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教学内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41942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2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教学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教学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教学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教学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教学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教学内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教学内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教学内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教学内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教学内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教学内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教学内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教学内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教学内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教学内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教学内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教学内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教学内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教学内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教学内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教学内容.docx

《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教学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教学内容.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教学内容.docx

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教学内容

 

2018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历史

 

一、编写说明

本纲要是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并结合我省初中历史教学实际制定的。

历史学科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与要求。

《课程标准》反映了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教育宗旨、目标和要求,是历史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准绳。

由于教材只是实现《课程标准》的途径和形式,因此,命题的依据是《课程标准》,而不是某一版本的历史教材。

《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规定的六个历史学习板块属于考查范围。

2.注重“三维目标”,侧重能力考查。

认真贯彻《课程标准》中关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发展进行科学的阐释,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切实有效地把考查历史知识与考查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起来,注重考查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考试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导向作用。

3.遵循新课程理念设计试题。

历史学科学业考试试题的设计既要以历史问题为出发点,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

学业考试的试卷力求结构合理、题量适中、题意明确、难易适当、目标有效,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历史学业水平,杜绝繁、难、偏、旧的试题,适度增加开放性和探究性试题。

二、考试性质与目标

(一)考试性质

历史学科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

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历史课程学习方面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科学习水

平的程度。

考试结果既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

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为此,历史学科学业考试首先着重考查学生是否达

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历史学科毕业标准,并在此基础上,重视评价学生在《课

程标准》所规定的历史课程目标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情况。

(二)考试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根据《课程标准》对历史知识与学习能力的不同要求,按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进行考查。

A.识记指学生能正确写出或判断所学知识的基本内容和史实,如对重要的历史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和文献的正确表达,对重要的历史地图、图像的识别。

B.理解指学生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对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并初步形成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意义、影响、作用、规律和特点等方面的抽象认识,即形成一定的历史技能和历史思维能力。

C.运用指学生在识记与理解的基础上,对历史知识进行自己的解释和判断,初步分析各种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利弊得失和比较异同等,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能力。

以上三个层次的考试水平的要求是递进关系,每一高层次考试水平的要求同时包括了较低层次考试水平的要求。

考查时突出主干知识,注重历史知识的点、线、面结合,既照顾全面,又突出重点。

2.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逐步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和巨大

成就,逐步积累客观、真实的历史知识。

(2)通过搜集资料、掌握证据和独立思考,注重探究式学习。

能够对历史现

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理解历史

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初步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尝试反思历史,汲取

历史的经验教训,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

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

本方法。

(3)初步掌握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力求在表达自己的见解时做到论从史出,

论证严密;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学习运用历史的眼

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主要依靠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加以落实。

为了突出其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重要性,历史学科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将渗透以下具体目标:

(1)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了解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进行的英勇斗争和艰苦奋斗的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作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3)在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巨大物质进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4)理解历史上的革命与改革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了解历史上专制与民主、人治与法治的演变过程,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

(5)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国际意识。

(6)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

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

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历史学科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在考查学生学业水平时,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力求做到三者之间的有机融合和

渗透。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学习

学习主题

考试内容与目标要求

板块

1.中华文

A.识记

北京人的文化遗存,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等原

明的起源

始农耕文化的特征,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

的区别

B.理解

如何计算历史年代

1.通过商鞅

变法、统一国

2.国家的

A.识记

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西周分封制,春秋争

产生和社

霸和战国七雄

家的建立、

会变革

B.理解

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闭关锁国”

等史实,考查

3.统一国

A.识记

秦兼并六国,张骞通西域

中家的建立

B.理解

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学生分析问

国C.运用通过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题和解决问

建立的意义;结合西汉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评价汉武帝

题的能力

代4.政权分

A.识记

三国鼎立的形成,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

史立与民族

南的开发

2.通过汉武

融合

B.理解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帝等历史人

物,考查学生

5.繁荣与

A.识记

武则天,“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唐与吐

开放的社

蕃交往的史实

客观评价历

会B.理解以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史人物的能

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6.经济重

A.识记

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成吉思汗统一

心的南移

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

3.了解民族

和民族关

B.理解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关系的发展,

系的发展

认识民族团

结的重要性

7.统一多

A.识记

郑和下西洋,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

民族国家

施,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戚继光抗倭,

的巩固和

郑成功收复台湾

4.认识中国

社会危机

B.理解

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

古代科技发

要措施及作用;“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及历史影响

明和思想文

化对世界文

8.科学技

A.识记

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

草纲目》,《齐民要术》,《天工开物》

明发展的贡

B.理解

以长城、大运河、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

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

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9.思想文

A.识记

汉字的演变,《史记》和《资治通鉴》,唐诗、

宋词,古代书法、绘画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B.理解

孔子及“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1.列强的

A.识记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

1.以《南京条

侵略与中

国联军侵华的史实,《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

约》《马关条

国人民的

约》的主要内容

约》《辛丑条

抗争

B.理解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辛丑条约》

约》等为例,

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考查学生对

C.运用

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中国近代社

会深刻变化、

2.近代化

A.识记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

的起步

史实

民族危机不

B.理解

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戊

断加深的认

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

识,增强学生

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的民族忧患

C.运用

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意识

2.

通过洋务

3.新民主

A.识记

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中共一大,黄埔军校

主义革命

的创建,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

运动、戊戌变

的兴起

红军长征的史实

法、辛亥革命

B.理解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长征精神

等重要历史

史实,知道救

4.中华民

A.识记

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

族的抗日

血战台儿庄,百团大战,中共七大,日本无条件投降

亡图存和实

战争

B.理解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日本军国主义凶

现现代化是

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近代中国人

C.运用

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民奋斗的基

本目标

5.人民解

A.识记

重庆谈判,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辽沈、淮海、

放战争的

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3.以中国共

胜利

B.理解

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产党的重要

革命活动为

6.经济和

A.识记

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的出现,

社会生活

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例,考查学生

B.理解

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申报》、商务印书

对中国革命

馆等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历程艰难曲

折的认识,从

7.科学技

A.识记

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

术与思想

及其成就,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成就,魏源、严复等人的

而坚定为中

文化

主要思想,京师大学堂的开办

华民族复兴

而奋斗的信

4.揭露日本

军国主义凶

恶残暴的侵

略本质,探讨

§8-4情境因素与消费者行为2004年3月20日

 

调研要解决的问题:

“碧芝”最吸引人的是那些小巧的珠子、亮片等,都是平日里不常见的。

据店长梁小姐介绍,店内的饰珠有威尼斯印第安的玻璃珠、秘鲁的陶珠、奥地利的施华洛世奇水晶、法国的仿金片、日本的梦幻珠等,五彩缤纷,流光异彩。

按照饰珠的质地可分为玻璃、骨质、角质、陶制、水晶、仿金、木制等种类,其造型更是千姿百态:

珠型、圆柱型、动物造型、多边形、图腾形象等,美不胜收。

全部都是进口的,从几毛钱一个到几十元一个的珠子,做一个成品饰物大约需要几十元,当然,还要决定于你的心意尽管售价不菲,却仍没挡住喜欢它的人。

7、你喜欢哪一类型的DIY手工艺制品?

抗日战争胜

4、宏观营销环境分析

4、如果学校开设一家DIY手工艺制品店,你是否会经常去光顾?

利的历史经

300-400元1632%

一、消费者分析验

(5)资金问题

1.中华人

A.识记

新中国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中华人民共和

1.通过新中

民共和国

国土地改革法》

国的成立、

的成立和

B.理解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

“文化大革

巩固

命”、中国共

产党十一届

2.社会主

A.识记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义道路的

宪法》,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

三中全会、邓

探索

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破坏,王进喜、邓

小平理论的

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

形成等史实,

B.理解

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

考查学生对

社会主义现

3.建设有

A.识记

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

中国特色

经济特区的建立,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民

代化建设的

社会主义

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曲折过程和

B.理解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

建设中国特

上的伟大转折,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色社会主义

建设的指导思想

的认识

中C.运用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和影响

2.考查学生

现4.民族团

A.识记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香港、澳门回归,海峡两岸

对民族区域

代结与祖国

关系的发展

自治制度、

史统一

B.理解“一国两制”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

“一国两制”、

针,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祖国统一的

认识

5.国防建

A.识记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我国恢复在联合

设与外交

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国防建设与军队建设成就

成就

B.理解

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说

3.考查学生

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对中国现代

科技、文化的

6.科技、

A.识记

“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

教育与文

认识

1.史前时

A.识记

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

1.以世界各

期人类与

典》,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罗马共和

民族各地区

上古人类

国的兴衰

和平交往等

文明

B.理解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

史实,考查学

生的理解、运

2.中古亚

A.识记

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

欧文明

B.理解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用能力

2.以在地图

界3.文明的

A.识记

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产生与传播

6

古冲撞与融

B.理解

以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为例,探讨世界各民

上标注世界

代合以及科

族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古代主要文

史学技术与

明的地理位

思想文化

置和罗马疆

域的变化等,

考查学生的

读图、识图能

1.

欧美主

A.识记《神曲》,达·芬奇,哥伦布,《权利法案》《独

1.以文艺复

要国家的

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

兴、新航路开

社会巨变

B.理解

新航路开辟和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产

辟、资产阶级

生所起的作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

革命和改革、

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两次工业革

C.运用

结合华盛顿、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

命以及殖民

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扩张和掠夺、

第一次世界

2.

第一次

A.识记

珍妮机与“旅行者号”机车的发明,瓦特改进蒸

工业革命

汽机

大战等为例,

B.理解

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铁路给人类社会

考查学生客

带来的巨大影响

观辩证地分

世3.殖民扩

A.识记

“三角贸易”

析和评价重

界张与殖民

B.理解

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

要历史事件

近地人民的

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与残酷性

和历史现象

代抗争

的能力

史4.资产阶

A.识记

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俄国废除农奴制

级统治的

法令,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2.考查学生

巩固与扩

B.理解

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俄国农奴制

对科学技术

改革的历史作用;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和思想解放

在社会发展

5.国际工

A.识记

宪章运动,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

人运动与

党宣言》的发表

中作用的认

马克思主

义诞生

6.第二次A.识记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爱迪生的发明工业革命B.理解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

要作用;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7.第一次A.识记“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世界大战B.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第一次

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8.科学与

A.识记

牛顿、达尔文等人的主要成就,莎士比亚和托尔

思想文化

斯泰的主要作品

B.理解

伏尔泰等人的基本主张;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

关系

1.苏联社

A.识记

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考查学生

会主义道

B.理解

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20世纪

对世界现代

路的探索

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

史上重要历

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史人物、历史

事件和历史

2.凡尔赛

A.识记

《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华盛顿

B.理解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通

现象以及世

体系下的

过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等事例,揭露德意日的法西斯暴

界现代史发

西方世界

展基本进程

C.运用

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的了解和掌

3.第二次

A.识记

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斯大林

世界大战

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战役

世B.理解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2.通过第二

影响;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的史实,认识

次世界大战、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美苏“冷战”

代4.主要资

A.识记

欧洲联盟,战后日本成为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

等史实,考查

史本主义国

B.理解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学生对战争

家的发展

与和平的认

变化

5.社会主

A.识记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

义国家的

3.考查学生

改革与演

对世界政治

多极化和经

济全球化曲

6.战后世

A.识记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世界政治格局

界格局的

的多极化趋势

折发展以及

演变

B.理解

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理解世界

现代人类社

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会面临的共

同问题的认

7.科学技

B.理解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

术和文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四、例证性试题

例1《书·洪范》记载:

“武王既胜殷,邦诸侯”。

这体现了武王推行的制

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科举制

【答案】A

 

例2右图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制作的卡片,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主题是()

A.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B.古代农业中心的南移

C.宋朝商业的繁荣兴旺

D.宋朝社会生活的多彩【答案】A

 

例3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争后则变为“投资+特权”。

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马关条约》使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的特权

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答案】D

 

例4《人民日报》记者袁水拍在《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道:

“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

”“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

”这些“代表们”参加的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中共八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十一届三中全会【答案】C

 

例5法国国王弗朗西斯一世(1515~1547年在位)曾感叹道:

“我希望看到亚当的遗嘱,他在遗嘱中将地球划分给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导致“将地球划分给了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文艺复兴的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