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为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46070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 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 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 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 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 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2 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为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2 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为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2 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为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2 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为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2 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为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2 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为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2 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为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2 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为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2 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为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2 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为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2 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为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2 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为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 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为例.docx

《2 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 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为例.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 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为例.docx

2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为例

2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为例,分析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1)特点:

①领导者往往是资产阶级与共同利益者的联盟。

如英国的新贵族,法国的自由派贵族,美国的种植园奴隶主等。

②革命的对象是直接针对封建压迫或民族压迫,其任务是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

③革命的参加者除资产阶级外,是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以农民为主力。

④革命进程都有曲折性特点。

如英国出现王朝复辟,法国革命政权多次交替。

(2)原因:

①是由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决定的,资本主义还处于手工工场阶段,新的阶级力量比较弱小;②反动势力的反扑,导致革命斗争十分激烈,进程曲折;法国封建势力还与外国封建势力勾结。

③英法革命中,革命阵营还发生过分裂,这是由于资产阶级违背人民利益造成的。

3简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革命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深入农村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最重要的特点。

英国农村很早就与市场有联系。

早在13、14世纪英国就已经向欧洲大陆供应大量的羊毛。

呢绒业作为英国的民族工业早在十六世纪就在英国广大农村发展起来。

一些大商人购进大量的羊毛,分配给以毛纺织为副业的小手工业者和农民进行加工,形成当时最主要的生产形式—即分散的手工工场的形式。

从十六世纪开始,英国的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并且普遍地采用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形式。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英国的商业和对外贸易在十七世纪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从十五世纪70年代后期起,开始了“羊吃人”的圈地运动,直到十九世纪上半期,历经300多年。

圈地运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土地关关系变革,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它加速了英国阶级关系的变化:

①贵族阶级{中小贵族、乡村绅士、部分富商————新贵封建大贵族(即旧贵族)依靠传统的封建地租过活,由於经常入不敷出,债务越来越多,不断出卖领地。

旧贵族人数不多,是革命的对象。

从旧贵族阶级中分裂出来的新阶层,就是所谓的新贵族。

新贵族的土地所有制在经济上不是封建的,而是资本主义的。

但是在法律上,他们的土地所有权继续受到国王的限制。

因此,他们要求废除骑士领有制,使土地真正成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同时,他们也要求实行工商业自由,以便自已获取更大的利润。

这一点,恰恰是此后资产阶级有同新贵族结成联盟的基础。

②资产阶级:

十七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由不同的阶层组成。

资产阶级的主体,是中等工商业资产阶级。

他们属于非行会型的企业主,是分散的和集中的手工工场的组织者,他们遇到的封建障碍比较大,革命要求也比较强烈,他们人数较多,构成了资产阶级的左翼。

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在经济上的一致,促使二者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中联合.③农民阶级:

革命前,英国农民的主体仍然是以公簿持有农为主的佃农,他们负担着沉重的封建义务,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剥削制度,使份地真正成为自己的私有财产。

④城市平民:

当时,英国的城市平民主要由手工业者及其家属构成,他们既受到封建主义的压迫,又受到资本主义的剥削。

因此,他们既反对封建奴役,又反对新兴资产阶级的压榨,从而成为一支重要的革命力量。

清教运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另一个特点,是在宗教外衣掩饰下进行的。

和欧洲其它国家一样,英国以往也是一个天主教国家。

十六世纪上半期,都铎王朝(Houseoftudor)的享利八世自上而下的进行了宗教改革,经过改革以后的英国国教教会,简称为国教教会。

Anglican(意为英格兰的),即安立甘教。

但其教义、组织及仪式都未发生多大的变化,与原来的天主教会没有什么重大的区别,仍然保留了主教制以及各级教会的土地财产。

所不同的只在於它的最高领导权由罗马教皇转到了英国国王的手里。

此后英国国教就成为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工具。

正因为如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矛头就必然首先指向封建专制制度的思想支柱—英国国教教会。

为了反对英国国教,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借用了欧洲大陆上的加尔文教作为斗争的武器。

英国的加尔文教徒要求清除国教教会的天主教残余,按照加尔文教的方式,建立一个廉洁、民主的教会组织,因而被称为“清教”他们的主张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愿望。

4分析“圈地运动”的性质和影响,新贵族的性质从十五世纪70年代后期起,开始了“羊吃人”的圈地运动,直到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

期,历经300多年。

地主在圈地以后,往往把土地出租给农业资本家,或者直接经营资本主义农场,一变而成为农业资本家,农业资本家在大规模的农场上采用雇佣劳动进行生产,坐收资本主义地租。

进行了圈地的地主,无论是亲自经营资本主义农场,还是把土地出租给农业资本家,他们都与资本主义发生了密切关系,都被资产阶级化了,马克思把这种地主贵族称为“新贵族”。

由此可见,圈地运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土地关系变革,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它加速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5怎样认识长老会派在内战时期的性质在内战期间和战争胜利之后,长期国会在长老派主持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造旧封建制度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图改造整个国家的体现,是革命取得的重大胜利成果.它把封建的生产资产料所有制改造为资本主义的所有制,把封建专制制度的国家改造成资产阶级新贵族专政的国家.

6评价克次威尔和独立派对克伦威尔的评价:

①指挥议会军打败王军,结束内战。

②克伦威尔掌握了共和国的大权后,对内:

在政治上以武力维持统治,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宗教上厉行清教法规;对外:

征服爱尔兰、兼并苏格兰,公布《航海条例》和进行第一次英荷战争,尽力维护英国海外贸易的利益。

因此,总的来说,上台后的克伦威尔代表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对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有一定作用。

③当上“护国公”,先后多次解散议会,成了军事独裁者。

共和国的建立是革命达到最高峰的表现.在英国历史上存在4年(1649—1653年)的共和国,实际上并不是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名义上,一院制国会是最高立法机关,国会每年选出的国务会议掌握行政权,实际上以克伦威尔为首的独立派高级军官控制了政权.因此,独立派的共和国实质上就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专政.这一专政的施政方针基本上有三个方面①为资产阶级,新贵族谋取更多利益;②镇压群众运动;③打击王党复辟势力.在对外政策上,独立派积极推行海外扩张政策..

7怎样理解实际上克伦威尔的英吉利王国是由爱尔兰覆灭的英国许多军官及伦敦大商人成了爱尔兰的大封建地主,他们时时刻刻受到爱尔兰起义的威胁,为了确保他们在爱尔兰的权益,镇压人民群众,因而为英国建立军事独裁统治铺平了道路:

参加远征爱尔兰的士兵,受到分配土地的腐蚀,从而丧失了以往的革命精神;克伦威尔本人也变成了爱尔兰的大封建主,远征爱尔兰的胜利,助长了他当独裁者的野心。

1653年,克伦威尔便在军官们及伦敦大商人的拥戴下,用武力解敞国会,成立了本质上属于半君主制的军事独裁的护国政体,自己就任护国主,集立法。

行政及军事大权于一身,把全国几乎变成了一座大军营。

8评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世界史上资产阶级代替封建统治的新时代,它比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影响大得多。

马克思曾把英国革命和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看作是“欧洲范围”的革命,指出:

“…这两次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世界的要求。

”(《马恩选集》第一卷第321页),从而成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9如何评价十八世纪欧洲出现的开明君主制在18世纪便出现了几位直接同启蒙思想家交往,参考某些启蒙理论,并打出“开明”旗号推行改革的君主。

“开明君主制”的概念便是这样产生的。

开明君主制的出现,证明了资本主义对封建制度有很大的改造作用。

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不一定必须通过一场革命。

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也是一种过渡的途径。

开明君主们推行的改革,便是这种过渡道路的体现。

尽管在18世纪还没有出现通过改革道路完成过渡的国家,但是作为这一道路的最初尝试或起点,则是无可置疑的。

10分析德意志农奴制第二次倒退十六世纪的经济衰落和德国农民战争被镇压之后,德意志日渐瓦解的农奴制度,又重新加强起来.三十年战争之后,伴随着封建割据的加深,农奴制度得到广泛的发展.农奴制复活最严重的地区是德意志北部某些地区,尤其是在东北部,(即易北河以东地区).劳役制成为占统治帝位的的剥削形式.一些地区,地主重新获得了领地裁判权,随意剥夺农民的财产和人身自由,恩格斯把十六世纪以来农奴制在德意志的普遍恢复,称作是"农奴制的再版".

11怎样认识十八世纪法国社会主要矛盾

法国大革命的背景18世纪的法国是欧洲大陆上的典型封建专制国家。

它的农业占统治地位,工商业发达的程度,也在欧洲大陆首屈一指。

但是专制政府不断提高税收,加重了对企业的盘剥。

全国关卡林立,阻碍了国内贸易的发展。

当时,法国有许多手工工场,纺织、冶炼、煤矿、造船等工业出现了集中的大规模生产;对外贸易仅次于英国;酒类、服饰、家具等行销欧洲各地。

阿尔萨斯的染色布和印花织品,里昂的丝绸,在世界各地享有盛名,被当作奢侈品高价出售。

在重工业方面,昂赞公司开发北部煤矿,雇用了数千名矿工。

东部的勒克佐公司,拥有巨大炼铁炉。

但是在工业中,小的分散的手工工场和作坊还很普遍。

革命前夕,法国社会分为三个等级。

其中第一、第二等级为特权等级,占有大量土地,享受高官厚禄,却不向国家交纳赋税。

第三等级包括农民、工人、城市平民和资产阶级,占总人口的97%。

农民少地或无地,工人和平民生活困苦,资产阶级要求享有政治权利。

社会等级对立严重。

特权等级包括教士和贵族,只占总人口的3%,却占有全国1/3以上的土地。

占全国人口90%的农民,只占有全国1/3左右的土地。

他们被沉重的地租和其他封建贡赋压的喘不过气来,即使丰收年景,也很难维持一家温饱。

资产阶级包括银行家、船主、商人、工场主、律师等。

他们有钱,有才能,有文化,有政治要求,在即将到来的革命中,起着领导作用。

18世纪,法国政府受到财政的困扰。

国王路易十六被迫召集三级会议,企图解决财政危机问题,却由此导致大革命的爆发。

12论述“启蒙运动”的历史地位在十七世纪唯理主义哲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十八世纪启蒙运动,曾发挥过极大的革命作用,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启蒙原意是光明,就是使人开化,从无知到有知.从当时的具体情况来看,就是把人们从天主教和封建专制制度的来缚下解放出来,使人们在思想上摆脱中世经的愚昧迷信,用理性来衡量一切.启蒙思想家从"人的眼光"出发,以"天赋人权"为旗帜,以自然法,契约沦为理论武器,勇敢地向封建专制制度,教会和宗教狂热进攻,因此,所谓的启蒙运动,就是用科学反对迷信,用思考代替天启,用理性反对愚昧无知,用人权代替神权.它的目的就是要由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权力,并以此保障资产阶级的利益

13波德一世改革的内容、意义、影响彼得一世在纳尔瓦兵败以后,利用查理十二西征波兰的有利时机,在国内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工作,主要内容有:

政治方面:

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和改组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行政机构.彼得一世废除了经常干预沙皇权力的国家杜马,建立由他亲自指定的九人元老院和外交,陆军,海军,财政,贸易,矿务等九个部(以后又增至十二个部);划分全国为八州五十个省,使之隶属于中央政权;彼得还废除了东正教教长的职务,设立了宗教院,把宗教控制到政府手中如此等等.到了彼得晚年,在俄国基本上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官僚体制,巩固了封建专制制度.经济方面:

围绕对外战争的需要,彼得一世采取各种办法,鼓励工商业的发展.如鼓励私人兴办工厂企业,国家给予贷款或提供劳动力等优惠,同时又兴办国家工厂,实行重商主义,保护关税等等.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到了彼得一世晚年,俄国的手工工场已经从二十多个增加到二百多个.与此同时,为了维持军费开支和保证工商业的发展,彼得大量增加税收,特别是征收高额人头税.通过这些措施,不仅保证进行战争所需经费开支,也为俄国工商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军事方面:

彼得一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增强俄国的军事,经济实力,适应对外侵略扩张的需要.因此,军事改革就成为各项改革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纳尔瓦战役失败后不久,彼得一世立即下令解散贵族军队,实行征兵制,把陆军扩充到二十万人,包括步,骑,炮,工四个兵种,海军扩充到拥有大小战船八百五十只,兵员二万八千人.采用西欧方法训练军队,利用各种军事学校以及留学来培养军官.为了保证这支日益增长的军事力量所需要的装备,彼得大力兴建军用工场,发展军火生产.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俄国一跃而成为欧洲的陆军强国,也成为波罗的海的海上强国,为此后打败瑞典,土耳其,夺取波罗的海和黑海出海口,并四处侵略扩张打下了基础.文化教育方面:

主要是提倡科学和文化.彼得一世创办了造船,航海,造炮,矿业,医护和工程技术等各种专门学校,在彼得堡创办海军学院.1703年创办俄国第一份报纸《新闻报》,彼得一世亲任主编.为了加快培养人才的速度,吸收西欧各国的先进技术和文化,彼得一世把一批批青年派往西欧留学,并请外国专家来讲学.在这同时,他还提倡著书立说,简化俄文字母,采用公历(儒略历),创办了俄国第一个剧院和博物馆.通过以上措施,为俄国培养了大批的各类专门人材,满足了国家发展进步的需要,提高了俄国的科学文化水平.总的来说,彼得一世的改革,虽然不能使俄国变成为一个资本主义强国.但它毕竟对于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4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人民争得了民族独立,争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民主权利,也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所以它不仅是一次民族放解放战争,而且是一次具有世界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

15为什么爆发美国独立战争1,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概况:

随着殖民地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原来处于隔绝状态的各殖民地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加强.十三个殖民地的统一市场日渐形成,北美殖民地社会各个阶层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在这一过程中,一个新兴的,朝气蓬勃的美利坚民族形成了.这样,北美殖民地与英国殖民统治之间的矛盾斗争,实际上是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2,殖民地与英国矛盾的尖税化:

16评价大陆会议的作用1774年,北美12个殖民地代表在费城召开了第一届大陆会议。

这是北美殖民地的代表第一次聚集在一起,共商反对英国殖民压迫的大计。

第一届大陆会议的召开,使原来分别从属于英国的各个殖民地终于在斗争中联合起来,这是朝着统一政权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

大会要求英国政府撤消高压法令,要求自治。

这次大会并没有提出独立的要求,但英王还是火冒三丈,暴跳如雷,决心镇压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叛逆行为,用武力维持对殖民地的统治。

英国的高压政策,使独立战争不可避免。

1775年5月10日,在费城召开了第二届大陆会议,实际上,这时大陆会议已经具有国家政权的性质和功能。

会议此后陆续通过了组织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等决议,还在1776年通过了《独立宣言》。

1777年11月15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了《联邦条例》,1781年3月1日,该条例正式生效。

此后,联邦国会取代了大陆会议。

171787年美国宪法试评这是17世纪——18世纪英法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洛克、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相互制衡学说的第一次实践,宪法确定美国实行资产阶级共和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

二百多年来,它在美国常胜不衰,使美国始终没有出现专制独裁政权。

即使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那样严峻的形势下,仍然没有走上专制独裁道路。

这部宪法是资产阶级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一部进步文献。

它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和资产阶级共和政体,这与殖民地时期英国的殖民统治相比较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对欧洲各国正在进行的反封建专制的革命来说,则是一面斗争的旗帜。

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是这部宪法的本质所在。

18北美独立战争胜利原因①战争性质和人心向背:

独立战争是美国进行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北美独立,促进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正义战争,得到了北美人民的积极支持。

②北美资产阶级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如召开大陆会议,组建“大陆军”,发表《独立宣言》等。

③华盛顿等人的正确领导。

④法国、荷兰等国的军事援助。

⑤北美广大将士英勇作战,不怕牺牲。

19简西属拉丁美洲独立战争三个中心斗争情况(了解)从地理范围上讲,拉美独立战争有三个中心:

以委内瑞拉为中心的南美北部的独立战争;以拉普拉塔为中心的南美南部地区的独立战争;以墨西哥为中心的北美和中美洲地区的独立战争。

以委内瑞拉为中心的南美北部地区,在整个拉美独立战争中是武装斗争开始得最早,斗争最激烈的区域。

早在1806年,拉美独立运动的先驱米兰达(1750——1816)就曾两次组织军队在委内瑞拉登陆,准备推翻西班牙的统治,结果都遭到了失败。

1810年4月,委内瑞拉首府加拉加斯的群众发动起义,赶走了殖民官吏,成立了革命政府。

次年,宣布建立委内瑞拉联邦共和国——历史上称作委内瑞拉第一共和国,组成了以米兰达为首的新政府,颁布了宪法。

但是由于没有广泛地发动群众,加之1812年强烈地震以及一些反动分子的破坏,结果在西班牙军队的进攻下米兰达被捕,第一共和国失败了(1812年)。

1813年,米兰达的战友西蒙•玻利瓦尔(1783--1830)率军重迫委内瑞拉,8月重占加拉加斯,第二年1月建立委内瑞拉第二共和国,玻利瓦尔被授予“解放者”的称号。

但是,玻利瓦尔仍然没有采取各种强有力的措施来巩固政权,1814年7月,西班牙军队打败了革命军,进入加拉加斯,委内瑞拉第二共和国又遭失败,玻利瓦尔被迫再度流亡国外。

1816年底,在海地共和国的支持下,玻利瓦尔率领一支二百五十人的志愿军在委内瑞拉东部登陆,与当地游击队相配合,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1818年,宣布成立委内瑞拉第三共和国。

接着,玻利瓦尔采取一系列措施,废除奴隶制度,取消等级特权,没收西班牙主室和一切反革命分子的土地,分给革命士兵。

这些措施,大大调动了下层劳动人民的革命积极性。

1818年,玻利瓦尔越过安第斯山天险,突袭哥伦毕比亚殖民军。

1819顺利攻占哥伦比亚首府波哥大。

12月,宣告成立大哥伦比亚共和国,玻利瓦尔当选为总统。

1821年玻利瓦尔率军再越安第斯山脉,攻入委内瑞拉北部,7月解放了加拉加斯。

接着(1922年)又解放了基多,宣布厄瓜多尔独立,并入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1830年,又分裂成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三国。

)以拉普拉塔为中心的南美北部地区的独立运动开始于1810年阿根廷首府布宜诺断艾利斯的“五月革命”,著名的领袖是何塞•圣马丁(1778——1850)。

1817年初,圣马丁组织军队翻越安第斯山脉,出其不意地攻击西班牙守军。

圣马丁认为,解放拉普拉塔地区的关键,在于消灭盘踞在秘鲁的数万名西班牙殖民军,只有解放秘鲁,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拉普拉塔的独立和安全。

1818年,圣马丁打败智利的西班牙守军,宣布智利独立。

在对军队进行了扩充和加强之后,圣马丁于1820年9月在秘鲁登陆,第二年7月攻入利马,宣告秘鲁独立,圣马丁成了秘鲁的护国公。

为了彻底打败秘鲁的西班牙殖民军余部。

1822年7月26日,玻利瓦尔和圣马丁在厄瓜多尔的瓜亚基尔举行秘密会晤,商议协同作战计划。

由于双方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分歧,最后没有达成协议。

圣马丁辞去秘鲁护国公一职返回智利。

玻利瓦尔单独承担了打败秘鲁西班牙军队的重任。

1824年,玻利瓦尔的军队与西班牙军队在马亚库乔发生大规模的战斗,革命军获得决定性的性利。

此后不久,上秘鲁也在玻利瓦尔的军队的支援下宣告成立共和国。

上秘鲁的人民为纪念破利瓦尔的功绩。

特定国名为玻利维亚,并授予玻利瓦尔“国父”的称号。

1826年1月23日,拉丁美洲最后一支西班牙殖民军在秘鲁宣布投降,至此,西班牙在南美大陆长达三百年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

在北美洲和中美洲地区,独立战争的重点是墨西哥,1810年9月16日清晨,伊达尔哥领导印第安等许多下层人民在墨西哥中部一个叫作多洛雷斯的偏僻乡村起义,揭开了墨西哥独立战争的序幕,以后,9月16日便被定为墨西哥国庆日,伊达尔哥则被尊为“墨西哥独立之父”。

在起义之初,伊达尔哥率军取得了许多胜利,1810年11月攻占瓜达拉哈拉,建立了政权,伊达尔哥颁布法令,宣布解放奴隶,禁止奴隶贸易,归还非法侵占的印第安人的土地。

但是,伊达尔哥坐失了攻占墨西哥城的良机,接着又在决战中遭到严重挫折。

在这种情况下起义军内部发生分裂,伊达尔哥被叛徒出卖,被俘后就义。

伊达尔哥死后,他的部将何塞•莫雷洛斯继续领导起义军战斗,在莫雷洛斯的领导下,起义军解放了墨西哥南部的大片地区。

1813年9月,起义者在奇尔潘辛戈通过了莫雷洛斯起草的《民族意识》的纲领性文件,宣告了墨西哥的独立,宣布废除奴隶制度,取消等级差别,反对封建剥削和压迫,实现社会平等。

这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最激进的社会革命纲领。

第二年(1814年)。

起义者又通过了共和国宪法。

起义军的迅速发展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西班牙殖民当局深受震惊,也引起了起义军内部保守分子的恐慌。

西班牙殖民军利用起义军内部的矛盾加紧进行镇压。

到1815年,起义军又遭到失败,莫雷洛斯被捕牺牲,墨西哥独立战争暂遭挫折。

1820年,西班牙革命爆发以后,墨西哥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

墨西哥殖民当局、教会、军队以及一些以往的保守派土生白人都担心墨西哥会再次爆发独立战争。

于是,他们自已也提出了脱离西班牙的统治,建立独立国家的口号,以便夺取独立运动的领导权。

1821年2月,伊都维德上校发表了一个“墨西哥独立计划”,提出了三项保证,①墨西哥应为独立的君主国;②保存天主教会在墨西哥的特权;③土生白人和宗主国白人地位平等(伊瓜拉计划)。

9月,伊都维德进军墨西哥城,正式发表了独立宣言,宣告了墨西哥的独立。

1822年5月,伊都维德发动政变,逮捕了议会的主要成员,自行加冕为奥古斯丁一世,建立了墨西哥帝国。

但是不到十个月,墨西哥人民又将伊都维德推下了皇帝的宝座,1824年,墨西哥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

20试比较北美独立战争与西属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特点1.拉丁美洲独立革命与美国独立战争

(1)相同点:

①背景:

北美和拉美独立战争都在经济发展、民族和民主意识增强、启蒙思想的影响下爆发的;②目的:

都要求摆脱殖民统治,争取国家独立。

美国在于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发展资本主义;拉美在于摆脱西、葡殖民统治,赢得国家独立;③特点:

以小抗大,以弱胜强;④性质:

都是以独立战争形式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

(2)不同点:

①范围:

美国独立战争局限于北美13州,而拉美独立革命席卷了整个拉美;②领导者:

美国独立战争中,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结成联盟,起了领导作用;而拉美的资产阶级力量薄弱,只是作为一般力量参加革命,运动领导权掌握在土生白人地主手中;③影响:

美国独立战争对法国大革命和拉美独立革命构成了重大影响,美国赢得彻底独立;而拉美国家则面临着殖民主义的新威胁。

21法国大革命的背景18世纪的法国是欧洲大陆上的典型封建专制国家。

它的农业占统治地位,工商业发达的程度,也在欧洲大陆首屈一指。

但是专制政府不断提高税收,加重了对企业的盘剥。

全国关卡林立,阻碍了国内贸易的发展。

当时,法国有许多手工工场,纺织、冶炼、煤矿、造船等工业出现了集中的大规模生产;对外贸易仅次于英国;酒类、服饰、家具等行销欧洲各地。

阿尔萨斯的染色布和印花织品,里昂的丝绸,在世界各地享有盛名,被当作奢侈品高价出售。

在重工业方面,昂赞公司开发北部煤矿,雇用了数千名矿工。

东部的勒克佐公司,拥有巨大炼铁炉。

但是在工业中,小的分散的手工工场和作坊还普遍。

革命前夕,法国社会分为三个等级。

其中第一、第二等级为特权等级,占有大量土地,享受官厚禄,却不向国家交纳赋税。

第三等级包括农民、工人、城市平民和资产阶级,占总人口的97%。

农民少地或无地,工人和平民生活困苦,资产阶级要求享有政治权利。

社会等级对立严重。

特权等级包括教士和贵族,只占总人口的3%,却占有全国1/3以上的土地。

占全国人口90%的农民,只占有全国1/3左右的土地。

他们被沉重的地租和其他封建贡赋压的喘不过气来,即使丰收年景,也很难维持一家温饱。

资产阶级包括银行家、船主、商人、工场主、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