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河道防洪堤坝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22197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97 大小:33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河道防洪堤坝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某河道防洪堤坝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某河道防洪堤坝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某河道防洪堤坝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某河道防洪堤坝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某河道防洪堤坝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7页
某河道防洪堤坝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7页
某河道防洪堤坝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7页
某河道防洪堤坝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7页
某河道防洪堤坝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7页
某河道防洪堤坝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7页
某河道防洪堤坝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7页
某河道防洪堤坝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7页
某河道防洪堤坝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7页
某河道防洪堤坝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7页
某河道防洪堤坝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7页
某河道防洪堤坝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7页
某河道防洪堤坝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7页
某河道防洪堤坝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7页
某河道防洪堤坝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7页
亲,该文档总共9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河道防洪堤坝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某河道防洪堤坝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河道防洪堤坝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9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某河道防洪堤坝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某河道防洪堤坝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河道防洪堤坝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1综合说明

1.1绪言

2002年国务院批准**地区撤地设市,**市被确定为某省直辖市,由**市代管,**市地处河西走廊中段,东连嘉峪关市和金塔县,西部和南部接肃北县,西邻瓜州县。

2003年4月,获得国务院、民政部、某省政府、**市政府批准,**市政府驻地由原**市老君庙镇迁至**镇(以下称**市<新市区>),辖内主要河流有昌马河(其下段称疏勒河)、石油河和白杨河,石油河和白杨河自南西向东北方向穿行,河流不经过**市(新市区),只有疏勒河在**市(新市区)的前山地带,河道漫流,流经扇形砂砾戈壁滩时,冲成许多南北走向沟道,其中流经**市(新市区)的有西城河、清水河及巩昌河,其中清水河(现河床宽×深约2.0~3.0m×1.0~1.5m)因河床的不稳定而大部分已被开垦为农田,完全丧失了行洪能力。

因此,**市(新市区)防洪主要为西城河、巩昌河和前山地带洪积扇上暴雨洪水对城市的影响及城市市区范围内的雨污水管网布置。

2008年7月,我院受**市水务局委托,在某省建筑设计研究院2003年12月编制的《**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以下简称《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展开**市(新市区)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代规划)阶段的设计工作。

8月底,由我院第一分院勘测完成西城河和巩昌河纵、横断面及西城河城区河段地形图等勘测工作,9月中旬,我院在结合《总体规划》和上述勘测资料的基础上,编制完成《**市(新市区)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代规划)设计报告》及《附图集》。

1.2水文、气象

1.2.1自然条件

昌马河发源于祁连山深处的岗格尔肖合力岭,河源海拔高程4737m,干流由东南向西北穿行于讨勒南山与疏勒南山两大山之间。

流域内有部分冰川分布,河流经昌马峡出山后(称之为疏勒河),进入河西走廊平原地段,河水漫流于冲洪积扇上,无固定河床。

疏勒河流经扇形砂砾戈壁滩时,冲成许多南北走向沟道,自西向东分布有巩昌河、西城河(头道沟)等十余条沟道。

由于疏勒河流域东高西低的地形,加之疏勒河总干渠的建成和使用,其洪水基本向西流动,对**市(新市区)不产生影响。

因此,**市(新市区)的防洪主要考虑西城河、巩昌河和前山地带洪积扇上暴雨集聚的洪水对城市的影响。

西城河和巩昌河均发源于祁连山的前山地带,沟道在**市(新市区)城区附近均有明显的河道形状,但在城区上、下游均为戈壁滩,河沟不明显,无固定河床,主河道由于洪水的冲刷侵蚀,摇摆不定。

西城河流域面积252km2,主河道河长32.7km,干流平均坡降17.4‰。

巩昌河流域面积300km2,主河道河长29.85km,干流平均坡降16.5‰,流域均呈长条形状。

疏勒河流域地处大陆腹地,远离海洋,水汽输送不利,冬季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势力强大,造成了寒冷而干燥的气候。

流域内的气候特征是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蒸发强烈,日照时间长,四季多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昼夜温差大是本地区主要的气候特征。

根据**镇气象站多年实际观测资料统计:

该地区多年平均气温6.9ºC,多年平均最高气温14.2ºC,多年平均最低气温0.2ºC,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6.7ºC,极端最低气温-28.7ºC,多年平均降水量63.4mm,主要集中在5~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6.6%。

冬季最大冻土深达150cm以上,多年平均风速为4.2m/s,盛吹西风,最大风速达28.0m/s,多年平均蒸发量为2897.7mm,多年平均日照时数3265.4h。

1.2.2设计洪水

西城河和巩昌河流域缺乏水文基本资料,设计洪水以“瞬时单位线法”进行计算。

经计算,**市(新市区)西城河和巩昌河防洪不同频率的设计洪水见下表1-1:

 

**(镇)市城市防洪最大洪峰流量计算成果表表1-1

沟名

F

(km2)

不同频率的设计值(m3/s)

2%

3.33%

5%

10%

20%

西城河

252

281

229

187

127

55.2

巩昌河

300

316

253

207

140

61.6

备注

 

1.3工程地质

1.3.1区域地质

**市(新市区)西城河、巩昌河沿岸出露的地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Q)不同成因的堆(沉)积物,主要有上更新统戈壁组冲洪积砂卵砾石层(aplQ3spgr)和全新统(Q4),其中全新统(Q4)地层有:

①冲积砂卵砾石层(alQ4spgr);②洪积砾质土(aplQ4grt);③冲洪积粉质壤土(alplQ4FL);④冲洪积粉质粘土(alplQ4FCL);⑤冲积砂壤土(alQ4slt)等。

工程区位于昌马洪积扇北部地带:

主体是疏勒河出山后形成大型三角州,三角州。

地形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地面高程1558.90m~1494.10m,地面高差64.8m,地面坡降7‰,地貌属于砾石平原及细土平原,地形开阔平坦。

市区西面有西城河横穿市区村镇,从柳墩湾分水闸下泄的细小流水在河底流趟,在**镇河西大桥上游约150m开始,有地下水渗出排泄于河道;东面有巩昌河环绕,河道宽70~300m,下切深度5~8m,河道内无水流,在河流的末端见有地下水渗出。

两河道沿岸上部有厚约5~8m的各类土层,下部及河道内为第四系全新统(Q4)、上更新统(Q3)的砂砾石层,两河道沿岸无大冲沟、无泥石流、滑坡、湖泊、暗河、沙漠、坍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形成。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50年超越概率为10%时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西城河河道沿线水质良好,对普通硅酸盐水泥均无侵蚀性;巩昌河水质对普通硅酸盐水泥有弱~强侵蚀性。

1.3.2工程地质条件

(1)西城河工程地质条件

西城河起点从南戈壁柳墩湾总干渠分水闸开始到西沙岗墩滩结束,全长8965.70m,起点高程1558.90m,终点高程1494.10m,高差64.80m,河底坡降7‰,河流由南向北弯曲延伸。

①桩号0+000~3+100段

该段河道在砾石戈壁上跨越,河底距戈壁滩地面以下1~1.5m,河道宽度无规律性,每次洪水过后,河道都有变迁,起点地面高程1558.90m,高差24.70m,地面坡降8%,河道通过地段的岩性为:

第四系全新统(Q4)冲积砂卵石层和上更新统(Q3)冲洪积砂卵石层。

②桩号3+100~5+810段

该段河道弯曲跨越村镇,河道变窄。

通过地段的岩性为:

全新统(Q4)冲积砂壤土、全新统(Q4)冲洪积粉质壤土、全新统(Q4)冲洪积粉质粘土、全新统(Q4)冲积砂卵砾石层及上更新统(Q3)冲洪积砂卵砾石层。

③桩号5+810~8+500段

该段河道通过村镇和新市区,河道变宽,宽度100~400m。

通过地段的岩性为:

全新统(Q4)冲洪积砂壤土、全新统(Q4)冲洪积粉质壤土、全新统(Q4)冲洪积粉质粘土、全新统(Q4)冲积砂卵砾石层及上更新统(Q3)冲洪积砂卵砾石层。

④桩号8+500~8+966段

该段是河道到防洪的末端,河道宽现己萎缩成1~2m,出露的岩性为:

冲洪积粉质壤土分布在河道右岸地表,冲洪积粉质粘土,分布在右岸粉质壤土之下。

冲积砂卵砾石层分布在河底。

上更新统(Q3)冲洪积砂卵砾石层分布在河道左岸(戈壁滩)。

(2)巩昌河工程地质条件

巩昌河从柳墩湾分水闸(南戈壁)分水岭分水流入巩昌河,在洪水期间,顺戈壁滩散流下来的洪水汇集到巩昌河。

河道中上游干(枯),下游坑洼地段有地下水渗出。

河道深切3~5m。

①桩号0+000~2+720段

该段河道在戈壁滩上通过,河道延伸无规律性,洪水来时在砾石戈壁滩上散流。

河道通过地段的岩性:

第四系全新统(Q4)砾质土、全新统(Q4)冲洪积粉质粘土、上更新统冲洪积砂卵砾石层等。

②桩号2+720~7+440段

该段河道进入村庄,田野。

河道通过地段的岩性:

人工堆积杂填土、全新统(Q4)冲洪积粉质壤土、全新统(Q4)冲洪积粉质粘土、第四系全新统(Q4)冲积砂卵砾石层、上更新统(Q3)冲洪积砂卵砾石层等。

③桩号7+440~8+426m

该段是河道防洪的末端。

河道通过地段的岩性:

全新统(Q4)冲洪积粉质壤土、全新统(Q4)冲洪积粉质粘土、全新统(Q4)冲积砂卵砾石、上更新统(Q3)冲洪积砂卵砾石等。

1.3.3天然建筑材料

西城河、巩昌河防洪工程所需混凝土粗、细骨料,由现有料场统一开采。

初步确定西城河一个料场,巩昌河两个料场。

西城河料场分布于柳墩湾分水闸下游150m处河流两边,巩昌河1#砂砾石料场位于巩昌河中游桩号4+940m处,2#砂砾石料场分布于防洪河道末端北西约1km处,三个料场均储量丰富、运输方便,有简易公路直达料场,但粗骨料粒径稍偏细,细骨料含泥量偏大,使用时用水冲洗,其它技术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1.3.4结论

(1)工程区岩性均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位于平原区,无活动性深大断裂或隐伏断裂构造通过,工程区属区域构造相对稳定区。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2)工程区岩性均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但各层岩性密实度好,承载力较高,均能满足防洪设计要求。

(3)工程区西城河水质良好,对普通硅酸盐水泥无侵蚀性;巩昌河水质对普通硅酸水泥有硫酸盐弱~强侵蚀性。

(4)砂砾石混凝土粗、细骨料储量丰富,交通运输便利。

1.4工程任务和规模

1.4.1地区社会经济状况

**市位于某省河西走廊西部,南依祁连山雪峰,境内有著名的火烧沟文化遗址、昌马石窟、老君庙、汉长城遗址、“七一”冰川等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

兰新铁路复线与312国道横贯全境,素为古“丝绸之路”重镇和通往中亚、东欧必经之地。

全市总面积1.33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1万公顷,森林覆盖面积3.7万公顷,草原24万公顷。

**矿产资源丰富,农副产品种类繁多。

**市辖4镇7乡,总人口18.5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10.3万人,农业人口8.2万人(包括疏勒河项目移民0.99万人)。

境内有各类单位1289个,其中企业594个,有**石油管理局、**油田分公司、某矿区和疏勒河工程管理局等中央、省属大中型企业10多家。

2007年**市国内生产总值71.73亿元,一、二、三产业结构比重为6:

79:

15,农民人均纯收入5005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0290元。

农业生产条件良好,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工业基础较好,产业优势明显,工业布局突出区域特色,立足石油、农副产品、矿石、水力、风力等资源优势和现有的工业基础,引导、鼓励、扶持园区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培育新兴产业群;交通通讯便捷,基础设施完善,兰新铁路和312国道横贯全境,公路总里程达395公里;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先后对市区主要道路进行了拓建改造,大大改善了交通运输条件;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07年,全市在校学生3.01万人,专职教师1920人,教育经费支出7359万元;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取暖及住房条件、消费结构等均有大的改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1.4.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2003年以前,**市仅为镇政府所在地,由于没有防洪设施和雨水排放系统。

每次降大雨,街道水流成河,城乡居民都要在南部戈壁上沿河岸巡察、抢险、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003年4月,获得国务院、民政部、某省政府、**市政府批准,**市政府驻地由原**市老君庙镇迁至**镇,**镇成为新市区后,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城乡人口迅速增长,新市区已真正成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中心,乡镇经济也迅速发展壮大。

但城市内外防洪工程至今仍是一片空白,一旦遭遇持续时间较长的强降雨天气,广褒的戈壁集雨与市区集水迭加,将使整座城市及周边农田陷入洪水之中。

因此,兴建城市防洪工程是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注民生的大事,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另外,城市排水管网的建设、运行和管理,直接关系到城市水环境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和正常生活。

1.4.3城市防洪工程现状

在**市政府搬迁至**镇后,由于资金匮乏等多方面原因,迄今为止,西城河及巩昌河河道没有防洪堤岸等基础防洪设施,主河道由于洪水的冲刷侵蚀,摇摆不定,加之沟道两岸违章建筑较多,部分桥涵行洪能力不足,沟道内垃圾成堆,部分河段因肆意开垦,侵占河道,使河道行洪断面明显不足,导致排洪不畅,造成泥砂淤积堵塞河道,到每年6∼8月为祁连山季节性降雨时段,洪水时刻威胁着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城市排水部分排水管线只有约5Km,市域内各乡镇基本无排污设施,雨水,生活,生产污水基本呈自由排放状态,靠蒸发、渗透处理。

城市雨水和冰雪融水也需要及时排除,如不加控制,任意直接排入水体或土壤,使水体或土壤受到污染,将破坏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以致引起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甚至造成公害。

现有排水系统已不能满足市区发展的要求,需改扩建排水管网。

1.4.4工程任务和规模

根据**市(新市区)《总体规划》并结合城市防洪工程现状等,确定本工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新建防洪堤或疏浚西城河河道全长12.61m(含河道整形段3.1km);

(2)新建防洪堤或疏浚巩昌河河道全长11.12km(含河道整形段2.6km);

(3)市区内雨水排放系统排水管道34.21km。

1.5防洪工程总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1.5.1工程等别和标准

根据《**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防洪标准》(GB50201-94)、《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及《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确定城市等别为Ⅳ等,工程等别为Ⅳ等,工程规模为小

(1)型,防洪标准[重现期(年)]为30年。

防洪主要、次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工程抗震按7度设防。

1.5.2工程总体布置

(1)西城河

①河道防洪工程:

在河道整形段(戈壁滩,全长3100m),采用开挖、回填砂砾石土堤;河道疏浚段(桩号0+000∼3+065,两岸无其它主要保护对象,全长3065m),采用开挖、夯填砂砾石土堤;砼护砌段(桩号3+065∼8+965.7,河道进入村庄和主城区,全长5900.7m),采用开挖、夯填砂砾石土堤,迎水面采用C15砼贴坡护面,背水面植草皮,坡脚设排水沟,排水沟以外植树固堤。

②其它建筑物:

对原有不满足行洪要求的旧桥涵和渡槽等建筑物进行拆除重建,其中包括公路大桥和渡槽各1座,总长度均为40.0m;为防止河床不断下切,新建河床防冲齿墙3座;为施工、运行管理及检修方便,在两岸防洪堤设上、下堤通道4条;河道两岸冲沟部位埋设砼排水管总长480m。

(2)巩昌河

①河道防洪工程:

在河道整形段(戈壁滩,全长2600m)采用开挖、回填砂砾石土堤;河道疏浚段(桩号0+000∼3+420及7+400∼8+426,两岸无其它保护对象,全长4446m)采用开挖、夯填砂砾石土堤;砼护砌段(桩号3+420∼7+400,河道进入村庄和主城区,全长3980m)采用开挖、夯填砂砾石土堤,迎水面采用C15砼贴坡护面,背水面植草皮,坡脚设排水沟,排水沟以外植树固堤。

②其它建筑物:

对原有不满足行洪要求的渡槽和原过水路面等建筑物进行拆除重建,其中包括公路大桥和渡槽各1座,总长度均为40.0m;为施工、运行管理及检修方便,在两岸防洪堤设上、下堤通道4条;河道两岸冲沟部位埋设砼排水管总长612m。

1.5.3西城河防洪工程设计

(1)河道防洪

①河道整形段

河道整形段全长3.1km,其中测量纵断面以上(桩号0+000以上)疏通段长1.0km,疏通宽度60.0m,两岸砂砾石导洪墙高1.5∼2.5m;测量纵断面以下(桩号8+966以下)疏通段长2.1km,疏通宽度60.0m,两岸砂砾石导洪墙高1.5∼2.5m。

②河道疏浚段(桩号0+000∼3+065)

河道疏浚段是指河道上游桩号0+000∼3+065段,两岸无主要保护对象,局部零星分布树木及小范围耕地等,全长3065m。

防洪堤为夯填砂砾石土堤,两岸对称布置,设计堤顶宽2.0m,高3.0m,迎、背水面边坡均为1:

1.5。

③砼护砌段(桩号3+065∼8+965.7)

在河道进入村庄和主城区段后,设计采用夯填砂砾石土堤,砼护面,全长5900.7m,,左岸设计堤顶宽4.0m,右岸(临主城区侧)设计堤顶宽8.0m,堤高均为3.0m,迎、背水面边坡均为1:

1.5,迎水面采用C15砼贴坡护面,衬砌厚度为0.15∼0.3m,总高度5.0m∼6.0m,其中地面以下2.0m∼3.0m(防冲刷),地面以上3.0m,坡脚设排水沟,排水沟以外植树固堤。

(2)其它建筑物设计

①公路大桥及渡槽改建

玉管公路大桥设计洪水按50年一遇设计,荷载为汽—20,挂—100。

桥面净宽7.0m,总跨度为40.0m,设计为两跨20m的钢筋混凝土T型桥梁,桥墩为重力式结构,基础埋设于冲刷深度以下。

维持原渡槽位置不变,渡槽总跨度40m,单跨10m,共4跨,渡槽设计为简支梁式渡槽,槽身为C25钢筋砼土结构,断面呈“U”形,底弧半径0.3m,支墩为重力式墩台,支墩基础埋置于冲刷深度以下。

②防冲齿墙

为防止洪水水流对主城区河段的下切冲刷,分别在桩号6+915.95、7+297.45及7+678.95处设防冲齿墙,齿墙顺水流方向长10.0m,总宽度30.0m,齿墙板厚1.0m,末端伸入地面以下3.0m,下游抛填C15砼四面体。

③上、下堤通道及排水管

为连接两岸在非汛期的交通及运行管理、检修方便,分别在桩号约5+800和7+760处设左右岸上、下堤通道,通道路面宽3.5m,纵坡坡比1/10,通道采用C15砼路面,厚0.2m;河道两岸有小冲沟部位(或沟道底洼处)防洪堤下埋设预制ø800钢筋砼管,全长480m。

1.5.4巩昌河防洪工程设计

(1)河道防洪

①河道整形段

河道整形段全长2.6km,其中测量纵断面以上(桩号0+000以上)疏通段长为2.0km,疏通宽度60.0m,两岸砂砾石导洪墙高1.5∼2.5m,测量纵断面以下(桩号8+426以下)疏通段长0.6km,疏通宽度60.0m,两岸砂砾石导洪墙高1.5∼2.5m。

②河道疏浚段(桩号0+000∼3+420和桩号7+400∼8+426)

河道疏浚段是指河道上、下游桩号0+000∼3+065和桩号7+400∼8+426段,两岸无主要保护对象,局部零星分布树木及小范围耕地等,全长4091m。

防洪堤为夯填砂砾石土堤,两岸对称布置,设计堤顶宽2.0m,高3.0m,迎、背水面边坡均为1:

1.5。

③砼护砌段(桩号3+065∼7+400)

在河道进入村庄和主城区段后,设计采用夯填砂砾石土堤,砼护面,全长4335m,,右岸设计堤顶宽4.0m,左岸(临主城区侧)设计堤顶宽8.0m,堤高均为3.0m,迎、背水面边坡均为1:

1.5,迎水面采用C15砼贴坡护面,衬砌厚度为0.15∼0.3m,总高度5.0m∼6.0m,其中地面以下2.0m∼3.0m(防冲刷),地面以上3.0m,坡脚设排水沟,排水沟以外植树固堤。

(2)其它建筑物设计

①公路大桥及渡槽改建

公路大桥设计洪水按50年一遇设计,荷载为汽—20,挂—100。

桥面净宽7.0m,总跨度为40.0m,设计为两跨20m的钢筋混凝土T型桥梁,桥墩为重力式结构,基础埋设于冲刷深度以下。

渡槽总跨度40m,单跨10m,共4跨,渡槽设计为简支梁式渡槽,槽身为C25钢筋砼土结构,断面呈“U”形,底弧半径0.3m,支墩为重力式墩台,支墩基础埋置于冲刷深度以下。

②上、下堤通道及排水管

为连接两岸在非汛期的交通及运行管理、检修方便,分别在桩号约4+760和6+100处设左右岸上、下堤通道,通道路面宽3.5m,纵坡坡比1/10,通道采用C15砼路面,厚0.2m;河道两岸有小冲沟部位(或沟道底洼处)防洪堤下埋设预制ø800钢筋砼管,全长612m。

1.6城市排水工程设计

1.6.1用水量预测

**市人口近期2010年为8.08万人,远期2020年人口为15万人,属于中、小城市。

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及**市居住小区的建设规模等,确定**市生活用水量定额为近期150L/cap·d,远期165L/cap·d。

1.6.2污水量预测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及当地用水定额等因素确定近期污水量为1.50万m3/d,远期为3.09万m3/d。

1.6.3排水管网工程设计方案

**市区地形由南向北倾斜,由于该地区年降雨量很小,故采用雨污合流排水体制。

市区排水管网依据地形敷设,污水因重力流至污水厂,在主次干道上设排水干管,旧城区各主干管由西向东,最后经过铁路和公路接入由南向北的污水处理厂的总干管。

新城区各主干管由西向东汇入总干管。

最后污水汇入新城区森林公园东北侧生活污水处理厂。

近期考虑对污水进行一级处理后,达到灌溉、绿化用水标准。

排水管道管径为d300~d700,采用钢筋砼排水管道,全长34.21km。

1.7工程管理

工程建成后,由**市水务局负责筹建工程管理所,隶属于**市水务局。

共需生产管理人员6人。

另外,堤防工程沿线可每500∼1000m堤段就近选配一名群众管理员协助管理工作。

工程管理办法按《水法》、《防洪法》和《河道管理条例》等制定。

生产生活区包括办公用房、设备材料防汛物资仓库、维修车间及生活福利设施等,生产和生活用房面积共计150m2。

1.8施工组织设计

**市新城区对外交通条件较好。

工程区地势平坦开阔,易于进行施工临建布置。

生产及生活用水水源可由工程区河水及城市供应,工程区有城区供电线路通过。

砂砾石料开采便利,其储量及质量均满足要求。

本工程施工项目以砂砾碎石土挖填及浇砼工程为主。

砂砾碎石土开挖采用挖掘机挖、自卸汽车运输,除夯、回填方就近利用外,其余均运至碴场集中堆放。

砂砾碎石土夯填利用就近的开挖弃料。

浇筑砼采用拌和机拌和砼,人工架子车运送,人工浇筑。

工程建设总工期为24个月。

1.9工程永久占地与环境保护设计

1.9.1工程永久占地

本工程永久占地主要包括堤防占地、河道整治占地、护堤占地等。

工程建设共需占地1762亩,其中占耕地107亩;林地35亩;草地114亩;荒地37亩;房屋3.0亩;河滩地1456亩。

1.9.2环境保护设计

在砂石料开采过程中将对河滩地原地貌和植被有所影响,但范围有限。

由于修建防洪堤基础开挖深,泥沙直接进入河流,增加河流的泥沙含量。

施工噪声对周边居民产生一定影响。

针对上述不利影响,工程实施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合理调配,尽量做到挖填平衡,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同时,加强施工组织及管理,减少噪音污染。

在施工过程中对原料场和原地貌的破坏,必须进行恢复,岸边营造防护林进行绿化,美化环境。

1.10工程投资估算

本工程总投资8920.18万元。

其中防洪工程投资5983.33万元(含建筑工程3704.37万元,临时工程260.60万元,其他费用1474.42万元,预备费543.94万元),城市排水工程投资2936.85万元(含工程直接费2364.61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54.69万元,基本预备费217.54万元)。

1.11经济评价

本工程经济内部收益率为28.76%,高于社会折现率Is=12%;经济净现值(Is=12%)为1956.68万元,大于零;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841,大于1。

从敏感性分析计算结果看,各种不确定因素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经济内部收益率都大于社会折现率。

在经济上是合理可行的。

1.12节能评估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修正案)》等国家有关部门的法律、法规规定,工程建设从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