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方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32313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6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方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方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方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方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方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方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方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方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方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方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方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方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方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方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方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方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方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方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方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方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方式.docx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方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方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方式.docx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方式

第7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方式

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Ⅱ) 2.实验:

(1)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渗透作用原理

(1)概念:

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过程。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2.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3.成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4.渗透作用模型和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形成的渗透系统

项目

渗透作用模型

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

形成的渗透系统

图解

基本组成

或条件

半透膜、浓度差

原生质层——选择透过性膜;浓度差——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

原理

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

细胞液通过原生质层与外界溶液之间发生渗透

水扩散

的方向

低浓度溶液→高浓度溶液

5.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科学家将番茄和水稻分别放在含有Ca2+、Mg2+和SiO

的培养液中培养,结果及分析如下:

(1)实验结果

①不同植物对同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有差异。

②同种植物对不同无机盐离子的吸收也有差异。

(2)实验结论:

植物细胞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必修1P60图4-1改编)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  )

A.红细胞膜具有水溶性

B.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

C.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

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

解析:

选C。

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蒸馏水中,红细胞会因大量蒸馏水进入而破裂;红细胞膜是脂溶性的;人的红细胞没有液泡;因低温时分子运动减慢而导致细胞膜的流动性降低。

常见渗透装置图分析

(1)图1中,若S1溶液的浓度大于S2溶液的浓度,则单位时间内由S2→S1的水分子数________S1→S2,外观上表现为S1液面上升;若S1溶液的浓度小于S2溶液的浓度,则情况相反,外观上表现为S1液面下降。

(2)在达到渗透平衡后,若存在如图2所示的液面差Δh,则S1溶液的浓度仍________________S2溶液的浓度。

因为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压强,会阻止溶剂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

答案:

(1)多于 

(2)大于

考向1 考查渗透系统与渗透作用的分析

1.(2019·黑龙江牡丹江高三期末)如图所示,在漏斗中加入的蔗糖溶液与蒸馏水液面齐平,一段时间后,待漏斗内液面不再变化时,再向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蔗糖酶。

下列坐标曲线中能正确反映整个实验过程中漏斗内外溶液的液面高度差变化的是(  )

解析:

选C。

实验开始时,漏斗中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烧杯中的蒸馏水,烧杯中的水分子向漏斗中渗透,漏斗液面升高。

一段时间后,加入的蔗糖酶,使蔗糖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引起漏斗中溶液浓度进一步升高,漏斗液面继续升高。

由于半透膜允许单糖分子透过,漏斗中的葡萄糖和果糖进入烧杯中,漏斗中的溶液浓度下降,漏斗液面随之下降,最终由于漏斗中加入的蔗糖酶,维持着一定的液面高度差。

2.(2019·广西南宁三中高三开学考试)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开始时,U形管两侧液面相等,图中半透膜允许单糖通过。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U形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当液面停止上升时,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一定是相等的

B.若U形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则实验现象为高浓度一侧的液面上升

C.若U形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葡萄糖溶液,则实验现象为高浓度一侧液面先上升,随后另一侧液面上升,最后两侧液面持平

D.若U形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当液面停止上升时,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到平衡状态

解析:

选A。

由题干可知,实验开始时,U形管两侧液面等高,当U形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时,水分子从低浓度一侧流向高浓度一侧的较多,即高浓度一侧的液面上升,低浓度一侧的液面下降,直至液面不再变化,此时半透膜两侧浓度差产生的渗透压力与液面差产生的压力达到平衡,所以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不会相等,A错误,B正确;当液面停止上升时,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到平衡状态,D正确;若U形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葡萄糖溶液,开始时水分子总体表现为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因此高浓度一侧液面先上升,但随着葡萄糖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低浓度一侧,最后两侧液面会持平,C正确。

渗透方向及浓度大小的判断

(1)判断溶剂渗透的总方向

①若半透膜两侧是同种溶液,根据质量浓度或物质的量浓度判定。

②若半透膜两侧是不同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才能体现溶质或溶剂分子数的多少,如半透膜两侧为质量分数相同的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则葡萄糖溶液一侧单位体积中葡萄糖分子数多(水分子数少),水分子由蔗糖溶液一侧通过半透膜向葡萄糖溶液一侧扩散。

(2)判断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大小

若渗透平衡后,半透膜两侧液面仍存在液面差,则半透膜两侧溶液就存在浓度差,液面差越大,浓度差就越大,且液面高的一侧溶液浓度高。

 

考向2 考查细胞吸水与失水情况的分析

3.(2020·高考预测)某实验小组在室温条件下,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某溶液中,测得细胞液浓度与该溶液浓度的比值(P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溶液可以是一定浓度的KCl溶液

B.细胞在t1时刻开始从外界溶液中吸收溶质

C.t1~t2时间段内,液泡体积有所增大

D.若降低温度,则t1~t2时间段会变长

解析:

选B。

据图分析,细胞液浓度与该溶液浓度的比值(P值)随时间的变化逐渐增大,最后趋于稳定,即细胞液浓度不断增加,且最后是细胞外液的3倍,说明在该溶液中细胞先不断失水,后溶质分子进入液泡,导致细胞液浓度高于该溶液,因此该溶液可以是一定浓度的KCl溶液,A正确;细胞在t1时刻之前就已经开始从外界溶液中吸收溶质,B错误;t1~t2时间段内,细胞液浓度大于该溶液,则细胞吸水导致液泡体积有所增大,C正确;若降低温度,该溶液中的溶质分子进入细胞的速度会降低,则t1~t2时间段会变长,D正确。

4.某同学探究“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对叶表皮细胞形态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结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主要原理是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够发生渗透作用

B.实验中需要使用血细胞计数板、盖玻片、显微镜等仪器

C.叶表皮细胞浸润在蒸馏水中时,细胞会发生膨胀

D.结果表明大多数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介于0.2~0.25mmol/L之间

解析:

选B。

成熟的植物细胞放在外界溶液中能够发生渗透作用,故A正确;实验中需要制备临时装片,用盖玻片、显微镜等仪器进行观察,但不需要血细胞计数板,故B错误;叶表皮细胞浸润在蒸馏水中时,细胞会吸水膨胀,但是不能涨破,因为细胞外面存在细胞壁,故C正确;外界溶液为0.2mmol/L时,质壁分离的细胞为20%,外界溶液为0.25mmol/L时,质壁分离的细胞为80%,则说明大多数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介于0.2~0.25mmol/L之间,故D正确。

细胞吸水、失水的判断

(1)通过比较细胞外溶液和细胞液的浓度大小来判断。

当细胞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当细胞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当细胞外溶液浓度与细胞液的浓度相等时,细胞失水量和吸水量相等,处于动态平衡。

(2)根据重量或长度变化(如萝卜条)来判定。

若重量增加或长度变长,则吸水;反之则失水。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连一连]

2.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图解

3.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

(1)物质浓度

(2)氧气浓度(红细胞的主动运输与O2无关)

(3)温度

①一方面,温度通过影响分子运动而影响运输速率,下图甲表示自由扩散;另一方面,温度直接影响蛋白质的活性从而影响运输速率,下图乙表示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

②说明

(必修1P73“与社会的联系”改编)囊性纤维病是细胞中某种蛋白质结构异常,影响了Na+和Cl-的跨膜运输,这一事例说明这种结构蛋白属于细胞膜上的________,也反映了细胞膜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是通过细胞膜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实现的。

答案:

载体蛋白 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

依据模式图确认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影响因素。

(1)图2、4、5中物质运输方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影响物质出入细胞的因素所对应的图。

①图中仅受“浓度差”制约的为________________。

②加入蛋白酶处理会受影响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③加入呼吸酶抑制剂处理,会受影响的是________________。

(3)神经递质的释放应符合上图中哪种模式?

该运输方式具有哪些特点?

答案:

(1)自由扩散;主动运输;胞吞、胞吐

(2)①图1、图2 ②图3、图4、图5 ③图4、图5

(3)图5。

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等。

考向1 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判断

1.(2019·河北唐山质检)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协助扩散比自由扩散转运速率大

B.温度降低不影响甘油和脂肪酸进出细胞的速率

C.主动运输通常使被转运物质在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加大

D.某些小分子物质也可以通过胞吐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解析:

选B。

协助扩散需要膜蛋白的帮助,比自由扩散的速率要快几个数量级,A正确;甘油和脂肪酸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低温会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从而影响甘油和脂肪酸进出细胞的速率,B错误;主动运输为逆浓度梯度进行,所以可使被转运物质在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加大,C正确;某些小分子物质也可以通过胞吐的方式通过细胞膜,例如神经递质,D正确。

2.(2019·河南八市联考)下图为物质进出细胞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载体③具有运输和催化的作用

B.载体①参与的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

C.载体②的作用使细胞内的Na+浓度高于细胞外

D.溶质分子甲进入细胞与细胞内外Na+的浓度有关

解析:

选C。

从图中信息得知,载体③可以控制K+、Na+的运输,同时可以催化ATP水解为ADP和Pi,A正确;通过载体①溶质分子甲顺浓度梯度出细胞,属于协助扩散,B正确;载体②让Na+进细胞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细胞内的Na+低于细胞外,C错误;载体②可以同时让Na+和溶质分子甲进入细胞,且甲是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属于主动运输,需要的能量由膜两侧Na+浓度差形成的势能提供,D正确。

“三步法”判断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考向2 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因素及实验分析

3.(2019·湖北荆州中学模拟)如图是几种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运输速率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曲线图,下列与此图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与氧气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①③⑤

B.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相符的图有①④⑥

C.与K+进入神经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④⑤

D.与蛋白质类物质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③⑥

解析:

选A。

图中①③④⑤分别表示自由扩散、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自由扩散,②⑥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氧气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与此相符的是①③⑤,A正确;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方式进入红细胞,与此相符的是②③⑥,B错误;K+进入神经细胞是主动运输,与图中②④⑥相符,C错误;蛋白质通过胞吞或胞吐进出细胞,D错误。

4.(2019·山东济南平阴一中高三期中)氰化物是一种剧毒物质,其通过抑制[H]与O2的结合,使得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气而陷入内窒息。

如图为研究植物根尖吸收钾离子的相关实验。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通过实验甲可以判断植物根尖细胞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

B.实验甲中,4h后氧气消耗速率下降是因为细胞外K+浓度降低

C.实验乙中,4h后吸收K+的能量可能来自无氧呼吸

D.实验乙加入氰化物后,细胞对氧气的吸收速率不变

解析:

选D。

由实验甲可知,加入KCl后,氧气的消耗速率增加,说明植物根尖细胞吸收K+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A项正确;实验甲中,4h后氧气消耗速率下降是因为细胞外K+浓度降低,细胞吸收K+的量减少,B项正确;实验乙中,4h后组织细胞吸收K+的速率不再降低,说明此时细胞已经不能利用氧气,其吸收K+的能量可能来自无氧呼吸,C项正确;氰化物能抑制[H]与O2的结合,因此实验乙加入氰化物后,细胞对氧气的吸收速率下降,D项错误。

运输曲线中的运输方式判断

(1)有饱和点的曲线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2)运输速率与细胞外浓度成正比关系的曲线表示自由扩散。

(3)运输速率与呼吸作用或氧浓度有关系的曲线表示主动运输。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

1.实验原理

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

2.实验步骤

3.实验结论

成熟植物细胞能与外界溶液构成渗透系统并发生渗透作用:

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4.关注质壁分离的两个原因、两个表现

5.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拓展应用

(1)判断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

(2)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

(3)比较不同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4)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如KNO3溶液和蔗糖溶液)

1.(2019·湖南长沙调研)下列有关“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步骤C中只需滴加1滴蔗糖溶液

B.整个实验现象的观察应在低倍镜下

C.步骤A具体操作过程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D.步骤F观察实验结果和步骤D相比,液泡颜色变深

解析:

选B。

在步骤C引流操作中需滴加多滴蔗糖溶液,用吸水纸在对侧吸引,A错误;在高倍镜下引流易污染镜头,该实验全程应在低倍镜下观察,B正确;步骤A制片时不需要进行解离、染色,C错误;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液泡吸水,颜色变浅,D错误。

2.(2019·四川成都高新区高三月考)将若干生理状况基本相同,长度为4cm的鲜萝卜条分为四组,分别置于清水(对照组)和浓度相同的三种溶液中(实验组),尿素溶液、KNO3溶液和蔗糖溶液分别编号为1、2、3组。

测量每组萝卜条的平均长度,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组中都发生了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B.对照组中水分子在前15min进入了细胞,15min之后不再进入

C.1组中的尿素分子和2组中的K+、NO

都进入了细胞,但进入的方式不同

D.3组中,如果一直增大蔗糖溶液浓度,萝卜条就会一直缩短

解析:

选C。

蔗糖溶液中,细胞只能发生质壁分离,A错误;对照组中在前15min水分子进入细胞的数多于出细胞的数,15min之后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B错误;1组中的尿素分子和2组中的K+、NO

都进入了细胞,尿素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而K+、NO

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C正确;3组中,如果一直增大蔗糖溶液浓度,萝卜条就会缩短,但由于细胞壁的支持作用,萝卜条不可能无限缩短,D错误。

[清一清]

易错点1 误认为渗透平衡时水分子不移动

[点拨] 渗透平衡只意味着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到平衡状态,平衡状态下,水分子向两侧移动的速率相等,不可看作没有水分子移动,此时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也不一定相等。

易错点2 原生质层≠原生质体

[点拨] 

(1)原生质层在成熟的植物细胞内相当于半透膜。

由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

(2)原生质体是去除了植物细胞壁以后所剩下的植物细胞结构。

易错点3 半透膜≠选择透过性膜

[点拨] 

(1)区别:

①半透膜是无生物活性的物理性膜,物质能否通过取决于分子的大小。

②选择透过性膜是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膜,载体蛋白的存在决定了其对不同物质是否吸收的选择性。

(2)共性:

都允许水分子自由通过,而不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

易错点4 误认为同种物质跨膜方式应一致

[点拨] 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并非固定一种。

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而葡萄糖通过小肠上皮细胞细胞膜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再如静息电位形成时K+外流与动作电位形成时Na+内流均为协助扩散;但K+、Na+在其他细胞中跨膜运输一般为主动运输。

易错点5 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四点提醒

[点拨] 

(1)运输速率与O2浓度无关的除自由扩散外,还有协助扩散。

(2)影响协助扩散运输速率的因素除载体蛋白数量外,还有浓度差。

(3)抑制某载体蛋白的活性,只会导致以该载体蛋白转运的物质运输受到影响,对其他物质运输不影响。

(4)抑制细胞呼吸,所有以主动运输方式跨膜的物质运输都会受到影响。

[判一判]

(1)细胞膜对膜两侧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  )

(2)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由细胞膜和液泡膜组成(  )

(3)发生渗透平衡只意味着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到平衡状态,既不可看作没有水分子移动也不可看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  )

(4)Na+从红细胞外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2016·海南,T19D)(  )

(5)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溶质发生障碍时,可导致小肠吸水减少(2015·海南,T16C)(  )

(6)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可通过被动运输将某种蛋白分泌到肠腔(2015·海南,T16D)(  )

(7)植物根系吸收矿质离子主要依靠渗透作用(  )

(8)植物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都相同(新课标全国Ⅰ,T3A)(  )

(9)低温不影响矿质离子的吸收速率(  )

(10)细胞质中的氢离子可以通过扩散作用进入液泡内(  )

(11)Na+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属于主动运输(  )

(12)细胞外液中的K+进入神经细胞属于自由扩散(  )

(13)主动运输使膜内外物质浓度趋于一致,维持了细胞的正常代谢(  )

(14)同一种物质进出不同细胞时,运输方式可能不同(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018·高考全国卷Ⅰ)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解析:

选A。

在酸性土壤中,小麦不能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A错误;农田适时松土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氧气,增强农作物根系的有氧呼吸,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对矿质元素进行吸收,B正确;土壤微生物可以将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离子等,植物的根系能吸收这些无机离子用于生命活动,C正确;给玉米施肥过多时,土壤渗透压升高,当其高于玉米根的细胞液渗透压时,玉米会因根系水分外流而出现“烧苗”现象,D正确。

(2018·高考海南卷)在不染色的条件下,下列实验材料中,最适合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的是(  )

A.紫色洋葱鳞片叶叶肉细胞

B.紫色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C.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D.紫色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

解析:

选C。

紫色洋葱鳞片叶叶肉细胞和伸长区细胞的液泡无颜色,也无叶绿体,不适合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紫色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无大液泡,不适合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液泡为紫色,适宜在不染色的条件下观察细胞质壁分离。

(2018·高考全国卷Ⅱ)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解析:

选C。

巨噬细胞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以胞吞的方式摄入病原体,A项错误;固醇类激素属于脂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B项错误;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Na+顺浓度梯度内流,属于被动运输,C项正确;甘油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D项错误。

(2017·高考全国卷Ⅱ)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0~4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0~1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2~3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0~1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解析:

选C。

该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后的复原是因为物质A进入了细胞,使细胞液渗透压升高导致细胞吸水,A项错误;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内因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所以0~1h内,细胞体积变化量小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B项错误;2~3h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增大,此时细胞液的渗透压大于细胞外溶液的渗透压,C项正确;0~1h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减小,液泡中的水分进入细胞质基质,此时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大于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D项错误。

(2017·高考江苏卷改编)如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

B.单糖逆浓度梯度转运至薄壁细胞

C.ATP生成抑制剂会直接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

D.蔗糖可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

解析:

选A。

由题图可知,蔗糖通过胞间连丝由伴胞进入筛管中,筛管内的蔗糖水解后,蔗糖浓度降低,有利于蔗糖从伴胞扩散到筛管,A项正确;由题图可知,蔗糖分解产生的单糖顺浓度梯度运至薄壁细胞,B项错误;图中蔗糖从伴胞到筛管的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ATP,C项错误;由题图可知,筛管中的蔗糖水解成单糖后,两种单糖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进入薄壁细胞,D项错误。

高考应答必背

1.渗透作用的发生必须依赖半透膜和膜两侧的浓度差。

2.物质的跨膜运输并不都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细胞对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具有选择性。

3.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它们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的过程,不消耗能量,但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4.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运输的过程,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和消耗能量。

5.胞吞和胞吐是借助于膜的融合完成的,与膜的流动性有关,它是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进出细胞的物质运输方式,靠ATP提供动力。

[课时作业]

1.(2019·山西太原五中阶段性测试)下列有关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分子进出细胞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

B.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质的浓度低时,哺乳动物红细胞失水皱缩

C.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液的浓度低时,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吸水涨破

D.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相同

解析:

选A。

水分子进出细胞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当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质)浓度,细胞失水,当外界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质)浓度,细胞吸水;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时,红细胞一般会因持续吸水而涨破;植物细胞有细胞壁,不会吸水涨破;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2.(2019·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诊断)为探究茉莉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将细胞分别移至不同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3天,结果如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培养液中另添加的成分

结果

NaCl

茉莉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