机”游戏活动记录

游戏规则

“让小车顺利地通过障碍物”规则:

我们的做法

我们的发现

学生交流游戏中的发现。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内部的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记录。

全班交流。

活动三:

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1)谈话:

推力和拉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力,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推力和拉力?

(2)学生汇报交流。

(3)教师小结:

3.自由活动:

(1)“比一比谁的力气大”

谈话:

拉力和推力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极其广泛,它们的存在不仅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还增添了我们的乐趣,下面咱们来做个“比一比谁的力气大”的游戏。

学生分两组进行“拔河比赛”。

(2)活动评价:

教师提出以下几个评价主题

认为哪个小组的发现最多?

认为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

为什么?

这节课你有哪些发现?

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

4.拓展活动:

讲述:

力就在我们的身边,除这节课我们接触到的推力和拉力外,还有哪些种类的力呢?

我们把一辆小车放到斜坡上,它会自己向下跑,是谁让它由静止变成运动的?

还是推力和拉力吗?

如果你有兴趣不妨研究一下,你可能会发现一个“震惊世界”的超大秘密!

板书设计:

小车的运动

 

鞋底花纹的启示_备课

课型:

_新授__时间:

2012__年_2_月_27_日

教学内容:

鞋底花纹的启示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1)能够根据各种现象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2)能用感官直接感知自然界的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有关现象或结论。

(3)能够正确使用物品进行实验,会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

(2)愿意与人合作,喜欢与人交流;

(3)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应用实际,改善生活;

3、知识技能

使学生获得有关摩擦力的知识,提高探究意识和实验技能,形成科学思维以及科学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用对比试验的方法作物体表面光滑程度影响摩擦力大小的探究。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能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与交流,做好探究试验纪录。

了解摩擦力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学法: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教学生学会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归纳,从具体实例中得出结论的方法,逐步练就“会学”的本领,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法:

教学中力求体现探究性原则,运用“提出问题—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教学模式,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创造才能得以展现,保证课堂教学的密度。

本课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力求借助这些手段节约时间,突破难点,提高效率。

教学准备:

方木块、毛巾、材质不同的长木片、乒乓球、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体会两只手掌之间的摩擦

师:

请大家用两只手掌互相摩擦一下,有什么感觉?

学生汇报。

谈话:

两只手掌相互接触、相互运动,叫做摩擦。

两只手掌接触到的地方叫做接触面2、回顾玩滑梯的感受

师:

很多同学玩过滑梯吧?

谁能说说玩滑梯时你有什么感觉?

从玩滑梯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说出身体与滑梯接触时有什么感觉。

二、探究活动:

1、体验摩擦力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你自己喜欢的方式体验摩擦。

(2)学生自由活动、组内交流。

(3)交流发现

师:

通过刚才的体验以及小组内的交流,有什么发现?

快说给大家听听吧!

班内交流活动发现。

让学生边展示做法,边说感受。

师:

用手在桌面摩擦或在地面上摩擦有什么感觉?

(费力)为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引导学生思考:

为什么在用手在桌面摩擦或在地面上拉动同学时会感到怎样呢?

(费力)

(4)小结:

像我们感觉的这样,当我们在地面上推或拉一个物品的时候,就会感到费力,这是因为物体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

(板书:

摩擦力)

师:

摩擦力---我们科学课上的一个新朋友。

(5)引发问题:

师:

关于摩擦力你想研究什么问题?

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系关?

有什么关系?

2、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

(1)猜测:

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有什么关系?

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大胆猜测一下。

预设:

生:

1、物体的重量。

2、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

教师提示实验方案

(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从中选取一种假设进行实验验证。

师:

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你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

(2)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方案一: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

用测力计先拉动空铅笔盒、再拉动装满笔(铅笔盒上可以放一本书)的铅笔盒,比较用力大小。

方案二: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光滑程度有关

把两块光滑程度不同的长木条放在桌面上,上面分别放上两块完全相同的方木块,同时用相同的测力计拉动长木条以相同的速度运动,比较所用的力的大小。

(3)学生分组实验

(4)交流实验结果

结论:

1、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2、物体间的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物体表面越光滑,物体间的摩擦力越小;反之,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5)小结:

通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同揭开了摩擦力的秘密,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另外,物体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物体表面越光滑,物体间的摩擦力越小;反之,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3、联系生活,体会摩擦力与生活的关系

(1)谈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

摩擦力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师出示自行车图片,学生从图片中找出那些地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那些地方是为了减少摩擦力?

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与摩擦力有关的现象?

你能想到生活中,我们利用或改变摩擦力的例子吗?

(2)如何改变摩擦力的大小造福人类,

你能想到生活中,我们利用或改变摩擦力造福人类例子吗?

三、拓展活动:

师:

如果生活中没有摩擦力,世界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课下以《假如没有摩擦力》写一篇科幻短文吧!

板书设计:

鞋底花纹的启示

摩擦力的大小

与物体的重量有关重——大;轻——小;

与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粗糙——大;光滑——小

 

_跷跷板_备课

课型:

_新授__时间:

2012__年_3_月_5_日

教学内容:

跷跷板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观察、体验和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对杠杆尺平衡做出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规律。

2、善于在游戏中发现、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衡的技术成果;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教学重点:

能根据观察、体验和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对杠杆尺平衡做出假设性解释。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规律。

培养学生善于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学法:

观察、操作、分析、归纳

教法:

提出问题—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

蜡烛、支架、杠杆尺、直尺、钩码、木块、火柴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演示“蜡烛跷跷板”实验。

师:

请同学们看这么一个有趣的游戏‘蜡烛跷跷板’,仔细观察,看谁发现的多?

(估计生会说到它的左右两端不断的跷起来。

师:

你在生活中玩过类似的游戏吗?

它为什么一会跷上去,一会又落下来?

(让生联想到他们玩跷跷板时回答)

二、活动一:

感知跷跷板的平衡,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第10页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生可能提到:

A、小孩能把大人压起来。

B、两个小孩能压起一个比她大的孩子。

C、不同的体重跷跷板为什么不平衡?

活动二、我们怎样使跷跷板板平衡。

学生很容易发现:

A、两个体重相等的同学能使跷跷板平衡。

B、要想把体重大的同学压起来必须做的离支撑点远一些。

(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用杠杆尺、直尺、钩码亲自动手做作。

并交流)

活动三:

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了平衡现象。

演员走钢丝、天平来称量物体等。

三、自由活动

玩“蜡烛跷跷板”的游戏。

并请学生讲出其中的道理。

四、课堂评价

1、你认为自己这节课表现哪些方面表现好?

2、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那些发现?

五、拓展活动

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有关平衡方面的知识,你能用它来做个跷跷板的小玩具吗?

课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制做一个跷跷板小玩具。

板书设计:

跷跷板

活动一:

感知跷跷板的平衡

活动二、我们怎样使跷跷板板平衡

活动三:

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了平衡现象

_弹簧的学问_备课

课型:

_新授__时间:

2012__年_3_月_12_日

教学内容:

弹簧的学问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探究活动感知物体的弹性和弹力;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专题;能够表达交流自己的体会、发现与见解;能够设计、制作与弹性、弹力有关的小玩具。

2、愿意去研究生活中有关弹性的现象,养成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体验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的乐趣。

3、认识到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物体发生变形时会产生弹力;了解弹力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了解弹力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规律。

培养学生善于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学法:

观察、操作、分析、归纳

教法:

提出问题—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

课前和学生一起准备各种弹簧、橡皮筋、玻璃球、圆珠笔、弹簧拉力器等探究材料,为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准备,同时引导学生在课前对弹簧等物体进行必要的观察,激发学生们探究的兴趣,为课堂探究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今天我们要玩什么?

生:

玩弹簧。

师:

对,今天我们来玩弹簧,研究弹簧中的学问。

(出示并板书课题)

二、研究新知

师:

你们玩过弹簧吗?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玩的,在玩的时候有什么发现?

生自由发言

(一)、玩玩具认识弹力

1、师:

其实弹簧还有好多的玩法。

只要你们在玩的过程中细心的观察,还会有更多发现。

接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