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发展创新机制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53722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筹发展创新机制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统筹发展创新机制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统筹发展创新机制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统筹发展创新机制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统筹发展创新机制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统筹发展创新机制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统筹发展创新机制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筹发展创新机制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docx

《统筹发展创新机制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筹发展创新机制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筹发展创新机制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docx

统筹发展创新机制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统筹发展创新机制

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周绍金

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当前,厦门正在加快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特别是厦门经济特区已扩大到全市,在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大城乡统筹力度,率先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对于加快推进厦门经济特区科学发展新跨越,既是形势所需,更是势在必行。

一、厦门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探索

进入新世纪以来,厦门市市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持续不断地进行了一系列的城乡统筹体制机制探索和创新,其成效和经验均走在了全省和全国的前列。

一是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不断深化。

2003年,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居住社区化、就业非农化、资产股份化、福利社保化”的农村城市化思路和目标。

2005年,明确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是“农业向工业化发展、农村向城市化推进、农民向市民化转变”。

2009年8月,市委十届十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城乡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新机制。

2010年底召开的市委十届十三次全会作出了推进厦门科学发展新跨越的重大决策部署,明确提出要在形成岛内外一体化格局上实现新跨越。

二是规划建设管理逐步城乡融合。

《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将城市规划范围拓展到包括岛外农村在内全市域。

全面落实发展重心从岛内向岛外转移、发展空间从城市向农村拓展、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向农村倾斜的战略决策,全面启动集美、海沧、同安、翔安等四大新城区建设,为加快我市城乡一体化进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显著改善。

大力实施旧村改造和老区山区建设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实现质的飞跃。

大力实施“村村通”工程,全面实现通行政村道路硬质化,通自然村道路硬化率达75%;行政村通客车率94%,线电视、自来水入户率分别达95%、91.6。

四是社会事业发展城乡一体。

大力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公共卫生体系工程建设,全面实现村村都有篮球场和其他文体休闲活动设施,率先在全国建立城乡统筹的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厦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但也面临不少新的挑战和问题,岛内外和城乡在经济、社会、生活和基础设施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一)岛内外和城乡区域经济差距

目前厦门农村集中在岛外,岛外经济发展的规模和层次落后岛内,城乡区域经济差距明显。

2009年,岛内两个区生产总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8.1%,岛外四个区生产总值仅占全市的41.9%;人均GDP按户籍人口计算,岛内是岛外的1.57倍。

全市三产比例为1.18∶47.26∶51.56,农业份额很小,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劳动力转产转业任务繁重。

(二)岛内外城乡社会事业差距

岛外农村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基本社会保障、公共就业服务等社会事业方面既投入不足又分布不均衡,城乡人均占有公共服务资源及质量差距悬殊。

与城镇接轨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刚刚起步,覆盖面和保障水平与城市有一定差距。

(三)岛内外城乡生活水平差距

从收入方面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呈扩大之势。

1980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15:

1;2005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为2.63:

1。

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为2.85:

1。

城乡消费水平差距为2.63:

1,恩格尔系数农村和城镇分别为41.4%和38.2%。

(四)岛内外城乡规划建设差距

规划管理体系存在城乡二元现象,农村无规划或有规划但落实不到位的现象普遍存在。

城乡基础设施差异大、各种功能布局不合理、设施共享性差等问题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设计标准及建设质量明显地滞后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三、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主要对策思路

当前,厦门总体上已进入加速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关键时期,要充分发挥特区先行先试和龙头示范作用,进一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积极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城乡资源优化配置、要素自由流动、经济互促共进、社会和谐共荣,努力形成工业与农业相互促进,岛内与岛外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新局面。

(一)统筹城乡发展规划

规划是龙头和基础,要以“全域厦门”的理念,打破城乡规划分割的格局,建立城乡一体规划的管理体制。

一是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布局。

要适应特区扩大到全市和加快推进岛内外一体化的形势,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建设,科学合理安排城镇建设、产业聚集、村落分布、农田保护、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使城乡发展能够互相衔接、互相促进。

二是推进镇村规划。

对城市规划建设区内的镇、村,要按照城市标准规划设计,实现跨越式的城市化;对近期无法整体搬迁的镇、村,可先进行适当的环境整治,并严格控制违章建设,待时机成熟后进行城市化改造。

城市规划建设区外的镇、村,鼓励集中集约规划建设,加强村容村貌整治、环境美化和村庄内部道路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三是推进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

落实《城乡规划法》,改变城市与农村二元规划管理主体的现状,建立城乡一体三级(一个规划管理主体,市、区、镇三个层级)的规划管理体系,强化城乡规划实施监管,确保规划严格执行。

(二)统筹城乡土地管理利用

要进一步探索城乡一体的土地管理新机制,统筹城乡土地资源,做好农村分散土地、宅基地集约利用文章,建立土地资源增值收益城乡共享机制,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一是探索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结合小城镇建设和移民造福、旧村改造和老区山区工程,将村庄整体搬迁或通过“空心村”整治、拆旧拆违整理出的耕地面积与城镇周边用地进行调整置换,以增加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也使偏远地区的耕地适得其所。

二是鼓励实施土地开发整理。

鼓励在新一轮规划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开展土地整理,有效增加耕地面积。

新增的耕地指标可在市域内跨区、镇按市场化机制实施有偿占补平衡,提高土地使用效益。

三是创新农村宅基地管理机制。

通过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引导农民住房逐步向城区、集镇和农民集中居住区聚集。

积极探索以宅基地换城镇住房新路子,鼓励在城镇有稳定职业的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

四是建立土地开发共享机制。

探索建立土地资源增值收益城乡共享机制,市、区财政每年将从土地出让收益中安排15%左右支持统筹城乡发展。

灵活采取实物留地、物业补偿、货币补偿、委托出让、参股经营等多种模式进一步完善制度,通过市场化运作提高农村预留集体发展用地的效益。

(三)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按照节约发展、效益优先原则,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城乡经济发展布局,进一步拓宽和提升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经济发展思路。

一是推进工业集中集群发展。

整合提升工业集中区的产业集聚功能,增强台商投资区对接台湾产业转移的载体功能,按照“一区一主业”的要求,着力引进一批产业链龙头项目和配套项目,培育壮大产业集群。

深化“产业飞地”战略,加强岛内岛外区域对口合作、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建立合理的引资和财税分成机制。

二是推进服务业均衡发展。

加快岛外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引导大型商业流通企业到岛外开设门店,开拓岛外农村市场。

鼓励金融机构在镇、街设立理财中心,引导农民投资理财。

发挥农业产业、自然景观、生态环境等优势,鼓励农民和各类经济实体参与经营“农家乐”、“森林人家”等休闲农(林)业和乡村旅游项目,支持发展邮轮、游艇、帆船以及海上海岛休闲度假游。

三是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充分发挥对台区位优势,利用农业部在厦设立的国家级对台农业交流合作基地,加强人员往来、技术引进、产业合作,将其打造成为两岸农业事务协调地、两岸农业交流重要活动地和两岸农业产业对接合作基地。

落实农副产品与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扶持政策和措施,支持建立国家级研发中心和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创建工作。

引导和规范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流转,推进土地集中规模经营,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支持发展一村一品高效特色农业。

出台鼓励我市企业在市域外区域建设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扶持政策,保障城市基本食品供应安全。

(四)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城市与农村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连接,逐步实现城乡市政基础设施共建共管、同城同价。

一是推进城市市政设施向农村延伸。

加快区与区之间的城市快速干道的建设,进一步完善BRT工程,适时启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构建连接城乡的现代化交通网络。

继续推进自然村道路硬化、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和老区山区饮水安全工程,提高行政村客运通达率。

统筹城乡电信设施、有线电视设施、社会治安公共设施建设与管理,推进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

二是加快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

引入城市综合体模式建设,加快汀溪、新圩、灌口、东孚等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积极推进莲花、五显、内厝等一批小城镇建设,形成规模效应、聚集效应。

继续推进实施旧村改造、老区山区建设,加强村容村貌整治、环境美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村基础设施管护的长效机制,改善人居环境。

三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准确把握我市城市林业定位,形成统一的城市林业管理体制。

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搞好生态公益林管护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

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对水源保护区和生态林保护区探索一套生态效益和村民收益双赢的补偿投入机制。

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建立城乡一体的污染防治监控管理体系,加大对各类污染源的治理力度。

四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参照深圳等地区做法,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实施农田和果园标准化改造,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高都市型现代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推进防洪排涝、挡潮工程和中小河流治理,做好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完善防灾减灾体系。

(五)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

积极引导城市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加快农村就业、社保、教育、文化等方面制度与城市的对接,加快城乡社会事业一体化发展进程。

一是推进服务均等化。

加快实施新一轮农村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统一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加快农村中小学合格校建设。

加强镇卫生院、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形成“小病不出社区、大病上大医院”的基本就医方式。

加快城乡公益性文化体育配套设施、文化遗产保护、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引导城市文化机构到农村拓展服务。

二是推进就业非农化。

进一步完善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加大财政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和转移就业的支持力度,加大订单式培训和公益性岗位开发,推行非全日制钟点工、季节工等弹性就业形式,拓展社区就业空间。

通过税费减免、信贷支持、简化手续、降低收费,引导农民围绕服务开发区建设,发展商贸、餐饮、绿化保洁、娱乐休闲等服务。

根据市场需求,继续通过财政支持,以农民集资入股为主,发展一批通用厂房、综合市场、外口公寓等能够稳定农民收入的股份化项目。

二是推进福利社保化。

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建设“全民社保城市”,完善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

进一步完善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政策,逐步降低参保门槛,通过加大财政补贴和贴息贷款等方式,引导更多失地失海农民参保。

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真正做到应保尽保。

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加快实现低保标准城乡统一,逐步将各项城市社会救助政策向农村延伸。

三是推进素质市民化。

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并逐步对本地生源实行免费,组织动员和扶持未升入高中或考入高等院校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和培训,从源头上减少“新农民”产生。

深入农村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六)统筹城乡公共管理体制

着眼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城乡一体的新型管理体制,全面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

一是建立城乡一体的行政管理体制。

为真正实现城乡资源优化配置,特别是贯彻落实“以城带乡、以工哺农”,建立强有力的领导和协调机制是关键。

建议成立市委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市直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参加的统筹城乡发展领导小组,并依托市委办公厅设立办公室,具体负责城乡一体化政策制定、事务协调、项目安排、督促检查等工作。

同时,应结合新一轮机构改革,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调整优化政府机构职能,真正实现政府管理和服务对农村工作的全覆盖。

二是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

加大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信贷投放结构向农村倾斜,逐步实行城市社区和农村均衡的财政投入体制,“村改居”公共设施建设运行及公共事务费用全部纳入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并逐步推行到全市所有农村。

三是建立城乡并轨的基层管理体制。

稳步推进城区、开发区周边撤镇建街道、撤村建居工作。

以“村改居”为试点,逐步向全市农村推行村级综合改革,加快村级集体资产股份改制,剥离原社区居委会(村委会)行使的经营管理职能,实行村级事务管理服务职能与村级集体资产经营管理职能分离,推动村级事务管理向城镇社区管理转变。

开展农村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工作,建设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探索面向社会聘任村级社会服务专职工作者的办法,完善城乡统筹的基层便民服务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