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嘉SD2工程技术总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29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4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嘉SD2工程技术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武嘉SD2工程技术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武嘉SD2工程技术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武嘉SD2工程技术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武嘉SD2工程技术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武嘉SD2工程技术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武嘉SD2工程技术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武嘉SD2工程技术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武嘉SD2工程技术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武嘉SD2工程技术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武嘉SD2工程技术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武嘉SD2工程技术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武嘉SD2工程技术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武嘉SD2工程技术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武嘉SD2工程技术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武嘉SD2工程技术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武嘉SD2工程技术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武嘉SD2工程技术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武嘉SD2工程技术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武嘉SD2工程技术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嘉SD2工程技术总结.docx

《武嘉SD2工程技术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嘉SD2工程技术总结.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武嘉SD2工程技术总结.docx

武嘉SD2工程技术总结

兰新铁路

武嘉电化工程SD2及SD2补标段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三公司武嘉项目部

2006年10月20日

目录

1.工程概况2

1.1建设意义2

1.2自然状况2

1.3线路概况2

1.4SD2标段工程范围3

1.5主要技术特点3

1.6完成的主要工程数量4

2.主要项目施工过程5

2.1总体工期情况5

2.2各专业施工过程5

3.施工队伍的配置情况8

4.采取的主要施工方案9

4.1接触网工程9

4.2牵引变电工程10

4.3房建工程11

4.4通信工程11

4.5信号工程12

4.6电力工程13

5.采用的主要施工技术和新方法13

5.1接触网施工技术13

5.2牵引变电工程采取的主要技术及工艺18

5.3电力工程主要技术措施及工艺24

5.4房建施工流程图及方法25

5.5信号工程施工技术30

5.6通信工程施工技术46

6.安全情况53

7.质量情况55

8.主要经验和教训57

附图:

SD2标段施工平面部置图59

武嘉电化SD2标段工程技术总结

工程概况

1.1建设意义

兰新铁路武威南至嘉峪关段全长481公里,地处我国西部地区久负盛名的河西走廊东端,东经兰武段至兰州,西经嘉乌段至乌鲁木齐,在武威南站与干武线相连,扼东西交通要冲,是西北开发的生命线,是东中部向西部实施经济辐射、西部向东中部实行能源和原材料供应的主要通道,在我国铁路路网中居重要地位。

对武威南至嘉峪关段进行电气化改造,大面积提高了列车运行速度,减少速差。

同时,提高陆桥通道的整体水平,以适应未来经济发展对铁路运输的更高要求,并对提高铁路科技进步水平、加速铁路现代化、实现陆桥通道的提速目标、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实现东西部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对改善周边地区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2自然状况

本段地处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区,夏季炎热,冬季严寒,春秋多风,气候干燥,温差大,极端最高气温32.5℃~40.8℃,极端最低气温该段-26.7℃~33.3℃;年平均降水量194mm,降水多集中于6~9月份;年平均蒸发量1936.8~2312.4mm;季节最大冻结深度123~159cm。

地形由东向西为芨岭分水岭荒漠区、龙首山与祁连山山前冲、洪积平原区、张掖盆地冲等地貌单元。

不良地质现象主要为风沙、湿地,特殊岩石问题是盐渍土、湿陷性黄土和膨胀土。

1.3线路概况

铁路等级:

Ⅰ级

正线数目:

双线

限制坡道:

6‰,双机12.5‰

最小曲线半径:

200km/h路段,一般3500m,困难2800m,个别2200m;

160km/h路段,一般2000m,困难1600m;

140km/h路段,一般1600m,困难1200m

120km/h路段,一般1200m,困难800m

100km/h路段,一般800m,困难600m

牵引种类:

电力牵引

牵引定数:

4000t

闭塞类型:

自动闭塞

建筑限界:

满足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和路段行车速度要求。

1.4SD2标段工程范围

标段内包括芨岭(不含)--张掖(不含)约125公里通信、信号、电气化工程、电气化专业生产房屋及附属工程;10KV、35KV变配电所、电源线、信号电源监控及电力设备远动系统;电力贯通线及相关工程;10KV、35KV配电所房屋及附属。

本标段2004年10月开工,2006年6月竣工。

建设单位:

兰州铁路局武嘉电化工程指挥部

设计单位:

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

施工单位: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三公司

监理单位:

甘肃陇辉铁路建设监理公司

接管单位:

兰州铁路局兰西电务段、兰州供电段,铁通甘肃分公司

1.5主要技术特点

通信专业:

对既有电缆作必要的整治使之符合电气化铁路的要求。

新设数字调度、环境及电源监控、光纤在线监测设备,无线列调在关闭站等弱场强区段采用漏缆加中继器进行补强。

信号专业:

行车指挥设备在既有DMIS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利旧改造;区间闭塞采用ZPW—2000系列无绝缘四显示自动闭塞,6分钟追踪间隔布点,反向运行时采用自动站间闭塞;车站联锁设备各站除大站采用计算机联锁设备外,其余站在既有6502电器集中的基础上利旧改造,并与既有DMIS系统有机结合,预留出与CTC系统的接口。

站内轨道电路采用97型25HZ相敏轨道电路。

站内正线电码化采用叠加预发码方式,发码设备与区间一致;到发线采用占用叠加发码方式,发码设备采用12信息移频设备;反向接车时采用接近电码化方式。

超速防护系统按CTCS-1级。

电力专业:

10kV高压架空线路采用环型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导线采用LGJ型钢芯铝绞线或架空绝缘导线,GWT-20型隔离开关;高压电缆采用YJLV22-26/35型与YJLV22-8.7/10型;配电所主接线两路电源单母线分段运行,设综合自动化系统,纳入远动系统。

接触网专业:

接触网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结构高度1400mm。

正线接触线采用120mm2银铜合金线,张力15kN,承力索采用95mm2铜合金绞线,张力15kN;站线接触线采用85mm2银铜合金线,张力8.5kN,站线承力索可采用70mm2铜合金绞线或铜包钢绞线,张力15kN。

接触网腕臂支柱采用等径钢筋混凝土支柱,车站采用硬横梁。

变电专业:

牵引变电所主接线110kV侧采用线路分支接线,27.5kV侧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

牵引变电所110kV配电装置采用室外中型布置,27.5kV配电装置采用室内间隔布置方式。

山丹牵引变电所采用室内组合电器。

采用综合自动化系统并设置安全监控系统。

房建专业:

主要房屋采用框架结构,其余房屋采用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基础,特殊地质采用桩基础;框架结构采用加气混凝土填充墙,砖混结构采用370厚空心砖墙。

1.6完成的主要工程数量

通信:

电缆67.1公里,光缆34.8公里,新设数字调度系统等。

信号:

改造大青阳口、马莲井、山丹、东乐、西屯站电气集中,改建条公联锁装置77组,ZPW-2000无绝缘四显示自动闭塞约125正线公里。

电力:

10KV高压线路工程,移地重建新建山丹10KV配电所。

电力贯通线及相关工程,其中10kV架空线路127.55公里,高压电缆线路8.9公里,低压电缆线路5.85公里,变台安装38座。

电气化:

自芨岭(不含)至张掖(不含),约125正线公里,其中接触悬挂334里;新建马莲井、山丹2个牵引变电所,红山窑、东明、西屯村3个分区所。

房建:

新建变电所、配电所及电力工区、供电领工区、分区所、接触网工区等,总建筑面积5480m2及附属工程。

主要项目施工过程

2.1总体工期情况

四电总工期1年6个月,其中提速工程四电相关项目2006年5月30日前完成;电气化工程2006年6月30日前完成,7月10日开通试运行。

开工日期:

前期工作信号于2004年9月10日开工;房建工程于2004年10月8日开工,其他专业根据施工条件于2005年3月陆续开工。

竣工日期:

通信工程于2005年6月25日完成;信号工程配合提速、电气集中工程2006年5月30日完成,自动闭塞工程于2006年6月21日全部开通;电力工程2006年5月25日送电开通;房建工程2006年5月31日建成;电气化工程于2006年6月30日完成,7月10日开通试运行。

2.2各专业施工过程

E)接触网专业

接触网工程2005年3月1日开工后,首先根据土建工程施工进度,进行无线路提速改造区段的下部工程,随后和土建专业进行交桩,进行线路拨移区段的施工;对于改建或绕行区段,开展平行交叉作业。

到2006年4月底,完成支柱安装及拉线基础等工作,达到建设单位对施工进度的要求。

2005年7月份开始接触网上部支持结构安装和附加线架设,8月份开始接触网架设及悬挂调整工作。

由于主要物资承力索、接触线供应困难,悬挂架设主要集中在2006年4月后进行。

至2006年5月底,标段内接触网全部架设结束,到2006年6月底,达到竣工状态。

施工队伍的配置情况

项目经理部下辖一个通信作业队、一个信号作业队、五个电力作业队、一个变电作业队、两个房建作业队、两个接触网作业队、一个测量计算组,一个中心材料库及预配车间,投入施工和管理人员584人,队伍布置情况如下:

项目经理部33人,驻地山丹。

通信作业队20人,其中技术及管理人员5人,驻地山丹,负责全部通信工程;信号作业队58人,其中技术及管理人员8人,驻地山丹,负责全部信号工程;电力作业队170人,其中技术和管理人员15人,驻地、西屯、山丹、马莲井、大青阳口,负责电力贯通线、变配电所、电源线、信号电源监控及电力设备远动系统;接触网作业一队70人,其中技术及管理人员10人,驻地山丹,负责本标段张掖(不含)至山丹(含)段接触网施工;接触网作业二队70人,其中技术及管理人员10人,驻地马莲井,负责本标段芨岭(不含)至山丹(不含)段接触网施工;变电作业队25人,其中技术和管理人员5人,驻地山丹,负责本标段变电工程施工;房建作业一队,其中技术和管理人员11人,驻地山丹,负责本标段山丹至西屯段房屋及附属工程施工;房建作业二队,其中技术和管理人员9人,驻地马莲井,负责本标段尖山至东明段房屋及附属工程施工。

测量计算组技术人员3人及测量工7人驻地山丹,负责本工程各专业的测量、计算。

物资设备部下设一个中心料库和一个预配车间,驻地山丹,其中中心料库3人,设主任1人,负责小型设备、物资的验收、保管和发放。

预配车间4人,负责本工程预配工作。

采取的主要施工方案

管段内包括5站6区间,其中东明、尖山为关闭站,详见附图: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4.1接触网工程

下部工程施工方案:

根据武嘉既有线改造施工量较大,站前站后交叉施工多,客货共线电气化工程标准高的特点和本标段工程量情况,以山丹为界,安排了两个作业队分两个作业面,采用平行交叉施工的组织方案同时展开施工。

开工后,以区间杯型基础、车站下部基础浇注为重点,合理安排车站和区间接触网支柱安装。

首先进行现状电化区段,再进行线路提速改造改建及绕行地段。

线路拨移地段通过交桩测量后施工。

既有线区段,用轨道吊车立杆;改建及饶行区段,有条件的用汽车吊立杆。

杯型基础在浇注后用水泥盖板进行封口防护,防止杂物或行人掉进杯基内。

上部工程施工方案:

上部工程,组织二个程序化施工作业队,根据施工封闭天窗,轮流进行上、下行线路施工。

在施工组织上,根据武嘉线技术特点,将传统的综合作业班组,按人员的技能,编制成专业化作业组;在施工程序上,根据资源(劳力、机械、物资、站前工程)情况,集中在一个作业面(一段线路上数个锚段)开展施工。

施工时以每个锚段作为一个工件,各专业化作业组根据工艺流程进行流水作业,从而实现各工件垂直方向的工序循环和一个作业面内水平方向的工件流水。

采取的程序化施工方法大大了提高工效和工程质量,并减少与站前施工和行车运输的相互干扰。

上部工程采用更加精确的测量方法进行施工:

使用新型激光测量仪测量圆型支柱的侧面限界、进行支持结构和硬横梁等有关数据的测量,同时采用安全、准确、高效的新型测量杆进行腕臂底座和回流线肩架安装位置的标定,作为上部施工的基准。

站场接触网上部施工方法:

硬横梁安装后,可通过上述精确测量得到的线路参数进行吊柱安装和支柱装配、吊弦计算和悬挂调整,保证站场与正线同步施工。

工厂化预配:

在山丹中心料库组建支持结构和整体吊弦的预配车间,根据工程部计算组对工艺参数的计算结果,统一组织工厂化预配,保证预配、加工精度。

采用的主要施工技术和新方法

5.1接触网施工技术

1.接触网工程施工主要技术标准:

施工参照主要技术标准:

接触网专业160km/h、200km/h标准施工工艺;电气化工程施工工法六册;企业标准:

电气化工程送电开通标准化程序;国家级工法:

接触网施工“四个一次到位”施工工法。

并严格执行《铁路电力牵引施工规范》、《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施工设计文件。

为使全线施工标准一致,工艺统一,我项目部相应制定了以下配套的补充技术标准和工艺:

《武嘉线接触网工程下部施工补充技术标准》

《杯形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

《武嘉线接触网上部工程施工技术标准补充规定》

《硬横梁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

2.杯型基础施工工艺

按设计要求,结合线路情况,确定基坑中心位置及坑深;技术部门下发施工表。

保护措施:

清理工作面,做好对路基、道床等既有设施的保护。

对道床、路基上铺设彩条布防护。

根据不同地质,确定开挖方法;软土、沙砺土等用木板支撑防护,防止塌方。

制作钢筋网及基础模型,精确测量后下设安装到位并固定牢靠。

按设计的混凝土配合比数据浇注、养护、保护盖板封口。

3.支柱整正

支柱采用了具有无受力方向,风压小,安装零配件通用性、互换性好的等径预应力高强度砼支柱,安装按作业指导书先清坑测坑高。

利用安装列车安装支柱,杯基支柱吊立后先用木楔固定。

整正采用新研制开发的,不利用轨道固定的四腿螺旋支柱整杆器。

支柱埋深采用水准仪测量,施工偏差±50mm。

限界采用接触网多功能激光测量仪、丁字尺、水平尺和三角档板测量,施工偏差

mm。

支柱倾斜采用经纬仪测量,使支柱限界、埋深及倾斜均严格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保证一次达标,符合设计要求。

回填按设计要求的C20细砼回填,在回填强度达到70%时,取掉木楔,用C20细砼封口。

4.硬横跨

在新建车站采用强度高、稳定性好的钢结构硬横梁,节点采用螺栓连接,精度要求很高,施工严格按《硬横梁及吊柱安装工艺》,先定测横梁跨长:

横梁跨钢柱高度在支柱基础浇制后进行现场实测,确定柱高,保证了其精度在安装范围内。

在基础强度达到70%时先安装横梁钢柱,横梁在地面组装。

利用安装列车垂直天窗一次吊装法,横梁各梁段及与支柱连接应密贴牢靠,施工偏差

mm,连接螺栓用力矩扳手检测。

安装高度采用接触网多功能激光测量仪(DJJ)测量。

吊柱施工安装位置采用接触网多功能激光测量仪测量,吊柱安装采用接触网上部安装作业车安装,作业车的转动作业平台不得侵入邻线建筑限界,吊柱垂直度利用经纬仪测量,施工偏差不得大于1°。

吊柱安装后,在任何情况下不得侵入建筑限界。

施工采用局颁工艺,螺栓紧固均采用力矩扳手,程序是:

现场测量、微机计算、预制、现场安装。

5.支持结构装配

(1)原始数据是腕臂装配一次安装到位的关键,装配前对施工现场的每根支柱的限界、斜率、线路的曲线半径、外轨超高、上下底座对轨面的高度进行精确测量。

(2)针对本线腕臂技术要求,自编了腕臂计算小程序,将现场实测的原始数据经过整理加工,输入微机自编小程序中,输出设备就会自动生成“支柱装配预配表”。

(3)在施工驻地的材料库设预配车间,模拟现场支柱的实际情况,用腕臂预配平台,根据腕臂预配表中的数据,把腕臂的各部分零件在预配专用平台上进行组装,同时综合考虑棒式绝缘子的长度和制造误差。

腕臂预配在专用平台内进行组装,可很方便地使用扭矩扳手紧固各部分紧固件,全面核查各部分安装尺寸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预配好后预以醒目标识。

6.锚段关节

(1)非绝缘锚段关节

非绝缘锚段关节,两接触线在两转换柱跨中1/3处等高,两线水平间距为100mm。

非工作支在转换柱处抬高200mm,下锚支抬高500mm。

整体吊弦计算一般采用现场模拟法加工制作安装。

通过检测质量良好。

(2)绝缘锚段关节

绝缘锚段关节两线水平间距为500mm,在中心柱及锚段关节中间位置两接触线等高。

非工作支在转换柱和锚柱处均抬高500mm。

考虑到绝缘子产生的集中负荷,关节吊弦计算软件还不够成熟,现场采用了模拟法加工安装。

7.承力索、接触线的架设:

新线采用预定锚段配盘,承、导线无接头。

承、导架设均采用接触网单车单线小张力放线架设落锚工艺,张力架线装置采用我们自行研制的液压阻尼放线架,架线时张力200—300KG,克服无张力放线线索拖地磨损、挂道钉损伤等弊病。

采用额定张力落锚,严格控制坠砣高度,承力索架设完后将拉出值和结构高度调整到位,并经一段时间使承力索内应力及新线延伸消除后,再架设导线。

导线架设后同样经30天左右使线索内应力和新线延伸消除后,才进行悬挂调整。

8.接触悬挂调整

(1)线岔的调整:

线岔安装调整,基本按局颁工艺施工,对正线道岔,根据铁道部《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两工作支侧按侧线高于正线10-30mm进行调整,并确保始触区无线夹。

(2)导线高度调整

导线高度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调整,施工误差控制在±20mm,在遇有跨线桥等建筑设施无法保证设计高度时,采用适当降低结构高度和导线高度的方式进行调整,接触线的高度降低按照坡度变化率≤2‰进行。

(3)电连接安装:

电连接安装采用两段式,按照壹化1037图施工,应运营接收单位的要求,在供电线上网点处增设横向电连接与开关引线相连,增加受流的稳定可靠性。

9.分段绝缘器:

分段绝缘器采用菱形分段绝缘器,提前预配好,再进行试安装,安装时保证分段绝缘器与受电弓接触面与轨面水平连线平行,并检查分段绝缘器接头和接触线连接是否平滑,以免受电弓通过时产生不应有的硬点。

10.隔离开关

(1)隔离开关的安装:

由作业车进行整体吊装。

(2)分束间的隔离开关引线为TRJ-120型单根引线,绝缘关节及开关上网处为TRJ-120型双根引线。

11.接触网检测

静态自检主要以实际测量和观察为主。

主要检测拉出值、导线弯曲、吊弦偏斜、分段水平等情况。

整改达标后按《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和《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质量检验标准》要求分段进行了热滑实验,使检测结果数据化,提高了精度,保证了工程质量和运营安全。

2006年6月25日,供电段与我单位进行了冷滑试验;7月9日进行了热滑试验。

严格按照局颁有关施工工艺和《变电所电缆工程实施工艺标准》施工,电缆实现无交叉敷设、线槽布线、“E”型管烫印回路编号,电缆标志牌采用白色软塑料成品烫印标志牌等先进工艺、二次接线准确可靠。

整组试验和开通送电

由各电气试验室对全所进行直流传动,交流传动试验,确保控制、保护、测量回路运转正常,达到高效可靠、减少维修的质量目标。

在具备开通送电的条件下,按照局颁《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标准化开通程序》组织开通送电。

程序化施工的应用

为更好开展标准化施工工作,项目部在基础浇制、电缆敷设使用专业小组的施工方法,起到显著效果。

专业小组在施工前对工艺和《武嘉工艺标准》的学习、掌握,既能保证在施工中《武嘉工艺标准》贯彻执行,又能在施工中不断总结和完善《武嘉工艺标准》,而且随着施工人员的熟悉程度的提高,工作效率越来越高,施工质量越来越好。

由此可见,程序化施工是彻底贯彻标准化施工的最佳施工方法,一方面它可以最大限度的排除因人而异的通病,保证每一个作业小组的技术人员和作业能手的配备,为工程施工把好人的因素关;另一方面,强化了工序的独立性,将一个繁杂的变电所工程分解为若干个工序工艺,要求施工人员要专而精,要掌握所施工工序的工艺和《工艺标准》,为施工把好技术关;第三方面,它体现分工合作、责任明确的原则,下一道工序是上一道工序的质检员,体现监督职能,为工程把好质量关。

通过试用已看到它的生命力,应在今后推广标准化施工的同时,配套强化推行程序化施工,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和施工质量。

推广使用杯型基础钢制芯模的施工工艺,它实现了芯模的多次使用,基础的准确定位,增加了施工的技术含量,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少了木材的浪费。

技术部门按照《文件资料控制程序》、《质量记录控制工作程序》的要求,作好各种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工程管理、交接提供准确依据。

安全情况

我项目经理部认真执行铁道部《铁路营业线施工及安全管理办法》(铁办[2005]133号)及兰州铁路局《兰州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兰州铁路局行车设备综合天窗修实施办法》(兰铁运[2005]176号)文件。

安全生产持续稳定,有序可控。

在路局去年和今年的安全工作会上得到肯定和表扬。

1、各级领导重视,建立了完善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配齐了安全质量专职管理人员。

2、各级领导支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得以正常运转。

3、我们根据武嘉线路特点、工程实际、贯性事故规律和武嘉线发生的事故教训,积极开展事故预想预防活动,全面布控,预防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车辆伤害;预防车辆溜逸;预防施工挖断电缆;预防路料装卸侵限影响行车。

重点防范:

车辆伤害、轨行车辆溜逸和施工晚点、施工挖断电缆。

4、千方百计防止施工中挖断电缆,各专业尽心尽力,详细的不厌其烦地对职工和劳务工进行及时地教育,并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5、认真贯彻兰局《施工安全十四条“高压线”》卡死制度,在施工中认真落实项目部制定的《电缆过轨安全措施》、《直埋杆及硬横梁安装安全措施》、《机械车辆安全保证措施》《武嘉线施工安全管理规定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定》、《上部作业安全措施》、《腕臂安装安全措施》、《冬季施工安全措施》、送电开通期间的6份安全要求及措施等。

6、落实与车务、电务、工务、供电段、铁通等设备管理单位签订的施工安全配合协议。

明确施工安全配合协议中的安全义务、责任、权利,加强与有关单位沟通,信息反馈,恳请设备管理单位人员到场监督检查,进行电缆径路、设施等交底指认,共同把好安全关。

实实在在地做好电缆过轨安全预防工作。

在项目部统一部署下,各专业电缆过轨一律安排在封闭点内进行,并有工务施工配合与检查,定为安全规定,凡违反者,严肃处理。

7、认真学习《兰州铁路局防止机车车辆溜逸工作细则》《兰州铁路局防溜工作检查及考核办法》,(兰铁总[2005]77号)机管中心、安质部以此为基础,细化了“轨道车防溜安全措施”;“架线车施工作业标准”;“安装列车作业标准”;“机械管理办法”;“武嘉线SD2标段机械车辆安全保证措施”。

组织观看“轨道车复轨演练”、“DFY复轨器演练”,在焦化厂进行轨道车脱轨救援应急复轨演练。

不断强化轨行车辆的管理,优化施工组织,爱惜封闭点,用好封闭点,树立晚点就是事故的思想,在所有立杆和架线作业中,没有晚点,确保安全生产,功不可没。

8、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坚持不断对进场职工、合同工、劳务工上岗,换岗作业前进行针对性的安全培训教育。

各专业累计培训1800人次。

强化现场培训。

培训教育的重点,一是认真做好施工防护,来车时要停止作业,互相关照,互相提醒,把好开通放行关,认真检查线路是否有障碍物和人员是否处在安全位置;二是防止车辆伤害事故的发生。

养成良好的安全生产习惯,工具、材料要摆放在安全位置,始终把行车安全放在第一位。

9、积极行动,开展经常不间断的轨行车辆防溜逸的检查。

10、在所有的承力索及导线架设中采取双股铁线套子牢靠悬挂,没有发生线条落情况,电力及接触网专业紧线用的钢丝套子经常检查,更换,没有发生套断伤人事故,特别是架设硬横梁的钢丝套子不断检查、更新是我们确保安全生产重要成功举动。

质量情况

我公司坚决贯彻建设单位所提出的“确保部优,争创国优”的质量要求。

为确保大区段创优的实现,按要求项目部编制了本标段《工程质量创优规划及控制措施》。

武嘉电化是国家重点工程,为开通速度达到160km/h以上的线路。

因此,全体参战人员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观念,强化工程质量和环保工作“一票否决”制的意识,明确质量、进度、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战略的高度来看待本工程的创优工作,以严格的制度来约束自身的质量和环保行为。

贯彻执行国家和铁道部颁发的工程质量规范、规定、规程、制度和措施,依照我公司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进行过程质量控制。

实行首件工程示范制度。

所有分项工程,在开工前,均进行首件示范达标活动。

项目部作为质量和环保管理的“龙头”,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健全运转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施工队伍质量自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