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宾市高一上学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40756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宜宾市高一上学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四川宜宾市高一上学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四川宜宾市高一上学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四川宜宾市高一上学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四川宜宾市高一上学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四川宜宾市高一上学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四川宜宾市高一上学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四川宜宾市高一上学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四川宜宾市高一上学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四川宜宾市高一上学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四川宜宾市高一上学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四川宜宾市高一上学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四川宜宾市高一上学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四川宜宾市高一上学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四川宜宾市高一上学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四川宜宾市高一上学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四川宜宾市高一上学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宜宾市高一上学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四川宜宾市高一上学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宜宾市高一上学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宜宾市高一上学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四川宜宾市高一上学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7秋期高一上期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语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完整人格是对教育目标或理想人格的追求,为历代教育家所津津乐道。

完整人格的教育在古代教育家那里有着不同的表述,如孔子的“成人”,朱熹的“全人”。

从内涵来看,古代教育家论述的君子、大丈夫、鸿儒、圣贤等人格理想,也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完整人格的教育追求。

②孔子最早阐述了完整人格。

《论语·宪问》记述:

“子路问成人。

子曰:

‘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其中提到的臧武仲为人多智,公绰为人廉静寡欲,卞庄子有勇力,冉求多才多艺。

此处所谓“成人”,是指一个完整的人。

孔子认为一个完整的人应当是将诸多人的优秀品质集于一身的人,这些品质包括了智慧、廉静、勇敢、才艺以及礼乐文采等。

孔子所谓“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对孔子所说的“成人”,朱熹的理解是:

“成人,犹言全人。

”他认为,人们都应当努力兼有智、廉、勇、艺等“材全德备”品质。

③在孔子眼里的完整人格还包含着一个重要要求。

他在《论语·为政》中说道:

“君子不器。

”他表达了一个重要思想:

君子不能成为只是具备某一方面本领的人。

④追求完整人格的教育,不只是儒家学者如此,其他学派的学者也有类似思想,只是对什么是完整人格的理解有所不同。

像墨家对“兼士”人格的设想:

“博乎道术”“辩乎言谈”“厚乎德行”,不仅十分强调掌握众技之长,却又不以此为满足,同时还十分强调与社会人伦实践有关的素养,如擅长思维与论辩、具备优厚的德行等。

再如道家,老子的理想人格是人如同婴儿般无知无欲的状态,他把每一点社会对人的影响都视为对人性的毁坏,希望回归浑然无邪的自然状态。

虽然道家崇尚个人主义,推托社会责任,但其理想人格显然不是某种功用型的“器”,而是得“道”者,也是一种完整的人格。

⑤20世纪40年代,史学家钱穆在《理想的大学》一文中批评当时中国的大学只以“智识之传授”为重,这种教育只是希望人成为专家,而不是希望人成为“通人”,不仅有害于当时之国家社会,更会遗祸于国家社会之将来。

他认为:

“今日国家社会所需者,‘通人’尤重于专家。

”他说,“专家”产生于互相隔离不能打通的“专业”,而“通人”产生于“通学”,产生于整体的文化和全面的教育。

其所谓“通人”显然是一种完整的人格。

钱穆十分有见地地指出了了以专业教育为特征的现代教育的重要缺失,即忽视“成人”的教育,忽视完整人格的养成。

——(摘编自杜成宪《中华民族有哪些教育传统可以传承?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子、大丈夫、鸿儒、圣贤等人格理想,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教育家对完整人格的教育追求。

B.孔子和朱熹都强调一个完整的人应当努力兼有智慧、廉静、勇敢、才艺等全面综合的人格素养。

C.“君子不器”指君子不能像某件器物一样只有某一用途,这是孔子“成人”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D.虽然道家、墨家与儒家对完整人格的理解有差异,但道墨两家学者也有追求完整人格的类似思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按照先总后分的结构,论述了我国在教育目标或理想人格上追求完整人格的教育传统。

B.第③段中,作者通过阐述“君子不器”,使文章对孔子“成人”观的论证更加完整、严密。

C.第④段运用比喻、引用等论证方法,阐述了墨家道家等先秦学派关于完整人格教育的思想。

D.文章语言准确,逻辑性强,注重考证。

例证古今结合,旁征博引而又丰富典型,有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墨家不仅强调掌握众技之长,还强调与社会人伦实践有关的素养,如思维论辩和德行。

B.因崇尚个人主义和社会责任,道家的理想人格不是功用型的“器”而是得“道”者。

C.钱穆的“通人”思想和孔子的“成人”、朱熹的“全人”等教育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D.古今教育家关于完整人格的教育思想对以专业教育为特征的现代教育有借鉴意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个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梧桐月光

刘艳

疏桐映凉阶,思汝月未眠。

信步亭前望,月色正中天。

——题记

回忆如潮,相思如水。

那时,错过的梧桐月光。

独坐在门庭阶前,聆听虫声凄凄,几缕月光调皮地穿过叶隙,落入那铺满梧桐叶的林荫。

我不禁举头遥望天幕上那轮皎洁的圆月,蓦然想起那时的你。

恳请清风捎去一声问候:

“你在他乡还好吗?

我与你:

相识,相知,相惜,相离,最终依旧错过。

梧桐月光依旧,物是人非,远在他乡的你是否记得那时的梧桐月光。

相逢何必曾相识?

与你相识,依旧是这片梧桐最美之时;与你相遇,仍是月光最盛之际。

在那个夜晚,桐叶凋落,月色朦胧下的你,缓缓向我走来,伸出纤细的手,指向飘落的桐叶,安静的说:

“你也爱梧桐月光吗?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月明。

”朱淑真的《秋夜》让两颗心产生了共鸣。

那满床的月影,那梧桐支起了明月,架起了我们心中那座相知的桥梁。

我们没有高山流水,也不是伯牙子期,我们有的,只是那满床的梧桐月影。

那梧桐缺出的月光记录着我们的相知。

那晚的月光洒在林荫,风吹过,像深空的倒影。

与你的相知,也许是冥冥中早有定数,让我只喜欢梧桐,只喜欢月光下两个人的相知相遇。

天下无不散的筵席,相离在即,我们却默然无语,顺着小径漫步到梧桐的尽头。

我没有柳耆卿的晓风杨柳,也没有那千尺的桃花潭水,更没有夕阳落日。

只是平淡的转身无息地离去。

残枝上的桐叶迎着风想抓住你留下的衣角,那一刻,梧桐遮住了月光,只剩下无尽的黑暗,我泪流满面。

一样的梧桐,一样的月光,一样的小径,一样的秋风,我的心正向月光寄上相思。

远在他乡的你一定站在梧桐树下,聆听风的细语,让清风捎回一句:

“安好,勿念。

梧桐树下有我们美好的私语,月光影中有我们共同的留恋。

因为错过,我们学会了珍惜,即使天各一方,也阻断不了心的交融,即使一别经年,依旧是对方心中美好的梧桐月光,即使相对无语,我们也能读懂心中的深情。

我愿借桐叶清风寄去对你的问候,借月光盛满对你的思念。

如果记忆回潮,记忆似水,我愿是天上的银河,永远守护那片梧桐月光。

远方的你,是否也和我一样?

(选自《文学与人生》,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几缕月光调皮地穿过叶隙,落入那铺满梧桐叶的林荫”中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美好和作者的美好心境。

B.文中对朱淑真的《秋夜》相关诗句的引用,借对往事的回忆,表达了“我”和“你”相识、相知时的共鸣与快乐。

C.在回忆离别时,作者化用了一些诗句,如通过“梧桐遮住了月光,只剩下无尽的黑暗,我泪流满面”抒发了思念与忧伤。

D.“我们没有柳耆卿的晓风杨柳,也没有那千尺的桃花潭水,更没有夕阳落日”抒发了别离时的无尽遗憾。

5.文章为何以“梧桐月光”为题?

请简要分析。

(5分)

6.文章自有韵味,请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简要赏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个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7年11月22日晚开始,有十余名幼儿家长反映朝阳区管庄红黄蓝幼儿园(新天地分园)国际小二班的幼儿遭遇老师扎针、喂不明白色药片的情况,并提供了孩子身上多个针眼的照片。

事发后,警方介入调查,提取了园区大量监控视频和家长提供的孩子针眼等证据,涉事老师和保育员已暂时停职,配合警方调查。

朝阳区政府也立即成立工作组进驻幼儿园,积极协助相关部门做好调查工作,并责成该幼儿园迅速做好自查和对家长、幼儿的安抚工作。

11月28日晚,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官方微博@平安朝阳通报该事件调查结果:

教师刘某某因涉嫌虐待被看护人,已被刑事拘留。

经专家会诊、第三方司法鉴定中心对家长提出申请的相关涉事女童人身检查,女童身体均未见异常。

受本次事件影响,赴美上市不足2月的红黄蓝股价大跌。

当地时间25日收盘,红黄蓝(NYSE:

RYB)暴跌38.41%,市值缩水约2.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接近19.4亿元。

——摘编自《XX百科:

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

材料二:

幼儿园虐童事件频发,多家幼儿园虐童事件被曝光,幼师行业正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

事实上,虽然中国幼师数量在近年不断增长,但幼师整体学历并不高。

教育部数据显示,2016年,在全国223.2万名幼师中,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只有约20%,大多数幼师都是专科毕业。

并且,约四成乡村地区幼师仅有高中及以下学历,幼师的综合素质显著低于城区。

值得注意的是:

中国幼师大多都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

2016年中国幼儿园师生比为1:

17.6.即1名幼师需要照看至少17名幼儿。

这一比例虽然较前几年有所降低,但仍远高于教育部在2013年规定的1:

5至1:

7的比例。

虽然工作强度较大,但幼师的月收入并不高,多数都在2000-3000元。

据多家媒体报道,薪资水平和工作强度不匹配或是幼师行业无法留住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中商情报网《幼儿园虐童事件为何频发?

材料三:

发生虐童事件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国家和社会如何合力避免虐童事件的发生,为儿童筑起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就此,人民网强国论坛采访了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熊丙奇认为:

第一,政府投入偏少,普惠园比例低。

幼儿园的建设不足、优质幼儿园资源紧缺,导致家长在与幼儿园的博弈中没有太大优势,市场没有办法对不合格幼儿园进行淘汰,不合格园的长期存在,很难保证学前教育的质量。

第二,我国学前教育的师资严重匮乏。

据统计,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在园人数4400万,如果按照1:

7算,我国需要630万幼师,而目前缺口近400万。

幼师数量的偏低,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做到精细化照料孩子,随着工作量的增加而疲惫不堪,继而对待孩子的烦燥、暴躁等不良情绪也逐渐多起来。

同时,由于幼儿师资待遇低,进入学前教育领域的工作人员都是相对素质比较低的群体,这也是导致虐童事件屡次发生的一个原因。

第三,我国托幼、学前教育无论办学还是监管都有不少“短板”。

因为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民办幼儿园和民办培训机构的数量迅猛增长,这些机构算商业机构还是教育机构,定位并不清晰。

相对民办中小学来讲,“非法”开办幼儿园的门槛并不高,既可在教委注册,也可在工商局注册,不仅存在多头管理的情况,而且存在几个公务员要管几百所公办幼儿园和几百个幼托机构的现实。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幼师行业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导致了多家幼儿园虐童事件的曝光。

B.近年来中国幼师数量不断增长,但整体学历不高,幼师的综合素养仍有待提高。

C.2013-2016年,我国幼儿园师生比逐年下降,有利于缓解幼儿教师的超负荷工作状态。

D.幼师行业无法留住高素质人才与薪资水平和工作强度不匹配密切相关。

8.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红黄蓝事件发生后,警方反应迅速,成立工作组进驻幼儿园,提取了大量证据。

B.红黄蓝这次虐童事件是红黄蓝(NYSE:

RYB)股价暴跌的直接导火索。

C.中国幼师都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做到精细化照料孩子。

D.中国幼儿园师生比达到了教育部规定的1:

5至1:

7.就能避免类似虐童事件的发生。

E.加强监管是杜绝虐童事件的关键,专家呼吁政府应该加大学前教育投入。

9.根据上述材料,请你简要概括如何从源头防范与制止频发虐童事件。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个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

“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

“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

“诺。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②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

“今日之事何如?

”良曰:

“甚急!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

“此迫矣!

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

“客何为者?

”张良曰: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

“壮士!

——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

“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曰:

“壮士!

能复饮乎?

”樊哙曰: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

”项王未有以应,曰:

“坐。

”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③太史公曰:

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候,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候叛己,难矣。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

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

B.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

C.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

D.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河北”指黄河中下游以北的地区,包括今天的北京、天津、山西和河北全境。

“河南”则是指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地区。

B.汉代宾主之间,一般以东向的座位为尊,其次是南向的座位,再次分别是北向和西向的座位。

“项王、项伯东向坐”,“东向”就是坐东向西。

C.“若入前为寿”的“寿”指的是在席间向尊长敬酒或赠送礼物﹐并祝其长寿。

文中的“寿”是祝酒的意思。

D.“参乘”亦作“骖乘”,是车上的陪乘保卫人员。

古人乘车,一般是一车三人,尊者在左,驾车者在中间,右边就是“参乘”。

12.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

A.范增蓄意杀死刘邦,见项羽“默然不应”,怕失去时机,于是叫项庄以舞剑为由,趁机刺杀刘邦,宴席间充满杀机,形势极为严峻。

B刘邦向项羽称臣谢罪坦诚以待,将欲王关中的谣言予以澄清,从而得到了项羽的好感,在危机四伏的鸿门宴上躲过杀身之祸。

C.作者善于把人物放在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表现其性格特征,如在“樊哙闯帐”一节,在紧张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了樊哙勇猛、豪爽、粗中有细的性格。

D.司马迁认为,项羽居功自傲,逞匹夫之勇而不向古代君王学习,欲凭武力管理天下,致使霸业不存,死不觉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5分)

(2)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个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空囊

杜甫

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

世人共卤莽①,吾道属艰难。

不爨②井晨冻,无衣床夜寒。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注】①卤莽:

通“鲁莽”,苟且偷安。

②爨(cuàn):

烧火做饭。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的“犹”“可”二字,既表现了作者的贫苦困窘,又体现了作者的清高操守。

B.颔联以“世人”和“吾”对比,突出了自己高尚不俗的品格以及有志难以实现的苦闷。

C.颈联出句实写因为“井晨冻”而不想烧火做饭,对句则写了因为“无衣”而床夜生寒。

D.尾联幽默诙谐,通过“留得一钱看”的行为,表现了诗人身处困境而豁达轻松的心情。

E.本诗以小见大,诗人杜甫借写自己的空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境况和自身的思想、遭遇。

15.本诗是怎样以“空囊”统摄全篇的?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个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在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要做一个抱负远大、意志坚定的人,方能肩负起民族振兴的重任。

这正如《论语》中所说“,”。

(2)韩愈《马说》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个小题,共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在精准扶贫的推动下,四川“悬崖村”通往山顶的道路由藤梯改为钢梯,构建梯步2550级,耗资100多万元,昔日“与世隔绝”的村民,出行不再提心吊胆。

②十八大之后从严治党的八项规定执行的力度之深、范围之广,大家都感同身受,长期刹不住的“吃喝风”等不良风气很快受到强力遏制。

③“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移动电子支付在中国越来越普及,有逐步取代现金支付的趋势,甚至有人断言纸币支付有可能会成为明日黄花。

④面对连续出现的老虎伤人事件,倘若仅靠园方的单方重视,而总有游客把动物园的规则置之度外,则违规取乐的险象,恐怕还是防不胜防。

⑤暑期票房冠军《战狼2》是吴京用生命导演出的一部作品。

从演员转型兼做导演,吴京韬光养晦多年,从“不入流”到大热,终于成功逆袭。

⑥有人认为娱乐圈本来就是鱼目混珠的地方,出现吸毒、脏乱理所应当。

但我认为,娱乐圈本来从事艺术,应该高雅健康,给人送来精神食粮。

A.①③⑤B.②③⑤C.①④⑥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侵入我国寒潮的路径,不是每一年、每一次都是一样的,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以及我国哪一部分最低所决定的。

B.新年第一天,解放军仪仗队首次在天安门广场升旗。

35年,25000次升降,0失误!

历代官兵的表现,让天安门升旗成为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平台。

C.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哲学社会科学界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着力提升学术原创能力和中国学术理论创新,实现思想理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D.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新年推文中表示“要通过持续减税等政策让美国再次伟大”,但这到底只是说说还是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持否定态度。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回到初中看望老师,恰逢她有课失陪,我只好闲逛在校园,回忆初中时光。

B.贵公司的产品,很适合我校的要求,但有些细节我们不明白,特致函垂询。

C.老张啊,恭贺你乔迁之喜,你这楼房太漂亮了,我对你就剩羡慕嫉妒恨了。

D.老王康复出院时,当值护士微笑着对他说:

“您老慢走,欢迎下次再来。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6分)

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发布报告显示,“双11”号称降价的商品近八成是虚假便宜的“优惠陷阱”。

而五花八门的“优惠陷阱”,①。

还有一些“电商专供”商品,②,仔细看会发现颜色、内件配备或某些功能存在差别。

业内人士指出,“电商专供产品”一般是③,可以说“一分价钱一分货”。

21.下面文段有三处存在逻辑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的问题。

(5分)

中小学生玩游戏,父母应给他们正确的引导,因为十几岁的孩子都没有判断力。

在媒体采访中,有位小学生说:

“我孤单的时候,妈妈就把手机给我。

”这位妈妈就没有做到正确引导。

所以说,中小学生沉迷游戏,都是因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而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学生就再也不能远离游戏,正上正途了。

①几岁的孩子不一定都没有判断力。

②。

③。

四、写作(本题共1个小题,共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朱熹认为: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请结合自己读书的体验,针对材料内涵写一篇叙述类文章。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宜宾市高2017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注意:

各题组根据需要适当补充执行细则;主观题评分原则上是,没什么大问题就不扣或少扣分。

1.A(“充分体现”表述不当)

2.C(没有比喻论证)

3.B(错误一:

强加因果,原文为转折关系。

错误二:

转述错误,道家“推托”社会责任,不是“崇尚”社会责任)

4.答案:

D(“无尽遗憾”与文章“清雅真纯”氛围矛盾)

5.答案要点:

①是文章线索;②是情感的载体,寄托了作者的思念和祝愿;③奠定了“真纯清雅”之情感基调(或渲染“真纯清雅”之情感氛围)意思相似也可。

(答出一点2分,2点4分,3点5分)

6.答案要点:

内容:

①离别与思念——写得很“真纯清雅”;②“”梧桐“”月光“清风”等意象,使文章充满古典韵味;

语言③语言朗朗上口,充满韵味(如“桐”“光”“风”“样”在文本反复出现。

④化用柳永与李白诗句,增强文学韵味;⑤此外,从修辞角度,抓比喻、比拟、排比等赏析也可,但须有例句,不能空对空。

结构⑥构思虚实结合,灵动有致。

(答出一点2分,2点4分,3点6分,内容、语言层面不求唯一,答出一点即可。

意思相似亦可)

7.A(因果倒置)

8.BE(A.张冠李戴;C.扩大范围;D.表述绝对化)

9.参考答案:

首先政府要加大学前教育投入;

其次要明确对幼儿园的监管责任,加大监管力度;

第三,要加大幼儿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幼教老师的整体素质;

第四,提高幼儿教师的薪资水平,留住高素质人才。

(每点1分。

注意题干中“从源头防范与制止”的要求)

10.D

11.B(“东向”是坐西向东)

12.B(“以诚相待”“谣言”处错)

13.

(1)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如恐不能杀尽,处罚人如恐不能用尽酷刑,天下人都背叛他。

[5分。

大意2分,“举”(尽、完)1分,“刑”(名作动,处罚)1分,“胜”(尽、完)1分]

(2)(项羽)竟然引用“这是老天爷要灭亡我,不是我不会打仗”,难道不是太荒谬了吗!

[5分。

大意2分,“谬”(荒谬、错误)1分;虚词“乃”(竟然、却)1分;“岂……哉”反问句式1分]

14.CD(C.“实写”错,诗人通过反写表现不想烧火做饭是因为无食。

D.心情看似轻松,实则悲苦而沉重)

15.参考答案:

诗人以“空囊”统摄全篇,以小见大,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和个人的不幸遭遇。

(2分)首联描写食“翠柏”,餐“明霞”,照应了题目“空囊”。

(1分)颔联写“世人”苟且偷安,自己报国之道艰难,揭示了“空囊”的根本原因。

(1分)颔联转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