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题10.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52872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题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题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题1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题1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题1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题1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题1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题1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题1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题1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题1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题1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题1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题1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题1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题1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题10.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题10.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题10.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题10.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题10.docx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题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题10.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题10.docx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题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题-10

(总分:

100.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

30,分数:

30.00)

1.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称为______

∙A.理想

∙B.信念

∙C.世界观

∙D.价值观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答案为B。

2.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它的基本内容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______

∙A.大同世界

∙B.小康社会

∙C.和谐社会

∙D.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基本内容是: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答案为D。

3.当发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时,不加分析地全盘认同当下的现实,而对理想失去信心和热情,说什么“告别理想”、“躲避崇高”。

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属于______

∙A.以理想来否定现实

∙B.以现实来否定理想

∙C.以主观来否定客观

∙D.以过去来否定现在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这种误区是指把理想与现实对立起来,从而用现实来否定理想。

表现为对于现实中一些消极乃至丑恶的现象不愤怒、不斗争,甚至与之同流合污。

答案为B。

4.下列选项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是______

∙A.“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D.“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大批志士仁人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风亮节,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壮志情怀,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气概,胸怀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动地的爱国主义篇章,推动着祖国朝着繁荣富强的方向发展。

答案为B。

5.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______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爱国主义

∙D.国际主义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答案为C。

6.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生观中______

∙A.人生态度的重要内容

∙B.人生价值的重要内容

∙C.人生目的的重要内容

∙D.人生理想的重要内容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人生目的是指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答案为C。

7.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称为______

∙A.人生观

∙B.人生目的

∙C.人生态度

∙D.人生价值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人生态度属于人生观的范畴,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

答案为C。

8.在人生旅途中,有的人旗开得胜,有的人屡屡败北;有的人顺顺当当,有的人一波三折;即使同一个人,在一生中也往往有顺境和逆境的交替。

对于逆境,正确的人生态度是______

∙A.居安思危,自制自励

∙B.大胆正视,积极应对

∙C.怨天尤人,自暴自弃

∙D.玩世不恭,虚度光阴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对于逆境,不能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应大胆正视,积极应对,努力创造条件,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待时机成熟,因势利导,使之成为人生旅程上的一个闪光点。

答案为B。

9.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丰富源泉。

古代先贤主张的“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礼之用,和为贵”等,可以概括为______

∙A.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

∙B.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

∙C.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

∙D.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中包括了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

古代先贤主张“仁者爱人”,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先哲们并认为“不学礼,无以立”,“礼之用,和为贵”。

这些都是此美德的表现。

答案为A。

10.西汉初年的贾谊在《治安策》中提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宋代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及明代顾炎武在《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这些思想都表达了中国传统美德中的______

∙A.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

∙B.乐群和贵,强调人际和谐

∙C.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

∙D.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中华民族历来有一种为了国家、社会或民族的整体利益,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奉献精神和对国家、社会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贾谊在《治安策》中提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强调国家、民族利益,强调为整体而献身的精神。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思想都表达了中国传统美德中的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

答案为D。

1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下列关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为了个人利益可以牺牲集体利益

∙B.重视个人的正当利益和自觉创造精神

∙C.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不会发生矛盾

∙D.集体主义是对个人的压制和对个性的束缚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属于需要识记的内容,请考生熟记此知识点。

答案为B。

12.在我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就有人将荣辱放到与人格同样重要的地位。

有“宁可毁人,不可毁誉”、“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士可杀不可辱”等观点,他们强调的是要______

∙A.树立价值意识

∙B.树立荣辱意识

∙C.树立生死意识

∙D.树立名利意识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在我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就有很重视荣辱的思想观念,将荣辱放到与人格同样重要的地位。

有“宁可毁人,不可毁誉”、“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士可杀不可辱”等包含荣辱意识的格言警句。

答案为B。

13.无论从事什么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都应该表里如一、恪守诺言、讲求信誉、遵守职业纪律。

这是职业道德中______

∙A.诚实守信的要求

∙B.爱岗敬业的要求

∙C.办事公道的要求

∙D.服务群众的要求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诚实守信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诚实劳动、表里如一、信守诺言、讲求信誉、遵守职业纪律,“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这一职业道德准则,不仅对从业者而言是“立人之道”,“进德修业之本”,对具体行业而言,也是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答案为A。

14.乘车、登机、坐船时主动购票、自觉排队;出行时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游览观光、购物、提款时按先后顺序,不插队等。

这是社会公德中______

∙A.文明礼貌的要求

∙B.爱护公物的要求

∙C.助人为乐的要求

∙D.保护环境的要求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文明礼貌是要求人们在公共生活中举止文明、礼貌待人、和谐相处。

这是处世做人最起码的要求。

如在公共交往中,文明礼貌要求尊重人、理解人,要求尊老爱幼,尊重妇女,尊重他人,对待老人、儿童、残疾人员,都应当特别予以尊重、照顾、爱护和帮助。

在个人礼仪上,文明礼貌既要求仪表大方、面容干净、穿着整洁得体,也要求语言文明,不油腔滑调、不吐污言秽语、不恶语伤人,说话注意场合,和气文雅,切忌大声喧哗。

在公共场所,文明礼貌要求遵守公共规则,维护公共秩序,如乘车登机坐船应主动购票,自觉排队;出行应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在图书馆、阅览室、医院、会场、影剧院等公共场所不能随便吸烟,不能喧哗吵闹;游览观光、购物、提款应按先后顺序,不能插队,等等。

答案为A。

15.家庭美德是调节人们在家庭生活方面的关系和行为的道德准则。

下列关于家庭美德的论述,错误的是______

∙A.家庭美德建设能增进人生幸福

∙B.家庭美德建设是形成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根基

∙C.家庭美德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

∙D.家庭美德是社会公共生活中所应遵循的最基本的行动准则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家庭美德的相关知识,属于需要识记的内容,请考生熟记此知识点。

答案为D。

16.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早就认识到:

“为着品德而去眷恋一个情人,总是一件很美的事。

”近代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也曾强调:

“我们之所以爱一个人,是由于我们认为那个人具有我们所尊重的品质。

”他们的意思是说,在爱情中起主导作用的应该是______

∙A.个人的相貌和气度

∙B.人的纵欲目的和生理要求

∙C.个人所拥有的金钱和权势

∙D.人的精神世界和道德面貌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男女任何一方在一定的客观现实基础上选择恋爱对象时,要注重对方的内在美,把对方的品德、情操和是否与自己有共同的生活理想放在首位。

爱情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是人的精神世界和道德面貌。

答案为D。

17.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______

∙A.依法治国

∙B.改革创新

∙C.公平正义

∙D.与时俱进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是指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答案为A。

18.与道德相比,法律强调规范指引,重在调整人们的______

∙A.内心世界

∙B.外部行为

∙C.内心世界和外部行为

∙D.内心世界或外部行为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法律强调规范指引,重在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而道德强调舆论导向,重在调整人们的内心世界,并进而间接地调整外部行为。

答案为B。

19.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是______

∙A.道德规范

∙B.法律规范

∙C.纪律规范

∙D.宗教规范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规范体系。

即法律规范。

答案为B。

20.合同法中规定了具有同时履行合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发现对方不能履行合同的,可以拒绝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

这体现了法的______

∙A.评价作用

∙B.教育作用

∙C.预测作用

∙D.指引作用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预测作用可以帮助当事人应对出现或可能出现危险,及时采取行动化解矛盾。

例如合同法中规定了具有同时履行合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发现对方不能履行合同的,可以拒绝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

答案为C。

21.下列有关法律规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法律规范包括规范性文件

∙B.法律规范与非规范性文件不同,具有普遍性

∙C.法律规范与法律条文的内涵及外在表现形式完全相同

∙D.法律规范与其他社会规范在设定人们行为的范围和程度上完全相同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法律规范的相关知识,属于需要识记的内容,请考生熟记此知识点。

答案为B。

22.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依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进行划分,所形成的不同类别称为______

∙A.法系

∙B.法律体系

∙C.法律渊源

∙D.法律部门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我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依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答案为D。

23.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是______

∙A.宪法

∙B.刑法

∙C.行政法

∙D.经济法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宪法是一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于核心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答案为A。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______

∙A.共和制

∙B.民主集中制

∙C.人民代表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

答案为D。

25.中国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是______

∙A.民主党派恳谈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民主党派代表列席代表大会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在共产党领导下,民主党派与共产党的关系是一种政治上密切合作的关系。

在各种合作形式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最重要的组织形式,是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进行合作的重要渠道和场所。

答案为C。

26.在我国国家机构中,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是______

∙A.国务院

∙B.人民法院

∙C.人民检察院

∙D.人民代表大会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是我国国家机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

答案为B。

27.行政行为有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之分。

下列属于抽象行政行为的是______

∙A.行政处罚

∙B.行政许可

∙C.行政征收

∙D.行政立法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行政机关依法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行为,即行政立法是抽象行政行为。

答案为D。

28.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原则是我国部门法中______

∙A.民法的基本原则

∙B.刑法的基本原则

∙C.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D.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1)保障、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原则。

(2)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原则。

(3)权、责、利统一原则。

经济主体与国家之间、经济主体相互之间及其自身的权利、责任、利益相统一的原则。

(4)维护国家经济主权原则。

(5)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答案为C。

29.《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凡需要提起公诉的案件,一律由______

∙A.公安机关审查决定

∙B.人民法院审查决定

∙C.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

∙D.司法行政机关审查决定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刑事诉讼法》规定:

凡需要提起公诉的案件,一律由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

答案为C。

30.公安机关依法对部门治安事件和交通事故的调解属于______

∙A.司法调解

∙B.行政调解

∙C.人民调解

∙D.自行和解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行政调解主要包括四类:

(1)基层人民政府对民事纠纷和轻微刑事案件进行的调解;

(2)合同管理机关依据《合同法》规定,对合同纠纷进行的调解;(3)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等规定,对部分治安和交通事故案件进行的调解;(4)婚姻登记机关依据《婚姻法》规定,对婚姻双方当事人进行的调解。

答案为B。

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

10,分数:

20.00)

3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______

∙A.社会主义荣辱观

∙B.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分数:

2.00)

 A. √

 B. √

 C. √

 D. √

解析:

[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答案为ABCD。

32.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对自己祖国的一份责任。

下列选项中,属于爱国主义最基本内容的有______

∙A.热爱故土山河

∙B.热爱竞技比赛

∙C.热爱自己的国家

∙D.热爱祖国的各族人民

(分数:

2.00)

 A. √

 B.

 C. √

 D. √

解析:

[解析]爱国主义之所忠诚、所热爱的祖国,是国土、国民和国家组成的社会共同体,因此,爱国主义必然以爱故土、爱人民和爱国家为最基本的内容。

答案为ACD。

33.中华民族有着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其内容主要包括______

∙A.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

∙B.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

∙C.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

∙D.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

(分数:

2.00)

 A. √

 B. √

 C. √

 D. √

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内容,属于需要识记的内容,请考生熟记此知识点。

答案为ABCD。

34.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利于个人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下列选项中属于良好心理品质的有______

∙A.幽默

∙B.乐观

∙C.猜疑

∙D.嫉妒

(分数:

2.00)

 A. √

 B. √

 C.

 D.

解析:

[解析]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比如,志向高远的人能使人们对其产生敬仰和钦佩之心,吸引人们与之交往;兴趣广泛的人能从多个方面与他人建立和发展关系,博得人们的好感;待人宽容的人能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人们更愿意与之接近并保持良好关系;诙谐幽默的人能给人机智灵活而又随和亲切的感觉,常常成为人们注意的中心。

相反,羞怯、自卑、猜疑、嫉妒等心理品质则不利于个人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这是人际交往中必须克服的障碍心理。

答案为AB。

35.为了使个人的交往行为引起他人的良好反映,在交往中应当遵循______

∙A.互利原则

∙B.诚信原则

∙C.宽容原则

∙D.平等原则

(分数:

2.00)

 A.

 B. √

 C. √

 D. √

解析:

[解析]在交往中应遵循的原则主要包括:

(1)平等原则。

(2)诚信原则。

(3)宽容原则。

(4)互助原则。

答案为BCD。

36.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是______

∙A.道德观的一个重要部分

∙B.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C.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D.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重要体现

(分数:

2.00)

 A. √

 B. √

 C. √

 D. √

解析:

[解析]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重要体现,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荣辱观是道德观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世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答案为ABCD。

37.证据意识是法律思维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保存和收集证据时______

∙A.不能捕风捉影、主观臆断

∙B.不能采取暴力等非法手段

∙C.只能保存、收集对当事人有利的证据

∙D.只能保存、收集与案件事实有实质性联系的证据

(分数:

2.00)

 A. √

 B. √

 C.

 D. √

解析:

[解析]保存或收集证据时应注意:

(1)证据具有客观性,即证据必须是客观真实的,既不能捕风捉影,更不能主观臆断。

(2)证据要具有关联性,即证据只有与案件事实有实质性联系的,才能对案件事实具有证明作用。

(3)证据要具有合法性,即证据的形式、收集和查证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非法定形式的证据,或者非法得来的证据,应当被排除,不能作为认定案件的依据。

答案为ABD。

38.行政执法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进行行政事务管理的过程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实施法律的活动。

下列情形中,属于行政执法的有______

∙A.人民法院依法审理行政诉讼案件

∙B.公安机关依法对赌博者予以行政拘留

∙C.工商行政部门依法吊销违法企业的营业执照

∙D.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对出售过期食品者予以罚款

(分数:

2.00)

 A.

 B. √

 C. √

 D. √

解析:

[解析]我国行政执法主体通常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公职人员,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级政府所属的各部门。

行政执法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其内容以及工商、税务、财政、海关、金融、公安、交通、卫生、文教等各行各业。

答案为BCD。

39.《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这说明______

∙A.任何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

∙B.任何公民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C.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和制裁

∙D.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各项义务

(分数:

2.00)

 A. √

 B. √

 C. √

 D. √

解析:

[解析]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

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任何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也都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和制裁;任何公民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答案为ABCD。

40.行政调解是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在其行政管理职权范围内,对特定的民事纠纷及轻微刑事案件进行的调解。

下列属于行政调解的有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