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版七年级语文上古诗词翻译.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37718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人版七年级语文上古诗词翻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版人版七年级语文上古诗词翻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新版人版七年级语文上古诗词翻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新版人版七年级语文上古诗词翻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新版人版七年级语文上古诗词翻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新版人版七年级语文上古诗词翻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新版人版七年级语文上古诗词翻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新版人版七年级语文上古诗词翻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新版人版七年级语文上古诗词翻译.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新版人版七年级语文上古诗词翻译.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新版人版七年级语文上古诗词翻译.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新版人版七年级语文上古诗词翻译.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新版人版七年级语文上古诗词翻译.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新版人版七年级语文上古诗词翻译.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新版人版七年级语文上古诗词翻译.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新版人版七年级语文上古诗词翻译.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新版人版七年级语文上古诗词翻译.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新版人版七年级语文上古诗词翻译.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新版人版七年级语文上古诗词翻译.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新版人版七年级语文上古诗词翻译.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人版七年级语文上古诗词翻译.docx

《新版人版七年级语文上古诗词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人版七年级语文上古诗词翻译.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版人版七年级语文上古诗词翻译.docx

新版人版七年级语文上古诗词翻译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东临碣石)对照翻译: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作者介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东汉沛国谯(qio)(今安徽省毫(bó)县)人。

汉献帝时官至丞相,后被封为魏王。

死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他为魏武帝。

曹操是汉末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重要作家。

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诗和散文。

他的诗继承汉代乐府民歌反映现实的优良传统,有的写时事,有的写自己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风格悲凉慷慨。

【注评】东临碣(jié)石,以观沧海。

东临碣石:

东上碣石山。

东:

方位名词,这里作临的状语,表示向东、朝东。

临:

到,这里是登上的意思。

碣石:

古代山名,原在河北省乐亭县西南,滦河入海口的东面,今已沉入渤海中。

以:

连词,连接“东临碣石”和“观沧海”两个短语,所连接的后一部分表示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

观:

看,这里是远眺、眺望的意思。

沧海:

东海,这里是泛称。

以叙事发端,起调平稳。

水何澹澹(dàn),山岛竦(sǒng)峙(zhì)。

水:

指海水。

何:

副词,用在形容词谓语前,表示程度之深。

可译为“怎么这样”“多么”“那么”等。

澹澹:

水波动荡的样子。

竦:

同“耸”,高起,高耸。

峙:

直立。

接着描绘登山观海所见壮丽景色。

这两句写大海雄浑开阔的气象,是远景,全景。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树木:

指山岛(即作者所登的碣石山)上的树木。

丛生:

(草木)聚集在一处生长。

这里是说林密。

丰:

茂密,茂盛。

这两句写山岛,突出其林密草丰的特点,是近景,是局部。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萧瑟:

秋风声。

洪波:

巨大的波涛。

洪:

大的意思。

涌:

形容大波掀动的样子。

这两句写大海波涛汹涌的动态。

以上六句描写,有静有动,有远有近,有主有从,都是实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

太阳和月亮。

之:

结构助词,可不译。

行:

运行。

若:

像,好像。

出其中:

从大海中出来。

其:

代词,代大海。

星汉:

即天河,银河。

灿烂:

光彩耀眼。

里:

义同“中”,里面。

这四句是说日月星辰都好像在大海的胸中运行,显示大海包容一切的博大胸怀。

是虚拟之景,想象之词。

沈德潜评论说这四句有“吞吐宇宙气象”。

其实正是诗人气概和襟怀的写照。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幸甚至哉:

庆幸得很,好极了。

幸:

庆幸。

至:

极点。

哉:

助词,表示感叹语气。

歌:

动词,歌唱。

以:

连词,同“而”,连接“歌”和“咏志”两个动词。

咏:

用诗歌来抒发。

志:

心愿,胸怀。

两句本来是配乐时用的套语,一般与正文意义无关。

但在这首诗里却天然浑成,融为一体。

【简析】汉献帝建安十年(205),曹操平定冀州,袁绍的儿子袁尚、袁熙投奔乌桓(东胡族的一支),次年乌桓人攻破幽州,俘虏汉民十余万。

为消除边患,进而统一北方,曹操于建安十二年五月率师北伐。

在八月的决战中,曹操以少胜多,大败敌军。

凯旋途中,他跃马挥鞭,登上了秦皇、汉武曾登临的碣石山,心情激荡,浮想联翩。

《观沧海》便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抒发。

《观沧海》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写景诗,也是一首抒情诗,它通过写观沧海所见的壮丽景色,抒发自己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

观沧海练习题

读《观沧海》,完成文后问题。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作者,是时期著名

的家,家、诗人。

他的诗以见称。

3.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意理解正确的是()

A.日、月的运行,都是从大海里升起又降落;银河灿烂,也好像是发源于沧海之中。

B.日、月朗照大海,星星闪烁,辉映于海面。

C.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好像都是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了一样。

D.太阳月亮不停运转、银河灿烂,它们有的没入海底,有的投映到海面。

4.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

②“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

③“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全景式地描绘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

④这首诗前八句是实写,后六句是虚写。

()

⑤“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

()

⑥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

5.对这首诗理解做个最佳抉择()

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面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C.诗人先实写,再虚写,最后抒情。

D.先全景式地展现大海景象,再描绘岛上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拟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壮阔的情怀。

参考答案:

1.曹操东汉政治军事慷慨悲壮2.①登上②来③多么④耸立⑤银河⑥好像⑦庆幸、很⑧诗3.C4.①√②×③√④×⑤√⑥√5.D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对照翻译: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注释

  ①、王昌龄:

唐代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②.、左迁:

贬谪,降职。

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

  ③、龙标:

唐代县名,在今贵州锦屏县,现保存有龙标书院,唐时甚僻。

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④、杨花:

柳絮。

  ⑤、子规:

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

  ⑥、五溪:

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⑦、夜郎:

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

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

这里指贵州的夜郎(在今贵州西部地区)。

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⑧、闻:

听说

次北固山下对照翻译: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

江上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

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

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

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

注释次:

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

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

客路:

旅途。

潮平两岸阔:

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风正:

顺风。

悬:

挂。

海日:

海上的旭日。

残夜:

夜将尽之时。

江春:

江南的春天。

归雁:

北归的大雁。

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

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青山:

指北固山。

乡书:

家信。

天净沙·秋思对照翻译:

 枯藤老树昏鸦,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

  夕阳西下,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

  断肠人在天涯。

  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赏析

    马致远一曲小令,短短28字,意蕴深远,结构精巧,平仄起伏,顿挫有致,音韵铿锵,直贯灵心。

其四射的艺术魅力,倾倒古今多少文士雅客,骚人才子“断肠”二字为诗眼。

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鲜明形象,浓重的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致。

 

世说新语·咏雪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不久,雪下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

“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他哥哥的女儿

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

谢道韫说:

“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漫天飞舞。

”谢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她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

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女儿,(后来成为)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注释

谢太傅:

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史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死后追赠为太傅。

(太傅,中国古代职官。

位列三公,正一品位,处于专制统治者的核心位置,直接参与军国大事的拟定和决策,是皇帝统治四方的高级代言人。

周代设置为辅弼天子之任。

汉代复置,次于太师,春秋时期晋国,为国王的辅佐大臣(辅弼官,国王年幼或皇室暗弱时可以代为管理国家),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之一;齐国和楚国设太傅。

秦朝废止。

西汉曾两度短暂复置该职位;东汉则长期设立。

历代沿置,多用为大官加衔,无实职。

朝鲜高丽时代亦设太傅,朝鲜王朝改称大傅。

内集:

家庭聚会。

与儿女讲论文义(讲论文义:

讲解诗文。

)(讲:

讲解)(论:

讨论)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俄而:

不久,一会儿)(骤;急速,大)(欣然:

高兴的样子)

胡儿:

即谢朗。

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

做过东阳太守。

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可拟:

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

不如)(因:

凭借)(“因”在这里有特殊含义)

无奕女:

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

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王凝之:

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古今异义词]【儿女】古义:

子侄辈的年轻一代今义:

自己亲生的儿子与女儿

【因】古义:

凭借今义:

因为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刘义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

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

去后乃至。

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陈元方:

“你的父亲在吗?

”陈元方回答道: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

“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

“真不是人!

和别人相约同行,

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陈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

父,则是无礼。

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

元方走进家门,不回头看。

注释

元方:

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

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颖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县名;长,长官。

古代常以地名称其官长。

期行:

相约同行。

期,约定,今义为日期,行,出行。

期日中:

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

过了正午。

至:

到 舍去:

不再等候而离开了。

舍,丢下;去,离开  

乃至:

(友人)才到。

乃:

才。

戏:

玩耍,游戏。

尊君在不(fǒu):

你父亲在吗?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假字,通“否”。

家君:

家父,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顾:

回头看。

信:

诚信,讲信用。

 时年:

这年(那时)。

 

非:

不是。

相委而去:

相委,丢下别人;相,副词,表示动作偏向一方;委,丢下,舍弃。

而,表示修饰。

  

君:

古代尊称对方,现可译为“您”。

惭:

感到惭愧。

 礼:

礼貌。

 不:

不,“不”通“否”,是不是。

  

已去:

已经离开。

哉:

助词,语气词,并无实际意义。

曰:

说  则:

就是  

信(则是无信):

信用  古今异义词去古意:

离开 今意:

到、往 

委 古意:

丢下、舍弃 今意:

委屈、委托  

顾古意:

回头看  今意:

照顾  

通假字  1、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否定。

相当于“吗?

”  

词类活用  1、友人惭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论语十二章

1.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

“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曾子说:

“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

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

交友是否守信?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3.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

“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4.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

“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5.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6.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孔子说: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

“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子曰:

“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

吃简陋的食物,和凉水,弯曲手肘当做枕头,也乐在其中啊,用不正当的手段使自己富有、尊贵,这对我如同浮云一般。

9、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

“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

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10.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说:

“时光像河水一样流逝,日夜不停。

11.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

“三军的主帅可以被俘虏,匹夫的志向是不可以被改变的。

三军:

古时军队作战分左军、中军、右军,合称三军。

在此代指全军。

夺志:

改变志向。

12.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子夏说: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课外古诗词诵读【朗读节奏划分】:

峨眉山月歌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写作背景】:

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725年(开元十三年的时候)以前。

这首诗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写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

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间吐出的半轮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之中,月影总是随江流。

夜里船从清溪驿出发,要向三峡驶去,船转入渝州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

这首诗用了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峨眉山月半轮秋,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夜里,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

  影入平羌江水流。

  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我。

  夜发清溪向三峡,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使我思念不已。

注释】:

1.峨眉山:

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 2.平羌(qiāng):

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3.发:

出发。

4.君:

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5.下:

顺流而下。

6.渝州:

今重庆一带。

7..半轮秋:

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8.清溪:

指清溪驿,在四川犍(qián)为峨眉山附近。

 

9.三峡:

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10.夜:

今夜11.影:

月光

江南逢李龟年对照翻译:

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歧王府第里经常看见您,也在崔九的家里多次听到您的唱歌。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你。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译文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

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

注释

  ⑴九日:

指九月九日重阳节。

  ⑵强:

勉强。

登高:

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

 

  ⑶怜:

可怜。

   ⑷傍:

靠近、接近。

夜上受降城闻笛⑴ 

  作者: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⑵,受降城外月如霜⑶。

不知何处吹芦管⑷,一夜征人尽望乡⑸。

【白话译文】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注释】⑴受降城:

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筑受降城,分东、中、西三城,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另有一种说法是:

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来。

⑵回乐峰:

唐代有回乐县,灵州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

回乐峰即当地山峰。

一作“回乐烽”:

指回乐县附近的烽火台。

⑶城下:

一作“城上”,一作“城外”。

⑷芦管:

笛子。

一作“芦笛”。

⑸征人:

戍边的将士。

尽:

全。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注释】  

  ⑴诫:

警告,劝人警惕  ⑵夫(fú):

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

品德高尚的人。

指操守、品德、品行。

  ⑶修身:

个人的品德修养。

  ⑷养德:

培养品德。

   ⑸澹(dàn)泊:

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清心寡欲。

明志:

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⑹宁静:

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

实现远大目标。

    ⑺才:

才干  ⑻广才:

增长才干。

  ⑼成:

达成,成就。

    ⑽慆(tāo)慢:

漫不经心。

慢:

懈怠,懒惰。

励精:

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⑾险躁:

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

“治”通“冶”,陶冶性情。

    ⑿与:

跟随。

驰:

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⒀日:

时间。

去:

消逝,逝去。

    ⒁遂:

于是,就。

枯落:

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⒂多不接世:

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

有“用世”的意思。

  ⒃穷庐:

破房子。

  ⒄将复何及:

又怎么来得及。

  ⒅淫慢:

过度的享乐,懈怠。

淫:

过度。

 

 狼对照翻译: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

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户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

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

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屠户很窘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才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户正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

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

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也把狼杀死。

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注解1.屠:

这里指屠夫,即以宰杀牲畜为职业的生意人。

2.晚:

在晚上。

3.归:

返回,回家。

4.尽:

完。

5.止:

通“只”,仅有。

6.缀(zhuì)行甚远:

紧随着走了很远。

缀:

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

7.惧:

畏惧,害怕。

8.投以骨:

“以骨投之”,把骨头投给狼。

9.止:

停止。

10.从:

跟从。

11.并驱:

一起追赶12.故:

旧,原来。

13.屠大窘:

屠户非常困窘急迫。

大:

很,非常。

窘:

恐怕,担心14.恐:

担心,害怕。

15.敌:

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16.顾:

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17.积薪:

把柴草堆积在一起。

薪:

柴草。

18.苫(shàn)蔽成丘:

覆盖成小山似的。

苫:

盖上。

蔽:

遮蔽。

19.乃:

副词,于是,就。

20.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