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35206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山市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黄山市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黄山市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黄山市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黄山市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黄山市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黄山市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黄山市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黄山市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山市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黄山市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山市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黄山市情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文化灿烂

黄山市是徽商故里,徽文化发祥地。

徽文化以儒家文化为内核,涵盖政治、哲学、经济、历史、医学、科技、艺术、生活等诸多领域。

徽学、徽商、新安理学、徽州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建筑、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徽菜等经济文化流派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徽学与藏学、敦煌学并称为中国三大地方显学。

徽州自古名人辈出,《中国名人大辞典》中收集的4万多清朝以前历代名人中,徽州就有800多位。

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朱熹;

明代著名戏剧家汪道昆,抗倭名将胡宗宪,医学家汪机,珠算大师程大位,新安画派创立者渐江;

清代哲学家戴震,理财家王茂荫(马克思《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红顶商人”胡雪岩,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近现代教育家、学者陶行知,著名学者、新文化运动领袖之一胡适,书画大师黄宾虹,人民音乐家张曙等,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黄山市文化遗存极为丰富,被誉为“文物之海”。

现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1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现存古村镇、古建筑13438处。

全市馆藏文物近15万件,其中三级以上文物约1万件。

全市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5项及其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1人。

徽墨制作技艺已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山市是文化部批准设立的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核心区域。

生态绝佳

黄山市位于北纬30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5.5℃至16.4℃,降水量在1395至1702毫米之间。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7.4%,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25倍;

境内主要河流及湖泊水环境质量优良率达100%,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

黄山风景区空气负氧离子浓度长时间稳定在每立方厘米20000个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物产丰饶

黄山市被誉为华东地区动植物宝库。

现有植物3000多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33种;

现存野生动物490多种,其中属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28种。

矿产、水资源极为丰富,已探明的各类矿产达46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达6600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

这里是华东地区木竹重要产地和桑茧、水果、食用菌、中药材主产区之一。

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红、屯绿等名茶享誉中外;

黄山贡菊、“三潭”枇杷、徽州香榧等特产名闻遐迩。

徽墨、歙砚、万安罗盘、徽州三雕等传统工艺品久负盛名。

区位优越

黄山市位于中国安徽省最南端,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自古就是“三省通衢”之地。

目前黄山市已建成徽杭、合铜黄、黄塔桃3条高速公路,在建和拟建的还有5条;

黄山机场已开通近20条国内航线和港澳、日、韩等旅游直航包机;

京福等3条高速铁路于2009年全面开工建设。

三、五年后,黄山市东至杭州、上海,南至福州、广州,西至南昌、武汉,北至合肥、北京的时空距离将大大缩短,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品牌响亮

黄山:

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世界文化遗产

黄山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全国无障碍建设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中国魅力城市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公众最向往的中国城市、中部最佳投资(旅游)城市、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

“黄山星”:

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以黄山市名命名的国际永久编号第79316号小行星“黄山舰”:

以黄山市名命名、目前中国最先进的导弹护卫舰

开放窗口

黄山市先后与日本藤井寺市、圣马力诺塞拉瓦莱市、韩国大邱广域市东区、瑞士因特拉肯市等4个城市结为国际友好城市,与瑞典瓦拉市等7个城市建立友好交流关系。

黄山风景区与瑞士少女峰、美国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希腊莱斯沃斯石化森林地质公园分别结为友好山和友好公园。

通过拓展海外旅游市场,开展政府间互访,促进文化、科教、卫生等友好交流,举办或承办国际性友好活动和会议等,黄山市对外交往与合作领域不断扩大。

曾成功承办第6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第34届环球洲际小姐总决赛及十多届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等重大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加利、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等国际政要名人成为黄山市荣誉市民。

黄山市还被誉为安徽融入长江三角洲的“南桥头堡”,在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合作中,发挥着独特优势,扮演着重要角色。

旅游胜地

黄山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品位极高。

拥有2处世界遗产地、1处世界地质公园、3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自然保护区、3处国家森林公园、3处国家地质公园、1处国家5A级景区、18处国家4A级景区(点)。

被誉为“国之瑰宝”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自古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

黄山周围,景观簇拥。

自然山水、历史文化、田园生态等不同类型的景区景点遍布全市,如众星拱月,与黄山交相辉映。

投资热土

黄山市热忱欢迎并鼓励外来投资者发展新型工业、现代旅游业、生态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

黄山经济开发区和各区县经济园区是秉承现代经济合作理念,大力发展特色园区经济,带动产业集聚发展,集约利用水平高,资源配置效率佳的区域。

市、区县两级政府均设有招商机构、行政服务中心和外来投资者投诉受理中心,对项目实行全程代理服务、跟踪服务和领导负责制。

对具有一定规模的外来投资企业法人代表发放“绿卡”,为其生产生活提供便利。

宜居城市

黄山市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处处是景,宛如人间仙境。

围绕“显山、露水、多桥、环路、添绿、增亮”的山水特色城市目标开发建设,基本形成山水交融、山在城中、城在水中、人在园中的城市格局。

中心城区绿化面积达343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3平方米;

城市交通便捷通畅,楼房建筑错落有致,公园广场花团锦簇,新安江夜景流光溢彩,粉墙黛瓦、湖光山色交相辉映,一座令人向往的宜居城市灵动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崛起亮点●

(引言)今天的黄山市,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升以黄山为中心的皖南地区开放开发水平,着力打造皖南旅游文化示范区,加快建设吸引力更强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战略方针,以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为目标,大力推进旅游综合开发提升、文化产业精品打造、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综合交通提速升级、园区经济提速增效、城乡建设管理提升、新农村建设巩固扩展、民生改善、文明城市创建、人才强市战略推进等“十大工程”建设,努力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优势产业、公共服务设施、新型城镇规划建设“四大体系”,抓好“谋划大规划、推进大投资、建设大交通、发展大旅游”四大任务。

2009年,黄山市以纪念邓小平同志“黄山谈话”30周年为动力,全面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年”活动,重点抓好548个投资额千万元以上、总投资额达1418亿元的重点项目建设,其中当年计划投资204亿元,带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334亿元。

同时,谋划储备重大项目1216个,总投资额达2530亿元。

山通过保护、开发等综合措施,努力把黄山风景区打造成世界一流的精品景区。

黄山风景区规划面积160.6平方公里。

按照“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方针,黄山创造了景点封闭轮休等多种管理模式,成为世界遗产和全国风景名胜区保护的杰出典范。

先后荣获梅丽娜•迈尔库里世界文化景观保护与管理国际荣誉奖和全国卫生山、安全山、文明山等一系列殊荣,还被世界旅游组织设立为世界遗产地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站。

2008年,黄山风景区接待游客224.4万人次,总收入13亿元;

到2015年,预测接待游客300万人次以上,总收入20亿元以上。

通过综合开发,把新安江打造成黄山市的“秦淮河”。

新安江流经黄山市境内242.3公里,是黄山市的母亲河。

新安江综合开发包括水土保持、封山育林、水能开发、航道航运、防洪灌溉、道路设施建设、旅游开发、生态移民等诸多方面。

近期重点抓好中心城区屯溪三江口至花山16公里和歙县境内新安江山水画廊10公里的开发建设,以及休宁县境内的月潭水利枢纽工程建设。

通过开发建设,将太平湖打造成国际一流滨湖旅游度假区。

太平湖是安徽省最大的人工湖,镶嵌在黄山、九华山之间,形成“两山一湖”的天然格局。

太平湖景区规划面积312.9平方公里,将重点开发建设五大景区及金盆湾旅游度假区、太平湖旅游度假中心等重点项目,力争到2015年接待游客160万人次。

加快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机场航线等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将黄山市建成皖浙赣三省交界乃至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高速公路目前黄山市已建成高速公路总里程245公里;

在建的宣城至黄山和黄山至祁门两条高速公路总里程113公里,将分别于2011、2012年底建成通车;

拟建的还有黄山至千岛湖、巢湖至黄山、砀山至祁门的3条高速公路。

到2020年,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446公里,形成以屯溪为中心,东连杭州、西接南昌、南通福州、北达合肥的十字型高速公路主骨架。

铁路

2009年,黄山市境内新开工三条铁路:

京福(北京至福州)高速铁路,设计时速350公里。

黄杭(黄山至杭州)快速铁路,设计时速300公里以上。

皖赣铁路扩能,其中新建双线北起芜湖南至鹰潭北(贵溪),设计时速200公里以上、预留300公里空间;

既有线电气化改造,设计时速80至120公里。

新建三条铁路黄山市段全长约256公里,建成后每天进出黄山市将有200对列车,年运送旅客超过1000万人次、货物50万吨以上。

机场

黄山机场目前为4D级国内支线和旅游机场,2008年底开始第5次改造,预计到2015年旅客年吞吐量将达100万人次。

按照“三个集中”的要求,将黄山经济开发区和各区县经济园区建成工业新城、城镇新区。

黄山市目前共有各类经济园区10个,其中经济开发区8个,旅游度假区2个。

8个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共57.16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22.9平方公里,入园企业611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

到2015年,这8个经济开发区可吸引资金480亿元,形成400亿元的工业产值。

作为市级龙头,黄山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5平方公里,形成了机械电子、生物医药、纺织服装加工、新型材料等四大产业。

到2015年,园区规划建成面积25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5亿元。

重点是歙县古城,通过整体改造提升,重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昔日雄风。

歙县古城是古徽州州府所在地,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

将组织实施以徽州府衙修复为中心的歙县城区“百亿”工程改造项目,包括徽州府衙修复、斗山街保护和渔梁坝景区、练江保护开发等重点项目。

重点是屯溪老街,通过保护与开发,打造一流品质的历史文化名街。

屯溪老街是建设部确定的全国唯一的历史文化保护街区规划管理综合试点单位,并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屯溪老街保护开发重点是正街整治、小巷开发、滨江改造和外围配套。

主要包括西递、宏村、呈坎、潜口、唐模、棠樾、雄村、东黄山等重要节点,通过改造提升、串点成线,形成黄山旅游的新亮点。

这些点的改造提升,均已分别制定规划,重点抓好保护传承、开发利用、体制创新、管理升级、环境优化等工作。

通过不懈努力,打造一批具有黄山特色、徽州风情、现代气息的新农村。

黄山市现有101个乡镇、889个行政村。

目前已有100个村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有”标准,力争到2010年有200个村、2015年有450个村达到这一标准。

黄山市将乡村旅游作为新农村建设与古村落保护的最佳切入点和结合点加以推进,目前已初步形成“一圈、一带、一块”的格局,即环黄山风景区“一圈”,沿新安江“一带”,各重要景点周边村落“一块”,推动游览观光、农事参与、文化体验和休闲养生“四大类型”乡村旅游的全面发展。

通过振兴茶产业、开发茶旅游、拓展茶经济,使之尽快成为全市的富民产业、特色产业、生态产业。

黄山市有70多万茶农、70多万亩茶园,名优茶产量占茶叶总产量的88.4%。

主要名茶:

太平猴魁1900年创制,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55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2004年在国际茶博会上获“绿茶茶王”称号,2007年3月被国家主席胡锦涛作为国礼赠送时任俄罗斯总统普京。

黄山毛峰清代创制的名茶,1955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1986年被外交部定为外事活动礼品茶。

祁门红茶1875年前后创制,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87年获布鲁塞尔第26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会金奖,是世界三大高香茶之一。

大力发展高尔夫等特色休闲度假项目,提升黄山旅游的品位和层次,打造黄山现代国际旅游城市新形象。

黄山松柏高尔夫乡村俱乐部位于黄山市中心城区屯溪,占地3000多亩,包括两个可承办国际巡回赛的18洞国际标准高尔夫球场和一个五星级酒店。

2010年,54洞球场将全面开打,届时将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高尔夫球场。

整个球场环山抱水,寂静深幽,仿佛森林中雕刻出的一块翡翠。

黄山太平湖半岛体育休闲度假村是一个集高档度假酒店、高尔夫球场、度假别墅、游艇俱乐部于一体的旅游度假区,占地6000多亩。

坐落其中的18洞国际标准高尔夫球场,是一个映衬在湖光山色中的山地湖景球场,将于2010年全面建成。

●发展成就●

(引言)邓小平同志视察黄山30年来,黄山市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从农业主导到旅游立市,从山区自然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巨大转变,全市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一座现代国际旅游城市正在迅速崛起。

发展速度加快

30年来,全市经济发展呈现不断加速的趋势。

以1978年为基数,全市生产总值分别于1985年、1989年、1995年、2001年、2006年5次实现翻番。

特别是建市后的21年间,是黄山市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

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达250亿元,分别是1979年和1987年的75.6倍和20.9倍。

1979至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5%,高于全国同期年均增长水平0.7个百分点,其中1988至2008年年均增长11.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同期年均增长水平1.4和0.8个百分点。

人均水平上升

30年来,全市重要发展指标人均水平持续上升。

1978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259元,只是全国人均水平的68%,仅比全省人均水平多15元。

2008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上升到16867元,是全国人均水平的74.3%,比全省人均水平多2382元。

全市人均生产总值分别于1986年、1992年、1996年实现翻一番、翻两番和翻三番目标,2004年迈上1000美元平台,2005年突破万元(人民币)大关,均比全省提前一年实现这些目标。

1980至2008年,全市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翻了10番多。

1980年,全市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仅为全国、全省人均水平的28%和74.3%;

1987年,全市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占全国、全省人均水平的62%和97.3%;

2008年,全市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分别超过全国、全省人均水平38.4%和77.8%。

一大批重大项目的投资,极大地改善了城乡基础设施,有力地支撑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全市对外经济领域几乎空白,1991年人均出口仅为0.9美元。

2008年,全市人均出口分别上升到全国、全省人均水平的8.5%和54.4%。

1992至2008年,全市人均出口年均增长31.3%,超过全国18.3%和全省15.3%的增幅。

全市人均消费水平高于全省,与全国差距逐步缩小。

1978年,全市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全国平均水平的70.4%,高出全省14%;

1987年,全市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是全国、全省人均水平的79.3%和135.2%;

2008年,全市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6103元,分别是全国、全省人均水平的74.5%和138%。

产业结构优化

30年来,全市三次产业结构已由典型的农业生产为主,逐步调整形成了以旅游服务业为主导、工业为支撑、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结构。

1978年,全市三次产业比重为62.3:

21.4:

16.3,第一产业比重明显高于全国、全省水平,第二、三产业比重不同程度地低于全国、全省水平;

2008年,全市三次产业比重为13.7∶39.5∶46.8,其中第三产业比重分别比全国、全省高出6.7和9.4个百分点,实现了产业结构优化质的突破。

人民生活殷实

30年来,黄山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生活质量不断改善。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6年达4539元,2007年突破万元大关,2008年达12801元,1997至2008年年均增长9%。

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978年为89元,1987年达549元,2008年达5160元,均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1979至2008年年均增长14.5%,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9和1.7个百分点。

全市人均居民储蓄存款1978年仅为18元,1987年为210元,2008年达12344元;

1979至2008年年均增长24.3%,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近50%,彰显了旅游业作为富民惠民产业的鲜明特色。

屯溪区为黄山市政府所在地,辖5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面积249平方公里,人口近20万。

屯溪又名昱城,孕育了程大位、戴震等众多历史文化名人,拥有屯溪老街、花山谜窟等著名景区景点,以及高尔夫球场、世纪广场等现代休闲场所。

民间艺术有仗鼓、抬阁等。

胡开文墨、徽州漆器、徽州木雕等传统工艺历史悠久。

黄山学院坐落在该区。

该区发挥地利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旅游服务功能,营造良好人居环境,努力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中心城区。

黄山区

位于黄山市北部,辖14个乡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面积1669平方公里,人口16.3万。

境内拥有黄山、太平湖、翡翠谷、芙蓉谷、凤凰源等著名景区景点。

该区是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太平猴魁的唯一产地和黄山毛峰的重要产区,盛产毛竹、香榧、香菇、瓜果、蔬菜、淡水鱼等。

该区正着力建设成为安徽省“两山一湖”黄金旅游区集散地和休闲度假中心。

徽州区

位于黄山市中部,辖7个乡镇,面积424平方公里,人口10万。

境内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国保文物拥有量居全省各区县之首。

该区是黄山市重要工业基地,境内企业工业产值占全市三分之一,拥有精细化工、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

该区是黄山毛峰原产地和主产区。

西溪南镇蜂产品产量居全省首位。

该区拥有唐模、呈坎和潜口民宅博物馆等著名景区景点,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是安徽省红色旅游十佳景点之一。

歙县

位于黄山市东南部,辖28个乡镇,面积2236平方公里,人口49万。

这里孕育了王茂荫、黄宾虹、陶行知等一大批历史名人,新安画派、新安医学、新安文学等文化流派独树一帜。

该县是“中国徽墨之都”、“中国歙砚之乡”、首批全国文明县城。

拥有车用仪表、精细化工、茧丝绸、服装、造纸、机械、电子、医药等特色产业。

茶叶、蚕茧产量分别居全国、全省第一。

黄山绿牡丹、顶谷大方等名茶,“三潭”枇杷、徽州雪梨、金丝琥珀蜜枣等特产声名远扬。

休宁县

位于黄山市南部,辖21个乡镇,面积2125平方公里,人口27.4万。

自宋嘉定十年(1217)至清光绪六年(1880),休宁出了19名文武状元,居全国各区县之首,被誉为“中国第一状元县”。

休宁是“中国乡村旅游福地”,境内拥有齐云山等著名景区景点;

是“中国有机茶之乡”,为中国第一绿茶出口县和中国绿茶“金三角”核心产区。

万安罗盘、状元书箱、状元福牌等传统工艺品历史悠久,松萝嫩毫茶、五城茶干、徽山茶油等有机绿色食品具有广阔市场。

黟县

位于黄山市西北部,辖8个乡镇,面积847平方公里,人口9.6万。

黟县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中国画里乡村”之美誉,被公认为“东方古代建筑艺术宝库”和“中华传统文化缩影”。

依托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品牌,该县加快旅游经济发展,现已成为首批中国旅游强县。

腊八豆腐、香榧、苦丁茶、香菇、木耳等特产久负盛名。

祁门县

位于黄山市西南部,辖18个乡镇,面积2257平方公里,人口18.8万。

祁门是“中国红茶之乡”、“瓷土之王”,红茶、瓷土、林木、蛇药合称为祁门“四宝”。

祁门为新安医学重镇,被誉为“御医之乡”。

该县历史上戏曲文化兴盛,境内拥有古戏台11处,傩舞和目连戏被称作中国戏曲“活化石”。

该县围绕生态、旅游、物产三大资源优势,加快全国生态示范、华东生态旅游休闲、全省绿色产品加工生产三大基地建设,全力打造“全省生态经济强县”和生态文明展示区。

(结束语)

中国名片——黄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世界。

如今,一座最具东方神韵的现代国际旅游城市,正在从愿景逐步走向现实。

勤劳智慧的黄山人正继往开来,为荣耀历史、荣耀今天,去创造一个荣耀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