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学校适应不良学生案例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41989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名学校适应不良学生案例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一名学校适应不良学生案例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一名学校适应不良学生案例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一名学校适应不良学生案例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一名学校适应不良学生案例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一名学校适应不良学生案例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一名学校适应不良学生案例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一名学校适应不良学生案例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一名学校适应不良学生案例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一名学校适应不良学生案例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一名学校适应不良学生案例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一名学校适应不良学生案例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一名学校适应不良学生案例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一名学校适应不良学生案例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一名学校适应不良学生案例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一名学校适应不良学生案例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一名学校适应不良学生案例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一名学校适应不良学生案例分析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一名学校适应不良学生案例分析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一名学校适应不良学生案例分析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名学校适应不良学生案例分析报告.docx

《一名学校适应不良学生案例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名学校适应不良学生案例分析报告.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名学校适应不良学生案例分析报告.docx

一名学校适应不良学生案例分析报告

一名学校适应不良学生案例分析报告

时间:

2020年08月03日编稿:

作者二

第一篇:

一名学校适应不良学生案例分析报告

学生个案例分析

一.个案基本情况

1.个人基本情况

姓名:

李星亮,性别:

男,年龄:

13周岁,班级:

初一级2班,家庭住址:

新安。

2。

问题行为概述

(1)行为方面:

①经常说谎,为人不老实;②对人无礼貌,对老师嫉恨;③顶撞老师,经不起批判;⑤喜欢与人争吵,讽刺挖苦人;⑥经常打骂同学,有攻击性行为。

(2)学习方面:

①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习惯差;②作业拖拉,经常要抄袭别人的作业;

③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持久性;④学习成绩差,

(3)性格方面:

①情绪不稳,脾气暴躁;②容易冲动,自控力差;③言语较多,争强好胜;④情绪好时能接受批判,会帮助别人。

二.背景资料

1。

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视

家庭是学生社会化的最初的重要场所,家长的品质行为是影响学生在学习乃至社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家长的教育观念与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的成长极其重要。

家长在寄托学生期望、狠抓子女学习的同时,却没能和子女举行沟通,解决其心理的困惑,导致其心理问题的产生。

李星亮父母文化水平低,又一次亲每天照应她的生意,父亲经常在外打工,他们没有能力和精力教育儿子,当老师反馈李星亮不良行为时,他们就数降、打骂儿子。

父母经常教育儿子在外面被人欺负时,一定要狠狠地还手,否则就会吃亏。

久而久之,在李星亮的观念中形成了这样的推理:

“弱者”受到别的小朋友欺负,“强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武力来爱护自己。

而且,在“我是强者”的强烈暗示下,往往会对外界发出警示,以表明自己的强者姿态。

父母不正当的教育促成李星亮养成言行自由散漫、说谎、顶嘴、学习不仔细、作业马虎、打骂同学等种种坏习惯。

2.学校和老师对学生心理健康重视程度不够

学校和老师在施教的过程中,仅以为“授业”、“解惑”方能让学生有知有识,于是把那些“不违章守法”实际上是欲脱离自己设计的模式而另辟思路的学生视为“差生”。

有些教师极易对不大听话、学习差的中学生举行挖苦讽刺或惩处,对学生不予尊重。

这样,就使得这些学生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

学校也只重视考试成绩,而忽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中具备一定心理健康知识的也不多,使得许多学生一旦有了心理问题而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就进展成为一种心理疾病,学习成绩自然随之下落。

李星亮从小生长在僻静的农村,小学五年级时,父母来县城做生意,他转到县城小学读书。

因学习跟不上而常被老师惩处,受同学卑视和侮辱,凡此种种,使他心里误以为自己是老师学生心目中“坏学生”,于是破罐破摔,继而自卑、逆反、报复心理越来越严峻,并形成许多不良行为。

3.社会不良风气和环境的影响在当今时代,虽然素养教育提得很响,但学校以“分”定位,教师以“分”晋级,学生以“分”择校读书的现象广泛存在,真正的“分在增值,人在贬值”。

学生往往得了高分,失去情感意志与追求;同时学生在高分、高心理压力下,丧失了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把学习视为畏途、恐学、厌学心理加剧。

社会上的某些文化娱乐设施也成为诱使青少年蜕变的场所,如电子游戏厅、网吧,以及一些影视场所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诱惑严峻威胁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李星亮在家里和学校寻不到生活的温暖和学习的乐趣,便交往上校内外不良行为的“朋友”,经常编谎话请假,其实逃学在外玩耍、谈天等。

三.分析诊断

通过对李星亮认真观看了解,结合与李星亮本人及其父、班主任、任课教师会谈了解,认为李星亮主要是学校适应不良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

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同伴关系问题,攻击性行为等。

四.辅导策略与过程

(一)辅导目标的确立。

帮助李星亮疏导错误认知,矫正不良行为,排解消极情绪,从而幸免和减少对他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各种因素;培养塑造他的良好心理素养,培养健全的个性,从而帮助它形成基本的心理健康素质;依据他成长进展的需要和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他的适应能力,特殊是在应对各类困境和难题的态度和处理办法方面举行全面提升,使它能够保持高度的心理健康水平,以满脚更高更强的挑战。

(二)辅导办法、技术的选用。

1.自我提示法2。

缩小视野法3。

自我教导法4。

情绪转移法5。

角色扮演6。

访谈法7。

行为契约法

(三)辅导具体过程

1、争取家长和教师的主动配合:

首先和家长及教师取得联系,了解李星亮同学的学校和家庭表现情况,与家长和教师沟通思想,在李星亮同学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

2。

分别谈谈如何解决以上几类心理问题

A、处理注意力不集中问题

(1)自我提示法。

家长和教师辅导李星亮举行自我提示法训练,步骤是:

①对自己出声地说,被指定要做的事情是什么;②说出来打算怎么做;③在做的过程中保持专注;④完成时,描述举行的状况;⑤告诉自己觉得自己表现的怎么样。

同时可以给自己一点鼓舞,比如记一点或者一个代币。

就算这一次做的不对,也可以这样鼓舞自己:

下一次,假如慢一点,我可以做得更好。

(2)缩小视野法。

让张凡坐在书桌前,习惯的把面前某一件东西作为注意的靶子,例如屋外的天线、树枝、电线杆,或书桌上的台灯开关、铅笔、台笔、自己的手指等。

然后用双眼注视着它,并经常做这样地练习,可以提高他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B。

处理情绪不稳定问题

(一)第一阶段:

帮助他了解自己的情绪

要改变他情绪不稳定的问题,首先可以运用角色扮演技术帮助李星亮同学体验到对方的感受,从而认识到自己情绪反应不合理的地方,进而才干操纵自己的情绪。

第二阶段:

改变他不合理的想法1.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按照理性情绪辅导法,帮助他认识到他的情绪问题是由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协助他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信念造成的不良影响。

2.识别自身的情绪

①让他把自己知道的情绪都写下来,请父母或老师补充,再把它们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类。

②让他制作一张“情绪晴雨表”,仔细记录,试着把自己欢乐的情绪和周围一起分享,把开心的事告诉父母、老师和知心朋友。

第三阶段:

操纵情绪摹仿学习

通过会谈方式,教给他一些情绪操纵法。

1.自我教导法。

当他知道自己在那些时光、面对某些人、面对某些事情报容易生气时,尤其是当这些事情是日常碰到的事件时,就可以先预习,用自我教导的办法,帮助自己打预防针,到时候就不会被消极的情绪牵着鼻子走了。

2.情绪转移法。

在发生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的情境中,主动及时地设法使他自己的思绪转移到中性或积极的方面上。

比如可以主动去帮助别人、寻有益的书来读、倾听优美的乐曲、写日记、观赏大自然的美景等。

3.宣泄情绪的办法。

①身体宣泄的办法。

不良的情绪可以通过消耗人体的能量得到发泄。

比如不开心时去跑步、打球等。

②心理宣泄的办法。

当感到情绪不佳时,可以通过言语暗示作用,来调整和放松心理上的紧张状态,使不良情绪得到缓解。

比如发怒时,可以用言语暗示自己“不要发怒”,“发怒会把事情办坏的”等。

C.处理同伴关系问题

(一)发觉导致同伴关系问题的原因

1.采纳关键事件访谈来发觉问题,包括:

①了解事件的过程,②询问事件造成的影响,③对当事人的期望。

2.寻觅导致问题的原因,从两方面入手:

①追问他以往和同伴交往中发生的矛盾和解决的方法,②向班主任或同学了解他寻常在班里的人际关系状况,同学们对他的看法等。

3.确定需要改变的不良交往行为

(二)帮助他与人交往的技巧

1.示范。

辅导员可以亲自为他示范,也可以通过录像、电影等为他提供模范。

2.指导。

指导是向他恰当的描述某种行为。

比如对于抱怨行为,可以对他这样的指导:

“当你的朋友没有征求你的意见而做出令你不中意的事情,你就可以告诉他,你不喜欢他这样做,请他以后不要这样做。

3.演习。

演习是指在他接受指导和观看行为示范后对这种行为举行实践。

辅导员可以在他演习过程中发觉问题并及时矫正。

4.反馈。

反馈是指辅导员要对他的每一步演习提供表扬或指导。

(三)传授必要的交往知识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要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

1.树立平等的交往观念。

2。

悦纳他人

3.树立真诚的评价原则4.要善于主动承认错误D.处理攻击性行为问题

(一)攻击性行为的临时处理

发觉他有攻击性行为时,应立即干预并阻挠,并严厉地指明这种攻击行为是不同意的。

(二)会谈

1.开始会谈,注意良好辅导关系的建立

等待双方都镇静下来后,心理辅导员要用一种坦白的、宽容的口气与其交谈,让他毫无顾忌地畅所欲言。

2.讨论最近一次发生的攻击性行为

讨论最近一次发生的攻击性行为的来龙去脉,了解和分析攻击性行为的动机、过程和结果,主要让其谈自己在攻击前后的心理感受,以及事件过后的反思。

辅导员设计问题与其谈论,讨论中对其加以引导。

3.说明攻击行为的后果

让他明白:

攻击别人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而是害人害己的事情。

对于过去已发生的攻击行为,应赋予适度的惩处,比如打扫卫生,以示警戒。

4.寻觅解决问题的替代性方法

与他共同讨论,再次遇到冲突性情景时,他应该采纳哪些安全的、非攻击性的办法来应对。

(三)矫正攻击性行为的各种备选办法

1.角角扮演法2。

情绪宣泄法3。

行为契约法4。

模范示范法

五.辅导效果

①家庭生活:

李星亮的父母表示非常谢谢学校老师对他儿子的辅导教育,彻底改变了儿子不良学习习惯、不良情绪和改变对人不敬的行为,儿子理解父母,能帮家长做家务。

此次辅导活动丰富了家长教育理论知识,也使家长用更多的时光陪伴了解自己的儿子,指导他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改善了亲子关系。

②学习生活:

自从李星亮举行个别辅导教育后,心理状况有明显好转,无论在学习、生活、行为上都有一些进步。

对于他点点滴滴的进步我们都赋予了极大的鼓舞并让其家长知道,让他们共同分享孩子良性进展的欢乐,促使他们更好地催促孩子成长。

但李星亮究竟个性倔强,懒散已成习惯,有时免不了有些反复。

针对这种情况,心理健康辅导员要耐心地说服、帮助,举行追踪反馈,巩固和进展辅导的反效。

③交往生活:

自尊心、荣誉感每人都有,这是人积极向上的一种重要地情感动力。

不管李星亮有多大的缺点和错误,但这种情感仍然深深地埋在他心灵深处。

如何点燃起心灵深处美好的情感呢?

辅导中发觉他很想表现自己,也很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劳动很积极。

所以,当他在仔细扫地、擦窗时,辅导员就举行表扬、鼓舞,充分肯定他的优点和成绩。

还建议班主任让他担当劳动委员职务,竭力让他发挥潜能,增强成就感。

同学们看到他的进步,听了老师对他的表扬,对他也改变了看法,并和他友好相处。

六.反思

“世界上没有垃圾,惟独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作为心理健康辅导员,要知道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中肯地指出学生的优秀品质,去赞叹他的行为和思想,要让他知道你对他的关注和关心,是发自内心的对他的尊重。

对有问题的学生,不要轻易放弃,要了解其原因,多从心理的角度去分析,并赋予真诚的指导和帮助。

相信爱是可以完全转变一个学生的一生的,让我们用一份爱心,一份理解,帮助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第二篇:

一例中学生适应不良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一例中学生适应不良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摘要】本文是一例中学生适应不良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求助者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对新的生活环境心理上有一些不适应,造成了成绩下落,家人关系紧张及同学关系淡薄等问题。

咨询师依据分析,主要采纳认知行为治疗,使咨询者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改变其认知模式,从而改善了求职者对新环境适应不良的问题,并使其树立了自信心,改善了师生、同学关系。

咨询过程完整、简洁,咨询办法恰当、有效,咨询效果较好。

【关键词】中学生;适应不良心理;认知行为疗法

一、普通资料

周某,男,14岁,七年级学生,汉族,身高160厘米,体重47公斤,偏瘦,发育正常,五官端正,无重大疾病史。

父亲37岁,初中文化程度,性格倔强,很少和孩子交流。

母亲33岁,小学文化文化程度,性格柔弱。

两人在蔬菜批发市场开了一家门面房,家庭经济中等偏上。

周某有一个4岁的妹妹,但是父母寄希翼于他。

父母均性格内向,其父性格倔强。

父母夫妻关系良好,家庭事务处理中父亲为主,母亲为辅。

家族中无人有精神病、自杀、弱智等问题。

二、个人成长史

周某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爷爷奶奶在农村务农。

受封建思想影响,家庭对这个男孩的期望很高,希翼孩子好好读书,出人头地,光耀门楣。

爷爷奶奶及母亲的教养方式为溺爱型,孩子只要想要,其母便满脚他各种要求。

所以从小就形成了倔强的性格,一不如自己所愿,便和父母过不去,直到到达目的。

从小父母就不在家,从幼儿园到小学毕业都与父母分离,很依靠自己的爷爷奶奶。

当时学习成绩特殊优秀,又担任班干部。

从初一开始尾随父母外出上学,向来有抵触情绪,但从未告诉父母。

在学校一切正常,但平时不太说话,与同学交往正常,比较文静,学业在班级中为十名左右,担任小组长。

三、主诉

周某称,到这个学校的第一学期不到一个月他就丢了父亲刚买给他的自行车,因此两天都没有上学,虽然是在校门口玩的时候丢的,但导致他对学校印象很不好。

后来因为班主任比较关注他,他感到了温暖,就没有离开。

这学期开学第一次美术课的时候他把腿伸到过道上,美术老师就踢了一下,他心理很反感,但是没有做出反应。

第二次课的时候他和同桌做了一下小动作被美术老师发觉,拿着尺子在头上敲了一下,他一下站起来和老师对立了,后来家长来学校代他向老师道歉,此事就结束了。

可是从此他觉得很讨厌美术老师,他觉得这个学校一点都不好,老家的学校有自己从小玩到大的玩伴,老师也喜欢他,可是现在这成绩也不拔尖,老师又讨厌。

四、观看和他人反应

求助者是被班主任带来的,进来低着头,手放在背后,整个人有些紧张。

但衣着整洁,而且都是名牌。

开始说话的时候声音就很低,后来讲到自己要回去上学的时候眼角还挂上了泪。

班主任和同学反映,该同学平时少言寡语,上课从不回答问题,课间也很少离开座位,也不太和同学说话,但还算正常。

此事发生后,拒不向老师道歉,坚持要回原来学校读书。

家长说孩子以前在老家总是考第一,性格也比较活泼,到这以后孩子整个像变了一个人,性格内向,回家也不爱说话。

想要啥必须满脚,否则就闹脾气。

家长曾想也许把孩子送回老家这些问题就能解决,但由于爷爷奶奶年龄大了无法照应孩子,所以就希翼得到帮助,能让孩子在这个学校正常上学。

五、评估与诊断

1、评估

综合上述收集的资料,可以看出,求助者精神活动与智力正常,无幻觉、妄想和思维紊乱,无重大躯体疾病表现,心理冲突是由现实生活事件(和老师起冲突)激发,导致外部环境适应不良,人际关系障碍,想回原来的学校。

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病程不到一个月。

心理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是属于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2、诊断:

对该求助者诊断为普通心理问题

诊断根据:

(1)依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主客观世界统一,自知力完整,主动就医,并且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对比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浮现紧张、忧郁等症状。

从严峻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强烈,反应也只在美术课的范围内,没有影响逻辑思维,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峻影响。

从病程标准看,病程惟独不到一个月,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峻,时光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样心理问题和严峻心理问题。

(3)依据以上根据诊断为:

普通心理问题。

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

依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不主动就医,伴有幻觉、妄想、行为异常等。

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神经症相鉴别:

神经症的特点是对社会功能造成严峻的影响,问题浮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光大于三个月或半年。

该求助者的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受损程度并不严峻,病程不脚3个月,问题也没有泛化。

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

(3)与严峻心理问题相鉴别:

严峻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峻影响,病程大于两个月。

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峻影响,也没有泛化,持续时光不脚两个月,因此可以排除严峻心理问题。

3、病因分析

(1)诱发事件:

迁居、转学、遭老师批判。

(2)自身因素:

性格上有遗传及环境所致的缺陷,内向、倔强、敏感、脆弱、交往能力不强,环境适应性差。

(3)学校因素:

任课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了解不多,采取了简单的方式解决问题。

(4)家庭因素:

家庭教养方式存在问题,母亲及祖辈对孩子过于溺爱;父亲性格倔强,母亲的性格比较柔弱与敏感,因此,孩子的问题与父母的性格也有关。

六、咨询目标的确定

依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改善该求助者紧张情绪和人际交往状况;与同学建立正常交往,恢复正常学习和生活状态。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

改变其对新学校、新老师的认知,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应对各种生活挫折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

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进展,达到人格完善。

七、咨询方案

1、办法和原理

一方面,要去除对新学校产生的紧张、胆怯退缩的情绪,要考虑到迁居、转学这一系列新问题对学生的影响,加上新老师的严厉批判,随之产生不良情绪,因此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是首要之举。

另一方面,采纳心理调节手段举行训练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认为,人的情感和行为受他们对事件的知觉的影响,这种影响不是取决于他个人的感受而是取决于人们自身构建的情景……是依据他们产生的想法不同,对此情景有相当不同的情感反映。

在这一办法的指导下,咨询方案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重建认知、信念,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其了解现在面临的问题和对将来的期待和担忧,引导其看清自己的负性自动思维和核心信念,调整和修正思维方式。

二是帮助其建立自信心,促使其放宽精神视野,学会用观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成绩。

2、双方权利和义务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及其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1)求助者可以依据个人意愿挑选咨询师;

(2)对咨询过程中不中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3)对咨询方案、咨询时光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举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时光等方面的规则;(3)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光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别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1)热爱本职工作,坚决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2)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卑视求助者;(3)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4)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5)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举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举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纳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6)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举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做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7)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3、咨询时光与收费

咨询时光:

每周1次,每次1.5小时咨询收费:

每次100元人民币

八、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收集资料;

2、启动求助者的社会支持系统;

3、引导学生转变认知,与其他建立良好同伴关系;

4、结束巩固阶段。

第一阶段:

2011年4月8日寻周某会谈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

(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3)探找改变意愿;(4)确定咨询目标、方式和策略;(5)使求助者了解自己的心理障碍。

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以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规则;

(2)与周某交谈,收集临床资料,探找其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运用聆听、真诚地无条件积极关注、共情等,使他消除教师对学校及其他教师的爱护,从而对他持否定态度的顾虑。

从而能够更好地使来访者放开心扉,说出真实的情况和情绪体验。

使他压抑已久的情绪得到一次很好的宣泄。

(3)咨询师告知其为普通心理问题,进一步说明其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

第二阶段:

启动求助者的社会支持系统(2011年4月9日到4月15日)

1、引导教师改变教育办法与态度。

首先与班主任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通过谈话,班主任认识到自己对周某的关怀和保护还是不够,因此,她表示将改变方式与周某再接近,并经常到周某家家访,给与他更多的关爱,以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同时,她将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来消除当事人的不良情绪。

2、召开任课教师会议,并达成共识:

全体教师应多关怀他,尽可能不批判他,要努力改变教育教学办法,为全体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特殊提醒美术老师站在学生角度看问题,能主动寻周某沟通,化解周某的抵触情绪。

3、引导同学们主动在课间寻他玩,与其交流谈话,多发觉他的优点并鼓舞他,从而使其树立信心,消除自卑与不安全感,并与新同学建立友情;鼓舞他多参加班级组织的活动,展现自己的优势。

4、引导家长改变教子观念,联手举行教育与训练。

首先,在交流中寻觅家庭教育中的问题。

由于周某的母亲的溺爱,缺少和周某的交流也是致使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明确学校做法,探讨矫治办法,争取家长和当事人的配合。

经讨论,家长认识到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表示情愿做的:

A、在一段时光内幸免与原学校同学接触,以免触景生情;B、双休日多带孩子到周围去散心,也可以让孩子参与到他们的行动中,比如帮着父亲送货等,以增加和父亲交流的机会,也仍周某更理解家人的不易。

第三阶段:

引导学生转变认知,与其他建立良好同伴关系。

(2011年4月16日到4月22日)

首先,让当事人与同班同学一起参加心理辅导老师组织的小组辅导活动。

寻出班级的外地学生,让他们举行心理分享。

内容包括谈谈入学时的体味和当老师批判时该怎么办等问题的讨论。

通过小组辅导活动,当事人了解到每个人都有改变环境的时候,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误,受到他人的批判,关键是自己如何认识。

在活动中,当事人虽然非常被动,但受到同学情绪的影响,紧张情绪有所缓解。

其次,引导当事人认识自我,改变自我。

在当事人的心理问题减轻后,咨询师几次与其举行了进一步的心理沟通,通过谈话,帮助他认识过去在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如认为新学校的老师应该象原来学校的老师一样对自己体贴、关怀、笑吟吟,认为老师的批判是对自己各方面的否定,是在刁难自己等。

帮助求助者分析认知问题产生的原因,引导他掌握遇到逆境时如何应对的策略,学会承受挫折,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学习生活。

第三,音乐治疗:

用轻松欢快的音乐改变求助者的心情。

第四阶段:

结束巩固阶段(2011年4月23日到4月29日)

在整个普通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和训练治疗过程结束后,求询者及家长对学校心理教师咨询工作的成效——实现预期咨询目标的结果表示中意。

经过双方允许,结束咨询关系。

但要巩固咨询和训练的效果,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因素的协同配合与调节。

固然主导因素还在于学生个人,因此需要日后继续跟踪。

九、咨询

1、求助者、同学及班主任的评价

“现在心态很平和,能正确对待老师的批判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