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47139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电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风电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风电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风电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风电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风电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风电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风电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风电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风电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风电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风电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风电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风电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风电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风电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风电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风电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风电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风电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风电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风电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电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风电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风电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9.施工组织设计

9.1施工条件

9.1.1地理位置及对外交通条件

XX市XX热能风力发电站位于XXXX区XX镇xx垭。

XX镇位于长江北岸,三峡库区腹心,XX城市XX城郊,距XX主城区xxkm,距XX机场xxkm,深水码头xxkm,火车站、高速公路xxkm、xx省道横贯全镇,公路四通八达。

X省道从项目施工区域穿过,对外交通条件十分优越。

9.1.2工程条件

9。

1.2。

1工程布置情况

XX市XX热能风力发电站工程由发电车间(风塔、风洞群、涡轮机发电机组、高压喷气装置、合车、变电设施及输电线路、操作间)、维修车间、沼气原料站(含复合肥料生产、污水处理)等生产部门及办公大楼及职工宿舍等辅助系统构成。

本工程共设风洞8座(1#风洞8#风洞)竖井所在山体为南、北走向,因此风洞轴向只能选择东、西方向,而山体西侧为XX湾水库,水库水位高于风洞出口高程,因此风洞布置于风塔偏东方向.竖井最大埋深300m,洞轴线走向与岩层走向最小交角73。

20°、最大交角82.85°,有利于洞体结构稳定。

风洞从四个方向与竖井相接,各风洞与竖井洞壁成45°夹角,衔接高程312.5m.

根据工艺设计要求,风洞断面为圆形,洞径由18m渐变为6m。

隧洞进口开挖断面达402m2。

洞脸对地形地质条件要求较高。

一期支护采用喷射混凝土、挂钢筋网结合锚杆支护的联合支护方式,二期为C25钢筋混凝土永久衬砌,为避免运行期风力带动混凝土表面小颗粒高速运动损坏发电机组,故洞壁设置一层洞壁涂料维持边壁顺滑。

本工程最有特点及施工技术难度的建筑物为2座风塔。

风塔底部竖井埋于山体内,埋深300m.风塔北边布置有机修车间、110KV升压站、主控楼等建筑物.竖井底部与风洞群相接,风洞群全部布置于风塔偏东方向。

将大溪沟河道作为弃渣场,渣场上游拟建一挡土墙,河道两岸各建一箱涵,箱涵出口与渣场下游河道相接.河道左岸布置有再生建材堆场、沼气原料站(含复合肥料生产、污水处理)以及沼气生产罐等。

办公楼和职工宿舍拟建在河道右岸.

本项目土建工程量巨大,尤其以主风塔的1、2#竖井开挖施工难度大而著称。

1、2#竖井断面直径24米,垂直开挖深度304米,混凝土衬砌厚度2米,石方洞挖约30。

2万方,混凝土用量约11万方,钢筋1.07万吨,施工强度较大。

2个竖井地质状况堪忧,均以砂质泥岩为主,泥岩约占70~80%,砂岩约占20~30%。

砂质泥岩为软质岩石,围岩类别为Ⅳ类,砂岩为较硬岩,围岩类别为Ⅲ类,岩体倾角平缓,施工时应严格控制爆破强度,开挖后应及时支护,对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主要建筑物的工程量见表9—1—1—9-1-4:

竖井工程量

表9—1-1:

编号

项目

单位

双(总量)

1

石方洞挖

m3

141056

282112

2

一次喷护C20砼(厚150mm)

m3

3648

7296

一次支护锚杆Φ28L=9m

850

1700

4

一次支护锚杆Φ28L=6m

825

1650

5

一次支护锚杆Φ28L=3m

700

1400

C25钢筋砼

m3

43268

86536

7

颗粒状隔热盐材料

m3

1910

3820

8

钢板内筒(10厚)

m2

19100

38200

9

pvc排水管Φ60L=4.5m

2375

4750

10

pvc排水管Φ150

m

7250

14500

11

钢筋

t

4678

9356

12

钢闸门

32

64

13

闸门启闭机

2

14

DN50输气管

m

 

2300

闸门操作室

表9-1—2:

编号

项目

单位

1

石方洞挖

m3

10087

20174

2

一次支护C25钢筋砼(厚300)

m3

1334

2668

3

锚杆Φ28 L=9.0m

323 

646 

4

pvcΦ60排水盲管L=4m

304

608

5

pvcΦ150排水盲管

m

597

1194

6

C25钢筋砼

m3

6916

13832 

7

回填灌浆孔

m2

1830 

3660

8

钢筋

t

687

1373

风塔工程量

表9-1—3:

编号

项目

单位

1

土方明挖

m3

330

660

2

C25砼

m3

3245

6490

钢筋

t

216。

433

MU10烧结页岩多孔砖

m3

385

770

风洞及1#支洞工程量合计

表9—1—4:

编码

项目

单位

数量

1

石方明挖

m3

523633

2

土方明挖

m3

26546

石方洞挖

m3

1072042

C20喷射混凝土

m3

31255

5

M30砂浆Ф28锚杆(L=4500)

25996

M30砂浆Ф25锚杆(L=3000)

29458 

混凝土(C25)

m3

238656

钢筋

15174

9

固结灌浆

91721

10

回填灌浆

m3

81938

11

PVC排水管φ60 

m

78791

9.1。

2。

2施工场地条件

风塔区位于XX湾垭口,地形较平坦,现为农田,呈梯状,地形坡度5°10°,风塔中心距XX湾水库90m。

供利用的平缓山坡、台地及滩地较多,场地条件较好,施工公路线路布置及施工场地布置条件较好。

风洞区进口位于大溪沟南东侧,通过8个隧道与XX湾的风塔相通,地形呈台状及单面斜坡。

坡腰下院子(台状)地形高程425430m,坡顶XX湾台状地形高程615m以上。

单面斜坡地形坡度陡缓不一,砂岩构成陡崖,坡角〉70°,砂质泥岩构成的斜坡坡角10°45°,东面大溪沟两岸地形较平缓.大溪沟沟谷切割深度1020m,其纵坡1025%。

工程区地形坡角以20°35°为主。

风洞区均为地下开凿的隧洞,相对较集中,施工期较长,可就近布置风、水、电、仓库。

沼气生产厂区地形平缓,施工条件较好.

目前项目所在地通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均已齐备。

有天然气供气站、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及35KV变电站与三峡电网联网,项目施工条件有保证.项目区域位置图见附图。

9.1。

3自然条件

9.1。

3.1气象条件

XX属亚热带润湿季风气候区,气候特点是冬冷而少雨,夏热而多伏旱,春早冷暖多变,秋凉多绵雨。

全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随海拔高度变化的立体气候明显。

热量丰富,但地区差异大;降水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光照少,云雾多,霜雪少,无霜期长。

(1)气温

绝对最高温度42.2℃ 绝对最低温度 -3。

0℃

最热月平均温度 32.2℃  最冷月平均温度7.3℃8.7℃

(2)湿度

年平均相对湿度80.3% 最大相对湿度96.0%100。

最小相对湿度  29%42%

(3)风

年平均风速2.2m/s  最大风速24.0m/s 主导风向西北风

(4)雨水

历年平均降雨量1151。

1mm  降雨集中是在59月份

9.1.3。

2地质地形条件

(1)区域:

工区主要由一系列近东西向的褶皱组成,不存在大的断裂构造。

厂区不存在断裂构造。

近期以来主要表现为以间歇性抬升为主,不具备发生强震的地震地质条件,查《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场地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为0。

05g(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属区域构造稳定区。

(2)风塔厂区:

风塔厂房建基面以下为新鲜的粉砂质泥质粉砂岩,岩石饱和抗压强度分别为4。

4MPa和15.4MPa满足设计要求,要作为地基持力层.厂房基坑边坡开挖深度13m,由松散卵石层和稍中密卵石层组成,具有一定的抗剪强度。

可作为厂房持力层。

(3)区内地下水、地表水对任何水泥拌制的砼均无腐蚀性。

(4)该区域地处山区,地形高差较大,最底海拔标高320m,最高海拔标高641m。

9。

1.4 物质供应及外协条件

9.1。

4。

1天然建筑材料

本工程无混凝土骨料料场,工程所需的混凝土均为商品混凝土,运距约20Km;用做喷护的混凝土的砂石料为外购,运距25Km。

工程所需的钢筋考虑从XX钢铁厂购买;水泥、火工材料及施工油料等均可以XX为依托进行采购.

9。

1.4.2施工用水

施工用水考虑在附近XX沟水库、大溪沟筑堤就近取水,经水质分析,水源对混凝土无浸蚀性、可直接用于施工.生活用水可考虑从XX镇市镇给水管网供水.

9。

1。

4。

3施工用电

本工程施工期坝区高峰用电负荷约1600kw。

隧洞及风塔施工区用电电源均由当地35kv变电站引入.用电线路都已接场区附近,线路长度约5km。

9。

1。

4.4外协条件

施工区附近的农村有大量劳动力,短期培训后可直接参加工程建设。

目前XX镇交通运输、机械加工制造及修配等企业的规模和能力较低,而XX区稍好。

本工程拟尽可能利用地方企业的外协条件,以减少施工工厂设施规模.现场修配企业主要用于保障现场施工机械设备的完好,并承担部分简单的非标设备和构件的加工任务.

9.2施工导流

本工程主要建筑物风洞及主塔均不位于河流或河流边缘,因此主体工程不存在施工期间的导流问题.一般建筑物只需排泄地表积水(雨水),但风塔因深埋地下,需排除地下水.

工程区地形坡度较陡,为单面斜坡地形,沟谷切割较深,工程区沟谷底部有一常年流水的冲沟--大溪沟,本工程弃渣场选址在该冲沟。

工程弃渣堆放后需将冲沟流水导流至下游,因此特修建了2条穿过整个弃渣场的排洪箱涵.溪沟平时流量较小,勘测时流量约10L/s,旱季时流量减少。

遇特大暴雨时,对沟两侧宽缓地段造成洪灾,最高洪水位上涨34m(访问值)。

在南东角有一小冲沟,勘测时流量约3L/s,旱季流量小,甚至干枯。

大溪沟河床高程在300300m之间,低于拟建物设计地坪标高及隧道设计底板标高,为该工程区的的最低侵蚀基准面。

排洪箱涵布置于冲沟的两侧,施工期间由于流量太小,水流从冲沟最低的主河沟位置导流,排洪箱涵施工期间完全处于干地施工状态,基本无需导流。

只需将开挖排洪箱涵基础的土石料侧向堆置即可形成封闭的临时围堰。

9.3料场的选择与开采

本工程区域附近无砂石骨料,所需混凝土全部为商品混凝土。

其余喷护所需的砂石料均需通过外购解决。

所需的块石可通过主体工程开挖料中挑选合格料以采用。

9.4主体工程施工

9.4。

 1概述

风力发电系统由8条风洞洞室和一条交通洞、2个闸门操作室和2个主风塔对应的竖井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地下洞室群。

本工程8座风洞(1#风洞8#风洞),基本参数见表9-2.

表9—2:

    风洞参数特性表

风洞名称

项目

洞长(m)

断面类型

洞径(m)

进口底板高程(m)

出口底板高程(m)

底板坡降

顶拱渐变率

顶拱渐变长度(m)

1#风洞

861.9

圆形

618

310.42

312.5

i=0.0025

1:

70

  714.9

2#风洞

766。

5

圆形

618

310。

58

312。

5

i=0。

0025

1:

70

714。

9

3#风洞

754.9

圆形

618

310.65

312。

5

i=0.0025

1:

70

714.9

4#风洞

750.2

圆形

618

310。

63

312。

5

i=0.0025

1:

70

714.9

5#风洞

759.9

圆形

618

310。

6

312.5

i=0.0025

1:

70

714。

9

6#风洞

682.7

圆形

618

305。

67

312.5

i=0.01

1:

120

654。

6

7#风洞

673.5

圆形

618

310.69

312.5

i=0.0025

1:

60

626.1

8#风洞

779.0

圆形

618

304.71

312。

5

i=0.0025

1:

160

738.5

风洞最大埋深300m,洞轴线走向与岩层走向最小交角73.20°、最大交角82.85°,有利于洞体结构稳定.风洞从四个方向与竖井相接,各风洞与竖井洞壁成45°夹角,衔接高程312。

5m.

根据工艺设计要求,风洞断面为圆形,洞径由18m渐变为6m。

隧洞进口开挖断面达402m2。

洞脸对地形地质条件要求较高.各风洞洞口位于斜坡,自然坡度2035°,洞脸边坡将形成高边坡,岩层倾向坡内,倾角10°,产状平缓,且区内无断层通过,有利于边坡稳定,但为防止上侧砂岩形成的陡崖斜坡在重力作用下产生崩塌,本阶段采用喷射混凝土封闭、钢筋网、排水管与随机锚杆支护相结合的永久支护方式.

隧洞支护参数按照《水工隧洞设计规范》(DL/T5195—2004)相关规定并结合地质状况分洞径设计。

一期支护采用喷射混凝土、挂钢筋网结合锚杆支护的联合支护方式,二期为C25钢筋混凝土永久衬砌,为避免运行期风力带动混凝土表面小颗粒高速运动损坏发电机组,洞壁设置一层洞壁涂料保持边壁顺滑。

1#竖井坐标(97972。

8426,26547。

7505),2#竖井中心点坐标(98085。

7381,26552.8743),竖井开挖直径为28。

6m,两竖井间浄距84.5m,约等于3倍洞径。

竖井顶部高程612.00m,底部开挖高程608.00m,衬砌后高程为612。

00m,竖井深300m,一次喷护C20砼厚15m。

φ28锚杆长3~9m,间距3.0m,梅花形布置,采用C25混凝土衬砌,衬砌厚度2.0m,衬砌后,筒体内径20m,内壁安装隔热材料,由10mm钢板夹颗粒状隔热盐材料组成。

竖井高程602.00m以下设置φ60排水孔,间距3。

0m,排水孔中的水通过布置在筒体结构中28个φ150竖直排水管集中到竖井底部,通过进风口的排水沟排出。

竖井在462。

00m高程设置一封闭闸门,闸门钢板厚5mm,肋板宽1.0m,此高程设置一条交通隧洞连接两竖井,然后再通过1#支洞与外界联通.1#支洞为城门洞型,高约4.5m,宽3。

5m,长度约380m。

1、2#竖井上部为塔楼部分,风塔主体结构为地上13层。

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三级,周期折减系数取0.85,主体结构高度为64。

5米。

1~4号发电机层楼板板厚150mm(暂定),上人及不上人屋面板厚均为120mm,楼盖为现浇梁式楼盖。

主要项目结构概况一览表

表9-3:

项目名称

风塔

层 数

地上

13

地下

0

层高(m)

地上

5.0(4。

5)m

地下

建筑高度(m)

64。

5m

±0。

000相当于

绝对标高值(m)

608。

700

自然地面标高(m)

详见图

最大平面

尺寸(m)

32.2m×32.2m

结构型式

框架剪力墙

抗震设防类别

丙类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一级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甲级

抗震等级

框架

三级

剪力墙

三级

基础形式

筏板基础

9。

4.2.开挖总体施工程序

根据本风力发电系统的布置特点及施工质量、进度和围岩安全稳定等要求,结合其他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开挖施工程序按下述原则安排:

(1)开工后及时铺设风、水、电管线及通风设备、管路,及时进行1—3#、2-2#进风洞及1#支洞的开挖,为1#、2#竖井开挖工程开工创造条件.其中1#支洞应最先开挖完毕,为1#、2#竖井上部开挖创造条件.

(2)1#、2#竖井和1-3#、2-2#进风洞是风力发电系统施工的关键线路,贯穿于开挖、支护施工的全过程,开工后优先安排施工。

1—3#、2-2#进风洞线路最短,出渣条件最优越,因此选定为关键线路,为1#、2#竖井的下部开挖出渣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同时根据施工进度要求、通道条件及施工资源情况,适时安排其它洞室的施工,以形成自然通风条件,改善施工环境。

(3)对大断面1#、2#竖井开挖,根据洞室稳定需要、施工质量及施工进度要求、施工机械设备性能等分层、分部开挖,每层开挖过程中,及时按施工详图和监理的指令进行支护。

(4)1—3#、2—2#进风洞开挖后,其余风洞采取同步滞后间隔分组开挖,两洞开挖面间距离需30至50m,以保证洞室间岩柱的稳定。

9.4.3风洞开挖与支护

9。

4.3.1风洞进口的开挖及支护

由于风洞是按照空气动力学要求设计,需满足风力发电的工艺要求,施工工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在保证工期的同时确保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

确保按期提供1#、2#竖井下部开挖的施工通道.对Ⅳ、Ⅴ类围岩段采用分层分部短进尺、管超前、弱爆破、强支护的施工方法安全通过。

进洞口土石方开挖程序为:

施工准备(含测量放样)→覆盖层开挖清除→布孔钻孔→装药联网爆破→石渣挖运→边坡面排险清理→边坡支护→进洞.洞口的土方开挖立采法开挖。

按3~5m高分层,PC600液压反铲(2。

8m3)挖装、20t自卸汽车运输,覆盖层较薄部位TY220推土机集渣,装载机挖装。

洞口石方开挖自上而下分层开挖,梯段爆破,梯段高度按8~10.0m控制,周边预裂爆破成型,预裂孔采用QZJ-100B支架式钻机造孔,钻孔至离建基面0。

5m,(每次预裂高度约10.0~20.0m),深孔微差爆破孔采用LM500C液压钻造孔,开挖至进口底板高程时预留3.0m厚保护层,采用手风钻造孔,以保护层方式进行开挖施工.人工装药,非电毫秒雷管分段,非电起爆.爆渣由液压正铲(3.8m3)或4m3装载机挖装,20~32t自卸汽车运输。

每一梯段开挖施工完成后,即进行一期支护施工,边坡支护施工采用φ48mm钢管分层搭设排架进行,锚杆由气腿钻造孔,注浆机注浆,人工插杆并固定孔口;对需喷混凝土或挂网喷混凝土的部位,喷射混凝土料由拌合楼拌制,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至作业现场,采用TK-961喷射机湿喷法喷射;钢筋网由人工沿初喷(厚约5cm)面敷设。

9。

4.3.2风洞洞身的开挖及支护

根据风洞结构特点,并结合施工机械特性等因素,风洞进口分三层开挖,进洞后断面由18米渐变至6米,渐变段分两层开挖,开挖分层和施工程序见附图。

风洞洞身开挖及支护程序及方法表

表9-4:

部位

分层

开挖高度(m)

开挖程序及方法

支护程序及方法

风洞

Ⅰ层

7。

5~8。

85

三臂液压凿岩台车钻爆,中导洞开挖超前1~3个循环,两侧扩挖跟进,周边光面爆破,PC200反铲进行安全处理;3m3侧卸装载机配合32t自卸汽车出渣。

中导洞循环进尺3m,两侧扩挖循环进尺3。

5m.

锚喷支护滞后开挖面不大于30m,与开挖施工平行作业.局部稳定性差的岩体在开挖后及时进行随机砂浆锚杆支护。

锚杆采用锚杆台车施工或三臂液压凿岩台车造孔,平台车配合人工安装、注浆机注浆;人工挂钢筋网,Aliva500混凝土湿喷台车喷射混凝土。

Ⅱ层

8

中部采用梯段爆破,两侧扩挖跟进。

梯段爆破采用液压履带钻钻孔,扩挖采用三臂液压台车造孔,周边光爆。

4m3液压正铲配合32t自卸汽车出渣。

扩挖循环进尺3.5m,梯段爆破超前2~3个循环。

锚喷支护滞后开挖面不大于30m,与开挖施工平行作业。

局部稳定性差的岩体在开挖后及时进行随机砂浆锚杆支护。

锚杆采用锚杆台车施工或三臂液压凿岩台车造孔,平台车配合人工安装、注浆机注浆;人工挂钢筋网,Aliva500混凝土湿喷台车喷射混凝土。

Ⅲ层

3.8~5。

15

PC200反铲清底三臂液压台车水平钻孔,光面爆破。

4m3液压正铲配合32t自卸汽车出渣。

循环进尺3.5m

同上层

风洞开挖完毕、一期喷锚支护完毕后,进行整个洞身混凝土的浇筑.由于洞身为渐变形式,且8条风洞的渐变方式一致,故考虑用定型组合钢模板.由角钢、板筋和钢面板拼焊,立模时配上φ12拉条斜拉固定。

顶板模板为承重结构,设计荷载根据混凝土浇筑分层、钢筋混凝土重量、模板自重等构成。

承重排架采用型钢梁和钢管焊接成钢管拄支撑。

混凝土采用台阶式浇筑方法.层坯铺料厚度30~50cm左右,采用振捣器先平仓后振捣,骨料集中时人工均匀分散,使用φ100型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时间以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并开始泛浆时为准.振捣器移动距离不超过其有效半径的1。

5倍,并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顺序依次,方向一致,避免过振、漏振或欠振。

混凝土由搅拌车运输,混凝土出拌和楼后,尽量缩短运输时间。

混凝土入仓时垂直落距不大于1m,防止混凝土离析。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采用塔机配6m3卧罐,以满足混凝土施工强度要求,并适时清洗运输车辆。

9。

4.4 1#、2#竖井的开挖及支护

9。

4.4.1竖井的开挖

1#、2#竖井开挖深度300m,其特点是开挖断面大,通道位置低,开挖较困难。

为此将导进分2层施工,单层深度约150米,设置了1#交通支洞进行出渣。

导井作业分为二序进行,即先钻进正导孔,再进行反扩孔的施工.其施工程序如下图:

反井转机施工方法示意图

竖井开挖采取先反导井,再正向扩挖,导井溜渣.反导井布置于竖井中部洞轴线上,采用反井钻机钻孔,扩孔后孔径为1。

4m.首先钻导向孔,导向孔采用导向仪控制孔向并及时纠偏,导向孔完成后进行反向扩挖,溜渣井应保证一次成型,避免形成不利下料的台阶。

为保证竖井开挖顺利溜渣,溜渣井钻孔施工完成后,由下而上进行溜渣井二次扩挖,在上平段布置升降装置(8t卷扬机、吊环及钢丝绳等)并设置1座吊蓝,设备及人员经吊蓝至溜渣井下部并以此作为操作平台进行施工,开挖采用YT28手风钻钻孔,由下而上分层环状钻孔,孔向略下倾形成环向孔,爆破孔间排距0.6m~0.9m,孔深1.0m,孔钻完后以30m为一个爆破单元,由下而上采用非电毫秒雷管分段,分层爆破.

溜渣井及溜渣井扩挖完成后,进行竖井段扩挖施工,为保证竖井开挖平整度及控制超欠挖,周边光面爆破,单循环爆破孔钻孔孔深控制在2~3m,造孔采用YT—28型钻机,人工装药及联网,光面爆破参数应在试验的基础上并随施工过程逐步优化、完善.

由于井内出渣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到大井的施工进度,故在井内放置了一台PC200反铲,石渣由液压反铲PC200扒渣溜入溜渣井底部出渣区,3m3侧卸装载机配合32t自卸汽车在井底出渣。

井内液压反铲在爆破时,采用弹性橡胶垫将液压反铲覆盖,防止爆破对其造成破坏.

本工程地下洞群埋置较深,施工通风以2000m3/min大风量、4800Pa全风压强力式轴流风机进行压入式通风为主,采取优化开挖程序,及早贯通1#交通洞等措施来改善地下洞群通风条件.施工过程中,采取大量使用新设备、尽可能少用油动设备、为油动设备配装空气滤化器,采取湿喷混凝土工艺、湿式钻孔、爆破后喷雾降尘等措施来减少污染源.采取配置有害气体浓度监测仪、完善地下洞群通讯系统来加强施工环境的安全监测。

注重施工人员劳动保护工作,配发必要的防护、劳保用品,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9.4.4.2竖井的支护

竖井段支护紧跟开挖进行,初期(挖深10m范围内)搭设简易脚手架形成操作平台进行施工,当挖深大于10m后支护采用超大型全圆倒挂系统配合实施,平台车采用布置在上平段的卷扬机牵引,在上弯段顶拱处设一吊钩,挂钢丝绳连接平台车,以保证运行期安全。

竖井段一期的喷锚支护,锚杆采用YT28手风钻造孔,钢筋网现场安装并与锚杆焊接,除一部分施工布置于上平段与竖井段交叉口处并接导管至工作面施喷外,喷射机布置在全圆倒挂系统工作面上,混凝土上部75米范围采用溜管(直径300mm以上PVC管)溜至倒挂系统上的集料平台;中部段喷射混凝土采用混凝土泵送至施工平台的方法施工;下弯段最后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