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选修一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30056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选修一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二历史选修一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二历史选修一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二历史选修一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二历史选修一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高二历史选修一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高二历史选修一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选修一考试试题.docx

《高二历史选修一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选修一考试试题.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历史选修一考试试题.docx

高二历史选修一考试试题

高二历史选修一考试试题

高二历史(选修1)期中考试试题

(注意:

请把选项写在答题卡内)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1、在梭伦改革中,使广大平民成为享有自由权利公民的措施是

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设立陪审法庭 D、建立四百人会议

2、春秋时期我国奴隶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周王室的衰落   C、诸侯争霸   D、周朝统治腐朽

3、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是

A、普遍推行县制   B、实行连坐法   C、按军功受爵   D、奖励耕战

4、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封建化过程   B、农业化过程   C、工业化过程   D、汉化过程

5、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免役法和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

A、抑制土地兼并  B、限制高利贷盘剥  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减轻农民负担

6、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A、新教各派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   B、天主教会内部各派争权夺利的斗争

C、封建君主摆脱罗马教廷的斗争       D、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7、被称为“罗马教皇的奶牛”的欧洲国家是

A、意大利   B、西班牙   C、德意志   D、英国

8、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A、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促进了埃及的统一和振兴

C、改变了埃及的社会性质     D、遏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9、之所以说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它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民   B、使农民获得了土地

C、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   D、从根本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0、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这主要是指

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       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

C、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     D、农民成为商品

11、明治维新中推行的“文明开化”政策的核心是

A、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现形式上平等

C、政府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D、提倡武士道精神,力争实现民族振兴

12、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对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最为关键的是

A、废藩置县   B、发展近代教育   C、实行征兵制   D、废除土地买卖法令

13、日本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的实质是

A、调整国家行政建制   B、消除封建割据状态

C、完善政府管理职能   D、确立土地私有制

14、康梁维新派提出向西方学习,推动“百日维新”,但真正得以实施的措施是

A、按西法编练新军       B、设制度局,为新政立法

C、进行地方官制的改革   D、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

15、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提出的救国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厚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D、用民主取代专制,用科学扫荡迷信

 

历史试卷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3

14

15

 

 

二、材料题:

(共4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谬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三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循……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主要作了哪些规定?

试加以概括提炼,逐条列出。

(7分)

 

(2)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

(2分)

 

(3)材料三“王制遂灭,新制确立”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你如何评价?

(4分)

 

(4)根据材料四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你从中有何认识?

(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

“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

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

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材料二: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象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它附属地。

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

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义务农。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材料三:

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材料四:

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

……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

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心理?

(4分)

 

(2)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

(4分)

 

(3)材料三中队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

(2分)

 

(4)依据材料四,说明1861年改革的目的(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

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

……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材料二:

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

……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杆斩木,已可忧危!

——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

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

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四:

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摘自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对此应如何评价?

(4分)

 

(2)材料三、四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其依据是什么?

(4分)

 

(3)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发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叹,请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

(5分)

——《史记·商君列传》

 

参考答案

1-5AA6-10AB11-15CDC16-20BDCA21-25BADB

26、

(1)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奖励军功;重农抑商品粮,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推行郡县制;废除井田制;统一度量衡。

(2)都认为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

(3)“王制遂灭”指奴隶制度被废除;,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发展了生产力,是历史的进步。

27、

(1)矛盾:

给农民土地,但不彻底解放农民;既防止农民暴动,又要维护农奴主的统治。

原因:

由亚历山大二世的阶级属性和被迫进行改革而决定的。

(2)暂时义务农只有使用房屋和一定数量土地的权利,还受地主控制;完全自由的农民则完全摆脱了地主的控制,且拥有私产。

(3)不符合实际。

这部分农民手指与控制社区管理的地主,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仍存在。

(4)维护封建地主的利益和统治,防止农民起义。

28

(1)主要意图:

以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以变法抵制人民革命,维护清王朝统治。

评价:

变法以救亡是进步的爱国思想;但抵制人民革命,维护腐败的清王朝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2)核心观点:

由皇帝主持实行自上而下的变法。

依据:

①日俄变法取得成功②中国风气未开。

(3)原因:

维新派缺乏政治斗争的经验;维新派没有充分发动群众;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软弱。

 

——《史记·商君列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