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测试题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40398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6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地理测试题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国地理测试题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国地理测试题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国地理测试题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国地理测试题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中国地理测试题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中国地理测试题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中国地理测试题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中国地理测试题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中国地理测试题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中国地理测试题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中国地理测试题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中国地理测试题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中国地理测试题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中国地理测试题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中国地理测试题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中国地理测试题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中国地理测试题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中国地理测试题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中国地理测试题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地理测试题资料.docx

《中国地理测试题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地理测试题资料.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地理测试题资料.docx

中国地理测试题资料

高二区域地理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北回归线穿过的省区自西向东排列正确的是()

①广东②广西③云南④台湾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③②①④D.④①②③

2.聚宝盆、地上河、火洲、巴山夜雨地理称谓或现象分别位于()

A.新、青、鲁、蜀B.青、鲁、新、蜀

C.鲁、蜀、新、青D.蜀、鲁、青、新

3.西昌(约102°E、28°N)、酒泉(约99°E、40°N)、太原(约112°E、38°N)是我国三大卫星发射基地。

根据地理位置判断三地所在地形区约为()

A.黄土高原、河西走廊、云贵高原B.横断山区、河西走廊、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D.成都平原、黄土高原、横断山区

图1为我国某地地形发育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甲地反映的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黄土高原B.云贵高原C.内蒙古高原D.准噶尔盆地

5.该地貌的对当地的影响有()

A.不利于发展旅游业B.交通建设更加容易C.农业用水充足D.多地质灾害

6、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地理界线是下列中的()

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D.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秦岭—淮河

7.秦岭——淮河以南大部分属于()

A.湿润区、亚热带B.湿润区、热带 

C.半湿润区、亚热带D.半湿润区、暖温带

8.下列四大高原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较频繁的是()

A.云贵高原B.青藏高原C.黄土高原D.内蒙古高原

9.下列因素中不属于西北干旱成因的是( )

A.远离大西洋   B.远离太平洋    

C.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D.高大山地阻挡海洋水汽

10.我国北方大油田自北向南的正确排序是:

()

A.大庆、华北、辽河、胜利B.大庆、辽河、华北、胜利

C.大庆、华北、胜利、辽河D.大庆、胜利、辽河、华北

11.黄河、长江干流都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和地形区有()

A.青海、西藏和青藏高原B.四川、甘肃和四川盆地

C.青海、四川和青藏高原D.青海、甘肃和黄土高原

12.下列著名风景名胜区属于喀斯特地形的是()

A.峨眉天下秀

B.桂林“碧莲玉笋世界”

C.白头山天池湖水碧兰、白色群峰倒映风光

D.挺拔险峻、登之可“一览众山小”的泰山

13.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这是由于()

①北方太阳高度低②南方白昼长,北方白昼短③寒冷的冬季风对北方影响大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③

14.下列山脉既是我国地势第二和第三阶梯的界线,又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的是()

A.秦岭B.太行山C.阴山D.大兴安岭

读“我国局部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回答15题。

15.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剖面线穿越了我国地势第一、二、三级阶梯

B.A地形区的农作物主要有冬小麦、棉花等

C.B地形区的降水量南多北少

D.D地形区是许多大河的发源地,如长江、澜沧江、印度河等

图为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轮廓及其主要山脉和城市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16—18题。

16.对图中山脉的表述,与事实相一致的是()

A.图①中的山脉是阴山,图②南侧山脉与图④中北侧山脉是同一山脉

B.图②中部为天山脉,其向东延伸便是③中的秦岭

C.图②最北一列是阿尔泰山,图④中北侧一列是祁连山

D.图①中山脉被长江切开形成长江三峡,图③中山脉是我国南北方的重要分界线

17.对图中四省区农业生产的表述,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是()

A.①有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地基,②有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B.②④都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C.②是我国著名的绿洲农业区,④分布着河谷农业

D.①②③④都有商品粮、棉基地

18.对甲、乙、丙、丁四个省级行政区行政中心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甲位于嘉陵江与长江汇合处,因干支流汇合而兴起

B.乙位于塔里木河沿岸,因河运而兴起

C.丙是我国十大古都之一,地处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

D.丁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城市,位于雅鲁藏布江沿岸,因河运而兴起

图6为我国某地区正常年份地下潜水位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9~21题.

19.该地区最可能是()

A.云贵高原B.松嫩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黄淮海平原

20.该地区7、8月潜水位较低,原因是()

A.受准静止锋控制B.受副热带高压控制C.受气旋控制D.处于夏季风背风坡

21.当该地区地下潜水接受补给最多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B.巴西热带草原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C.我国江淮地区正是梅子成熟的季节

D.我国北方地区出现沙尘暴天气

22.治理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根本措施是()

A.在受灾地区大力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B.在中、下游修建蓄洪水库

C.重灾区大规模移民,并不再布局大、中型企业

D.在下游疏浚并增加泄洪通道

读我国大陆东部季风区四地日平均气温≥10°C的开始日期与结束日期示意图,回答23-24。

23.若只考虑纬度因素,则四地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③②①    D.③①②④

24.若③地的纬度较④地低,则③地可能是(  )

A.四川盆地  B.渭河平原        C.青藏高原     D.江南丘陵

25.根据海外市场的需要,闽南三角地区建立了农业出口商品基地,不属于那里的产品有()

A.木材B.蔬菜C.花卉D.水果

26.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27.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夏季热量充足②劳动力价格较低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

28.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①多山的地形②干旱的气候③对外联系不便④生产方式落后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⑤

读“某区域示意图”,完成29~30题。

29.图示地区存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①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②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不足

③污染浪费严重④沙质土壤,水分渗漏严重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①③

30.该河口段冬季容易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暴雪B.沙尘暴C.咸潮D.赤潮

31.在我国五条南北铁路干线中,穿越长江的有 ()

A.3条B.4条C.5条D.2条

3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重工业是以生产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

B.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以重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C.辽中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D.秦山核电站位于江苏省境内

33.“湖广熟,天下足”表明长江中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产粮区,其主要原因是(  )

①雨热条件好,土壤肥沃   ②地形平坦,自然灾害少

③河流众多,交通便利     ④粮食种植历史悠久,劳动力资源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4.关于西部开发的战略部署,要求根据各地区的区域特征,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推进重点地带开发。

以下各地区与其特色农业发展方向相一致的是(  )

①北疆地区——苹果园、奶业、茶叶②湟水谷地——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③渭河平原——棉花、制糖、番茄、天然橡胶④云贵地区——烤烟、花卉、药用植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读右上图,回答35~36题。

35.图示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分别是()

A.季风水田农业;土壤贫瘠B.商品谷物农业;光照不足

C.商品谷物农业;水源不足D.季风水田农业;光照不足

36.当地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是()

A.水土流失、酸雨B.土壤盐碱化、荒漠化

C.热带雨林被砍伐、水土流失加剧D.风沙危害、寒潮

读右图,完成37~38题。

37.图中所示反映了我国某地区的环境问题。

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B.不合理的灌溉

C.过度开采地下水D.过度樵采和滥垦滥牧

38.图中“神黄”铁路运输的物资中,运量较大的物资可能是

A.煤炭B.机械产品C.棉花D.粮食

39.下图是我国的小麦、油莱、水稻和甜菜的集中产区分布图,图序与排序一致的是()

A.①油菜 ②水稻 ③冬小麦 ④甜菜B.①水稻 ②甜菜 ③油菜 ④冬小麦

C.①甜菜 ②冬小麦 ③水稻 ④油菜D.①冬小麦 ②水稻 ③甜菜 ④油菜

40.以下农业区:

①东北三省②长江中下游区③南部沿海区④黄河中下游区与下左图所示相应的耕作制度和主要农作物结构图,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一)①,

(二)②,(三)③,(四)④

B.

(一)②,

(二)④,(三)③,(四)①

C.

(一)③,

(二)④,(三)①,(四)②

D.

(一)②,

(二)④,(三)①,(四)③

4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重工业是以生产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

B.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以重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C.辽中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D.秦山核电站位于江苏省境内

42.“湖广熟,天下足”表明长江中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产粮区,其主要原因是(  )

①雨热条件好,土壤肥沃   ②地形平坦,自然灾害少

③河流众多,交通便利     ④粮食种植历史悠久,劳动力资源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3.关于西部开发的战略部署,要求根据各地区的区域特征,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推进重点地带开发。

以下各地区与其特色农业发展方向相一致的是(  )

①北疆地区——苹果园、奶业、茶叶②湟水谷地——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③渭河平原——棉花、制糖、番茄、天然橡胶④云贵地区——烤烟、花卉、药用植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虚线为省区轮廓回答44-46题。

 44.图中①、②两地之间的山脉是(  )

A.贺兰山    B.阴山    C.大巴山    D.秦岭

 45.下列矿产地,位于①、②两地所在省区的是(  )

A.神府煤矿   B.白云鄂博稀土矿  C.平朔煤矿  D.金昌镍矿

46.关于①、②两地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地是草原,②地是森林

B.①地是半干旱地区,②地是半湿润地区

C.①地是落叶阔叶林,②地是常绿阔叶林

D.①地是中温带,②地是暖温带

47.纵贯我国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的铁路干线是()

A.京广线B.京哈线C.京哈一京广线D.焦柳线

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学生通过调查,记录了该地区农事活动的时间表。

分析表中信息,回答48~49题

时间

6月~9月

9月~次年6月

6月~9月

农作物种植

玉米

小麦

玉米

48.该地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A.松嫩平原B.黄淮海平原C.鄱阳湖平原D.准噶尔盆地的绿洲

49.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可能是()

A.低温、冻害B.地形、水源C.旱涝、盐碱D.光照、风沙

中国唐代高僧玄奘,于公元627年8月从长安出发,长途跋涉5万余里,于631年10月到达摩揭陀国佛教学府那烂陀寺学习。

645年2月,回到长安。

图3为玄奘取经路线图,回答50~51题。

50.长安所在的渭河平原在地质构造上属于()

A.断层  B.向斜成谷C.冲积平原   D.缓斜平原

51.玄奘跋涉途中()

A.从长安至碎叶途中,降水始终减少

B.从碎叶至曲女城途中,气温不断升高

C.到达那烂陀时,当地盛行东南风

D.返回长安时,当地河流水位处于全年较低值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52~54题。

 52.甲处的地形名称是( )

A.喀斯特溶洞    B.冲积扇C.新月形沙丘    D.火山锥

53.形成甲处地形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河流泥沙的堆积作用     B.地质年代风积作用

C.地质年代岩浆喷发        D.第四纪冰川堆积作用

54.甲地区所属自然带是( )

A.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读我国某地等温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55、图中P点表示的城市是

A.南昌B.武汉C.郑州D.重庆

56、图中B点的气温可能是

A.20℃B.27℃C.29℃D.30℃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

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的合理开发限度为40%。

而当利用率超过40%时,即表明严重缺水,可能制约经济发展,并导致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问题。

据材料回答57~59题。

世界平均

中国平均

河西走廊

塔里木河

准噶尔盆地

海河流域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30%

20%

92%

79%

80%

95%

57.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资源可利用量均高于世界平均值

B.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是准噶尔盆地

C.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利用率

D.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根本措施是调水

58.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于塔里木河流域的原因是()

A.降水总量少B.降水年际变化大

C.浪费更严重D.水资源需求量大

59.河西走廊水资源开发利用中,违背可持续发展区际公平原则的是()

A.土壤沙漠化和盐碱化日益加剧B.河流下游水量锐减,甚至断流

C.地下水逐渐增加,水循环加快D.植被退化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

读图5“黄河干支流部分河段水质状况分布图(图中IV—V—VI,水质从优到劣)”,完成60~61题。

60.有关①、②两河段水质状况及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A.①河段水质较好,因为该河段流域内工业布局较少

B.①河段水质较差,主要由于该河段上游支流植被覆盖差,水土流失严重

C.②河段水质较好,因为该河段支流多,河流净化能力强

D.②河段水质较差,因为该河段工业污染大

61.从③河段到②河段,黄河干流()

A.平均流量明显加大B.地势逐渐降低

C.含沙量显著增大D.结冰期逐渐变短

读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62、南水北调工程,在水循环各环节中体现人类对()环节施加影响。

A、地下径流B、地表径流C、下渗D、蒸发

63、在ABC段中需要外力提水的是:

A、A段和C段B、B段和C段C、A段和B段D、A段B段和C段

64、下列属于该段工程特点的是

①水质好②工程量小③大部分地区水可自流④水质差⑤穿过3大水系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④⑤

读图回答65—66题。

65.H经线穿越的我国大地形区有

A.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B.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D.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

66.E纬线穿过的我国省级行政单位有

A.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

C.辽宁省、河北省、山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江苏省、河南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

读我国某地区简图,回答67—69题。

67.与图中斜线所示区域的主要地质灾害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A.山高谷深、地形坡度大B.现代地壳运动活跃

C.夏季降水多且强度大D.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良好

68.B处7月份盛行

A.东北风B.西北风

C.东南风D.西南风

69.B省西北部三江并流景观中的“三江”是指

A.长江、黄河、澜沧江B.金沙江、澜沧江、怒江

C.珠江、长江、澜沧江D.闽江、嘉陵江、雅砻江

二、综合题:

65.(10分)读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地区是我国__________工业基地;

图中内容反映出本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约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产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P是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试分析其形成的有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6.(14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分别是我国的第三和第四大沙漠。

近年来,两沙漠已有多处连在一起,呈“握手”之热,这是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表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2)城市P兴起的原因是()(2分)

A.交通B.科技C.资源D.政策

(3)甲、乙、丙三个地区共同种植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_,

甲、乙、丙三地区中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最好的是__________。

(4分)

(4)贺兰山不仅是西部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和水源涵养林业,而且对乙农业区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表现在: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67.(16分)读“我国某地区7月平均气温图”,回答问题。

(1)A、B两地所处的地形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简述B地形区东西两侧降水量的差异及原因。

(6分)

 

(3)分别简述等温线在E、F两地的走向特点及原因。

(8分)

68、读我国区域图回答问题

①、图中山脉名称:

B城市的名称:

B城市所在省区名称:

②、A、B、C三地降水量分别是:

,,。

其中B降水比AC(多,少)其主要原因是:

③、B地农业发达,影响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

,图示河段越向下游流量越小试分析原因。

④、简要说明图示山脉两侧自然景观的差异及原因。

 

6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市区与海滨之间,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

国家要像20世纪80年代开发深圳、90年代开发浦东一样,通过该开发区的建设,带动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

 材料二 环渤海地区图。

 

G

H

A

B

 

(1)填写图中地理事物名称:

A      (城市);B      (煤炭输出港); 

(2)海洋化工是该区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

下图反映了海洋化工与其它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请将该图字母所代表的工业部门及所需要的资源补充完整。

 

E     工业;F      工业;G      盐场

 (3)简要评价该开发区开发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4)在环渤海地区图的H处正在建煤炭下水码头,该煤码头的规模将超过秦皇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码头,此煤码头的名称是________。

建设该煤码头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天津滨海新区的建设和发展对天津市的意义和作用。

70.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A城市的名称是_________,其以西铁路线的名称是________,该城市主要的工业部门是________,该城市发展其生产的区位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

(2)该地位于___________高原,简要说明该高原的植被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3)该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______,说明其原因及解决途径。

 

(4)分析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5)简要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的水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

 

65.(10分)

(1)京津唐(1分)有利条件:

铁路、海运等交通条件便利;煤、铁、石油、海盐等资源丰富(2分)制约因素:

水资源短缺(1分)

产生原因:

①自然原因:

位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旺盛,河流径流量小②社会原因:

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

(4分)

(2)有利条件:

①位于渤海沿岸,有适于晒盐的平坦海滩;②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春旱严重、蒸发旺盛,利于晒盐。

(2分)

66.

(1)自然原因:

连年干旱导致植被稀疏,在强劲的西北风的作用下,巴丹吉林沙漠向南流动人为原因:

滥采、滥牧导致植被破坏(4分)

(2)C(

3)小麦乙(2分)(4)阻挡沙漠入侵阻挡寒潮侵袭(4分)

67.(16分)

(1)南岭(1分)武夷山脉(1分)

(2)武夷山脉东侧降水量大于西侧降水量(2分)因为山脉东侧距海近,地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2分);山脉西侧距海较远,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2分)。

(3)E地等温线向低纬(南)突出(2分),主要受地形影响(2分)F地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2分),主要受海洋影响(2分)

68:

1、贺兰山银川宁夏回族自治区

2、200mm以下200mm以上200mm以下多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3、水源气候干旱;支流少;灌溉用水4、东侧温带草原,西侧温带荒漠。

越向西距海越远,降水减少。

69、

(1)大连 秦皇岛      

(2)电力 钢铁 长芦

(3)有利条件:

土地资源充足;自然资源丰富;科技发达,劳动力的素质较高;海洋运输和铁路运输便利;国家政策扶持;周边社会经济发达;基础设施逐步完美。

不利条件:

淡水资源不足;容易造成渤海的污染。

(4)曹妃甸 曹妃甸煤码头的建成,将大大缓解“北煤南调”和“西煤东运”的“瓶颈”制约,为环渤海乃至我国北方地区经济增长提供强有力的战略支撑。

 大秦线(大同的煤炭经大秦线运到秦皇岛,再通过海运到沿海各地),神黄线(神府的煤炭经神黄线运到黄骅,再通过海运到沿海各地),焦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