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精选6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45012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精选6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精选6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精选6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精选6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精选6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精选6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精选6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精选6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精选6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精选6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精选6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精选6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精选6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精选6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精选6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精选6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精选6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精选6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精选6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精选6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精选6篇.docx

《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精选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精选6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精选6篇.docx

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精选6篇

Thebossislikeatiger.Thetiger'sassisuntouchable,andthetiger'sassisnotsuitableforshooting.悉心整理 助您一臂(页眉可删)

2021年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精选6篇)

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1

  一、教学内容分析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是八年级上册的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教材在编排上也注意突出中国的气候特征。

气候特征可以通过其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反映出来,要了解气候特征首先应了解气温和降水,而且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特点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掌握这些知识,对后面的河流、自然资源、农业、区域地理的学习都非常有利,所以我对本节内容及时给以巩固。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读图、利用地图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能力;在技能训练方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和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三、设计思想

  结合我们中考的大纲要求,这章节是学好中国地理的基__节,在这章节中我认为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相对容易,而知识和能力的实现比较难。

因此,在落实知识目标方面,我设计了三个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读图分析,比较归纳得出结论,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培养能力的目标方面,我重点训练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以及通过阅读某地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描述其气候特点的技能。

由于我们学校学困生人数所占比重大,因此,问题的设计尽量简单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兴趣。

在教学中注重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

由于本节中有些知识点是年年中考必考的,因此在复习时特别强调。

  四、教学目的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划分地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我国季风气候的基本规律及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季风给我国带来的好处及不利影响。

  难点:

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六、教学过程

  提倡探究式学习,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多媒体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能力。

  导入:

播放几张反映气候与人们生活生产密切联系的图片。

以此引入本节课的教学。

  探究一:

我国气温分布特点是什么?

影响因素是什么?

  互动一:

出示“我国1月份平均气温图”指导学生阅读等值线图的方法,共同分析、归纳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出示)阅读等值线图的步骤是:

  

(1)根据图例,读数值,了解气温递变规律,概括总结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

  

(2)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及突变部分,了解、分析气温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

  (3)根据等温线的疏密了解气温空间变化的梯度或变化幅度;

  (4)阅读南北气温极端数值,了解气温空间分布的具体差异。

  (练习一)阅读分析“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让学生根据以上方法阅读“7月份气温图”,总结7月份气温分布特点,从而达到技能训练的目的。

  

(1)夏季最北的气温在℃以下,最南的气温在℃以下,我国南北气温大约相差℃。

  

(2)与1月等温线分布特点相比,7月等温线分布(密集或稀疏)。

说明夏季我国气温南北温差(大或小)。

主要是受因素的影响。

  (3)等温线在出现向南的弯曲,并且的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这主要是受因素的影响。

  (4)泉州夏季气温大约是℃。

  互动二:

出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观察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与我国1月0°C等温线的对应关系。

  小结:

(学生完成练习二)归纳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探究二:

我国降水分布特点是什么?

影响因素是什么?

  互动一:

学生阅读“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在图上找出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并观察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哪条等温线相吻合,加深秦岭—淮河自然地理分界线的印象。

说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互动二:

出示“我国的干湿地区”图,问:

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湿润,降水量小于蒸发量——干燥。

);出示“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和“我国的干湿地区”图,学生观察各干湿地区之间的界线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相吻合,了解不同干湿地区的降水量状况。

  学生完成练习三:

归纳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探究三:

分析总结我国的气候特征,说说你对我国气候特征有何评价?

  互动一:

教师讲清描述气候特征的方法,出示图2。

26,学生阅读四幅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说出四个地区的气候特点。

出示泉州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说出泉州的气候特点。

在“不同的气候类型图”中找出这五个地区,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出我国的气候特征之一——气候复杂多样。

  互动二:

学生阅读“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及“不同的气候类型图”,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出我国的气候特征之二——季风气候显著。

  互动三:

学生完成练习四,(阅读北京、上海、广州三地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完成:

从图上可以看出,季风区内哪几个月降水量较多?

哪几个月气温较高?

这种降雨和热量的配合特点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

)总结季风气候的特点:

雨热同期。

  互动四:

讨论我国的季风气候会带来哪些灾害性天气?

  学生完成(练习五):

总结我国的气候特征,说说你对我国气候特征有何评价?

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中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中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中国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中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通过学习中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教学难点

  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中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教学手段

  《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一套四张,同一底图),地球仪(学生每人一个,并附有彩色胶带),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世界主要国家大陆海岸线比较表,“世界政区挂图”。

  教学方法

  谈话法、学习指导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

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

中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

濒临哪些海洋?

中国有哪些陆上邻国?

有多少个国家与中国隔海相望?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

  一、从世界看中国

  【投影】“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线是什么?

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

  【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线为西经20°和东经160°。

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中国位于北半球。

  【活动】指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和东经160°,用黄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红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并用红色胶条剪成五角星,贴在中国首都北京的位置。

  【板书】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提问】观察地球仪,说出中国位于哪个大洲?

与哪个大洋相临?

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

  【归纳】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板书】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提问】观察地球仪,将中国的面积与其它国家的面积相比较,你认为中国面积是大还是小?

  【投影】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

  【提问】读图并回答,中国领土面积有多大?

居世界第几位?

  【归纳】中国陆地面积达96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1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个欧洲差不多,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广阔的国家之一。

  【板书】

  二、辽阔的国土

  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承转】中国的面积很大,中国领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以及最西端分别在什么地方呢?

  【练习】读《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中国领土的四至点,并按要求完成练习1。

  练习1、对照《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中国领土的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点,用红笔将它们标注在课本的“中国疆域示意图”上,并读出它们的经、纬度。

  最北:

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纬度53°N多。

  最南:

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纬度4°N附近。

  最东:

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经度135°E多。

  最西;____帕米尔高原,经度75°E附近。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①(中国的疆域示意图)。

  请同学在图上依次指出中国领土的四至点,并请若干学生依次说出习题答案,教师辅导。

  【提问】请你算一算中国最南与最北纬度相差约多少度?

哪条重要的纬线穿越中国的南部?

按五带划分,中国最南处于哪个热量带?

最北接近哪个带?

大部分领土位于哪个带?

  【归纳】中国领土南北相差约50个纬度,北回归线穿越中国的南部。

中国大部分领土处于四季分明,寒暖适度的北温带,南部有一小部分在热带,最北部接近北寒带。

  【读图】读教材中的“中国领土南北冬季景色的差异”图。

  【提问】2月份,位于中国北部的黑龙江省和南部的海南省景色有何不同,为什么?

  【归纳】中国南北纬度跨度大,气候差异显著,纬度越低,气温越高。

因此当祖国北方处于冰天雪地的隆冬时,而南国的海南却早已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景象了。

  【分组讨论】分析中国的纬度位置对经济发展有何益处。

  【归纳】中国领土南北跨越近50个纬度,这样的纬度位置,使中国具备复杂多样的气候,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板书】2、跨进50个纬度→南北气候差异显著→适宜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读图】读“中国政区图”,算一算中国领土东西跨越多少经度,分属几个时区。

  【归纳】中国东西跨越了60多个经度,分属于东5区至东9区,共5个时区,即最东与最西时间相差5小时。

  【读图】读教材中的“中国领土东西部的晨昏差异”图。

  【提问】夏季,当北京时间为6点时,中国东部的乌苏里江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各是什么景象,为什么?

  【归纳】中国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地方时刻早,当北京时间为清晨6点时,最东端乌苏里江的地方时约为早7点左右,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的地方时则是凌晨2点52分。

因此,当东部的乌苏里江已经撒满金色的晨光,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则还是星斗满天的黑夜。

  【练习】

  1、阅读地图册《中国政区图》,利用图中的比例尺,量算中国领土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

  2、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为110千米,计算中国南北距离相差约多少千米。

  【归纳】中国东西之间距离约5000千米,南北之间的间隔约5500千米,再加上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因此,人们常用“纵横一万里,上下五千年”来表述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辽阔的国土和悠久的历史,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骄傲和自豪。

  第二课时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①。

  【复习提问】中国的四至点分别在什么地方?

中国纬度位置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的纬度位置有何优越性?

  【新课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仅陆地面积广大,而且还有广阔的海域。

  【板书】

  三、广阔的海域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②(中国的临海示意图)。

  【提问】由北向南中国濒临的海洋分别是哪些?

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了解我国主要山脉及其走向。

  2、让学生了解我国地形的分布规律,五种地形的面积比例。

  3、初步掌握地形剖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景观图等地图的读图方法,学会从这些图中提取多种信息,归纳分析相关地理特征(__主要是地形特征)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

  2、我国地形的地理意义和影响。

  教学难点

  1、我国地形的地理意义和影响。

  2、熟记较多的地形区名称。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入:

我国不同地形区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资料,先让学生对地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爱国热情。

  二、新课教学

  

(一)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设疑导读

  

(1)有没有同学知道,在地球陆地表面有哪些地形类型呢?

  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

  

(2)我们为什么说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呢?

他们呈现出什么特点?

  ①类型齐全。

  ②纵横交错、相互交织。

高原中有盆地,盆地间夹着山脉,山脉间又镶嵌着平原、高原、盆地。

  ③在每一种地形内部,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2、看图学新知

  下面我们再来具体地认识一下我国的一些地形(请对照图2、2)。

  

(1)高原:

我国有四大高原,它们是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

  请一位同学告诉我们,这些高原都在什么地方。

(青藏高原在西部,云贵高原在西南,黄土高原在北方,内蒙古高原在黄土高原北面。

  它们虽然都是高原,但是还是存在很大差别。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这里有高原牧场、荒漠、草原,还有许多世界知名的山脉、高峰,比如珠穆朗玛峰。

山巔白雪皑皑,冰川广布。

黄土高原身披深厚的黄土,地形丰富多彩。

黄土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许多地方沟壑纵横。

云贵高原地面崎岖不平,农田多为重重叠叠的梯田,城市、村庄多集中在“坝子”里。

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一望无垠。

东部水草丰美,西部是荒漠草原。

  

(2)平原:

集中在东部,这里经济发达,人口集中。

有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3)丘陵:

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

如东南丘陵,地形起伏和缓,也有不少人口生活在这里。

  (4)盆地:

主要位于群山环抱中。

主要的是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3、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五种地形在我国都有分布,下面让我们对照图2、3来分析我国各类地形所占的面积比例。

  通过对比,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我国的山地、高原占有很大比例,如果再加上丘陵,比例可以达到70%、这说明山区在我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广大的山区给我们国家的经济开发建设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许多困难,但也有不少有利条件。

请同学们从利和弊两个方面来考虑山区对我国的影响。

  (学生讨论)

  

(二)认识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1、我国有众多的山脉,请同学们首先阅读图2.6《中国陆上主要山脉的分布》,让我们从图中找出一些规律,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我国山脉的走向主要有哪几个方向?

  (生答)东西走向、南北走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

  

(2)在几个主要方向上有哪几条山脉?

  (生答)①东西走向的山脉有天山、阴山、燕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②南北走向的山脉有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③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有长白山、武夷山、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④西北—东南走向的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

  ⑤弧形走向的有喜马拉雅山。

  大家看看,在这些走向中,哪些走向的山脉比较多呢?

(以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为主。

  2、完成课本P25“活动2”和“活动3”

  我们按照课本的要求,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将不同走向的山脉分别连线。

  连线以后,可以看到:

这些山脉将大陆分隔成许多格,盆地、高原、平原等就分布在这些格中。

  三、课外作业

  此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五种地形,同学们下课后去调査一下我们家乡所处的地形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进而对我们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4

  教材分析

  《黄河的治理》选自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第二课时,初中地理教材编排的重要原则是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主线,正确阐明人地关系。

本节正是侧重讲述了黄河对人类的功与过,突出了黄河水患的自然、人为原因及人类如何治理黄河,从而使学生明确人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人类必须保护和合理利用环境。

  学情分析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初中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表现出稳定性差和可塑性大的特点,易接受以感性材料为主的富于情感色彩的地理内容,因此,在教材中适当增加风土人情、奇闻趣事、名胜古迹等内容。

注意培养和维持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增加“乡土地理知识”(身边的地理)。

如在学习完本节内容后,我要求学生调查汉江的河流现状并提出合理建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黄河的自然特征;了解黄河的三个奉献;理解“地上河”的成因;知道如何根治黄河。

  

(2)技能目标(能力的培养)

  通过学生读图、填图,使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分析下游“地上河”的成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黄河治理的今昔对比,培养学生爱国情感;通过黄河多泥沙的人为原因,加深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通过黄河利与弊共存的事实,增强学生的辩证观,学会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黄河自然特征是了解黄河的基础;

  (2)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是理解黄河水患的关键,也是根治黄河措施提出的依据;

  (3)根治黄河的措施是最终体现学习地理为人类服务的落脚点。

都是本节的重点。

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5

  一、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学习上一节长江,对学习河流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本节教材主要从中国第二长河,“母亲河”的奉献中国的忧患,根治黄河四方面概况了黄河的整体地势特征本节的教学对学生今后学习我国的水资源,水能源,生态环境的保护西部大开发等知识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由于具备了学习地理的一般方法,具有了一定的读图和析图的能力,同时学生学过《长江》一课,对河流的学习方法有了了解,为学习本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但学生对于本课提及的地上河的成因的分析及产生的危害和治理的分析,还不够具体和深入,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进一步探究完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并了解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黄河治理的案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分析黄河的水文特征,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开发和治理的方案。

  难点:

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成为地上河的成因和黄河的治理措施。

  分析:

从了解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过程中可体现出生态环境的破坏,人地关系的不协调,从而可引出治黄的根本措施,所以“地上河”的成因是本节的重点。

黄河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都很丰富,如果利用好这些资源将有利于加快西北内陆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合理利用也将产生一系列问题,所以黄河的开发是本节的另一个重点。

现实中,因为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等原因使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形成“地上河”且近年出现断流现象,这是人地关系不和谐的后果,也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黄河的治理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五、教学方法

  学法:

  

(1)自主探究这是教学的准备阶段,我设计学案了提前发下去,为学生预习和自主学习提供了帮助。

  

(2)合作交流我采用组内交流、组际交流、同桌交流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给每一个学生以机会。

  教法:

  

(1)目标重现:

重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评价能力。

  

(2)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内展示预习学案,检测预习效果

  (3)合作探究,通过做综合题来联系所学的知识,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精讲点拨,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疑问、重难点、易错的、易混的、易漏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5)巩固检测,针对学生对本节课的检测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率。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观看黄河录像导出本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3分钟)[引入]用课件播放黄河景观视频,激昂的音乐伴着滚滚黄河水展现在学生眼前。

  [教师过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古代就有许多文人墨客歌颂过它。

请同学们展示搜集的有关黄河的诗。

  [学生展示]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等。

  [师过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河。

  

(二)(10分钟)[课件出示]黄河探险

  [教师]先请同学们完成学案上的题:

读图思考。

  [课件展示]黄河流域图

  “动态移入”法首先画好黄河“几”字形状作为文本。

  [师]“黄河的干流像什么形状?

  [生]像个巨大的“几”字。

  [师]鼠标点击动态移入地图上黄河的原位契合并重复几次。

  [学生自主学习]

  请学生读“黄河流域水系略图”,并在小组内总结以下几个问题。

  1、找出黄河的发源地和入海口:

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

  2、读课本及地图,明确黄河干流的长度和形状:

5500多千米;

  3、找出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

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

  [课件出示中国地形图]

  4、看看黄河流经了哪些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5、在图上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旧孟津;

  6、找到黄河的主要支流:

汾河和渭河,并请学生注意,这两条支流分别位于黄河的'哪一个河段。

  [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由各小组充分讨论后,派代表上台交流。

让学生在黑板上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