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电信级数据机房规范(v1.1).doc

上传人:Ma****4 文档编号:13524148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移动电信级数据机房规范(v1.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国移动电信级数据机房规范(v1.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国移动电信级数据机房规范(v1.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国移动电信级数据机房规范(v1.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国移动电信级数据机房规范(v1.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中国移动电信级数据机房规范(v1.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中国移动电信级数据机房规范(v1.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中国移动电信级数据机房规范(v1.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中国移动电信级数据机房规范(v1.1).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中国移动电信级数据机房规范(v1.1).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中国移动电信级数据机房规范(v1.1).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中国移动电信级数据机房规范(v1.1).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中国移动电信级数据机房规范(v1.1).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中国移动电信级数据机房规范(v1.1).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中国移动电信级数据机房规范(v1.1).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中国移动电信级数据机房规范(v1.1).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移动电信级数据机房规范(v1.1).doc

《中国移动电信级数据机房规范(v1.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移动电信级数据机房规范(v1.1).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移动电信级数据机房规范(v1.1).doc

中国移动电信级数据机房规范

中国移动电信级数据机房规范

版本(V1.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2005年3月

目录

1、总则3

2、引用标准4

3、缩略语5

4、机房环境要求6

5、机架基本要求8

6、设备安装及摆放要求8

7、双绞线制作步骤及布放要求9

8、光纤布放要求10

9、电源线布放要求11

10、标签规格和使用要求12

10.1线缆标签12

10.2设备标签13

11、机房资料管理14

12、机房其它配套系统要求15

13、机房管理制度要求16

14、其它注意事项17

1、总则

为规范中国移动数据机房环境、机架工艺和布线施工及相关标签管理,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组织结构如下:

前三章分别说明了标准制定的背景、依据和适用范围等。

第四章从机房环境方面说明了机房环境要求。

第五章从机架方面说明了数据机房机架的基本要求。

第六章说明了设备安装、摆放方面的要求。

第七章说明以太网双绞线的制作和布放要求。

第八章说明光纤布放要求。

第九章说明机架电源线的布放要求。

第十章从标签方面说明线缆标签和设备标签的规格和使用要求。

第十一章说明了机房规范的其它注意事项。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网络部保留对此规范的解释权和修改权。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有标准均为有效,所有标准均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1)、商业及建筑物电信基础结构的管理标准(TIA/EIA-606)

(2)、UL969标准

(3)、ISO11801标准

(4)、EIA/TIA568标准

(5)、江苏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6)、中国移动CMNET网络设备/线缆标签命名规则

3、缩略语

4、机房环境要求

机房场地保障

机房应提供充裕的空间放置服务器及网络设备,使用电信级标准服务器机架(机架宽度19或23英寸)。

机房承重符合电信级机房承重设计要求,地板承重达600公斤/平方米以上,结构稳固,整体抗地震级别达8级。

机房应防尘,以防止灰尘对设备带来的影响。

机房还需提供公共操作间及工作区,供设备调试及维护,以尽量减少维护人员进入设备区。

机房环境保障

采用机房专用精密恒温、恒湿空调系统保证通风、恒温、恒湿。

机房温度:

22±1摄氏度。

相对湿度:

55%±10%。

静态条件下,空气中0.5mm的尘粒数少于18000粒/升。

数据设备应在下列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温度、湿度满足要求。

注:

1)温度、湿度的测量点指地板以上2m和设备前方0.4m处测量的数值(机架前后没有保护板时测量)。

设备名称

温度

相对湿度

长期条件

短期条件

长期条件

短期条件

数据设备及外设

15℃/30℃

0℃~45℃

40%~65%

20%~90%

防尘要求:

设备在满足下述清洁度的机房条件中正常工作:

(1)直径>5μm灰尘的浓度≤3.0×10粒/m3;

(2)灰尘粒子为非导电、非导磁和非腐蚀性的。

(3)电磁干扰:

电场强度小于126dB(uV/m)

(4)磁场强度小于800(A/M)

机房网络保障

重要网络设备采用双备份,避免单点故障,保证网络的可靠性,可提供99.999%的网络连通率。

机房电力保障

电力系统包括强电、UPS、柴油发电机组、防雷系统等,它是机房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机房应保证双路市电供电、安装智能UPS系统及容量充足的电池,可以保证持续供电,如有必要,还需配备柴油发电机组,提供99.99%的电力供应保障。

机房安全保障

机房大楼应有7×24小时的专业保安人员,人员进入大楼时,需登记或持有通行卡后方可入内。

机房具有电视监控及出入机房控制系统,达到整个楼层没有监视盲区;监控系统有专人7×24小时值守,所有录像保存3个月以上;出入机房门禁系统采用先进的数据库管理,用户身份卡内保存有持卡人编号,进出区域限制,时间限制等,只有经过特殊授权的人员才能进入重要区域。

消防保障

机房应采用防火构架及材料,消防能力符合电信级标准,备有多个紧急通道;机房及楼道内温度烟雾感应消防系统,防火报警探测头,遇火情时系统自动报警,并启动惰性气体灭火系统灭火。

此外,机房内还应另外配备手提式、推车式灭火器。

其它要求

机房具备合理的气流组织,保证了设备良好的散热条件。

数据机房采用上走线方式,各种设备间、系统间的电源、信息、传输电缆都必须在机架顶部的槽道中走线。

机室内净高不低于3.0米,机房门应向外开启,门为双开,宽为至少1.5米,使用防火门;机房墙壁需作电磁屏蔽;

机房内照度达400LX以上,其它功能房间不低于200LX,设计符合国家标准《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中相应的规定的:

“机房内在距地0.8m处不低于200LX”的标准。

5、机架要求

统一采用19英寸标准集装架的工艺结构,提高了对各种数据设备的适应性,能同时适应机架式、机箱式数据设备,大大提高了机架空间的利用率。

机架、电源柜、配线柜统一采用“电信灰”颜色、尺寸,并实际做到各列头、列尾平齐。

机架前后门保持50%以上的通透率,构成设备散热气流的必要通道,适应目前数据设备大多采用的后进冷风前排热风的散热特点。

机架不采用通常的IGB加电缆接地方式,采用了汇流排接地方式。

机架每个可架位都是可使用的资源,按照机架所在行、列编号作好标识。

6、设备安装及摆放要求

搬运设备机箱应做到安全可靠,搬运过程中必须注意人身、设备和建筑物的安全。

开箱应用专用工具将铁丝钉或木螺钉取出,严禁使用铁榔头、撬杆等硬敲、硬撬、硬砸的行为,开箱后的包装板应及时清离施工现场。

开箱时应按照装箱单与实物进行逐一核对检查。

设备上的各种零件、部件及有关标志正确、清晰、齐全。

设备摆放要平稳,压板、支架要牢固,同型号、同高度的主机要尽量相邻排列。

使用螺栓、导轨、支架等工具将设备固定于机柜支架上,设备前面板露出于柜前,并且与机柜外沿保持基本平行。

主机设备间要保持一定的间距,若需紧凑堆放时,设备之间要有绝缘胶垫。

信号线缆不应有破损、断裂、中间接头。

信号线不能散落于机柜内,也不能置挂于机柜散热网孔上。

7、双绞线的制做步骤及布放要求

1.数据机房采用EIA/TIA-568B的标准制作各种五类、超五类、六类双绞线缆,其线序是:

橙白

(1)、橙

(2)、绿白(3)、蓝(4)、蓝白(5)、绿(6)、棕白(7)、棕(8)。

2.双绞线长度,至少0.6米,最多不超过100米。

裸露出的双绞线约14mm的长度,这个长度是为了符合EIA/TIA的标准。

3.使用Fluke测试仪对制作的双绞线进行连通性测试,保证线缆正常。

4.双绞线在机柜内布放时不能绷紧,应留有适当余量,绑扎力度适宜,布放顺直、整齐,不得交叉,不能互相缠绕,并按连接次序理顺。

5.双绞线在缆线走道的每一根横铁上均应绑扎(或用尼龙锁紧扣卡固),绑扎线扣松紧适度,不得损伤导线绝缘层。

不同种类的信号线缆应分开绑扎,不得混扎在同一束内。

6.双绞线缆拐弯应均匀、圆滑一致,其弯曲半径大于等于60毫米。

7.线缆两端应有清晰明确的标识。

8、光纤的布放要求

1.光纤的信息传输能力要达到下表中的要求:

Opticalfibercabletype

光缆类型

Wavelength(mm)

波长

Maximumattenuation

最大衰减(dB/km)

Minimuminformationtransmissioncapacityforoverfilledlaunch(MHz*km)

最大信息传输能力

50/125μm

850

3.5

500

 

1300

1.5

500

62.5/125μm

850

3.5

160

 

1300

1.5

500

单模Insideplantcable

1310

1.0

N/A

1550

1.0

N/A

多模Insideplantcable

1310

0.5

N/A

1550

0.5

N/A

2.用于水平或集中布线的2芯和4芯光缆,在空载的条件下必须支持25毫米(1英寸)的弯曲半径。

在2芯和4芯光缆安装至水平管路时,在222牛顿(50磅)拉力下必须支持50毫米(2英寸)的弯曲半径。

其他室内光缆在不考虑拉力时必须支持10倍电缆外径的弯曲半径,考虑拉力时(额定限制内)必须支持15倍电缆外径的弯曲半径。

3.多模光纤连接头或它的可视部分必须是浅褐色的。

多模适配器或出口必须是浅褐色的颜色识别。

单模光纤连接头或它的可视部分必须是蓝色的。

单模适配器或出口必须是蓝色的颜色识别。

1.光缆应做到顺其自然,不可强拉硬拽,绑扎力度适宜,不得绑扎过紧。

2.光纤布放时,应尽量减少转弯,需转弯时最好弯成圆形,圆形直径不小于80毫米。

3.当采用上走线时,在走线架上至分线盒一段需加保护套管;采用下走线时,也应加保护套管。

多余的光纤应绕圈绑扎于机架一侧。

4.暂时不用的尾纤,头部应用护套套住,整齐盘绕成直径不小于8厘米的圈后绑扎固定,且不能绑扎的过紧,并用宽绝缘胶带缠在光纤分线盒上,光纤布放好后不能有其它杂物压在上面。

9、电源线布放要求

1、设备电源引入线孔在柜顶,电源线沿机柜顶上顺直成把绑扎布放。

2、交流电源线布放时应尽量不要和网络线缆并行走线,若并排时距离应不小于50毫米,并且尽量避免交叉。

3、电源线走线时要平直,转弯处要圆滑,约40厘米左右绑扎一次,电源线出线时再绑扎一次。

4、电缆的绑扎应间距均匀,松紧适度,线扣整齐,扎好后应将多余部分齐根剪掉,不留尖刺。

5、交流电源线芯线间和芯线对地的绝缘电阻大于等于1MΩ。

10、标签的规格及使用

10.1、线缆标签

1.要求使用经过UL-969标准认证的标签。

线缆专用标签还要满足UL969标准所规定的清晰度、磨损性和附着力的要求。

2.标签说明:

A-00-08U-01

TO

A-01-09U-22

图一

a)配线架到配线架(图一)

上排代码表示跳线起始端(字体为4)

中间TO表示去向(字体为2)

下排代码表示跳线中止端(字体为4)

2403B01-E0/12

TO

A-01-09U-22

图二

b)交换机到配线架

i.交换机端标签(图二)

上排2403B01为交换机编号E0/12为交换机端口号

下排A-01-09U-22为配线架标识

A-01-09U-22

TO

2403B01-E0/12

图三

ii.配线架端标签(图三)

上排为配线架标识

下排为交换机类型及端口标识

c)配线架到客户设备

A-01-09U-22

TO

MF-BS-A001SW2

图四

i.配线架到客户交换机(图四)

MF-BS-A001SW2

交换机

端口号

交换机代码

客户

ID编号

A-01-09U-22

TO

MF-BS-A001FW1

图五

ii.配线架到客户防火墙(图五)

FW为防火墙代码

A-01-09U-22

TO

MF-BS-A001

图六

iii.配线架到客户主机

客户单主机、单网卡:

如图六

客户单主机、多网卡:

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顺序给每个网卡编号(A,B,C…)

A-01-09U-22

TO

MF-BS-A001H2A

图七

客户多主机、单网卡:

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顺序给每台客户机器编号(H1,H2,H3…)

客户多主机、多网卡:

如图七

d)跨行设备间(图八)

A03-6505V01G3/0/9

TO

E03-SW1S5012G11

图八

端口号

设备

编号

机柜

行列号

A03-6505V01G3/0/9

3.标签张贴方法

Xxxxxxxxxxxxxx

Xxxxx

xxxxxxxxxxxxxxxx

图A

i.将标签字体部分绕线缆一周裹在线上,如图A

ii.将标签对折,使标签字体部分竖立在线缆一侧,如图B

Xxxxxxxxxxxxxx

Xxxxx

xxxxxxxxxxxxxxxx

图B

10.2设备标签

为了便于日后维护管理和监督工程实施情况,应该严格按此标签规则规定的内容制作设备标签,在必要的情况下,设备标签的介质可以由省公司统一负责提供,对整个标签制作过程把关。

设备标签应能够全面涵盖所描述设备的各项具体信息,但又要尽量做到简洁、清晰、规范。

适用于江苏移动数据机房机器设备及客户主机等设备。

张贴于设备正面右下角。

具体表示为:

设备IP地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备所属公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备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备所属工程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备主标签

以下对主标签各项内容进行说明:

1、设备所属工程名:

必选项,所描述设备所属的工程名称,应该与相关合同描述一致。

如:

中国移动互联网NAP工程。

2、设备型号:

必选项,所描述设备的详细型号。

如:

CISCOAS5300

3、设备用途:

必选项,应描述此设备在工程项目中的具体用途。

如:

安装CISCOGSRManager。

4、设备IP地址:

必选项,填写设备使用IP地址。

5、设备所属公司:

可以由当地设备维护公司填写。

11、机房资料管理

为了对机房内部设备统一管理,建立设备硬件软件资料卡,包含项目内容

序号

主机名

设备型号

目前系统软件版本

数据网软件版本号

机房内相关资料应固定存放在专业文件柜中,并设置相应清单:

应包含内容:

仪器仪表工具

备品备件

日常维护作业计划本和资料

12、机房其它配套系统要求

为满足数据业务快速部署,体现机房现代化管理要求,机房还需要配套以下系统:

1、数据网络综合布线系统:

兼容性:

它将语音信号、数据信号和监控设备的图像信号的配线经过统一的规划和设计,采用各种传输介质、信息插座、交连设备、适配器等,把这些性质不同的信号综合到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中。

开放性:

综合布线系统是开放式体系结构,符合多种国际上流行的标准,因

此它几乎对所有著名厂商的产品都是开放的。

亦即,能支持任何厂家的任意网络产品,支持任意网络结构(总线型、星型、环型等),对几乎所有通信协议也是开放的,如EIA-232-D,RS-422,RS-423,ETHERNET,TOKENRING,FDDI,CDDI,ISON,ATM等。

灵活性:

即在任意信息点上,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设备,如微机、打印机、终端、服务器、监视器、报警器等。

所有设备的开通及更改均不需更改布线系统,只需增减相应的网络设备以及进行必要的跳线管理即可。

模块化:

综合布线系统中,除去敷设在建筑物内的铜芯或光缆外,其余所有的接插件都是积木式的标准件,便于管理与使用。

扩充性:

综合布线系统是可以扩充的,以便将来技术更新和有更大需求时,很容易将设备扩充进去。

经济性:

布线系统相互兼容的,采用相同的传输介质、接插件、桥架和管线,降低费用或重新布局或设备搬迁变更费用和维护费。

2、KVM系统:

高可扩充性:

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容性,可以根据客户的不断增长的需求扩大服务器管

理的数量,而无需更改整个系统的原始设计。

高可靠性:

每台DSR设备需赋予一个IP地址,IP网段可独立与业务或办公网段;服务器与控制操作台(用户)之间不受地域限制,传输通过TCP/IP协议完成。

DSR对数据中心服务器及其他设备提供独立的管理通道。

确保在服务器与网络中断时仍能进行管理操作。

DSR切换设备可随时根据用户的需求增加或删减服务器,而不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系统内每台DSR设备独立工作,当某一台DSR出现故障,不影响整个系统工作,只需替换上备份设备即可。

高可用性:

DSR系统完全是硬件切换,不会受操作系统的限制,支持多种硬件平台;

3、电视监控系统:

系统技术要求

(1)设备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大于或等于20000小时。

(2)计算机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大于20000小时。

(3)监视器符合UL认证标准和FCC的A等级限制规定。

(4)摄像机符合UL1409安全标准和FCC的A等级辐射标准。

(5)、探测器符合UL认证标准并通过中国公安部标准检测。

(6)监视图像质量按“五级损伤标准”评定不低于4级。

(7)复合视频信号幅度lvp-p±3dB

(8)彩色电视水平清晰度>380TVL

􀂄信噪比≥37dB

􀂄灰度≥8级

13、机房管理制度要求

制定以下机房管理维护制度上墙,对于机房日常维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机房现场管理制度》

《机房值班制度》

《重大故障上报制度》

《重大故障应急处理及上报流程》

《机房交接班制度》

《外来人员操作管理制度》

14、其它注意事项

1.机房应保持干净、整洁,地面不应有剪下的线扣和螺丝及其它杂物。

作废的包装箱等杂物应清除,安装剩余的备用物品应整齐合理堆放。

2.机房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

3.拆卸包装、插拔、安装使用工具符合防静电操作规范。

4.未使用的插头应进行保护处理,加保护帽等。

-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