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要求.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31233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8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要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要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要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要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要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要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要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要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要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要求.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要求.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要求.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要求.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要求.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要求.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要求.docx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要求.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要求.docx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要求

 

 

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DGJ

JXXXXX-2011DGJXX/TJXX-2011

既有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standardforinspectionofstrengtheningbuildingstructures

(征求意见稿)

 

2011-XX-XX发布2011-XX-XX施行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审定发布

 

目次

2术语和符号2

2.1术语2

2.2符号3

3基本规定5

3.1一般规定5

3.2检测工作程序与基本要求5

3.3抽样比例及合格判定7

3.4检测报告9

4新增混凝土质量检测10

4.1一般规定10

4.2检测内容与方法10

4.3结果评定14

5外粘纤维复合材质量检测16

5.1一般规定16

5.2检测内容与方法16

5.3结果评定17

6外加砂浆面层质量检测18

6.1一般规定18

6.2检测内容与方法18

6.3结果评定22

7钢构件加固质量检测23

7.1一般规定23

7.2检测方法及结果评定23

8后锚固质量检测26

8.1一般规定26

8.2检测方法及结果评定26

附录A瞬态冲击法检测结合面粘结质量27

附录B红外热成像法检测结合面粘结质量30

附录C瞬态冲击法现场检测记录表33

附录D红外成像法检测记录表34

附录E建筑植筋现场检测记录表35

本标准用词说明36

1总则

1.0.1为了规范江苏省既有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的现场检测方法,做到技术先进、数据准确,评定可靠,保证既有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的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既有建筑结构加固工程中有关新增混凝土、砂浆面层等加固质量的现场检测。

1.0.3既有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的现场检测,除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结构加固工程structurestrengtheningengineering

对可靠性不足的承重结构、构件及其相关部分进行增强或调整其内力,使其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并力求保持其适用性。

2.1.2检验批inspectionlot

检测项目相同、质量要求和生产工艺等基本相同,由一定数量构件等构成的检测对象。

2.1.3基材substrate

涂布胶粘剂或其他粘结材料的被粘物之一。

在结构加固工程中,系指被粘接的原构件。

若原构件为复合材或组合材,则专指其中被粘合部分的材料。

2.1.4结构胶粘剂structuraladhesives

用于承重结构构件胶接的,能长期承受设计应力和环境作用的胶粘剂。

在土木工程中,基于现场条件的限制,其所使用的结构胶粘剂,主要指室温固化的结构胶粘剂。

2.1.5纤维复合材fiber-reinforcedpolymercomposite(FRP)

以具有所要求特性的连续纤维或其制品为增强材料,与基体-结构胶粘剂粘结而成的高分子复合材料,简称纤维复合材。

在工程结构中常用的有碳纤维复合材、玻璃纤维复合材和芳纶纤维复合材等。

2.1.6缺陷defect

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检验项或检验点,按其程度可分为严重缺陷和一般缺陷,前者对加固后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或使用功能有决定性影响,后者则无决定性影响。

2.1.7现场检测in-sitetesting

对加固结构实体实施的原位检查、测量和检验等工作。

2.1.8非破损法检测nondestructivetesting

对材料或构件实施的一种不损害其使用性能或用途的检测方法。

2.1.9瞬态冲击法impulseresponsetesting

利用锤击产生的瞬态宽频激励,测定瞬态冲击力学参数及构件局部动力响应参数,检测构件缺陷的非破损检测方法。

2.1.10超声法ultrasonicmethod

通过测定超声脉冲波的有关声学参数检测非金属材料缺陷的方法。

2.1.11雷达法radarmethod

利用不同介质电磁属性和几何形态的差异,根据反射回波在波幅及波形上变化的原理形成图像,并进行分析的方法。

2.1.12红外热成像法infraredthermograph

利用红外热成像装置将物体表面的温度分布拍摄成可视图像进行分析的方法。

2.2符号

fcu,i——构件i混凝土的立方抗压强度值

fcu,k——检验批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

s——样本标准差

k——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参数

α——概率分布下分位数

c——置信水平

f2i,c——承重构件外加层测区i的砂浆抗压强度平均值

ηc——砂浆面层抗压强度修正系数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既有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的现场检测必须由具有资质的专业单位(部门)进行。

检测人员应经过培训合格,具有相应的资格。

3.1.2现场的检测应根据检测项目、目的及现场条件选择适宜的检测方法,宜选用对结构或构件无损伤的检测方法。

当选用局部破损的检测方法时,不得降低结构的安全性。

3.1.3所有检测使用的仪器设备应有产品合格证、计量检定机构的有效检定(校准)证书或自校证书。

检测时应确保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在检定或校准周期内,并处于正常状态。

3.1.4检测的原始记录,应数据准确、字迹清晰、信息完整。

当采用自动记录时,应符合有关要求。

原始记录必须由检测及记录人员签字。

3.1.5现场取样的试件或试样应予以标识并妥善保存。

3.2检测工作程序与基本要求

3.2.1既有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检测工作程序

,宜按图3.2.1所示进行。

 

图3.2.1既有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检测工作程序框图

3.2.2既有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现场检测前准备工作主要可分为对建筑结构的初步调查、资料检查及检测方案的制定。

1明确委托方的检测具体要求,了解之前的检测情况。

2调查被检测建筑结构环境条件,使用期间的加固与维修情况和用途与荷载变更情况。

3检查相关资料,如工程地质勘查报告、设计图和计算书、设计变更、沉降观测记录、施工记录、材料质保书、材料检验文件、竣工图及竣工验收文件等。

3.2.3既有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的现场检测,应根据本规程的要求和合同委托的需要合理确定检测方案;应根据检测项目、检测目的、结构状况和现场条件选择适宜的检测方法。

检测方案宜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概况,主要包括工程主体结构情况、施工及监理单位,加固时间等;

2检测目的或委托方的检测要求;

3检测依据,主要包括检测所依据的标准及有关的技术资料等;

4检测项目和选用的检测方法以及检测数量;

5检测人员和仪器设备情况;

6检测工作进度计划;

7所需要的配合工作;

8检测中的安全措施;

9检测中的环保措施。

3.3抽样比例及合格判定

3.3.1外部缺陷的检测,宜选用全数检测方案。

3.3.2按检测批检测的项目,应进行随机抽样,且最小样本容量宜符合表3.3.2条的规定。

抽样检测的最小样本容量表3.3.2

检测批的容量

检测类别和样本最小容量

检测批的容量

检测类别和样本最小容量

A

B

C

A

B

C

2~8

2

2

3

501~1200

32

80

125

9~15

2

3

5

1201~3200

50

125

200

16~25

3

5

8

3201~10000

80

200

315

26~50

5

8

13

10001~35000

125

315

500

51~90

5

13

20

35001~150000

200

500

800

91~150

8

20

32

150001~500000

315

800

1250

151~280

13

32

50

>500000

500

1250

2000

281~500

20

50

80

注:

检测类别A适用于一般施工质量的检测。

检测类别B适用于结构质量或性能的检测。

检测类别C适用于结构质量或性能的严格检测或复检。

3.3.3当发现检测数据数量不足或检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应补充检测。

3.3.4计数抽样检测时,本规程中无特别要求的,检测批的合格判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正常一次抽样应按表3.3.4-1判定。

2正常二次抽样应按表3.3.4-2判定。

正常一次性抽样的判定表3.3.4-1

样本容量

合格判定数

不合格判定数

样本容量

合格判定数

不合格判定数

2~5

0

1

80

7

8

8~13

1

2

125

10

11

20

2

3

200

14

15

32

3

4

>315

21

22

50

5

6

正常二次性抽样的判定表3.3.4-2

抽样次数与样本容量

合格判定数

不合格判定数

抽样次数与样本容量

合格判定数

不合格判定数

(1)2-6

0

1

(1)-50

(2)-100

3

9

6

10

(1)-5

(2)-10

0

1

2

2

(1)-80

(2)-160

5

12

9

13

(1)-8

(2)-16

0

1

2

2

(1)-125

(2)-250

7

18

11

19

(1)-13

(2)-26

0

3

3

4

(1)-200

(2)-400

11

26

16

27

(1)-20

(2)-40

1

3

3

4

(1)-315

(2)-630

11

26

16

27

(1)-32

(2)-64

2

6

5

7

——

——

——

注:

(1)和

(2)表示抽样批次,

(2)对应的样本容量为二次抽样的累积数量。

3.4检测报告

3.4.1检测报告应表达清楚、结论准确、用词规范。

3.4.2检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委托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名称;

2工程概况:

包括工程名称、工程地址、结构形式、原建筑施工日期、加固施工日期、加固工程实景照片等。

3检测原因、目的、以往检测及维修等情况;

4检测日期、报告完成日期;

5检测项目、检测的具体位置、检测方法及依据标准;

6抽样方案及数量;

7检测数据汇总及检测结果(附图与附表);

8编写、审核和批准人员的签名;

9检测单位盖章。

4新增混凝土质量检测

4.1一般规定

4.1.1本章适用于既有建筑结构加固工程中混凝土构件增大截面工程、局部置换混凝土工程新增混凝土质量的现场检测。

4.1.2既有建筑结构加固工程中新增混凝土的质量检测主要可分为新增混凝土强度检测、新增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新增混凝土浇筑质量的缺陷检测、新旧混凝土结合面粘结质量检测。

4.2检测内容与方法

4.2.1新增混凝土强度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既有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新增混凝土构件抗压强度检测宜采用回弹法检测。

检测仪器、检测技术及计算方法应按《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的规定执行。

2当利用现场非破损检测法核查某一检验批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试验报告的可信性时,应对该检验批构件进行现场非破损抽样检测。

其抽样规则及检测结果的评定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该检验批由少于3个构件组成时,应逐个构件进行检测,并取受检构件强度推定值中最低者作为该检验批构件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

2)当该检验批由不少于4个构件组成时,可按批的大小,由独立检验单位确定随机抽检构件数量n,n不宜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40%,且不宜少于4。

根据所抽构件逐个检测结果推定的构件i混凝土的立方强度值fcu,i,可按下式算得该检验批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

fcu,k=

(4.2.1)

式中:

s——按n个构件立方抗压强度算得的标准差;

k——与α、c和n有关的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参数,可由表4.2.1查得;

α——确定材料强度标准值所取的概率分布下分位数,一般取α=0.05,(即保证率为95%);

c——检测所取的置信水平,对混凝土取c=0.75。

表4.2.1计算参数k值(c=0.75;α=0.05)

n

4

5

6

7

8

9

10

12

15

k值

2.680

2.463

2.336

2.250

2.190

2.141

2.103

2.048

1.991

n

18

20

25

30

35

40

45

50

100

k值

1.951

1.933

1.895

1.869

1.849

1.834

1.821

1.811

1.760

注:

当n→∞(亦即当n足够大)时,k=1.645。

3)根据现场非破损检测结果算得的fcu,k值,与该检验批试验报告给出的混凝土立方抗压强度标准值进行比较。

若两者差值在15%以内,可取两者中的较小值用于施工质量合格评定;若该差值大于15%,则应对未检测的构件逐根进行补测,然后按全部检测值计算fcu,k值,并以该值作为该检验批的代表值,用于施工质量合格评定。

4)当n个数据算得的变异系数(变差系数)大于20%时,不宜直接按(4.2.1)式计算fcu,k值,而应先检查导致离散性增大的原因。

若查明系混入不同总体(不同批)的样本所致,宜分别进行统计,分别确定其fcu,k值。

4.2.2新增混凝土配筋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抽取的梁、柱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进行检测,对抽取的板、墙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8根纵向受力钢筋进行检测。

2新增混凝土配筋检测包括新增混凝土构件中钢筋的间距、公称直径、位置、数量、锈蚀性状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现场检测。

3钢筋的间距、公称直径、位置、数量及保护层厚度,宜采用非破损的电磁感应法或雷达法进行检测,必要时可凿开混凝土进行钢筋直径或保护层厚度的验证。

4新增混凝土配筋检测的检测仪器、检测技术及数据处理,应按照《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152的规定执行。

5对于具有饰面层的结构及构件,应清除面层后在混凝土面上进行检测。

4.2.3新增混凝土浇筑质量缺陷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新增混凝土构件的外观质量,可采用目测和尺量的方法检测,检测数量宜为全部新增构件,应记录缺陷的位置、形状、范围、数量、深度,可采用表格或图形的形式。

根据缺陷对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影响的严重程度,可按表4.2.3进行评定。

新增混凝土构件外观质量缺陷评定表4.2.3

名称

现象

严重缺陷

一般缺陷

露筋

构件内钢筋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

发生在纵向受力钢筋中

发生在其他钢筋中,且外露不多

蜂窝

混凝土表面缺少水泥砂浆致使石子外露

出现在构件主要受力部位

出现在其他部位,且范围小

孔洞

混凝土的孔洞深度和长度均超过保护层厚度

发生在构件主要受力部位

发生在其他部位,且为小孔洞

夹杂异物

混凝土中夹有异物且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

出现在构件主要受力部位

出现在其他部位

内部疏松或分离

混凝土局部不密实或新旧混凝土之间分离

发生在构件主要受力部位

发生在其他部位,且范围小

新浇混凝土出现裂缝

缝隙从新增混凝土表面延伸至其内部

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影响结构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缝

其他部位有少量不影响结构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缝

连接部位缺陷

构件连接处混凝土有

缺陷,连接钢筋、连接件、后锚固件有松动

连接部位有松动,或有影响结构传力性能的缺陷

连接部位有尚不影响结构传力性能的缺陷

表面缺陷

因材料或施工原因引

起的构件表面起砂、掉皮

用刮板检查,其深度大于5mm

仅有深度不大于5mm的局部凹陷

2新增混凝土构件的内部缺陷的检测,可采用超声法等非破损方法;必要时可采用局部破损的方法对非破损的检测结果进行验证。

采用超声法检测混凝土内部缺陷时,可参照《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21的规定执行。

4.2.4新旧结合面粘结质量,可按下列规定进行检测:

1新增混凝土与基材界面粘结质量,可采用瞬态冲击法、超声法、红外热成像法进行检测。

检测时,宜先采用红外热成像法对抽取的构件进行检查,采用瞬态冲击法、超声法非破损方法对可疑区域进行验证及详测。

2瞬态冲击法检测新增混凝土与基材界面粘结质量,可按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可按本规程附录C记录。

3对于混凝土构件增大截面工程中,采用超声法进行新旧混凝土结合面粘结质量检测时,检测方法、记录与判断可按照《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21规定执行。

4红外热成像法检测新旧混凝土结合面粘结质量,可按本规程附录B的规定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可按本规程附录D记录。

4.3结果评定

4.3.1当抽取构件的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判定该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结果为合格。

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1对梁类构件,为+10mm,-3mm;

2对板类构件,仅允许有8mm的正偏差,无负偏差;

3对墙、柱类构件,底层仅允许有10mm的正偏差,无负偏差;其他楼层按梁类构件的要求执行。

4.3.2当抽取构件的全部的钢筋间距检测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判定该构件的钢筋间距检测结果为合格。

钢筋间距的允许偏差为±5mm。

4.3.3钢筋公称直径检测结果的评定,应以设计图纸的规定为准进行。

4.3.4新增混凝土浇筑外观质量存在严重缺陷直接判定该构件不合格。

4.3.5采用超声法、红外热成像法检测新旧结合面粘结质量时,新增混凝土与基材界面有效粘结面积(无缺陷面积)不小于该构件总粘结面面积的95%判为合格。

采用瞬态冲击法检测新旧结合面粘结质量时,存在缺陷的测点数不大于总测点的10%,且不集中在主要受力部位判定为合格。

 

5外粘纤维复合材质量检测

5.1一般规定

5.1.1本章适用于既有建筑结构加固工程中外粘纤维复合材质量的现场检测。

5.1.2外粘纤维复合材质量的现场检测,包括既有建筑结构加固工程中纤维复合材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质量、结构胶粘剂粘合纤维复合材与基材混凝土的正拉粘结强度的检测、纤维复合材搭接长度。

5.2检测内容与方法

5.2.1纤维复合材与基材混凝土的正拉粘结强度检测的检测方法及检验批评定标准可参考《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2010附录U执行,若对单个试件进行评定,应符合表5.2.1要求。

现场检测纤维复合材与混凝土正拉粘结强度的合格指标表5.2.1

检验项目

原构件实测混凝土

强度等级

检验合格指标

正拉粘结强度及其破坏形式

C15~C20

≥1.5MPa

且为混凝土内聚破坏

≥C45

≥2.5MPa

注:

若检测结果介于C20~C45之间,允许按换算的强度等级以线性插值法确定其合格指标。

5.2.2纤维复合材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质量可采用红外热成像法、瞬态冲击法进行检测。

1采用红外热成像法检测时,可按本规程附录B的规定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可按本规程附录D记录。

2瞬态冲击法检测新增混凝土与基材界面粘结质量,可按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可按本规程附录C记录。

3粘结质量的检测结果按总有效粘结面积(无缺陷面积)与总粘结面积之比的百分数表示。

5.2.3纤维复合材搭接长度可采用钢卷尺进行测量,对抽取的构件中所有搭接长度进行检测:

1应测量纤维复合材受力方向(顺纹方向)每端的搭接长度,读取2处的测量值,计算平均值,精确至1mm;

2应测量纤维复合材非受力方向(横纹方向)每边的搭接长度,读取2处的测量值,计算平均值,精确至1mm。

5.3结果评定

5.3.1采用红外热成像法检测新旧结合面粘结质量时,新增混凝土与基材界面有效粘结面积(无缺陷面积)不小于该构件总粘结面面积的95%判为合格。

采用瞬态冲击法检测新旧结合面粘结质量时,存在缺陷的测点数不大于总测点的10%,且不集中在主要受力部位判定为合格。

5.3.2纤维复合材搭接长度仅允许有10mm的正偏差,无负偏差。

抽取的构件中全为合格点时判定为合格。

 

6外加砂浆面层质量检测

6.1一般规定

6.1.1本章适用于既有建筑结构加固工程中外加砂浆面层的质量检测。

6.1.2既有建筑结构加固工程中外加砂浆面层的质量检测主要可分为混凝土、砌体外加砂浆面层抗压强度的检测、外加砂浆面层钢筋配置检测、外加砂浆面层外观质量缺陷的检测、结合面粘结质量检测。

6.2检测内容与方法

6.2.1可采用回弹法对承重构件外加砂浆面层进行抗压强度检测,检测应遵守下列规定:

1砂浆面层应满足下列规定:

1)外加面层的砂浆应为水泥砂浆;在砂浆组分中允许含有聚合物及常用的外加剂,但不得掺有石灰或粘土;

2)砂浆的龄期应不少于28d;

3)砂浆面层的厚度应不小于25mm;其所配钢筋或钢丝绳的保护层厚度实测值应不小于15mm;

4)砂浆面层应干燥、平整,且浮灰、起砂等表面缺陷已清理干净。

2砂浆回弹仪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7.2.1的规定。

砂浆回弹仪技术性能指标表6.2.1

技术性能项目

指标

冲击动能(J)

0.196

弹击锤冲程(mm)

75

指针滑块的静摩擦力(N)

0.5±0.1

弹击球面曲率半径(mm)

25

在钢砧上率定平均回弹值(R)

74±2

外形尺寸(mm)

D=60;L=280

注:

1砂浆回弹仪每半年应校验一次;

2在工程检测前后,均应对回弹仪在钢砧上做率定试验;

3表中D为回弹仪外径,L为回弹仪长度。

3对承重构件外加砂浆面层进行回弹和碳化深度测试时,测区应均匀布置。

回弹测点应根据钢筋探测仪扫描钢筋(或钢丝绳)位置的结果,以尽量避开钢筋(或钢丝绳)和锚固件的位置为原则,事先予以标出。

4回弹检测的步骤及检测结果的计算分析,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的规定执行。

5承重构件外加层测区i的砂浆抗压强度平均值f2i,c按下式确定:

f2i,c=ηcf2i(6.2.1)

式中:

f2i——按现行国家标准《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50315“回弹法”一章计算确定的测区i的砂浆抗压强度平均值;

ηc——砂浆面层抗压强度修正系数,一般取等于1.2;若有可靠的对比试验数据,可按试验结果确定。

6.2.2外加砂浆面层配筋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抽取的梁、柱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进行检测,对抽取的板、墙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8根纵向受力钢筋进行检测。

2本条适用于外加砂浆面层中钢筋的间距、公称直径、位置、数量及砂浆保护层厚度的现场检测。

3钢筋的间距、公称直径、位置、数量及保护层厚度,宜采用非破损的雷达法或电磁感应法进行检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