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9探究性实验与研究性学习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21745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8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9探究性实验与研究性学习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9探究性实验与研究性学习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9探究性实验与研究性学习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9探究性实验与研究性学习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9探究性实验与研究性学习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9探究性实验与研究性学习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9探究性实验与研究性学习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9探究性实验与研究性学习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9探究性实验与研究性学习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9探究性实验与研究性学习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9探究性实验与研究性学习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9探究性实验与研究性学习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9探究性实验与研究性学习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9探究性实验与研究性学习测.docx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9探究性实验与研究性学习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9探究性实验与研究性学习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9探究性实验与研究性学习测.docx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9探究性实验与研究性学习测

专题19 探究性实验与研究性学习

一、选择题(10×5=50分)

1.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和实验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时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

B.“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采用了模型方法

C.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采用了取样器取样的方法

D.提取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是纸层析法

【答案】D

2.某生物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将棉花植株均分成甲、乙、丙、丁四组,并分别做如下图所示的处理。

正常培养一段时间后,四组植株叶片脱落的先后次序是丙、丁、甲、乙。

下列有关实验分析错

的是(  )

    

A.实验是探究生长素和脱落酸对棉花落叶的影响

B.生长素具有抑制脱落酸的作用

C.脱落酸可以促进叶子的脱落

D.若给以适宜的单侧光照,则乙叶的脱落将早于丙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实验用了含生长素和脱落酸的琼脂块,故该实验是探究生长素和脱落酸对棉花落叶的影响,A正确;四组植株叶片脱落的先后次序是丙、丁、甲、乙,乙用了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所以可推测生长素具有抑制脱落酸的作用,B正确;丙、丁对照可以说明脱落酸可以促进叶子的脱落,C正确;丙的感光部位尖端都已经切去了,所以单侧光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D错误。

3.下表为甲同学用某浓度KNO3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所测得的数据,下图为乙同学用另一浓度的KNO3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所绘制的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2分钟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0分钟

原生质体相对大小

90%

60%

30%

30%

30%

A.乙同学在实验进行到T2时观察不到质壁分离现象,此时细胞液浓度一定等于外界溶液浓度

B.乙同学在实验进行到T1时可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此时细胞液浓度一定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C.甲同学实验进行到8分钟时质壁分离达到平衡,滴加清水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D.甲同学所用溶液浓度要大于乙同学

【答案】D

4.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们的卓越贡献。

下列是关于科学家们的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欧文顿通过提取细胞膜,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②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的结构时,建构了物理模型

③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标志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确立

④罗伯特森通过光学显微镜的观察,提出了生物膜“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

⑤摩尔根以果蝇为材料,通过实验将基因定位于染色体上,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⑥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⑦沃森和克里克利用建立模型的方法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⑧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发现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A.①③⑤⑦⑧B.②④⑥⑦⑧

C.②⑤⑥⑦⑧D.①②⑤⑥⑦

【答案】C

【解析】欧文顿是通过研究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而得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结论的,①错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标志着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建立,③错误;生物膜“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属于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应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④错误,故选C。

5.下列实验操作方法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利用无水乙醇、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可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B.利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可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

C.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可用目测估计法统计种群的数量

【答案】D

6.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花药或昆虫精巢均可作为“观察细胞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

B.提取绿叶中色素和鉴定花生子叶切片中脂肪时均需酒精,但使用目的不同

C.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时常用澄清的石灰水判断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D.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时,要确保被观察细胞保持生活状态

【答案】C

【解析】在“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的实验中可选择植物花药或昆虫精巢作为实验材料,因为,植物雄蕊的花药和昆虫精巢中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很多,A正确;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无水乙醇用来溶解色素,在鉴定脂肪时,染色后需用酒精洗去浮色,使染色效果更好,B正确;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时,因酵母菌无论进行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均产生二氧化碳,所以,用澄清的石灰水只能确定细胞呼吸的产物,不能确定细胞呼吸方式,C错误;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需保持活细胞状态,细胞死去后细胞胞内的氢离子会置换叶绿素中心离子镁离子,使其失去生物活性,颜色也变成暗灰色了,另外,健那绿是活体染色剂,专门是对线粒体染色的,D正确。

7.下表是某兴趣小组同学用莲种子所做的探究实验(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I

II

III

IV

V

处理方式

破壳处理

破壳处理

不破壳处理

破壳处理

不破壳处理

水分条件

干燥

充足水分

充足水分

充足水分

充足水分

光照条件

自然光照

自然光照

自然光照

遮光

遮光

实验结果

种子不萌发

大部分种子萌发

种子不萌发

大部分种子萌发

种子不萌发

A.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照、破壳处理和水分对莲种子萌发的影响

B.I组和IV组对照可以说明种子萌发不需要光照

C.I组和II组对照可以说明种子萌发需要水分

D.实验结果说明莲种子萌发需要水分和破壳处理

【答案】B

8.为探究落叶是否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下列各项构成了一个实验设计,其中不符合实验目的的步骤是(  )

A.可选择带有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筛选出落叶和土壤

B.将落叶平均分成两份,把土壤也平均分成两份

C.将灭菌的落叶设为实验组,不做处理的落叶设为对照组

D.将落叶分别埋入两组土壤中,观察腐烂情况

【答案】C

【解析】分解落叶的微生物往往在含有落叶的土壤中分别较多,所以可选择带有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筛出落叶和土壤,故A正确;由实验目的可知,实验分两组,一组实验组,一组对照组,所以要将落叶平均分成两份,把土壤也平均分成两份,故B正确;应将灭菌的土壤设为实验组,不做处理的土壤设为对照组,故C错误;将落叶分别埋入两组土壤中,观察腐烂情况,故D正确。

9.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外施赤霉素和脱落酸对贮藏期马铃薯块茎发芽影响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述正确的是(  )

A.为使马铃薯块茎提早发芽,可以外施脱落酸

B.为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贮藏时间,可以外施赤霉素

C.外施赤霉素后,马铃薯块茎从开始发芽到最大发芽率所需的时间更短

D.对照组马铃薯块茎中赤霉素含量与脱落酸含量的比值,第5周时大于实验开始时

【答案】D

10.下列生物学实验的原理、技术或方法正确的是(  )

A.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作为底物

B.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必须使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

C.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中好氧细菌的作用是检测氧气的释放部位

D.甘蔗茎和甜菜块根都含较多蔗糖且近于无色,可用于还原糖鉴定

【答案】C

【解析】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由于过氧化氢的分解受温度影响,不选择其作为底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一般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也可以低温处理;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中好氧细菌的作用是检测氧气的释放部位;甘蔗茎和甜菜块根都含较多蔗糖且近于无色,但蔗糖是非还原糖,不可用于还原糖鉴定。

二、非选择题(4×10=40分)

11.BTB是一种酸碱指示剂,BTB的弱碱性溶液颜色可随其中CO2浓度的增高而由蓝变绿再变黄。

某同学为研究某种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用少量的NaHCO3和BTB加水配制成蓝色溶液,并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使溶液变成浅绿色,之后将等量的绿色溶液分别加入到7支试管中,其中6支加入生长状况一致的等量水草,另一支不加水草,密闭所有试管。

各试管的实验处理和结果见下表。

试管编号

1

2

3

4

5

6

7

水草

距日光灯的距离(cm)

20

遮光*

100

80

60

40

20

50min后试管中溶液的颜色

浅绿色

X

浅黄色

黄绿色

浅绿色

浅蓝色

蓝色

*遮光是指用黑纸将试管包裹起来,并放在距日光灯100cm的地方。

若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50min后1号试管的溶液是浅绿色,则说明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由____引起的;若1号试管的溶液是蓝色,则说明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___(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

(2)表中X代表的颜色应为___(填“浅绿色”、“黄色”或“蓝色”),判断依据是______。

(3)5号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在照光前后没有变化,说明在此条件下水草_________。

【答案】

(1)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不可靠的

(2)黄色水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溶液中CO2浓度高于3号管

(3)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吸收与释放的CO2量相等

(2)2号试管因遮光,其内的水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消耗CO2,但能通过呼吸作用释放CO2,所以试管内CO2浓度最高,X代表的颜色应为黄色。

(3)5号试管中的溶液颜色与对照组1号试管的相同,均为浅绿色,说明在此条件下水草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12.回答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问题。

(1)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到相邻侧芽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ATP。

(2)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角度(α)。

下图为实验示意图。

         

①α的范围为___________(填“180°≥α>0°”、“180°≥α≥90°”或“90°≥α>0°”)。

②若想在细胞水平上证明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可以取弯曲处做________(填“横切”或“纵切”)片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测量两侧细胞的平均长度,做出比较。

(3)下列化学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_______。

A.乙烯B.吲哚丁酸C.吲哚乙酸D.2,4-D

(4)下图是根、茎对生长素作用的反应曲线,图示字母中表示根近地侧的是________、茎的远地侧的是_______。

      

(5)细胞分裂素是一种植物激素。

它是由植物体的某些部位产生,被运输到________部位,对植物的生命活动有显著影响的_______有机物。

(6)有科学家认为根的向地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与乙烯的作用有关。

为了研究二者的关系,科研人员做了这样的实验:

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

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①此科研人员所做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

②为使实验更严谨,还需将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________________,作为对照组。

【答案】

(1)需要

(2)①90°≥α>0°②纵切

(3)D

(4)BC

(5)作用微量

(6)①生长素浓度乙烯浓度②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

【解析】

(1)生长素以主动运输形式跨膜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2)①由于琼脂块中生长素向下运输,促进去顶胚芽鞘左侧生长,使胚芽鞘向右弯曲,α的范围为90°≥α>0°。

②由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因此若想在细胞水平上证明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可以取弯曲处作纵切片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测量两侧细胞平均长度,作出比较。

(3)2,4-D属于生长素类似物,不属于植物激素,故选D。

(6)有科学家认为根的向地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与乙烯的作用有关.为了研究二者的关系,科研人员做了这样的实验:

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

结果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的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浓度,因变量是乙烯浓度。

②为了使实验更严谨,还需将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作为对照组。

13.甲、乙两种化学物质可能有一定致畸、致癌作用,利用动物细胞培养的方法鉴定它们是否有毒性,并比较二者毒性的强弱。

请依据实验结果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Ⅰ.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

Ⅱ实验步骤:

(1)制备细胞悬液:

用胰蛋白酶处理小白鼠胚胎组织离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浮液。

(2)进行细胞培养:

①取A、B、C三个洁净的锥形瓶,分别加入_____。

②向A、B两个培养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化学物质甲、乙,并将培养瓶摇匀;C瓶不作处理,作为对照。

③把3个培养瓶放在37℃的CO2培养箱中培养。

(3)制作临时装片

(4)镜检和统计:

把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寻找处于___期的细胞,与小白鼠正常体细胞有丝分裂高倍显微镜照片进行对比,以确认发生变异的细胞。

统计该期变异的细胞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数。

Ⅲ.实验结果:

培养瓶

A

B

C

变异细胞占总细胞数

1.3%

12.5%

0.1%

IV.请写出实验结论:

__________。

【答案】I.甲、乙两种化学物质Ⅱ.

(2)①等量的细胞浮液(4)有丝分裂中期

IV.甲、乙两种化学物质均有一定毒性,且乙的毒性比甲的毒性大

【解析】Ⅰ.根据题意可知,本实验是为了鉴定甲、乙两种化学物质是否有毒性,并比较二者毒性的强弱,故实验的自变量是甲、乙两种化学物质,因变量是细胞是否癌变及癌变细胞的比例。

Ⅱ.对照实验的设计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及等量原则等原则,故根据实验目的,其操作步骤可设计为:

(1)制备细胞悬液:

用胰蛋白酶处理小白鼠胚胎组织离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浮液。

(2)进行细胞培养:

①取A.B.C三个洁净的锥形瓶,分别加入等量的细胞浮液。

②向A.B两个培养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化学物质甲、乙,并将培养瓶摇匀;C瓶不作处理,作为对照。

③把3个培养瓶放在37℃的CO2培养箱中培养。

(3)制作临时装片

14.裸鼠先天无胸腺,科研人员通过给裸鼠移植人胸腺和造血干细胞,探讨胸腺和淋巴细胞在免疫中的作用。

  

(1)哺乳动物胸腺、脾脏等属于_______器官,造血干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和_______,产生各种血细胞。

科研上将人体癌组织移植到裸鼠体内,能建立各种癌组织增长模型,这是利用裸鼠无胸腺缺乏_______免疫能力的特点。

(2)A组实验中,人胸腺组织移植到裸鼠后能成活,移植人造血干细胞一定时间后,将部分裸鼠脾脏组织制成切片,然后用能识别人T细胞膜糖蛋白的抗体(结合荧光染料),发现脾脏组织出现被染色的细胞,同组其余裸鼠移植人胃癌细胞后,癌组织不能增长,请解释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为研究T细胞的成熟与胸腺的关系,科研人员还设置了B组对照实验,请参照A组格式,填写①_________、②_______处理方式。

【答案】

(1)免疫分化细胞(特异性)

(2)移植胸腺成熟后,造血干细胞产生的T细胞能在胸腺发育成熟,裸鼠对移植的癌细胞产生免疫作用(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①不做处理  ②移植人造干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