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42983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docx

《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docx

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陈少峰:

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

2014-09-15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叫“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

主要谈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文化在哪些方面有哪些发展趋势;另一个是从城市的角度来看,城市怎样发展文化产业。

  去年国务院公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随后华谊兄弟电影公司也上市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政策信号。

不久前中宣部牵头九个部委又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

我个人估算一下,有很多原来的国有文化企业正在排队等着上市。

从今年到明年九月,大概有几十家会上市。

文化企业陆续上市以后会使社会各界的投资更多地进入文化产业。

在发展文化产业当中,我们有一些观念或做法可能会跟现在的趋势不一致。

比如有些地方把文化产业等同于文化底蕴,存在着很多误区。

所以今天我一方面讲讲有哪些好的做法,同时也谈谈有哪些不好的做法。

我们来做一个对比研究。

  一、文化产业的特性

  

(一)文化产业、文化和艺术的区别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文化产业与文化有哪些区别,或是说文化产业有哪些特点?

我们平时见到文化产业,看里头有“文化”两个字,总会联想到我们平时说的城市文化、文化底蕴或历史文化。

其实我们提到的文化产业更侧重于创意,是面向未来的创新,不是指历史。

而我们平时的文化概念主要是历史的概念,它强调的是历史。

  什么是文化呢?

就是只要人们有共性的东西,就叫文化。

企业中的人有共性就叫企业文化;社会有共性也叫文化,我们闽南话也是一种共性,这就是我们的闽南文化。

但是泉州和漳州的文化又有所不同,我们泉州有独特的文化,漳州也有它自己的文化。

这种文化我们平时是指历史自发形成的,这是文化的一个角度。

  文化和艺术也有很大的区别。

一般来说,当我们讲艺术的时候,总是讲它是个性化的、个人的、我们自己的创新的东西。

所以文化和艺术实际上是完全不一样的,文化讲的是过去,而艺术讲的是未来,所以它们完全是不一样。

正如我们平时讲的文化大多数跟文化产业没有关系。

文化产业指的是某一类特定的让人们去娱乐的东西。

而文化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包括道德、法律、思维方式,还包括人们经常使用的文化事业等。

文化的概念非常宽,有点类似知识。

我们要了解文化最好对它进行细分,比如把文化分为价值观、民俗、文化事业等等,进行第一次细分以后再进行第二次的细分,分得越细越好。

人们对文化的了解是越具体越有文化,越抽象越没文化,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角度。

  我们知道泉州是产茶的,所以我们认为泉州有茶文化。

但实际上在中国历史上,茶文化是和水文化结合在一起的。

进贡给皇帝茶的同时要进贡水,而且要本地水。

我们对很多东西的研究,只有到很细节的时候,才能知道这里原来有很多文化或文化的特点,如果你抽象地谈是没有什么用的。

这是我要讲的第一个意思。

  

(二)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都是有差异的,叫文化的多样性。

不同的民族、地区甚至机构都有差异性。

我们华侨大学的文化就与北大的不一样,而北大的校园文化也可能跟清华大学的不一样。

文化有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一方面体现在时间上的多样性,一方面体现在空间上的多样性。

体现在时间上的多样性是说文化只要有时代的不一致就有多样性,所以我们有个词叫“代沟”,“代沟”不是指年龄的差异,而是指文化之沟。

以前一二十年才有一个文化的代沟,现在可能三五年就有一个代沟了。

  以前看到一个报道,说有个年龄和我差不多的篮球教练,有记者问他,“你这个骨灰级教练是怎样培养人才的?

”这教练就问:

“你什么意思啊?

”记者说:

“没什么意思啊。

”“没什么意思你干嘛诅咒我?

”那人就说:

“没诅咒你啊。

”“没诅咒我?

我还没有死你就叫我骨灰级的教练!

”。

其实“骨灰级”在网络语言中是资深的意思,记者说:

“我是尊敬你才称你为骨灰级教练的。

”这里面就有个代沟。

年轻人现在使用的语言,我估计在座年纪比较大的人可能就理解不来。

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这些代沟现在就很明显。

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年纪大的人跟着染头发,大家知道头发原先是年纪小的先染,年纪大的才跟着染的。

这是一个新现象,以前是年纪大的人做什么事都是年纪小的跟着学,现在是年纪小的人做什么事年纪大的人跟着学。

文化是分成一代代的,这个代不是几十年,可能五年就是一代。

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网络一族,超过35岁的就已经成老头子了,像我就已经是老老头了,这是文化在年龄上表现出来的差别。

  文化在空间上的多样性表现更多。

我们知道各地的文化不一样,不光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不一样,汉族之间的差别也特别大,所以我们文化上有京派、海派等派别。

走出国门的时候文化的多样性就更多了。

我有一个朋友到美国找了一个当地的女孩子相亲,人家请他吃面条,边聊边吃面,吃着吃着他突然发现大家都停下筷子不吃了,盯着他。

后来他仔细一想,原来是他吃面条的声音特别响亮,美国人这辈子都没听过,这就是差异了。

我们觉得吃面条时声音大一点就是所谓好吃,表示我对你的东西很尊重;外国人觉得只有动物吃东西才会发出声音。

这个就是文化的一个差别。

我们古代的一些文化流传到日本,现在日本人还保留着,但我们已经没有了。

比如我们古代讲男人要目不斜视,女人笑的时候要笑不露齿,这个文化在日本现在还有。

其实日本现在很多的文化都是从中国古代流传过去的,在座的哪位同志要去日本找我们老乡,你只要站在日本最热闹的地方看谁一路走过来东张西望,你就走过去拍他肩膀说:

“哥们,你什么时候到日本来的?

”就是我们老乡了。

因为我们中国古人走路是不会东张西望的,我们现在东张西望了,这个文化在人的行为上表现得很突出。

所以国内一个很有名的企业在日本东京的高楼户外做了一个很大的广告,这个做法是错的!

因为日本人不东张西望,所以你做广告就不要做在高的地方,做在高的地方就只有做给去日本的中国人和在空中飞的鸟看。

  总之,文化的多样性会产生很多冲突。

我们过去有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是说我们有多民族的文化就能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做贡献,而不是指你的文化征服了世界,这不是同一回事。

什么是文化征服人类呢?

像好莱坞那样的文化可以叫征服人类。

所以做文化产业不是要强调文化的多样性,而是要强调文化的同一性。

你把全球都做为市场,那你选择的文化元素就必须让所有人都能理解。

所以我们看到好莱坞电影谈的都是跟人性相关的话题:

爱情、感情、亲情、责任、英雄主义……基本上都是这些话题。

好莱坞拍出的电影可能美国的特色不多,但很多国家的人都愿意看而且也看得懂。

  所以我就在后面加了一句,“越是超越民族的,才越可能征服世界”。

你拿自己的京剧出去的话,别人看不懂也根本不会去看。

所以我们过去做了很多对外的文化推广,每次演出的时候,只来了两三个人带两三只猫。

而像《阿凡达》一部电影在全球的观影人次就超过我们中国过去三十几年在国外做文化推广的人次。

为什么呢?

因为《阿凡达》大家都看得懂。

所以我们知道文化产业不要底蕴,或者说它里头文化底蕴的含量是比较浅薄的。

因此我得出一个结论:

文化底蕴深的地方,一般文化产业都做不好;进一步得出一个结论,很有文化的人一般不适合搞文化产业。

所以西安的文化产业跟深圳比那就差很多了,不是差一点点。

我们会说西安旅游资源很丰富,但是去西安旅游的人跟去深圳旅游的人相比的话就差了一大截。

我查了一下大概几年前的一个数据,去西安的飞机人次是1200万,而去深圳的是2200万,那就差了将近一倍。

从陆路上看那就差更多了,去西安的高速公路上基本都没有什么车,到深圳的路上基本上全是车。

我们再对比美国和法国,肯定是美国的文化底蕴浅得多,法国的文化底蕴深得多,但是美国的文化产业是法国的十倍以上。

  (三)文化底蕴与文化产业

  所以,我们知道文化底蕴深的地方反而不好搞文化产业。

为什么呢?

这个我待会儿再说。

我现在要讲的是其实文化产业跟我们平时讲的文化有很大的区别。

当我们讲文化产业的时候,我们讲的是经济而不是文化,所以我们讲的是产业。

那么这个产业要不要文化呢?

要!

但是这个文化不是很深的文化,是很表层的文化,或者说文化产业实际上就是娱乐。

让人快乐的东西叫文化产业,提升人们的东西叫文化,这样说会比较好一点。

  中国传统的文化事业,大多数都变成了一种精英文化,而文化产业主要是大众文化。

这就有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文化产业的核心是产业,所以它所需的第一位是商业人才,艺术家还在其次。

要通过商业人才去发挥艺术家的特点,才能做好文化创意产业,如果你仅仅是让纯粹的艺术家去做文化产业,他也做不出来。

为什说文化底蕴深的人不适合做文化产业?

我经常举一个例子:

现在没文化的人很会用文化来赚钱,比如说房地产开发商在小区里挖一个小水坑,倒两盆洗脚水,这地方就叫威尼斯花园,房价一下就涨了很多;北京的昌平有一个地方卖地,说我们这地方是皇家龙脉,可我们知道,有帝王血统的人才能住在龙脉上,普通老百姓住在龙脉上,风水会克得你天天流鼻血的,对不对?

可好多人不懂,被他们拿一点点文化忽悠就掏了很多钱。

所以我们知道现在会赚钱的人文化水平都不会很高,当然也不是说越没文化的人越会赚钱,越会做文化产业,不是这个意思。

你也要有一定的文化,但文化又不能太多,这种人,适合做文化产业,所以这是一个角度。

  历史文化底蕴也是一样的道理,一个城市没有历史文化可以做文化产业,另一个城市文化底蕴很深那就没办法做文化产业。

我们知道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文化底蕴深,大家相互间认同;但是文化底蕴深的地方一般会很保守,会反对创新,这两个特性是结合在一块的,所以要搞个新的东西就不容易。

底蕴越深,这个观念要改变的东西就越多,也就越艰难。

你看有些地方一直搞文化产业为什么搞到现在还在搞祭祖?

这祭祖是什么活动?

祭祖就是八十年代初搞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不是吗?

要把海外那些老华侨请过来,可是我们知道那些老华侨都已经去世了。

剩下那些第二代、第三代,他们根本不可能掏钱来寻根,来跟你参加活动。

所以可以说是政府掏钱,这不叫搞文化产业,这叫搞文化交流。

所以我说文化底蕴要从两个角度来看。

(四)、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

  文化产业的文化是什么?

就是大众文化或者叫通俗文化。

我们过去有两种文化:

一种叫提升型的文化,一种叫满足型的文化。

提升型的文化就是由精英来提供的,比如像我研究伦理学,就是要让人们去辨别是非,提升人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就叫提升型。

但是我的书肯定卖不好啊,是不是?

所以我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

凡是书卖得好的都不是学者。

  精英文化有一个特点就是,它需要经过专业训练才能够欣赏得来,而大众文化就不需要经过专业训练大家也能够看得懂。

所以大众文化面非常广,而精英文化一定是少数的。

我们举个例子,比如说交响乐是精英文化还是大众文化?

交响乐在中国普及了那么多年,但我感觉它还是精英文化,反正我是欣赏不来,我没有经过专业训练。

所以有时候我去到地方,有些领导同志说:

“哎,陈教授,你跟我一起去看交响乐吧。

”我也不好意思跟他说我看不懂,免得被他们说这个人太没文化了,我就跟他一起去了。

但是我心里在嘀咕我与其跟他去听交响乐还不如看金庸小说更来劲呢。

但是我又不敢说,所以就跟他去了。

去了以后发现这个礼堂里面坐得满满当当的,大家都在认真地听交响乐,我就开小差想自己的一个学术问题。

过了一会儿大家都在鼓掌,我心里在想,哇,这么多人都会欣赏,结果回头看一下屏幕上打出来一行字:

同志们,还没到鼓掌的时间,请先不要鼓掌。

  这个给我印象特别深,就是说实际上精英文化还是精英文化,老百姓还是欣赏不来。

你做了再多的宣传他还是欣赏不来,因为要经过专业的训练去知道怎么欣赏,否则的话还是不行。

我们好多人欣赏不来歌剧,为什么?

其实歌剧是很美妙的,但是我们没经过训练怎么欣赏,所以就欣赏不来。

另外还有一种,比如说像京剧,以前可能是大众文化,大家都理解。

现在如果谁到天津去演传统曲艺,你要是演错的话,据说这个戏迷会跑到后台来跟你较劲,说你这个怎么这样演,你有什么道理。

他就是懂,那我们普通人不懂,光一个手指有几种表现方式我们都根本看不懂,所以我们的京剧都只是瞎看一下。

但是现在的年轻人不看京剧了,所以京剧的受众人群越来越小,也就越来越精英文化。

  所以精英文化跟大众文化之间有时候也会变化,我感觉我们闽南很多的传统曲艺都可能慢慢地会变成精英文化了,或者是说只有少部分人欣赏的文化。

不过我觉得文化的人群现在在分化,传统的东西一般年轻人都不太喜欢。

大众文化要大众的话就一定要足够通俗,精英文化一般都高高在上、阳春白雪,所以它叫高雅文化。

实际上现在我把文化产业时叫做准精英。

我研究伦理学应该叫精英文化,研究文化产业应该叫准精英。

  做文化产业的人,像赵本山他就是典型的大众文化,所以赵本山他演小品大家都欣赏得来,当然有的人喜欢有的人不喜欢,但是至少你都看得懂,这个时候你就能提出意见。

但是我们知道其实这个二人转里面有很多低俗的东西,总是拿性来说事、开玩笑。

特别是东北人那种原汁原味的二人转里头好多都是色情的表演。

所以赵本山就说,二人转里面有低俗的,为了区别开来,能不能把不低俗的叫做“绿色二人转”?

我说“绿色二人转”这名字不好听,应该叫“青春版二人转”,就是年轻人也能欣赏的二人转。

因为你要是说现在做的是“绿色二人转”,那你以前做的二人转就是属于污染的二人转,这样恐怕也不太好。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说大众文化一定有低俗,或者说大众文化里面经常会包含低俗的一些元素,没有低俗的元素它可能就不可乐,所以低俗的元素一定就免不了的。

再比如说唱歌,唱歌的时候为什么要扭屁股?

扭屁股有助于你唱歌更好听吗?

没有的。

边扭屁股边唱歌肯定更不好听,肯定会变调的,但是把这个扭屁股跟唱歌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一种既可听又可看的东西。

然后衣服尽可能穿得短一点,这就包含一点点低俗。

  但是我认为低俗的这个问题,最可怕的是价值观方面的低俗,特别是对未成年人来说。

我认为东北的二人转大多数对未成年人都不适合,他们应该在门口挂一个牌子----“禁止未成年人入内”,这是比较合理的。

美国为什么要搞电影的分级管理,就是要保护未成年人。

李安的电影《色·戒》在中国票房不错,但是在美国一点票房都没有,因为美国的电影都是那种全家老小可以一起去看的才有大票房。

你这个电影小孩不能看,很多电影院都不放映,所以它基本上就没票房。

  我认为低俗有点像盐巴,放一点低俗是有助于人们娱乐的,但是你一定要考虑到青少年的场合。

青少年的场合里面一定要有一种价值观上的引导或者比较健康的东西,这个时候才适合未成年人消费。

所以我认为未成年人跟成年人应该分成两部分,成年人你给他放一点低俗的东西无所谓,他有辨别的能力,但是未成年人没有辨别能力。

现在北大文化发展研究院也在参与制订一些娱乐产品的分级管理制度,这个分级主要是针对未成年人,特别是儿童。

  (五)顺着看与倒着看——艺术家与企业家的区别

  我刚才讲到为什么有文化的人或者文化底蕴很深的人一般不适合搞文化产业,因为文化底蕴很深的人主观性比较强,比较容易自我中心主义。

当他要做一个产品的时候,他总是顺着看——把自己脑袋里面的东西往外推叫顺着看。

他喜欢什么他就拍什么电影。

我们知道贾樟柯经常获奖,他的电影虽然获奖,但是在中国的电影院里面却基本没什么票房。

为什么?

因为贾樟柯拍电影的时候他不是为观众而拍,他是为自己而拍,他自己喜欢什么就拍什么。

所以他拍出来的电影很多都上不了电影院,好多是大家不喜欢。

我到现在为止没看过一部他的电影。

但是如果你要拍商业片,就要倒过来想想大家喜欢看什么样的题材。

冯小刚拍的多数就是商业片,当然冯小刚也想拍艺术片,因为艺术片的话可以得奖不是?

而且艺术评论家的评价会比较高。

拍商业片都会被人家骂低俗。

所以我们只能把冯小刚看成是中间派,他很想拍艺术片,但是因为他是企业聘用的导演,企业要求他要出票房,所以他拍电影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票房。

  我们知道艺术家如果你没有给他一个经营压力的时候,他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艺术爱好,他不会考虑经济效益。

所以艺术家一般都不适合做企业家,或者说他的主观性比较强,会妨碍经济效益的思考。

在真正的文化产业当中,艺术家不能坐第一位。

大家知道北京宋庄,宋庄很有名吧,搞了几千个艺术家在那集聚,结果现在不行了,跑过来说要重新策划。

因为里头的艺术家都在玩自己的,根本没有形成产业。

艺术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私下交易。

  我们过去把电影分为文艺片或者叫艺术片和商业片。

实际上我认为这个分法不对,我认为商业片里面有很多有艺术性的,而文艺片中的好多却没有艺术水平。

我认为应该把艺术片叫导演个人片会比较合适,导演喜欢什么它就是什么,导演纯粹为了艺术而艺术,这个艺术水平怎么样还很难说。

如果这个导演的艺术品位很高,可能出来的作品艺术水准就很高;如果这个导演有点变态,他拍出来的就是变态的艺术片。

  总体上水平比较高,或者是说思想性、艺术性和娱乐性都有了的,我认为就是美国好莱坞现在拍的动画电影。

这些影片一般来讲是最齐整的,包括创意、思想、尺度的拿捏等等,各方面的表现都很不错。

其实用美国人的标准来衡量的话,张艺谋很多电影都不能够到电影院去放的,或者至少年轻人是不能看的。

所以我现在的问题是,实际上我们对思想性的要求有时会因人而异,你要没名气的时候对你要求很高,你要有名气的时候统统放过去,一路开绿灯。

我觉得这个很不好,这个是我们监管政策还没到位。

我们以前搞文化精品的“五个一”工程,我觉得那应该叫做文化事业,跟文化产业没什么关系。

所以我有时候开玩笑把“五个一”精品工程看成是抽屉里的精品工程,它好多作品弄出来以后都是政府贴钱的,跟文化产业没有关系。

这是一个角度。

  (六)、文化产业的主流消费者是青少年

  接下来这个角度我要说的是消费者。

我们过去传统文化的消费者都是年纪大的人,现在的主流消费者,或者叫文化产业的主流消费者是青少年。

中国电影80%的票房是有由18岁到28岁的人创造的。

如果算上35岁以下人群的话,包括儿童,占电影消费达到95%以上。

游戏产业更是如此。

现在中国的文化产业如果从整体上来看的话,青少年大概占整体消费的90%。

所以我们中国消费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年纪越大的人越没有文化消费,年纪越小的人越有文化消费。

第二个特点,中国的好多年轻人他虽然自己没钱,但是他有钱花。

因为中国有一种现象叫收入权和收入支配权出现了分离。

在座的各位有收入权,但是你的孩子有收入支配权,或者孙子有收入支配权。

所以我经常说我们现在大学生以下的人群虽然没有经济收入,但是他们背后有6个以上的赞助商:

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因此他们的消费能力很强。

所以现在文化产业的主流消费者都是青少年。

  泉州以后要搞文化产业很简单,有能够让青少年喜欢的东西就有文化产业,否则的话就没有文化产业。

我们现在对台的很多工作都是跟台湾讲闽南话、讲唱梨园戏,这个梨园戏都是台湾的阿公、阿嬷听的。

我们应该搞一些东西让台湾的青少年来欣赏,然后影响他们,这才是我们对台文化交流最主要的一个工作。

但是我们现在都忽视了这个工作,只是重视老年人,忽视青少年,这个钱好多都是白花。

前不久跟国台办的领导交流时,我就把这个意思跟他说了,也就是说我们要影响未成年人。

  中国文化出口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只影响国外的成年人,而国外的文化产品都是影响我们的未成年人,这叫不对等。

而且这种不对等非常严重!

我们等于要一直想着如何影响海外的那些花岗岩脑袋,人家都影响我们的水脑袋。

谁容易影响?

这个道理就很简单。

青少年做为主流消费者,他们有一些特点,比如说喜欢节奏感比较强的、时尚性比较强的,故事比较曲折的,然后有聆听、有感觉、有体验、有娱乐的参与,还能够有技术、有流行的趋势。

所以现在青少年能够决定消费市场的大小,他喜欢的话消费市场就大,不喜欢的话就没市场。

  我们很多传统的曲艺都不适合年轻人。

我给大家讲一个例子,以前北京二环晚上经常有年轻人去飙车——大家知道年轻人喜欢快节奏,所以喜欢周杰伦,周杰伦哼的歌我们都听不清唱什么,但年轻人就很喜欢。

因为喜欢快节奏,所以就去飙车,出现了一个人花了13分钟飙了一圈,这个年轻人大家公认他叫“十三郎”,后来又有一个人花了12分钟叫“十二郎”,后来出了一个天才花了8分钟叫他“八郎”。

这个八郎出来以后警察就急了,就把他们给逮住了。

所以从此以后北京的飙车记录就是八郎创造的,再没人啦。

  我们现在讲我们传统的曲艺,我们假定八郎现在就坐在这儿,然后我们传统的演出出场了,“哐哐哐哐哐哐哐哐……”,半天人还不出来,八郎想想还是先去飙一圈车再来看。

等他飙完车回来再看,人还没出场。

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八郎是不会来参加你这种演出的。

所以我们这些演出不管是哪一种国粹都是政府要掏钱。

没办法,因为年青人不喜欢你。

  之前台湾有人拍了一个动画电影叫《梁山伯与祝英台》,我们在座的可能很多人都很受感动。

可是年轻人呢,他不一样,年轻人也知道怎么谈恋爱啊,第一天见面,第二天拉手,第三天跑到哪去了你也找不着了?

那个梁山伯和祝英台谈了一辈子恋爱还没谈出个结果,你想他们有耐心从头看到尾吗?

所以你看我们现在做好多东西,都是往传统的路上走,包括像西安一做就做唐玄宗跟杨贵妃的故事,唐玄宗跟杨贵妃的故事人家美国人可以从里面提炼出《人鬼情未了》的故事。

现在人家拍的都是现代的题材,为什么?

因为里面可以放无数的广告,这个产业的价值很大,你拍传统的东西,产值就那么一点点。

所以我们知道现代做文化产业的方法,就是要围绕青少年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文化产品。

这是我要讲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青少年这个消费者群体当然还可以再一步细分,有成年的,有未成年的,还有儿童啊,少年等等。

我想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也就是说我们只要抓住了消费者,我们就能做好文化产业,如果抓不住的话就没办法做好文化产业,这是我要说的一个方面。

  (七)好的文化产品需具多种特性

  那么什么样的产品是好产品呢?

我认为一般来讲具备这样几个特点的产品就是文化产业当中的好产品。

首先是娱乐性比较强,或者叫体验性比较强。

换句话说就是能够对消费者产生心理上的一种吸引力或者感染力,这叫体验性。

还有就是参与性,你让青少年去看一个很漂亮的山水他没感觉;你让他参加一个什么活动,跳到水沟里面,他很有感觉。

这参与性对他们来讲很重要。

此外还有一个时尚性,你的所有东西要很时尚,要有新技术、新潮流、新色彩、新格调,这些全部要结合。

另外还有实用性,实用性这条针对主要是新闻或者信息服务产业。

  我们比较一下杂技跟马戏就知道了。

加拿大有个太阳马戏团,是一个演出集团,一年的收入是60亿人民币,咱们中国的杂技团年收入最多也就两三千万人民币。

为什么差距这么大?

马戏好看,杂技不好看呐。

马戏互动性很强,体验性很强。

杂技就一个人在那表演,一只手上舞着好几个碟子。

我每次看到那种舞碟我就要瞌睡,因为一点都没有兴趣,也没有任何对你产生感染的地方,他无非就是自己在那表演。

所以你要是在人群之间舞碟那就会很好看。

其实我认为我们的杂技很有发展的空间,只不过不知道怎么弄。

比如说增加主持人,增加一些魔术,增加一些互动啊,它会好看得多。

所以中国对外文化集团跟上海文广集团搞了一个叫“时空之旅”的杂技演出,投资三千万,一年就收回成本了。

因为它很时尚,节目也进行了一些编排。

其实要做好很简单,我们的基础都在那,只要稍微改编一下就行了。

比如说刘谦的魔术表演,韩寒批评刘谦表演魔术就像演话剧。

他的魔术表演是有点像演话剧,但是他很符合文化产业的特性。

文化产业就是要营造一种气氛来吸引人,这叫有体验性。

刘谦的魔术那么吸引人,他的出场费可能就翻了上百倍。

为什么?

魔术要吸引人就要注意气氛的营造,这是从产品的角度来讲。

  (八)生活方式变化与商机

  从生活的方式来说,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分成两类人,一类是看电视的,一类是上网的。

包括手机也能上网,现在看电视的人越来越少了,阅读报纸的人越来越少了,上网的人越来越多了。

我们现在所有的文化产业正在逐渐地和互联网、手机挂上关系,我们传统的唱片现在越来越少。

中国移动的数字音乐一年的产值就有180亿,我们的一场演出才多少钱?

去年的两个大游戏,就收入了250亿。

阿里巴巴的马云,搞了一个淘宝,全国各地都把马云当成皇帝。

很多领导都对马云说,你在我这也搞一个。

  我们今后购物要上网、娱乐要上网、获取信息也要上网。

现在很多年轻人根本就不会去看报纸,所以我估算报纸的销量在未来五年内要降低一半。

美国的好多报社都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