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1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21533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2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1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1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1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1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1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1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1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1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1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1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1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1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1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1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1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1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1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1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1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1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1章.docx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1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1章.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1章.docx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学案第11章

初三物理第11章学案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第1节宇宙和微观世界

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掌握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以及固态、液态、气态的分子组成特点。

3.培养动手能力和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方法,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

重点难点

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及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重点。

探索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形成过程是难点。

器材准备

挂图、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原子、分子和原子核的模型。

学习过程

(一)思维启动

神舟七号飞船成功飞天,让我们感到再次祖国的强大和宇宙的浩渺。

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宇宙和微观世界。

(二)探究历程观察教科书第4页图10-1-1和图10-1-2的挂图,说一说宇宙是如何构成的

1.宇宙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

2.广阔无限的宇宙大得难以想像,它是由物质组成的,那么,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

对糖粒进行分割,开始时分割得到的颗粒仍然保持甜的味道,但是继续分割下去,也就是当把糖粒分到没有甜味的时刻,那时的微小粒子就不再是糖了。

我们把能保持糖这种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糖的“分子”。

总结:

糖这种物质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分子是保持_______________的最小微粒。

跟踪练习:

水是由________组成的。

分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子很小__。

3.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存在。

在这三种状态中,分子的排列规律一样吗?

自主阅读课本,小组内交流讨论三种状态中分子的排列规律及其特点。

固态物质:

液态物质:

气态物质:

你能举出生活中物质状态变化导致体积变化的例子吗?

4.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那么分子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将糖连续分割下去,当把糖粒分割到能保持有甜味的最小微粒叫糖分子,如果再继续分割下去,就没有甜味了,这时得到的就是糖原子了。

观察图10.1-4;小组内总结:

糖分子是由____________组成的。

5.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可不可以再分呢?

自主阅读课本明确:

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原子是有居于原子中心的______和,核外_______构成,原子核又可以分_______,_______。

6.纳米科学技术是人类在认识和探索物质世界的微观结构的进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那么纳米技术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自主阅读教科书第7、8页有关“纳米科学技术”的内容,你能知道:

“纳米”是一个___的单位,符号是______1nm=____m。

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为______nm。

纳米科学技术是纳米尺度内(0.1nm-100nm)的科学技术。

科学研究表明:

当物质被细分到_____尺度,物质原有的属性一般会发生比较显着的变化。

(三)跟踪练习

1.

图1是用来说明原子内部结构的示意图.由图可知:

原子是由    和    组成,原子核由中子和    组成.

2、两滴水银接近时能自动

结合为一滴较大的水银滴,这一现象说明

A.分子间存在引力B.分子间存在斥力C.分子间有间隙D.物质间有扩散现象

3.为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B.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C.近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粒子组成的

D.组成大自然的天体和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其中太阳是宇宙真正的中心

4.对于同一种物质而言,它呈固态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F1,呈液态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F2,呈气态时分子问的作用力为F3,则这三个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关系为()

A.F1=F2=F3B.F1>F2>F3

C.F1<F2<F3D.无法确定

学习小结

本节课我的收获是:

达标检测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的中心是______,周围有电子绕其运动。

2、请根据图表所示多数物质的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结构及其他的宏观特征完成下表。

状态

分子排列情况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分子的运动情况

宏观特征

固体

排列十分紧密

很大

只能在自身的平衡位置附近做无规则振动

有一定体积和形状,无流动性,不易压缩

液体

气体

3.在探索微观世界的过程中,科学家对原子的结构进行猜想和实验,并提出了多种模型。

在图7所示的两种模型中,是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模型。

 

4.科学家通过对星系光谱的研究发现,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宇宙中星

系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这说明

A.宇宙处在不断的膨胀中B.银河系是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

C.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D.太阳和太阳系最终也会走向“死亡

5.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 

铅笔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6.1934年,卢瑟福等科学家通过核反应发现氢的同位素原子——氚。

氚可用“表示(其中“l”表示核电荷数),氚原子的模型如图所示,

图中“●”表示的粒子是

A.原子核

B.质子

C.中子

D.核外电子

 

7.下列氢原子的各种模型图中,正确的是…………………………()

8.决定物质性质的是()

A.物质颗粒B.分子C.原子D.中子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不容易压缩

B.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因而具有流动性

C.当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时,体积一定变大

D.多数物质由液态变气态时,体积会显著增大

 

第2节质量

编写教师:

于再良龙廷中学

学习目标: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2.认识测量质量的工具.知道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的方法。

3.通过实验,培养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在实验、探究中能主动与他人合作,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学习重点:

质量概念的建立

学习难点:

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

学习过程:

一、思维启动

认真观察老师出示的教具,思考下例问题:

铁锤和铁钉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铁锤和铁钉含铁的多少一样吗?

一桶水和一杯水中含水的多少一样吗?

如何比较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

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符号:

_________.

二、主体探究

1.自主阅读课文,填空:

质量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_,符号:

__________.

常用的单位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换算关系是千进制:

1t=______kg1kg=_____g1g=________mg,大头针质量约是8.OX10_5kg,=_________mg,鲸的质量是1.5X105kg=________t

2.质量的测量

仔细观察托盘天平的构造,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组成,.

3.如何正确的使用天平,识读课本找出关键词

(1)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4.动手做一做

各小组内练习用天平称木块的质量,方形橡皮泥的质量,熟悉托盘天平的使用。

m木=m橡皮泥=

对于橡皮泥你还有哪些收

获?

小组内交流总结:

质量的三个属性

 

例题:

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一张邮票的质量,他操作步骤是: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2)把一张邮票放在右盘里,向左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3)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刻度值,就等于一张邮票的质量.这个同学操作步骤中有哪些错误?

应如何改正

 

三、自我小结:

本节课我的收获是:

 

四、达标测试:

1.已下选项中质量最接近50g的是()

A.一个乒乓球B.一只母鸡

C.一只鸡蛋D.一张课桌

2.夏天,从冰箱内拿出一瓶结了冰的矿泉水,一段时间后,瓶内的并全部化成了水,瓶中的冰化成水的过程中,不变的是()

A.

体积B.质量

C.密度D.形态

3.一个正常成年人的质量最接近()

A.60kgB.60g

C.600gD.6t

4.小聪放学回家,发现爷爷做生意用的杆秤锤碰掉了一小块,他用这个秤称出1kg黄豆,则这些黄豆的真实质量应

A.小于1kg    B.大于1kg  C.等于1kg   D.无法判断

 5.一位同学在测量质量时,在天平的右盘中无论怎样加减砝码,都不能使天平平衡,可采用的方法是( )

  A、移动游码  B、调节

平衡螺母 

C、交换托盘  D、移动游码并同时调节平衡螺母

6.小芳用天平测一块实心塑料块的质量,天平平衡后如图甲所示,再把塑料块放入装有酒精的量筒,量筒在塑料块放入前、后的液面分别如图乙、丙所示.

由此可知塑料块的质量是_____g、体积是_______cm3。

7.方方同学使用天平测量橡皮的质量,按照常规操作,步骤如下:

a.将天平放于水平桌面上;

b.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零点,调节平衡螺母;

c.将被测物体放在右盘中,使用镊子在另一盘中加减砝码,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平衡;

d.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就是橡皮的质量;

e.整理器材.

以上步骤中,有一个步骤不完整,有一个步骤有错误,请在下列括号中填上该步骤的字母代号,并在横线上补充和改正.

(1)不完整的是步骤(),应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错误的是步骤(),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节密度

编写教师:

于再良龙廷中学

学习目标:

1.能描述物质的一些特性;能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

2.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通过实验,探究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3.学会用查表的方法,了解各种物质的密度

学习重点:

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学习难点:

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器材准备:

天平、刻度尺、铜块、铁块、水、烧杯,多媒体等

学习过程:

一、思维启动 

观察体积相等的塑料泡沫砖和泥砖,然后放在托盘天平上,它们的质量一样吗?

为什么?

二、主体探究

1.实验探究

设计实验方案:

选取三组体积.质量不同的水,铜,铁三种物质作为探索对象;

进行实验:

选用天平,量筒,刻度尺等作为探索工具;

分别测量三种物质的体积和质量;

求出它们单位体积的质量进行比较,并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中。

项目

对象

质量(g)

体积(cm3)

质量/体积()

水1

水2

水3

铜1

铜2

铜3

铁1

铁2

铁3

根据实验数据,小组内交流讨论:

对比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体积,p表示物质的密度,则密度的计算式:

__________________

密度的单位:

________________,常用单位_____________它们的换算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主阅读课本,找出下列物质的密度,并说出它们的物理意义。

ρ水=ρ冰=ρ水银=

3.应用

例1.体育锻炼用的“铁球”,质量为4kg,体积为0、57dm3,这个“铁球”是铅做的吗?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的收获是:

 

四、达标测试:

1.下列说法中的物体,质量和密度都不变的是()

A.被“神七”从地面带人太空的照相机B.密闭容器内的冰熔化成水

C.一支粉笔被老师用去一半D.矿泉水喝掉一半后放人冰箱冻成冰

2、你所在的教室里空气的质量大约是()(已知空气的密度是1.29kg/m3)

A.几十克B.几千克C.几百千克D.几十毫克

3、影视中拍摄房屋倒塌砸伤人的特技镜头时,常选用泡沫塑料做道具,这是因为泡沫塑料)()

A.不导电  B.体积大  C.比热容小  D.密度小

4. 小王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 不同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

B.固体的密度都比液体的大  

C. 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不同

D. 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铅块,铜块的体积比铅块

5.如图1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则()

A.甲的密度大

B.乙的密度大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

图1

6、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

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液体在小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峨与体积的比值

(l)分析下表中实验序号1与2(2与3、1与3)或4与5(5与6、4与6)的体积与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

实验序号

体积(cm3)

质量(g)

质量/体积(g/cm3)

1

5

9

1.80

2

10

18

1.80

3

15

27

1.80

4

5

4

0.80

5

10

8

0.80

6

15

12

0.80

 

(2)分析上表中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归纳出的结论是:

积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它们的质显不相同;

(3)〔分析上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0年4月,日本广岛大学高分子材料科研小组宣布,已研发出硬度相当于钢铁2~5倍的聚丙烯塑料.某型汽车使用的是质量高达237kg的钢质外壳,若替换成等体积的聚丙烯塑料材质,除增强车壳强度之外,还可减少多少质量?

(钢的密度ρ钢=7.9×103kg/m3,聚丙烯塑料的密度ρ塑=1.1×103kg/m3)

 

 

第4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编写教师:

于再良龙廷中学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学会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

量筒的使用方

法。

学习难点:

如何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器材准备:

天平、量筒、盐水、铁块、塑料块、水、烧杯、细线、牙签、多媒体设备

学习过程:

、思维启动

(1)ρ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家知道只要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就可以由公式算出物体的密度,物体质量可以用_________来测量,而物体的体积需要什么来测量?

二、探究历程 

1、量筒的使用

自主阅读课本,仔细观察量筒,思考下例问题。

(准备多种规格的量筒,观察。

(1)量筒的单位刻度是毫升还是立方厘米?

1ml=____cm3

(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是__________________

(3)量筒的最小分度值是_________________

观看课本“量筒的使用方法”。

小组内讨论得出结论:

操作方法:

注意事项:

2、探究:

测量盐水和塑料块密度。

(1)如何测盐水的质量和体积?

小组内讨论

自己设计实验表格,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2)如何使塑料块浸没于水中?

小组内讨论提出:

_______法(要用到铁块、细线)、______法(要用到牙签)(选择

一种)自己设计实验表格,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三、整理实验仪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四、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要包括: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器材

(4)实验步骤

(5)实验数据

(6)实验结论

(7)实验体会

五、达标测试:

1.小明为了检验运动会中获得的铜牌是否由纯铜制成,下列方法中最合理的是

A.观察铜牌颜色B.测铜牌的质量C.测铜牌的体积D.测铜牌的密度

2.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石块的密度,采用了下列实验步骤,其中多余的步骤是()

A.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

B.用天平称出量筒的质量

C.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内水的体积V1

D.用细线系住石块,浸没在盛水量筒内,记下石块和水的体积V2

3.甲、乙两种物质,它们的质量跟体积关系如图1所示,则ρ甲__ρ乙(选填“>”、“<”或“=”),其中乙物质可能是____。

图1

4.由同种某物质构成的大小不同的实心物块的体积、质量如下表,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m为纵坐标,在图22的方格纸一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该物质的密度是    g/cm3.

图10-20

5.张明和王芳合作,进行“测定盐水的密度”的实验。

实验器材:

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盐水

实验步骤:

步骤一、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步骤二、将盐水倒进烧杯,用天平测装有盐水的烧杯总质量m2

步骤三、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盐水的体积V

步骤四、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他们收拾好实验器材后,一起对实验过程进行了评估:

张明说:

我们的实验原理正确,实验器材使用恰当,操作过程规范,读数准确,计算无误,得出的盐水密度是准确的。

王芳说:

在操作过程中,我发现有一点儿盐水沾在烧杯内壁上,这样,尽管我们操作规范、读数准确、计算无误。

但我们测量得到的数据还是有了误差,导致计算的结果也有误差。

张明认真思考后,同意了王芳的意见。

然后,他们一起继续探讨如何改进实验方案,尽量减小测量的误差。

根据张明和王芳对实验过程的评估,请你回答:

⑴王芳这里所指的“测量误差”是在上述步骤的第步骤产生的,导致了盐水体积读数(填“偏大”或“偏小”),从而使得盐水密度的计算结果(填“偏大”或“偏小”)。

⑵为了减小实验的误差,必须从质量和体积两方面的测量进行控制。

根据张明和

王芳的意见分析,在不增加实验器材的条件下,提出你的实验设计方案,使实验结果的误差达到最小。

实验步骤是:

⑶在你的设计方案中,控制误差的思路是:

图10-20

第5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学习目标:

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学习重点:

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密

度与物质鉴别。

学习难点:

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学习过程:

一、思维启动

观看演示实验密度选种,你还知道我们生活中运用密度可以做什么吗?

 

二、探究历程

(一)密度与温度

观察实验

实验一:

按课本图11.5-1做一个风车。

如果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附近,风车能转动起来。

根据实验现象,讨论得出结论:

由于ρ=m/v,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密度变__________。

认真阅读课本,你就能知道:

1、生活中的风就是空气在受热时体积__________,密度_________而上升。

热空气上升后,温度_____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形成风。

2、气体受温度的影响较_______,固体、液体影响较________。

3、生活中的物质大多数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但也有物质是喜欢“热缩冷胀”。

(二)密度与物质鉴别

例题1.有一大型油罐,里面注满了石油,外侧标有“易燃品—严禁烟火—50m³”等字样。

你能否想出一个简单的办法,很快知道这个油罐里所装石油的质量?

 

三、自我小结:

本节课我的收获是:

 

四、达标检测:

1.去年3月以来,发源于墨西哥的H1N1流感病毒迅速向全球蔓延。

某学校食堂为了确保师生健康,坚持把师生用过的餐具进行高温蒸煮消毒。

在餐具放进冷水直至加热到水沸腾的过程中,关于餐具的下列相关物理量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A.温度B.体积C.质量D.密度

2.下面列举的语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果从物理学角度来解读,也别有生趣,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此过程中铁棒的质量减小

B.“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时的体积减小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后金石的密度不变

D.“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流的过程中密度减小

3.我国名酒五粮液素有“三杯下肚浑身爽,一滴沾唇满口香”的赞誉,曾经获得世博会两届金奖。

有一种精品五粮液,它的包装盒上标明容量500mL,(ρ酒=0.9×103kg/m3),则它所装酒的质量为kg,将酒倒出一半以后,剩余酒的密度为kg/m3;如果用此瓶装满水,则总质量比装满酒时多kg。

4.如图所示,点燃蜡烛会使它上方的扇叶旋转起来。

这是因为蜡烛的火焰使附近空气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空气的密度变________,所以热空气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形成气流,气流流过扇叶时,带动扇叶转起来。

5.五一节,教物理的晓丽老师在解放碑百货店买了一个金灿灿的实心饰品,同学们特别想知道这个饰品是否是纯金的(ρ金=19.3×103kg/m3)。

他们选用托盘天平、量筒、细线、烧杯和水等,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C.将饰品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水和饰品的总体积

D.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E.将饰品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