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社会工作.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54070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社会工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社会工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社会工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社会工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社会工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社会工作.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社会工作.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社会工作.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社会工作.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社会工作.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社会工作.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社会工作.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社会工作.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社会工作.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社会工作.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社会工作.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社会工作.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社会工作.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社会工作.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社会工作.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社会工作.docx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社会工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社会工作.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社会工作.docx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社会工作

重庆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社会工作专业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总学时:

48

周学时数:

4

学分:

3

课程类型(必修/选修):

必修

开课系(部):

经济金融学院经济学系

执笔人:

喻后勇

审核人:

李攀艺

一、课程设置目的及教学要求

(一)课程设置的目的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统称为经济学,在我国被称为西方经济学。

当代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如何进行最有效的配置,以使得人类的无限欲望得到最大满足的一门理论经济学。

经济学作为理论经济学,在不同程度上构成了许多经济学科如管理经济学、政府经济学、市场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国际贸易学、国际金融学等的理论基础。

宏观经济学是以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即宏观经济运行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理论经济学。

它试图通过对社会总体经济行为的研究,来说明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的运行以及如何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

宏观经济学是经贸类各专业的基础课,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财经类的专业课程及将来从事经济工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拓展宏观视野,了解及领会国家宏观经济领域的政治、社会及文化的变化,理解国家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能分析和运用现代经济学知识,即根据实际情况有分析地把这些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对宏观政策的微观效果进行评估,进而能提出合理化的改善建议。

(二)课程的教学要求

本课程要求以高等数学作为先行课程,教材的选择应以适合本管理类相关专业学生的水平和特点为依据,结合社会工作专业特点,加大案例教学力度,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宏观政策的理解与把握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经济增长、失业、货币与通货膨胀、总需求与总供给、宏观经济政策等理论,熟悉宏观经济理论研究的方法和体系,为后继课和进一步获取宏观经济知识奠定必要的基础。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推理和判断能力、特别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经济问题、预测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趋势的能力。

鼓励学生对尚待解决的经济问题深入研究,提高学生素质、培育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模型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掌握GDP的核算、掌握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理解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区别。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GDP核算;储蓄-投资恒等式

教学难点:

收入法核算GDP;储蓄-投资恒等式的理解

[教学时数]6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为主,配以随堂思考题加深认识。

PPT课件。

[主要内容]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部分导言

一、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1.宏观经济学概念

2.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总产出

2.就业

3.价格水平

4.国际收支和汇率

5.宏观经济政策

三、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1.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2.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产品市场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

(2)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IS-LM模型);

(3)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决定(AD-AS);

(4)*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决定(IS-LM-BP);

3.国民收入决定的改变----宏观经济政策

(1)财政政策

(2)货币政策

(3)*通货膨胀和失业政策

(4)*对外经济政策

4.国民收入决定的动态化----经济增长理论

四、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1.宏观经济学采用总量分析的方法

2.个体经济行为分析是总体经济行为分析的基础,但很多在个体或微观成立的道理,不能因此断定在整体或宏观同样成立,否则会出现合成推理的谬误。

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

一、国内生产总值

1.概念

2.含义

3.GDP指标衡量一国总产出的缺陷

4.几点说明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1.支出法

(1)定义:

(2)内容

2.收入法

(1)定义:

(2)内容

三、其他几个重要的国民收入概念

1、国内生产净值(NetDomesticProducts:

NDP)

2、国民收入(NationalIncome:

NI)

3、个人收入(PersonalIncome:

PI)

4、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DisposableIncome:

PDI)

第三节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一、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1、两部门经济:

2、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

二、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

1、三部门经济。

2、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

三、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

1、四部门经济:

上述三部门经济加上一个国外部门就成了四部门经济。

2、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

第四节名义GDP和实际GDP

一、名义GDP(或货币GDP)

二、实际GDP

三、GDP折算指数

是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

第五节本章小结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GDP的含义及其用来衡量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的缺陷。

2.假设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

万元),试计算:

(1)储蓄;

(2)投资;(3)政府支出。

3.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总等于计划的投资?

[本章参考书目]

[1]多恩布什,费希尔《宏观经济学》(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曼昆《经济学原理》(英文影印版),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3]布赖恩等《现代宏观经济学指南》,商务印书馆,1998;

[4]许纯祯《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黄亚钧,郁义鸿《宏观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第二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使学生了解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主要内容;掌握凯恩斯总需求分析的理论框架;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在总供给为既定时总需求如何决定国民收入;掌握乘数的含义、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1)总需求分析的前提假定。

(2)消费函数、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的含义。

(3)国民收入的决定

(4)乘数理论

教学难点:

总需求分析的前提假定

[教学时数]8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为主,配以随堂思考题加深认识。

PPT课件。

[主要内容]

第一节从国民收入核算到宏观经济理论

一、总产出和总支出

1、总支出

2、总产出

二、总需求分析的前提

1、经济中存在着闲置得胜产能力。

2、价格水平不变。

3、总供给无限。

4、凯恩斯定律。

第二节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1、消费函数

2、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

3、储蓄函数

4、边际储蓄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

二、两部门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

1、代数模型

2、几何推导

3、经济含义

三、三部门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

1、代数模型

2、几何推导

3、经济含义

四、四部门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

1、代数模型

2、几何推导

3、经济含义

第三节乘数理论

一、乘数的一般含义

1、文字

2、数学公式

二、乘数的算法

1、等比例数列求和

2、几何法

3、求偏导数法

三、两部门的乘数

四、三部门的乘数

1、固定税制下的乘数

2、比例税制下的乘数

第四节本章小结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总需求分析的前提假定。

2、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及其意义。

3、不同部门情况下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

4、乘数理论及应用。

[本章参考书目]

[1](美)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中文版

[2](美)保罗,A.萨缪尔逊,威廉;D诺德豪斯:

《经济学》(下),华夏出版社,1998年中文版。

[3](美)斯蒂格利茨:

《经济学》(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中文版。

[4](美)曼昆:

《经济学原理》(下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中文版。

[5]黄亚钧袁志刚:

《宏观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第三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二)

IS-LM模型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论述产品市场均衡,货币市场均衡以及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两个市场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以及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决定。

明确在凯恩斯经济学中两个市场的共同均衡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通常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因此需要政府通过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调节。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两个市场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以及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决定。

明确在凯恩斯经济学中两个市场的共同均衡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通常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因此需要政府通过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调节。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1)投资函数

(2)IS曲线的推导、斜率和变动

(3)均衡利率的决定

(4)LM曲线的推导、斜率和变动

(5)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均衡的实现过程

教学难点: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均衡的实现过程

[教学时数]12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解为主,课后结合习题训练巩固所学知识,多媒体课件。

[主要内容]

第一节投资的决定

一、投资及决定投资的因素

二、资本边际效率MEC

三、投资边际效率MEI

第二节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

一、IS曲线及其推导

1、代数推导

2、几何推导

3、经济含义(线上和线外)

二、IS曲线的斜率

三、IS曲线的移动

第三节均衡利率的决定

一、货币需求动机

1、交易动机

2、谨慎动机

3、投机动机

二、货币需求函数和曲线

1、函数表达式

2、几何图形

三、均衡利率的决定及变动

第四节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

一、LM曲及其推导

1、代数推导

2、几何推导

3、经济含义(线上和线外)

二、LM曲线的斜率

三、LM曲线的移动

第五节IS--LM模型

一、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决定

二、两个市场共同均衡的实现过程

三、均衡状态的变动

第六节本章小结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说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是如何由不均衡达到共同均衡的?

2.分别说明影响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大小的因素及其影响方式。

3.分别说明引起IS曲线和LM曲线移动的因素及其影响方向。

4.试述你对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理解。

[本章参考书目]

[1]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16版麦格劳—希尔公司,1998

[3]曼昆宏观经济学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普伦蒂斯—霍尔公司,1997

[5]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88

第四章影响国民收入的宏观经济政策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论述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两大政策来说明宏观经济可以通过影响总需求,进而改变均衡的国民收入。

让学生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性及其作用机制。

本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财政政策的概念、供给、作用机制、政策效力及其与IS曲线的关系;掌握货币政策的概念、工具、作用机制、政策效力及其与LM曲线的关系;熟悉两大政策工具的配合使用及其对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率的影响。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1)财政政策及其工具

(2)财政政策作用机制及其与IS曲线的关系

(3)财政政策的效力

(4)货币政策及其工具

(5)货币政策作用机制及其与LM曲线的关系

(6)货币政策的效力

(7)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教学难点:

财政政策作用机制及其与IS曲线的关系;货币政策作用机制及其与LM曲线的关系;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教学时数]8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课件

[主要内容]

第一节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及其工具

1、财政政策的概念

2、财政政策工具

(1)财政收入政策工具

(2)财政支出政策工具

二、财政政策的作用机制及其与IS曲线的关系

财政政策的作用机制

(1)相机抉择与逆经济风向行事

(2)财政政策与总需求的变化

财政政策与IS曲线的移动

三、财政政策的效力

IS曲线斜率不变,LM曲线变。

LM曲线斜率不变,IS曲线变。

第二节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及其工具

1、货币政策的概念

2、货币政策工具

(1)法定准备金率

(2)再贴现率

(3)公开市场业务

二、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及其与LM曲线的关系

1、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

(1)相机抉择与逆经济风向行事

(2)货币政策与总需求的变化

2、货币政策与LM曲线的移动

三、货币政策的效力

1、IS曲线斜率不变,LM曲线变。

2、LM曲线斜率不变,IS曲线变。

第三节本章小结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财政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哪些?

2、什么是相机抉择?

3、萧条(或高涨)时期,如何运用宏观经济政策。

4、财政政策的效力分析。

5、货币政策的效力分析。

[本章参考书目]

[1]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16版麦格劳—希尔公司,1998

[3]曼昆宏观经济学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普伦蒂斯—霍尔公司,1997

[5]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88

第五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三)

AD-AS模型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论述总需求和总供给是如何决定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时国民收入和价格总水平之间的关系。

明确政府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如何对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影响。

要求学生掌握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涵义、曲线的推导、曲线的变动。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1)总需求曲线的经济涵义、代数推导和几何推导

(2)总供给曲线的经济涵义、代数推导和几何推导

(3)古典宏观经济模型

(4)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

(5)总供求模型

教学难点:

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总供求模型

[教学时数]8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解为主,课后结合习题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主要内容]

第一节总需求

一、从IS-LM模型到AD-AS模型

二、总需求的经济解释

1、庇古效应

2、凯恩斯效应

三、总需求的代数推导

四、总需求的几何推导

1、由IS-LM模型推导

2、有45度线推导

五、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1、财政政策引起AD曲线的移动

2、货币政策引起AD曲线的移动

第二节总供给

一、总供给的经济解释

二、古典宏观经济模型

1、假定

2、劳动市场

3、生产函数

4、AS曲线(长期)

三、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

1、假定

2、劳动市场

3、生产函数

4、AS曲线(短期)

四、*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

1、适应性预期

2、理性预期

3、“愚弄”模型

4、理性预期的政策含义

第三节总需求与总供给

一、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变动

二、需求冲击

三、供给冲击

四、总供求均衡

第四节本章小结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分析“利率效应”和“财富效应”。

2、什么是“货币幻觉”?

3、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异同。

4、用几何法推导总需求曲线。

[参考书目]

[1]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16版麦格劳—希尔公司,1998

[3]曼昆宏观经济学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普伦蒂斯—霍尔公司,1997

[5]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88

第六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论述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失业和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要求学生掌握失业和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1)失业的分类、经济学解释、影响

(2)通货膨胀的衡量、分类、原因、经济效应

(3)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教学难点: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教学时数]4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课件。

[主要内容]

第一节失业

一、失业的分类

二、失业的经济学解释

三、失业的影响

第二节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的衡量和分类

二、通货膨胀的原因

三、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第三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一、菲利普斯曲线及其政策含义

二、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三、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第四节本章小结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什么是自然失业率?

哪些因素影响自然失业率的高低?

2、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有哪些?

3、说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关系。

4、设一经济有以下菲利普斯曲线

∏=∏-1-0.5(u-0.06)

问:

(1)该经济的自然失业率为多少?

(2)为使通货膨胀减少5个百分点,必须有多少周期性失业?

[本章参考书目]

[1]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16版麦格劳—希尔公司,1998

[3]曼昆宏观经济学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普伦蒂斯—霍尔公司,1997

[5]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88

第七章经济增长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论述在动态条件下,国民收入有何变化,即经济增长的问题。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经济增长的两个模型。

了解经济增长的相关因素。

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增长的模型和有关经济增长的计算。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1)经济增长的内涵

(2)有关经济增长的假定

(3)哈罗德—多马模型

(4)新古典增长模型

(5)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教学难点:

增长的存在性和稳定性;两个增长模型的比较理解

[教学时数]8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课件

[主要内容]

第一节经济增长的内涵和假定

一、经济增长的内涵

1、经济增长

2、经济发展

二、有关经济增长的假定

1、正的边际量。

2、边际生产力递减

3、规模报酬不变(不同于新增长理论)

第二节哈罗德—多马模型

一、假定

1、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

2、储蓄使收入的函数

3、生产过程只用两种要素,且劳动按照固定的比率增长

4、规模报酬不变

二、模型

三、评价

1、资本和劳动比例固定

2、稳定性问题

第三节新古典增长模型

一、假定

1、一种商品,即以一种商品来表示所有商品。

这种商品既可以用于消费,也可用于投资。

2、社会储蓄函数为S=sY。

3、规模收益不变。

4、劳动与资本可以相互替代。

5、劳动力按一个外生的不变比率n增长。

二、模型

三、评价

1、总体生产函数和总体资本的概念是不是具有理论上的根本弱点,以致用它们作为基础的任何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均告无效呢?

2、长期有多长?

3、新古典忽略或回避了所有主要的凯恩斯主义见解。

第四节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一、自然条件

二、资本积累

三、人力资本

四、对外开放

第五节本章小结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有何区别。

2、评述哈罗多—多马模型

3、评述新古典增长模型

[参考书目]

[1]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16版麦格劳—希尔公司,1998

[3]曼昆宏观经济学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普伦蒂斯—霍尔公司,1997

[5]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88

 

第八章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模型(自学)

(一)国际收支与汇率

1、国际收支与汇率简介

2、外汇市场

3、浮动汇率制度与固定汇率制度

4、对汇率的干预

(二)开放的宏观经济模型

1、国际收支与国内宏观经济变量

2、外部均衡曲线

3、开放的宏观经济模型

(三)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

1、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财政政策

2、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

3、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的调节

第九章中国宏观经济实践

根据宏观经济学内容结合中国宏观经济实践作分析,教师自己掌握。

四、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一)教材

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6版

(二)教学参考书目

[1]多恩布什,费希尔《宏观经济学》(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曼昆《经济学原理》(英文影印版),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3]布赖恩等《现代宏观经济学指南》,商务印书馆,1998;

[4]许纯祯《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黄亚钧,郁义鸿《宏观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7]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16版麦格劳—希尔公司,1998

[8]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普伦蒂斯—霍尔公司,1997

[9]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88

五、学时分配

章次

授课内容

学时

宏观经济学导论

4

第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

6

第二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8

第三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二):

IS-LM模型

8

第四章

影响国民收入的宏观经济政策

6

第五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三):

AD-AS模型

4

第六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4

第七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6

第八章

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模型

自学

第九章

中国宏观经济实践

2

合计

48

课外训练及自学指导

学生应能独立完成课后的书面作业,能正确运用经济理论写出规范的学术论文。

六、考试考核:

(一)考核形式

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

(二)学生成绩评定

学生总评成绩=考勤成绩(10%)+作业成绩(10%)+期末考试成绩(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