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理综测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53660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理综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理综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理综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理综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理综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理综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理综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理综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理综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理综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理综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理综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理综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理综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理综测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理综测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理综测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理综测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理综测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理综测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理综测试题.docx

《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理综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理综测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理综测试题.docx

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届高三理综测试题

高三理科综合测试题(2016年9月18日)

可能用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P31,Na23,O16,K39,Mg24,,Fe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表面形成了树突和轴突,前者可以增大接收信息分子的面积

B.浆细胞表面形成的突起,增强了浆细胞对抗原的识别能力

C.线粒体内膜内折形成嵴,增大了酶的附着面积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反应而积

D.叶绿体的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增大了色素附着面积和光反应面积

2.如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为有丝分裂后期,含4个染色体组

B.乙为初级精母细胞,含8条染色单体

C.乙表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无同源染色体

3.DNA聚合酶有两种方式保证复制的准确性,即选择性添加正确的核苷酸和校读(移除错配的核苷酸).某些突变的DNA聚合酶(突变酶)比正常的DNA聚合酶精确度更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

B.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分裂间期有DNA和中心体的复制

C.突变酶减少了基因突变的发生有利于进化

D.人体成熟红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均不能合成DNA聚合酶

4.某科研小组用一对表现型都为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子代中圆眼长翅:

圆眼残翅:

棒眼长翅:

棒眼残翅的比例,雄性为3:

1:

3:

1,雌性为5:

2:

0:

0(眼形由基因A、a控制,翅长由基因B、b控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果蝇中存在两对基因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B.只有决定眼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子代圆眼残翅雌果蝇中杂合子占1/3

D.子代圆眼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AXA或bbXAXa

5.取一个精原细胞(2n=16),用15N标记细胞核中的DNA,然后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一次减数分裂。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个细胞含15N的染色体和含l4N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A.8、16B.16、16C.16、8D.8、8

6.某校四个生物兴趣小组用紫色洋葱不同部位进行了相关实验(如下表),但均未达到预期效果.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  )

实验组别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实验材料

鳞片叶外表皮

鳞片叶内表皮

筒状绿叶

1cm根尖

主要试剂、仪器

盐酸、吡罗红染色剂

健那绿、光学显微镜

水、层析液

解离液、龙胆此紫染液

实验目的

观察RNA分布

观察线粒体内膜

提取与分离光合色素

观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

A.甲组所取细胞的细胞质中无RNA分布

B.乙组实验中未用盐酸处理鳞片叶内表皮

C.丙组实验中研磨不够充分是主要原因

D.丁组实验中可能未观察到分生区部位

7.标准状况下,mgA气体与ngB气体分子数相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同体积的气体A和气体B的质量比为m∶n

B.25℃时,1kg气体A与1kg气体B的分子数之比为n∶m

C.同温同压下,气体A与气体B的密度之比为m∶n

D.标准状况下,等质量的A与B的体积比为m∶n

8.将X气体通入BaCl2溶液,未见沉淀,然后通入Y气体,有沉淀生成。

X、Y不可能是(  )

A.SO2,Cl2B.SO2,H2SC.CO2,Cl2D.CO2,NH3

9.在一定的温度、压强下,向100mLCH4和Ar的混合气体中通入400mLO2,点燃使其完全反应,最后在相同条件下得到干燥气体460mL,则反应前混合气体中CH4和Ar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4B.1∶3C.1∶2D.1∶1

10.一定条件下磷(P)与干燥氯气反应,若2.48g磷消耗掉0.14mol氯气,则产物中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  )

A.1∶2B.2∶3C.3∶1D.5∶3

11.下列物质的除杂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

被提纯的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

除杂方法

A.

CO2(g)

SO2(g)

饱和Na2CO3溶液、浓H2SO4

洗气

B.

NH4Cl(aq)

Fe3+(aq)

NaOH溶液

过滤

C.

NaCl(s)

KNO3(s)

AgNO3溶液

过滤

D.

Cu(s)

Ag(s)

CuSO4溶液

电解法

12.用下列装置进行有关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用甲装置可制得Fe(OH)3胶体

B.用乙装置可制得金属锰

C.用丙装置验证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

D.用丁装置能较长时间观察到Fe(OH)2白色沉淀

13.根据下列化学实验事实一定正确的是(  )

A.向某无色溶液中先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盐酸,沉淀不溶解。

 结论:

该溶液中有SO

B.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结论:

该溶液中有NH

C.向1mL浓度均为0.05mol·L-1的NaCl、NaI混合溶液中滴加2滴0.01mol·L-1的AgNO3溶液,振荡,沉淀呈黄色。

结论:

Ksp(AgCl)

D.向1mL1%的NaOH溶液中加入2mL2%的CuSO4溶液,振荡后再加入0.5mL有机物X,加热后未出现红色沉淀。

结论:

X中不含有醛基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4.截止目前为止,我国先后建成了酒泉、太原、西昌、文昌等四大航天器发射中心,它们的纬度依次为北纬41°、38°、28°、19°。

与酒泉、太原、西昌等三大航天器发射中心相比,海南省的文昌航天器发射中心所具备的优势是()

A.地球对火箭的引力较大B.文昌的重力加速度较大

C.火箭在文昌随地球自转的角速度较大

D.火箭在文昌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较大

15.如图,顶端固定着小球的直杆固定在小车上,小球的重力为G。

当小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时,直杆对小球作用力的方向可能沿图中的()

A.OA方向B.OB方向

C.OC方向D.OD方向

16.一物块用轻绳AB悬挂于天花板上,用力F拉住套在轻绳上的光滑小圆环O(圆环质量忽略不计),系统在图示位置处于静止状态,此时轻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力F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β。

当缓慢拉动圆环使α(

)增大时()

A.F变大,β变大B.F变大,β变小

C.F变小,β变大D.F变小,β变小

17.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光滑竖直半圆弧与粗糙水平面平滑连接,轻弹簧一端与墙壁连接,另一端与可视为质点、质量为m的小滑块接触但不连接,小滑块在水平向右的外力作用下静止于P点,P点与圆弧最低点A的间距为R。

某时刻将小滑块由静止释放,小滑块到达A点之前已与弹簧分离,此后恰好能到达圆弧最高点C。

已知小滑块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重力加速度为g。

上述过程中弹簧对小滑块做的功为()

A.2mgR

B.2.5mgR

C.3mgR

D.3.5mgR

18.如图所示,物块A放在木板B上,A、B的质量均为

,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若将水平力作用在A上,使A刚好要相对B滑动,此时A的加速度为

;若将水平力作用在B上,使B刚好要相对A滑动,此时B的加速度为

,则

的比为()

A.

B.

C.

D.

19.如图所示,三个质量均为m的物块a、b、c,用两个轻弹簧和一根轻绳相连,挂在天花板上,处于静止状态。

现将b、c之间的轻绳剪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刚剪断轻绳的瞬间,b的加速度大小为g

B.在刚剪断轻绳的瞬间,c的加速度大小为2g

C.剪断轻绳后,a、b下落过程中加速度相等的瞬间,

两者之间的轻弹簧一定处于原长状态

D.剪断轻绳后,a、b下落过程中,两者一直保持相对静止

20.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质点分别从a处由静止开始向b处运动,甲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加速直线运动,当甲、乙分别到达b处时,它们的速度大小均为v;从a→b,甲、乙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B.

C.

D.

21.如图所示,A、B、C三个质量均为m的物体叠放且处于静止状态,现对B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推力F,三个物体依然保持静止状态,则施加力F之后()

A.A、B两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增大

B.B、C两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可能减小

C.B一定受到5个力的作用

D.B、C两物体之间的压力增大

 

三、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11题,共129分)

22.某同学做“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钩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最后画出的图线可能是图中的(  ).

23.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滑车和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将带滑轮的长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按图连接实验装置,小滑车置于打点计时器附近,牵引端只挂一个钩码。

.接通电源,由静止释放小滑车,小滑车运动至木板左端附近时制动小滑车,关闭电源,取下纸带,计算加速度

.依次从小滑车上取下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钩码挂在牵引端,重复步骤

,分别计算加速度

……

.在

坐标系中描点,用直线拟合,计算动摩擦因数(m为牵引端钩码总质量,每个钩码质量均为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实验原理及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必须平衡摩擦力

B.滑轮与小滑车间的细绳应与木板平行

C.必须保证牵引端钩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滑车和车上钩码的总质量

D.还需要测得小滑车的质量

(2)某条纸带测量数据如图2所示,A、B、C、D、E、F、G为7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

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AB=4.22cm、BC=4.65cm、CD=5.08cm、DE=5.49cm、EF=5.91cm、FG=6.34cm。

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则小滑车的加速度值为a=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3)测得

图线在a轴上的截距为b,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滑车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表达式为。

24.如图所示,将小球从斜面顶端A以速度v0=10m/s水平抛出,小球恰好落入斜面底端C处的接收盒中。

已知斜面的直角边

,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

(1)求小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

(2)P点是小球运动轨迹上距离斜面最远的点,求小球经过P点的速度大小;

(3)求小球落到C点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面所夹的锐角。

 

25.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长为L=11.5m,以速度v=7.5m/s沿顺时针方向匀速转动。

在传送带的A端无初速释放一个质量为m=1kg的滑块(可视为质点),在将滑块放到传送带的同时,对滑块施加一个大小为F=5N、方向与水平面成θ=370的拉力,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10m/s2,

求滑块从A端运动到B端的过程中

(1)滑块运动的时间;

(2)滑块和传送带组成的系统因摩擦产生的热量。

 

26.I.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⑴铜片与稀硝酸反应Cu+2NO3-+4H+

Cu2++2NO2↑+2H2O

⑵饱和石灰水跟稀硝酸反应OH-+H+

H2O

⑶硫酸亚铁溶液中加过氧化氢溶液2Fe2++H2O2+2H+

2Fe3++2H2O

⑷硫化钠水解S2-+2H2O

H2S+2OH-

⑸氯气通入水中Cl2+H2O

2H++Cl-+ClO-

⑹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CO2Ca2++2ClO-+H2O+CO2

CaCO3↓+2HclO

⑺碳酸钙与醋酸反应CaCO3+2CH3COOH

Ca2++2CH3COO-+CO2↑+H2O

⑻将过氧化钠加入水中Na2O2+H2O

2Na++2OH-+O2↑

II.按要求写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1)制备Fe(OH)3胶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矾净水原理(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铝片投入烧碱溶液中(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石英砂(SiO2)与碳高温制硅单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漂白粉久置于空气中失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氨气催化氧化(生成无色有毒气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现有A、B、C、D、E、F六种化合物,已知它们的阳离子有K+、Ag+、Ca2+、Ba2+、Fe2+、Al3+,阴离子有Cl-、OH-、CH3COO-、NO

、SO

、CO

,现将它们分别配成0.1mol·L-1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测得溶液A、C、E呈碱性,且碱性为A>E>C;

②向B溶液中滴加稀氨水,先出现沉淀,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消失;

③向D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

④向F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E溶液是________,如何通过实验确定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化学式:

A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F__________

28.实验室采用MgCl2、AlCl3的混合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制备MgAl2O4,主要流程如下:

(1)为使Mg2+、Al3+同时生成沉淀,应先向沉淀反应器中加入________(填“A”或“B”),再滴加另一反应物。

(2)过滤操作中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对过滤器中的沉淀进行洗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流程中沉淀是否洗净所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高温焙烧时,用于盛放固体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

(6))无水AlCl3(183°C升华)遇潮湿空气即产生大量白雾,实验室可用下列装置制备:

装置B中盛放饱和NaCl溶液,该装置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F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

用一件仪器装填适当试剂后也可起到F和G的作用,所装填的试剂为__________。

29.红掌是半阴生高等植物,如图表示夏季时红掌在不同遮光处理条件下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适当遮光,叶绿素含量会增加,叶片对________光和________光的吸收能力显著增强.

(2)图中b点叶肉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有________;M点时,对红掌体内所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来说.叶绿体消耗的CO2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

(3)c~d对应时段,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e~f对应时段,净光合速率下降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填“温度”“光照”或“CO2”).

(4)6:

30左右,在不遮光的条件下适当增加该植物周围的CO2浓度,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填“基本不变”“增大”或“下降”)

30.下面是有氧呼吸过程图解,请据图完成有关问题。

(1)图中A、D所代表的物质分别是   和   。

 

(2)在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第    阶段,能生成大量ATP。

 

(3)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完全相同的阶段是从    到    。

 

(4)有氧呼吸过程中,氧的作用是 。

 

31、(15分)图甲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中核内染色体及DNA数量变化曲线图,图乙是细胞分裂图像。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实线ABCD表示数量变化,虚线abcd表示数量变化。

(2)甲图中的AB表示  ,相当于图乙的    时期(编号)。

(3)甲图中的ab表示复制后未分离,数未增加,相当于图乙的期(写编号);bc表示 分离,数暂时加倍,相当于图乙的期(用编号);c到d表示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其动态变化过程相当于图乙中(用编号)

32.(15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对学校草坪的某种雌雄同花的植物进行了遗传学研究,发现该种植物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他们查阅资料后发现,该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了对该对性状进一步研究,该小组随机取红花和白花植株各60株均分为三组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杂交方案

杂交结果

A组

红花×红花

红花:

白花=14:

1

B组

红花×白花

红花:

白花=7:

1

C组

白花×白花

全为白花

(1)根据________组结果,可以判断________花为显性.

(2)试解释A组结果没有出现3:

1性状分离比的原因________.

(3)B组亲本的红花中,纯合与杂合的比例为________.

(4)要判断B组杂交结果中某红花植株是否为纯合体,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

(二)选做题(共45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

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略

34、略

35.a、b两物块可视为质点,在a以初速度v0从地面竖直上抛的同时,b以初速度v0滑上倾角为

的足够长的斜面。

已知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重力加速度为g,求当a落地时,b离地面的高度。

36、略

37、略

38.粉末状试样A是由等物质的量的MgO和Fe2O3组成的混合物。

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适量A进行铝热反应,产物中有单质B生成;

②另取20gA全部溶于0.15L6.0mol·L-1盐酸中,得溶液C;

③将①中得到的单质B和溶液C反应,放出1.12L(标况)气体。

同时生成溶液D,还残留有固体物质B;④用KSCN溶液检查时,溶液D不变色。

(1)①中引发铝热反应的实验操作是,产物中的单质是。

(2)②中所发生的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③中所发生的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若溶液D的体积仍视为0.15L,则该溶液中c(Mg2+)为。

c(Fe2+)为。

39略40(15分)【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为了加快优良种牛的繁殖速度,科学家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法,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牛的培育属于______(“有性繁殖”或“无性繁殖”);克隆牛的培育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

(2)促使B牛多排卵的激素一般是促性腺激素.对B牛和D牛要进行________处理.哺乳动物胚胎的培养液成分除了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盐,还需要添加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等营养成分,以及________等物质.

(3)在受精的过程中,判断卵子是否受精的标志是________.

(4)繁殖E牛时,获能的精子和成熟卵子相遇后首先发生________反应,之后精子接触卵细胞膜,并进一步与卵结合,在该过程中,________和________可以防止多精入卵.

物理部分答案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D

C

B

C

C

BD

BC

BD

22.C23B0.42

24.14.(9分)【解答】

(1)设小球从A到C的时间为t,由平抛运动规律:

联立已知条件解得:

(2)设α为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小球在P点的速度方向与斜面平行,则:

联立解得:

(3)小球落到C点时的竖直分速度:

设β为小球落到C点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面所夹的锐角:

联立解得:

25.【解答】

(1)滑块与传送带达到共同速度前,设滑块加速度为a1,由牛顿第二定律:

解得:

a1=7.5m/s2

滑块与传送带达到共同速度的时间:

=1s

此过程中滑块向右运动的位移:

=3.75m

共速后,因

,滑块继续向右加速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

解得:

a2=0.5m/s2

滑块到达B端的速度:

=8m/s

滑块从共速位置到B端所用的时间:

=1s

滑块从A端到B端的时间:

t=t1+t2=2s

(2)0~1s内滑块相对传送带向左的位移:

=3.75m

1s~2s内滑块相对传送带向右的位移:

=0.25m

0~2s内滑块相对传送带的路程:

=4m

系统因摩擦产生的热量:

14J

35.【解答】

以b为研究对象,斜面对b的支持力为:

斜面对b的摩擦力为:

由牛顿第二定律:

由于

,所以当b的速度减为0时,b将静止在斜面上。

B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

联立解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