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化学平衡常规图像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28966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79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 化学平衡常规图像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中化学 化学平衡常规图像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中化学 化学平衡常规图像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中化学 化学平衡常规图像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中化学 化学平衡常规图像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高中化学 化学平衡常规图像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高中化学 化学平衡常规图像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高中化学 化学平衡常规图像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高中化学 化学平衡常规图像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高中化学 化学平衡常规图像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高中化学 化学平衡常规图像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高中化学 化学平衡常规图像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高中化学 化学平衡常规图像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高中化学 化学平衡常规图像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高中化学 化学平衡常规图像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高中化学 化学平衡常规图像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高中化学 化学平衡常规图像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高中化学 化学平衡常规图像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高中化学 化学平衡常规图像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高中化学 化学平衡常规图像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 化学平衡常规图像解析版.docx

《高中化学 化学平衡常规图像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 化学平衡常规图像解析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化学 化学平衡常规图像解析版.docx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常规图像解析版

课时38化学平衡常规图像

1.对于反应2SO2(g)+O2(g)

2SO3(g) ΔH<0已达到平衡,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时,分别改变下列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产生影响,下列条件与图像不相符的是(O~t1:

v正=v逆;t1时改变条件,t2时重新建立平衡)(  )

【答案】C

【解析】分析时要注意改变条件瞬间v正、v逆的变化。

增加O2的浓度,v正增大,v逆瞬间不变,A正确;增大压强,v正、v逆都瞬间增大,v正增大的倍数大于v逆,B正确;升高温度,v正、v逆都瞬间增大,速率是不连续的,C错误;加入催化剂,v正、v逆同时同倍数增大,D正确。

2.有一化学平衡mA(g)+nB(g)

pC(g)+qD(g),如图表示的是A的转化率与压强、温度的关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反应是放热反应;m+n>p+qB.正反应是吸热反应;m+n

C.正反应是放热反应;m+np+q

【答案】D

【解析】图像中有三个量,应定一个量来分别讨论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定压强,讨论T与A的转化率的关系:

同一压强下,温度越高,A的转化率越高,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定温度,讨论压强与A的转化率的关系:

同一温度下,压强越大,A的转化率越高,说明正反应是体积缩小的反应,即m+n>p+q。

3.下面是某化学研究小组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影响的图像,其中图像和实验结论表达均正确的是(  )

A.①是其他条件一定时,反应速率随温度变化的图像,正反应ΔH<0

B.②是在平衡体系的溶液中溶入少量KCl晶体后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C.③是在有无催化剂存在下建立的平衡过程图像,a是使用催化剂时的曲线

D.④是一定条件下,向含有一定量A的容器中逐渐加入B时的图像,压强p1>p2

【答案】C

【解析】根据图像①,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ΔH>0,A错;②反应实质是Fe3++3SCN-

Fe(SCN)3,K+和Cl-不参加化学反应,KCl浓度增大不影响化学平衡,B错;③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先达到平衡,C正确;④此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化学反应,改变压强不影响平衡状态,即不影响A的转化率,且由于不断加入B,A的转化率增大,D错。

4.在一定的条件下,向2L密闭容器中进行一定量MgSO4和CO的反应:

MgSO4(s)+CO(g)

MgO(s)+CO2(g)+SO2(g)。

反应时间与残留固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时,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B.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C.增加硫酸镁的质量时,正反应速率增大

D.在0~10min内,v(CO)=0.01mol·L-1·min-1

【答案】B

【解析】对于任何可逆反应,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A错误;反应前的气体是CO,反应生成的气体是CO2和SO2,C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CO2和SO2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均大于28,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B正确;增加固体反应物的量,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C错误;从化学方程式看,每消耗1molCO,固体质量减少80.0g,在0~10min内,v(CO)=

=0.005mol·L-1·min-1,D错误。

5.一定温度下,反应N2O4(g)

2NO2(g)的焓变为ΔH。

现将1molN2O4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

【答案】D

【解析】ΔH是恒量,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标志;该反应是充入1molN2O4,正反应速率应是逐渐减小直至不变,③曲线趋势不正确。

6.工业上利用Ga与NH3高温条件下合成半导体材料氮化稼(GaN)固体同时有氢气生成。

反应中,每生成3molH2时放出30.8kJ的热量。

恒温恒容密闭体系内进行上述反应,下列有关表达正确的是(  )

A.Ⅰ图像中如果纵坐标为正反应速率,则t时刻改变的条件可以为升温或加压

B.Ⅱ图像中纵坐标可以为镓的转化率

C.Ⅲ图像中纵坐标可以为化学反应速率

D.Ⅳ图像中纵坐标可以为体系内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答案】A

【解析】A项,Ⅰ图像中如果纵坐标为正反应速率,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图像符合题意,正确;B项,Ga是固体,没有浓度可言,不能计算其转化率,错误;C项,Ga是固体,其质量不影响反应速率,错误;D项,反应方程式为2Ga(s)+2NH3(g)

2GaN(s)+3H2(g) ΔH<0,相同压强下,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相同温度下,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错误。

7.一定温度下,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2SO2(g)+O2(g)

2SO3(g) ΔH<0。

测得v正(SO2)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改变的条件:

只加入一定量的SO2

B.在t1时平衡常数K1大于t3时平衡常数K3

C.t1时平衡混合气的

大于t3时平衡混合气的

D.t1时平衡混合气中SO3的体积分数等于t3时平衡混合气中SO3的体积分数

【答案】D

【解析】t2时,v正(SO2)突然增大,且达到平衡后速率恢复至原来的速率,如果只加入一定量的SO2,达到新的平衡后,速率大于原来的速率,A错误;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一定温度下,K值不变,B错误;平衡状态相同,各物质的百分含量相同,平均摩尔质量相同,故C错误、D正确。

8.在425℃时,在1L密闭容器中充入下列气体物质进行的反应达到平衡,分析下图所示示意图,不能从示意图中读出相关信息的选项是(  )

A.同温同压下,只要投入物质比例适当,从正、逆方向都可以建立同一平衡状态

B.图

(1)表示的反应为H2(g)+I2(g)

2HI(g)

C.图

(1)中H2的转化率+图

(2)中HI的转化率=100%

D.相同条件下,分别从正、逆方向建立等同的平衡状态,所需时间相同

【答案】D

【解析】比较图

(1)和图

(2)可知,两平衡状态的c(HI)、c(H2)、c(I2)相同,图

(1)表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H2(g)+I2(g)

2HI(g),图

(1)中H2的转化率为

×100%=79%,图

(2)中HI的转化率为

×100%=21%,故A、B、C正确。

故选D。

9.在某密闭容器中发生:

2SO2(g)+O2(g)

2SO3(g),反应混合体系在平衡状态时SO3的百分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D点时vE

B.反应2SO2(g)+O2(g)

2SO3(g)的△H>0

C.若B、C点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B、KC,则KB=KC

D.恒温恒压下向平衡体系中通入氦气,平衡向左移动

【答案】D

【解析】在D点时vE>v逆,A错;温度越高,SO3的百分含量越小,平衡左移,正反应是放热的,△H<0,B错;B、C点的温度不同,升温平衡左移,K减小,C错;恒温恒压下向平衡体系中通入氦气,使容积变大,相当于扩大容积平衡向左移动,D正确。

10.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X和1molY发生反应。

2x(g)+Y(g)

3z(g)△H<0,反应过程持续升高温度,测得混合体系中X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

B.W点X的正反应速率等于M点X的正反应速率

C.Q点时,Y的转化率最大

D.平衡时充入Z,达到新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比原平衡时大

【答案】C

【解析】A项,据题意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B项,W点和M点的温度不同,反应速率不同,图中表示X的含量相同;C项,Q点时,X的含量最低,说明此时达到平衡状态,反应的X、Y的转化率最大;D项,平衡时充入Z,依据反应方程式,结合等效压缩方法,达到新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不变。

1.利用辉钼矿冶炼组的原理为MOS2(s)+4H2(g)+2Na2CO3(s)

MO(s)+2CO(g)+4H2O(g)+2Na2S(s)ΔH。

在压强为

的条件下,测得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气体体积分数的变化如图中实线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通过图象曲线变化规律无法判断ΔH正负

B.a为CO变化曲线,b为水蒸气变化曲线

C.压强为0.5MPa时,虚线Ⅱ可能为H2的变化曲线

D.M点H2的转化率为75%

【答案】C

【解析】A项,由图像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氢气的体积分数不断减小,说明温度升高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因此,可以通过图象曲线变化规律判断该反应的ΔH>0,ΔH是正值,A不正确;B项,由a、b两曲线的变化规律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a曲线所代表的气体的体积分数增长的较大,因此,a为水蒸气(其化学计量数较大)变化曲线,b为CO变化曲线,B不正确;C项,由于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在相同温度下增大体系的压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H2的体积分数变大,因此,压强为0.5MP时,虚线Ⅱ可能为H2的变化曲线,C正确;D项,假设H2的起始量为4mol,到达平衡后其变化量为x,则根据化学方程式MOS2(s)+4H2(g)+2Na2CO3(s)

MO(s)+2CO(g)+4H2O(g)+2Na2S(s)可知,CO的变化量为0.5x、H2O的变化量为x,则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4mol+0.5x,由图像中的信息可知,M点H2和

的体积分数相同,均为40%,则

,解之得x=2mol,H2的转化率为

,D不正确。

故选C。

2.研究反应2X(g)

Y(g)+Z(g)的速率影响因素,在不同条件下进行4组实验,Y、Z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X的浓度(mol∙L-1)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比较实验②、④得出:

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B.比较实验①、②得出:

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C.若实验②、③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则实验③使用了催化剂

D.在0~10min之间,实验②的平均速率v(Y)=0.04mol∙L-1∙min-1

【答案】D

【解析】实验②、④两组实验,X的起始浓度相等,温度由第②组实验的800℃升高到820℃,反应速率明显加快,说明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A正确。

从图像可以看出,实验①、②两组实验温度相同,随着反应物X的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B正确;实验②、③,X的起始浓度相等,温度相同,平衡状态也相同,但是实验③反应速率快,到达平衡的时间短,说明实验③使用了催化剂,C正确;从图像可以直接求得0~10min之间实验②的平均速率:

(1-0.8)/10=0.02mol∙L-1∙min-1,则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关系可知:

v(Y)=0.01mol∙L-1∙min-1,D错误。

3.某温度下,反应X(g)+3Y(g)

2Z(g)   △H=-92.4kJ/mol,X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在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H2的转化率提高。

B.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K(A)<K(B)。

C.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说明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

D.将1.0molX、3.0molY,置于1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放出的热量为92.4kJ。

【答案】A

【解析】该温度下,平衡常数不变,B错;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增大,C错。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92.4kJ,D错。

4.T℃时,在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B(g)

C(s) ΔH<0,按照不同配比充入A、B,达到平衡时容器中A、B浓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4

B.c点没有达到平衡,此时反应逆向进行

C.若c点为平衡点,则此时容器内的温度高于T℃

D.T℃时,虚线cd上的点均处于平衡状态

【答案】C

【解析】根据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

=

,A项错误;c点没有达到平衡,如果达到平衡,应向d点移动,A、B的浓度降低,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项错误;如果c点达到平衡,此时的平衡常数小于T℃时的平衡常数,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温度升高,C项正确;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与浓度、压强无关,因此曲线ab是平衡线,而虚线cd上除d点外均不处于平衡状态,D项错误。

5.一定条件下,利用CO2合成CH3OH的反应如下:

CO2(g)+3H2(g)

CH3OH(g)+H2O(g) ΔH1,研究发现,反应过程中会有副反应:

CO2(g)+H2(g)

CO(g)+H2O(g) ΔH2,温度对CH3OH、CO的产率影响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ΔH1<0,ΔH2>0

B.增大压强有利于加快合成反应的速率

C.生产过程中,温度越高越有利于提高CH3OH的产率

D.合成CH3OH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升高温度CH3OH的产率降低,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向逆反应方向移动,ΔH1<0,升高温度CO的产率增大,反应CO2(g)+H2(g)

CO(g)+H2O(g)向正反应方向移动,ΔH2>0,A项正确;反应有气体参与,增大压强有利于加快合成反应的速率,B项正确;由图像可见,温度越高CH3OH的产率越低,C项错误;根据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合成CH3OH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

,D项正确。

6.工业上以CH4为原料制备H2的原理为CH4(g)+H2O(g)

CO(g)+3H2(g)。

在一定条件下a、b两个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均通入1.1molCH4(g)和1.1molH2O(g),测得两容器中CO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分别为a和b。

已知容器a的体积为10L,温度为Ta,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容器a中CH4从反应开始到恰好平衡时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25mol·L-1·min-1

B.a、b两容器的温度可能相同

C.在达到平衡前,容器a的压强逐渐增大

D.该反应在Ta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27

【答案】B

【解析】观察两容器中CO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a和b可知,当CO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时便达到平衡状态,a容器用了4min,b容器用了6.5min,两个容器中反应快慢不同,因此温度肯定不同。

用三段式分析a容器中各物质的相关量:

CH4(g)+H2O(g)

CO(g)+3H2(g)

起始量(mol)1.11.100

转化量(mol)1113

平衡量(mol)0.10.113

A项,容器a中CH4从反应开始到恰好平衡时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25mol·L-1·

min-1,正确;B项,根据以上分析a、b两容器的温度不可能相同,错误;C项,因为该反应条件为恒温恒容,反应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所以在达到平衡前,容器a的压强逐渐增大,正确;D项,该反应在Ta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

mol2·L-2=27mol2·L-2,正确。

7.(NH4)2SO3氧化是氨法脱硫的重要过程。

某小组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分别研究了一段时间内温度和(NH4)2SO3初始浓度对空气氧化(NH4)2SO3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60℃之前,氧化速率增大与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有关

B.60℃之后,氧化速率降低可能与O2的溶解度下降及(NH4)2SO3受热易分解有关

C.(NH4)2SO3初始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氧化速率变化不大,与SO32-水解程度增大有关

D.(NH4)2SO3初始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氧化速率变化不大,可能与O2的溶解速率有关

【答案】C

【解析】A项,温度越高,氧化速率越快,60℃之前,氧化速率增大与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有关,故A正确;B项,反应物浓度降低,反应速率降低,温度升高后O2的溶解度下降及(NH4)2SO3受热易分解,均使反应物浓度降低,故B正确;C项,SO32-水解不影响溶液中+4价硫的总浓度,故C错误;D项,当亚硫酸铵的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亚硫酸根离子被氧化的速率大于氧气的溶解速率,因氧气的溶解速率较小导致亚硫酸根离子的氧化速率变化不大。

故D正确;故选C。

8.一定温度下,将1molA(g)和1molB(g)充入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A(g)+B(g)

xC(g)+D(s)△H<0,在t1时达平衡。

在t2、t3时刻分别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C(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刻改变的条件是使用催化剂

B.t3时刻v(逆)可能小于t2时刻v(逆)

C.t3时刻改变的条件一定是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D.t1~t2、t2~t3平衡常数均为0.25

【答案】B

【解析】A项,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对平衡无影响,不能影响C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图可知,t2时刻C的浓度增大,但平衡不移动,因此改变的条件不是催化剂,故A错误;B项,由图象可知,t3时刻后C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t3时刻v(逆)可能小于t2时刻v(逆),故B正确;C项,由图象可知,t3时刻后C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反应物的浓度、降低温度等,故C错误;D项,根据图可知,在t2时刻,平衡不移动,但C的浓度变大,说明在在t2时刻改变的条件是缩小容器的体积,且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所以可知x=2,反应方程式为:

A(g)+B(g)

2C(g)+D(s),t1~t3间温度相同,平衡常数相同,由图可知平衡时C的浓度为0.5mol/L,则:

A(g)+B(g)

2C(g)+D(s)

起始浓度(mol/L)0.50.50

转化浓度(mol/L)0.250.250.5

平衡浓度(mol/L)0.250.250.5

所以平衡常数K=

=4,故D错误。

9.MTP是一类重要的药物中间体,可以由TOME经环化后合成。

其反应式为:

为了提高TOME的转化率,反应进行时需及时从溶液体系中移出部分甲醇。

TOME的转化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设TOME的初始浓度为amol/L,反应过程中的液体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Y两点的MTP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B.X、Z两点的瞬时速率大小为v(X)>v(Z)

C.若Z点处于化学平衡,则210℃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

mol/L

D.190℃时,0~150min之间的MTP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mol/(L·min)

【答案】C

【解析】A项,由图知X、Y两点反应物的转化率相等,则MTP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A正确;B项,由图知,X点曲线斜率大于Z点,则X、Z两点的瞬时速率大小为v(X)>v(Z),因为Z点转化率已达98%,反应物浓度极小,则反应速率下降,B正确;C项,由题知,反应过程中甲醇不断从体系中移走,若Z点处于化学平衡,则210℃时甲醇的浓度不等于0.98amol/L,则反应的平衡常数K不等于

mol/L,C错误;D项,190℃时,0~150min之间的MTP的浓度减少了0.67mol/L,则其平均反应速率为

mol/(L·min),D正确;故选C。

10.在二氧化碳加氢制甲烷的反应体系中,主要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Ⅰ:

CO2(g)+4H2(g)=CH4(g)+2H2O(g)ΔH=-164.7kJ/mol

反应Ⅱ:

CO2(g)+H2(g)=CO(g)+H2O(g)ΔH=41.2kJ/mol

反应Ⅲ:

2CO(g)+2H2(g)=CO2(g)+CH4(g)ΔH=-247.1kJ/mol

向恒压、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CO2和4molH2,平衡时CH4、CO、CO2的物质的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Ⅰ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

B.图中曲线B表示CO的物质的量随温度的变化

C.提高CO2转化为CH4的转化率,需要研发在低温区高效的催化剂

D.CH4(g)+H2O(g)=CO(g)+3H2(g)的ΔH=-205.9kJ/mol

【答案】C

【解析】A项,化学平衡常数是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反应Ⅰ的平衡常数为K=

,故A错误;B项,反应物CO2的量逐渐减小,故图中曲线A表示CO2的物质的量变化曲线,由反应Ⅱ和Ⅲ可知,温度升高反应Ⅱ正向移动,反应Ⅲ逆向移动,CO的物质的量增大,故曲线C为CO的物质的量变化曲线,则曲线B为CH4的物质的量变化曲线,故B错误;C项,反应Ⅰ为放热反应,反应Ⅱ为吸热反应,降低温度有利于反应Ⅰ正向移动,反应Ⅱ逆向移动,即可提高CO2转化为CH4的转化率,所以需要研发在低温区高效的催化剂,故C正确;D项,-(反应Ⅱ+反应Ⅲ)得到目标反应,则CH4(g)+H2O(g)=CO(g)+3H2(g)的ΔH=-[41.2kJ/mol+(-247.1kJ/mol)]=205.9kJ/mol,故D错误;故选C。

11.焦炭常用于冶炼工业。

已知反应①:

2C(s)+O2(g)=2CO(g);反应②:

2CO(g)+O2(g)=2CO2(g),反应①、②的反应趋势与温度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②2CO(g)+O2(g)=2CO2(g)的ΔS>0,ΔH<0

B.983K是反应趋势变化的转折点

C.L1对应反应①

D.当温度低于983K时,过量焦炭的氧化产物以CO2为主

【答案】C

【解析】A项,生成物气体化学计量数系数之和小于反应物气体化学计量系数之和,所以ΔS<0,根据ΔG=ΔH-TΔS,因为ΔG<0,则-TΔS>0,所以ΔH<0,A正确;B项,ΔG负的成都越小,说明它能够反应的趋势更大,983K时两反应的ΔG相等,所以983K是反应趋势变化的转折点,B正确;C项,反应①的ΔS>0,则-ΔS<0,ΔG和T成反比,所以斜率小于0,L2对应反应①,C错误;D项,当温度低于983K时,L1的ΔG小,所以以反应②为主,产物以CO2为主,D正确;、故选C。

12.已知:

2N2(g)+6H2O(g)

4NH3(g)+3O2(g) ΔH=QkJ·mol-1(Q>0),下图为该反应在不同初始浓度的N2和不同催化剂Ⅰ、Ⅱ作用下(其他条件相同),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n(NH3)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6h内,催化剂Ⅰ的催化效果比催化剂Ⅱ的好

B.a点时,催化剂Ⅰ、Ⅱ作用下N2的转化率相等

C.0~5h内,在催化剂Ⅰ的作用下,O2的反应速率为0.12mol·L-1·h-1

D.0~12h内,催化剂Ⅱ作用下反应吸收的热量比催化剂Ⅰ的多

【答案】D

【解析】在催化剂Ⅰ和催化剂Ⅱ的条件下,N2的初始浓度不同,催化剂Ⅰ和催化剂Ⅱ的催化效果没法比较,A错误;N2的初始浓度不同,a点时生成NH3的物质的量相等,因此N2的转化率不相等,B错误;由图像可知0~5h内,在催化剂Ⅰ的作用下,生成NH3的物质的量为0.8mol,根据方程式可知生成O2的物质的量为0.6mol,所以O2的反应速率为

=0.06mol·L-1·h-1,C错误;0~12h内,在催化剂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