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设施扩建升级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35882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13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处理设施扩建升级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污水处理设施扩建升级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污水处理设施扩建升级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污水处理设施扩建升级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污水处理设施扩建升级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污水处理设施扩建升级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0页
污水处理设施扩建升级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0页
污水处理设施扩建升级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0页
污水处理设施扩建升级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0页
污水处理设施扩建升级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0页
污水处理设施扩建升级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0页
污水处理设施扩建升级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0页
污水处理设施扩建升级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0页
污水处理设施扩建升级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0页
污水处理设施扩建升级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0页
污水处理设施扩建升级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0页
污水处理设施扩建升级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0页
污水处理设施扩建升级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0页
污水处理设施扩建升级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0页
污水处理设施扩建升级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污水处理设施扩建升级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污水处理设施扩建升级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处理设施扩建升级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污水处理设施扩建升级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污水处理设施扩建升级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录

一、附表

1.建设投资估算表(附表12-1)

2.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附表12-2)

3.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附表13-1)

4.外购原材料费估算表(附表13-1-1)

5.外购燃料和动力费估算表(附表13-1-2)

6.工资及福利费估算表(附表13-1-3)

7.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附表13-1-4)

8.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附表13-1-5)

9.利润与利润分配表(附表13-2)

10.资产负债表(附表13-3)

11.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附表13-4)

二、附图

1.XXX限公司污水处理设施扩建升级工程区域位置图

2.XXX限公司污水处理设施扩建升级工程总平面布置图

3、XXX限公司污水处理设施扩建升级工程工艺流程图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1.1项目名称

污水处理设施扩建升级工程

1.1.2承办单位

承办单位名称:

XXXX限公司

1.1.3项目主管单位

XXXX市XXXX县发展和改革局

1.1.4项目建设地点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X限公司厂区中部,现有污水处理站的南侧,紧靠厂区毛毯生产车间,本项目占地面积7404.12平方米。

项目地点选择便于厂区毛毯车间废水进入污水处理站。

1.1.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XXX公司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2.1原国家计委发布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1.2.2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1.2.3《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9号);

1.2.4《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

1.2.5国家、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行业部门的发展规划;

1.2.6XXX限公司提供的有关基础数据、资料。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范围

1.3.1对企业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规划进行说明和总体研究;

1.3.2对企业现有用水和技术状况进行分析,并确定项目建设规模;

1.3.3对废水处理方案和中水回用技术进行论证,确定工艺技术水平;

1.3.4对同类废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艺技术和设备进行分析研究,拟定先进合理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方案;

1.3.5对项目实施条件、厂址、原材料及能源供应等进行研究说明;

1.3.6就项目的环保、节能、消防和劳动安全卫生进行分析说明;

1.3.7进行项目的总投资估算、成本估算和经济效益分析,进行财务及经济评价;

1.3.8提出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工作结论。

1.4推荐方案与研究结论

1.4.1项目背景与提出

海河流域包括海河、滦河和徒骇马颊河3大水系、7大河系、10条骨干河流。

其中,海河水系是主要水系,由北部的蓟运河、潮白河、北运河、永定河和南部的大清河、子牙河、漳卫河组成;滦河水系包括滦河及冀东沿海诸河;徒骇马颊河水系位于流域最南部,为单独入海的平原河道。

海河流域人口密集,大中城市众多,在我国政治经济中的地位重要。

海河流域是水资源开发程度最高的流域,也是我国水污染最严重的流域。

流域水资源量占全国的1.3%,面积占3.3%,人口占10%,GDP占12.9%,水环境问题复杂。

海河流域水污染最根本的来源是工业污染。

目前,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皮革鞣制加工业、医药制造业、纺织业等行业的CODCr排放量占全部重点工业企业的70%以上,是排污总量消减的重点行业,也是流域的主要污染来源。

“十二五”期间,海河流域的工业污染防治项目主要集中在XXXX省,XXXX省作为工业大省,2011年GDP排名全国第三,工业污染治理的形式也很严峻,“十二五”期间XXXX省工业污染防治项目的投资额占整个海河流域的60%以上。

根据《关于批准发布《XXXX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等4项标准修改单的通知》(鲁质监标发[2011]35号),《XXXX省海河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675-2007)经2011年2月份重新修订,“一级标准”的CODCr、氨氮、BOD5、SS、色度和动植物油排放浓度限值分别由原来的60mg/L、10mg/L、20mg/L、70mg/L、40倍和10mg/L调整为50mg/L、5mg/L、10mg/L、20mg/L、30倍和3mg/L,2013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

XXX限公司现有生产装置日均废水排放量2950.54m3/d,据日常监测资料现实,CODCr平均为1600~1900mg/L,BOD5平均为302mg/L左右,氨氮平均为40.5mg/L左右,色度平均为500倍左右,SS平均为400mg/L左右,PH平均为5.5左右,石油类平均为12mg/L左右,苯胺0.6~4.2mg/L。

现有有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规模为3000t/h,处理工艺为“初沉淀+水解酸化+活性污泥曝气+二沉池”。

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CODCr≤500mg/L;BOD5≤350mg/L;NH3-N≤45mg/L;SS≤400mg/L;PH6.5~9.5;色度≤70倍;石油类≤20mg/L;苯胺≤5mg/L。

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B级标准进入新城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

但是,由于现有污水处理站存在设计缺陷,运行成本较高,存在水解酸化池中填料和接触氧化池中填料严重积泥,曝气系统老化也影响曝气效率等问题。

污水在线检测数据显示出水水质不稳定,CODCr含量在450mg/L~550mg/L之间波动,给开发区污水处理站的后续处理造成一定影响。

另外,企业现有产能污水量波动较大,瞬时产污水量超过污水处理站设计处理能力,造成生产停顿,因此,现有污水处理站已无法满足生产配套要求。

根据企业现有污水瞬时污水产生量及日均污水产生量,综合考虑企业可持续发展,决定现有污水处理设备和工艺进行改造,淘汰现有污水处理设施,新建处理能力5000t/d的污水处理站是必要的。

1.4.2建设内容与规模

项目主要对XXX限公司污水处理系统扩建升级改造,根据企业现有污水瞬时污水产生量及日均污水产生量,综合考虑企业可持续发展,淘汰现有3000t/d污水处理设施,利用企业已有土地7404.12平方米,新建格栅池、除油池、调节池、水解酸化池、二沉池、污泥浓缩池及配套加药间、操作间等,新增污水处理设备等,采用“浆染废水分类预处理+水解酸化池+二级接触氧化(生物膜)+物化处理工艺”,改造后污水处理站处理规模5000t/d。

1.4.3主要原材料及能动供应

1.4.3.1主要原辅材料供应

本工程原材料主要有混凝剂(PAC)、助凝剂(PAM),碱、生化剂等国内该类物资市场供应充足,各项指标均可满足使用要求,通过公司现有的进货渠道解决,可保证本工程供应。

表1-1主要原辅材料消耗

序号

药剂名称

单位

年用量

备注

1

混凝剂、助凝剂

t

398

3

t

177

3

生化剂

t

50

1.4.3.2能动供应

1、供电

本项目所在厂区电源采用双回路电源,来自XXXX县经济开发区110kV变电站,厂区内建设10kV配电室一座,接至厂区原有变电所经变压器降压后,由其低压配电室分配供电接至各用电点。

本项目用电属于二级负荷,本项目新增装机负荷547.86kW,计算有用功率220.44kW,全年新增耗电量约119.04万kWh。

新增负荷较小,在厂区内用电负荷余量范围内,因此本项目电源可直接使用厂内电源。

2、供水

XXX限公司生产用水全部采用自备井水,目前厂区给水系统完善。

项目实施前,企业新鲜水日耗量约2950.54m3/d,年耗费量约88.50万m3/a。

该公司现有的供水设施完全可以满足本项目用水及回用要求。

1.4.4节能

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采用的污水治理措施合理、技术先进,减排效果显著,项目在合理用能方面是可行的。

项目年耗电119.04万kWh,年耗能折合标准煤146.30tce,单位污水能耗为0.17kg标准煤/立方米,属于能源利用效率比较好的项目。

1.4.5消防

本项目建筑耐火等级二级。

项目设计中除了各专业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进行消防措施的设计外,还按规范设置了各类消防设施,主要包括消防水管网、消火栓、干粉灭火器等。

因此消防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可靠性。

1.4.6劳动安全卫生

本项目采用了先进、成熟、可靠的生产技术,在设计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政策,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完善的安全卫生措施,预计本项目在建成后将能有效的防止火灾、爆炸、雷电、静电、触电、机械伤害、噪声危害等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事故,依靠装置内的安全防护设施和事故应急措施能及时控制事故,防止事故的蔓延,使生产工人的劳动安全卫生有充分的保证。

同时要求工人在生产过程注意自我劳动保护,要求上岗人员必须以预防为主进行安全教育及劳动保护、工业卫生教育,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

1.4.7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1571.00万元,全部为固定资产投资,工程费用1429.4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81.13万元,预备费60.42万元。

资金筹措方案为全部由企业自筹解决。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1-1。

1.4.8环境及社会效益分析

本项目建成后,从源头上年可削减有机污染物(CODcr)1343吨/年,BOD5消减量223吨/年,SS消减量302吨/年,保证公司正常生产的同时,出水水质达到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最佳进水水质,将为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减轻处理负担。

同时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以及宣传教育,能提高当地人民的健康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1.4.9主要经济指标

表1-2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建设规模

1.1

污水处理扩建升级工程

m3/d

5000

2

项目建设期

12

3

年生产天数

d

300

4

劳动定员

12

5

年主要原材料、动力等消耗

6.1

混凝剂、助凝剂

t

398

6.2

生化剂

t

177

6.3

t

50

6.4

万kW·h

119.04

7

减排量

7.1

年CODcr消减量

1343

7.2

年BOD5消减量

223

7.2

年SS消减量

302

8

项目总投资

万元

1571.00

建设投资

万元

1571.00

9

资金筹措

万元

1571.00

项目资本金

万元

1571.00

10

年总成本费用

万元

317.88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与必要性

2.1企业概况

2.2项目提出的背景

2.2.1社会背景

我国水资源总量虽丰富,但人均拥有水量少。

水资源总量约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拥有量仅为22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21位,并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

另外,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差异较大,加剧了一些地方水资源短缺的严重程度,水资源在空间的分布极不均匀。

北方水资源贫乏,南方水资源丰富。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河川径流量占全国七大河流总径流量的81%,人均水资源和亩均水资源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

而黄淮海流域水资源量只占全国的7.2%。

联合国亚太经合会在《2000年亚太地区环境状况》的报告中,将我国的北方地区与中亚的里海盆地并列为严重缺乏淡水资源的地区。

与此同时,我国的水环境日益恶化。

根据全国2222个监测站的监测(水环境监测覆盖面达到:

流域面积的80%,水体纳污量的80%,流域工农业总产值的80%,流域人口的80%,例行监测河段总长已达到34万公里,占全国河流总长度的80%)结果表明,我国七大水系污染程度次序为:

海河—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海河、辽河、淮河污染最重。

海河水系水污染严重,包括水库河段在内,水质符合Ⅰ、Ⅱ类水质标准的河段为39.7%,符合Ⅲ类标准的为19.2%,属于Ⅵ、Ⅴ类标准的为41.1%。

主要污染参数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和挥发酚。

流域内的大小河流和水库除了拒马河及陡河、密云、怀柔、黄壁庄、潘家口、章泽和王快水库水质尚好外,其余的河段基本为污染河段。

2.2.2XXXX省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概况

海河流域包括海河、滦河和徒骇马颊河3大水系、7大河系、10条骨干河流。

其中,海河水系是主要水系,由北部的蓟运河、潮白河、北运河、永定河和南部的大清河、子牙河、漳卫河组成;滦河水系包括滦河及冀东沿海诸河;徒骇马颊河水系位于流域最南部,为单独入海的平原河道。

海河流域人口密集,大中城市众多,在我国政治经济中的地位重要。

海河流域是水资源开发程度最高的流域,也是我国水污染最严重的流域。

流域水资源量占全国的1.3%,面积占3.3%,人口占10%,GDP占12.9%,水环境问题复杂。

海河流域水污染最根本的来源是工业污染。

目前,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皮革鞣制加工业、医药制造业、纺织业等行业的CODcr排放量占全部重点工业企业的70%以上,是排污总量消减的重点行业,也是流域的主要污染来源。

“十二五”期间,海河流域的工业污染防治项目主要集中在XXXX省,XXXX省作为工业大省,2011年GDP排名全国第三,工业污染治理的形式也很严峻,“十二五”期间XXXX省工业污染防治项目的投资额占整个海河流域的60%以上。

《XXXX省海河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675-2007)经2011年2月份重新修订,“一级标准”的CODcr、氨氮、BOD5、SS、色度和动植物油排放浓度限值分别由原来的60mg/L、10mg/L、20mg/L、70mg/L、40倍和10mg/L调整为50mg/L、5mg/L、10mg/L、20mg/L、30倍和3mg/L,2013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

2.2.3企业背景

XXX限公司现有有年产8万吨各类再生涤纶长丝和600万条再生涤纶毛毯的能力,是XXXX市当地废水排放大户,据日常监测资料现实,CODcr平均为1600~1900mg/L,BOD5平均为302mg/L左右,氨氮平均为40.5mg/L左右,色度平均为500倍左右,SS平均为400mg/L左右,PH平均为6左右,石油类平均为14mg/L左右,苯胺0.6~4.2mg/L。

现有有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规模为3000t/h,处理工艺为“初沉淀+水解酸化+活性污泥曝气+二沉池”。

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CODcr≤500mg/L;BOD5≤350mg/L;NH3-N≤45mg/L;SS≤400mg/L,PH6.5~9.5;色度≤70倍;石油类≤20mg/L;苯胺≤5mg/L,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进水标准。

但是,由于现有污水处理站存在设计缺陷,运行成本较高,存在水解酸化池中填料和接触氧化池中填料严重积泥,曝气系统老化也影响曝气效率等问题,污水在线检测数据显示,出水水质不稳定,CODcr含量在450mg/L~550mg/L之间波动,给开发区污水处理站的后续处理造成一定影响。

另外,企业现有产能污水量波动较大,瞬时产污水量超过污水处理站设计处理能力,造成生产停顿,特别是经生产工艺技术改造后,实现了连续化生产,产能增大,因此,现有污水处理站已无法满足生产配套要求。

根据企业现有污水瞬时污水产生量及日均污水产生量,综合考虑企业可持续发展,决定现有污水处理设备和工艺进行改造,淘汰现有污水处理设施,新建处理能力5000t/d的污水处理站是必要的。

2.3项目提出的必要性

2.3.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

本项目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鼓励类”第三十八项“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中第15条“‘三废’综合利用及治理工程”的要求,为国家鼓励类项目的要求。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第三章“规划主要任务”第二节“提高工业污染防治水平”第(四)项“加强工业园区环境管理”指出:

“可能对园区废水集中处理设施正常运行产生影响的电镀、化工、皮革加工等企业,应当建设独立的废水处理设施或预处理设施,满足达标排放且不影响集中处理设施运行的要求后才能进入废水集中处理设施。

严格控制化工园区建设,严格审核进入园区的化工企业,进入园区的企业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

本项目通过现有污水处理设施扩建提升,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2.3.2是海河流域污染治理的重要环节

“十二五”期间,海河流域的工业污染防治项目主要集中在XXXX省,XXXX省作为工业大省,2011年GDP排名全国第三,工业污染治理的形式也很严峻,“十二五”期间XXXX省工业污染防治项目的投资额占整个海河流域的60%以上。

XXXX省XXXX华阳集团是XXXX市当地废水排放大户,本项目能否顺利实施将直接关系到海河流域XXXX辖区污染治理工作的进程。

通过本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削减污染物入淮总量,按照一年运行300天计算,CODcr消减量1343吨/年,BOD5消减量223吨/年,SS消减量302吨/年。

2.3.3项目的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企业现有废水排放量2950.54m3/d,现有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为3000t/d,由于现有污水处理站存在设计缺陷,运行成本较高,污水在线检测数据显示,出水水质不稳定,给开发区污水处理站的后续处理造成一定影响。

另外,企业现有产能污水量波动较大,瞬时产污水量超过污水处理站设计处理能力,造成生产停顿,特别是经生产工艺技术改造后,实现了连续化生产,产能增大,因此,现有污水处理站已无法满足生产配套要求。

根据企业现有污水瞬时污水产生量及日均污水产生量,综合考虑企业可持续发展,决定现有污水处理设备和工艺进行改造,淘汰现有污水处理设施,新建处理能力5000t/d的污水处理站。

2.3.4是改善投资环境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XXXX市要进一步增加改革力度,加快开放引资的步伐,就必须加大力度进一步改善XXXX市的投资环境。

城市环境质量的高低,直接对其投资环境有着重要影响,可见治理水污染,改善环境,已成为改善XXXX市投资环境、加快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

综上所述,本项目实施污水处理设施扩建升级工程,力争创造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发展,符合国家和XXXX省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工程建设对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计划、XXXX县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对企业自身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工程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章处理规模和处理效果

3.1设计规模

企业现有废水排放量2950.54m3/d,配套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规模为3000t/d,处理工艺为“初沉淀+水解酸化+活性污泥曝气+二沉池”。

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B级标准进新城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

但是,由于现有污水处理站存在设计缺陷,运行成本较高,造成出水水质不稳定;企业现有污水产生量波动较大,瞬时产污水量超过污水处理站设计处理能力,造成生产停顿,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综合分析,现有污水处理站已无法满足生产配套要求。

根据企业现有污水瞬时污水产生量及日均污水产生量,综合考虑企业可持续发展,决定现有污水处理设备和工艺进行改造,淘汰现有污水处理设施,利用企业已有土地7404.12平方米,建设处理能力5000t/d的污水处理站,采用“浆染废水分类预处理+水解酸化池+二级接触氧化(生物膜)+物化处理”处理工艺。

3.2处理效果

3.2.1企业污水水质

本项目废水中含有大量的聚酯水解物、低聚物以及染色过程中附加的各种浆料、染料、表面活性剂、助剂等。

废水可生化性差,且主要为难降解或降解过程较慢的有机物质。

XXX限公司委托XXXX市环保局对企业污水处理站进水水质进行了检测:

CODcr:

1600~1900mg/L;BOD5:

302mg/L左右;

氨氮:

40.5mg/L左右;色度:

500倍左右;

SS:

400mg/L左右;PH:

5.5左右;

石油类:

12mg/L左右;苯胺:

0.6~4.2mg/L。

3.2.2开发区污水处理厂进水标准

执行《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B级标准:

CODcr≤500mg/L;BOD5≤350mg/L;

NH3-N≤45mg/L;SS≤400mg/L;

PH:

6.5~9.5;色度≤70倍;

石油类≤20mg/L;苯胺≤5mg/L。

3.2.3本项目水质设计标准

本设计污水出水水质:

CODcr≤300mg/L;BOD5≤80mg/L;

NH3-N≤35mg/L;SS≤60mg/L;

PH:

6~9;色度≤80倍;

石油类≤5mg/L;苯胺≤0.6mg/L。

 

第四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4.1建设地址

本项目厂址选择在XXX限公司厂区,厂址用地位于XXXX市XXXX县经济开发区,新大济路以西,工业二路以北,工业三路以南。

项目选址符合XXXX县城市总体规划要求,该厂区配套基础设施齐全,地势平坦,交通便捷,通讯畅通,适宜本项目的建设。

厂址详见XXX限公司区域位置图。

4.2建设条件

4.2.1自然条件

4.2.1.1地质

根据钻孔揭露,勘察深度内揭露地层为第四系松散层,共分四层,按自上而下的顺序分别叙述如下:

耕植土:

褐色—灰褐色,主要为粉土或粉质粘土,含植物根系,可塑、松散,层厚0.4~0.7m,层底标高7.92~9.43m。

粉质粘土:

灰褐色,可塑,土质较均匀,有铁锰质氧化物,含姜石,厚度0.4~2.2m,层底标高6.23~8.93m,层底埋深0.8~2.7m。

粉质粘土:

褐色—黄褐色,可塑—硬塑,土质均匀,粉粒较高,部分呈粉土,厚度1.4~4.4m,层底标高3.14~6.53m,层底埋深2.7~5.3m,该层承载力170kpa。

粉质粘土混碎层:

褐色—黄褐色,硬塑,土质较均匀,具铁锰质侵染,碎石成分为姜石及砂岩,粒径一般在0.2~2.5cm,最大大于10cm,厚度0.1~2.5m,层底标高2.95~4.93m,层底埋深4.3~5.8m,该层承载力190kpa。

粉土:

褐色—深黄色,密实,土质均匀,含少量粘粒成份,有铁质侵染,含姜石,粒径一般在0.2~1.5cm,厚度1.2~-4.2m,层底标高0.19~3.93m,层底埋深5.8~8.5m,该层承载力220kpa。

4.2.1.2地形、地貌

XXXX县属于黄河冲平原。

县境西东低,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呈现倾斜,微坡起伏,形成了缓岗,微坡平地和浅平洼地相间的地貌特征。

县城内土地以轻、中壤为主,且土层深厚(8米左右)。

4.2.1.3气候

XXXX县气候属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严寒干燥。

年平均气温12.2℃,一月平均气温-4℃,极端最低气温-22.5℃,七月平均气温26.3℃,极端最高气温42.2℃。

≥5℃的日数为238.9天,积温4596.8℃。

年平均日照时数2640.4小时,辐射量1459.565kWh/m2•年。

年无霜期184天,初霜期10月21日,终霜期4月16日。

年均降雨量589.4mm,主要集中在6-10月,为402.5mm,占全年降水量的68%。

年均蒸发量1877.7mm,超过降水量的218.6%。

夏季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但对局部低洼地区造成涝灾。

春、晚秋及冬季降水少,往往给春、秋播种和小麦越冬造成困难。

4.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