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53198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规划设计说明.docx

《规划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划设计说明.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规划设计说明.docx

规划设计说明

前言

一、规划依据及规划要求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标〈1992〉245号)

4.《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2004)

5.《嵩明职教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

6.《嵩明职教基地景观规划》

7.其他国家及地方其他相关技术规范、标准

8.规划设计条件及甲方提供的相关资料

9.1:

500地形图

第一章、项目概况

一、区位及交通分析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杨林新校区位于嵩明杨林工业园区的西南部,嵩明职业教育基地内,西北紧临体育休闲旅游度假区,南面为空港经济区。

通过昆曲高速可直达嵩明县城。

通过地块北侧已建成的官军路,向东可达杨林镇,向西接昆曲高速路和213国道,通过地块东侧在建的新机场快速路可达昆明新机场,具有一定的交通区位优势。

基地采用混合路网组织形式,以结合山地丘陵的地形特点,主要道路系统为混合型,并与杨林工业园区总体路网有机结合。

道路网路主要由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级道路组成。

本案处于一号主要干道和四号主要干道的交汇处。

二、嵩阳职业教育基地概况

1.教育基地规划定位

⑴、职业培训与教育

⑵、公共实训,高技能人才培养

⑶、科研生产功能   

⑷、生活居住功能

⑸、文化服务功能  

⑹、城市游憩功能

2.教育基地规划结构

规划结构可概况为“一心六片”结构。

其中“一心”指职教园区商业中心;“六片”为六个不同特色的教学组团。

三、用地范围及规模

本项目西邻1号干道,南邻4好干道,北侧毗邻云南北美职业学院,东侧与中央财经大学昆明分院隔水相望。

拟建项目占地面积479.80亩(约31.9598hm2),总投资28000万元,计划建设周为三年。

四、场所特征分析

(一)现状道路交通

道路网路主要由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级道路组成。

本案处于一号主要干道和四号主要干道的交汇处。

道路交通设施正在逐渐完善。

(二)周边环境分析

用地西侧与社区商业中心紧邻,坐享便利配套设施。

西北侧是公共绿地,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

东北角处与一自来水厂相邻,对学校有部分负面影响,设计中应注意减少自来水厂对学校的影响。

东部有规划水系一条,景观品质较高。

(三)地形地势分析

规划区内整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位于规划区北侧,标高2009;最低点位于规划区东南角,标高1934,规划区内最大高差75米。

规划区内坡度较大,且有局部陡坡。

场地改造比较适宜做台地处理,局部结合现有地形,有利于形成丰富的校园空间景观。

(四)地质条件及土壤情况

规划区所处区域属于喀斯特地貌,伴有漏斗区,渗水性强,不利于地表蓄水。

土壤类型主要有第四季老冲积发育的红土、红油土。

(五)现状植被

现状用地主要为人工植被,树种主要为桉树和松树,树龄在5年左右,规划区内没有可以保留利用的树木。

(六)现状水资源

规划区内水资源匮乏,规划区内有几处低洼处,雨季积水形成天然水系。

(七)气候条件

规划区所处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年均降雨量992毫米,雷暴天气63天,气候条件较为宜人。

第二章、规划原则及规划理念

一、规划原则

1.园林化与生态化原则

以生态环保意识为指导,人与自然共存。

整体形成立体绿化、网状绿化体系,加强校园环境景观的配套设计,体现校园的花园化、生态化。

2.整体性与独特性原则

作为一所大学校园,规划设计中通过整体布局、地形利用,以及开敞空间、建筑、绿化、植被、小品等设计元素的运用,体现自由、灵活、开放和活力。

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

3.弹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规则中体现尊重自然的思想,减少对场地的破坏,保护场地生态环境。

采用动态原理进行规划,制定利于扩展,具有弹性的校园规划。

考虑建设的可行性,注重节约用地,做到远近结合,实现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理念

1.和谐共生

在功能布局上和层次规划上与周边院校紧密联系,在建筑功能和景观系列上体现现代校园的开放性。

2.组团发展

组团建筑布局采用组团状相对集中布置,通过场地、建筑界面和色彩的规划设计使局部区域形成完整组团,通过景观轴线的组织形成疏密有致、张弛有度的空间效果。

3.步行优先

规划力求形成完整通达且富有特色的步行系统,结合步行主流线塑造景观轴线,并伸展至各建筑组群内部,休闲性的步道沿绿化展开,形成尺度宜人,景观感受变化丰富的步行空间,为师生创造安全舒适的日常交通环境和宜人的学习与生活并重的多层次的人际交流活动场所。

4.环境育人

强调人文环境和校园环境的建设,形成校园生态景观核心,绿化景观有机渗透,构建网络状的绿化体系,以此作为校园空间结构的基本骨架。

第三章、设计研究及规划构思

一、设计研究

(一)现代校园研究

1.校园建设模式呈现多样性:

现代校园规划多呈多中心规划模式,方便改扩建与新建,适合多样发展的建设策略。

2.校园总体规划呈开放性:

首先是资源共享,尽可能将体育、图书、科研等功能置于城市干道面向社会。

其次是后勤社会化,后勤区域相对独立管理。

3.教研设施的高效性:

将教研设施合并统一在一个区域,便于学习交流的便捷性。

4.校园生活场景的丰富性:

坚持以人为本,校园场所的规划应该注重交流、绿色环保、健康适宜、具有人文色彩的景观环境。

5.校园文化的独特性:

在现代校园建设中越来越重视学校自身的文化内涵挖掘突出自身的文化独特性和标志性。

(二)校园建筑研究

1、建筑布局原理:

尊崇环境的伦理主次次序,对中心太极点的布局,要么空旷,能容天下英雄,要么高耸,能统辖四方豪杰;对太极点、图书馆、主教学楼、主办公楼等重点建筑要有中轴平衡观点,其明堂一定要宽广明亮。

2、大门与明堂:

学校大门的设计通常要大气、对称、内收、厚重、尊贵。

3、标志性建筑:

标志性建筑是大学的灵魂,代表着学校的精神,是学校特有的魅力。

在造型上:

简单简洁明了。

在意景上:

主题明确。

在位置上:

多处校园的尊位,即或中或高或前。

在环境上:

四周空而不空,实而不实。

二、规划构思

1.立足学校自身的长远发展,分析区域经济建设需求和用地条件,准确把握校园规划建设的规模和内容。

2.秉承校训,体现“特色创新”等校园文化。

挖掘当地特色,为己所用。

3.规划合理利用规划区内原有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地进行合理的功能布局和分区,体现空间层次丰富的坡地特色。

4.融入复合理念,置入部分新功能,完善校园基础设施配套。

强调校园的开放性和社会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学校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力。

5.结合校园用地的场所特征,准确把握校园建筑特点和景观特色。

在满足教学使用功能的同时,运用山地建筑处理手法,使得建筑群落空间活泼自由,总体建筑风格协调统一。

第四章、总体规划布局

一、功能布局规划

(一)规划布局原则

1.分区明确、因地制宜。

2.交通联系顺畅。

3.建筑与景观环境相结合。

(二)功能分区

功能片区的布置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各片区的生活、服务等需求就近解决,缓解交通压力,便于分期建设。

规划布置一个运动片区、两个教学片区和两个生活片区。

校园的主要建筑——主教学楼、图书馆、行政办公楼布置在临4号干道一侧,利于形成良好的沿路景观界面和突显学院的形象。

主教学区位于用地的中心,因山而建,方便周围各片区的使用。

生活区布置在北侧和东侧,给学生和教职工提供相对安静、恬淡的生活环境。

生活区内利用现状坡地处打山地公园,并布置部分运动休闲设施,方便日常休闲活动需要。

运动片区置于用地的西侧,现状该区域地势相对较低,且为用地内面积最大的平坦区域,田径场布置在该区域能减少挖填土方。

在1号干道和4号干道交汇处设置主体育馆,既充分展现了体育馆建筑灵动、精巧的建筑风格,又方便将来的对外使用。

结合用地内冲沟的不利地形布置景观绿化小品,形成中心区的立体绿化景观,将不利条件转化为园区的有利因素。

二、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一)出入口——以周边联系紧密

规划要点要求出入口需位于用地的西侧和南侧,故将校园主要出入口位于用地南侧4号干道上,主入口处设有面积约为0.7h㎡的入口广场,以广场为中心环以1号教学楼、主教学楼和行政实验楼。

突显出主要出入口的重要位置和功能。

进入主要出入口向左右行进分别是运动区和教职工生活区。

为了方便学生出入,特在用地西侧的1号干道上设有次要出入口,方便抵达中心教学区和学生生活区。

(二)车行系统——环环相扣、顺达通畅

1.路网结构

车行道路主要成环状布置于用地外围和中心教学区外围,满足车行交通的需要,减少干扰,形成顺畅通达的车行系统。

规划围绕中心教学区和运动区设置主要环形道路,形成车行主环道,联系每个功能区,在生活区外围设置次要道路,结合主环道形成次环道。

至教师生活区道路交通流量较小,规划为尽端路,并设置回车场。

2.道路横断面

主要道路宽12米;生活区外围次要道路宽6米。

3.消防规划

用地内机动车道均为大于4米的消防车道,可顺利到达各个建筑组群。

(三)步行系统——尺度宜人、层次丰富

规划力求形成完整通达且富有特色的步行系统,以公共空间轴线为主脉伸展至各建筑组群内部,以此为基础通过广场、休闲景观步道,平台、建筑联系走廊、建筑底层架空通道形成尺度宜人,空间层次、景观感受变化丰富的步行空间。

规划强调其场所感,以近人尺度的空间为师生的日常活动提供支持,满足随意性的各种活动交流所需的公共活动空间。

(四)静态交通——相对集中、就近使用

两片教学区内集中设置地下或半地下停车场,地面停放场地沿机动车环道分散布置,每个建筑组团沿环道布置一至两组集中停车场,引导性地限制车辆过多地进入片区核心,又方便各建筑组团就近使用。

控规要求机动车停车位4-5车位/100-150学生,非机动车位60车位/100学生,本次规划配建机动车位480个(其中:

地面机动车位120个,地下机动车位360个),配建非机动车位7500个。

三、绿化景观规划

(一)空间景观结构

规划空间景观结构为“一心、一带、两轴、多节点”。

1.一心——中心景观广场

在整个用地的中心,因地制宜,设置下沉广场。

既是校园的中心,也是中央教学区的中心。

在营造生态校园的同时,最大限度的给学生提供了学习、交流的空间。

2.一带——天然冲沟景观带

规划区的中心,以天然形成的冲沟为基础,进行景观处理。

使原有的不利条件变为丰富多彩的宜人景观。

3.两轴——功能联系轴和景观延伸轴

(1)功能联系轴:

以中心教学区外环路和基础,结合校区主次入口,形成一条服务性的功能轴线,将不同功能的建筑串联在一起。

(2)景观延伸轴:

以南侧主入口为起点,利用入口广场结合地形,穿过主教学楼,到达中心景观广场,再向东辐射,贯穿东侧山地绿化,结束于东侧规划水系。

4多节点——多个景观节点

在两个教学片区和两个生活片区内营造多个景观小核心。

尽量利用自然坡地进行台地处理,设置绿化梯道,形成丰富的空间变化,体现尊重自然的坡地景观特色,寓意勇攀知识高峰的精神。

(二)交往空间

交往空间按不同的层次需求分为三级设置。

1.一级交往空间

运动区和中央下沉景观广场为一级交往空间,是用地中央开放性的公共活动空间,为学校师生和来访人员提供了宽敞开阔的活动场所;

2.二级交往空间

教学区和生活区的景观核心和运动区是二级交往空间,在满足体育活动需要的同时,为师生的日常活动提供交流的场所。

3.三级交往空间

建筑组团内的庭院和小花园为三级交往空间,是私密性的公共活动空间,相对安静,满足师生学习交流和休息的活动场所。

(三)绿化系统

绿化系统网络化、立体化布置。

1.网络化绿化

规划区西部的运动区、中心景观广场、主入口广场和东侧山地公园为绿化核心,通过数条绿化廊道延伸至规划区边缘,形成网络状的生态绿化基质,各建筑群以斑块嵌入其间。

以人工化的绿化环境与生态绿化环境自然衔接过渡,使得两者之间相互烘托对比。

2.立体化绿化

绿化形式采用滨水绿化、道路绿化、道路旁绿化带、运动场绿化、停车场绿化、庭院绿化、屋顶绿化、墙体绿化等多种绿化,形成在统一的绿色基调中丰富多变的立体的绿化系统。

第五章、分期建设规划

根据“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将校区分为三期建设,计划建设周期为三年。

在规划设计中采用族群、围合式的建筑布局形式和多环相扣的道路系统,具有有机生长脉络的特征,可以分期实施教学和生活建筑组团,并使之统一在一个大的规划构架中。

有利于校园的分期建设,满足区域发展的要求和学校建设的步伐,保证了校园的空间、景观及环境,在各个建设阶段达到相对统一完整的效果。

1.一期建设

规划用地:

约110亩(73260㎡)。

建设规模:

新建建筑面积73856㎡(其中地上67896㎡、地下5960㎡)。

建设内容:

西侧次入口,并向北建设北部生活区和1号学生食堂,建设中心教学区中左侧教学组楼,并修建一个次环道和部分主环道。

建设目标:

功能上满足近期学生规模的需要,并形成近期完整的道路系统。

2.二期建设

规划用地:

约238亩(158508㎡)。

建设规模:

新建建筑面积63590㎡(其中地上59368㎡、地下4222㎡)。

建设内容:

沿一期建设用地向东端发展,建设中央景观广场和中心教学区中右侧教学组楼,并建设东北侧生活区和东部山地景观公园,建设用地西侧的运动片区,并修建完成中央环形道路。

建设目标:

功能上满足中期发展需要,形成中心主环路和中央景观体系,建设过程中减少对一期内活动的干扰。

3.三期建设

规划用地:

约131亩(87246㎡)。

建设规模:

新建建筑面积105847㎡(其中地上92760㎡、地下13087㎡)。

建设内容:

建设入口广场教学区、教职工和国际学生生活区及2号食堂,修建外环路。

建设目标:

功能上满足远期发展需要,形成完整的校园道路和绿化景观体系,建设过程中减少对一二期内活动的干扰。

第六章、专业规划

一、竖向规划

(一)现状分析

规划区位于嵩明杨林工业园区的西南部,区内整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位于规划区北侧,标高2009;最低点位于规划区东南角,标高1934,规划区内最大高差75米。

规划区内坡度较大,且有局部陡坡和冲沟。

(二)竖向规划的主要技术指标

1.规划新建道路最小纵坡0.24%,最大纵坡8%。

2.建筑场地坡度0.3%~2.0%;停车场场地坡度0.2%~0.5%。

3.道路最大设计标高为2002.00,最小设计标高为1942.00。

4.道路平面线型满足道路规范要求。

5.道路车行道横坡均采用1.5%。

6.具体道路变坡点高程、坡度、坡向、场地标高及场地排水方向详见《竖向规划图》。

(三)规划依据和设计指导思想

1.现有较为平整、面积较大的场地标高不作较大调整,坡向和坡度基本遵从于现状。

高差较大的场地,局部采用分台处理。

2.对于规划新建道路,严格按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进行平面线型和纵断面线型设计。

道路高程及场地高程的确定主要以规划区周围现状道路及规划外围道路高程等为依据。

3.规划充分利用现状地形,尽可能使道路纵坡均衡、场地填挖方数量较小,并与现状地形地物协调一致,场地规划标高与片区周围现状标高顺畅衔接,有利于近期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4.道路网平面布置通达、顺畅。

5.规划道路标高的取定尽可能在保证道路纵坡满足技术要求的同时,综合考虑道路及场地排水等因素,优化道路纵坡设计,使道路及场地填挖方数量较小。

场地排水尽量就近排入道路两侧排水系统。

二、给水工程规划

(一)用水量预测

规划区内主要用水为学生及教职工生活用水、浇洒道路场地用水、绿化浇洒用水等组成。

规划区用水量预测本着节约的原则,考虑中水回用,综合生活用水定额取150L/(人•d),管网遗漏及未预见其他用水按生活用水的10%考虑。

校园规划总人数为14000人(其中:

教师2000人,学生12000人)。

道路、绿化浇洒用水、建筑冲厕用水考虑采用回用中水,浇洒道路场地用水指标取2.0L/(m2·d);浇洒绿地用水用水指标取2.0L/(m2·d)。

规划区用水量估算结果见下表:

自来水用水量预测计算表

序号

用水项目

用水量指标

规模

用水量(m3/d)

1

综合生活用水

150L/(人·d)

14000人

2100.0

2

管网遗漏及未预见其他用水

取以上的10%

210.0

3

合计

2310

中水用水量预测计算表

序号

用水项目

用水量指标

规模

用水量(m3/d)

1

浇洒道路场地用水

2.0L/(m2·d)

50000m2

100

2

绿化浇洒用水

2.0L/(m2·d)

134400m2

268

3

建筑冲厕用水

50L

700

4

合计

1068

根据计算,规划区最高日生活用水量约为2310m³/d,规划区最高日时变化系数取:

Kh=1.6。

规划区中水用水量约为1068m³/d。

规划区室外消防用水量,根据《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2006)和规划区性质、规模等确定。

按同一时间火灾次数为一次,一次灭火用水量为20升/秒,火灾延续时间为两小时考虑,因此,规划区室外消防水量为144立方米。

消防水量作为常备水量,不计入规划区总用水量中。

(二)水源规划

规划区水源从规划区北侧自来水厂接入校区设置的两个500立方蓄水池,规划区内的给水系统分为高低区。

(三)供水设施规划

规划区的高区给水采用加压供给,低区采用生活蓄水池重力自流供给,给水管网布置成环状,局部为枝状,保证用水的安全可靠。

给水管采用高密度聚乙烯PE给水管,布置在机动车下时管顶覆土不小于0.7米,并按相关规范设置阀门井等给水设施。

管网压力应满足区内最不利点末端水头不小于0.1mPa。

消防采用室内外合用消防泵的方式,在消防管道不超过120米距离布置室外消火栓,每个消火栓保护半径不超过150米,消防管径不小于DN150毫米,满足消防要求。

三、排水工程规划

(一)排水体制

规划区为新建区,为保证规划区具备良好的生态、卫生环境,规划区采用雨、污完全分流排水体制。

(二)污水工程规划

1.污水量预测

最高日污水量按最高日用水量的80%确定,根据估算,规划区污水量约1680m³/d。

2.污水设施规划

污水干管沿规划区道路及地形坡向铺设,污水集中收集后排入下游城市道路污水管,最后进入城市规划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近期在校园设立中水处理站两座,中水处理站设于校园区西侧和东南侧,每座中水处理站规模600立方米/日,为减小占地,宜采用地下式污水处理站,每座占地约200平方米。

污水管可采用钢筋混凝土圆管,管径不小于d300。

污水管应每隔25~40米设检查井或沉砂(检查)井,在管径变化处,交汇处设检查井。

在道路坡度较大区段应设跌水。

考虑竖向管线综合,污水管管顶覆土按不小于1.5米控制。

(三)雨水工程规划

1.雨水量计算

雨水量的计算采用昆明暴雨强度公式:

q=700×(1+0.775lgP)/t0.496(L/s·ha)

雨水管流量计算公式Q=ψ.q.F

其中设计重现期P取1年,雨水初期汇流时间t1取15分钟。

其中:

Q——降雨量(升/秒)

Ψ——综合径流系数,取0.6

q——暴雨强度

F——汇流面积(公顷)

2.雨水设施规划

结合规划道路和自然地形设置雨水排放系统,雨水尽量就近排入园区内的规划水体或外围市政雨水管网系统。

雨水管采用钢筋混凝土圆管,推荐采用高密度聚乙烯中空缠绕塑料排水管,管径不小于d600。

雨水管应每隔30~50米设检查井沉砂(检查)井,在管径变化处,交汇处设检查井。

在道路坡度较大区段应设跌水。

考虑竖向管线综合,雨水管管顶覆土按不小于1.1米控制。

四、电力工程规划

(一)规划依据

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2.《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

3.《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4.《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电气2007

(二)负荷估算

负荷指标根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电气2007的规定用电指标中限选取,即高等学校教学楼、办公楼取40W/㎡,宿舍公寓取50W/㎡。

规划区内总计算负荷为9035kVA。

(三)配电室

规划在行政楼设置1处10kV开闭所兼变配电室,建筑面积200~250㎡,在教学区、宿舍公寓区设置箱式变电站7处。

(1)10kV开闭站(配电所)及附设的1#变电站设在行政内。

设备容量:

1747.5kW,需要系数:

0.6,计算负荷:

1048.5kW。

选用变压器:

1000kVAx2台。

(2)2#变电站(箱式变电站)对国际学生公寓和专家公寓供电。

设备容量:

1489.5kW,需要系数:

0.5,计算负荷:

595.8kW。

选用变压器:

630kVAx2台。

(3)3#变电站(箱式变电站)对图书馆、学生公寓、食堂供电。

设备容量:

1580.2kW,需要系数:

0.5,计算负荷:

790kW。

选用变压器:

800kVAx2台。

(4)4#变电站(箱式变电站)对学生公寓供电。

设备容量:

900kW,需要系数:

0.35,计算负荷:

315kW。

选用变压器:

630kVAx1台。

(5)5#变电站(箱式变电站)对学生公寓供电。

设备容量:

900kW,需要系数:

0.35,计算负荷:

315kW。

选用变压器:

630kVAx1台。

(6)6#变电站(箱式变电站)对学生公寓、食堂及学术交流中心供电。

设备容量:

1514kW,需要系数:

0.5,计算负荷:

757kW。

选用变压器:

800kVAx2台。

(7)7#变电站(箱式变电站)对教学楼及校医院楼供电。

设备容量:

870.1kW,需要系数:

0.6,计算负荷:

522kW。

选用变压器:

1000kVAx1台。

(8)8#变电站(箱式变电站)体育馆供电。

设备容量:

286kW,需要系数:

0.6,计算负荷:

171.6kW。

选用变压器:

315kVAx1台。

(四)道路照明

1.本次设计道路为校区道路,照明设计有别于城市道路照明,主要满足行人通行。

设计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满足道路基本照度的基础上,努力营造一种宁静、安详的夜景观。

2.充分体现照明的环保性,即节能又环保,在保证整个照明系统的效率、照明质量的前提下,选用高光效光源,全面实施绿色照明工程,同时避免不合理的灯光配置及光色影响人们的心情。

3.基于以上的原则,在道路照明设计中光源以大功率日光型节能灯为主,光色为冷光,按照道路的不同宽度,采用不同的灯具型式,不同的布灯方式,避免千篇一律、略显呆板的道路照明。

4.照明控制采用全夜灯及半夜灯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式,以兼顾深夜照明及节能的需要。

(五)线路敷设

电力线路在各片区内部一般位于道路的绿化带及人行道敷设。

本次设计导线敷设方式采用穿CPVC管暗敷,相比传统的电缆沟敷设,主要有以下优点:

1.保持了路面铺砖的完整性,避免对路面景观的破坏;

2.降低造价,施工更为简便;

3.更换电缆较为容易,方便检修及维护,不会对交通产生影响。

五、电信工程规划

(一)市话规模预测

宿舍公寓电话取1门/30㎡,办公取1门/30㎡,教学用房1门/80㎡,其余公建取1门/200㎡。

规划区内市话容量4800门。

(二)根据规划区的组团式结构,采用设置光纤入楼的接入方式,市话每3000门左右设置一处信息机房。

规划区内设置信息机房两处,分别与食堂及行政楼合建,每处建筑面积30~50㎡。

(三)按照“光进铜退”的网络发展策略,传统的管孔需求量有所减少,管道的构成型式有所改变,主要以7孔梅花管(Φ33×7)为主,辅以少量的Φ110/HDPE。

规划从中长期考虑通信管道管孔容量。

(四)通信缆管布置在电力管道对侧的人行道下,埋深不小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