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25644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B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B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B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B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B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B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B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B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B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B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B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B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B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B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B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B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B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B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B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B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B答案.docx

《B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B答案.docx

B答案

参考答案及名师点评

2004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B类试卷

第一部分知觉速度与准确性

1~60题略

第二部分数量关系

一、数字推理

61.B[解析]我们将这个长数列隔项分为两个数列:

0,3,6,9和1,2,4,()。

0,3,6,9是一个等差数列,1,2,4,()是一个等比数列,括号中的数字应是8。

62.A[解析]

4,9,16,25是平方数列,分别是2,3,4,5的平方,接下来的数字为62=36,因此答案为55+36=91。

63.C[解析]我们发现1+2=3,2+3=5,因此我们猜测这个数列的关系是移动和数列,那么括号中的数字应该是5+3=8,又因为5+8=13,这就证明了我们的猜测,因此答案为8。

64.C[解析]9=32

16=42

36=62

100=102

因此这是一个差后等比数列,因此接下来的数字是10+4×2=18,因此答案为182=324。

65.B[解析]我们将这个长数列隔项分为两个数列:

因此这是一个差后等比数列,括号中的数字是14+9×3=41。

于是我们猜测这个数列也是一个差后等比数列,空格中的数字就是15+3×9=42,

又因为42+27×3=123,所以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

因此答案为42,41。

66.C[解析]

因此这个数列是一个差后等比数列,答案为15+(-2×1/2)=14。

67.B[解析]

因此这个数列是一个差后等比数列,答案为109+72×3=325。

68.A[解析]

这是一个三级数列,两次做差之后是一个等比数列,因此答案为42+18+8×2=76。

69.A[解析]我们将原数列化为:

1/3,2/4,3/5,4/6,5/7。

分子数列和分母数列都是等差数列,因此答案为6/8=3/4。

70.C[解析]我们将原数列化为:

0/3,3/4,2/5,5/6,4/7,7/8,1/4,()。

然后将其隔项分为两个数列:

0/3,2/5,4/7,1/4和3/4,5/6,7/8,()。

前一个数列的规律是分母-分子=3,后一个数列的规律是分子和分母都是等差数列,因此答案为9/10。

二、数学运算

71.A[解析]163+12×162+48×42+43

=16×(256+192+48+4)

=16×500

=8000

72.D[解析]90×370+4530×2.9+276×63+34×453+6300×1.71

=90×370+453×29+276×63+34×453+63×171

=90×370+453×(29+34)+63×(276+171)

=90×370+63×(453+276+171)

=90×370+63×900

=90×(370+630)

=90000

73.C[解析]我们大致计算一下各个购买数目的总价格

一次性购买件数

51~100

101~300

300

以上每件价格(单位:

元)

30

27

25

共计(单位:

元)

1530~3000

2727~8100

7500以上

因此这个人可以用2900元购买100件以上的产品,2900/27=107.4,因此他最多可以购买107件产品。

74.D[解一]煤气费=基本费用+超额费用+保险费

若每月用气量不超过最低限度A立方米时,只收基本费用3元和每户每月定额保险费C元,又知道保险费不少于1元:

一月份煤气用量为4立方米,煤气费为4元,则知道4

二月份煤气用量为25立方米,煤气费为14元,则3+(25-A)B+1=14;

三月份煤气用量为35立方米,煤气费为19元,则3+(35-A)B+1=19;

解得A=5立方米,B=0.5元/立方米,因此煤气费=3+(用气总量-5)×0.5+1。

四月份用气32立方米,则煤气费=3+(32-5)×0.5+1=17.5元。

[解二]二月份、三月份的煤气用量分别为25立方米、35立方米,二月份、三月份的煤气费分别为14元、19元,因此超出定额的煤气费为(19-14)/(35-25)=0.5元/立方米。

四月份用气32立方米,则四月份比三月份少用了35-32=3立方米,因此煤气费是19-0.5×3=17.5元。

75.B[解析]原价为20元,先提价20%,再降价20%,则现在的价格是20×(1+20%)×(1-20%)=19.2元。

76.B[解析]5000元的3年期的整存整取定期储蓄的年利率是2.7%(不计复利),因此这三年的利息总收入为5000×2.7%×3=405元。

又因为3年到期时必须按利息的20%交纳利息税,所以要交纳利息税为405×20%=81元,所以到期后取出的总金额是5000+405-81=5324元。

77.D[解析]长180厘米的绳子,从一端开始每3厘米作一记号,则共作了3厘米记号180/3-1=59个;

每4厘米也做一记号,则共做了4厘米记号180/4-1=44个;

3厘米和4厘米记号共重合180/12-1=14个。

因此共做了记号59+44-14=89个,有记号的地方剪断,绳子共剪成89+1=90段。

78.D[解析]N除以45余12,设N=45x+12,

12N=12×45x+12×12=12×45x+144,

N的12倍除以45=12x+3余9。

79.C[解析]设学生有x人,那么老师有100-x人,教师每人栽树3棵,学生每3人栽树1棵,则共栽树3(100-x)+x/3=100,解得x=75

[华图名师点评]我们可以使用整除法,因为学生每3人栽树一棵,那么我们知道学生人数必然可以被3整除,而答案中只有75能被3整除,故应选C。

80.C[解析]设乙有图书5x本,因为乙比甲多18本,所以甲有图书5x-18本,

乙与丙的图书数之比是5∶4,所以丙有图书4x本,

甲乙丙三位同学共有图书108本,即5x-18+5x+4x=108,解得x=9,

因此甲有图书27本,乙有图书45本,甲与乙的图书数之比为27∶45=3∶5。

第三部分判断推理

一、演绎推理

81.B[解析]题干中“相对论是真理”是肯定的从属关系,只有B项“碳是金属”是肯定的从属关系。

[华图名师点评]此题的解题点是肯定的从属关系。

[常见解题误区]此题的干扰项是A项和C项,这两项的句式与题干相同,但是否定的从属关系,故不选。

82.A[解析]此题是逻辑推理题,逻辑推理的结果是“有些人通过了,而班长没通过”,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推理:

(2)和(4)矛盾,必有一假一真,则

(1)(3)也必有一假一真,若

(1)真,则(3)也真,故

(1)假,(3)真。

[华图名师点评]此题是对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这在公务员考试中是一项重要的能力。

[常见解题误区]此题的B项和C项具有很大的干扰性。

B项“班长通过了”,则

(1)、(3)、(4)或

(1)、

(2)、(3)同时成立。

C项“所有人都通过了”,则

(1)、

(2)、(3)同时成立。

83.B[解析]采用排除法,选A不能满足甲的要求,C项不能满足丙的要求,D项不能满足乙的要求,只有B项可以满足所有人的要求。

[华图名师点评]此题属于结论型的题目。

这类题目通常采用排除法,逐一排除,最后得到正确答案。

84.C[解析]“并非所有的嫌疑人都是罪犯”就意味着“有的嫌疑人不是罪犯”,故选C项。

[华图名师点评]此题的关键点是对“并非所有”的准确理解。

[常见解题误区]此题A项具有很大的干扰性,被告和嫌疑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应混为一谈。

85.A[解析]B项“这种动物有八条腿,所以它不是猪”是“所有的猪都是四条腿”的逆否命题,是一个正确的命题。

D项显然不正确。

[华图名师点评]一个命题的逆命题不一定成立,此题就是逆命题不成立的一个典型例子。

[常见解题误区]此题C项具有很大的干扰性,“91是自然数,所以91是素数”是“所有的素数都是自然数”的逆否命题,但这一逆否命题是成立的,故不选C。

86.D[解析]“小李个子不如小周高”,而“小钱和小周个子正好一样高”,这说明小李不如小钱高,又因为“小赵比小钱个子高”,故可以得出结论:

小赵比小李高。

87.B[解析]此题采用排除法,A项10个男生不喜欢模型论,则20个女生喜欢模型论,不可能;C项15个女生不喜欢公理集合论,则20个男生喜欢公理集合论,不可能;D项只有5个男生喜欢模型论,则20个女生喜欢模型论,不可能;只有B项是可能答案。

[华图名师点评]交叉集合型题目。

这类题目多采用排除法。

88.B[解析]此题采用排除法。

如果

(1)正确,则(3)必定正确;如果(3)正确,则

(1)和

(2)中至少有一项正确;只有

(2)正确时,才能符合题目要求,此时要使

(1)和(3)都不正确,结论只能是三个人都不懂日语。

[华图名师点评]此题是结论型题目。

排除法是结论型题目的常用方法。

89.B[解析]A项或D项正确,则C项也正确,故首先排除A、D;C项如果正确,A或D必正确;B是正确答案。

90.D[解析]中国古典文学素养体现在很多方面,只是通过调查对元曲的喜爱程度来说明中国古典文学素养高低,过于片面。

[华图名师点评]此题属于削弱型题目。

[常见解题误区]A项和B项干扰性很强。

这两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题干的观点,但不是最能削弱题干观点的选项,此题最佳答案是D。

二、图形推理

91.D[解析]将左边第一个图形做逆时针旋转,每次旋转90度,得到后面的三个图形。

第五个图形应该与左边第一个图形一样。

[华图名师点评]将图形进行旋转是常考题型之一,考生应多加注意。

92.D[解析]左边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分别是10、6、4、2,前面图形中包含的三角形个数是后面两个图形中三角形个数之和,因此右边图形中,应选三角形个数是2的,即D项。

[华图名师点评]能否看出图形中三角形个数之间的关系是本题的关键。

[常见解题误区]元素、数量、形状,位置是图形类题目的四大基本要素,只要认真分析,就能得出正确答案。

93.B[解析]左边图形奇数位置上都是圆形或椭圆形图案,接下来的第五个图形也应该是圆形或椭圆形图案,故选B。

[华图名师点评]此题考查图形形状。

形状是图形类题目的主要考点之一。

94.D[解析]此题图形内元素按逆时针方向分别位于右下、左下、左上、右上四个位置,第五个图形中的元素应位于右下,故选D。

[华图名师点评]此题的解题点是图形内元素的位置。

此题容易因搞不清考点而误选C。

95.D[解析]前四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只有D项是左右结构。

[华图名师点评]此题考查汉字结构。

[常见解题误区]此题很容易误选B项,“杜鹃徘徊飞”读起来似乎很顺口,其实不然。

96.A[解析]前四个图依次是五角星叠放在正方形之上,圆形叠放在五角星之上,三角形叠放在圆形之上,四角星叠放在三角形之上,以此类推,第五个图应该是某个图形叠放在四角星之上,故选A。

[华图名师点评]此题考查图形的叠放顺序。

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图形类考题的基本考点。

97.C[解析]此题前四个图形都是简单平面图形平移而成,答案选C。

D中有重叠,故不选。

[华图名师点评]此题的解题点是平面图形平移。

[常见解题误区]此题最大的干扰项是A,A中图形是立体图形,故不选。

98.D[解析]左边图形中1个小圆相当于2个小正方形,通过换算,左边每格中均为8个小正方形。

答案选D。

[华图名师点评]此题的解题点是小圆向小正方形的转换。

[常见解题误区]此题的干扰因素是将小圆和小正方形的个数分别看待,不能实现转换。

99.C[解析]投影依次顺时针旋转90度。

[华图名师点评]此题是图形位置变换型题目。

[常见解题误区]此题难度较大,须仔细观察,找出共同元素,方可得到正确答案。

100.C[解析]前四个图形的角数依次是3、4、5、6,以此类推,第五个图形的角数应是7,C符合题意。

[华图名师点评]此题属于元素和数量的综合规律的题目。

[常见解题误区]此题的关注点有两个,一是内部元素的形状和数量,二是外部图形的形状。

观察内部图形,发现并无规律可循,而观察外部图形会发现数量上的规律。

第四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一、定义理解

101.A[解析]根据“禀赋”的定义可知,“禀赋”的特征包括:

①属于素质;②指的是体魄、智力等方面,即更多的属于与生俱来的天赋。

根据这两个特征来判断四个选项,可知A项不符合。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来源于《宋史·杨时传》,说的是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已的学问,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

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后比喻尊敬老师,诚恳求学。

这属于学习态度,不是禀赋的应有之义。

[华图名师点评]考生要准确解答这道题目,除了要正确理解“禀赋”的定义外,对选项中四个成语的具体含义也应明确,这就要求考生一定要注重平日的知识积累,而不仅仅寄希望于临阵磨枪和答题技巧。

[常见解题误区]B项中的“钧”是古代的重量单位,三十斤是一钧,力举千钧是形容力气很大,力量能举起千钧的重物,属于禀赋中的体魄素质。

C项中的过目不忘形容记忆力特别强,一般只看过一遍就能记住,这属于禀赋中的智力素质。

D项中的明察秋毫指的是明细观察秋日兽类的毫毛,极言能敏锐辨别是非,观察细微,不受蒙蔽,这属于禀赋中的智力素质。

102.B[解析]根据“拜金”的定义可知,所谓拜金必须符合以下两方面的特征:

①崇拜金钱;②属于思想和行为范畴,可知这里的拜金同我们日常所说的拜金是同一个意思。

B项中“只认钱不认人”的说法和做法是典型的拜金行为。

[常见解题误区]A项“生意场上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是商品交易的基本规则。

C项“出纳会计的账本上不允许有一分钱的差错”这是出纳会计的职业要求。

D项“法院责令被告王某必须在2月16日前还清所欠原告50000元人民币,逾期不还将强制执行”这是法律对债权债务关系中债权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103.D[解析]由“加密”的定义可知,加密的对象是“明信息”,加密的结果是成为“密信息”。

根据这一要求,判断四个选项,只有D项符合。

D项中所说的电脑中的信息原本属于人人可以获得的“明信息”,小张“用中英文字母和数字锁了起来”后只有知晓该字母和数字组合的人才能打开电脑或打开特定文件,从而使之符合了“密信息”的特征。

[常见解题误区]A项科技处负责人将各位与会人员的电子邮箱密码告知大家,是将密信息变换为明信息,因此属于解密。

B项错在没有正确识别加密的对象,加密的对象必须是信息,而门窗、防盗门等显然不属于信息。

C项同样不符合明信息、密信息的要求。

104.B[解析]根据“破窗效应”的定义可知,所谓“破窗效应”具有以下特征:

①属于心理现象;②“破窗效应”的哲理在于说明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

根据“心理现象”这一特征,可以轻易地将B项选出来。

因为受污染的支流汇集后导致干流污染,是一种物理现象,而非心理现象。

ACD都是典型的“破窗效应”的表现形式,符合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的特征。

[华图名师点评]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PhilipZimbardo)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

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

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

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

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

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

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

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

同时这也提醒人们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就极有可能演变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恶果。

105.B[解析]根据“服从”的定义可知,所谓“服从”具有以下方面的特征:

①自己本来不愿做,即行为不是自己的本意;②经过他人命令或要求的过程,即按他人旨意;③最终实现该行为。

B项中,小侯的“勉强”表明该行为不是自己的本意,“组长小王在大声对他说:

‘小侯,你的作业还未做呢!

你现在就得去做。

’”可知,该行为经过他人命令或要求的过程,即组长的授意,小侯最终“抛下球,向教室奔去”正吻合最终实现该行为这一特征。

[常见解题误区]A项错在不符合“自己本来不愿做”这一特征,因为原文中说“小杨很想去北京,可一直未有机会”,可知,去北京是小杨自己的意愿,公司老总的安排正中小杨的下怀。

C项错在不符合“自己本来不愿做”这一特征,从原文中无法看出“小丁周五下午放学后陪同学小李到苏果超市玩了近两小时”是出于自觉自愿还是被动接受命令或要求。

D项不符合“最终实现该行为”这一特征,从原文“但不一会儿就在家里抽起了烟”可知,小于并没有按照妻子的要求去做。

106.D[解析]

(1)“已上大学四年级的戴某,对班主任记忆最深的就是刚到校报到时与班主任张老师初次见面时张老师的微笑,尽管张老师平时总带着微笑,但总不及那次微笑迷人。

”抓住关键词“记忆最深的就是刚到校报到时”、“初次见面时”,可知这是典型的首因效应。

(2)“高一新生周某发现第一天给他上语文课的老师年轻漂亮,回家后他就不停地向家人说语文老师年轻漂亮,对学生和蔼,讲课特别有经验……”抓住关键词“发现……年轻漂亮”、“年轻漂亮,对学生和蔼,讲课特别有经验……”可知,这是典型的晕轮效应。

(3)“小孔与小蔡已10年未见面了,这次见面时双方都记得当年毕业典礼上相互送别的情形。

”抓住关键词“10年未见面”、“相互送别”可知毕业送别是最后一次见面,这是典型的近因效应。

综上,上述典型行为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3个。

107.D[解析]①“鲁班从草拉破手指的事件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锯子”符合“发散思维”的定义;②赵讲:

“人到矮檐下不得不低头”,王反驳:

“人到矮檐下未必就低头”。

赵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王则说:

“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符合“逆向思维”的定义,③“小乔善于利用各种有用信息,寻找内在联系,找到解决问题的较好方法”符合“聚合思维”的定义。

所以上述典型行为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3个。

108.C[解析]

(1)“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吉人自有天相”的说法符合“宿命论”的定义。

(2)符合“目的论”的定义。

(3)是迷信,与上述定义无关。

故本题选C。

109.B[解析]只有

(2)“某市政府为修建中心农贸市场,发布通告,征求具有二级资质以上的单位前来竞标”符合招标的定义。

(1)“某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在银鑫房地产公司计划开发的‘银鑫花园’公开招标时,通过对其他投标方的观察确定了己方竞标基数为3130万元”属于投标行为。

(3)“乙方在承租甲方的60平方米住房及配套生活设施后,将甲方房内的洗衣机、电视机等都卖掉了”不符合租赁的要求,因此不符合此定义。

110.B[解析]本题中的

(1)“某厂长给每位工人发了一条床毯和300元奖金,工人的干劲更足了”属于物质激励法,不属于三个定义中的任何一种;

(2)“王平老师教学效果显著,分管教学的陈校长推荐他为市教学能手候选人”,符合“荣誉激励法指管理者根据人们希望得到社会和集体尊重的心理需要,对于那些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给予相应荣誉的一种激励方法”的定义;(3)上课时朱某经常说话,张老师走过去对他说:

“你再不听讲,我就告诉校长。

”属于惩罚,不属于激励,故而不符合上述的所有定义,所以对应的数目有1个。

二、阅读理解

111.D[解析]整个文段是总-分结构,重点在总起句即文段的首句。

首句又是一个因果关系复句,根据关联词对应的分句重点,因果关系重点在结果,即文中的“因此,笑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其进行适当概括就是D项“笑对健康有益”。

[常见解题误区]A项是总起句的表示原因的分句。

B项属于分述部分,不能完整地概括整个文段的意思。

另外,请考生注意,“笑能引起愉悦的感觉”出现在“它不但能引起愉悦的感觉,也能唤起人们建立友情,甚至是长久爱情关系的欲望。

”这个递进关系复句的前半句中,即使作为对这句话的理解,其重点也不在递进之前的“引起愉悦的感觉”,而应该将重心放在递进关系之后的“能唤起人们建立友情,甚至是长久爱情关系的欲望”。

C项同样属于分述部分,对整个文段的把握不够全面。

112.A[解析]文段第一句至第五句在说明科学家发现了睡素因子,同时介绍了睡素因子的结构、功能。

第六句、第七句说明科学家提取了睡素因子。

第八句描述科学家正争取人工合成睡素因子及其前景。

因为这是一段说明文,句子与句子之间是承接关系,因此,概括主要内容需要将各个层次的主要意思串联起来,即科学家发现并提取了睡素因子,正争取人工合成它。

113.C[解析]文段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第一句至第四句,从历史的角度说明阅读是人类自我权利的维护工具。

第二层次是第五句,说明阅读对于现代人的作用在于提高人类自我认识的能力。

第三层次是第六句,以一个递进关系复句,从阅读对人类的自我认识的作用,提升到阅读对人类自我造就的作用。

三个层次之间存在并列关系,因此,对文段大意的概括,只需将三个层次的意思综合起来,表述为“阅读成为人类维护、认识、造就自我的工具”即可。

[常见解题误区]ABD各项都只概括了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方面,不够完整、全面。

114.A[解析]本题的提问方式是“这段文字的主要信息是”,因此这是一道典型的主旨题。

文段以反布什民主派政治团体刊登反布什政治广告为引子,引出布什错误施政方针在竞选活动中备受攻击。

政治广告的内容以及1512则“布什30秒”政治广告大赛的参赛作品数量,都在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即随着美国总统竞选活动的日益激烈,布什正越来越受到反对派的攻击。

[华图名师点评]主旨题需要从全局把握整个文段的主要内容,而不受细节信息的干扰。

[常见解题误区]BCD项的错误都在于过分关注细节信息,而没有把握整个文段的主要信息。

115.D[解析]根据提问“文中画线句子中‘这一点’指的是”,可知这是一道典型的代词指代题。

文中结尾部分出现的“这一点”,需要到前文去寻找答案。

根据就近原则,容易得到答案就在倒数第二句,“细看近几年一些媒体的热门话题,有许多走时尚的路子,唯独与民众的生活远了。

”因此,文中画线句子中“这一点”指的是走时尚的路子,脱离民众。

116.D[解析]方法一,可以简单地根据常识得出答案。

非政府间组织是英文Non-GovernmentOrganizations的意译,英文缩写NGO。

一般认为,非政府间组织一词最初是在1945年6月签订的联合国宪章第71款正式使用的。

该条款授权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为同那些与该理事会所管理的事务有关的非政府组织进行磋商作出适当安排”。

1952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在其决议中将非政府间组织定义为“凡不是根据政府间协议建立的国际组织都可被看作非政府组织”。

在当时,这主要是指国际性的民间组织。

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中,专门设有一个非政府组织委员会,负责审核批准接纳非政府组织,认可它们在联合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