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作文第1节作文的审题立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31456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作文第1节作文的审题立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复习作文第1节作文的审题立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复习作文第1节作文的审题立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复习作文第1节作文的审题立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复习作文第1节作文的审题立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复习作文第1节作文的审题立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复习作文第1节作文的审题立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复习作文第1节作文的审题立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复习作文第1节作文的审题立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复习作文第1节作文的审题立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复习作文第1节作文的审题立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复习作文第1节作文的审题立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复习作文第1节作文的审题立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复习作文第1节作文的审题立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复习作文第1节作文的审题立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复习作文第1节作文的审题立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复习作文第1节作文的审题立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复习作文第1节作文的审题立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作文第1节作文的审题立意.docx

《高考语文复习作文第1节作文的审题立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作文第1节作文的审题立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复习作文第1节作文的审题立意.docx

高考语文复习作文第1节作文的审题立意

第一节 作文的审题立意

审题与立意是考场作文的重要环节。

审题,侧重对作文试题的审视,它包括对材料的主旨,对试题在文体、字数、立意、标题等方面要求的认知;立意,则是在把握材料基本思想、核心词句的基础上,确立自己文章的观点、看法等。

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在审题立意方面提出以下等级:

“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等。

考生若很好地把握了作文材料的内容要求和题目中的限制条件,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且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中心论点集中、鲜明,就是“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属一类文;如果题意把握得比较准确,所写内容基本在材料作文的要求和话题限制之内,就是“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属二类文;如果立意不明或立意“打擦边球”,则是“基本符合题意”,属三类文;如果立意完全与材料作文的命题意图不搭界,另起炉灶,则是“偏离题意”,属四类文。

阅卷老师在阅卷时,常常发现许多考生审题不准,立意偏差,往往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材料不看完整,断章取义;观点旁敲侧击,无法切中要害;立意平庸消极,盲目逆反;认识肤浅,缺乏意蕴;理解材料有偏颇等。

唯分数论

——教育的阴霾

2016·河北一考生

漫画中有两个小孩,一个第一次考了一百分,被奖励一个香吻,另一个则考了五十五分,被“赏”了一个耳光;之后一百分的同学只考了九十八分,被打了一巴掌,考了五十五分的同学则考了六十一分,得到了一个吻的奖励。

这看似寻常,却充分暴露出时下人们对分数的看法——以分数论英雄。

可在我看来,分数的高低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素质能力,唯分数论是教育的阴霾。

唯分数论是一种错误的评判方式,它以分数作为一个人能力高低、素质好坏的唯一标准。

在这样的局限下,家长的教育就迫使孩子必须向“分”看齐,孩子就容易一味追求分数,也不得不拼命得分,会容易忽略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容易导致一大批“高分低能”的学生出现。

而这恰恰也是中国教育的一个短板,显然,唯分数论对人才的培养、教育的引导有着不小的危害。

它同时还导致了一大批人才被埋没,致使许多“高能低分”之人遇不到伯乐、得不到重用,难以施展远大抱负。

王骁威是一个破解数论难题的“九零”后大学生,他的论文被权威的数论杂志选中发表,可他却因为偏科,分数过低,面临无学可上的尴尬。

可见,唯分数论危害着实不小。

唯分数论大行其道与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急功近利的心态不无关系。

如今的人们越来越追求速度和高效,看问题却越来越片面,真是“绝不小心求证,只有大胆胡说”!

因此,家长对待孩子也多以分数论英雄,考得好就奖励一下,考得差不由分说便给一巴掌;分数进步了奖励一下,分数退步了不容辩解就给一巴掌。

家长可能从未想过:

进步了是什么原因?

是能力上去了还是难度降低了?

又或是蒙对了?

退步又是为什么?

是发挥失常还是骄傲自满?

还是付出了努力但进步没有显现在成绩上?

其实原因还可能有很多。

挖掘原因才是更有价值的,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发展,这才应该是正确认识和对待分数的做法,而不应唯分数论。

既然如此,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拒绝唯分数论,学会从客观的角度去评判一个人的综合能力。

首先,我们要有多重评判标准,可以分别从活动能力、知识学习、人际交际等方面来综合评价,从多个角度去对待、审视,如从素养、眼光、品德、智力、体能、审美、劳动等方面考虑。

其次,应完善多元评价机制。

最后,我们要深入了解和分析现象背后的本质,帮助发展孩子的能力要能因人而异。

如此一来,评价结果、人才培养才不会太片面。

总之,在我看来,唯分数论实在令中国的教育蒙上了一层阴霾,对此,我们应该去消除,还教育一片明澈的蓝天。

名师品评 

这是一篇典范考场作文,作者审题准确,思想观点切合题意,谈及“唯分数论”给教育带来了阴霾,角度适合,思想认识较为到位,思维开阔,适当选用素材,使材料与观点紧密结合。

结构严谨,思路严密,采用总分总的模式,首尾呼应,结构浑然一体;主体部分按“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的逻辑思路来写,严丝合缝。

亮点点评 立意准确 见解独到

例说审题立意7法

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那么,如何提炼中心呢?

考生在审题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列举的现象中概括出规律性的内容。

具体操作时,一般可分为三步:

①概括中心[人物+事件+结果];②提炼道理[一般有关键词的提示];③组织观点句,并将其压缩成主谓宾完整的句子。

[调研示例]

1.(2016·全国丙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

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

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

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

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要求: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细解立意]

角度

关键细节

核心内涵

立意方向

多年研究,被模仿,公布流程规范市场

小羽一开始经过多年研究,创新花茶工艺,到后来被模仿,假冒伪劣产品泛滥后,公开工艺流程规范市场

担当,创新

①勇于面对,勇于担当

②勇于创新,坚持不懈

公开工艺流程

面对行业困境,小羽直面困难,把自己多年研究的成果与别人分享

分享,胸襟,双赢

①要拥有广阔的胸襟

②双赢

制定地方行业标准

小羽公开工艺流程实属无奈之举,因为她面对的是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

规范,公德

①监管的重要性

②法制与公德

[写作点拨]

(1)从整体角度来看,一开始小羽付出多年的努力来研究花茶工艺,说明小羽是不甘于现状,敢于创新,敢于走在行业前列的,小羽身上蕴含的是勇于面对、敢于担当的精神和勇于创新、不懈坚持的价值取向。

(2)从公开工艺流程来看,小羽面对行业困境,敢于直面困难,公开流程,这需要广阔的胸襟;与他人分享成果,形成双赢的局面。

(3)从国家层面上来看,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表明政府规范管理市场的缺位。

二、抓关键句法

对于材料作文而言,考生在审题立意时除了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提炼材料中心外,还要能抓住材料的关键语句和词语,领悟材料的内涵和主旨,再对内涵和主旨进行拓展和挖掘。

我们知道,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材料的主旨蕴含其中,所以可以将关键词句作为把握材料进行审题立意的突破口。

值得注意的是,材料中的关键句往往是人物的评论性语句、命题者的提示性语言等。

[调研示例]

2.(2016·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

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细解立意]

关键细节

核心内涵

立意方向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说话、做事,当行则行,该止则止,不勉强,不绕舌,不推诿,不卖弄,不大话,不低调,不虚与委蛇,不空话连篇,不偷工减料,不节外生枝。

直性坦率,从心出发,不忘本初,保持童趣,天真烂漫

①有个性

②不做沉默中的大多数

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

这是一种新常态,用于做事,则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创,人创我特”之创新

①非“创”不“新”

②于沉默之中爆发

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彰显个性”和“展现创新意识”并不矛盾,创新并不妨碍个性的彰显,在保持个性的同时不妨去大胆创新

①用创新来彰显自己的个性

②创新与个性的辩证关系

[写作点拨]

(1)从说话、做事有个性的角度来看,可以论述不做沉默的大多数。

原本属于沉默的东西,说出来也许总有些怪怪的,但不一定是错的。

倘若永远藏起个性,永远拒绝创新,那你只能注定成为平庸的千万分之一。

(2)从别人与自己的比较来看,可以谈挣脱世俗的桎梏。

莎士比亚曾这样嘲讽过生命:

“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

”所以我们希望,有那么一刻,或是你,或是我,一生中,能够有那么几次,挣脱世俗的桎梏,从平庸中脱颖而出。

(3)从“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的角度来看,可以谈用创新来彰显自己的个性。

这个星球上的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个性。

有的人外向、活泼、好动、话多,有的人内向、低调、沉默。

个性没有好坏之分,我们应该用创新来彰显自己的个性。

三、多向辐射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

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

[调研示例]

3.(2015·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乡间有谚语:

“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

”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辨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和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

“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

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要求:

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细解立意]

角度

关键细节

核心内涵

立意方向

孩子

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丝瓜和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扯断了

质疑,探究,挑战

①探求事物和探求真理,追求创新

②质疑权威,挑战前辈

③追求新鲜事物和创新事物的过程比获得结果更重要或者并重,由此引申出反对功利化对待事物,主张理想化

父亲

父亲说:

“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

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顺其自然,分清主次

①抓住本质,分清主次,抓大放小,明确目标

②顺从自然规律、顺从客观规律,反对破坏,让其自由生长,引出社会规律、历史规律

③结果比行为、方式、手段更重要

材料

整体

小孩在质疑,父亲在传承;小孩在挑战,父亲在守护。

两人的行为都是自觉的行为

引导,价值观,求同存异

①寻求孩子、父亲都能满足的做法

②长辈应该如何引导教育孩子,让其更好成长(谈父子关系)

③乡谚,分辨(值不值得分辨、如何分辨、在社会上哪些事分哪些事不分)、有用和无用、价值、求同存异、相伴生长、人生的借力

[写作点拨]

(1)从小孩子分辨藤须的角度切入,在分析的基础上引出论点,之后举例。

(2)从父亲的角度切入,既然两者分不清,那就顺其自然,由此引出论点,然后可以联系社会实际,从人们不顺其自然造成的后果说起,进行分析,从而让人们醒悟,最后点题。

(3)从整体材料的角度切入,可以谈引导和教育问题,找出最适合的教育方式,引经据典,加以分析。

四、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

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调研示例]

4.(2017·河南六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意大利某城市有个名叫海因茨的人,他的妻子得了癌症,危在旦夕。

该市有个药剂师,研制了一种治癌特效药,配制这种药的成本只有200美元,但他要价极高,每剂要价2000美元。

为了买到这剂药,海因茨变卖家产,并且到处借钱,但最终只凑得1000美元。

海因茨恳求药剂师说:

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账。

药剂师拒绝了他,并且还说:

“我研制的这种药,正是为了赚钱。

”海因茨没别的办法,于是在一个晚上潜入药剂师的仓库把药偷走了,结果被警察发现,抓进警察局。

要求:

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细解立意]

核心问题(果)

角度

原因分析(因)

立意方向

海因茨应不应该偷药

海因茨

海因茨为救妻子,不顾道德与规则,去偷癌症特效药,其实这是生命与规则的矛盾冲突

①规则和道德的冲突

②生命价值与规则价值的冲突

③生命价值是第一位的,生命高于一切

④人应当自觉遵循社会规范

药剂师

药剂师研制出病症特效药,按理说是为了治病救人,但他为了赚钱,拒绝海因茨的请求,这说明他缺乏尊重生命的意识

①商人不能唯利是图

②赚钱,也应尊重生命

③打击垄断,还消费者公平

警 察

海因茨偷药,被警察抓进警察局,凡违法者必须受到制裁

①法规高于一切

②触犯法律,必受惩罚

[写作点拨]

(1)从海因茨的角度来看,生命应该是第一位的。

可先谈生命的重要意义,再分析生命与规则冲突时,应如何取舍。

最后,得出观点。

(2)从药剂师的角度来看,为了赚钱,竟置生命于不顾,从这一点出发,可先分析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再指出其危害性,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从警察的角度来看,强调法律的重要意义,指出维护法律尊严的社会价值。

五、求同分析法

高考作文题有时会选用多则材料来命题,如给出多则理论材料、多则寓言材料、多则事实材料等。

材料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如类比关系、互补关系、对比关系、因果关系、思辨关系等。

同时,命题者所给出的材料中的多个子元素的内涵并不完全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在审题时学会异中求同,仔细、缜密地分析给出的各个材料,揭示材料的真正内涵,确立完全符合材料主旨的观点。

[调研示例]

5.(名师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群山之中,当你们坐在白杨树的阴凉下,享受着远处田野的安宁和草原的宁静安详时——让你们的心在静谧中说:

“上帝憩于理性。

当暴风雨来临,狂风震撼森林,雷电弘扬天空的庄严肃穆时——让你们的心在敬畏中说:

“上帝行于热情。

根据以上材料,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特征鲜明;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细解立意]

关键信息

求同点

立意方向

材料1

上帝憩于理性

理性与热情

①热情与理性不可偏颇

材料2

上帝行于热情

②用激情扬起人生风帆,用理性掌握人生航向

③有热情而不狂躁,有理性而不冷漠

[写作点拨]

(1)理性与热情,是远航之魂的舵与帆。

理性如舵,能在迷茫或自满时指引方向;热情似帆,能在厌倦懈怠时增添动力。

二者不可偏颇。

(2)人生路漫漫,要想走得精彩,一得有热情,二得有理性。

因此,要用激情扬起人生风帆,用理性掌握人生方向,热情中需有理性,理性中需有热情。

(3)如果理性独自掌权,将是一种局限的力量;热情不加束缚,则是自我燃烧的火焰。

有热情而不狂躁,有理性而不冷漠。

六、寓意揭示法

寓言类材料一直以其简洁的叙述、寓意深刻的哲理而深受高考命题者的喜爱。

寓言类材料作文,一般提供一则或几则寓言或隐含某些哲理的寓言性材料,要求考生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展开议论。

乍一看,这类材料作文给考生提供的思考空间很大,但实际上在审题方面有很大的难度。

有些考生往往忽略了对材料寓意的分析,没有注意到材料中借小喻大、借此喻彼的手法,而只抓只言片语,导致立意以偏概全。

对于寓言类材料作文题,考生可以采取把握寓意、多维提炼的方法来立意。

把握寓意的方法主要有提取关键句、由表及里、以果探因等,而多维提炼指的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原因、不同的感情倾向等)提炼立意。

[调研示例]

6.(名师原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棵草的种子落到岩缝里来。

岩石说:

“孩子,你怎么到这里来了?

我们太贫瘠了,养不活你啊!

”种子说:

“老妈妈,别担心,我会长得很好的。

”经过阵阵春雨的滋润,种子从岩缝里冒出了嫩芽。

阳光爱抚地照耀着它,春风柔和地吹拂着它,雨露更不断地给予这不平凡的嫩芽以最慈爱的关注和哺育。

小草渐渐长大了,长得很健康、很壮实。

岩石高兴地说:

“不错,你是倔强的,值得我们骄傲!

”她用自己的身体风化成的尘泥,把小草的根拥抱得更紧了。

一个诗人走过,不禁欣喜地吟咏道:

“呵!

小草的生命多么顽强,我要千百遍地赞美它!

”小草谦逊地说:

“值得赞美的不是我,而是阳光和雨露,还有紧抱着我的根的岩石妈妈。

要求:

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细解立意]

叙述内容

核心内涵

角度

立意方向

一粒种子落入贫瘠的岩缝里,得到岩石、春雨、阳光、春风和雨露的关爱,最终顺利成长

小草能够顺利成长除了自身坚强外,还有岩石、春雨、阳光、春风和雨露的关爱

小草的自我成长

坚强

小草最后的话语

谦逊,感恩

岩石、春雨、阳光、春风和雨露关爱

奉献爱心,

伸出援助

之手

[写作点拨]

(1)小草的自我成长,来源于它自身的坚强。

可分析坚强对于我们生命的意义,列举古今中外有关这方面的事例,最后得出结论。

(2)小草把自己能够顽强地成长归功于阳光、雨露和岩石,因为它懂得谦逊和感恩。

可分析只有学会感恩,我们的心智才会健全。

(3)对于小草的成长,岩石、春雨、阳光、春风和雨露等给予无私的关爱,从这一点上来看,可谈论奉献爱心的意义。

七、三重审读法

漫画类材料作文指的是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一幅或几幅图画,并配以适当的说明与提示性文字。

这类题目是近年来命题的热点,它一般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图画中含蓄生动的构图,隽永深刻的寄寓,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能够引导考生关注现实,观照人生,领悟生活的本质。

2.图画隐含的信息需要考生通过阅读、感悟、生发、嫁接、联想方能形成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构思作文,这也就巧妙地将阅读与写作两种能力结合在一起,对考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图画富含寓意的特点要求考生能明了画家运用夸张、比喻、影射、双关等手法的真正意图,能够着眼整体,透过画面看到作者的创作意图,亦即要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4.画面以及画面与文字的结合,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呈现在读者面前,要求考生审题时要有整体意识,这就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观察能力与思维品质。

漫画如同一面哈哈镜,用特有的夸张手法达到表现幽默而深刻的主题思想的艺术效果。

所以对于漫画作文的审题立意,其关键是读懂漫画。

那么如何读懂漫画,把握住漫画作文的审题立意呢?

(一)审读漫画的标题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漫画的标题就是漫画的眼睛。

所以说看漫画,标题是我们理解漫画寓意的一个窗口。

[调研示例]

7.(名师原创)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漫画的寓意,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见漫画1)

漫画1

[细解立意]

关键细节

立意方向

漫画题目是:

永不走路永不摔跤永处襁褓

①这是一种病态心理,因为惧怕摔跤,便甘愿“永不走路”,这是十足的逃避主义

②不去冒险就不存在失败,却永远裹足不前与成功无缘

③梅花香自苦寒来,人要经得起挫折

④人是在不断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

[写作点拨]

这幅漫画笔墨简括,形象突出,发人深思。

联系现实人生,可拓展为因惧怕失败和磨难,就“因噎废食”,不敢去进取和斗争。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与事还少吗?

写作时,要深入挖掘出这种社会现象背后的实质。

(二)审读画面细节

漫画属造型艺术,又属喜剧艺术,主要通过画面来反映现实生活。

由此,我们在审读漫画时,一定要仔细观察画面,抓住画面所包含的褒贬对象,仔细观察漫画中的人、物、景、情,把握其细节,把握其本质,这样才能全面领会漫画的寓意。

[调研示例]

8.(名师原创)阅读下面一幅漫画,根据漫画的寓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见漫画2)

漫画2

[细解立意]

关键细节

立意方向

“个体户主小文盲”在书写招牌中的“茶叶蛋”三个字时,竟然写错了两个,量词的用法也是错误的

①待解救的“小文盲”

②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③知识“无用论”

[写作点拨]

这幅漫画反映的是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学龄儿童备受“读书无用”等思想的影响,为了挣钱,放弃读书求学的大好机会,盲目“下海”,当起“个体户”来。

写作时,要联系生活实际,指出这种做法的危害性,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三)审读漫画的艺术手法

漫画是用线条、色彩来表情达意的,它的表现手法有夸张、变形、比拟、象征等,而以夸张、变形为主要创作手段。

夸张变形就是改变人或物正常的比例关系,有意识地让其夸大或缩小,拉长或缩短,通过大与小,方与圆,曲与直,虚与实的对比手法,使表现出的形象鲜明、典型,表达的意旨更明确,更深刻。

夸张之处往往就是漫画的弦外之音,是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

[调研示例]

9.(名师原创)请阅读下面的漫画《畸形儿》,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文章的主旨应该与漫画的寓意相符,不少于800字。

(见漫画3)

漫画3

[细解立意]

关键细节

立意方向

这则漫画构思新颖奇特。

漫画呈现出的是一个变形的人,漫画作者运用了夸张和象征的手法

①要注意文化水平的提高

②精神与物质同等重要

③要消除人性扭曲的社会现象

[写作点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一步步向小康迈进,同时,也出现了与人们的文化修养水平极不对称的现象。

针对这种现象,写作时,要着力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成因,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1.(名师原创)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审题立意。

某小区物业管理存在一些问题,物业费收缴率只有45%。

下面是物业公司与居民代表见面会上的对话片段:

物业公司:

物业费收不上来,很多事儿做不好甚至没法做。

我们承认管理存在问题,但有些居民不太注意小区环境的维护,我们也很无奈。

居民一:

你们应该严格按照服务标准去做,不要强调客观原因。

居民二:

服务常常不到位,我不交物业费是有理由的。

居民三:

不交物业费其实也在享受着物业服务,这对那些交费的居民来说是不公平的。

……

生活中类似的场景并不鲜见。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得脱离材料含意的范围审题立意。

[我的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立意提示】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目。

材料的组成是一个事件,陈述大家的看法。

题目让考生写出自己的看法,看法要针对材料中的观点。

多则材料的作文要注意抓住材料的特征,此材料的共同特征是都从他人身上寻找原因,所以要从另一个方向立意,要从自己的角度寻找问题,对别人多一些理解。

可从以下角度立意:

①对话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渠道;②少些指责,多些理解;③多找找自己的原因;④他人之错不是自己犯错的借口。

2.仔细阅读下面一幅漫画,然后按要求作文。

要求:

①立意不能偏离漫画的寓意。

②自拟标题,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我的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